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频率测量实习
- 格式:pptx
- 大小:554.77 KB
- 文档页数:47
实习-答案实习一疾病频率测量的常用指标五练习题(一)名词解释:答案见课本P16-22(二)单选题1 B2 B3 E4 C5 B(三)论述题:答案见课本P17-18实习二疾病分布五练习题(一)名词解释:答案见课本P16-22(二)单选题1 B2 C(三)多选题1 ABD2 ABD3 ABDE4 ABCD5 BCDE (四)论述题:1. 答案见课本P262. 答案见课本P33-343. 答案见课本P35-364. 答案见课本P28实习三现况研究五练习题一单选题1.C2.B3.E4.E5.C6.E7.D8.E二、多选题1. ABCDE2. ABDE3. ABC4. ABCDE5. ABD6. ABCDE三简答题1.现况研究的目的:(1)掌握目标群体中疾病的患病率及其分布状态;(2)提供疾病的致病因素的线索;(3)确定高危人群;(4)对疾病监测、预防接种效果及其他资料质量的评价。
现况研究的特点:(1)开始时一般不设对照组;(2)研究某特定时点或时期内某一群体中暴露和疾病的联系;(3)现况研究揭示暴露与疾病之间的统计学联系,仅为建立因果关系提供线索,是分析性研究的基础,不能以此作因果推论;而对不会发生改变的暴露因素,可以作因果推论;(4)用现在的暴露来替代或估计过去情况的条件;(5)现况研究重复进行可以获得发病率资料。
2. 现况研究常用的抽样方法有:(1)单纯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3)分层抽样;(4)整群抽样;(5)多级抽样。
3.决定现况研究的样本大小的因素来自多方面,但主要是:①预期的患病率,如现患率越靠近50%,样本含量就越小;反之,则要大些。
②对调查结果精确性的要求,即允许误差越大,则所需样本就越小。
四论述题1.现况研究的常见偏倚有(1)选择偏倚:①选择性偏倚;②无应答偏倚;③幸存者偏倚。
(2)信息偏倚:①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②调查员偏倚;③测量偏倚。
防止产生偏倚的措施:(1)正确的研究设计:随即化、标准化方法,研究变量的选择及测量(2)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3)培训研究人员(4)严格校正仪器(5)严格实验条件及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实习答案杨雪帆,吴志红实习一疾病频率指标的测量课题一1.一定期间某人群中某病的新病例数发病率= *K= 5/1.5万= 3.33/万同期暴露人口数某年某病总死亡人数死亡率= *K=2/1.5万=1.33/万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一定期间内因某病死亡人数病死率= ×100%= 2/12×100%=16.7%同期确诊的某病病例数2. 某观察期间一定人口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期间患病率=同期间平均人口数(被观察人口数)=×K=9/1.5万=6/万某一时点一定人口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时点患病率=该时点人口数(被观察人口数) ×100%(说明在进行续发率计算时应注意须将原发病例从分子及分母中去除,对在同一家庭来自家庭外感染,或短于最短潜伏期,或最长潜伏期者均不应计入续发病例).课题二1.(1)1990年的恶性肿瘤发病率=176/91098×10000=19.33/万患病率=(176+59-2)/91098×10000=25.36/万死亡率=119/91098×10000=13.06/万病死率=119/(176+59-2)=51. 52%(2)1990年1月1日恶性肿瘤的时点患病率=59/89769=6.57/万(3)1990年细菌性痢疾的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续发率=易感接触者总人数家庭内续发率=31/102×100%=30.39%(二代家庭内续发感染率?)家庭外续发率=26/272×100%=9.56%(二代家庭外续发感染率?)注意:在计算有关率的指标时,理论上分母指暴露人口,但样本量很大时,某年某病危险人群可粗略地用该年的平均人口数代替。
如果正在患病人多,去逝的人比较多时,暴露人口又比较少的时候,分母要减去死去的人或正在患病的人。
另外这是一个队列研究,要计算累积发病率或死亡率时,要以开始时总人数为分母。
实习一 疾病频率的测量【目的】 掌握流行病学研究中疾病频率测量常用指标的概念、应用条件和具体计算方法。
【时间】 3学时 【课题一】 问题1表1-1 三年中每年发病率、期间患病率及年初时点患病率 年份 发病率(%) 期间患病率(%) 每年年初时点患病率(%)1986 19871.22 0.831.20 0.801.00 1.20问题2 分子:患病率指新旧病例数,发病率指新发病例数;分母:患病率指平均人口数,发病率指暴露人口数。
发病率是反映某时期某病发生的概率,用于直接估计疾病危险性的指标,是病因学研究的主要指标。
