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4节焦耳定律 (2)
- 格式:pptx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15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4节《焦耳定律》一、教学内容1. 焦耳定律的定义: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二次方、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2. 焦耳定律的公式:Q = I^2Rt,其中Q表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I表示电流强度,R表示导体电阻,t表示通电时间。
3. 焦耳定律的适用范围:适用于一切电路中的电流产生的热量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焦耳定律的定义、公式及适用范围。
2. 培养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焦耳定律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焦耳定律的定义、公式及适用范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实验或者生活实例,如电热水壶烧水的过程,引入焦耳定律的概念。
2. 知识点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焦耳定律的定义、公式及适用范围。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道典型的例题,如“一个电阻值为10Ω的电阻,通过它的电流为2A,通电时间为10s,求电流通过该电阻产生的热量。
”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进行计算。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焦耳定律的定义。
2. 焦耳定律的公式:Q = I^2Rt。
3. 焦耳定律的适用范围。
七、作业设计(1) 一个电阻值为5Ω的电阻,通过它的电流为3A,通电时间为15s,求电流通过该电阻产生的热量。
(2) 一个电阻值为10Ω的电阻,通过它的电流为4A,通电时间为20s,求电流通过该电阻产生的热量。
2. 答案:(1) Q = (3A)^2 5Ω 15s = 675J。
(2) Q = (4A)^2 10Ω 20s = 3200J。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焦耳定律的知识。
第4节焦耳定律双基过关知识点一、电流的热效应:1. 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内能的现象。
2.探究电热的影响因素(1)实验方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方案设计实验一:如图所示,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导体电阻的关系。
实验二:如图所示,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流的关系。
(3)实验结论①在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②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电阻的电流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③在两次实验过程中,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U 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增大,表明在电流大小、电阻大小相同时,通电时间越长,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3.电流热效应的影响因素:(1)电流I:在通电时间t和电阻R相同的情况下,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2)电阻R:在通电时间t和电流I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3)通电时间t:在电阻R和电流I相同的情况下,通电时间t越长,产生的热量越多。
基础自测:1.图所示的家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A.洗衣机B.电视机C.电热水壶D.电风扇2.下列措施中,属于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A.电视机的后盖有很多孔B.电熨斗通电后发热可以熨平衣物C.与空调器相连的导线很粗D.电脑的主机中安装微型风扇3.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用两只规格相同的烧瓶,装有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煤油,煤油中的电阻丝通过橡皮塞上的接线柱与电路相连,烧瓶中电阻丝的阻值R甲<R乙。
(1)图中的电路可以探究通电时间和_____相同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_____的关系。
(2)通电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升高,这是由于电流的_____效应引起的,这段时间内煤油的内能_____(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末温较高的应该是_____(选填“甲”或“乙”)瓶中的温度计。
(3)烧瓶中为什么装煤油而不装水?_____(答出一种可能即可)4.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初温、质量相同的空气。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第十八章电功率第4节焦耳定律》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理解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现象,掌握焦耳定律的内容及其公式,能够解释生活中电流热效应的现象。
2.科学思维: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归纳的能力,以及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科学探究:经历焦耳定律的实验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4.科学态度与责任:增强安全意识,理解电流热效应对设备的影响,培养节约用电、防止电器过热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焦耳定律的内容及其公式(Q = I²Rt)的理解和应用。
•电流热效应的理解及其在生活中的实例分析。
三、教学难点•理解焦耳定律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复杂电路中的热量计算问题。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含焦耳定律介绍、实验演示视频)。
•实验器材(如电阻丝、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温度计、秒表、导线等,用于演示电流热效应实验)。
•教材及配套习题册。
•生活实例图片或视频(如电熨斗、电热器等电流热效应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焦耳定律的基本内容及其公式。
•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过程,直观展示焦耳定律的应用。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电流热效应的现象,讨论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探究法: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不同条件下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加深对焦耳定律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展示电熨斗、电热器等家用电器的图片或视频,提问:“这些电器在工作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电流热效应的概念。
•问题导入:提问:“电流通过导体时为什么会产生热量?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出焦耳定律的学习。
2. 新课教学•焦耳定律介绍:介绍焦耳定律的发现者、历史背景及基本内容,强调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导体的电阻及通电时间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