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06-急性脑卒中的急救原则暨卒中中心介绍
- 格式:pdf
- 大小:2.73 MB
- 文档页数:6
脑卒中的院前急救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蓦地,病情危重,需要及时进行院前急救。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的院前急救标准,以确保患者在发病后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一、院前急救的目标和原则1. 目标:院前急救的主要目标是尽快识别脑卒中患者,迅速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以减少脑损伤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 原则:院前急救的原则是“快、准、稳”,即迅速反应、准确识别、稳定病情,确保患者在转运至医院前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二、脑卒中的院前急救步骤1. 识别脑卒中症状:脑卒中的典型症状包括突发的面部、手臂或者腿部无力、言语不清或者理解难点、蓦地浮现的严重头痛、蓦地视力含糊或者失明等。
一旦发现患者浮现这些症状,应即将怀疑脑卒中可能,并进行下一步的急救措施。
2. 拨打急救电话:在识别脑卒中症状后,即将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向急救中心报告患者的症状和情况,并提供准确的地址信息。
3. 赋予急救措施: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让患者保持肃静,避免剧烈运动;- 将患者放置在平整的地面上,头部稍微抬高;- 松开患者的衣领和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果患者呕吐,将头部转向一侧,以防窒息;- 如果患者住手呼吸或者心跳,应即将进行心肺复苏。
4. 确认脑卒中类型:急救人员到达后,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病史问询,以确定脑卒中的类型(出血性或者缺血性)。
这有助于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5.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急救人员会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包括意识水平、肢体运动、语言能力等。
这有助于判断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并决定是否需要转运至专科医院。
6. 赋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根据脑卒中的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急救人员可以赋予患者一些常用的急救药物,如溶栓药物、抗凝血药物等,以减少脑损伤。
7. 保持生命体征稳定:在转运过程中,急救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稳定。
脑卒中急症应急救护原则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症,它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因此,对于脑卒中的应急救护,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原则。
一、快速识别症状脑卒中的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头痛、眩晕、意识丧失、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该立即进行急救。
二、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发现脑卒中症状后,应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告知医生病人的症状和所在位置。
同时,应该让病人保持安静,不要让他们走动或者坐下。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脑卒中病人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这时候应该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果病人呼吸困难,可以将他们的头部抬高,让他们侧卧,同时打开窗户,保持通风。
四、控制血压脑卒中病人的血压可能会升高,这时候应该控制血压。
可以使用降压药物,但是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
五、保持体温稳定脑卒中病人的体温可能会升高或者降低,这时候应该保持体温稳定。
可以使用退热药或者保温措施,但是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
六、输液补充营养脑卒中病人需要输液补充营养,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可以使用葡萄糖、氯化钠等液体,但是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
七、及时转诊如果脑卒中病人的症状严重,需要及时转诊到医院进行治疗。
在转诊的过程中,应该保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控制血压,保持体温稳定,输液补充营养。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急症,需要我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应急救护原则。
在发现脑卒中症状后,应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保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控制血压,保持体温稳定,输液补充营养,及时转诊到医院进行治疗。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救治脑卒中病人,减少病人的痛苦和死亡率。
急性脑卒中的应急预案脑卒中,或称中风,是指大脑血液供应突然中断导致脑部损伤的疾病。
急性脑卒中即指病情突发,需要立即处理的脑卒中类型。
由于急性脑卒中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因此制定一个有效的应急预案非常重要。
本文将说明急性脑卒中的应急预案及急救措施。
一、呼救与紧急医疗在发现患者出现中风症状后,紧急呼救是关键的第一步。
以下是一些应急呼救的指导原则:1. 如发现有人出现突然头痛、意识丧失、言语不清或片刻丧失运动能力等症状,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例如120);2. 紧急呼救时,应提供准确的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症状的起始时间以及所在的具体位置;3. 紧急呼救后,应等待医疗人员的指导,并按照他们的要求提供必要的协助。
二、早期救治与护理1. 如果患者失去意识或呼吸停止,请立即开始心肺复苏(CPR);2. 将患者安置在平躺位上,并确保呼吸道通畅;3. 在等待医疗人员到达之前,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状况的变化,并提供必要的护理支持,如保持患者温暖、稳定体位等;4. 如可能,记录患者的症状、发作时间和持续时间,以便提供给医疗人员。
