高中地理陆地自然带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10.92 KB
- 文档页数:3
考点9陆地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世界陆地自然带的成因及其与气候类型的尖系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特别提示(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 季风气候。
(2) 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3) 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自然植被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带性。
读(1)与我国目前自然植被分布相比,B. 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下移【答案】(1) C (2)A【解析】(1M 2050年我国乐部自然植被分布预测图可知'到2050年植披分布仍然呈地芾性分异,熟芾季雨 林分布的纬度比目前要高,说明其分布范围扩大,贝勺说明气■候比目前变暖了,故寒温带针叶林面积缩 小; 气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应该上移。
9)气候的变化导致自然带分布范围的变化,这体现了地 理环境的整体陆地自然帯温带悔洋 性气帳 饥带大 陆性气 候■J 温带宰诚 地中悔 咒候亚热带華 」风气候热带草原弐换熱帶季风耳嵌雨林北冋口线-北按腳亚塞—林带 世界气候类型冰原气視苔脈气蘸亚幾 帶大陆性%糕□ -點带早师带 「热带雨林带蛋111汕带落叶阔叶 狙带荒I 阔叶林带I 亚魁带 卅绿I 憾逆亚热带常螺I :硬叶林带I 鱼 輕阕叶林带C.寒温带针叶林面积缩小(2)自然植被分布随时间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D.植被地带性分异规律消失()A.整体性B .差异性C .区域性D .开放性A.热带季雨林面积缩小 2050年我国东部自然植被分布预测图,回答下列问题。
2050年出现的变化有()性特征“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木灰复。
据此完成【答案】1.A2.CK 岛位于马来群岛,岛上植被属于热带雨林。
第 第1额,根握幺3纬奁主【I 晰雨林相比,K 岛并没有种源优势和光照优势,海拔高也不是植被恢复迅速的优势因素。
但 的火山灰形成的土壤矿物质丰富,利于植被恢复。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知识点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陆地自然带(1)成因(2)特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3)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不同的气候形成与之相对应的自然带,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
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思考探究:1.同一种气候类型只能形成同一种自然带吗?提示:同一种气候类型可能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可形成温带草原带或温带荒漠带。
2.同一种自然带只能发育在同一种气候条件下吗?提示:同一种自然带可能发育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
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发育在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
3.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总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吗?提示:不一定。
南北美洲西海岸的自然带是南北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
考点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特别要关注纬度位置的差异。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特别要关注海陆位置的差异。
考点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方法在分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要特别关注海拔高度的差异。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所在纬度相同海拔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3.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温度(热雪线分布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量或纬度)因素降水因素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地貌因素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季节因素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使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考点三:非地带性分异规律(1)非地带性的含义:陆地环境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影响使地带性分异规律发生变化的现象。
必修一部分重点知识汇总第一章行星地球 (含地球和地图)一、方向图的判读1.太阳视运动轨迹图1.太阳的视运动有如上规律,据此可判断方向。
2.日影图3.太阳能集热板图2.在北半球中纬地区,最短的影子指向北方,垂直于地面的杆子在任何两个相等的影子夹角的平分线指示北方;南半球反之。
3.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获得最大的能量,太阳能集热板面一般朝向正午太阳位置的方向,即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一般朝向正南,南半球则相反。
二、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示意图(1)甘肃省的酒泉,位于我国四大区域中的西北地区。
其有利的发射条件是:①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大气透明度好;②深入沙漠腹地,安全性好。
(2)西昌发射基地位于四川大凉山腹地,除国防安全外,地势高,节约燃料,发射条件好。
(3)四大航天发射基地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文昌,位于海南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4)与其他三大发射基地相比,文昌发射基地的优势是:①从纬度看,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可增加有效荷载;②从交通条件看,濒临南海,有利于运输大型设备;③从安全性看,火箭残骸落入大海,造成危害的概率低。
三、光照图的常见类型1.侧视图和俯视图图甲是沿180°经线剖开的春(秋)分日的侧视光照图;图乙是沿赤道剖开的春(秋)分日的俯视光照图。
2.矩形投影图(1)展开圆柱投影图图甲中中央经线与两边的经线度数之和为180°,晨昏线为直线,其最北端和最南端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12时和0时,横线为纬线,其中部的横线昼夜平分,则为赤道;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昼夜界线为晨昏线。
