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电影电影观后感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4
关于《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优秀8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篇一一把六七寸长的鸭嘴锄、一张足够大的海报、20年的不懈努力、五座橄榄球赛场的下水道,他以兰道史蒂文重现于世……彼时,他是因误判杀害妻子及情夫而被捕入狱,屈辱、逼迫,20年的囚禁。
太多的人在铜墙铁壁的监狱中,由抗争到受伤,由失败到妥协绝望,再由绝望到麻木,进而习惯。
就像影片中瑞德曾道:“监狱是个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后习惯它,更久后你不能没有它。
”囚禁和伤病不是陌路,最可怕的是一个人失去了希望,人生没有方向和目的,当一个人连自由和希望的光芒都拒绝触碰时,他已将自己彻底葬送。
安迪的救赎,源于他对生活和人生永远不失希望,他还在期待:在墨西哥岸的太平洋一隅,在一个名叫“芝华塔尼欧”的地方,在没有回忆的海洋,开个小旅馆,买条破船,整修一新,载客出海,去拥抱蔚蓝的自由之海……相比于主人公安迪而言,老布的末路穷途则更让人痛心。
50年的囚禁让他失去了希望,失去了自我,只是机械化的活着。
也许他的死亡,只是一个糟老头注定的归宿,但他留给观众的却是莫大的震撼和深思。
老布,50年后获得了假释,在表面上他重获了自由,可实质上在他踏出监狱,接触到陌生社会的那一刻,他对自己则是更深的禁锢。
那半个世纪前早已被体制化的思想、垂垂老矣的病体、不曾有过期盼的内心,如何能经受得住这瞬息万变的时代?他像是时代风化的活化石,没有温度,没有追求和希望,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恐惧,逃离。
希望和自由,是影片贯穿始终所强调的。
拥有了希望,才有目标和追求,自由和一切对于人生才会有意义,一旦我们放弃希望,那这变化的所有将会一文不值。
安迪成功了,自由了,因为他对生活永远不失希望,他奋斗,他不放弃。
他有完全属于自己的内心自由,他让音乐旋律响彻在冰冷的囚室;他用六年的坚持为囚徒换回一座舒适的图书馆,让他们能享受自由阅读、欣赏的权利。
他是个异类,是一道永不屈服于困顿,永远坚持内心的希望之光。
观人思己,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重任,研学的寂寞、就业的压力、复杂的社会都会让我们在生活中迷失自我。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篇)》,希望能够帮到你!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肖申克的救赎》,这是一部1994年在美国上映的电影,讲述了一个被冤枉的的囚犯靠着一把石锤挖了二十年的隧道,最终收获自由的故事。
影片主人公是一位银行家,名叫安迪,他发现自己的妻子有婚外情,本想用枪杀死两人但是最终没有下手,巧合的是,当天正好有另外一个罪犯杀了这两个人,于是安迪被指控为谋杀,被判无期徒刑,送入肖申克监狱度过余生。
在肖申克,他遇到了另外一位主人公——瑞德,他能帮每一位狱友弄来他们想要的东西。
安迪前前后后向他索要了许多东西,但是一开始的目的只不过是打发时间。
偶尔一次机会,在他在墙上刻字的时候,一大块石块掉了下来,这使他萌生了越狱的念头,于是安迪就这样日积月累地在一张海报后面挖着自己的通向自由的道路;而有一天,他从另一位狱友得知自己的的确确是清白的,他去告诉典狱长,然而一直让他帮他洗黑钱的典狱长却把那位证人秘密的枪杀了,好让安迪一直帮他洗黑钱。
于是,安迪忍无可忍了,他带着二十年来他一直积累着的证据,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从他的洞中——穿过500码地,通向了自由。
这部电影每个段落和每个段落之间都有叙述的顺序,并且大量的运用了插叙,使观赏者产生极大的兴趣,以及为片尾的真相埋下了深深的伏笔,包括每个人的每一句台词,都对结局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这只是从死板的教科书式的方式来评价一部电影。
这部电影给我影响最深的环节,便是安迪临近结尾时挖了二十年之久的通道亮相的时候,给人震撼,安迪从影片一开始就坚定的眼神,艰难地爬出自己的每一步,他甚至爬了连旁人接近都不想接近的下水管道,一直爬,一直爬,知道爬出管道,迎接暴风雨和闪电给他的洗礼……这是多么难得可贵的品质啊:一个人为了自由,可以忍辱负重20年之久,经历挫折无数,并且从来都不曾想过要放弃,正如安迪自己所说:“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希望是美好的事物,也许是世上最美好的事物。
关于《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优秀9篇看完其中一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9篇关于《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篇一暑假看了不少的电影,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便是一部励志的电影,名叫《肖申克的救赎》。
