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欺凌、防性侵安全教育教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526.14 KB
- 文档页数:9
防性侵、防欺凌》三年级安全教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安全教育教案时间:11.01主题:防性侵、防欺凌害安全教育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性侵害,了解其主要形式,知道防范和应对性侵害行为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2.引导学生了解性侵害发生的时间和主要场所,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应变处置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性侵害事件,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1.什么是儿童性侵害?儿童性侵害是指加害者以权威、暴力、金钱或甜言蜜语,引诱、胁迫18岁以下的儿童及少年,与其发生性活动。
2.身体哪些隐私部位是不能碰?身体是属于自己的,泳衣遮住的部位属于身体隐私,任何人都无权抚摸或伤害。
3.哪些行为是性伤害?1) 大人带你到隐蔽地方,让脱衣服裤子;2) 大人抚摸你的胸部、下身,或让你摸他的敏感部位;3) 和你谈论敏感部位,或一起看有裸露镜头的电影、视频;4) 大人用他身体某部位(生殖器、嘴)接触你的身体任何部位;4.对孩子实施性伤害的有哪些人?1) 最熟悉、最依赖、最亲近、最相信的人;2) 陌生人;5.如何预防性伤害?1) 路上要结伴而行,不要到四周没人的地方去;2) 不要轻易接受陌生人或他人的饮料和食品;3) 任何人提出的性接触行为,都必须断然拒绝;4) 牢记陌生人或熟人都可能是性侵害的加害人;5) 对于不当或不舒服的身体接触,要勇敢说不;6) 牢记父母电话及报警电话110;7) 只要离开父母,一定要告诉父母返回时间,和谁一起,联系方式等;8) 遭遇袭击的时候,尽可能大声呼救,制造动静,给对方施加心理压力;一旦脱身,及时向警察或者路人求助;9) 不要跟不认识的人外出。
10) 不要搭便车,特别是不认识的人。
11) 一个人在家时要把门窗关好。
在开门前应问清来人是谁,不要轻易让外人进屋。
即使是你比较熟悉的人。
12) 不随便出入于录像厅、歌舞厅、宾馆等地方。
更不要看充满色情气味的电影、录像及书刊。
13) 遇到性侵犯的威胁时,要迅速离开,跑向人多的地方。
防欺凌、防性侵安全教育教案-防欺凌安全教育第一章:认识欺凌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欺凌的定义和类型让学生认识到欺凌行为对受害者和施害者的危害培养学生反对欺凌、维护正义的意识1.2 教学内容欺凌的定义和类型:言语欺凌、身体欺凌、心理欺凌等欺凌行为对受害者和施害者的危害:受害者产生心理创伤、自卑、恐惧等,施害者可能面临法律制裁反对欺凌、维护正义的意义1.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欺凌的定义、类型和危害案例分析:分析欺凌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欺凌行为的影响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反对欺凌、维护正义第二章:预防欺凌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预防欺凌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尊重他人的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2.2 教学内容预防欺凌的方法和策略:自觉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等遵守纪律的意义:维护班级和谐、预防欺凌行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减少冲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面对欺凌时能采取正确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2.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预防欺凌的方法和策略角色扮演:模拟欺凌场景,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欺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自觉遵守纪律、尊重他人第三章:应对欺凌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应对欺凌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勇敢面对欺凌、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提高学生沟通协调能力3.2 教学内容应对欺凌的方法和技巧:勇敢拒绝、寻求帮助、沟通协调等勇敢面对欺凌的意义:维护自身权益、遏制欺凌行为寻求帮助的重要性:获得支持和保护沟通协调能力的作用:解决问题、促进和谐3.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应对欺凌的方法和技巧角色扮演:模拟欺凌场景,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欺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欺凌发生时寻求帮助、沟通协调第四章: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角色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在防欺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合作、共同维护校园安全的意识4.2 教学内容家长在防欺凌教育中的作用:关注孩子成长、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培养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等教育工作者在防欺凌教育中的作用:营造和谐校园氛围、开展防欺凌教育活动、及时处理欺凌事件等家长与教育工作者合作的重要性:共同关注孩子成长、维护校园安全4.