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54.93 KB
- 文档页数:5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养殖生产中的应用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是利用中草药制成的具有一定保健和丰富饲料营养的添加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饲料添加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安全食品需求的日益增长,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养殖生产中的应用逐渐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一、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分类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按照其所代表的功能不同,可分为生长促进型、免疫增强型、消炎止痛型、抗氧化型等多种类型,其中最常用的是生长促进型和免疫增强型。
1、生长促进型
生长促进型是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它能够有效地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养殖效益。
生长促进型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中的主要成分是多糖类、生物碱、黄酮类等,它们能够显著地提高动物的饲料转化率,增加体重和肌肉率。
2、免疫增强型
免疫增强型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主要成分是多种植物提取物,如苦参、黄芪、甘草、芦荟、茵陈等。
这些成分含有多种抗氧化物、生物碱和氨基酸等,能够有效地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和耐受力,减少养殖过程中动物的死亡率。
1、家禽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家禽饲养中的应用主要针对肉鸟、蛋鸟和水禽这三大类。
主要作用是:提高鸟的健康水平,增加鸟的体重、味道和鲜嫩度,增强鸟体内的营养物质吸收,增强鸟之间的相互关系。
2、肉畜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肉畜饲养中的应用主要针对猪、牛、羊等。
主要作用是:提高肉畜的饲料效率,促进生长,增加体重和肌肉率,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减少疾病爆发。
中草药添加剂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摘要: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以其无毒、无副、纯天然的特点,在动物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文章综述了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养殖业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草药添加剂;畜禽;应用随着现代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人工合成的饲料添加剂,如抗生素、促长剂、驱虫剂、激素、调味剂、改良剂、防腐剂在饲料中普遍添加。
这些添加剂的应用,对畜牧业的发展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负面作用越来越明显。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畜牧业发展已由原来的数量效益型向质量、健康、环保效益型方向转变,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具有无毒、无害、无残留等优点,是替代抗生素类和激素类药物的理想饲料添加剂,大有开发价值。
1中草药添加剂的应用特点1.1天然性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取自自然界,成分具有自然结构状态和生物活性,且保持了天然性外源精华。
1.2 营养功能天然中草药中含有蛋白质、糖、脂肪、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虽然含量较低,甚至是微量,但是可起到一定的营养作用。
故在生产实践中可作为营养性添加剂应用。
1.3 无毒副作用或很低用于添加剂的中草药所含成分多为生物有机物, 经过长期筛选,保留了对人和动物有益的天然物之精华,即使用于杀虫和治病的有毒中草药,经过炮制和配伍后毒性消除或减弱。
1.4 无抗药性微生物和寄生虫与西药类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 以致疗效降低或无效,应用中草药则无此弊端。
1.5 多能性天然物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多能性,产生于其本身的多成分和合理组合。
天然中草药多为复杂的有机物,其组成成分均在数十种,甚至上百种。
如无头中所含的生物碱类就有数十种之多,黄芪所含的微量元素就达14种等等。
2 中草药添加剂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2.1促进畜禽生长,提高饲料报酬中草药中含有的生理活性物质, 不仅能刺激动物生长, 维持动物体内正常平衡, 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还能调节体内有益微生物群落, 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增强新陈代谢, 促进血液循环, 提高生长速度。
临症资料20239262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及发展研究董新真(卓尼县畜牧工作站,甘肃卓尼 747600)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日益重视。
畜禽产品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肉蛋食物来源,因此畜禽产品的生态性以及安全性已经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畜禽养殖中,如何既能提升养殖效益又能提升养殖品质一直是重点关注的问题,将中草药添加到畜禽饲料中不仅能够提升畜禽的健康生长效率,还能保证畜禽的食品安全。