乍看影片,我认为这只是一场悲剧,一次花费了大半生的代价,用去了无数可能的机会的莫须有的“救赎”。
安迪,是整部影片的主人公,也是现代社会中的苦难者的代表,他是一名银行家,却被诬陷谋杀自己的妻子及其情夫而被判终身监禁来到了肖申克监狱。
在这仿佛天昏地暗的监狱生活中,他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他用自己丰富的金融知识帮助狱长“合法”地逃税,甚至帮助狱长洗钱,以此换得一些对囚犯、对自己稍微宽松的待遇。
在监狱艰难的环境中,他并没有像他的监狱朋友瑞德说的一样,像所有的狱友一样,被监狱的生活慢慢磨灭的没有希望与信念。
为了给予同伴们生的希望,他教狱友们读书,学习,甚至不厌其烦地给政府写信,并在得到了回应,政府向肖申克捐赠了图书、唱机。
在他的坚持不懈之下,在他的二十年的准备之下,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终于成功的穿过了他挖了十九年的通道,奔向了那座没有回忆的小镇。
越往下看,我越佩服安迪如此强大的信念,他靠那一把小的如同拳头大小的石锤,一点点,一点点的挖通道,然后把挖出的泥土偷偷地倾倒在场子上,这样一晃就是二十年,二十年的他在肖申克监狱度过了大半青春,他也苍老了不少,但唯一从未动摇过的便是希望。
当他冒着大雨从通道中顺利的逃脱出来时,他脱掉上衣,对着天空声嘶力竭地呐喊时,我流泪了,漫漫无期的监狱生活,寂寞无望的日子,灵魂被禁锢,意志被消磨,有多少人在这日子中失魂落魄,有几个人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坚定执着,恪守必胜信念,通过艰苦卓绝地努力摆脱厄运开启美好的生活?想必是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俗话说:“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人生中能舒坦平安一帆风顺地渡过一生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一生中肯定会有波折,既有顺境,也会有逆境的时候,如何身处逆境而心存希望,安迪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在蒙受这样奇耻大辱中能以一颗火热的心,不断温暖自己,还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向周围的人传递正能量,让友友们感受到监狱只能锁住人的身体,却无法囚住人们对自由生活的希望,命运只会眷顾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实践者,只有通过努力抗争,艰难的付出后终有回报,自由之门才会为你打开。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12篇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1《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讲的是银行家安迪被人诬陷,进了肖申克监狱。
他在监狱待了整整十九年,十九年间,他并不是坐以待毙,而是利用这些年挖了一个通道,逃出了肖申克监狱。
那个关心仆人公安迪逃出来的通道是一条正常人需要六百年才能够挖通的,而他仅仅用了十九年!这不仅仅是由于安迪懂地质学,更由于他超乎常人的毅力和他的聪明才智。
安迪挖的通道只能与下水道接通,所以他是忍受着下水道的恶臭与肮脏逃出来的。
这是部深具教育意义的电影,仆人公安迪身上也具有很多令人尊敬的品质,更重要的是他进入监狱后的镇静冷静。
进入肖申克监狱里的人大都是已经无望的,而安迪却逃了出来!做人更是要这样,假设没有毅力,做事半途而废,只能离胜利越来越远,看不到成功的曙光。
也要从艰辛的环境中找出对自己有价值的条件,抱着必胜的决心脱离苦海。
生活中不乏人们由于没有毅力而失败的例子,我有时也是这样,所以我们要坚持下去,总有胜利的那天!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2让我们试想一下,假设我们被关在一个地方50年,日复一日的重复着同样的一个工作,假设有一天突然告知你被释放了,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感动,快乐还是感到不知所措?让我们回到这部电影中,电影主要讲解并描述了我们的仆人公Andy因被律师冤枉而关到监狱,但他满怀盼望,不想这样在监狱待一辈子,最终在一个大雨夜逃出监狱,而重获自由。
今日我主要讲讲让我印象深刻的几个画面,第一个是汤米被狱警队长打死的画面,最终给出的理由是由于逃狱,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心似乎被什么抓住是的,明明监狱长这时候已经知道Andy是被冤枉的,但为了一己私利,为了自己绿油油的钞票,就消退一切不利的因素,或许一条人命在他看来是那样的微缺乏道。
