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藏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西藏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西藏以丰富独特的自然景观、古老神秘的人文景观和辉煌灿烂的文明历史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西藏旅游业从无到有,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西藏的支柱产业。青藏铁路的开通消除了西藏旅游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交通不便,本文以这一大背景为前提,通过分析西藏旅游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促进西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青藏铁路西藏旅游业突出问题发展对策

一引言

旅游业作为无烟产业, 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和影响力,旅游收入乘数效应显著。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收入乘数高达4.3,即旅游业每直接收入一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增加4.3元。西藏历届政府也都十分重视发展旅游业,将旅游业作为西藏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西藏旅游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已拥有国内许多地方所不具备的资源、环境、政策优势,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功能齐全、配套协调的产业体系。但由于交通闭塞,可进入性不强,入境旅游人数增长较慢,旅游业发展缓慢。

随着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的正式通车,这一铁路大动脉结束了我国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将西藏旅游业推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为其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据西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洛桑江村介绍,在由青藏铁路通车刺激起来的新的“西藏旅游热”大背景下,航空客运、汽车客运,以及自驾车进藏游的人数都在较大幅度增长。目前每天通过火车进出藏的旅客一直保持在3400人左右,截至7月31日,由北京、重庆、成都、兰州、西宁5城市往返拉萨的3对列车已运营11.8万名进出藏旅客。而据预测2010年到西藏旅游的人数有望达到528万人左右,旅游产业直接收入可达58亿元。大量的游客涌入,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丰厚的利润, 但是也凸现了该地旅游产业的各种弊端和问题。

二、当前西藏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般说来,旅游业快速发展需要四个条件:进入条件、接待能力、景区景点建设、执业队伍。青藏铁路只是提供了一个初步的进入条件,其他方面能力的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点:

㈠旅游发展环境严重滞后。从旅游发展软环境上讲,首先西藏区域开放面太窄。时至今日西藏开放面仅占全区县市对外开放的16%。同时,外国游客办理《旅藏确认函》后,按照旅游线路安排,需途经非开放地区或在非开放地区参观景点时,还须前往自治区外办、西藏军区、公安办理3个审批手续。这样就极大的增加了时间的机会成本,带来了出游的不便,也束缚了本地旅游产业的手脚。

㈡基础设施匮乏。游客数量的快速增长,将带来对西藏旅游基础设施、接待服务设施和旅游景区系统需求的大幅度增加。尤其在旅游景点、旅游设施、旅行社、旅游车辆、餐馆饭店等方面都面临巨大的需求增长。而目前,西藏的旅游产业发展规模、水平都不能适应这种突发的市场变化,旅游配套设施的供给不能满足铁路通车后大量涌入的游客的需求;相关服务行业发展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距,没有能力消化迅速增长的客流。如:旅行社的旅游车辆存在大量缺口。全区拥有旅游定点车辆1127辆,座位15000个,按每天进藏游客5000人计算,85%的游客组团旅游,平均每辆车搭乘15名游客,则每天需要290辆车。按照旅游团队平均在藏旅游4天为一个周期计算,85%的游客组团旅游,共需1450辆,尚缺323辆。考虑到这部分组团旅游中,一些游客无需使用旅游车辆,从理论上推算,旅游车辆的运力缺口在200辆左右。

㈢旅游专业人才短缺。游客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对西藏旅游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和素质提出新的要求。西藏现行旅游管理和经营机构不完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过低,总体素质不高,并且缺乏精通业务的管理和经营人员,远远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求。例如:随着进藏旅游人数的迅速增加,西藏的导游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旅游业的需要。全区共有导游820名,包括援藏导游70名。如果每名导游平均每5天带一个团(20人/团),可带游客16400人。而每天进藏游客成团旅游人数为21250(按组团85%计算),尚有4850名游客得不到导游服务,还需新增200多名导游才能满足游客增长的需求。另外,旅游业高级管理人才也严重短缺,制约着西藏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㈣旅游景区综合规划欠佳。在景区和景点的开发、建设及管理上存在着多头管理的体制性障碍,严重制约了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化。特别是青藏铁路通车之后,游客量大增,如果不能从全局上进行协调,有效分流客源,建设一批新的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景区,消化迅速增长的客流,那么如布达拉宫等这样的具有世界知名度的景点的接待压力将会与日剧增,供需不平衡的市场矛盾将会激化。如部分旅游景点受旅游承载力的制约出现接待瓶颈,以布达拉宫为例,据文物部门测算,布达拉宫每天最高限量接待为2000人左右。而据西藏旅游局介绍,现在每天想参观布达拉宫的游客大约为4000人,由于接待量的限制,每天大约有2000名左右的中外游客不能参观布达拉宫。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整个行业的综合协调了,但目前行业整合显然做得不够。

