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_T 1030.3-1999 虹鳟养殖技术规范 人工繁殖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43.65 KB
- 文档页数:5
人工繁殖虹鳟鱼技术要点虹鳟鱼因其成体两侧沿侧线各有一条棕红色斑纹而得名。
虹鳟鱼具有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刺少肉多、人工繁殖易于操作等特点,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推广的四大优质淡水养殖品种之一。
在流水环境中养殖虹鳟鱼,每亩水面年产鲜鱼3万~3.5万千克,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虹鳟鱼属冷水性鱼类,其正常生长水温为1℃~24℃,最适生长水温为14℃~16℃;水体含氧量要求在5毫克/升以上;pH值为7~8。
虹鳟鱼亲鱼一般2龄~3龄性成熟,雌鱼每年产卵一次,每尾每次产卵1000粒~3000粒。
虹鳟鱼亲鱼每年12月开始繁殖。
1.亲鱼培育。
亲鱼池要求沙砾底质,水深1.5米,水流0.05个流量(100平方米每秒5升)。
放养密度1尾~3尾/平方米,雌雄比为1∶1。
虹鳟怕光,每天光照时间控制在12个小时以下。
在全年培育中,饲料配方随性腺发育阶段而改变,平时动物性饲料占总量的20%~30%,采卵、采精前及采卵后要提高到50%~60%。
饲料投喂量为体重的0.5%~2%。
2.采卵授精。
雌鱼用尾鳍在缓流浅水处挖坑筑巢,且体色渐暗,泄殖孔红而突出,腹大而柔软,此时用手摸如有游离卵粒感觉,轻压有卵粒流出,说明雌鱼已成熟。
雄鱼体色变黑,体表粗糙,泄殖孔周围柔软,轻压鱼腹可见白色精液流出,这说明雄鱼已成熟。
一般水温在1℃~11℃开始采卵,5℃~9℃为采卵盛期,采用挤压采卵法。
具体做法为:一人抓住雌鱼使其头部向上,腹部朝下对准接卵盆。
一人用手将清洗干净的盆沿生殖孔方向轻压卵巢后缘,鱼卵流入盆中。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将雄鱼精子挤入盆中,用羽毛搅拌30秒钟,使二者充分接触随即加入少量淡水,稍加搅拌后,静置2分钟再加入多量淡水,静置4小时后,即可将受精卵倒入盘内进行孵化,全过程须遮光进行。
3.孵化方法。
用木料或塑料制成200厘米×40厘米×37厘米的水槽,孵化盘规格为33厘米×33厘米×1.6厘米,将盛卵的孵化盘叠放在水槽中。
虹鳟鱼的人工繁殖技术虹鳟鱼高产人工养殖技术虹鳟鱼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是一种珍贵的冷水性养殖鱼类,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生长迅速,容易捕捞,人工繁殖简单。
1959年引入我国,日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养殖。
我国农村有不少溪流、冷泉、水库,可因地制宜饲养虹鳟鱼。
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虹鳟鱼的人工繁殖技术虹鳟鱼高产人工养殖技术。
1、亲鱼培育健壮和繁殖力强的亲鱼才可产出优良的鱼卵,从而孵化出优质的鱼,因此要加强亲鱼的培育工作,选择亲鱼时要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个体。
然后提供良好的培育条件,用于培育亲鱼的鱼池要宽大且水流通畅,溶氧量高,面积一般在100~300 mz,深度约为1~1.4 m,水温保持在5~13℃,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亲鱼的性腺发育,在亲鱼产卵前6个月,水温不宜超过12℃。
在亲鱼性成熟前要加大注水量,以促进亲鱼性腺的发育。
虹鳟鱼人工繁殖效益的高低与其培育管理密切相关,外在的养殖环境与内在的条件都会影响到虹鳟鱼的性成熟,因此要加强亲鱼的培育管理,尤其是要注意加强培育环境和饲料营养的管理。
控制好亲鱼培育的外在条件,最重要的是控制好鱼池温度,保持水温在5~13℃,如果水温高于15℃,就会出现异常卵,水温低于4℃,亲鱼的性腺会停止发育,产卵期推迟。