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在防欺凌教育中的作用案例分析:分析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成功合作、共同应对欺凌的案例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合作,共同维护校园安全第五章:构建和谐校园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和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维护校园秩序、关爱他人的意识5.2 教学内容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觉维护校园秩序的重要性:预防欺凌行为、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关爱他人的意义:减少冲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5.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和重要性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自觉维护校园秩序、关爱他人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志愿活动,培养关爱他人、维护校园秩序的意识第六章:网络安全与个人隐私保护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意识教育学生如何安全使用网络和社交媒体6.2 教学内容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网络钓鱼、网络诈骗、数据泄露等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要性:个人信息的安全和隐私权的维护安全使用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技巧:如何设置隐私保护、识别和避免网络风险6.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的基本知识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网络风险案例,提高防范意识实践活动:学生实际操作,学习设置社交媒体的隐私保护第七章:性别平等与尊重7.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性别平等的概念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性别的意识和行为增强学生对性别歧视和性骚扰的认识7.2 教学内容性别平等的概念:性别平等的含义和重要性尊重不同性别的意义:消除性别歧视,促进社会和谐性别歧视和性骚扰的认识:识别这些行为,了解其对个人的影响7.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性别平等的重要性和尊重不同性别的概念角色扮演: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学会如何在不同情境下展现尊重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校园中促进性别平等和尊重第八章:应急反应与自我保护8.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应急反应技巧培养学生面对危险时自我保护的能力教育学生如何在紧急情况下求助8.2 教学内容基本应急反应技巧:如何拨打紧急电话、进行心肺复苏等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如何在危险情况下保护自己求助的途径:了解学校和社会提供的帮助资源8.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应急反应技巧和自我保护的方法实操演练: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的实操训练视频教学:观看紧急情况下的求助视频,学习正确的求助方式第九章:法律知识与维权意识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与防欺凌、防性侵相关的法律知识培养学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提高学生对法律资源的认知9.2 教学内容法律知识:介绍与青少年保护相关的法律条文和案例维权意识:教育学生在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知道如何寻求法律帮助法律资源:介绍学校、社区和法律机构提供的帮助和服务9.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相关法律知识和维权途径案例分析:讨论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如何保护个人权益互动问答:通过问答形式,检验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十章:综合演练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综合演练,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安全意识10.2 教学内容综合演练:设计模拟欺凌和性侵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应对团队协作:在演练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自我反思: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方式,反思个人在安全问题上的认识和行为10.3 教学方法实操演练: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学会应对实际问题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协作能力反思讨论:通过讨论和写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安全教育的意义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认识欺凌”中对欺凌的定义和类型的理解,以及欺凌行为对受害者和施害者的危害的认识。
防欺凌防性侵安全教育教案一、教育目标通过本次教育活动,学生将能够:1.理解什么是欺凌和性侵,认识到它们对个人的危害;2.掌握预防欺凌和性侵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学会寻求帮助和报告事件的正确途径;4.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危险情况的能力。