基于此,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应用及其主要应用模式、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能够为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畜禽养殖;应用中图分类号:S816.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8655(2023)09-0052-03在畜禽养殖过程中使用大量人工合成的饲料添加剂,不仅能够改善产品的品质,还能提升畜禽养殖的生产性能,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概率,降低生产投入,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饲料添加剂有促生长素、抗生素、防腐剂等。
虽然饲料添加剂的使用能够大大提升养殖效益,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添加剂使用不当,容易造成畜禽体内药物残留、污染环境,长期使用会使畜禽体内产生耐药菌株等。
将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加入日常饲喂中,不仅能够提升畜禽抵御病害的能力,还能从中草药中吸收丰富的营养物质,增强机体免疫力,具有无毒、无残留、无污染等优点,将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是比较理想的抗生素替代品。
1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应用的重要性近年来,各种因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在饲料中滥用造成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案例层出不穷,如“苏丹红”事件、“瘦肉精”事件以及“抗生素鸡”事件等,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
这些食品安全事件究其背后的原因都是因为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不恰当,商家为了追求高额利益,不合理使用甚至是滥用饲料添加剂,导致“致畸性”“致癌变”“致突变”的作用发生,严重对环境和人身安全产生威胁。
因此在当前背景下,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或者寻找可替代抗生素作用的物质成为当下社会关注度很高的事情。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畜牧养殖业中的应用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并且毒副作用小,无耐药性,不会在食用畜禽产品中产生有害残留,还可避免大量使用化学药物造成的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畜产品药物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以天然中草药的物性、物味、物间关系的传统理论为主导,辅以营养和饲料工业等学科理论和加工技术,以中草药为主要成分制成的饲料添加剂统称为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这类产品因其纯天然、绿色环保等优势而日益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与推崇。
1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特点1.1 毒副作用小中草药取自动物、植物、矿物及其产品,保持了各种结构成分的自然状态和生物活性,同时,它们又经过人和动物体的长期实践筛选,保留了对动物机体有益且易于吸收利用的精华物质。
即使是用于预防治疗疾病的有毒中草药,也经过了科学的炮制和配伍,毒性得到了减弱或消除。
1.2 无抗药性抗药性是指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疗效降低或无效的现象。
目前所用的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均有产生抗药性的弊端,尤其是在饲料中长期微量添加的情况下,更易产生抗药性。
天然物中草药有其独特的抗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作用机理,不致产生抗药性,并可长期添加使用。
若与抗生素合用,还有降低或消除后者毒副作用和增效的功能。
1.3 功能多样①营养作用:中草药一般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糖、脂肪、淀粉、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虽然多数含量较低,但亦可起到一定的营养作用;②增强免疫力作用:现已发现天然中草药中的多糖类、有机酸类、生物碱类、甙类和挥发油类等均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③抗微生物作用:许多中草药具有抗细菌和病毒等作用,且具无残留和不产生抗药性等优势,可以调动机体非特异性抗微生物的积极因素,全方位杀灭病原微生物;④激素样作用:中草药本身不是激素,但可起到与激素相似的作用,能够减轻、防止或消除外源激素的毒副作用;⑤维生素样作用:某些中草药本身不含某一维生素成分,但却具有该种维生素的功能;⑥双向调节作用:有些中草药具有对动物某一脏腑的不同功能状态(亢进或抑制)进行调整的作用。
中草药饲料作为绿色饲料的一种,具有毒副作用小、无残留、无耐药性的独特优势,受到畜牧工作者的重视[1]。
随着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饲养专业户迅速增加,饲养繁殖中引进新动物导致各种动物病疫不断出现,迫切要求市场提供高效、广谱、安全、廉价的抗病原微生物药物。
目前,在畜禽疾病防治中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由此导致了许多新问题的出现,其中最严重的是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和残留在动物性食品中的药物危及人类健康。
