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槐乡的孩子
- 格式:docx
- 大小:53.85 KB
- 文档页数:19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教学主题:《槐乡的孩子》课时:一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设计者:李雪玲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课标《新课标》对三年级学生的识字、阅读的要求(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用普通话、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解读:“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是对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学生在朗读上应注重语气、语调的培养。
2.学情分析这篇课文可借助挂图感知槐花的形象。
引导学生赏读文中如同诗一样美妙的句子,让学生感悟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咀嚼,读出滋味来。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SG)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让学生有热爱劳动的观念。
(CS)3、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SG)评价任务任务一:通过个别读、同桌互相读的方式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DO1)任务二: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采槐花的方法。
(DO2)任务三:通过学习课文能和同桌交流学习收获。
(DO3)资源与建议1.对教材的简单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
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地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
2.对资源的、分析建议通过课件和图片等资源感受槐乡孩子们的童年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3、学习流程预习导入——检查字词,初读课文——理清顺序,品读课文——体会语句,拓展延伸——总结4、学习重点:通过自主学习让孩子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槐乡的孩子》原文《槐乡的孩子》一文主要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槐乡的孩子》原文,欢迎参考阅读!槐乡的孩子槐乡的孩子,从小就和槐树结成了伴。
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
八月,槐树打了花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不仔细闻是闻不到的。
小槐米藏在槐树丛中,轻轻地随风飘动。
它们一点儿也不惹人注意,却是槐乡孩子的宝贝。
槐米,可以入药,还能做染料。
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八月,天气热。
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
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到小山上了。
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
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
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鞭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页 1 第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孩子们的小床下放着磨好的长钩刀、篮子。
明天,只要是晴天,孩子们又将投入到火热的劳动中……《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学习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内容,陪阿姨能够自读能力,并是学生感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时间~2课时学习准备学生自己读熟课文,利用查字典的方法学习词语,并提出疑问;教师准备学习网站;学习过程一、引导认识略读课文,略知学习方法从“*”认识略读课文略知学习方法:通过朗读、质疑、思考、讨论,读懂课文。
页 2 第二、引导自己读懂课文默读课文,借助拼音和字典认识生字,了解重点词语意思;再读课文。
槐乡的孩子主要内容
《槐乡的孩子主要内容》
嘿呀,说起槐乡的孩子,那可真是有好多好玩的事儿呢!让我来讲讲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吧。
有一次啊,我跟着一群槐乡的孩子去摘槐花。
那场面,可热闹啦!我们一群小伙伴嘻嘻哈哈地就跑到了槐树林里。
那槐花开得呀,白花花的一片,就像下了雪似的,可好看啦!槐树都长得高高的,大孩子们蹭蹭地就爬上树去了,他们在树上可灵活啦,就像小猴子一样。
我呢,就在树下眼巴巴地看着,心里那个羡慕呀。
不过我也没闲着,我就在树下捡他们扔下来的槐花。
哎呀,那槐花可香啦,闻着就特别舒服。
我捡着捡着,突然发现有一只小蜜蜂在槐花上嗡嗡地飞着,我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了,生怕它蜇我。
我就悄悄地躲到一边去,看着小蜜蜂在那采蜜。
等它飞走了,我才又跑过去继续捡槐花。
我们摘了好多好多的槐花,装满了一个个小篮子。
然后大家就围坐在一起,开始吃槐花。
那槐花放进嘴里,甜甜的,可好吃啦!我们一边吃一边笑,还互相打闹着,那快乐的笑声在槐树林里回荡着。
这就是槐乡的孩子呀,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欢乐和趣味,真让人羡慕呢!我想,我会一直记得那次和他们一起摘槐花的美好时光,槐乡的孩子,真的太有意思啦!。
4、《槐乡的孩子》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
课文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在作者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而快乐。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能够从文中体会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3.使学生在独立阅读中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感受劳动是快乐的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方法:读----思---发表见解---体会---再读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槐乡,那里每到八月份,满山遍野的槐树便开了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那香味可以说是香飘十里。
你们想去看看吗?(出示课件:槐花)槐乡不仅景色美,而且还有一群和你们一样可爱的孩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槐乡的孩子》。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提出问题。
俗话说:文章十题目的眼睛。
透过这双眼睛,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想解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对,读书。
书中自有我们要的答案。
那你想怎么读?下面同学们就采用你喜欢的方法读课文。