㈤旅游产业经济基础薄弱,作为支柱产业的直接效益尚未凸现。按照国际惯例,当一个地区的旅游收入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8%--10%时,就可以称其为支柱产业了。但显然,目前西藏虽是旅游资源大省但还不是旅游经济强省,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在全省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较小,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虽年年递增,但收入总量并不大,说明了西藏旅游产业这几年的发展,仍属数量型而非效益型,旅游经营是粗放型而非集约型。缺乏支柱产业所应该具备的强有力的带动作用,直接效益不明显。

㈥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存在问题。一方面,旅行社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比较混乱,一直处于“弱、小、散”状态。突出表现为:西藏旅行社中个人内部承包、“部中部”的现象较为普遍,使得准入门槛相对降低,经营许可形同虚设,内部管理混乱。同时经营者的责、权、利分离,导致了对企业资本扩张缺少内动力。资产

增值,实际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另一方面,从经营机制看,由于旅行社内部管理松散,人员变动较为频繁,追求短期效益动机强烈,企业发展缺乏长期规划,不愿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新市场的开拓。而是开展低层次价格竞争,结果造成了旅游服务质量不够稳定,经营风险集聚。以上短期经营行为严重影响旅行社的信誉和进一步的发展,而由此形成的恶性削价竞争则是导致当前旅游市场混乱诸多问题的根源。

三、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对策

为了进一步推动青藏铁路沿线旅游业的发展,国家旅游局已将青藏铁路沿线旅游区列为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期间优先规划和建设的重点旅游区。正在编制中的“青藏铁路沿线旅游发展规划”,旨在整合沿线旅游资源,打造高品位的旅游线路与产品,完善这一区域的旅游功能、设施和项目。结合国家宏观政策及西藏旅游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发展对策:

㈠坚持科学发展观,实行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对旅游区功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选择等进行科学论证,并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最大限度有效利用、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区域内宝贵的旅游资源。同时注重景区景点开发的互补性和客源的有效分流。

㈡消除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由于西藏旅游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要使资源得以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形成较强的产业体系,政府部门对市场的宏观预测和有效监控必不可少。发展旅游业,政府主导是关键,市场运作是基础,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的多元化发展体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另外,在整个西藏旅游行业中需要打破行业、地区的限制,以实现旅游资源的区位优势互补和产业及地区间资源优化配置。同时,完善法律法规,减少入藏手续的办理,提高入藏效率。

㈢健全旅游产业政策,规范投资行为。旅游产业政策是国家或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旅游行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全行业出发,制定的政策法规或条例,是旅游行业管理的基本形式。政府制定旅游产业政策时,要注意全面、具体和科学,将投资管理也合理纳入旅游产业政策中,使政府管理部门能够对市场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要运用政策法律手段指导旅游业市场化发展,依法对旅游市场进行监督和治理,巩固旅游市场成果,使一切旅游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还要加强市县之间旅游项目建设的协调,合理引导,避免重复建设,防止各地之间出现争抢客源、投资效益不佳的局面。

㈣多方筹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政府必须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这个方面也可以多争取国家的政策倾斜和其他省市的援助。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加大开放力度,广泛吸纳民间资本,本着“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共同提高基础设施的供给能力。

㈤加强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开发。为适应青藏铁路开通后的旅游业发展需要,国家旅游局应该加大旅游援藏工作力度,在每年“导游援藏”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帮助青藏培养旅游人才。如组织西藏旅游管理人才培训班、旅游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