同时,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疾病时常强调外因,不注重内因,因而不利于提高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对一些慢性传染病也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手段。
中草药饲料以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应用时着眼于整体,强调调节机体功能,提高自身抗病能力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但许多中草药方剂成分十分复杂,其作用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了,许多方剂的作用很难按西医理论来解释。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中草药饲料的功效及其对疾病的防治作用作了广泛的探讨,现将中草药饲料的主要功效及其对畜禽疾病的防治作用介绍如下。
1 中草药饲料的主要功效1.1 清热解毒,杀菌抗病为了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许多添加剂中都配伍了数味抗菌解毒中草药,以利清热解毒,配合治疗疮痈肿毒及流感肺疫等症。
常用的药物有金银花、连翘、荆芥、紫苏、柴胡、苍术、秦皮、苦参、野菊花等。
金银花、连翘均为清热解毒药,荆芥、紫苏为辛温解表之品;柴胡以退热为主,也可升举阳气;苦参、秦皮清热燥湿,常用于热痢和毒痢的治疗;野菊花能清肝热、消肿毒,主要用于肝经风热、痈肿疮毒的治疗。
所以,在添加剂中配伍这些药物,可防治流感、痢疾、丹毒和肺疫等传染病,保障家畜的健康生长。
1.2 理气消食,助脾健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家畜只有在消化机能强健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正常的采食、消化和吸收。
所以消食、健胃类中草药本身都具有芳香味,既能矫正饲料的味道,又能改善饲料的适口性。
当饲料进入家畜胃肠道后能增强家畜唾液、胃液和肠液的分泌,缓解腹胀及胃肠痉挛,治疗食滞和便秘。
而且对改善慢性、急性肠胃卡他和胃肠迟缓作用良好。
常用的消食健胃类中草药有陈皮、青皮、枳实、神曲、麦芽、谷芽和山楂等。
陈皮、青皮、枳实含有大量芳香性挥发油,对肠胃道有缓和刺激作用,有利于胃肠积气排除,同时又能通过增加胃液分泌帮助消化;神曲是一类酵母制剂,含VB复合体;谷芽和麦芽内含有大量淀粉酶、蛋白质分解酶、转化糖酶、VB和VC、麦芽糖和葡萄糖等;山楂除增加胃液消化酶的作用外,还能活血化瘀。
神曲、麦芽、山楂三药合称三仙,是常用的消食健胃药。
1.3 驱虫除积家畜常因罹患寄生虫而导致形体消瘦、嗜食异物、能吃不能长膘,所以中草药饲料中都配有适量的驱虫药,以达到消痞杀虫、健脾保膘的目的。
常用的药物有槟榔、贯仲、使君子、百部、南瓜子、硫磺等。
使君子为驱虫药,炒后服食具有香气,既能驱虫又开胃;槟榔能杀虫消积、行气利水,除用于绦虫、姜片虫、蛔虫等多种寄生虫的驱杀外,还能治疗便秘、痢疾和脘腹胀痛;南瓜子和贯仲都是常用的驱虫药,贯仲还能清热解毒,常用于湿热毒疮、时行瘟疫等症的治疗。
1.4 活血散瘀,旺盛血循,促进新陈代谢血是维持畜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血液冲盛则畜禽的新陈代谢旺盛、机体强健、毛丰皮光、膘肥体壮。
所以有些添加剂中配伍了活血药,以助气血运行。
常用的活血药有红花、五加皮、当归、牛膝、益母草和鸡血藤等。
这些药大都能直接或间接地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胃肠功能,加速家畜的消化吸收。
许多活血药还有祛风除湿、治疗风湿寒痛的功效,不但适宜猪只催肥长膘,还可作为耕牛过冬的强壮剂。
1.5 安神定惊,开关利窍部分添加剂中还配有养心安神药,促使家畜在育肥阶段能安神熟睡,催肥长膘,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这类常用的中草药有松针、远志、五味子、酸枣仁和柏子仁等。
松针内含有多种维生素,能促进畜禽生产,提高繁殖能力,改善皮毛质量,防治胃肠道疾病,远志兼有祛痰和利窍之功;酸枣仁、柏子仁还能滋养阴血,滑肠开秘,对于阴血不足的畜禽尤为适用。
1.6 补气壮阳,养血滋阴有些中草药添加剂以补养为主,针对瘦弱体虚或久病初愈家畜的生理特点,进行补虚扶正、调节阴阳。
常用的药物有党参、黄芪、当归、何首乌、五加皮、穿山龙等。
其中党参以补脾为主,兼补中益气,主要用于脾胃虚弱及病后血气不足的瘦弱家禽;黄芪在补气升阳的同时还能顾表止汗、补疮生肌、利水消肿,主要用于气虚脉弱、疮痈久不收口的病畜;何首乌除补血外,还兼有强肝肾之功;当归以活血补血为主,兼行气止痛,适用于血虚气短或久不发情、屡配不孕的母畜;五加皮以强筋骨为主,兼补肝肾、祛风湿。
药理研究认为,这些补养药都含有许多抗体,除补气血之外,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2 中草药饲料对畜禽疾病的防治作用2.1 抗病原体作用研究表明,清热解毒类、固涩类、补虚类、理血类、泻下类等中草药多数对畜禽病原体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在对一些中草药及其方剂进行体外抑制菌及抗病毒实验中,发现许多中草药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包括许多对西药已产生耐药性的菌株。
实验表明:地榆、板蓝根、黄连、大黄、乌梅、蒲公英、知母、黄芪对鸡O5型大肠杆菌、猪链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另外,一些中草药方剂,如白头翁汤、清瘟败毒饮、黄连解毒汤、霍复康、乌梅散、盐栗散、菌态康等对临床上常见病的病原体有一定的体外抗菌作用。
冬虫夏草、板蓝根、野菊花、连翘、藿香、蒲公英、金银花、鱼腥草、黄芪、党参等均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李柠[2]对76种中草药材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定,经血凝试验方法检测表明黄连等22种中草药对鸡新城疫病毒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经病毒空斑试验检测有16种能明显抑制病毒血凝和不同程度地减少病毒空斑形成的作用;用细胞病变检测有5种中草药能减轻细胞病变程度。
另外,方剂如小柴胡汤、甘草浸液、黄生大白汤、银翘散、囊病宁等某些病毒性疾病有一定疗效[2~5]。
中草药不仅可用于治疗细菌、病毒感染,还能用于治疗钩端螺旋体、致病性真菌和原虫感染。
虽然发现许多中草药具有抑菌、抗病毒作用,但到目前为止,多数被发现具有抑菌作用的中草药及方剂的体外抑菌(抗毒)作用都比西药差。