如图中AGB为昏线,AHC为晨线。
(2)局部圆柱投影图(矩形图)顺地球自转方向西经度减小,故图中经度为西经度;AB为昏线的一部分,越向北,昼越长,夜越短,此图表示北半球夏半年的阳光照射情况。
3.立体俯视图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甲地的地方时为6时,晨线与经线的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当地日出的时间。
如乙地日出时间为4时。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15-5大家好,我是大连科技学院国际学院的陈老师,也是大连科技学院国际学院官方微博的博主,欢迎大家关注我,以下是我对高中地理知识的总结,共有十五篇,今天上传第二篇,之后会陆续上传各科的知识点,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也可以和我做朋友,希望这些能对大家有用,希望你们能在高考中取的好成绩!第五单元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知识要点]一.生物与地理环境1.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但是,绝大部分生物集中分布在地面以上100m到水面以下200m这一薄层里,因此这一薄层可以说是生物圈的核心部分。
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生物体中,这是维系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
2使自然界的化学元素产生迁移,进入生物群落中,并在生态系统中被循环利用。
<2>生物对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改造:1改变大气万分;2改变水的化学万分;3加速岩石风化,促成土壤的形式。
3.植物分布与环境<1>气候是影响植物分布的重要条件:1热量是决定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2光照是绿色植物生活的必要条件;3水分是植物新陈代谢的必要条件。
<2>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1铁芒萁指示具有酸性土壤的环境;2碱蓬指示具有盐碱性土壤的环境;3干旱环境的代表性指示植物是骆驼刺;4水湿环境的代表性指示植物有芦苇。
(大连科技学院国际学院与您分享)二.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非生命环境构成。
它们二者之间不断地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2.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产者:主要指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
<2>消费者:1初级消费者(植食动物),2次级消费者(以初级消费者为食的一级肉食动物);3三级消费者(以次级消费者为食的二级肉食动物)。
<3>分解者: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把有机物(生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化学元素和简单化合物),使其重新回到土壤,空气和水中,重新被绿色植物利用。
地理自然带知识点总结地理自然带是指地球表面自然条件因素整体的分布和组合所形成的大地理自然单位。
它是以气候、植被和土壤为主要特征的地理单位。
地理自然带的形成与地球自转和公转、太阳照射、地形地势和大气循环等因素有关。
地理自然带是地球上自然环境的基本单位,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解释了地球表面不同地域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一、地理自然带的划分地理自然带的划分,按照其主要特征不同,可以划分为气候自然带、植被自然带和土壤自然带。
气候自然带是指同纬度范围内具有相同气候特征的地区形成的带状区域。
植被自然带是指地球表面呈纬向分布的植被类型带。
土壤自然带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植被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一定类型的土壤。
1. 气候自然带:气候是地理自然带划分的最主要因素。
地球表面纬向的气候变化规律,使得不同纬度范围内的地区气候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形成了气候自然带。
市面上普遍采用的气候自然带划分是按照气温和降水的分布来进行的。
一般分为寒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四个带状气候区。
2. 植被自然带:植被是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自然带划分的重要依据。
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植被,出现了呈纬向分布的植被类型带,这就是植被自然带。
主要包括北极带、寒温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地中海型植被带、热带雨林带等。
3. 土壤自然带:土壤是自然带划分的另一重要因素。
由于气候、植被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土壤。
这些土壤被纬向分布,形成了土壤自然带。
一般分为淋溶土壤带、森林土壤带、草原土壤带、农耕土壤带和荒漠土壤带。
二、地理自然带的特征1. 气候自然带的特征寒带气候自然带:温度低,降水少,气候干冷,气温还会随季节变化而波动,冰川和冻土具有发育的特点。
温带气候自然带:四季分明,气温适中,降水充足,适合农作物生长,也是人类聚居和生产的主要区域。
亚热带气候自然带: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适合农作物种植和热带作物的生长,热带性植被发育。
考点10 自然带垂直分异规律一、自然带垂直分异规律(1)形成基础:热量、水分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
(2)分异特点: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具有相似性。
(3)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4)①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
②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5)影响山地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
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是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即降雪量与融雪量正好相等的地带。
一般来说:①低纬度雪线高,高纬度雪线低。
②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③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④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特别提示地方性分异现象(1)概念: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垂直分异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称为地方性分异现象。
(2)地方性分异现象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类①海陆分布: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②地形起伏:南美洲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的自然带差异。