老师也有一个要求,就是不管你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请你认真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行吗?2、指名朗读,同学评价。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也要听仔细,等会可以当小老师来评一评。
3、朗读评价后,交流感受。
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交流,你读了课文之后,有什么收获、疑问、感受或是想法?4、老师总结。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读了一遍课文就能有这么多的感受。
老师相信,在下面的学习中你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诵读课文,读中感悟。
1、提出学习要求:A、这篇课文我读了很多遍,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把题目改一下。
4、《槐乡的孩子》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愉。
掌握生字词。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读——思——发表见解——体会——再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法:阅读教学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言激趣,提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交学费,体会到了种种劳动的乐趣,他们就是-----槐乡的孩子。
(板书课题)二、课前检测三、学习生字1、各自轻声读,遇到生字互相交流、理解。
2、让学生指出难写的字,老师指导书写。
3、让学生交流记字的方法。
4、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课文,合作交流。
1、出示图片,思考:槐乡的孩子与槐树有着怎样的感情?介绍槐树槐花。
2、读读议议。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是什么样的?文中还把槐花比做什么?B:槐米有什么作用?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读读相关的课文。
3、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槐乡的孩子是很勤劳的?a:八月份,天气怎么样?谁能描述一下?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朗读。
b: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化的时节,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割槐花的?练习分角色朗读。
四、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有笔画出来,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2、通过课文的朗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认为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从课文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3、引导小结:快乐不只是来自于休闲、享受,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
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那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五、布置作业:1、完成本课的《同步导学》的习题。
2、把本课的优美句子摘抄在本子上。
六、下一节课的预习单:见《语文园地一》的导学案板书设计勤劳懂事,分担父母的辛劳4槐乡的孩子可爱吃苦耐劳,有很强的自立精神以苦为乐,快乐的歌声、甜蜜的微笑。
小脚丫的故事──因大槐树想起的我是湖北人,看我的名字就知道的了吧。
汉水妖媚,本是肓就了浣纱西子的地方。
自是钟灵秀气之地,人杰地灵之乡,可惜余生也晚,不曾小得一点灵秀,只能平实的说说老一辈的故事了。
也许和大槐树有前吧!父亲说,汉水人家多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是多一个叫洪洞的地方迁移的。
我问父亲:洪洞是什么地方呢?为什么要走那么远,到水边来呢?洪洞不好吗?父亲说:洪洞在山西,那里有一棵老槐树,那里的很多很多人,都迁到名地了,遍及全世界,不唯汉水呢!沙沙,你看你的脚趾,小趾甲的外侧,是不是有一个小小的分杈?我看看我的小脚趾,神了,真的有一个小小的分杈呢。
父亲不是一个细心的人,他不记得自己的生日,不记得父母的生日,在我的印象是,父亲从不曾抱过我,当然也就不可能知道我的脚上有一个小小人分杈。
爸,你怎么知道呢?父亲说:因为我们不是土生的本地人啊!我们是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枝叶。
当年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从山西走来,路长路远,小趾也走分杈了。
这就是洪洞的人标志呢。
爸爸,你还是没说为什么要从洪洞出来呢?为什么啊?当年朱洪武和汉王大战,汉王败了,于是朱洪武当了皇帝,就杀了汉王地盘上所有的人,当时的汉水啊,成了红河。
可是人杀光了,地还有啊,于是就从山西迁人来,不来的,就用大绳子绑上,拖也要拖来的。
那里没有车,只能一步一步走,走啊走啊的,脚趾就走开杈了,到现在还没好呢!那时节的我还很小,也许父亲讲的故事不尽然,我也不能记得多少了。
父亲肚子里有数不清的故事,远比我现在写出来的好听动人。
我就是从他那里知道了岳飞,杨家将,穆桂英等家喻户晓的传说,也是从那里才激起我对历史的兴趣。
而事实上,对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多了解。
才能更深的热爱她。
为我也可能是大槐树下的人骄傲!。
4 槐乡的孩子1.用“√”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6分)(1) 小槐米藏.(cáng zàng)在槐树丛中,轻轻地随风飘动。
(2) 男孩们用长长的钩刀削.(xuēxiāo)着槐米,女孩们往篮里塞.(sāi sài)着槐米。
(3) 孩子们满载.(zǎi zài)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2.品读句子,完成练习(50分)(1) 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
仿写:我们的成长开不开___,就像________,离不开____,_________离不开____。
(2) 鸡热得耷了着___,狗热得吐出___,蝉热得不知___,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
按原文天空后请思考:在这么炎热的天气里同学们一般都会________,而槐乡的孩子们却在________,由此表现了他们________的品质。
3.阅读理解。
天还没有亮,山沟沟是黑的。
孩子们走过这座山,翻过那座山,背着书包上学校去。
天渐渐地黑了,夜雾笼罩着山沟。
孩子们从这座山梁,翻过那座山梁,背着书包放学回家。
传说,山沟里藏着一半能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山沟的孩子们就是这样,日日夜夜,夜夜日日,在辛勤刻苦地寻找,他们要用那把神奇的钥匙,打开智慧的宝库,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改变村庄,改变山沟的穷面貌!祖国啊,请相信吧!山沟的孩子们不怕在黑夜里启程,他们一定能迎来绚丽的黎明……(1) 词语巧搭配(12分)( )的钥匙( )的宝库( )地寻找(2) 传说中的金钥匙指的是( ) (5分)①金子做的钥匙②知识③开门的钥匙(3) 短文赞扬了山沟的孩子们( ) (5分)①学习的刻苦②珍惜时间③起早摸黑的玩耍(4) 根据你对短文的理解,说说“绚丽的黎明”是什么意思。
(1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1) cáng (2) xiāo sāi (3) zài2. (1) 实例:老师芬芳的花儿阳光奔驰的骏马草原(2) 翅膀舌头如何是好到河边游泳烈日下采槐米吃苦耐劳3. (1)神奇智慧辛勤刻苦(2) ②(3)①(3) 光明的未来,美好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