二、教育内容及方法1. 认识欺凌和性侵1.1 介绍欺凌和性侵的定义,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案例,引起学生的共鸣。
1.2通过故事、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欺凌和性侵事件对受害者的心理和身体伤害,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危害的严重性。
2. 预防欺凌和性侵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1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让学生学会拒绝不合理要求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2 告诉学生了解身体的私密部位,并向他们传达正确的性教育观念。
2.3 强调辨别对方的意图和行为是否合适,提醒学生要警惕不法分子的伪装。
2.4 鼓励学生与身边的信任成人沟通,及时寻求帮助。
3. 寻求帮助和报告事件的正确途径3.1 向学生介绍寻求帮助和报告事件的正确途径,如向家长、老师、班主任或校医求助。
3.2 分角色进行小组讨论,模拟真实场景,指导学生如何应对不同情况。
3.3 教育学生勇于保护自己和他人,鼓励帮助他人,传达互助和团结的价值观。
4. 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危险情况的能力4.1 通过安排应急演练和模拟演练,让学生掌握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技能。
4.2 向学生介绍常见的防范欺凌和性侵的措施,如走在人多的地方,拒绝和陌生人搭话等。
4.3 教育学生要随时保持警觉,发现可疑情况及时远离,并向信任的成人求助。
三、课程评价和改进1. 组织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如书面答题、小组讨论等,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表达能力,及时给予反馈。
3.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效果,不断改进教案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教育活动的延伸1. 学校可以邀请专业机构或人士开展进一步的防欺凌和防性侵安全教育课程。
防欺凌防性侵安全教育教案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防止欺凌和性侵等校园安全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在学校中开展防欺凌和防性侵安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自己,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份针对学生的防欺凌和防性侵安全教育教案,帮助教师有效开展相关教育工作。
一、教案背景在当今社会,校园欺凌和性侵事件时有发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有必要开展防欺凌和防性侵安全教育。
这份教案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欺凌和性侵的危害,学会寻求帮助和保护自己的方法,促进校园安全氛围的形成。
二、教案内容1. 什么是欺凌和性侵- 通过案例分析和故事讲解,让学生了解欺凌和性侵的定义、形式和危害。
2. 如何预防欺凌和性侵- 强调学生应该尊重他人,学会保护自己,避免陷入欺凌和性侵的境地。
3. 如何应对欺凌和性侵- 教授学生应对欺凌和性侵事件时的正确做法,如如何拒绝、如何向老师或家长求助等。
4. 学生的权利和责任- 让学生了解自己有权拒绝任何不良行为,并且应该积极保护他人的权益,共同维护校园的和谐氛围。
三、教学方法1. 故事讲解法- 通过讲述真实案例或虚构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欺凌和性侵问题,增强他们的认知。
2. 角色扮演法-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欺凌和性侵事件中的情境,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
3. 知识讲解法- 通过讲解相关知识,如如何识别危险信号、如何预防不良行为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辅助-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形象直观地展示欺凌和性侵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共鸣和警惕。
2. 游戏活动- 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防欺凌和防性侵知识,增强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1. 考察测试- 设计针对欺凌和性侵知识的小测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角色扮演评估-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应对欺凌和性侵事件的能力。
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性侵和欺凌的定义、形式和危害。
2. 培养学生防范性侵和欺凌的意识和能力。
3.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应对性侵和欺凌。
教学重点:1. 性侵和欺凌的定义、形式和危害。
2. 防范性侵和欺凌的方法。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性侵和欺凌的危害。
2. 培养学生应对性侵和欺凌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材、案例、图片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性侵和欺凌。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性侵和欺凌的定义、形式和危害。
a. 性侵的定义:未经他人同意,对他人进行身体接触、言语或心理上的侵犯。
b. 欺凌的定义:以强势地位,对弱势群体进行言语、身体或心理上的攻击。
c. 性侵和欺凌的形式:言语侮辱、肢体攻击、网络欺凌、性骚扰等。
