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8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2、初步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
3、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4、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5、说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联系生活,运用观察、推理、归纳的方法分析实例。
3、情感目标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确立积极预防传染病意识,认同计划免疫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1、描述人体三道防线的工作机理,理解人类是如何抵抗疾病的。
2、了解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抗体和抗原的关系。
3、说出免疫的概念及功能。
三、教学难点:1.理解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抗体和抗原的关系。
2.培养学生对免疫科学不断追求与探索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问题引入提问: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的特点是什么?什么是病原体?导入: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大量的病原体存在,而我们却能够健康地生活着,这是为什么?吃同样的鱼、虾,多数人安然无恙,而有人却出现全身发痒等过敏反应,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得过天花的人,不再被传染?要解决这些问题,学习了今天的新知识就知道了其中的原因。
二、以一些生活现象为材料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一)、下面请看“资料分析”的投影并思考下面的问题、并自己去讨论或者找资料、看书来解决下列问题:1、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这说明了皮肤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如果是将细菌涂在损伤的皮肤,又会出现什么结果?2、病菌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侵入人体内?人体的哪些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伤口化脓,脓是怎样形成的?是由哪些东西组成的?感染病菌后的皮肤红肿后,有时候为什么会自然痊愈?3、人体内不断地产生新细胞,同时有不断地产生衰老、死亡的细胞,为什么这些死亡、衰老的细胞没有在人体内堆积起来呢?为什么接种过水痘疫苗或者出过水痘的人能够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袭?设计目的:让学生自主性学习,在阅读书本中获得知识,在讨论中学会学习。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小组内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形式,知道人体的三道防线课堂学习过程设计师行为学习方案设计附件:附件一:《免疫与计划免疫》问题导读----评价单附件二:《免疫与计划免疫》问题解决----评价单附件三:《免疫与计划免疫》问题训练----评价单《免疫与计划免疫》问题导读-评价单八年级生物组设计人:李彬彬审核人:孙高娃班级组名姓名时间: 2015年月日【学习目标】1.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作用。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阐述免疫的三大功能。
【重点难点】1.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作用。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关键问题】1.通过学习,知道知道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作用。
【学法提示】1、自主结构化预习,解决课本中的基础知识。
【知识链接】1、人的气管、支气管等呼吸道粘膜上的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经咳嗽排出,这就是痰。
,2、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血液中的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预习评价】学习任务一:人体的三道防线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
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还有作用。
呼吸道粘膜上有,具有的作用。
2.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
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破坏病菌的使病菌溶解。
血液和组织器官(淋巴结、脾脏、肝脏)中的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吞噬消化。
3.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
学习任务二:区别非特异免疫和特异免疫1.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的病原体,而是对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包括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天然的防御功能。
2.特异性免疫: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包括第三道防线后天的防御功能。
学习任务三:识别抗体和抗原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叫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
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促进了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免疫的概念,掌握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2. 使学生了解计划免疫的原理和作用,认识到计划免疫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免疫的概念和特点。
2. 计划免疫的原理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免疫调节机制的理解。
2. 计划免疫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使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地展示免疫过程和计划免疫的实施。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免疫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引起学生对免疫的兴趣。
2. 讲解免疫的概念:讲解免疫的定义,区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 讲解计划免疫:介绍计划免疫的原理、作用和实施方法。
4. 免疫调节机制:讲解免疫调节的过程和机制,让学生理解免疫如何保护人体健康。
5. 计划免疫的实际应用:讲解计划免疫在预防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展示计划免疫的实例。
6.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计划免疫的理解和看法。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计划免疫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免疫概念和计划免疫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免疫调节机制和计划免疫实际应用的理解,发现并纠正错误。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免疫疾病:讲解免疫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2. 计划免疫的相关案例:分享计划免疫成功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计划免疫的重要性。
八、教学反思:1. 课堂表现: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听取学生的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第1课时)【教材分析】1、本部分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免疫与计划免疫》是在认识了传染病的基础上,来进行探究的,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免疫和传染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增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又为下一章《用药和急救》的学习打下基础。
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更能突出本单元《健康地生活》这个主题!2、学情分析:在第一节的学习中已经对传染病的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学生初步了解免疫的有关实例;受社会环境影响(禽流感),学生对自身生理过程及原理的关注程度增大,对自身健康内容比较感兴趣。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2)初步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后天)和非特异性免疫(先天)。
(3)描述免疫的功能;(4)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用免疫的知识解释一些人体的现象。
二、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识图能力三、情感目标: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教学重点】1、描述人体三道防线的工作机理,理解人类是如何抵抗疾病的。
2、了解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抗体和抗原的关系。
【教学难点】1.理解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抗体和抗原的关系。
2.培养学生对免疫科学不断追求与探索的能力。
3.鼓励学生从身边环境中发现感兴趣的生物学现象,为形成科学探究意识奠定基础。
【教学准备】教师:(1)图片教学课件(2)预防接种证。
)预防接种证。
2)调查自己或他人打预防针的情况(1(学生:【教学方法】1、教法:运用图片进行直观教学和启发式教学。
通过一些直观手段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
2、学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观察图片和分析资料相结合,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作用特点。
进而明确先天性免疫和后天性免疫的区别。
并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学习过程】(一)创设引入(多媒体音像):观看历史上发生的大型传染病事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情感。
8.1.2 免疫和计划免疫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重点和难点:特异性免疫和免疫概念。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