三、就诊与医疗1. 送往急诊科的患者应立即得到医疗人员的关注;2. 医疗人员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和其他相关测试,例如头部CT扫描或脑部磁共振成像(MRI);3. 常规药物治疗,如静脉溶栓和抗凝等可能会在急诊科进行。
四、康复与预防1. 康复是脑卒中患者重要的一部分,因为这可以帮助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2. 康复计划应根据患者的具体需要进行,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和心理支持等;3. 进行康复训练期间,家庭成员和护理人员的支持非常重要;4. 预防措施包括控制高血压、血糖和胆固醇水平,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并每年进行健康体检等。
五、家庭关怀和支持急性脑卒中的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的康复和家庭照顾。
以下是一些家庭关怀和支持的建议:1. 确保患者的安全,例如避免潜在的危险因素,如滑倒和跌倒等;2. 提供合适的营养和饮食,以维持患者的健康;3. 鼓励患者参与康复训练和日常活动,以促进身体和精神的康复;4. 家庭成员应积极参与患者的护理,并提供持续的支持和鼓励;5. 定期与医生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康复进展。
卒中中心-了解与应对卒中中心是一个专门的医疗机构,致力于处理和治疗卒中(中风)患者。
本文将介绍卒中中心的目标、功能以及如何应对卒中。
目标卒中中心的主要目标是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和护理服务,以帮助卒中患者尽快康复并降低复发风险。
通过提供专业的卒中治疗和康复计划,卒中中心旨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卒中对患者和其家人的负面影响。
功能卒中中心的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急诊护理:卒中中心配备专业医护人员和先进设备,能够迅速诊断和处理急性卒中病例。
在急诊情况下,卒中中心能够提供紧急治疗,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卒中对患者的影响。
2. 卒中评估和诊断:卒中中心拥有先进的影像学设备和专业医生团队,能够进行全面的卒中评估和诊断。
通过对患者的身体检查、病史了解和影像学检查,卒中中心能够准确确定卒中的类型和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3. 卒中治疗:卒中中心提供多种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干预和康复治疗等。
治疗方案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
4. 康复和护理:卒中中心的康复团队将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计划和护理服务。
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心理支持等,旨在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应对卒中对于普通人来说,了解和应对卒中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策略可以帮助减少卒中的风险:1.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减少高盐、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摄入。
增加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物和健康脂肪的摄入,可以有助于降低卒中风险。
2. 定期锻炼:保持适度的体力活动,如散步、游泳或骑自行车等。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以帮助改善心血管健康,降低卒中风险。
3.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导致卒中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定期测量血压,如有异常应积极采取控制措施,如改变饮食习惯、进行锻炼、遵循医生的建议等。
4.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卒中的风险。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可以降低卒中风险,并有助于改善整体健康。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并控制卒中的风险因素。
急性脑卒中急救流程急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疾病,及时的急救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下面将详细介绍急性脑卒中的急救流程,以便您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应对。
1. 识别脑卒中症状急性脑卒中的常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面部或肢体麻木、乏力、言语不清、视力模糊、头痛、眩晕等。
如果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怀疑可能发生了脑卒中。
2. 确认脑卒中发生时间了解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对于后续的治疗非常重要,因为有些治疗方法要求在一定时间内进行。
3. 呼叫急救电话在确认患者可能发生了脑卒中后,应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例如911),告知对方患者的症状和所在位置。
急救人员会尽快赶到现场并提供进一步的急救措施。
4. 给予急救治疗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让患者保持安静,尽量不要让他们活动,以减少脑部损伤。
- 如果患者有呕吐倾向,将其头部转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
- 如果患者失去意识或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5. 到达医院急诊科急救人员到达后,他们会将患者迅速转运到最近的医院急诊科。
在转运过程中,急救人员会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提供必要的急救措施。
6. 医院急诊科处理到达医院急诊科后,医护人员会立即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治疗。
这些可能包括:- 做头部CT扫描或MRI以确定脑卒中的类型和范围。
- 给予溶栓治疗:如果患者符合条件,可以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血流。
- 给予抗凝治疗:抗凝药物可以防止血栓再形成。
- 给予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防止血栓形成。
- 给予其他支持性治疗:如控制高血压、预防感染等。
7. 转至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将其转至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继续治疗。
