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损失价值评估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466.50 KB
- 文档页数:20
吉林高院发布环境资源典型案例(2023-2024.5)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4.06.05•【分类】其他正文吉林高院发布环境资源典型案例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年。
2024年6月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我们每个人赖以生存的最基本需求。
为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的规则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社会基础,吉林高院遴选了2023年至2024年5月间全省法院审理的11件环境资源典型案例予以发布。
本次发布的11件案例,涵盖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等多种类型,包括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等多方面内容,涉及人民法院司法协同、诉源治理、司法公开等多方面工作,保护范围辐射松花江流域、鸭绿江流域、黑土地、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等重点流域、区域。
同时,全省法院积极贯彻预防性、恢复性司法理念,探索适用禁止令保全措施,灵活运用增殖放流、补植复绿、劳务代偿、碳汇补偿等恢复性司法举措,深入探索多元化的替代性生态环境修复方式,助力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综合治理。
吉林法院环境资源典型案例(2023-2024.5)1.加强司法协同联动,妥善修复生态环境——周某某等七人非法捕捞水产品案2.构建“碳汇+生态司法补偿”机制,探索碳汇补偿修复新方式——王某某盗伐林木案3.尊重生态规律,因地制宜,以原地管护方式创新修复方法——邰某某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4.严厉打击环境资源刑事犯罪,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汪某某、王某某非法狩猎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5.积极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创新司法公开模式——钱某某非法狩猎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6.创新履职“令”行禁止,依法治噪还“静”于民——刘某诉李某相邻污染侵害纠纷案7.环境侵权事实成立,损失数额难以确定,人民法院可以结合相关因素综合认定——某信鸽养殖场诉某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噪声污染责任纠纷案8.创新生态环境修复替代履行方式,做好环资审判“后半篇文章”——吉林省白山市人民检察院诉赫某某生态环境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9.协同解纷“四调联动”,诉前调解化解纠纷——吉林市109户水稻种植户诉某公司水污染责任纠纷案10.支持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引导企业绿色健康发展——某公司诉某市生态环境局、某市人民政府罚款及行政复议案11.司法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服务保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吉林省双辽市人民检察院诉双辽市某镇人民政府不履行法定职责公益诉讼案1.加强司法协同联动,妥善修复生态环境——周某某等七人非法捕捞水产品案【基本案情】2022年5月至7月禁渔期内,被告人周某某伙同杨某甲、汪某某、杨某乙分别雇佣被告人齐某某、王某某、杨某丙,以牟利为目的,在松花江哈尔玛平台附近水域(禁渔区),使用各自改装的吸螺船(禁用工具)捕捞中华园田螺共46吨并出售。
司法部发布2021年度十大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指导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司法部,司法部,司法部•【公布日期】2022.06.06•【分类】其他正文司法部发布2021年度十大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指导案例近年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加强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规范化、法治化、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服务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检察环境公益诉讼,有力满足了环境资源诉讼、环境行政执法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等鉴定需求。
截至2021年底,经司法行政机关登记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220家,同比增长10%,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人3800余名,同比增长15%,环损鉴定2021年业务量2.06万件,同比增长36%。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第五十一个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为展示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积极作用,宣传业务知识,加强工作指导,推动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依法规范执业,更好建设美丽中国,经各地推荐和专家评议,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组织编写了2021年度十大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指导案例,现予发布。
涉嫌走私再生黄铜货物的固体废物属性鉴定案关键词:司法鉴定固体废物属性鉴别黄铜丝混合黄铜案情概况2021年,海关查获两单涉嫌走私再生黄铜货物,一单申报名称为黄铜丝,进口量为9350千克,一单申报名称为混合黄铜,进口量为26260千克,两单货物初检鉴别均判定属于固体废物。
受有关部门委托,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华南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中心对固体废物属性进行复检鉴别。
鉴定人根据《再生黄铜原料》(GB/T 38470-2019)和《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 34330-2017),对夹杂物含量、化学成分、金属总量、金属黄铜量、金属回收率等指标进行了鉴别。
结果显示,申报名称为黄铜丝的货物各项指标满足《再生黄铜原料》(GB/T 38470-2019)的要求,不属于固体废物;申报名称为混合黄铜的货物金属黄铜量为91.48%,不满足《再生黄铜原料》(GB/T 38470-2019)中混合黄铜金属黄铜量不小于95.0%的要求,属于固体废物。
温州法院2021年度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公布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分类】其他正文温州法院2021年度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公布被告人郑某等人污染环境案基本案情被告人郑某在不具备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也无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情况下,通过被告人洪某、余某、张某,从台州市某化工有限公司和台州市黄岩某胶业有限公司承接502胶水废渣处置业务。
经查,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期间,郑某将502胶水废渣运输至永嘉县桥下镇梅岙村交由被告人陈某处置,陈某将废渣弃置于梅岙村、基隆屿山边等地,重量约1339.5吨。