其次个画面是布鲁克斯在刑满释放以后因不适应外界环境,而穿戴整齐上吊自杀,这个就是在开头提出的问题电影给的答案,有时候假设我们没有了生存的意义,不知道为什么而活,又没有什么抱负的时候,或许就如他一样吧。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优秀6篇肖申克的救赎影评篇一“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
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每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
忙着追名逐利的你,忙着柴米油盐的你,停下来想一秒:你的大脑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里?”这是《肖申克的救赎》中我最记忆犹新的精彩对白。
其中道出了希望的可贵,失去希望的生活是灰暗的,没有生气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
在我看来,影片中每个地方都是经典。
主人公安迪身上到处散发着人性的光辉,他似乎拥有完善的人格。
这部关于希望、梦想、信念、友谊的电影带给我太多的感悟和震撼。
回顾影片,电影情节在我脑海中还历历在目。
影片故事发生在1947年,银行家安迪的妻子有婚外情,安迪企图买醉后用枪把他们杀了,但酒醒后放弃了。
却误被指控杀死了她和她的情人,安迪被判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的余生就要在监狱中度过。
刚到监狱就受到了莫格斯三姐妹的欺负,但安迪不是默默地忍受,而是坚强的反抗,尽管多数是他失败,被打得遍体鳞伤。
安迪到监狱好长时间,不和任何人接触。
一个月后,安迪请瑞德帮他搞的第一件东西是一把石锤。
瑞德说要用这石锤挖地道需要六百年,而安迪就是利用小小的石锤就在短短的二十年就成功的挖开了通往自由之路。
其中,影片中不得不要提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瑞德。
瑞德1927年因谋杀罪被判无期徒刑,数次假释都未获成功。
他已经成为肖申克监狱中的厉害人物,只要付得起钱,他几乎有办法弄到任何想要的东西:香烟,糖果,酒,甚至是大麻。
瑞德第一次看到安迪就开始关注他,从刚开始认为他弱不禁风,到后来是刮目相看。
安迪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由于银行家的缘故,他精通财务制度方面的的知识,帮助了很多狱警处理税务问题,使他的名声越来越大,最后为监狱长诺顿洗黑钱。
同时,安迪很积极地筹划图书馆扩建。
为了筹集资金,安迪不停地写信给州议会,终于为监狱申请到了一小笔钱用于监狱图书馆的建设,这是他坚持不懈努力地结果。
安迪就这样在监狱中忙碌的生活着。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我是看了一篇观后感“认识”的这部电影,今天晚上才真正拜观了这部被称为十大必看经典电影之一的作品。
作者扣人心铉的剧情安排,导演大胆细腻的表现手法,把整个片子想要表达的道理深刻地印在观众的脑海里,甚至长存人心。
于是我也想写一篇观后感,不想做为结束,因为天知道我还会再看几遍,不,也许天都不知道我哪天才能真正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
剧情就不多介绍了,里面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瑞德的旁白:“有的鸟毕竟是关不住的,当它羽翼丰满,当它飞走,你会由衷庆祝它重获自由。
”是啊,在他们心中,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内心中的希望引领着他们越过重重难关,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我也好羡慕这样的角色,自己总是朝着目标努力,却总是因为一点小小的成就而满足以至于长时间停步不前,我想自己缺乏的就是报着那必胜的信念和希望,那颗追求梦想的心,何时才能提速远洋,航向那片让人忘却记忆的海洋。
记得曾经有人问我: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我愕然不知如何做答,于是他告诉我是“珍惜现在”。
同样的问题,我也问过许多人,也得到不同的答案……我想我还没有资格去回答这句人生的问卷,但我认为,目前对我来说最宝贵的是希望,是用双手创造出的幸福。
我想我还会再看这部作品,那也许是我消沉的时候。
我想我会不断地看下去,当我不再消沉,他已映在我心里。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2看完这部电影,就明白希望和信仰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希望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主角安迪一直坚持这样的信念,所以用那把小斧子挖了20年终于把那条通往自由的道路挖通,但他并没有急于出逃,他在等待,他还在希望,希望法律能给他一个最终公正的结果。
但安迪所等来的是典狱长的贪婪和谋杀。
同时信仰也是让安迪执着。
他每星期写一封信坚持几年之久终于为肖申克监狱建立起一个图书馆,为身边的狱友们获得的阅读的权利。