患病率是反映某时期某病的存在情况,反映某人群对某病的负担程度。
问题3 罹患率通常用于较小范围或短期间的流行。
此病的病程较长,所以不适合用罹患率。
【课题二】问题1 1999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1002/)100009000(200⨯+=2.11%问题2 1999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1002/)100009000(35⨯+=0.37%问题3 1999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20080035+×100%=3.5%问题4 1999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9000800×100%=8.89% 问题5 1999年该镇糖尿病的期间患病率=2/)100009000(200800++×100%=10.52%【课题三】 问题1 (1)1976年结核病的发病率=208500000350003600+×10万/10万=18.50/10万。
(2)1976年1月1日活动性结核病的时点患病率=日人口数月1145000,由于缺乏分母无法计算。
(3)1976年活动性结核病患病率=20850000035000360045000++×10万/10万 =40.10/10万。
(4)1976年结核病死亡率=2085000004500×10万/10万。
1976年结核病病死率=360045000350004500++×10万/10万。
实习1 疾病频率测量[课题一] 某地1995年年初人口为2528人,1995~1998年某病三年间发病情况见图1—1,期间无死亡、迁走或拒绝检查者。
问题:请计算1995年1月1日、1996年1月1日、1997年1月1日的患病率,三年平均的年患病率;95年、96年、97年各年年发病率。
[课题二] 1998年在某镇新诊断200名糖尿病人,该镇年初人口数为9500人,年末人口数为10500人,在年初该镇有800名糖尿病患者,在这一年中有40人死于糖尿病。
问题:1.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
2.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率。
3.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
4.1998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
5.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期间患病率。
实习2 病例对照研究一、 成组匹配资料的分析[课题一] HBV 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所获资料见表5-2。
问题1:根据上表资料计算χ2、OR 、OR 的95%CI ,计算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2.某研究者在对先天性畸形的病因研究时,调查母亲怀孕期间是否有吸烟史,获得如下资料,病例组的母亲与对照组的母亲在怀孕期间均有吸烟史的有10对,病例组的母亲与对照组的母亲在怀孕期间均无吸烟史的有12对;在怀孕期间,病例组的母亲有而对照组的母亲没有吸烟史的有36对,病例组的母亲无而对照组的母亲有吸烟史的有4对,假设该研究不存在偏倚,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研究属于何种类型的研究?2、资料该如何整理并计算相关指标?(OR95%CI = )3、从上述结果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96.11(2X OR实习3 筛检方法评价[课题一] 在沿江农村用皮肤试验来筛检肝血吸虫病,试验结果见表4-1。
问题1: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指数和预测值是多少?问题2:试验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是多少?试验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是多少?问题3:筛检阳性率是多少?人群患病率是多少?[课题二] 某社区的人口为5万人,现拟用血糖试验来筛检糖尿病。
实习一疾病频率测量[目的] 掌握流行病学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应用条件和具体计算方法。
[时间] 1学时[课题一] 1998年在某镇新诊断200名糖尿病人,该镇年初人口数为9500人,年末人口数为10500人,在年初该镇有800名糖尿病患者,在这一年中有40人死于糖尿病。
问题1.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
问题2.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率。