2017年下半年,郑某通过货车司机即被告人张某等人将废渣运输至岩坦镇,陈某、潘某接收后将废渣弃置于深龙村村口外一空地上,重量达70吨以上。
温州市生态环境局永嘉分局为防止上述危险废物污染进一步扩大,应急处置该批危险废物,产生费用约800万元。
裁判结果永嘉法院以污染环境罪判处被告人郑某等7人拘役六个月至有期徒刑五年二个月不等的刑罚(部分具有从犯、如实供述等从轻情节的被告人判处缓刑),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至20万元不等;被告单位台州市黄岩某胶业有限公司、台州市某化工有限公司各罚金20万元;共同追缴郑某、陈某、张某、潘某的违法所得。
被告人郑某、陈某共同赔偿应急处置费用和生态环境修复费用合计7991581.28元;被告单位台州市黄岩某胶业有限公司对应急处置费中的579838元、生态环境修复费用中的69655.1元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台州市某化工有限公司对应急处置费中的504206.4元、生态环境修复费用中的60569.7元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被告人郑某、陈某和被告单位台州市黄岩某胶业有限公司、台州市某化工有限公司共同承担本案的采样分析鉴定费用和环境损害评估费用共计1345000元,并在媒体上向社会公开赔礼道歉。
典型意义危险废物依法安全处置事关重大,经温州市工业科学研究院司法鉴定所鉴定和环保部门认定,本案中被查获的废渣为生产502胶水产生的废渣,属危险废物,具有腐蚀性、毒性等危险特性,收集、贮存或处置不当,不仅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安全,更可能直接危及人体健康甚至生命。
杭州法院发布2020年度环境资源保护十大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1.06.03•【分类】其他正文杭州法院发布2020年度环境资源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地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
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
杭州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不断深化生态环境司法治理的杭州实践。
在第50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杭州法院发布环境资源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坚持人民至上、生态优先、系统治理和最严密法治,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司法治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伪造资质,违法回收并露天焚烧装修废物,触犯三罪被告人郑某某污染环境案【基本案情及裁判结果】被告人郑某某以非法获利为目的,在明知是危险废物且没有处置资质的情况下,采取私刻公章,编造危险废物处置联单等虚假资料的方式,以每吨3000-3700元不等的价格,多次回收浙江某装饰有限公司、布业公司的废胶水、沾染过废胶水的布料、包装桶、装有废胶水的塑料桶、铁桶等废物,并运至淳安县临岐镇夏中村瑶源自然村等地,未采取任何防治措施进行露天焚烧,非法处置共35余吨,涉案金额达11.04万元。
焚烧期间被人发现,后郑某某将剩余废胶水桶运走并丢弃在淳安县老潭唐线文昌垃圾填埋场山脚下。
淳安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郑某某违反国家规定,倾倒、处置有毒物质共计35余吨,涉案金额达 11万余元,严重污染环境,且伪造国家机关印章,伪造公司、企业印章,其行为已构成污染环境罪、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伪造公司、企业印章罪,三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并处罚金52000元。
宣判后,郑某某未提出上诉,公诉机关未提起抗诉。
【典型意义】因处置危险废物的要求、成本较高,一些不法分子为非法获利,舍身犯险,通过私刻公章,编造虚假资料的方式假冒有处置资质者,向生产企业收取较高处置费用,回收危险废物后,却不按规定处置,随意焚烧、丢弃,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指导案例129号:江苏省人民政府诉安徽海德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文章属性•【案由】环境污染责任纠纷•【案号】(2018)苏民终1316号•【审理法院】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程序】二审•【裁判时间】2018.12.04裁判规则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将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交由不具备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企业或者个人进行处置,造成环境污染的,应当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责任。
人民法院可以综合考虑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主观过错、经营状况等因素,在责任人提供有效担保后判决其分期支付赔偿费用。
正文指导案例129号:江苏省人民政府诉安徽海德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2019年12月26日发布)关键词:民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分期支付相关法条:1.《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65条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64条基本案情:2014年4月28日,安徽海德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德公司)营销部经理杨峰将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29.1吨废碱液,交给无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李宏生等人处置。
李宏生等人将上述废碱液交给无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孙志才处置。
2014年4月30日,孙志才等人将废碱液倾倒进长江,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
2014年5月7日,杨峰将海德公司的20吨废碱液交给李宏生等人处置,李宏生等人将上述废碱液交给孙志才处置。
孙志才等人于2014年5月7日及同年6月17日,分两次将废碱液倾倒进长江,造成江苏省靖江市城区5月9日至11日集中式饮用水源中断取水40多个小时。
2014年5月8日至9日,杨峰将53.34吨废碱液交给李宏生等人处置,李宏生等人将上述废碱液交给丁卫东处置。
丁卫东等人于2014年5月14日将该废碱液倾倒进新通扬运河,导致江苏省兴化市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中断取水超过14小时。
上述污染事件发生后,靖江市环境保护局和靖江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委托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对污染损害进行评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发布第38批指导性案例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3.10.19•【文号】法〔2023〕178号•【施行日期】2023.10.19•【效力等级】司法指导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附带民事诉讼正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发布第38批指导性案例的通知法〔2023〕17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现将刘某桂非法采矿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等五个案例(指导性案例212-216号),作为第38批指导性案例发布,供审判类似案件时参照。