这些科室配备了专业的医护人员和设备,能够提供更为专业和细致的治疗。
8. 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以恢复功能。
这可能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等。
脑卒中的院前急救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蓦地且危重,及时进行院前急救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的院前急救标准,包括识别症状、呼叫急救、提供基本支持和急救药物的应用。
一、识别症状1.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浮现蓦地的面部、手臂或者腿部无力、麻木或者偏瘫。
这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2.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浮现蓦地的言语难点或者理解难点。
患者可能无法清晰地说话或者理解他人的话语。
3.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浮现蓦地的蓦地丧失平衡或者协调能力。
患者可能无法站立或者行走稳定。
4.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浮现蓦地的严重头痛,可能伴有呕吐或者意识丧失。
二、呼叫急救1. 在发现患者浮现上述症状后,应即将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号码,如911。
2. 在呼叫急救时,应提供准确的患者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和症状的描述。
3. 在呼叫急救时,应告知急救人员患者疑似脑卒中,以便他们能够做好相关准备。
三、提供基本支持1.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应将患者放置在平整的地面上,并保持头部稍微抬高的位置,以促进血液循环。
2. 如果患者呼吸难点或者住手呼吸,应即将开始进行心肺复苏术。
3. 在提供基本支持的同时,应尽量保持患者镇静,避免激动或者过度活动。
四、急救药物的应用1. 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如果患者有服用抗凝血药物的病史,可以考虑赋予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
2. 急救人员到达后,他们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赋予溶栓治疗,以恢复梗塞的血流。
3. 在急救过程中,应避免赋予其他药物,除非在医生或者急救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五、注意事项1. 在急救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患者进食或者饮水,以防止误吸或者窒息。
2. 在急救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和血压,并及时记录相关数据。
3. 在急救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安全,避免进一步的损伤。
综上所述,脑卒中的院前急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通过识别症状、呼叫急救、提供基本支持和急救药物的应用,我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救治,最大程度地减少脑卒中的伤害。
急性脑卒中抢救流程急性脑卒中,又称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
其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因此,及时有效的抢救至关重要。
以下将详细介绍急性脑卒中的抢救流程。
一、快速识别快速识别急性脑卒中是抢救成功的第一步。
患者或其家属一旦发现以下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120:1、突然出现的面部、手臂或腿部无力或麻木,尤其是一侧身体出现这种情况。
2、突然出现的言语不清或理解困难。
3、突然出现的单眼或双眼视力模糊或失明。
4、突然出现的头晕、平衡失调或行走困难。
5、突然出现的剧烈头痛,且原因不明。
二、现场急救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之前,可以采取以下现场急救措施:1、让患者保持安静,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搬动。
2、解开患者的衣领和腰带,保持呼吸通畅。
3、如果患者有呕吐,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
三、院前转运1、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会迅速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跳、血压等,并进行初步的神经系统检查。
2、尽快将患者转运至附近有救治能力的医院。
在转运途中,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通过电话与医院急诊科沟通,告知患者的大致情况,以便医院做好相应的准备。
四、医院急诊科评估1、患者到达医院急诊科后,立即启动脑卒中绿色通道。
2、医生会迅速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重点关注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3、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电解质等,以及影像学检查,如头颅 CT 或 MRI 等,以明确诊断是缺血性脑卒中还是出血性脑卒中。
五、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1、静脉溶栓治疗:如果患者发病时间在 45 小时内,且无溶栓禁忌证,应尽快给予静脉溶栓治疗。
常用的溶栓药物有阿替普酶等。
2、血管内治疗:对于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在发病 6 小时内,可考虑进行血管内取栓治疗。
六、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1、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保持安静、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等。
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措施脑卒中(stroke)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造成的脑功能障碍,是导致致残和死亡的常见疾病之一。
其中,急性脑卒中需要及时采用院前急救措施,以最大程度的保护患者生命和减少患者后遗症。
本文将介绍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措施。
急性脑卒中的表现急性脑卒中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一侧肢体无力、麻木或不能活动;•一侧面部变形,眼睛、口角、额头等部位出现不协调的偏斜;•骤然出现严重头痛、眩晕、恶心等症状;•语言障碍,如说话无力、语言不清或无法说话。
