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肝切除时代围手术期肝功能保护共46页
- 格式:ppt
- 大小:3.63 MB
- 文档页数:46
围术期肝脏保护治疗进展肝脏是人体有机物质的代谢重要器官,具有解毒、贮存、免疫以及合成重要作用。
围术期肝功能保护既是保护原有肝功能状况,又要避免或减轻手术、麻醉创伤带来的损害,因此围术期麻醉处理、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决定患者病情转机以及生存。
围术期肝脏功能损害原因可分为:①患者原发肝功能不全进一步病变损害;②患者肝脏的病变行肝脏手术所致损害;③麻醉处理引起肝功能损害;④与肝脏无关的其他脏器手术所致损害。
目前肝损害诊断学术标准: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或结合胆红素(CB)升高至正常值2倍以上;②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ALP)和总胆红素(TB)同时升高,并且其中一项指标高于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以上指标在正常范围2倍之内为肝功能异常。
目前除以上指标,其余生化检验指标,为肝损伤诊断非特异性指标。
根据酶学指标分为:①肝细胞损伤型:ALT>2倍正常值上限或ALT活动度/ALP活动度≥5;②胆汁淤积型:ALP>2倍正常值上限或ALT活动度/ALP活动度≤2;③混合型:ALT或ALP>2倍正常值上限,且ALT活动度/ALP活动度在2~5,ALT活动度=ALT实际值/ALT正常值上限;ALP活动度=ALP实际值/ALP正常值上限。
肝功能不全患者的围术期并发症很高,死亡率也高,尤其急症手术的死亡率更高,肝硬化患者肝切除手术的死亡率可高达7%~30%,所以围术期肝脏功能保护极为重要,其相关处理重点如下:(一)术前各脏器系统功能评估与肝脏保护作用1.术前肝功能评估术前仔细全面检查,既往肝脏疾病史、药物治疗史,尤其药物不良反应的病史。
术前相关检查要重点了解肝脏功能检查。
术前肝功能检查异常,多提示有显著肝功能不全,但检查结果正常,并非反映肝功能良好。
术前梗阻型黄疸,尤其血清胆红素明显增高的患者需减轻黄疸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
针对急性肝炎或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要明确手术时机,对于择期手术或限期手术,应在接受规范治疗以及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