最高人民法院2023年10月19日指导性案例212号刘某桂非法采矿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2023年10月20日发布)关键词刑事/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非法采矿/非法采砂/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裁判要点1.跨行政区划的非法采砂刑事案件,可以由非法开采行为实施地、矿产品运输始发地、途经地、目的地等与犯罪行为相关的人民法院管辖。
2.对于采售一体的非法采砂共同犯罪,应当按照有利于查明犯罪事实、便于生态环境修复的原则,确定管辖法院。
该共同犯罪中一人犯罪或一环节犯罪属于管辖法院审理的,则该采售一体非法采砂刑事案件均可由该法院审理。
3.非法采砂造成流域生态环境损害,检察机关在刑事案件中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请求被告人承担生态环境修复责任、赔偿损失和有关费用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基本案情2021年9月5日,被告人刘某桂(住湖北省武穴市)将其所有的鄂银河518号运力船租赁给另案被告人刘某(已判刑,住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后二人商定共同在长江盗采江砂。
采砂前,刘某与另案被告人何某东(已判刑,住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事前通谋,由何某东低价收购刘某盗采的江砂。
2021年9月10日至9月26日期间,被告人刘某桂三次伙同另案被告人刘某、熊某、杨某(均已判刑)在位于湖北省的长江黄梅段横河口水域盗采江砂约4500吨,后运至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某码头出售给何某东,后何某东在江砂中掺杂机制砂后对外出售。
中国环境科学 2010,30(3):420~425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基于数值模拟的海湾环境容量价值损失的预测评估——以厦门同安湾围填海为例王萱,陈伟琪*,江毓武,张珞平(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福建厦门 361005)摘要:基于海湾环境容量价值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环境经济学的影子工程法,结合水动力数值模型及其与污染物扩散的耦合模型,建立了围填海导致的海湾环境容量价值损失的预测评估模型和方法,并以厦门同安湾为例,对同安湾4个围填海规划方案可能造成的环境容量价值的损失进行了预测评估.结果表明,方案1~方案4围填海面积依次为 1.98,7.73,9.38,19.24km2,围填海造成的环境容量的损失依次为12281.3,48418.6,60706.6,132800.1万元/a,单位面积的损失依次为62.03,62.64,64.72,69.02元/(m2⋅a).围填海活动带来的环境成本不容忽视.基于评估结果,针对厦门围填海的现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关键词:数值模拟;海湾环境容量;价值损失;预测评估;围填海;厦门同安湾中图分类号:X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2010)03-0420-06Evaluation of losses in bay environmental capacity based on numerical simulation—a case study of sea reclamation in Tong’an Bay, Xiamen. WANG Xuan, CHEN Wei-qi*, JIANG Yu-wu, ZHANG Luo-pi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0,30(3):420~425 Abstract:Based on an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value of bay environmental capacity, a model evaluating the lost value of bay environmental capacity caused by sea reclamation was established using Shadow Project Method in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combined with hydrodynamic numerical model and hydrodynamic force-contaminant diffusion coupling model. The evaluation model was then applied to a case study of four planned sea reclamation projects in Tong’an Bay, Xiamen. The lost value of environmental capacity caused by projects 1 to 4 would be 1.23×108, 4.84×108, 6.07×108, 1.33×109 Yuan/a, respectively; and the lost value per unit area would be 62.03, 62.64, 64.72, 69.02 Yuan /(m2⋅a), respectively. These environmental costs should be carefully examined in relevant project evaluations. Policy recommendations were presented according to the study results and current status of sea reclamation in Xiamen.Key words:numerical simulation;bay environmental capacity;loss;evaluation;sea reclamation;Tong’an Bay, Xiamen填海造陆是沿海地区缓解土地供求矛盾、扩大社会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具有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到2007年止,我国(港、澳、台地区除外)共填海造地540km2[1].围填海在促进沿海社会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滨海湿地面积减少、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特殊生境被毁、海湾自净能力减弱、港口航道淤积、沙滩退化、海岸侵蚀、沿海景观受损、海洋渔业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2].围填海工程对近海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国外学者通过化学监测[3-4]、沉积物粒径分析[4]、沉积速率分析[5]以及其他科技手段,如遥感和GIS[6]、数值模型[7]、生态模型[8]等探讨了围填海工程对水质、沉积环境、地形、水体净化能力、海岸侵蚀和海洋生态的影响[9-10].国内一些学者从宏观层次做了一些理论上的分析总结[11-14],一些学者通过沉积柱状样的210Pb分析研究了沉积速率和岸线的变化[15]、应用数值模型研究了水动力[16]、流场[17]、污染物浓度场和通量[18]、潮间带面积的变化[19];郭伟等[2]则通过较长时段的回顾性评价对深圳围海造地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作了较全面的分析.收稿日期:2009-08-0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771098)* 责任作者, 教授, wqchen@3期王萱等:基于数值模拟的海湾环境容量价值损失的预测评估 421然而,关于围填海导致的海洋环境损害的货币化评估研究尚为罕见[20],基于数值模拟的海湾环境容量价值损失的预测评估则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和环境经济价值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对厦门同安湾围填海规划方案可能导致的海湾环境容量损失进行预测估算,以期为规划方案的筛选和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1研究区概况1.1自然概况同安湾位于厦门岛北侧,以五通道至澳头连线为界,海湾面积89.9km2,是构成厦门市海湾型城市框架的重要部位(图1).