如果出现上述表现,就需要考虑可能患有急性脑卒中,需要立即采取院前急救措施,并尽快转往医院。
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措施第一时间保护患者发现患者疑似急性脑卒中,家属或其他人员第一时间需要将患者转移到安全地带,避免出现跌倒等二次伤害。
此时,应采取侧卧位,保证呼吸道通畅,避免嘴唇、舌根等部位的松弛阻碍呼吸。
联系急救人员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基础上,立即联系急救人员,提供患者相关信息,如患者姓名、年龄、身体状况、附近地标等,以便急救人员及时前往现场。
同时,家属或其他人员还可进行一些简单急救措施,如解开领带、松开衣领、解开腰带等,以减轻患者呼吸负担。
监测患者状况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家属或其他人员也可以对患者的状况进行监测。
例如,观察患者的呼吸是否顺畅,测量患者的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记录患者的症状表现(时间、程度、合并症等)。
这些监测信息将为急救人员在到达现场后提供更详细的诊疗方案。
切勿给予食品或药物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切勿给患者喂水或食品,也不要给患者服用口腔护理用品、药物等,以免引发更多的并发症。
如果患者意识清晰,可以开导、安慰他们,但不要让患者过度兴奋或悲伤等情绪过度波动,以免加重患者症状。
总结急性脑卒中是一种危险的疾病,在出现症状时需要家属或其他人员立即采取院前急救措施,并尽快将患者转移到医院进行诊治。
此外,了解急性脑卒中的病症,提高公众健康意识,预防和控制脑卒中的发病率也至关重要。
脑卒中的院前急救引言概述: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疾病,发病时常常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院前急救对于脑卒中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脑卒中的院前急救措施,包括早期识别症状、紧急呼叫急救服务、保持患者安静和舒适、提供适当的急救措施以及运送患者到医院。
一、早期识别症状1.1 观察面部表情:脑卒中患者面部表情常常出现不对称,一侧嘴角下垂或眼睛不能闭合。
1.2 检查言语能力:脑卒中患者可能出现言语不清或无法正常表达的情况。
1.3 注意肢体活动:脑卒中患者可能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或无法正常运动的情况。
二、紧急呼叫急救服务2.1 拨打紧急电话:一旦怀疑患者可能出现脑卒中,应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号码。
2.2 提供详细信息:在呼叫急救服务时,应提供患者的症状、年龄、性别等详细信息,以便急救人员做出准确的判断。
2.3 保持电话畅通: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应保持电话畅通,随时接听医生的指导。
三、保持患者安静和舒适3.1 让患者平卧:脑卒中患者应平卧,头部稍微抬高,以保持呼吸通畅。
3.2 解开紧身衣物:如果患者穿着过紧的衣物,应尽快解开,以保证血液循环。
3.3 给予心理支持:脑卒中患者常常会感到害怕和焦虑,应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保持患者的情绪稳定。
四、提供适当的急救措施4.1 不要给予口服药物:脑卒中患者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应避免给予口服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4.2 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窒息的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
4.3 控制出血:如果脑卒中患者出现出血,应用干净的纱布轻轻按压出血部位,但不要直接用手触摸伤口。
五、运送患者到医院5.1 选择合适的医院:将脑卒中患者送往具备脑卒中急救条件的医院,以确保患者能够及时接受专业的治疗。
5.2 保持患者稳定:在运送患者的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患者的体位稳定,避免剧烈晃动。
5.3 与医院联系:在运送患者的同时,应与目的医院取得联系,告知患者的情况和预计到达时间,以便医院提前做好准备。
卒中中心的必备知识和应对策略一、卒中中心的定义与作用卒中中心是一种以急性脑血管病为主要救治对象的医疗模式,通过整合医疗资源,优化救治流程,实现对卒中患者的快速诊断、及时治疗和康复干预。
卒中中心的作用在于:1. 缩短卒中患者从发病到治疗的时间(DNT),从而减少脑组织损伤。
2. 提供高效、专业的卒中救治服务,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3. 推广脑血管病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二、卒中中心的必备知识1. 卒中的基本概念- 定义: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突然破裂或是阻塞所导致的脑组织损伤。
- 分类: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其中,缺血性卒中占全部卒中的70%以上。
2. 卒中的临床表现- 症状:突然出现的面部、一侧肢体或双侧肢体的无力、麻木,言语不清,吞咽困难,视力模糊等。
- 体征: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三偏征),失语,认知障碍等。
3. 卒中的诊断- 影像学检查:头颅CT、MRI,可显示脑组织损伤和血管情况。
- 血管超声:检查颈部血管和心脏,评估血流状态。
- 实验室检查:血液学、凝血功能等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4. 卒中的治疗- 急性期治疗:溶栓治疗(rt-PA)、取栓治疗、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
- 恢复期治疗: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心理干预。
5. 卒中的预防- 危险因素识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酗酒等。
- 生活方式调整: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
- 药物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
三、卒中中心的应对策略1. 建立高效的组织架构- 领导层:负责卒中中心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 医疗团队: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康复科等。
- 支持部门:如影像科、检验科、药剂科等。
2. 优化救治流程- 急性期救治流程:制定标准化救治流程,减少DNT。
- 转运流程:建立快速转运机制,确保患者在黄金时间内到达卒中中心。
3. 专业培训与教育- 医护人员培训:定期进行卒中救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卒中中心必知及应对方法卒中中心是专门为卒中患者提供护理和治疗的医疗机构。
在卒中中心工作的医护人员需要掌握以下必知内容,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法。