③洋流:受寒(暖)流影响,自然带的分布向低(高)纬延伸。
④局部自然地理要素的异常:a.水分:荒漠中因水分异常而出现的斑状分布的绿洲。
b.土壤: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华北平原的黄土。
c.地热:极圈附近的冰岛本应是苔原而分布的却是草甸。
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
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一、主干知识解析:1.陆地自然带的存在是地理环境差异性的体现,其形成是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自然带的形成,如下思维简图:3.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分布对照图,如下图:①一种气候类型形成一种自然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苔原气候----苔原带、冰原气候----冰原带②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内部是温带荒漠带,其外侧是温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带又叫萨瓦纳带;③气候相同但因地势高低和降水量的不同而不同。
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热带季雨林带,但地势低、降水多的地区为热带雨林带(如:恒河平原、印度半岛西海岸等);地势高、降水少的地区为热带草原带(如:德干高原等)。
④同一气候类型对多种自然带,该种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两个自然带分别是温带荒漠带(内部)、温带草原带(外部);亚寒带针叶林带(中高纬)⑤两种气候类型对应同一个自然带,温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和温带海洋气候(大陆西岸),对应的是同一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⑥亚欧大陆的中纬度自然带东西方向呈现阔叶林、草原和荒漠的对称分布;⑦亚欧大陆同为亚热带,东西两岸的自然带植被叶面存在差异:东岸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西岸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4.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如下结构图: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地区差异①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纬度地带性),在低纬和高纬表现明显,自然带南北更替,东西方向沿伸。
如: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经度地带性),在中纬度表现明显,自然带东西更替,南北方向沿伸。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与地图地球形状、地球运动、时区划分•地球形状:略呈椭球体,赤道略鼓,两极稍扁。
•地球运动:自转、公转。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时区划分:我国跨东五区、东六区、东七区、东八区、东九区、东十区六个时区,以北京所在的东八区为标准时间。
地图投影、比例尺、坐标系•地图投影:将地球表面投影到二维平面上,常见的有墨卡托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等。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有数字式、图形式、文字式三种表示方法。
•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经纬度坐标系。
自然地理•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等。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风、湿度等。
•气候现象: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等。
•水体类型:河流、湖泊、地下水、冰川、海洋等。
•水文过程: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水循环等。
•水文特征:径流量、汛期、含沙量、水温等。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等。
•地貌形成:地壳运动、流水侵蚀、风力侵蚀、冰川作用等。
•地貌特征:地形起伏、地貌组合、地貌分区等。
•生物群落:森林、草原、湿地、沙漠等。
•生物种类: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生物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人文地理•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人口增长:自然增长、机械增长。
•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人口负担等。
•城市形成: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
•城市布局:集中布局、分散布局、团块状布局等。
•城市问题:城市化问题、城市环境问题、城市交通问题等。
•农业类型: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
•农业生产:耕作制度、种植结构、农业生产技术等。
•农业分布: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特色作物等。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速记素材第一单元地图专题 2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 2第三单元大气专题 5第四单元水环境 8第五单元陆地环境 9第六单元季节知识专题 11第七单元人口与城市 12第八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4第九单元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 16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高考地理教辅知识点总结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涉及到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高中阶段,地理学作为一门科目,是学生的必修课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教辅资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总结一些常见的高考地理教辅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备战高考。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内部结构等。
学生需要理解地球的各个层次,并对地球的运动规律有一定的了解。
2. 中国的自然地理:包括中国的地理位置、边界线、地形地势、气候分布、水资源、植被分布等。
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对经济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 大洲和海洋:学生需要熟悉世界各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地貌特征等,并理解不同洲际之间的联系。