北半部为东咀港,是同安西溪的出海口,南半部称浔江海域,通过高集海堤涵洞与西海域相通,东部朝向金门,通过大、小金门水道通向台湾海峡.凤林-潘涂图1 同安湾各围填海工况位置分布Fig.1 Location of sea reclamation projectsin Tong’an Bay1.2围填海规划方案厦门市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匮乏,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进行围填海.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的加速,从发展趋势看,同安湾今后仍有填海造地需求.根据同安湾实际的用海需求和相关规划,确定了同安湾将陆续实施的4个围填海工况(图1).基于这些工况的逐一累加,得到4个围填海规划方案(表1).其中,工况1即方案1,在此基础上叠加工况2即得方案2,以此类推.表1围填海规划方案的位置分布及面积(km2) Table 1 Location and areas of sea reclamation projects inTong’an Bay (km2)方案空港物流五通港区刘五店东坑外凤林-潘涂合计1 1.98 1.982 1.98 1.32 4.43 7.733 3.37 1.32 4.43 0.26 9.384 3.37 1.32 4.43 0.26 9.86 19.24 2海湾环境容量价值损失的预测评估模型2.1价值损失评估模型海湾具有自然缓冲、同化和净化污染物的能力,在特定的时间内对某种(类)污染物有一定的承受量或负荷量,即通常所说的海湾环境容量.海湾环境容量价值的大小,与自然、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21].自然因素包含一系列自然参数,如:海湾的形状、水域体积的大小、水文参数和水动力条件以及物理、物化、化学自净能力和生物降解作用等.这些参数决定着海湾对污染物的稀释扩散能力和自净能力,从而决定海湾环境容量的大小[22].其中对海湾环境容量影响最大的是海湾的水容量和水体交换能力,水容量和水体交换能力越大,环境容量越大,其价值也越大.社会环境因素决定水质目标.水质目标是相对于水体满足一定的用途和功能而言的.用途不同,水质目标不同,允许存在于水体的污染物的量也不同,环境容量的大小及其价值也就不同.经济因素决定对环境改善引起的效益的评估,经济越发达,人们对环境改善效益的评估值越大,环境容量资源的价值就越大,反之,其价值就越小.科学技术因素决定污水的人工处理能力.科技水平越高,人工处理能力越大,处理成本越低,对环境容量资源的需求也越小,环境容量资源的价值就越小,反之,价值就大.就一定时期的围填海工程而言,该时期的社422 中 国 环 境 科 学 30卷会、经济和科技条件可视为不变,则围填海导致的海湾环境容量价值的损失仅与自然因素的改变有关.围海造地减少了海湾的水容量和纳潮量,进而导致海湾环境容量变小.环境容量价值的损失可以采用影子工程法[23]评估,用海湾水容量改变量和纳潮量改变量以及特定社会、经济和科技条件下的污染物人工处理费用的函数来表示.因水容量改变造成的海湾环境容量价值损失的估算模型如式(1)所示,主要考虑围填海工程减少的那部分水体的自然生化降解能力.1365i i D M V C =⋅Δ⋅×∑ (1)式中:D 1为因水容量改变造成的海湾环境容量价值的损失,元/a;M i 为单位体积水体污染物i 的平均生化降解容量,g/(m 3⋅d);ΔV 为因海湾围填海直接减少的水体体积(从低潮线算起),m 3;C i 为污染物i 的人工处理费用,元/g.纳潮量的减小,降低了水体交换能力,削弱了污染物的稀释、迁移和扩散作用,由此造成的海湾环境容量价值损失的估算模型为: ∑××⋅′⋅′Δ−⋅Δ=36524)(2t C V N V N D i i i (2) 式中:D 2为因水体交换能力改变造成的海湾环境容量价值的损失,元/a;ΔN i 为围填海前研究海湾高平潮与低平潮时污染物i 的浓度差,mg/L;V 为围填海前研究海湾的纳潮量,m 3;ΔN i ’为围填海后研究海湾高平潮与低平潮时污染物i 的浓度差,mg/L;V’为围填海后研究海湾的纳潮量,m 3;t为一个潮周期的时间,h.因此,围填海造成的海湾环境容量价值的总损失的估算模型为:∑∑××⋅′⋅′Δ−⋅Δ+×⋅Δ⋅=36524)(365t C V N V N C V M D i i i i i(3)式中:D 为围填海造成的海湾环境容量价值的总损失,元/a.公式(3)中各物理量的获取途径如下:M i 可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获得或参考已有研究成果; C i 和t 可通过相关调查或资料获得;ΔV 可根据水深(从低潮线算起)和围填面积计算得到;V 和V’可通过水动力模型模拟得到,ΔN i 和ΔN i ’可通过水动力与污染物扩散的耦合模型模拟得到. 2.2 水文水动力数值模拟2.2.1 数值模型 采用三维有限元并行计算模型进行流体动力学方程的离散求解,所用离散方程均为隐式结构,保证网格在很小的情况下仍能采用较长的时间步长进行计算.模型在空间上采用具有二次精度的六节点三角形单元及相应形行数,保证模型的精度,并且充分利用有限元的特点,用灵活的三角形单元对复杂岸线进行充分拟合.为研究同安湾及其大面积滩涂区域,本模型采用了能稳定而高效地模拟浅滩干出及被淹的模拟技术.在建模过程中模型采用GIS 进行处理,大大提高建模效率及模型精度,模型具体理论参见文献[24-29],在模型应用中参考了文献[30-31]的方法和技术.水动力模型与污染物扩散模型见公式(4)~公式(6).100i iHu t x ζ∂∂+=∂∂∫ (4) ⎟⎟⎠⎞⎜⎜⎝⎛∂∂=∂∂++j i j j i j ij i x u x x ζg u f t u εβd d (5) c c j j c j S M x C x t C ++⎟⎟⎠⎞⎜⎜⎝⎛∂∂=,d d ε (6) 其中:{}ω,,v u u j =;331(1)i i i i h w x u x u H x t x ζζω⎡⎤⎛⎞∂∂∂=+−−+⎢⎥⎜⎟∂∂∂⎢⎥⎝⎠⎣⎦;2[,,,]j x y z H εεεε−=; 1[,,()]i x x y z h H −=+; H h ζ=+;010100ij β−⎡⎤=⎢⎥⎣⎦; i=1,2; j=1,2,3 式中: t 为时间;h 为海底深度; ζ为水位; f 为科氏力系数; x 1, x 2, x 3为空间坐标;u, v, ω为σ坐标下x, y, z 方向的流速; w 为z 坐标下的垂向流速; εx , εy , εz 为海水涡动黏性系数,C 为污染物浓度;M 为污染物由污染物降解所引起的耗散项,不同污染物取不同的计算值.2.2.2 模型网络 本模型给出了六节点三角3期 王萱等:基于数值模拟的海湾环境容量价值损失的预测评估 423形模型网格,对模型网格进行局部细化以反映精细岸界及其变化,在污染物计算时在主要排污口进行网格加密,使排污口区网格距达到20m,垂向采用σ分层,共10层.最小的六节点三角形单元面积为716m 2,相当于有限差分网格距13m.因模型需要大量的有限元数值计算,采用具有40个64位CPU 的并行计算机作为数值模拟的工作平台,运行程序也作了并行化处理,以提高计算效率.2.2.3 边界条件 固边界(岸边界)在现状模拟中采用了不滑动边界条件(u n =0).在大、中、小潮模型实验时,从2005年9月20~28日选取有代表性的实测潮位作为边界控制条件.同安湾顶西溪的入海流量为 3.7× 108m 3/a.在污染物扩散模拟时,以2005年9月17日~10月17日的实测潮型作为模拟时间,开边界污染物浓度及初始值取湾口现场观测的最小值,湾内的径流污染物源强取近年观测值.2.2.4 水动力模型验证 本模型用网格、边界条件模拟了2005年10月同安湾的大、小潮流场,并与同安湾口(靠近工况2)的水文观测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大、小潮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计算潮位误差最大21 cm,潮流平均误差约为潮流振幅的22%,涨、落急时流向误差不超过20°. 3 结果与讨论3.1 数值模型模拟结果水动力模型采用现状陆域边界(由2005年1月SPOT 卫星资料反演得到)、最新的海底地形(水深以2003年实测的1:5000海图水深数字化得到),模拟了2005年10月同安湾的潮流场(其中大潮为2005年10月20日11:00至21日13:00;小潮为2005年10月28日12:00至29日15:00),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再以同安湾不同围填海方案为模拟条件,模拟大、中、小潮期间各个方案的水动力及污染物扩散变化情况.结果列于表2和表3.