虹鳟鱼属于短日照鱼类,日照时间在12 h 以内的性腺发育良好,如果光照超过12 h性腺发育就会变慢,因此可以通过人工控制光照的方法来控制虹鳟鱼的产卵期。
在培育亲鱼时,要将雌鱼与雄鱼混养,以利用雄鱼来刺激雌鱼的性腺发育,一般雌雄的比例控制在4:1在右。
提供优质且适宜的饲料。
虹鳟鱼的鱼卵质量直接影响卵的受精和孵化效果,而鱼卵的质量又与饲料质量密切相关,一般野生虹鳟鱼所产的卵质量较好,这主要由于摄食的饵料较丰富,因此在人工培育时要给亲鱼提供全价的优质饲料,保证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约为38%,粗脂肪含量约6%,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12%,并且维生素A、维生素D以及维生素E等要适量,同时还可以添加酵母粉等,以提高卵的质量。
虹鳟三倍体制种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虹鳟三倍体制种的术语和定义、制种工艺和倍性检测。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境内虹鳟三倍体的制种。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654.14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4部分:DNA含量的测定SC/T1030.3虹鳟养殖技术规范人工繁殖技术SC1036虹鳟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三倍体Triploid在自然作用或人为控制下,形成的具有3套染色体的生物个体。
3.2温度休克法Temperature shock method把适宜发育期的鱼类受精卵或胚胎在略高于(冷水鱼)或略低于(温水鱼)的亚致死温度下,处理一定时间,诱导产生多倍体的方法。
3.3静水压休克法Hydrostatic pressure shock method把适宜发育期的鱼类受精卵或胚胎放置于水压机中,施一定压力的静水压处理一定时间,诱导产生多倍体的方法。
4制种工艺4.1温度休克诱导4.1.1主要设备及要求4.1.1.1电热水箱:箱体由不锈钢或聚苯塑料制成,箱外壁设置有保温层。
形状为长方形,尺寸为300 cm×40cm×60cm,有效容积为500L~600L。
箱内底部设有加热器,且全底均匀布置。
4.1.1.2温度控制器:用于控制电热水箱的水温并保持恒温。
具有LED显示功能,其控温范围-10℃~50℃,精度小于0.5℃。
设置温度传感器探头3个~4个,分别通过箱盖平均安装在电热水箱两宽边的中线上,探头在水面下5cm~20cm处。
4.1.1.3桶式孵化器:用于鱼类受精卵的孵化及温度休克处理,其构造见于SC/T1030.3。
孵化器底部设有排水栓,1min~2min内可将水排干。
4.1.1.4注水龙头:有水箱注水龙头和孵化桶注水龙头之分,其中水箱注水龙头用于将孵化用水(水温8℃~10℃)注入电热水箱中,孵化桶注水龙头用于将孵化用水注入孵化桶中。
虹鳟鱼属鲱形目、鲑科。
由于虹鳟鱼具有骨刺少,肉味鲜美,易捕捞,不需越冬保种,饵料利用率高,生长快,养殖产量高流水高密度养殖产量可达1万公斤/亩等特点,因而深受人们的青睐。
历经多年的养殖研究,现已掌握了虹鳟鱼的人工繁殖、鱼种培育和亲鱼饲养等技术。
目前国内已有黑龙江、辽宁、北京、山东、山西、甘肃等20多个省市开展了虹鳟养殖。
一、虹鳟鱼的生物学特性(一)生活习惯虹鳟喜栖息在水质清新,有水流,水量充足,具有沙砾底质的冷水溪流中。
适宜生活水温为12-20℃,最适生长水温为16-18℃。
低于8℃或高于20 ℃,食欲减退,生长减缓。
水温超过22℃,停止摄食。
长时间持续高温(≥22 ℃),机体衰弱而死亡。
水温27℃以上,短时间内死亡。
虹鳟为喜逆流和喜高氧鱼类。
养殖虹鳟的适应流速为2-30cm/秒,水流的刺激能够引起虹鳟的正常运动,增进食欲和加速生长。
养殖虹鳟的水质要求:透明度大,溶氧高,当水中溶氧量低于5mg/L时,虹鳟鱼呼吸频率加快,感觉不适;水中溶氧量低于4.3mg/L时,鱼浮头,并出现死亡;水中溶氧量低于3mg/L时,大批死亡,此值为夏季虹鳟的致死点。