问题3.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
问题4.1998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
问题5.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期间患病率。
[课题二] 某地人口25万,男132000,女118000,1995年共死亡2000人,肝癌患者300人,死于肝癌者200人,其中男120人,女80人,请计算下列指标:(如不能计算说明理由)问题1. 该地区1995年全死因死亡率问题2. 该地区1995年的性别死亡专率问题3. 该地区1995年肝癌的性别死亡专率问题4. 该地区1995年的肝癌病死率[课题三](摘自《流行病学实习指导》段广才主编)1986年元旦前夕,某市一所小学,10天内在教职工中突然发生肺炎20例,占职工总人数的42.6%(20/47)。
学生137人虽与教师接触密切但未发现病例。
师生均以症状和胸片胸部异常为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爆发为一次暴露于共同致病因子所致。
发病与接触病人无关,与集体分购甘蔗时,接触并吸入所附尘埃有关。
恢复期病人血清IgE增高显著。
甘蔗表面分离出以青霉菌、毛霉菌、红酵母及酵母样菌为优势菌株。
吸入菌尘可能是此次过敏性脑炎爆发的原因,资料见下表。
购买甘蔗或在分购现场停留与发病关系购买否分购时在场否人数病人数罹患率(%)+ + 27 16+ - 15 3- + 1 1- - 4 0合计47 20问题:试计算上述四种情况下过敏性肺炎的罹患率,将结果填人表中相应栏内。
实习一描述性研究一、实习目的:1.掌握常用的致病频率测量指标的计算方法与意义。
2.通过实例熟悉致病之间的描述方法,经过综合分析找出致病因素,提出假说和推导防治措施。
二、复习大课内容1.疾病频率测量指标1)流行病学定义→描述其分布→率、比。
2)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及其分布的原因以及制定预防、控制和消灭这些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对策与措施的科学。
如: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等。
3)在实习过程中应结合具体实例说明它们的区别及注意事项。
2.疾病的三间分布1)地区分布:a)以行政区域为单位划分:比较方便,但掩盖了自然环境作用b)以自然环境划分:人群聚集状态,城乡商业区【注】:各有优,缺点,可根据研究目的,病种来确定。
国家间与国家内分布城市分布地方性统计地方性:与自然环境无关(社会因素为主)自然地方性:与环境因素有关:如血吸虫自然疫源性:与微量元素有关:如氟中毒2)时间分布:a)短期波动:区分爆发b)季节性:季节性升高严格季节性c)周期性d)长期趋势:长期变异3)人群分布:a)性别:性别差异b)年龄:不同免疫水平,生活习惯,行为方式c)民族、种族:生活习惯、经济条件,遗传因素d)社会阶层:闹卒中、文化层次较高者。
e)职业:职业病f)行为:吸烟,饮酒,吸毒等。
3. 疾病的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1) 通过综合描述,从而获得有关病因线索和丰富的流行因素信息。
2) 移民流行病学(遗传,环境因素与疾病三者综合分析)3) 出生队列研究(将发病时间与年龄综合分析)三、实习内容(一)课题一1.计算结果(1)发病率= 某人群某年内某病新病例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K1976年万万1035.101010000015465416=⨯ 1977年万万1080.121010000015624920=⨯ 1978年 万万1091.131010000015810822=⨯ (2)死亡率=某年某病死亡人数/同年平均人口数×K1976年万万1070.91010000015465415=⨯ 1977年万万1052.111010000015624918=⨯ 1978年 万万1065.121010000015810820=⨯ (3)年期间患病率=某年出现患病例数/同年平均人口数×K1976年万万1064.111010000015465418=⨯ 1977年万万1072.141010000015624923=⨯ 1978年万万1008.171010000015810827=⨯(4)时点患病率(元旦零时)1976年 万万1029.1101000001546542=⨯ 1977年 万万1092.1101000001562493=⨯ 1978年万万1016.3101000001581085=⨯ (5)病死率=某时期某病死亡人数/同时期患该病人数×100%1976年1815×100% = 83.33% 1977年2318×100% = 78.26% 1978年2720×100% = 74.07%2.讨论(1)发病率常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防疫措施效果,要注意其与患病率在分子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