表2 各方案下同安湾一个潮周纳潮量变化Table 2 Changes in tidal prism in Tong’an Bay under each sea reclamation project大潮中潮小潮涨潮 落潮 涨潮 落潮 涨潮 落潮 方案纳潮量(×106m 3)增量(%)纳潮量(×106m 3)增量(%)纳潮量(×106m 3)增量(%) 纳潮量(×106m 3)增量(%) 纳潮量(×106m 3)增量(%)纳潮量(×106m 3)增量(%)现状 417.0408.3 328.8 338.8 246.5 212.51 410.4 -1.6 401.7 -1.6 323.6 -1.6 333.2 -1.7 242.1 -1.8 209.0 -0.2 2 392.5-5.9 384.1 -5.9 309.1 -6.0 318.2 -6.1 230.9 -6.3 199.2 -0.6 3 385.7-7.5 377.3 -7.6 303.7 -7.6 312.6 -7.7 226.8 -8.0 195.6 -0.84 348.8 -16.3 340.7 -16.6 274.7 -16.5282.9-16.5203.9 -17.3 176.4 -1.6表3 各方案下同安湾高、低平潮污染物浓度差(mg/L)Table 3 Differentials of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between high tide and low tide in Tong’an Bay under each sea reclamation project (mg/L)方案 COD TN TP 现状 0.2226 0.2052 0.02511 0.2225 0.2050 0.02502 0.2226 0.2022 0.02493 0.2228 0.2016 0.02454 0.2201 0.1935 0.0244同安湾现状纳潮量为333.8×106 m 3(取中潮时涨、落潮纳潮量的平均值),各围填海方案导致的纳潮量的变化分别为:-1.65%,-6.05%, -7.65%, -16.5%.根据模拟的各围填海方案下涨潮和落潮时COD 、TN 、TP 浓度,可计算得到高平潮与低平潮时污染物浓度差(表3).随着填海面积的增加,高平潮和低平潮时的TN 、TP 浓度差值逐渐减少,潮流对污染物的扩散降解能力逐渐降低. 3.2 环境容量价值损失的预测评估结果 要计算环境容量价值的损失,必须先确定C i .一般污水经二级处理可同时去除绝大部分的424 中 国 环 境 科 学 30卷COD 、悬浮物以及部分氮、磷等,满足排放标准.为避免重复计算,本研究依据二级污水处理费用,估算单位质量污染物的平均去除费用(表4),以此作为各污染物的C i .基于表1~表4中的数据,根据公式(1)~(3) (同安湾为正规半日潮港,式中t 取12h),可估算各围填海方案导致的海湾环境容量价值的损失,以及单位面积围填海造成的海湾环境容量价值的损失,估算结果见表5.由表5可见,同安湾4个围填海规划方案实施后导致环境容量价值的损失为12281.3~ 132800.1万元/a,单位面积的损失分别为62.03, 62.64,64.72,69.02元/(m 2⋅a).围填海将带来的同安湾环境容量价值损失较大,且具有累积效应.表4 污染物的平均去除费用 Table 4 Average costs of waste treatment污染物进水浓度*(mg/L)出水浓度*(mg/L)去除量(mg/L)二级污水处理 费用**(元/t)去除费用 (10-2元/g)平均去除费用C i(10-2元/g)SS 200 20 180 0.44 COD 800 153 647 0.12 TN 30.10 8.76 21.34 3.75 TP 4.830.56 4.270.818.745.76注:*为厦门市4个二级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污染物浓度监测结果的平均值;**为国家制定的污水二级处理成本标准[32]表5 各围填海方案导致的海湾环境容量价值损失Table 5 Lost values of environmental capacity caused by each sea reclamation project方案S(km 2) M i *[g/(m 3⋅d)] ΔV(×106m 3) ∑(ΔN i V-ΔN i ’V ’)(×106g) D 1(×104元/a)D 2(×104元/a) D(×104元/a) P[元/(m 2⋅a)]1 1.98 3.96 2.624 1248.8 11032.5 12281.3 62.032 7.73 18.28 10.144 5764.8 42653.9 48418.6 62.64 3 9.38 21.4412.8296761.3 53945.3 60706.6 64.724 19.240.1533.97 29.035 10712.8 122087.3 132800.1 69.02注:S 为各围填海规划方案的面积;*取自文献[33]3.3 讨论各围填海规划方案将带来环境容量的价值损失达数亿元/a 至数十亿元/a,如果把围填海工程对海湾生物资源、海域气候调节功能、滨海景观资源造成的损失等也考虑在内,围填海带来的环境成本将更大.显然,围填海活动在投入直接工程成本的同时,也伴随着显著的外部费用即环境损失.海湾环境容量属于可再生资源,若合理利用,可永续服务于人类.而围填海是一种永久性占用海域的行为,对海域环境容量造成的损失,往往是无法挽回或逆转的.因而,在进行围填海规划时,应通过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对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导致的损失进行预测评估,谨慎地决策.同安湾各围填海规划方案单位围填海面积造成的环境容量价值损失最大达69.02元/(m 2⋅a),从长远(100年)来看,若考虑代际公平,采用零贴现,则围填海导致的环境容量价值损失最高达6902元/m 2.但目前同安湾填海造地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为7.5~22.5元/m 2[34],明显偏低,并未全面反映填海造地带来的外部费用,无法起到抑制盲目填海造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作用.因此,建议有关部门科学合理地制定填海造地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使之成为调控围填海需求、保障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经济手段. 4 结语采用数值模拟和环境经济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厦门同安湾的围填海规划方案可能导致的海湾环境容量损失进行预测估算.结果显示,单位围填海面积造成的环境容量价值的损失为62.03~69.02元/(m 2⋅a)不等,远高于同安湾填海造地的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3期王萱等:基于数值模拟的海湾环境容量价值损失的预测评估 425参考文献:[1] 潘建纲.国内外围填海造地的态势及对海南的启示 [J]. 新东方, 2008,13(10):32-36.[2] 郭伟,朱大奎.深圳围海造地对海洋环境影响的分析 [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05,41(3):286-296.[3] Hodoki Y, Murakami T. Effects of tidal flat reclamation on sedimentquality and hypoxia in Isahaya Bay [J]. Aquatic Conservation-Marine and Freshwater Cosystems, 2006,16(6):555 -567.[4] Amano A, Iwamoto N, Inoue T, et al. Seafloor environmentalchanges resulting from nineteenth century reclamation in Mishou Bay, Bungo Channel, southwest Japan [J]. Environmental Geology, 2006,50(7):989-999.[5] Kapsimalis V, Poulos S E, Karageorgis A P, et al. Recentevolution of a Mediterranean deltaic coastal zone: human impacts on the Inner Thermaikos Gulf, NW Aegean Sea [J]. 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2005,162:897-908.[6] Siddiqui M N, Maajid S. Monitoring of geomorphological changesfor planning reclamation work in coastal area of Karachi Pakistan [J].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2004,33(7):1200-1205.[7] Mani J S. A numerical study on coastal defence at Chennai andrelated management strategies [J]. Natural Hazards, 2004,31(2): 523-536.[8] Hata K, Nakata K, Suzuki T. The nitrogen cycle in tidal flats andeelgrass beds of Ise Bay [J]. 