他还帮助汤米学习,从最基本的字母学起,最终被一所学习所录取。
安迪向往自由,这种自由,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所以他不顾典狱长的恐吓,为监狱所有的人,包括那些囚犯,播放那首意大利歌曲。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25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1“有些人来上课是例行公事,而有些人连例行公事都做不到”。
记得这句话是倒数第二节马克思课上老师说的,而那节课由于放电影,我就不去了,刚好便重伤于老师这句话了。
今晚也不知道怎么来的雅兴,突然打开了这部老师在那节课上播放的电影,情节和画面都定格的非常沉闷,但也就是这种感觉,给了我一种希望,一直都期待着有一刻,这沉闷的束缚感觉能变成自由的欢快。
安迪被冤枉入狱,但是他却一直坚定着信念,他一定可以出去,这个就是希望,能够出去并且拥有一栋别墅和一叶扁舟就是他的目标。
为了实现他的目标,他一刻都没有停止过忙碌的牢狱生活,例行公事的干活,例行公事的写信给州议会,例行公事的帮狱官做假,例行公事的帮tommy上课……可能有很多事情,对他的目标并不会有非常明显的好处,但是在他向着目标前进的旅途中,何尝不需要其它的'事情充实一下自己呢,在监狱办起了图书馆,帮tommy考到了证书……这又何尝不是人生精彩的一笔呢,助人为乐嘛。
瑞德保释出狱后像平常的犯人一样,根本无法融入现代社会,可能对于一个在监狱里面关了40多年的人来说,确实很难,他根本就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有了和安迪的那个约定,当他最后找到安迪所说的那个地方的时候,才明白,忙着去死,还不如忙着去活,哪有什么事情像生命那么有意义呀。
人总是要有个目标的,没有目标的人,就会失去努力的方向,没有努力的方向也就会自然的感受的孤独,感觉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样是很危险的。
整部电影,最主要的思想,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道理,锲而不舍嘛,对!真的很深刻!想想我自己吧,目标这个东西,又分为很多种,对于考研这件事情,我还是一直都很坚定的,决不动摇的,这是生活上的目标。
还有感情上的目标呢?对那些事情,过节买点东西送送,有时候要关心一下,这也算是例行公事吧,可能影响并不大,但是也不能说这些事情本身没有存在价值。
毕竟有些人做事情是例行公事,但是有些人连例行公事都做不到!《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2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励志型影片,我看了很多遍,依然感触良多。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集合15篇看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
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假期中老师并没有让我们闲着,还给我们推荐了一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拿什么救赎你?这部电影讲了安迪被冤入狱,从瑞德那里获得一把锤子和海报,又帮助典狱长逃税、洗黑钱,最后却完美全身而退的故事。
看到最后,最让我震惊的是,安迪居然以自己在监狱虚构出来的身份继续活着,还拿到了典狱长贪污的37万美元。
瑞德也没有像布鲁克一样因为绝望孤独而自杀。
他去芝华塔尼欧找到了安迪,自此两个朋友相伴生活。
看电影时,有一些地方让我很疑惑:为什么典狱长明明知道安迪是无罪的,却不帮他翻案?为什么要让他继续待在监狱里?“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无条件地服从一切命令,没有自己的思想,只会让你变得麻木,让你迷失自我,更会让你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傀儡。
但是如果一个人只要心中有光,有强烈的信念,一心朝着那个方向努力,总有实现梦想,重获自由的一天。
“有些鸟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很丰润,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拿什么救赎你?永不言弃,渡人渡己。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2《肖申克的救赎》是一场关于笼中鸟如何飞往自由的梦,用我一位网友的话来说,看了它,甚至会让人觉得重生。
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是,安迪爬出五百码长的污水管当晚那场明亮的雷雨,它像《勇敢的心》里华莱士最后那声著名的“FREEDOM——”一样振聋发聩。
是的,自由。