1. 卒中的类型和症状了解卒中的不同类型和常见症状对于及时识别和处理卒中患者至关重要。
常见的卒中类型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缺血性卒中是由于血流供应中断导致脑部组织缺氧而引起的,而出血性卒中则是由于脑部出血而引起的。
卒中的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面部或肢体麻木、语言障碍、视力问题和平衡困难等。
2. 卒中中心的急救准备卒中患者需要迅速接受急救护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脑损伤。
卒中中心应当配备完善的急救设备和药物,并组织专门的急救团队。
急救人员应具备基本的急救技能,例如CPR(心肺复苏术)和卒中病人的转运技巧。
3. 卒中中心的诊断和治疗卒中中心应当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以便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脑部CT扫描、MRI和血液检测等。
治疗方法包括溶栓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护理等。
卒中中心的医护人员应当熟悉这些诊断和治疗方法,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 卒中中心的康复护理卒中患者在康复期需要持续的护理和康复训练,以恢复日常生活功能。
卒中中心应当提供康复科室和专门的康复团队,为患者提供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等。
康复护理应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5. 卒中中心的预防教育卒中的预防教育对于降低卒中发病率和预防复发非常重要。
卒中中心应当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卒中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方法。
此外,卒中中心还可以组织定期的健康检查和筛查活动,及早发现高危人群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卒中中心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应对卒中患者的需求。
通过合理的组织和管理,卒中中心可以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和治疗,帮助他们尽快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急性脑卒中急救流程急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紧急的疾病,及时的急救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急性脑卒中急救流程的标准格式文本,详细介绍了在急性脑卒中发作时应该采取的步骤和措施。
一、背景介绍急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突发性中断导致的脑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它通常表现为突发的面瘫、肢体无力、言语困难等症状。
急性脑卒中的发作需要紧急处理,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脑损伤和后遗症。
二、急救流程1. 发现脑卒中症状- 脑卒中的症状包括突发性面瘫、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困难、突然出现的严重头痛等。
- 如果疑似脑卒中,应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并告知病情和所在位置。
2. 确认脑卒中类型- 急救人员到达后,他们会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以确定脑卒中的类型(出血性或缺血性)。
- 这一步骤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3. 给予氧气和静脉通路- 急救人员会给患者吸氧,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给脑部。
- 同时,他们会建立静脉通路,以便后续的药物治疗。
4. 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 为了明确脑卒中的病因和范围,急救人员会尽快安排患者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或MRI。
- 这有助于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溶栓治疗或手术干预。
5. 给予溶栓治疗(如果适用)-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如果满足溶栓治疗的条件,急救人员会立即给予患者溶栓药物。
- 溶栓治疗能够溶解血栓,恢复脑部供血,从而减少脑损伤。
6. 控制高血压(如果适用)- 对于高血压引起的脑卒中,急救人员会采取措施降低患者的血压,以减少脑部的损伤。
- 这可能包括给予降压药物或其他干预措施。
7. 监测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 急救人员会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 同时,他们还会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8. 运送患者至医院- 在急救人员完成初步处理后,他们会将患者迅速运送至最近的医院。
- 在运送过程中,急救人员会继续监测患者的病情,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9. 医院急诊处理- 患者到达医院后,急诊医生会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
脑卒中的现场急救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一旦发生,病情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了解脑卒中的现场急救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的现场急救方法,帮助大家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处理。
一、脑卒中的现场急救概述1.1 快速判断症状:脑卒中患者常表现为突发头痛、面部表情不对称、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症状。
1.2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一旦发现脑卒中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1.3 保持患者安静: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应保持患者安静,避免剧烈活动。
二、脑卒中的现场急救步骤2.1 保持呼吸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通畅,可将患者头部稍微抬高,保持呼吸道通畅。
2.2 松解紧身衣物:松解患者紧身衣物,特别是领口、腰带等,以便呼吸顺畅。
2.3 保持体位:将患者放置在平坦的硬床上,保持头部稍微偏向一侧。
三、脑卒中的现场急救注意事项3.1 不随意搬动患者:脑卒中患者可能存在颅内出血等情况,搬动患者可能导致病情恶化。