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 2004, 45(3):237-253.[9] Ellison A M, Farnsworth E J.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 ofCaribbean mangrove ecosystems: Past impacts, present trends, and future predictions [J]. Biotropica., 1996,28(4):549-565. [10] Sato S, Azuma M. Ecological and paleoecological implications ofthe rapid increase and decrease of an introduced bivalve Potamocorbula sp. 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a reclamation dike in Isahaya Bay, western Kyushu, Japan [J].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2002,185(3):369-378. [11] 刘育,龚凤梅,夏北成.关注填海造陆的生态危害 [J]. 环境科学动态, 2003,(4):25-27.[12] 吴耀泉.胶州湾沿岸带开发对生物资源的影响 [J]. 海洋环境科学, 1999,18(2):38-42.[13] 罗章仁.香港填海造地及其影响分析 [J]. 地理学报, 1997,52(3):220-227.[14] 余兴光,郑森林,卢昌义.厦门海湾生态系统退化的影响因素及生态修复意义 [J]. 生态学杂志, 2006,25(8):974-977.[15] 潘少明,施晓冬,王建业,等.围海造地工程对香港维多利亚港现代沉积作用的影响 [J]. 沉积学报, 2000,18(1):22-28.[16] 王学昌,孙长青,孙英兰,等.填海造地对胶州湾水动力环境影响的数值研究 [J].海洋环境科学, 2000,19(3):55-59.[17] 赵东波.罗源湾港口工程填海前后流场变化分析 [J]. 海洋地质动态, 2006,22(9):11-17. [18] 孙长青,王学昌,孙英兰,等.填海造地对胶洲湾污染物输运影响的数值研究 [J]. 海洋科学, 2002,26(10):47-50.[19] 倪晋仁,秦华鹏.填海工程对潮间带湿地生境损失的影响评估[J]. 环境科学学报, 2003,23(3):345-349.[20] 彭本荣,洪华生,陈伟琪,等.填海造地生态损害评估: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5):714-726.[21] 陈伟琪,张珞平,洪华生,等.近岸海域环境容量的价值及其价值量评估初探 [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38(6):896-901. [22] 张永良,刘培哲.水环境容量综合手册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1.[23] 王金南.环境经济学:理论、方法、政策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4:284-306.[24] Jiang Y W, Wai O. Drying–wetting approach for 3D finiteelement sigma coordinate model for estuaries with large tidal flats [J]. 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2005,(28):779-792.[25] Jiang Y W, Wai O.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for marinemanagement-its application in Xiamen Bay, China [J]. 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 2004,(43):254-264.[26] Jiang Y W, Wai O. 3D parallel estuary model for cohesivesediment transport in large tidal flats Coastal Sediments’03 [C]// Fif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ast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of coastal sediment processes. Florida, USA: East Meets West Productions, 2003.[27] Chau, K W, Jiang Y W. Three-dimensional pollutant transportmodel for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J]. Water Research, 2002, 36(80):2029-2039.[28] Chau, K W, Jiang Y W. 3D numerical model for Pearl Riverestuary [J].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2001,127(1): 72-82.[29] 江毓武,洪华生,张珞平.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厦门海域水质模型中的应用 [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38(1): 90-95.[30] 温生辉.厦门西海域整治和开发相关的水动力环境数值模拟[R]. 厦门:厦门海洋研究开发院, 2003.[31] 徐啸.厦门西海域暨马鸾湾、杏林湾综合治理工程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成果 [R]. 南京: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2003.[32] 污水处理费该涨不该涨,如何监督污水处理成本 [Z]./2009/3-4/423965142461311.html, 2009- 03-04.[33] 林元烧,郑雪红,郑爱榕,等.厦门同安湾需氧有机物的去除和释放通量估算 [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41(3):340- 345.[34] 厦门市人民政府.厦门市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办法 [Z]. 厦门:2006.作者简介:王萱(1981-),女,山东汶上人,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研究.发表论文7篇.。
车辆火灾事故损失评估报告一、事故概述在特定的时期和地点,一辆车辆发生了火灾事故。
事故发生时,车辆停放在路边。
火灾造成了车辆的严重损坏,同时也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此次事故中,人员伤亡情况较轻微,但车辆和周围环境的损失相对较大。
二、车辆损失评估1. 车辆焚毁程度评估经过事故现场勘查和车辆残骸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该车辆在火灾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车辆前部和车厢已经被完全烧毁,车身结构已经严重变形,车辆上的玻璃、橡胶、塑料等易燃材料也已经全部烧毁。
车辆引擎和车身零部件也已经被烧毁,车辆的机械部分已经无法使用。
基于以上情况,可以认定该车辆为严重焚毁。
2. 车辆价值评估针对车辆的价值评估,我们首先进行了车辆的品牌、型号、车龄等基本信息的调查和确认。
同时,我们对车辆的使用状况、保养情况等进行了相应的了解和调查。
基于以上信息,我们对该车辆进行了初步估算,课得出该车辆的市场价值约为50万元。
3. 车辆维修成本评估虽然车辆受到了严重的焚毁,但是我们还是对车辆进行了维修成本的评估。
根据我们的估算,需要替换车辆的发动机、变速箱、车身、底盘、内饰等零部件,并进行全面的喷漆、翻新等维修工作,大约需要花费30万元。
这个数字是一个较为粗略的估算,具体的维修成本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和估算。
4. 车辆残值评估根据火灾事故后的残骸情况,我们对车辆残骸进行了评估,认定车辆残骸的市场价值约为5万元。
残骸的价值主要来自汽车废料回收和再利用。
5. 车辆损失总额评估综合以上的各种评估情况,我们认为该车辆的火灾事故损失总额为75万元。
这个数字是一个较为粗略的估算,具体的损失总额可能会有一定的变化。