d. 性侵和欺凌的危害:对身体、心理、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2. 教师结合案例,让学生了解性侵和欺凌的严重后果。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性侵和欺凌的原因,提高学生防范意识。
4. 教师讲解防范性侵和欺凌的方法。
a.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拒绝不合理的请求。
b. 学会寻求帮助,向信任的人倾诉。
c. 学会应对性侵和欺凌,如:保持冷静、大声呼救、报警等。
d. 加强与同学、家长的沟通,共同防范性侵和欺凌。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防范性侵和欺凌?2. 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防范性侵和欺凌方面的不足。
五、课后作业1.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防范性侵和欺凌的作文。
2. 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防范性侵和欺凌的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性侵和欺凌的定义、形式和危害有正确的认识。
2. 学生能够掌握防范性侵和欺凌的方法。
3.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防性侵防霸凌安全教案在当今社会,性侵和霸凌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
因此,教育孩子们如何保护自己,防止成为性侵和霸凌的受害者,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份以防性侵防霸凌安全教案,帮助孩子们了解如何保护自己。
第一部分,性侵的认识和预防。
1. 什么是性侵?性侵是指一个人利用权力、威胁、欺骗或暴力手段,对另一个人进行性行为,而受害者并不愿意或者无法同意。
性侵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受害者常常会受到长期的心理和身体创伤。
2. 如何预防性侵?学会说“不”,当有人试图对你进行不适当的性行为时,要学会说“不”,并且及时告诉家长或者老师。
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报警或寻求帮助。
保护隐私,不要随意向别人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包括家庭地址、电话号码等。
第二部分,霸凌的认识和预防。
1. 什么是霸凌?霸凌是指一个人或一群人对另一个人进行恶意的言语、行为或者暴力,导致受害者受到伤害或者心理上的压力。
霸凌是一种严重的行为,会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2. 如何预防霸凌?学会说“不”,当有人对你进行恶意的言语或行为时,要学会说“不”,并且及时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
保持自信,自信的人往往不容易成为霸凌的对象,因此要学会保持自信,不要被霸凌者的言语所伤害。
保护他人,当看到别人受到霸凌时,要及时站出来帮助受害者,并且向老师或家长报告。
第三部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1. 家长和老师的责任。
家长和老师是孩子们最重要的教育者,他们有责任教育孩子们如何保护自己,防止成为性侵和霸凌的受害者。
因此,家长和老师要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安全,教育他们如何识别和预防不良行为。
2. 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孩子们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要学会说“不”,并且及时向家长或老师求助。
孩子们要学会保持自信,不要被霸凌者的言语所伤害,要学会保护他人,当看到别人受到霸凌时要及时站出来帮助受害者。
防止欺凌防止性侵安全教育教案
目的
本安全教育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并预防欺凌和性侵行为,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同时向他们传授相应的应对策略。
内容
1. 了解欺凌和性侵的定义和特征
2. 研究预防欺凌的方法:勇气、自信和表达能力对抗欺凌;避免孤独、寻求帮助
3. 研究预防性侵的方法:避免单独行动;保持警觉,遇到可疑人员及时报警和求助;了解有关法律法规
4. 研究如何识别性侵和欺凌,研究应对策略:保持冷静,及时报警和求助,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和支持;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意见
实施步骤
1. 制定相关课程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安排和课程内容
2. 通过课堂讲解、案例讨论、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欺凌和性侵的定义和特征,研究相应的应对策略
3. 发放相关手册和资料,提供应对策略,帮助学生自我保护
4. 加强校园安全防范,使用监控设备,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加强校园安保力量
教学效果评估方法
1. 开展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的提高情况
2. 考试或测试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增设安全档案,记录有安全问题学生的情况,及时进行专业干预和处理。
总结
本安全教育教案的实施,旨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使得学生能够更有效地面对和预防欺凌和性侵,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营造更安全、和谐的校园氛围。
防欺凌、防性侵安全教育教案-防欺凌安全教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欺凌的定义和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3.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避免参与欺凌行为。
