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回忆我的母亲 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54.4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我的母亲学案

【目标要求】

1、理解回忆录的特点

2、理解文章的选材和布局

3、体会真挚的感情,简明平实的语言

4、学习先辈的优秀品质

【课文解析】

一、注音释义

1、注音(读准下列加点字字音)

韶.关(sháo)仪陇.县(lǒn g)豌.豆(wān)妯娌

..(zhóu lǐ)和睦.(mù)庚.子(gēng)佃.农(diàn)祖籍.(jí)榨.油(zhà)溺.水(nì)私塾.(shú)忙碌.(lù)

衙.门(yá)横蛮

..(hèng mán)不辍.劳作(chuò)

和蔼.(ǎi)差役

..(c hāi yì)管束.(sh ù)灶.(zào)

2、释义(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我家是佃农

..人。佃农:向地主租种土地的农民;

..广东韶山关,客籍

..。祖籍

祖籍:祖先的籍贯,这是对现在的籍贯说的;客籍:迁居后的籍贯,是对原籍说的。

(2)母亲是个好劳动

...。好劳动:劳动的好手。

(3)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

..式的农民。标本: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这里指最且有中国农民勤劳、质朴等共同点的农民。

(4)母亲在家里极能任劳任怨

....。任劳任怨:不辞辛苦,不怕埋怨。任,担当。

劳,劳苦。怨,指别人的埋怨。

(5)她性格和蔼

..,没有打骂过我们。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6)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

..。和睦:相处得好,不争吵。

(7)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

..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周济:给人物质的帮助。

(8)母亲那种宽厚仁慈

..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仁慈:仁爱

慈善。

(9)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

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地剥削、压迫穷人。

(10)甚望见你一面,聊叙..

别后情景。聊叙:姑且谈谈。聊,姑且,随便。 (11)但仍不辍..

劳作,尤喜纺棉。不辍:不停。辍,停。 3、多音字注音组词

二、内容主旨

朱德同志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中国共产党卓越的领导人,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其母钟太夫人是一位朴实、善良、坚强而能干的劳动妇女,是她的身教言传,给了朱德同志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他走上革命的道路。朱德深爱着自己的母亲。1944年钟太夫人在家乡病逝,朱德同志怀着对母亲的深挚的怀念和无限的感恩,写下了这篇叙事散文,回忆了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歌颂了母亲勤劳、坚韧、深明大义的优秀品质,以此文悼念母亲的逝世,并表达了自己要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革命事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交代了文章写作的缘起──“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以“我爱我母亲”直接抒发真挚深厚的内心情感,并以“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点明了本文记叙的重点和线索,总写了母亲的美德,又申明了题旨,从而提起下文。

第二部分,第2至13段。这一部分是文章 的主体,它以时间为序,精心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例 ,记叙了母亲勤劳的一生,从多个角度展现母亲的美好品质。

首先,作者先交代了自家的身世,“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又交代了母亲的生存状况,“母亲一共生了13个儿女……只留下了8个……把8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只寥寥几笔,

ch ā 差错 ch à 差不多 ch āi 差役 c ī 参差 (1) 差

(2) 强

qi áng 强健 qi ǎng 勉强 (3)处

ch ǔ 相处 ch ù 到处

便描绘出母亲艰辛苦难的处境,多子,贫穷,家务繁重,为下文具体展现母亲的优秀品质作了铺垫。

接着,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和坚强不屈的性格。

母亲是勤劳的。她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还能挑水挑粪。整日劳碌着。因为“母亲是个好劳动”,所以作者从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作者十分深情地回忆道:“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母亲是节俭而能干的。那些“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并亲手纺线请人织布,“有铜线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母亲性格和蔼,宽厚仁慈,同情贫苦的人。她任劳任怨,每天天还没亮就第一个起身,从不打骂孩子,也从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在她的影响下,虽然在这样的二十几人的大家庭里,家庭成员相处都很和睦。虽然自己并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自己很节省,也严格管束孩子,不允许他们沾染烟酒。作者由衷地赞扬道:“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母亲又是一位坚强不屈,有朴素的阶级意识和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当灾难来临,她表现得特别坚韧和刚强。庚子年(1900)年前后,四川连年旱灾,逼得许多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去“吃大户”,遭到官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这是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是作者家庭不幸遭遇的社会背景。作者的家庭也未能幸免于难。“仅仅吃些小菜叶,高梁,通年没吃过白米”,地主还变本加利,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办不到就威胁着要作者一家退佃,搬家。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分两处住下。天灾人祸接踵而至。不但未使母亲灰心,相反,“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这种坚毅不屈爱憎分明的品质,给了作者很大的影响,作者写道:“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母亲是有见地的,她宁可节衣缩食,也要培养作者读书,以“支撑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