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统计员培训讲义
- 格式:pdf
- 大小:4.85 MB
- 文档页数:76
计量培训课件一、引言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计量学作为一门研究测量方法和测量标准的科学,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我国计量技术水平,培养高素质的计量人才,我们特制定本套计量培训课件。
本课件旨在为从事计量工作的人员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计量准确度和工作效率。
二、计量学基础知识1. 计量学定义计量学是研究测量方法和测量标准的科学,旨在实现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和可比。
计量学包括测量理论、测量技术、测量标准和测量管理等方面。
2. 计量单位制计量单位制是衡量各种物理量的度量系统。
国际单位制(SI)是国际上公认的计量单位制,包括7个基本单位和一系列导出单位。
我国已全面采用国际单位制。
3. 计量误差与不确定度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计量误差。
计量不确定度是表征测量结果分散性的参数,用于表示测量值的可信程度。
了解计量误差和不确定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提高测量准确度具有重要意义。
4. 计量检定与校准计量检定是指对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进行检验,以确认其是否满足规定要求的程序。
计量校准是对照已知准确度的计量标准,确定测量仪器或系统所指示的量值与其标准值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操作。
掌握计量检定与校准的方法和要求,对保证计量准确度至关重要。
三、计量技术应用1. 常用计量器具与设备介绍各类常用计量器具和设备,如电子天平、万能试验机、光谱分析仪等,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
2. 计量技术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分析计量技术在企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以典型行业为例,阐述计量技术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生产安全等方面的作用。
3. 计量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介绍计量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关键作用,以实例说明计量技术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等领域的重要性。
4. 计量技术在民生领域的应用阐述计量技术在民生领域的广泛应用,如环保、医疗、交通等,以及计量技术对提高民众生活质量的作用。
计量员培训讲义第一章计量基础知识第一节计量概述、常用的计量名词术语1.量什么是量:量是“现象、物体或物质可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一对量的理解还需要注意的几点:①、可“数”的量与可“测”的量可“数”的量是通过“计数”得到的;种属性”可“测”的量则是用一定的测量仪器或工具通过测量才能获得的量,这种量往往带有误差。
②、一个量由数值和计量单位两部分构成表示一个量必须在其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计量单位,没有计量单位的量是毫无意义的。
③、量作为一个概念,有一般和具体之分。
④、同种量与同类量:可相互比较大小并进行排序的量称为同种量若干同种量合在一起的称为同类量。
⑤、基本量与导出量:* 2 .测量什么叫测量:“以确定被测对象量值为目的全部操作”就叫测量可能是很简单的,如测量油温;也可能是相所谓“全部操作当复杂的,如测量油罐内油品的质量。
测量的分类:直接测量是不必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它量,而能直接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如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
间接测量是通过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它量, 才能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举例分析)3.计量什么叫计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计量属于测量的范畴,具有社会统一的涵义,即单位统一。
量值是可以溯源的。
计量属于测量而又严于测量,计量是与测量结果的 信度有关,与不确定度联系在一起的规范化测量。
计量的特点:准确性: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程度。
在 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完全准确无误的测量,因此通过计量不 仅要明确给出被测量的数值,还必须给出不 范围时间、地点,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使用不同的计量器具 或由不同的人对同一量值进行测量时,只要符合有关要求, 其测量结果就应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一致。
也就是说, 测 量结果是可重复、再现和比较的。
溯源性:是指任何一个测量结果或计量标准值,都能通 过具有规定不确定度(准确度、误差)的连续比较链与计 量基准联系起来。
通常可以追溯到国家的基准,以至国际 的基准,从而使准确性和一致性□z 确定值或误差 。
孙树坤培训内容提纲◆通用计量术语、计量基本概念◆法定计量单位◆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有效数字及数据修约规则)◆检定、校准的实施◆计量标准的建立和管理◆实验室(检定室)的建设与管理一、通用计量术语、计量基本概念一、通用计量术语1、计量: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注:计量学指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
2、测量:指通过实验获得并可合理赋予某量一个或多个量值的过程。
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注:计量与测量的主要区别:计量活动包括法规层面、技术层面、管理层面的一系列要求,其目的是保证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
测量:是从技术层面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它是计量活动的一部分,其目的在于确定“量值”。
人类在生产生活、科学研究、经济贸易等活动中,时刻都离不开计量;现代计量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技术基础。
3、测量设备: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辅助设备或其组合。
通常分为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工作计量器具。
4、检定: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符合法定要求的活动,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5、校准:在规定条件下的一组操作,其第一步是确定由测量标准提供的量值与相应示值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则是用此信息确定由示值获得测量结果的关系,这里测量标准提供的量值与相应示值都具有测量不确定度。
(美国福禄克公司编著的《校准—理论与实践》一书中讲:“校准就是把测量装置(未知的装置)和一个与其相当的或比它更好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通过校准,我们就能够知道未知的装置和标准相差多少”)。
6、比对:在规定条件下,对相同准确度等级或指定不确定度范围的同种测量仪器复现的量值之间比较的过程。
7、准确度等级:在规定工作条件下,符合规定的计量要求,使测量误差或仪器不确定度保持在规定极限内的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等别或级别。
(注:准确度等级通常用约定采用的数字或符号表示。
准确度等级也适用于实物量具)。
8、计量单位:根据约定定义和采用的标量,任何其他同类量可与其比较使两个量之比用一个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