水中溶氧量7mg/L,虹鳟生长正常;水中溶氧量为9mg/L时,虹鳟生长最快。
虹鳟可生存于pH值为5.5-9.2的水环境中,最适pH值为7-7.5。
虹鳟鱼对盐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而且随着个体的成长而增强,稚鱼能适应的盐度为5‰-8‰;当年鱼为12‰-14‰;1龄鱼为20‰-25‰;成鱼为35‰;成鱼经半咸水过渡,甚至可适应海水中生活。
(二)繁殖习性虹鳟性成熟年龄和产卵季节因其生活的地理水域而有较大差异。
在适宜虹鳟生长和繁殖的水温范围内,水温越高,成熟越早,产卵季节也早。
在我国的北京、山西等地,虹鳟性成熟年龄为2-3龄,产卵期为12月份至翌年1 月份。
在黑龙江,虹鳟的性成熟年龄为3-4龄。
产卵季节为每年的1-3月份。
产卵时亲鱼选择有砂砾底质、水质澄清、水流较急的河床浅水处作产卵场,雌鱼用尾鳍挖掘产卵坑,当雌雄鱼互相追逐,雌鱼产卵,雄鱼射精于坑内,之后雌鱼用尾鳍扇动砂砾覆盖受精卵。
虹鳟亲鱼培育与人工繁殖技术虹鳟亲鱼培育与人工繁殖技术虹鳟亲鱼培育和人工繁殖技术是虹鳟养殖业的重要技术环节,本次试验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渤海冷水性鱼类试验站进行,2008年1月,选择800尾3龄虹鳟(雌性雄性比为3:1)分成2组,一组(A组, 300尾,100尾)投喂汉业人工配合商品鱼饲料,另一组(B, 300尾, 100尾)投喂自行配制的人工配合亲鱼饲料.培育到12月中旬,A组雄性成熟90尾(成熟率90%),雌性成熟72尾(成熟率24%),生产受精卵18万粒;B组雄性全部成熟(成熟率100%),雌性成熟200尾(成熟率66.7%),生产受精卵50万粒.同时在2组内进行了干法和湿法授精的比较试验,湿法授精比干法授精的受精率提高了5%.由于虹鳟自身的品质和对生活环境的特殊要求,决定了它绿色、营养食品的地位,因此,在世界优质水产品养殖中,虹鳟的养殖是最具代表性的产业之一.目前世界产量已经达到40万吨.我国虹鳟养殖始于1959年,现有养殖水面逾2000亩,大小养殖场700多处,几乎每个大陆省份都有鲑鳟鱼养殖场,年生产能力可达3万吨,但实际产量只有0.6万吨,仅占全球鲑鳟鱼产量的0.05%,商品鱼的市场价格平均20元/kg.我国鲑鳟鱼年实际消费约1万吨,空缺的0.4万吨则依靠进口.进口粗加工产品的市场价格40元/kg,深加工的产品市场价格125/kg.生产能力和市场价格上的差异,有历史、生产方式和养殖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是:缺乏健康养殖意识,没有建立优良繁育体系,只进行作坊式经营,不注重亲鱼培育,没有严格执行人工繁殖技术的操作规程,造成生产成本过高,苗种生产性能和成活率低下.本项试验在国家支撑计划子专题"虹鳟优良品系选育技术研究"的支持下进行,旨在提高人们对亲鱼培育及其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规程的重视.作者:张荣吉贾钟贺王炳谦作者单位:张荣吉(宁安市石岩镇人民政府水产站,黑龙江,宁安,157412)贾钟贺,王炳谦(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70)刊名:黑龙江水产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FISHERIES 年,卷(期):2009 ""(3) 分类号:S9 关键词:虹鳟鱼亲鱼人工繁殖。
虹鳟的人工繁殖技术一·亲鱼培育雌雄混养,在产卵前一个月进行分养。
饲料:饲料配方应随着性腺发育的不同阶段而作相应的调整,以满足亲鱼在不同发育阶段对营养的需求。
喂养亲鱼的饲料组蛋白含量应高于40%,脂肪含量应低于6%,碳水化合物含量应低于12%,饲料中必需的氨基酸需保持平衡。
同时还应注意:饲料配方中必须添加一定数量的多种维生素甲壳类是亲鱼的良好饲料,增喂螯虾,添加干酵母、胡萝卜素都有助于提高卵质。
温度:培育亲鱼的适宜水温为4℃-13℃。
在产卵期前6个月水温不超过12℃有利于获得优质卵。
若用周年水温为16℃-17.5℃水体培育雌亲鱼,虽能采卵,但卵不受精。
光照:虹鳟鱼属短日照鱼类。
日照时间在12小时以内,虹鳟鱼性腺发育快,如光照超过12小时发育反而变慢。
因此,要使虹鳟鱼性腺发育良好,在日照这一点上应尽可能人工控制在12小时以内。