三、环境损失评估1. 环境影响评估在火灾事故中,车辆周围的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火灾造成了空气中产生了大量的有毒烟雾,对周围居民的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车辆的残骸也对周围的道路交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得道路交通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 环境恢复成本评估为了恢复周围的环境,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和维修工作,包括清理道路、处理残骸、净化空气等等。
环境污染引发的损失赔偿案例分析与对策现代社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环境损失的赔偿成为一种重要的方式来维护受害者的权益。
本文将通过分析环境污染引发的损失赔偿案例,探讨相应对策,以期为相关方面提供参考。
一、河流水质污染引发的损失赔偿案例分析案例一:X市饮用水源环境污染事件某公司违规排放有毒废水污染了X市的饮用水源,导致大量的居民饮用了受污染的水,引发了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当地政府对该公司提起诉讼,要求其进行赔偿。
分析:此案例中,公司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责任者,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饮用水源的环境污染不仅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了直接影响,还造成了医疗费用的增加,给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对策:加强环境监管,对违规排污企业进行严惩,并实施全面的环境修复计划。
同时,建立完善的环境损害赔偿机制,确保受污染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赔偿。
二、大气污染引发的损失赔偿案例分析案例二:某城市空气质量超标事件一家工厂长期排放大量的废气,导致该城市空气质量严重超标,居民纷纷患上呼吸道疾病。
当地居民联合起来,要求工厂进行赔偿。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工厂的不合规排放直接导致了居民健康问题的发生,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大气污染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还对旅游、经济发展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对策: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推动企业使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废气排放。
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赔偿机制,保护受到污染侵害的居民权益。
三、土壤污染引发的损失赔偿案例分析案例三:某地农田土壤污染事件由于某工厂的废料倾倒在附近农田中,导致农作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无法正常生长。
农民向工厂提起诉讼,要求进行损失赔偿。
分析:此案例中,工厂的违规行为直接导致了农田土壤的污染,使农民的生计受到了严重影响。
土壤污染不仅危害了农作物的生长,还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对策: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建立农田土壤质量标准,严格限制和监管各类工业企业的废料排放。
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失赔偿案例分析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和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害。
在环境保护领域,追究污染者的责任和赔偿是重要的法律手段之一。
本文将对几个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失赔偿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各个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和解决方案。
案例一:工厂污染引起的农作物损失背景描述:某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有害化学物质,导致周边农田的农作物受到严重污染,无法正常生长,给农民造成了巨大损失。
针对该案例,环境污染责任移民法规定了污染者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农民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受到污染的工厂承担损失赔偿责任。
在判决中,法院将会考虑工厂排放的废气是否达到国家标准,以及对农作物生长造成的影响。
如果污染物超出标准或者可以明确与农作物受损直接相关,那么工厂应承担全额赔偿责任。
案例二:水源污染引起的居民健康问题背景描述:某化工厂直接将废水排入附近的水源,导致周边居民饮用水受到污染,出现了各种健康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居民可以通过集体诉讼的方式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将会考虑废水对水源质量的影响,并评估与污染直接相关的健康问题。
如果能够明确证明废水排放造成了居民健康问题,工厂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
赔偿的范围包括因污染导致的直接损失(例如农作物减产或医疗费用)和间接损失(例如生活质量下降或工作能力减退)。
案例三:空气污染引起的生态系统崩溃背景描述:某工业园区连续排放大量有害气体,导致周边森林受到严重污染,植物和动物种群减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这个案例中,判决的核心问题是确定工业园区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害以及赔偿责任。
法院将会聘请专业机构进行生态评估,以确定植物和动物物种的减少是否与污染直接相关。
如果工业园区的排放超出了规定的限制,导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那么工业园区应承担赔偿责任,并进行必要的修复和恢复工作。
综上所述,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失赔偿案例分析有助于理解环境保护法律的适用和规定。
全国环境污染经济损失评估调查纲要一、引言环境污染是当今全球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不仅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巨大影响,而且对经济发展和可持续性产生了严重威胁。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环境污染对经济的影响,本篇文章将通过评估我国环境污染的经济损失,探讨该问题的深刻性和复杂性,并为进一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供参考。
二、环境污染的经济损失评估方法1. 定义经济损失:经济损失是指环境污染对经济活动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损害,包括资源浪费、健康损害、生产效率下降以及环境修复成本等。
2. 数据收集:通过收集全国各地区环境污染相关数据,包括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数据、人口统计和经济指标等。
3. 损失估计模型:建立适用的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模型,综合考虑不同环境组成部分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常用的模型包括生态价值法、替代成本法、产业损失估算法等。
4. 评估指标选择:从经济成本、生产效率降低、环境修复成本以及健康损害等方面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
5. 综合评估:根据给定的经济损失估算模型和指标,计算环境污染对经济的总体损失,并分析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差异。