二、教学内容:1. 欺凌的定义:欺凌是指以力量、地位或人数优势,对他人进行恶意的言语、行为攻击,导致被欺凌者在心理、生理或精神上受到伤害的行为。
2. 欺凌的类型:言语欺凌、身体欺凌、心理欺凌、网络欺凌等。
3. 欺凌的危害:对被欺凌者造成心理创伤、降低自尊、影响学业和人际关系;对欺凌者可能导致犯罪行为、缺乏同情心、人际关系紧张。
4. 防范欺凌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警惕;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尊重他人;遇到欺凌及时报告老师、家长,寻求帮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欺凌案例,引发学生对欺凌话题的关注。
2. 新课导入:介绍欺凌的定义、类型和危害。
3. 案例分析:分析案例中欺凌行为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欺凌的危害。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防范欺凌,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5. 总结提升:总结防范欺凌的方法,强调团结友爱、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欺凌定义、类型和危害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防范欺凌方法的熟悉程度。
3. 学生表现在实际生活中的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的行为。
五、教学resources:1. 教学PPT:包含欺凌的定义、类型、危害和防范方法等内容。
2. 案例材料:用于引导学生分析欺凌行为。
3. 视频资源:可选用的欺凌相关视频,增强学生对欺凌现象的认识。
六、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模拟欺凌场景,扮演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角色,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欺凌行为对双方的影响。
2. 情景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关于防范欺凌的情景剧,通过幽默、生动的方式传达防范欺凌的知识。
3. 主题班会:组织一次以“防欺凌、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七、教学实践:1. 开展“和谐校园,从我做起”签名活动:让学生在标语上签名,表明自己反对欺凌、共建和谐校园的决心。
预防性侵害主题班会教案.doc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身体及隐私部位,知道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2) 使学生掌握性侵害的基本知识,了解性侵害的类型和危害。
(3) 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在遇到性侵害时如何应对和求助。
(4) 让学生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引入话题、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认识。
(2) 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性侵害知识,增强防范意识。
(3)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掌握自我保护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保护自己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益。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案例等,用于辅助教学。
(2) 教学卡片:用于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
2. 教学场地与设备:(1) 教室:宽敞、明亮,便于学生互动和讨论。
(2) 投影仪:用于展示多媒体课件。
3. 教学材料:(1) 法律法规手册:用于学生查阅相关法律知识。
(2) 自我保护技巧手册:供学生学习和实践。
4. 教师准备:(1) 研究相关教材,熟悉教学内容。
(2) 准备教学资源和教具,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3) 掌握学生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话题(5分钟)1.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性侵害的关注:“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性侵害吗?它可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性侵害的定义和危害。
3.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认识身体与隐私(10分钟)1. 教师展示人体解剖图,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并指出隐私部位。
2. 学生互相讨论,了解隐私部位的重要性,明白保护隐私部位的意义。
3. 教师强调尊重他人隐私,不侵犯他人隐私。
防欺凌、防性侵安全教育教案防欺凌、防性侵安全教育教案1目标:1.正确认得学校欺凌的危害。
2.勇敢向学校欺凌说“不”。
流程:1.导入:通过一则新闻:一名初一学生因不堪忍受同学的欺压,而自尽。
2.核心内容:a、认得:什么是欺凌?b、损害:身心受哪些损害?C、应对:如何处理他人对本身的欺凌?3.签字仪式:共同抵制欺凌行为。
4.情感升华:张杰的仰视星空。
一、什么是学校欺凌。
1.概念:指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羞辱,造成身心损害的行为。
2.重要表现:a、网上欺凌:利用群或者说说,发布具有人身攻击成分的言论。
b、给他人起羞辱性外号:粗言秽语、呵骂等。
c、对同学进行人身攻击,拉车头皮。
有意绊倒对方等。
d、恐吓、威逼和强迫他人做其不想做的事情。
e、中上、讽刺和贬低同学。
f、敲诈:强势夺取他人财物或索要金钱。
g、分党结派:有意伙同同学孤立同学,排挤同学。
二、对同学的身心损害。
(案例共享)面对欺凌,学生受到最大的损害不是身体上的损害,而是心灵的损害,会给孩子造成以下后果:1、性格内向、怕羞、怕事、胆小,进而形成软弱德行。