密度:亲鱼培育的适宜密度为5~10公斤/平方米。
二·精卵处理雌雄的鉴别,主要依据体色、头部及吻端加以区别。
体色深,头部及口大,下颌向上弯曲,盖住上颌,背部略隆起,腹部硬、无弹性,泄殖孔不突出,吻端尖者为雄性鱼。
体色较雄鱼浅,头部及口小,背部不隆起,腹部大而柔软,有弹性,生殖孔明显突出,吻端钝而圆者为雌性鱼。
成熟度鉴定临近产卵的亲鱼体色发黑,沿侧线的彩虹带特别鲜艳,食欲减退,并有相互追逐咬斗的现象。
成熟雌鱼腹部膨大柔软,生殖孔红肿外突,当尾柄上提时,两侧卵巢下垂轮廓明显,轻压腹部有卵粒流出体外。
成熟的雄鱼体色变黑,体表粗糙且粘液稍有减少,生殖孔周围较软,轻压腹部,即见精液流出。
采卵及精子采卵多用挤压法,挤压者用毛巾包住雌鱼尾部,使生殖孔面向采卵盆,轻压生殖孔前方的腹部,只要轻轻施加压力,成熟卵即随之顺生殖孔流出。
挤卵过程动作要轻柔快捷,尽量不使亲鱼受伤。
人工授精普遍采用干法授精,轻轻擦干雄鱼体表水珠,用挤压法将精液直接挤于卵上,每5~7尾雌鱼卵用2~3尾雄鱼精液即可,或按每一万粒卵滴入10毫升事先取好的精液,将精液与授精盆中的鱼卵混合,用羽毛轻轻搅拌均匀使精卵充分接触;然后加入少量的等渗液或清水快速均匀搅拌1分钟,使精卵结合,完成受精过程,再换水搅拌1~2次,洗去多余的精液和破损的卵皮,在水中放置30分钟,待卵充分吸水膨胀,使卵膜硬化并富有弹性,然后计数装入孵化器中进行孵化。
鳟鱼工厂化养殖技术一、虹鳟鱼生物学习性虹鳟鱼俗称鳟鱼,属鲱形目鲑科,原产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的夏斯塔山麓溪流中,后被引到数十个国家进行人工养殖。
虹鳟鱼是冷水性鱼类,要求生长在水质澄清,具砂砾底质、氧气充足的流水中,其生活水温为5~24℃,适宜水温为7~18℃,最适宜的生长水温为13~18℃。
虹鳟鱼是性喜逆流和喜氧的鱼类,水流的刺激不仅可加速体内物质代谢,而且能把排泄物带走,应不断供给清新而富含氧的水流,以满足其对氧的需求。
虹鳟鱼喜欢集群,游泳速度较快,摄食凶猛,常常群跃水面争掠食物。
食性与生长:虹鳟鱼属肉食性鱼类,以陆生和水生昆虫、甲壳虫类、贝类、小鱼、鱼卵为食,也食水生植物的叶和种子。
幼鱼以浮游动物、底栖动物为主食,如枝角类、毛翅目、鞘翅目、蜻蜓目等水生昆虫等。
虹鳟鱼周年摄食,甚至产卵期亦照常捕食,虹鳟鱼寿命一般可为8~11年。
繁殖 虹鳟鱼雄鱼性成熟一般在2~4龄,雌鱼性成熟在3~5龄。
通常性成熟雄鱼以2龄、雌鱼以3龄居多。
虹鳟鱼产卵水温一般在4~13℃,最适水温为8~12℃。
每年产卵一次,怀卵量因年龄和个体大小而有不同,从1 500~3 500粒不等。
卵为端黄卵,圆形,沉性。
二、虹鳟养殖对水质的要求1、温度:这是重要条件,四季水温最好在12-18℃,夏季最高水温不超24℃。
2、溶氧:水中溶氧应在7mg/L以上,最低时一般不能低于5mg/L。
3、水流流量:一般每秒1升水的流量,具有100-200公斤的生产能力。
4、要求水质清洁,无污染,不含泥沙。
三、人工繁殖技术 :虹鳟鱼的人工繁殖主要包括亲鱼培育、人工授精、孵化和仔鱼的管理几个连续阶段。
虹鳟鱼属短日照鱼类。
要使虹鳟鱼性腺发育良好,在日照应控制在12小时以内。
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虹鳟称呼如下:孵出至上浮,称为仔鱼;上浮至摄饵,称为上浮稚鱼;摄食至5个月龄左右(体重10克左右),称为稚鱼;5个月龄至周年,称为当年鱼;1~2周年,称为一龄鱼。
四、养殖技术:场地的选择,首要条件之一是水源,包括水量、周年水温变化及水质条件等。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11]公开号CN 101606500A [43]公开日2009年12月23日[21]申请号200910089546.8[22]申请日2009.07.22[21]申请号200910089546.8[71]申请人北京顺通虹鳟鱼养殖中心地址101405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田仙峪村北[72]发明人沈希顺 王昭明 杨玛丽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代理人毛燕生[51]Int.CI.A01K 61/00 (2006.01)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12 页 附图 6 页[54]发明名称虹鳟鱼人工繁殖技术方法[57]摘要虹鳟鱼人工繁殖技术方法,属于冷水鱼类(鲑鳟鱼类)养殖技术领域。