三、环境污染对经济的直接损失评估1. 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导致资源的浪费,如水体污染导致水资源无法再利用、土壤污染导致农田减产等。
评估资源浪费造成的经济损失。
2. 生产效率下降:环境污染对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经济活动的生产效率造成负面影响,如大气污染导致能源消耗增加、工业生产效率下降等。
评估生产效率下降造成的经济损失。
3. 环境修复成本:环境污染导致环境修复和恢复成本的增加,如治理水体污染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评估环境修复成本造成的经济损失。
四、环境污染对经济的间接损失评估1. 健康损害:环境污染对人们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如大气污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增加、水体污染导致水源污染等。
评估健康损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医疗费用、失能和早逝等。
2. 生态系统服务丧失: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会影响自然资源的供给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减少,如水体污染导致饮用水资源减少、大气污染导致气候变化等。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公布省第三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十大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3.12.14•【分类】其他正文省第三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十大典型案例为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让破坏生态环境者付出相应代价,各地各部门协同发力,办理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诉讼)案件,体现了各地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彰显了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困局的坚定决心和坚决态度。
为加强警示宣传,2023年11月,省高级人民法院、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公布省第三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十大典型案例。
案例一:温州市永嘉县某建材有限公司巨量砂石侵占楠溪江河道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案基本案情2021年6月,温州某建材有限公司未经水利部门许可,擅自将大量砂石等物料堆放在永嘉县沙头镇高浦村楠溪江滩地,被查处并处以行政处罚5万元。
2022年7月,温州市水利部门联合巡查发现该河段砂石堆积仍未清理。
经评估,企业侵占河道的行为,造成侵占区域内滩涂湿地生态系统主导洪水调蓄服务功能完全消失,并导致约12.76亩植被被破坏,造成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期间损害费用为10.86万元,生态损害恢复费用预计为560.208万元,生态环境损害调查评估费用5万元,合计为576.068万元。
磋商及修复2022年10月17日,永嘉县水利局与温州某建材有限公司(赔偿义务人)签订赔偿协议,由赔偿义务人自行组织原地修复(预算费用560.208万元),于2022年10月31日前完成侵占区域砂石清运与土地平整工作,2023年12月31日前完成绿色植被破坏区域的植被恢复工作,并支付期间损害赔偿金10.86万元、调查评估费用5万元。
2022年10月,赔偿义务人自行委托第三方完成滩地内50万吨砂石的清运和场地平整,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洪水调蓄主导功能已基本得到恢复,并于2023年6月完成复垦绿化。
垃圾污染与环境治理责任与经济损失赔偿案例分析案例名称:大米镇垃圾焚烧厂环境污染诉讼案案例背景:在中国的大米镇,2010年之前,有一家私人垃圾焚烧厂,负责处理该镇的生活垃圾。
然而,该垃圾焚烧厂长期以来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给周边地区居民及环境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损害。
2010年,大米镇环保组织收集到了大量证据,证明该垃圾焚烧厂违反了相关环保法规,严重污染了空气、水源和土壤。
居民们的健康状况明显受到了影响,多人出现了呼吸系统、皮肤病等症状。
2011年,大米镇环保组织代表受影响的居民向当地法院提起了环境污染诉讼,要求该垃圾焚烧厂停止运营并赔偿居民的经济损失。
详细事件经过:2010年初,居民开始注意到大米镇垃圾焚烧厂散发出的刺鼻气味和黑烟。
他们发现,当垃圾焚烧厂开始运营时,周围的空气质量显著下降,且不断有异味扩散。
居民拍摄了视频和照片,记录了这一情况。
2010年中期,大米镇环保组织开始着手调查该垃圾焚烧厂的运营情况。
通过分析空气和水质样本,他们发现,垃圾焚烧厂的废气和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超过了国家相关标准限值。
此外,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也远高于正常水平。
2010年年底,大米镇环保组织将调查结果公之于众,吸引了广泛的关注。
居民们纷纷表示,垃圾焚烧厂的污染已经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如呼吸道疾病、肺部病变和皮肤过敏等。
他们感到非常担忧,因为他们居住的区域是靠近该垃圾焚烧厂的。
2011年初,大米镇环保组织决定代表受到影响的居民向当地法院提起集体诉讼。
他们指控垃圾焚烧厂违反了环保法规,未对废气、废水和废渣进行有效处理控制,直接导致了环境污染和居民的健康问题。
诉讼的请求包括停止垃圾焚烧厂的运营,并赔偿居民的经济损失。
经过一年的诉讼程序,2012年底,此案终审判决结果公布。
法院认定该垃圾焚烧厂确实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并违反了国家相关法规。
法院下令该垃圾焚烧厂立即停止运营,并责令其支付受影响居民的经济损失赔偿。
生态环境保护典型案例一、被告人董传桥等19人污染环境案二、被告人卓文走私珍贵动物案三、东莞市沙田镇人民政府诉李永明固体废物污染责任纠纷案四、韩国春诉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水污染责任纠纷案五、常州德科化学有限公司诉原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及光大常高新环保能源(常州)有限公司环境评价许可案六、杨国先诉桑植县水利局行政协议及行政赔偿案七、江苏省人民政府诉安徽海德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诉秦皇岛方圆包装玻璃有限公司大气污染责任民事公益诉讼案九、铜仁市人民检察院诉贵州玉屏湘盛化工有限公司、广东韶关沃鑫贸易有限公司土壤污染责任民事公益诉讼案十、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民检察院诉沭阳县农业委员会不履行林业监督管理法定职责行政公益诉讼案一、被告人董传桥等19人污染环境案【基本案情】2015年2月,被告人董传桥将应由黄骅市津东化工有限公司处置的废碱液交由没有资质的被告人刘海生处置。
后刘海生联系被告人刘永辉租用被告人李桂钟停车场场地,挖设隐蔽排污管道,连接到河北省蠡县城市下水管网,用于排放废碱液。
2015年2至5月,董传桥雇佣被告人石玉国等,将2816.84吨废碱液排放至挖设的排污管道,并经案涉暗道流入蠡县城市下水管网。
同时,从2015年3月起,被告人高光义等明知被告人娄贺无废盐酸处置资质,将回收的废盐酸交由娄贺处置。
娄贺又将废盐酸交由无资质的被告人张锁等人处置。
张锁、段青松等人又联系李桂钟,商定在其停车场内经案涉暗道排放废盐酸。
2015年5月16、17日,石玉国等人经案涉暗道排放100余吨废碱液至城市下水管网。
同月18日上午,张锁等人将30余吨废盐酸排放至案涉暗道。
下午1时许,停车场及周边下水道大量废水外溢,并产生大量硫化氢气体,致停车场西侧经营饭店的被害人李强被熏倒,经抢救无效死亡。
经鉴定,本案废碱液与废盐酸结合会产生硫化氢,并以气体形式逸出;李强符合硫化氢中毒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