之前的那些最精彩的桥段,比如安迪脸上挂着奇异的微笑请大家喝酒,比如安迪一手建起全州最好的监狱图书馆,比如安迪不计后果地让高亢的女声穿透云遮雾掩的层层封锁响彻云端,都是对自由的由衷礼赞,即使身陷囹圄,但“只要这里(心里)有音乐,就有自由”——这也是《欢乐颂》盛名不败的理由,我们都知道,在德文中,“欢乐”和“自由”的发音很接近。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7篇)看完某一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电影主人公安迪因莫须有的谋杀罪而被判无期,他在狱中结识了数次假释都未获成功的瑞德,心怀希望的安迪一边帮忙改善监狱里沉闷麻木的氛围,一边用小鹤嘴锄挖洞,二十年如一日终得自由,和获释的老友瑞德重逢在墨西哥阳光明媚的海滨。
人生多变幻,命途多坎坷,在影片中监狱里的灰暗色调和残酷规章制度中透出的希望之光则更能直射人心,正如安迪在留给瑞德的纸条上所写的一样:希望是件美丽的东西,也许是最好的东西,而美好的东西是永不消逝的。
一个人不论在处境多么糟糕的时候,也要提醒自己别丢掉了希望,哪怕心灵承受着重压,也要让希望在胸口搏动,希望不灭,未来仍然可见。
安迪的狱室里有一本藏鹤嘴锄的《圣经》和三张用来遮住洞的女星海报,书的第一页上写着“得救之道,就在其中”,这代表着安迪心中对自由的向往;而海报上玛丽莲·梦露的微笑背后,则是一条耗时二十年成就的自由之路,诸多小细节都展现了一个永恒的主题“希望”。
心怀希望的人常有伟大力量,能抛开岁月伤痛,抛开鄙夷眼光,不卑不亢、一往无前地直达心中彼岸。
希望是种种美好事物的开端,试想安迪若不试着用小锄触及那面墙,他便不会发现连散落在地上的碎泥里,都满是自由的味道,也更不会拥有一片宽广的碧海蓝天。
“坚强的人救赎自己,伟大的人拯救他人”当安迪在狱中放起歌剧唱片,那些被命令禁锢着的人们抬头注视着老旧的广播喇叭,一颗颗沉沦已久的心灵,在这一刻都挣脱枷锁飞向深邃天空。
要让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希望的确并非易事,但看看当下,我们正活在一个榜样层出不穷的年代,周围总有美好事物在感染你我,就如同在黑暗中举起火把总能照亮身边人们的脸庞,希望就像火光,照亮的是一群人,温暖许多颗心,只要愿意,我们随时都能选择做一个以希望为人生信条的精神传递者去温暖更多的人。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精选9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篇一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到自由。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题记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很多不公平的事情,也遇到了很多矛盾的,令自己不悦的事情,我们有些人是平常心对待,有些人是坦然面对,更多的人是自暴自弃。
所以呢,我们可以进行很多的转移思绪,换位思考,多去想一想世界上,其实还有好多人生活不如自己,有些麻烦其实并不是麻烦。
老子在《逍遥游》中说到;“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任何事情我们其实可以坦然处之的,不因外物好坏而或喜或悲。
君子坦荡荡就是这样说的,你做任何事情就需要有这样的观念,现在我们简单地说就是“佛系”,当然这个更多的还是自己心态要好。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感慨呢?我想应该是看了《肖申克的救赎》了。
这本书讲述了安迪为了自由,为了不屈服的大半生的故事:发生在1948年,银行家安迪被指控杀害了自己的妻子,被判处了无期徒刑,然后他就要在监狱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在监狱中认识了瑞德—监狱里面的权威人物,任何东西都可以搞到。
第一次安迪到来了监狱,瑞德对安迪另眼相看。
很长时间以来,安迪都不和别人接触,只是向瑞德买了一个鹤嘴锄和一副影星丽塔·海华丝的巨幅海报贴在了牢房的墙上。
别人以为他整天雕刻石头为乐,其实他在密谋一个大计划。
监狱的生活并不是太平,可以说很黑暗。
但是也有少许的自由。
有一次,安迪给监狱官合法的免去一大笔费用,监狱官请他们喝了啤酒,他们感到了自由的存在。
以后的很长时间安迪开始处理监狱里面的财税问题。
之后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的到来打破了这个规则,年轻人说安迪其实是被诬陷的,凶杀案另有他人,这时候安迪向翻案,但是监狱长不想让安迪走就设计杀害了这个年轻人。
这也就导致了安迪计划的提前:他掀开海报,后面原来是他已经挖好的地洞,他钻过去,爬下阶梯来到了下水管道上面,用尽自己的力量砸开了下水道,钻进下水道匍匐前进了5公里,爬出来的的那一刻,他感到了自由的可贵。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电影观后感
肖申克的救赎,毋庸置疑,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对此我从未怀疑过,IMDB的的高分早已说明了一切。
它的伟大来源于它对救赎的理解、对自由的向往、对体制化的反抗、对人性的解读、对生活的诠释和对希望的追求。
影片从1946年讲起:安迪是缅因州一个小有成就的银行家,但他却被诬陷谋杀了自己的妻子及其情夫而被法庭判罚终身监禁关进了肖申克监狱。