同时,对于太平洋、大西洋等主要海洋的位置、特点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
4. 气候与天气:学生需要了解气候和天气的区别,明白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同时,需要掌握温带、寒带、亚热带和热带等不同气候带的特点,并能够解释产生这些气候带的原因。
5. 自然灾害:学生需要了解地震、火山喷发、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原因、影响和预防措施。
同时,需要理解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与城市:学生需要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人口数量的变化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
此外,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也是需要了解的内容。
2. 经济地理:学生需要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特点,理解经济发展和资源分布之间的关系。
需要学习一些地区的特定产业,比如矿产资源、农业和工业等。
3. 交通运输:学生需要了解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优势和劣势。
这包括陆上交通、水上交通和空中交通等。
学生还需要关注交通网络和交通规划的发展。
4. 旅游地理:学生需要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和分布,理解旅游业的发展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规划和旅游管理的重要性。
5. 区域地理: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特点、文化、历史、人口等信息。
自然带2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也称纬度地带性)(1)概念: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体上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呈纬向带状分布的规律。
(2)成因: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层的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有规律的差异性。
即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3)分布:在低纬、高纬表现明显。
低纬: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高纬: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4)自然带更替方向:纬度变化的方向,即南北走向;自然带延伸方向:纬线方向,即东西方向。
3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也称经度地带性)(1)概念: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从沿海到内陆有规律地更替。
(2)成因:降水量从沿海到内陆逐步降低,即以水分条件为基础。
(3)分布: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既有面积广大的陆地,又有面积辽阔的海洋,海陆差异非常明显,从沿海到内陆的水分条件差别很大,因而自然带表现出很强的大致沿经度方向变化的特征。
(4)更替方向:从沿海向内陆方向,即东西方向;延伸方向:经线方向,即南北方向。
(5)景观变化: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6)分布:在中纬地区表现明显。
4 垂直分异规律(也称垂直地带性)(1)概念: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各组成要素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
(2)成因:水热条件在垂直风向上的变化。
(3)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的山麓自然带。
(4)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及雪线的位置均与气温和降水有关。
(5)垂直自然带谱: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方分异规律相似。
A、数目: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纬度、高度密切相关。
即山地所在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
B、同一自然带背阴、向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地,向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背阴坡高。
(6)雪线及其影响因素雪线,即在陆地上年降水量等于年消融量的某一海拔高度。
雪线以上,常年积雪,雪线以下,为季节性积雪。
A、雪线与降水量:雪线与降水(雪)量呈负相关。
一般说,山地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
高中地理陆地自然带知识点总结
在我们高中的地理学习中,我们所涉及的面非常广,但我们在学习和高三复习的时候,可以将各部分知识进行联系,这样地理知识就不会显得那幺杂乱无章。
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高中地理陆地自然带知识点总结》,我们一起从这部分知识点开始进行思考。
1中纬度陆地自然带特征世界中纬度陆地自然带包括温带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亚热带荒漠草原带。
温带阔叶林带又称夏绿阔叶林带,位于温带大陆的东部和西部。
温带阔叶林主要由一些秋后落叶的阔叶乔木组成,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各地阔叶树种类成分不同。
比如,在东亚,我国东北和华北、日本北部、朝鲜半岛、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萨哈林岛等地区,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阔叶树种类成分较欧洲丰富,有蒙古栎、辽东栎以及槭属、椴属、桦属、杨属等组成的杂木林。
在欧洲见于西欧,并向东伸延到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东部,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往往形成单一树种组成的纯林,如山毛榉林、栎林等。
北美洲的东部和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也有分布,这里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植被以美洲山毛榉和糖槭组成的山毛榉林为主。
这个自然带土壤主要是棕色森林土、灰棕壤和褐色土,动物种类比热带森林少,但个体数量较多,主要以蹄类、鸟类、啮齿类和一些食肉动物最为活跃。
温带草原带在北半球最为典型,如亚欧大陆,从东欧平原的南部到西伯利亚平原的南部,有世界上最宽广的草原带。
北美洲中部,南美的阿根廷和乌拉圭,也都有温带草原的分布,但由于受一系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已经改变了呈东西向带状的分布形式。
这里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的类型,植被以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