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商业银行概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东南大学,曹卉
- 格式:pptx
- 大小:388.74 KB
- 文档页数:35
第一章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概论一、商业银行的性质:早期性质:易吸收可以开出支票的的活期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已向工商企业发放短期贷款为主要资金运用,并为商品交换的货币结算提供支付机制的银行。
(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现代性质:以盈利为目标,以经营存款、放款和汇兑为主要业务,以多种形式的金融创新为手段,全方位经营各类银行与银行金融业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产生标志:1694年英格兰银行的成立,以股份制形式建立的商业银行,标志着新兴的资本主义现代银行制度开始形成,标志着商业银行的产生。
美国两个重要法案:1.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或《1933年银行业法案》确定了银行与证券分业经营的法律框架,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经营分离。
2.1999.11.4《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或《格雷姆—里奇—布利雷法案》形成途径:按股份制原则;由旧式高利贷银行转变而来。
经营模式:分业经营模式、混业经营模式商业银行的性质理解:1.商业银行是企业。
明确货币是商品,经营货币的银行自然是企业2.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
a.银行所经营的商品时特殊商品,是一般等价物;b.所经营的领域是货币信贷;c.采用货币方式经营货币;d.但信用活动是有风险的3.商业银行是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构。
商业银行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的共同点:都是金融中介;有些业务相同。
不同点:资金来源和运用不同;信用创造功能不同;监管方式与程度不同;地位与作用不同。
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机构体系发展趋势;业务经营发展趋势;经营管理发展趋势。
商业银行的职能: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衍生出信用创造、金融服务和调节经济。
二、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原则:一、安全性原则:含义:要求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经得起重大风险和损失,随时应付客户提取,使客户对银行保持坚定的信心。
影响因素: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风险、声誉风险、资本风险、管理风险、法律风险、战略风险、管理风险衡量安全性指标:1.资本充足率=资本÷【信用风险权重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100%》8%2.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100%《10%3.单一集团授信集中度=最大一家集团授信总额÷资本净额×100%《15%4.不良资产比率=不良资产÷资产总额×100%《4%5.不良贷款比率=不良贷款÷资产总额×100%《5%保持银行经营安全性的途径:分散风险;减少风险;转移风险二、流动性原则含义:要求商业银行应具备随时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各种资产需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