步骤1.单盐等渗液的配制;步骤2.实施单盐等渗液洗卵、人工授精;步骤3.在网盆桶式孵化器内实施受精卵流水吸水膨胀与孵化连续作业;步骤4.4细胞期受精率检测;步骤5.采用网笼(或卵石)平流式稚鱼出膜孵化槽实施稚鱼出膜孵化;步骤6.稚鱼孵出后,撤掉网笼或卵石,在原槽内进行稚鱼开口驯饲;步骤7.驯饲1个月后将稚鱼移入六角形饲育槽,进行苗种培育。
流水吸水膨胀与流水孵化连续作业技术,减少了止水吸水膨胀作业程序和作业工具,孵化效率提高20%。
4细胞期受精率检测技术比现行的胚体检测技术提早9天掌握受精率,避免了胚体检测不准确的问题。
200910089546.8权 利 要 求 书第1/2页 1.虹鳟鱼人工繁殖技术方法,其特征是含有以下步骤:步骤1、单盐等渗液的配制;采用食用盐,用常规溶液配制法制成浓度为0.97~0.98%的单盐NaCl水溶液,每次采卵前,根据当天计划采卵数量,按每万粒卵需400ml的量制成足量的等渗液供洗卵使用;步骤2、人工采卵、采精;常法实施人工采卵、采精;步骤3、等渗液洗卵、授精;用单盐等渗液洗卵后,实施人工授精;步骤4、受精卵流水吸水膨胀与孵化将授精卵立即放入网盆孵化器实施流水吸水膨胀,同时溢出多余的精液;水流速度,5万粒卵每分钟供水4升;步骤5、实施受精卵发眼孵化;吸水膨胀1小时后,在原器内转入发眼孵化。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虹鳟养殖技术规范第7部分:防疫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rainbow trout culturePart 7: Epidemic prevention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ICS 65.150B 52备案号:23806-2009前言为保证虹鳟养殖环境、养殖过程、养殖产品符合国家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特制订DB11/T 157《虹鳟养殖技术规范》,本标准分为九个部分:——第1部分:亲鱼;——第2部分:亲鱼培育技术;——第3部分:人工繁殖技术;——第4部分:鱼苗培育技术;——第5部分:成鱼池塘养殖技术;——第6部分:成鱼网箱养殖技术;——第7部分:防疫;——第8部分:常见病诊治与安全用药;——第9部分:全价配合颗粒饲料。
本部分为DB11/T 157的第7部分。
本部分由北京市怀柔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部分由北京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养殖业分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顺通虹鳟鱼养殖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沈希顺、王昭明、黄剑锋、杨玛丽。
虹鳟养殖技术规范第7部分:防疫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虹鳟养殖用水、养殖生产、苗种、亲鱼、染疫、病死鱼的处理、疫病监测与疫情报告。
本部分适用于北京地区虹鳟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DB11/T 157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5805.1 淡水鱼类检疫方法第一部分NY 505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SC/T 7103 水生动物产地检疫采样技术规范3 养殖用水3.1 养殖用水应符合NY 5051规定的水质标准。
3.2 苗种生产用水的取水处,应无养殖设施及工业、生活污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