3.2 不给患者进食:脑卒中患者可能存在吞咽困难等情况,不宜给予进食,以免引起呛咳。
3.3 定期观察患者状况: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应定期观察患者的状况,及时调整急救措施。
四、脑卒中的现场急救预防措施4.1 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
4.2 合理饮食:保持饮食均衡,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有助于预防脑卒中。
4.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压、血糖、血脂等相关体检,及时发现潜在风险,有助于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五、脑卒中的现场急救后续处理5.1 医院救治:脑卒中患者应尽快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接受专业医疗团队的护理。
5.2 康复护理:脑卒中患者在医院治疗后,需要进行康复护理,恢复功能和生活能力。
5.3 定期复查: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应定期复查,密切关注病情变化,避免复发。
综上所述,脑卒中的现场急救至关重要,正确的急救措施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情的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卒中中心的应对指南与基础知识1. 简介卒中(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指突发的脑血管灾难,会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引发脑组织损伤。
卒中中心是专门为卒中患者提供优质治疗和护理的医疗机构。
本文档将介绍卒中中心的应对指南与基础知识,以帮助卒中中心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
2. 卒中的分类卒中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2.1 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约占卒中病例的80%。
它是由于脑部血管堵塞导致脑血供中断而引起的。
主要分为大脑动脉痉挛和脑梗死两种类型。
2.2 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是指脑部血管破裂导致脑出血的情况。
这种类型的卒中较为严重,患者需要紧急的治疗和干预。
3. 卒中中心的应对指南卒中中心应该制定一系列的应对指南,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3.1 早期识别与急救- 卒中中心应该培训医务人员对卒中症状进行早期识别,以便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 医务人员应该熟悉常见的卒中症状,如突然出现的面部麻木、言语不清或肢体无力等。
- 卒中中心应该建立紧急急救团队,确保患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接受到专业的急救服务。
3.2 诊断与评估- 卒中中心应该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如CT扫描仪和磁共振成像仪,以进行准确的诊断和评估。
- 医务人员应该熟练掌握卒中的诊断标准和评估方法,以便在最短时间内确定病因和严重程度。
3.3 治疗与护理- 卒中中心应该提供多学科的治疗团队,包括神经科医生、康复治疗师和护理人员等。
- 采用综合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干预等,以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质量。
3.4 康复与后续护理- 卒中中心应该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包括物理康复、语言康复和职业康复等,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
- 卒中中心应该建立健全的后续护理机制,定期对卒中患者进行随访和评估,以保证他们的长期康复效果。
4. 卒中的预防措施卒中的发生可以通过一些预防措施来降低风险。
4.1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和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纤维的摄入。
卒中中心-了解与应对卒中,又称中风,是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本文档旨在提供卒中的基本了解、预防策略、早期识别和应对措施,以促进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一、卒中的基本了解1.1 定义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是脑部血流突然中断导致的脑组织损伤。
1.2 分类- 缺血性卒中:占卒中的80%以上,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
- 出血性卒中: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脑内出血。
1.3 危险因素- 可干预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酗酒、肥胖、睡眠呼吸暂停等。
- 不可干预因素:年龄、性别、家族史、种族等。
二、卒中的预防预防是降低卒中风险、减轻卒中后果的关键。
2.1 控制可干预危险因素- 高血压:通过合理饮食、运动和药物控制。
- 糖尿病: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维持血糖稳定。
- 高脂血症:通过饮食和药物调控血脂水平。
- 戒烟戒酒:减少吸烟和饮酒频率。
- 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减轻体重。
- 改善睡眠质量:避免熬夜,治疗睡眠呼吸暂停。
2.2 定期健康检查通过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并控制上述危险因素。
2.3 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心理平衡。
三、卒中的早期识别与应对早期识别卒中并采取相应措施,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3.1 卒中的早期识别- 脸部:微笑时一边脸部不能正常微笑。
- 手臂:双臂平举,一侧手臂无力下垂。
- 言语:说话含糊不清或无法正常交流。
- 时间:立即记录发作时间。
3.2 应对卒中的FAST原则- F(Face):观察面部是否对称。
- A(Arm):检查双臂是否力量均等。
- S(Speech):评估言语是否清晰。
- T(Time):记录症状出现的时间,并立即拨打120。
3.3 卒中后的紧急处理- 保持冷静:避免慌张,保持患者平静。
- 拨打急救电话:一旦怀疑中风,立即拨打120。
- 保持患者安全:在等待救护车到来期间,确保患者不会受到进一步伤害。
四、结语卒中的防治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提高公众对卒中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是降低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我院卒中中心的建设与发展
卒中团队Stroke team
我们7岁了!