2、学生将自己的预防接种卡带来。
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生物练习册P41-46板书设计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一、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组成:皮肤、黏膜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阻挡、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先天具有的,对多第二道防线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种病原体有预防吞噬细胞作用,作用较弱功能:吞噬、消灭病原体第三道防线组成: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功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后天形成的,或异物起作用具有针对性作用较强二、免疫的功能1.防御感染2.维持自身稳定3.免疫监视三、计划免疫1.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称作计划免疫2.必要性教学反思:一、成功之处1、教材理解方面做的比较到位,教学目标合理易达成,教学中深挖了教材内涵,充分利用了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来达成教学目标。
2、教学流程流畅,可操作性强。
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课堂生动有趣。
3、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并辅以教师的讲解,然后得出结论。
利用多媒体课件起到化难为易,并激发兴趣的作用。
二、不足之处4、对课堂教学中重难点应该有更多的预案。
对学习困难学生的需求应予以更多的关注。
5、对学生的评价基本符合。
若更多的利用赞扬手段,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会更高。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免疫的概念、特点和功能,理解免疫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2. 让学生掌握计划免疫的原理、程序和意义,了解我国计划免疫的相关政策。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免疫的概念、特点、功能;计划免疫的原理、程序、意义。
2. 难点:免疫调节机制。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免疫与计划免疫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免疫过程和计划免疫的相关内容。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免疫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引发学生对免疫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免疫的概念、特点、功能。
3. 课堂讲解:讲解免疫的类型、免疫调节机制,重点阐述计划免疫的原理、程序、意义。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计划免疫在预防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5. 小组讨论:讨论我国计划免疫的政策和自己在生活中所接受的计划免疫。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免疫与计划免疫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免疫与计划免疫的相关知识,整理课堂笔记。
2.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计划免疫在预防疾病中的作用。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准备课堂讨论。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免疫与计划免疫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运用和拓展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恰当,以便改进今后的教学。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经验,为类似课题的教学提供参考。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医学专家或防疫工作者,进行免疫与计划免疫的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第八单元 1.2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理解人体抵抗疾病的三道防线3、了解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种类、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4、理解计划免疫的意义,提高学生自觉进行计划免疫的思想认识。
教学重点:1、描述人体三道防线的工作机理,理解人类是如何抵抗疾病的。
2、了解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抗体和抗原的关系。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免疫具有局限性的观点。
教学难点:1.理解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抗体和抗原的关系。
2.培养学生对免疫科学不断追求与探索的能力。
3.鼓励学生从身边环境中发现感兴趣的生物学现象,为形成科学探究意识奠定基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预防的一般措施二、导入新课:“你知道器官移植吗?”“当一个人肾功能衰竭而急需肾移植时,医生是否可将任何一个健康人捐献的肾脏移植给病人呢?”“如果不能这样做,原因是什么呢?”“人体这种能识别自己和非己的功能是好还是坏呢?”这些问题都与免疫有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三、问题探究,设疑思考(一)问题探究一课件展示相关问题:人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大量的病原体,可是有的人容易生病,有的人却不容易生病。
这是为什么?1、学生首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探求人体抵抗传染病的奥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组发言,各学习小组选一名同学为代表,阐述对问题的理解,其他同学可补充,力求做到对问题的深入理解。
甲同学说:“因为皮肤具有保护作用,阻挡病原体的入侵”。
乙同学说:“唾液中有溶菌酶,能杀死各种病菌。
狗受伤后常用舌头舔自己的伤口,一段时间后,伤口就愈合了”。
丙同学说:“我妈妈说过,当患过传染病后,体内就会产生抗体,下次就不会再患这种传染病了。
”教师及时发问:“你们阐述的这些理由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并由组长发言。
各个组长发言完毕后,师生要及时总结:人体在进化过程中,不断与自然界中的各种病菌、病毒、寄生虫作斗争,慢慢的形成了人体阻挡各种病菌、病毒、寄生虫的道道防线。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1
2
【教材分析】
3
本节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4
二节的内容,是新课标确立的“健康地生活”这一主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5
初中生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位于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节之后。
传染病的6
预防措施之一是接种疫苗,那么,疫苗为什么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病呢?这就涉7
及到免疫的相关知识。
8
本节内容的概念多,名词多,又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如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等,因此,怎样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是本节面临的9
10
最大难题。
11
【学情分析】
12
学生学习免疫的知识必须以七年级下册《生物圈中的人》的人体结构、生13
理及上节课传染病等知识为基础,学习时可以为学生珍惜健康,关爱生活,养14
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基础。
八年级学生仍然是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学生不易理解本节内容,使用形象生动的卡通动画,尽量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
15
16
体化。
另外,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本节课教学中,主要17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课上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归纳、班级交流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
18
19
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20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1
22
(1)能说出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
23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4
(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25
(4)说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6
2、能力目标
27
(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28
力。
29
(2)培养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0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1
(1)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
32
(2)通过学习免疫对人体的利和弊,学会一分为二地辩证地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
33
34
1、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
35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说出免疫的概念及功能
36
37
【教学难点】
38
1、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39
2、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间的关系。
40
【教学准备】
41
1.教师准备:
PPT课件、视频、图片。
42
43
2.学生准备:
44
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45
46
【教学点评】
本节的内容通过贴近生活的事例、丰富的动画、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让47
学生感知了免疫的有关知识。
这个内容不是教师直接表达的,而是通过提供丰
48
49
富的资料,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还有一些部分也充分地运用了教材的资
50
源,形式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