受过良好教育的安迪与监狱里的其他囚犯显得格格不入。
但也正是因为他的与众不同引起了黑人囚犯瑞德的注意并最终成为了一对好朋友。
在狱中,安迪与瑞德相互帮助、相互扶持;而以博格斯为首的囚犯却经常袭击安迪。
一个偶然的机会,狱警们发现了安迪杰出的理财能力,纷纷寻找安迪做投资咨询。
监狱长让他做假账、洗黑钱并从中谋取暴利。
而安迪对于法律公正的幻想破灭后,走上了一条自我救赎的道路,在一个深夜,安迪成功穿越了自己经过二十年才挖成的地道,重新获得了自由。
多年以后,瑞得出狱,两个好朋友在墨西哥海滨再次重逢。
瑞德说:“监狱是个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后习惯它,更久后,你离不开它,这就叫体制化。
”没错,高大森严的肖申克本身就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象征,灰白色高大的围
墙隔开了世俗的目光,形成了一个小世界。
这些墙很有趣。
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这就叫体制化。
每天固定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千篇一律的生活习惯在漫长的岁月中侵蚀了囚犯们的精神,他们的灵魂和精神早已扭曲麻木,博格斯三姐妹这样的鸡奸狂以及老布正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
阿甘母亲说过:“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ingtoget. ”每一个生命轨迹都在不同的地域生活着,而且是独一无二的生活着。
然而,当这些生命轨迹来到了同一个地域生活,而且还是一个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都高度一致的地域,大家过着相同的生活,遵循着相同的生活规则,终日生活在寂寞无望的日子里,所有的“希望”和“信念”连同他们的肉体一同禁锢在潘多拉魔盒中,自然就形成了体制化。
处在肖申克中的安迪就像是处在宗教年代的布鲁诺,但他比布鲁诺更好运。
一方面安迪觉得他对不起自己的妻子,尽管他并没有谋杀她,但安迪一直觉得是他害死了自己的妻子,所以他内疚,不能原谅自己,安迪的妻子才是安迪救赎的对象,也是二十年青春与挽救的真正之所在。
安迪救的是一份迟来的爱,赎的是一生难以再来的情。
而另一方面,安迪又是一个真正的救赎者,他救赎
的不仅是自己,他也去尽一切的努力去拯救被体制化的囚犯们的灵魂,安迪用自己的特长为监狱长诺顿洗钱,为囚犯们争取着不多的权益和精神空间,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旧约.以赛亚书》中说道:“锡安必因公平得蒙救赎,其中归正的人必因公义得蒙救赎。
但悖逆的和犯罪的必一同败亡;离弃耶和华的必致消亡。
”据说这就是“救赎”一词的由来,然而这部电影中的救赎主并不是上帝,而是希望,被救赎的是自由。
希望是这部电影主题。
在电影中安迪是一个被诗化了的英雄,他为囚犯们带来了带来了希望,这种希望不同于监狱长口头上说的“我是世界的光明,跟着我就不会有黑暗”。
安迪带来的希望是不畏凶险为大家赢得那坐牢以来唯一一次由海利请客的啤酒,在于他当着监狱长的面播放大家从未听过的美妙音乐【费加罗的婚礼】,在于他执着地带领大家修建全缅因州最好的监狱图书室,在于他二十年来孜孜不倦的挖地道逃生。
在那个安迪努力建立起的图书室里,人们暂时忘记了压迫、暴力、恐慌,自由祥和的生活的乐趣给每一个人都带来了希望。
一开始,瑞德对安迪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
”重重挤压之下的牢狱里呆了三十年的他的确有资格这么说。
因为从进来的那一天起,狱长就说过,“把
灵魂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
”除了他能弄来的香烟和印着裸女的扑克牌,任何其他异动在这个黑暗的高墙之内似乎都无法生长。
然而安迪告诉他:“记住,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许是人间至善。
而美好的事永不消失。
”因为安迪心怀希望,所以他才能够用二十年挖开瑞德认为六百年都无法凿穿的隧洞。
当他终于爬出五百码恶臭的污水管道,站在瓢泼大雨中情不自禁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打了一道夺目霹雳。
亮光之下,我们懦弱的灵魂纷纷在安迪张开的双臂下现形,并且颤抖。
正如电影中所说的那样:“希望是件好东西,也许事实上最好的东西,好东西从来不会流逝。
”忙着去活或是忙着去死,《肖申克的救赎》把生命变成了一种残酷的选择。
肖申克的救赎是我们简单生活中值得回味的东西。
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的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
希望各位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能够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