并且近年来也报道了不少关于部分中草药虽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菌作用,但在动物体内试验却无效[7]。
因此可以肯定,中草药及其方剂复杂的药物成分在体内所表现的药理作用,是不能用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来解释的。
2.2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免疫机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机体的抗病力。
许多中草药及其方剂在兽医临床上应用效果好,其主要机制就是对动物机体的免疫机能进行调节,调节机体自身的抗病机制。
近年来,对中草药免疫药理学的研究已从最初的单味中药发展到复方制剂,深入研究单味中草药有效活性成分对免疫的促进作用。
中草药所含的苷类、生物碱、多糖、有机酸、挥发性成分等免疫活性物质能活化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影响体液免疫、增强免疫细胞活性,调节免疫[6~8],从而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2.2.1 对动物免疫器官的影响胸腺为动物一级免疫器官,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应答,对T淋巴细胞的成熟至关重要;脾脏为二级免疫器官,主要参与体液免疫、是抗体生成器官。
动物实验证明:有良好扶正固本作用的中药冬虫夏草、虫草菌、黄芪、肉苁蓉、山蚁精、白何首乌、绞股蓝、猪苓、紫菜、人参等中草药内的多糖对动物的免疫器官(脾脏或胸腺)有明显的增重效果[8,9]。
李宏全等[8]通过黄芪多糖(APS)对鸡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免疫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黄芪多糖不但可以促进机体正常免疫器官的发育和免疫活性细胞的生成,提高免疫活性,而且能抵抗免疫抑制剂对免疫器官的损伤或修复损伤的免疫器官,使免疫器官的组织结构恢复正常水平,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机能。
与此相反,具有免疫抑制效应的中草药决明子、穿山龙、女贞子、雷公藤、乌头等对动物的脾脏或胸腺的重量有减轻的效果。
大部分中草药对正常的免疫器官无影响,但能使化疗药物如环磷腺胺引起的免疫器官退行性变化逆转到正常水平。
2.2.2 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中草药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主要通过激活补体系统和促进抗体形成细胞数增加。
补体作为辅助抗体效应的功能分子,一方面参与免疫防御,另一方面又是免疫病理损伤的介导物质。
各种疾病均能引起血清补体活性变化,利用中草药调节体内补体活性有助于某些疾病的治疗。
给LACA雄性小鼠腹腔注射猪苓多糖能增强B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反应,抗体形成细胞数增加,宁夏枸杞子能提高小鼠IgA,IgG及IgM含量,增加抗体生成细胞数和抗体效价[11,12]。
柳纪省等[13]通过黄芪等10种天然药物对雏鸡ND-HI抗体效价免疫器官系数及增重的影响实验证明,黄芪等10种中草药不但能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增加免疫器官的重量,而且对雏鸡ND-HI抗体生成有促进作用。
一般来说,助阳类中草药能使免疫后抗体提前出现,滋阴药则延长抗体在血液中的水平,清热、燥湿类中草药能抑制抗体的产生[11]。
2.2.3 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动物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高低取决于血液中白细胞数量。
研究表明中草药中人参、党参、三颗针、补脂膏、金银花、银耳等具有升白细胞作用。
灵芝、银耳、人参、香菇、丹参、云芝、何首乌、黄精、白术、枸杞子等能促进淋巴细胞数量的增加,肉苁蓉、紫菜中的多糖等均能促进动物外周血液中淋巴细胞幼稚化反应[14]。
甘草甜素能显著增加T淋巴细胞,激活免疫作用,调节免疫力;银耳子实体多糖经小鼠腹腔及静脉注射均能增加E-玫瑰花结形成率和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女贞子和刺五加均可促进淋巴细胞对值酸血球凝集素的应答,也能增强细胞表面受体活性或影响细胞接受信号起促进作用;参芦总皂苷能提高淋巴细胞内cAMP、cAMP含量,影响E-玫瑰花结形成;肉苁蓉、黄精、紫菜多糖等均能促进动物外周血淋巴细胞幼稚化反应。
黄芪类多糖能促进小鼠因PHA诱导的体内淋转,对抗强的松龙引起的ANAE+淋巴细胞数的下降[11]。
中草药饲料对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是广泛而复杂的,往往受用药剂量和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呈双向调节作用,即剂量依赖性和功能依赖性双向调节[15]。
2.2.4 对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免疫调节作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是机体防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吞噬功能及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
研究发现,党参、黄芪、人参、灵芝、冬虫夏草、银耳、当归、白术、大蒜等均有促进该系统功能增强或细胞数增多的作用。
陆刚等[16]用党参、白头翁等药组方制成添加剂,按一定比例添加饲喂雏鸡,测定鸡血清抗体效价,证明党参等药具有提高鸡血清抗体和雏鸡保护率的作用,能延长抗体存留时间,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力。
玉屏风散能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鸡血红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提高NK细胞活性;益肺健合剂(菟丝、黄芪、太子参、葛根、当归、赤勺、防风、甘草)能显著提高T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增强中性颗粒细胞体外吞噬能力[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