2、受到学生孤立后,消极消极,自卑,不能与他人正常沟通。
3、害怕去上学,产生厌学情绪。
4、构成心理疾病,影响健康,拦阻健全人格的形成。
5、自我否定,对人生消极消极,严重者可能会自尽。
三、学生如何处理他人对本身的欺凌行为?在面对同学之间的欺凌行为,我们要坚决零容忍,要及时告知老师或家长,下面介绍一些方法:1.明确什么是欺凌行为。
不要认为他人的一些行为只是在跟我玩,只要对你产生不利影响,你就应当予以制止。
2.高声说出来。
假如对某人的评论或行为感到不舒适,你肯定要及时告知老师,最紧要的是不要让这个行为连续下去。
3.打理好本身的情绪。
要把注意力放在个人和情绪管理身上,摆列出乐观的目标,并努力实现它们。
面对欺凌行为,我们要做到还有很多,希望为孩子的成长供应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将来长成一个健全人格的人。
防欺凌、防性侵安全教育教案-防欺凌安全教育一、教学目标1. 了解欺凌的定义、形式和特点;2. 知晓欺凌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3. 学会辨别欺凌行为,并且拥有拒绝和报告欺凌的能力;4. 培养团体意识,实施合作,确保集体的安全。
二、教学内容1. 欺凌的定义和形式介绍;1.1 物理欺凌:例如推搡、打击、拖拽等;1.2 言语欺凌:例如恶意的侮辱、羞辱和挑衅性的谈话;1.3 心理欺凌:例如排挤、传播谣言和恶意排斥;1.4 网络欺凌:例如网络暴力、网络谩骂等。
2. 欺凌给人们身心健康的危害;2.1 心理健康:引发厌学、自卑、抑郁等问题;2.2 社交关系: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甚至隔阂;2.3 学业表现: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成绩表现;2.4 身体健康:可能引发身体伤害和疾病。
3. 如何辨别欺凌行为;3.1 注意观察欺凌行为的迹象;3.2 学会辨别冷暴力和暴力行为;3.3 掌握判定言语欺凌和心理欺凌的特点;3.4 警惕网络欺凌的特点。
4. 学会拒绝和报告欺凌行为;4.1 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4.2 培养拒绝欺凌的自信心和能力;4.3 学习正确的向师长和家长报告欺凌的方式。
5. 培养团体意识,实施合作;5.1 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5.2 学会互助、支持团队成员;5.3 实施集体活动和安全守则。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示例画面展示欺凌行为的特点;2. 分组讨论:设置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和分析欺凌的案例;3. 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扮演欺凌和应对行为;4.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真实案例并提供解决方案;5. 合作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欺凌案例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3. 防欺凌宣传册、海报和小册子;4. 小组讨论活动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观看欺凌案例视频,并引导学生思考欺凌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2. 知识讲解通过PPT介绍欺凌的定义、形式和特点,并重点强调欺凌给人们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
篇一:学会自我防卫,构筑和谐天空--女生防性侵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背景:近年来,学生遭遇猥亵和性侵犯的案件时有发生,不少时候学生对于自己遭受的伤害却茫然不知,或者由于羞于启齿而隐瞒,凸显目前青少年的性教育还存在不少不足,加强青少年的性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全国妇联权益部部长蒋月娥曾经表示,“保护孩子远离伤害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她表示应该完善立法,健全机制,加大对未成年人特殊是女童的保护力度。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性侵害;了解性侵害的主要形式;知道防范和应对性侵害行为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2、引导学生了解性侵害发生的时间和主要场所,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应变处置能力。
3 、使学生能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性侵害事件,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一些性侵害事件案例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准备防范和应对性侵害行为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学会自我防卫,构筑和谐天空》课件一份。
学生准备:采集相关青春期生理变化的资料;调查生活中的哪些环境容易发生侵害事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谈话(叙述校庆避免性侵害而成功自救的故事):请你结合生活经验谈谈故事中的小青有哪些不当的行为、冯叔叔有什么不良的企图、加入小青没有成功逃脱会是怎样的结局、故事给了我们哪些警示。
2 、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小青在没有通知家人的情况下就独自在外逗遛,给犯罪份子以可乘之机;在遭受了性骚扰之后保持沉默,在一定程度上又纵容了犯罪份子;但其最后识别犯罪份子的企图,使自己避免了伤害。
这一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防止性侵害的问题。
(板书:学会自我防卫,构筑和谐天空)二、探索学习:活动一:让学生了解身体的隐私部位。
1、哪些地方属于身体的隐私部位。
告诉学生隐私部位不允许别人触摸的。
2 、不能在公共场合暴漏自己的隐私部位。
活动二:了解性侵害的定义和性侵害的形式。
1、谈话:以你现在的经验来看,什么样的行为才干称之为性侵害? 哪些人容易受到性侵害呢?2 、学生交流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