中国卒中学会
卒
中
中
心中
中
心我国《卒中中心建设指南》首次权威发布
明确卒中中心的等级和建设标准设定卒中医疗质量的绩效指标构筑我国卒中救治网络指南将推动医疗机构申请卒中中心
认证,为卒中病人提供最佳治疗方
案,最终提升我国卒中医疗服务体
系建设!
2016.11.17颁布
卒中中心-主要流程
动脉取栓时间窗:7.3h
≤6h
卒中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方向
•脑血管病急诊救治体系
院前3D
院内5D
卒中生存链“8D ”
公众科普
120急救
120转运
卒中中心诊治
安置
区
基于卒中地图的转运模式
√
√
√
√
×
院前:Mobile Stroke Unit+车载卒中地图
卒中移动单元
(stroke emergency mobile unit,
STEMO)急诊一体化卒中绿色通道
DSA室
急诊检验室
急诊CT室
急诊分诊台
卒中病房
结合最新指南,优化桥接流程
血管内治疗
大血管
闭塞夹层等
心源性
脑栓塞
后循环
梗死
血管内治疗的目标人群
波士顿急性卒中影像评分(BASIS)分型
急诊办理入院
急诊取药协调影像检查流程
脑卒中优先(凝血40min减少至30min)信息科从技术上保证优先和流程畅通!组建卒中团队和卒中病房动静脉溶栓医生手册动静脉溶栓护理手册动静脉溶栓知情同意书动静脉溶栓操作流程动静脉溶栓临床路径
脑血管病急诊救治体系
门-急诊医生接诊
10分钟门-急诊CT扫描25分钟门-读CT
45分钟门-rt-PA溶栓治疗开始
60分钟
急性缺血性卒中rt-PA 溶栓治疗目标时间
22
溶栓/介入小组
影像检验导管室
急诊
院前
溶栓/介入
绿色通道的延伸:院前
实现院前院内绿色通道无缝对接
紧急医疗服务(EMS)是缩短救治时间的关键环节,进行EMS 的卒中教育并给予反馈
对120快速分派的培训,“STROKE”标签优先分配(仅次于心脏骤停的优先级),急救人员培训及急救系统的反馈等均有助于缩短时间
NEJM,2016;374(24):2313-23.
入组病例:197,全球第2
OTT:179.9min
DNT:84.6min,≤60min28.6%
男,72岁,因“突发神志不清1h”急诊入院。
良好预后:71.9%, 3月mRS≤2
女,69岁。
因“突发四肢无力、意识不清
基底动脉急性闭塞:急诊血管内取栓3h”急诊入院(住院号:264292)
rt-PA接触溶栓+机械通栓+球扩后支架置入
31岁男性,突发昏迷,BA主干闭塞取栓后血管再通良好
卒中中心强调多学科协作模式
不同学科独立作战
血管内介入治疗数据库
苏州地区动静脉溶栓数据库
脑出血数据库(2016年产出5篇SCI论文)
二级预防的队列研究(SUMMITS)
卒中中心微信公众号
THANK YOU FOR ATTENTION 我科是中国卒中学会认证的首批卒中中心
以苏州市“531”工程为契机,加强和提高卒中中心建设,争创中国
卒中学会和卫计委双认证的高级卒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