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工程《经济法学》教学(1-10)
- 格式:pdf
- 大小:3.06 MB
- 文档页数:50
《经济法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教学目标旨在通过对经济法律规范的学习和研究,使学生系统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具体法律制度及其相应的规范,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拓展和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使学生在掌握经济法的规律性、原理性和知识性的基础上,获得能够比较专业地解释涉法事务和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帮助其成长为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管理人才。
学生应达到的具体能力目标:掌握主要经济法律制度内容;具有必要的法律分析能力;能以基本的法律逻辑和知识要点正确分析典型案例;获得良好的法律自学能力和职业道德训练,具有较高的法律素养;形成以强烈的秩序观念和在秩序下创造的主动进取精神为核心的法治精神。
三、教学学时分配《经济法学》课程理论教学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经济法的概念和历史(2学时)(一)教学要求经济法的概念如何界定,直接影响对经济法学诸多理论的认识。
了解经济法的概念与历史,有助于研究经济法的特征、本质、地位、体系、原则等诸多理论问题,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理解和掌握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应当如何界定,经济法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经济法的基本矛盾,经济法的定义,经济法的经济性、规制性和现代性,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经济法发展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界定、经济法的定义教学难点:经济法的经济性、规制性和现代性的内涵与表现,以及经济法发展的特点(三)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法的概念一、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二、经济法的定义第二节经济法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一、外国经济法的历史二、中国经济法的历史三、经济法的发展趋势本章习题要点:完成本章课后自测习题第二章经济法的体系和地位(2学时)(一)教学要求第一章已经从内涵的角度回答了经济法是什么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章内容从外延及外部关系的角度进一步寻找答案。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理解和掌握经济法体系的界定;经济法体系的构成;经济法的主要渊源和辅助渊源;经济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经济法与其他法律部门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法学与非法学专业《经济法学》马工程教材的教学比较分析董成惠【期刊名称】《《牡丹江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28)011【总页数】5页(P123-127)【关键词】法学专业; 非法学专业; 经济法教学【作者】董成惠【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湛江 524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随着经济法学科建设的发展及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法学和非法学专业对经济法教学的差异性越来越清晰。
这种差异既有学科发展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学科建设的需要。
法学与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同(见表1),只有分清两者的差异性才可能因人选材,因人施教。
表1 法学与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比较类别项目法学专业非法学专业结论授课对象不同法学本科非法学本科应因人选材,因人施教。
专业基础修过法理、民商法等基础法学课法律基础课学生的法学基础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不同。
经济法定义肯定说:认为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干预(或管理、协调、调制、规制)市场经济关系”的法,与民商法所调整的经济关系不同,是独立的部门法。
一般主要包括“国家干预说”“需要国家干预说”“国家协调说”“国家调制说”“国家调节说”等否定说:认为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即大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只是学科定位,不是独立的部门法,民商法也属于大经济法的范畴,包括综合经济法论、学科经济法论、经济行政法论。
因为法学专业和非法学对经济法的定义和理念不同,教学内容、教材体例、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考核、教学课程的环节也应不同。
教学目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型教学,侧重于法的应然性与实然性相结合的讲解,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现行经济法律制度,还要理解相关的法理知识。
强调经济法的专业独立性,并与民商法、行政法专业知识有区别,不包括民商法调整经济关系相关的法学内容。
要求学生应掌握经济法专业的理论知识,了解专业体系和前沿专题等专业知识,专而精。
应用型教学,主要进行法的实然性教学,学生只需了解和掌握现行相关的经济法律制度,不必学习和探研其法理知识,没有部门法的专业区分,其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所有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制度,既包括法学专业的经济法相关的法律制度,也包括民商法相关的经济法律制度,但广而不精。
马工程《经济法学》教学(1-10)一、《经济法学》教学简介《经济法学》是一门重要的经济学课程,为大学生提供定量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全面认识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和有关组织的法律职能。
它研究的原则和机制可以用于金融和投资、企业管理和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的经济分析和案例分析。
它关注经济法的实践,将法律和经济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对商业规则有全面认知,有效应对真实世界商业问题,拓宽人们经济知识面,增强在分析和解决经济法问题上的实践能力、实践技能和能力训练。
《经济法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通过学习定量分析和实践案例,了解经济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使学生具备根据相关法律和社会经济环境,对生产经营、企业经营、财务管理和其他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成为具有宽阔胸怀、积极进取精神、正确客观认识社会、具有自我领导力的现代社会人才。
1.对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分类的介绍,包括商业公司、公司家族企业和企业家族结构的概念、经济组织的有限责任的原则和公司职责、企业孵化器等。
2.商业企业风险管理问题:包括企业借贷融资、金融工具、股权融资等金融机构,以及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规定。
3.企业职业责任法及其他法规实施和管理:包括劳动法、环境法、反垄断法、投资法等法规实施和管理,以及国际贸易、消费者保护等。
4.社会企业及其管理:聚焦社会企业的设立、运作、监管、绩效管理等方面的解决方案,评估社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5.投资法和投融资管理:主要集中于投资者融资行为、投资者保护以及利用法律工具管理风险等问题,为企业投融资管理提供一体化的法律解决方案。
1、理论讲授法:通过定量分析的知识梳理,使学生对经济法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有一定的认知;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时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涉及经济法的案例,并分析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的经济状况;3、自主诊求法:使学生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训练学生处理经济法案例的能力;4、影响力仿真法:使学生通过对真实社会案例的仿真,更好地理解经济社会环境和经济法之间的关系;5、话语交流法:充分发挥学生沟通交流的功能,使学生从多方面理解案例分析,加深对经济法运用的认识;6、调研与实践项目法: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调研的形式,及时反馈学习经验,增强学生在处理经济法问题上的能力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