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一册
- 格式:ppt
- 大小:328.50 KB
- 文档页数:9
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解读第一册的主体架构1.理论知识与元素化学知识穿插编排第一,这种编排模式有助于分散难点。
基本概念(或原理)比较抽象,元素化合物知识容易理解,但难于记忆,将两者穿插编排,既降低了难度,又利于分散记忆;第二,符合化学学习的规律。
化学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只有在一定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归纳出来,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也只有在一定的理论、概念指导下才能深入。
2.元素化合物知识编排调整元素化合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律前”:第二章、第三章“律后”:第五章钠、氯(典型金属、非金属)→铁(变价)→ 硫、氮(变价)元素知识(钠、氯、铝、铁)→元素周期律→元素知识(氮、硫、硅)第一个过程是感性认识的丰富(归纳)第二个过程是在规律的指导下深入(演绎)3.理论知识编排调整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归纳/演绎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与初中衔接第二章第三节物质的量:降低学习难度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两节合并第一章物质的分类及其转化1.稀有气体不再属于金属或非金属,单列一类2.离子反应中增加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电离的微观过程、水合氢离子的解释,我认为可以适当与学生进行讲解,塑造其正确的微观视角,不必放到后面离子化合物章节再提。
3.教材有意加强学生STSE体验4.突出情境创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章海水中重要的元素——钠和氯1.实验:钠与氧气的反应,修改实验顺序:先加热坩埚,后放入钠。
2.实验: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原为酚酞溶液。
人教社的老师解释是酚酞褪色速度太快,实验现象不明显。
3.名词改动:焰色试验4.装置图:铁架台的位置改动。
原铁架台是侧边支撑,官方解释为装置稳定性较差,于是现在教材上铁架台的位置改为后侧职称,装置图也发生改变。
这个地方要注意由于铁架台在仪器后侧,从正面看画的透视图中间有一条竖线,需要解释清楚,不是导管,而是铁架台。
5.物质的量的定义,去掉了与C-12。
高中化学电子课本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电子课本
•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2019版)
•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2019版)
•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2 物质结构与性质•高三化学选择性必修3 有机化学基础•高一化学必修1
•高一化学必修2
•高二化学选修1
•高二化学选修2
•高二化学选修3
•高二化学选修4
•高三化学选修5
•高三化学选修6
苏教版
苏教版高中化学电子课本
•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2020版)
•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2020版)
•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2 物质结构与性质•高三化学选择性必修3 有机化学基础•高一化学必修1
•高一化学必修2
•高二化学选修1 化学与生活
•高三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高三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高三化学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
•高三化学选修6 实验化学
沪科版
沪科版高中化学电子课本
•高一化学上册
•高一化学下册
•高二化学上册
•高二化学下册
•高三化学全册
•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
•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
•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2 物质结构与性质•高三化学选择性必修3 有机化学基础鲁科版
鲁科版高中化学电子课本
•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2019版)
•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2019版)
•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2 物质结构与性质•高三化学选择性必修3 有机化学基础•高一化学必修1
•高一化学必修2
•高二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高一第一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等内容。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基础的化学知识点,今天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基本概念和知识点1.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2.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核外电子按照能级分布。
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3. 反应物与生成物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二、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可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双替反应等。
2.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的物质转化过程,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化学方程式需满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三、离子和离子化合物1. 离子通过离子化反应得到的带电粒子称为离子,可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2. 离子化合物的命名和式写法离子化合物根据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类型和数量进行命名和式写法。
四、化学键和化合价1. 化学键的类型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 化合价原子通过与其他原子形成化学键时所具有的价电子数称为化合价。
五、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而发生氧化的反应,同时伴随着其他物质获得电子而发生还原的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通过判断各个原子的氧化态的变化来确定氧化还原反应。
六、溶液和化学平衡1. 溶液的组成和表示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稳定的混合物。
2. 化学平衡的条件和表达式化学反应达到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平衡常数用于表示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七、酸碱理论和酸碱反应1. 酸碱的性质和判定方法酸具有酸味、能够与碱中和等性质;碱具有碱味、能与酸中和等性质。
通过酸碱指示剂、酸碱溶液的导电性等方法判定酸碱性质。
2. 酸碱反应的基本概念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1.2.1-电解质的电离(共32页)(共32张PPT)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节01电解质的电离生活常识告诉我们,给电器设备通电时,湿手操作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这是为什么呢[实验1-2]实验装置药品干燥的NaCl固体干燥的KNO3固体蒸馏水NaCl溶液KNO3溶液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物质的导电性实验灯泡不发光灯泡不发光灯泡不发光灯泡发光灯泡发光干燥的NaCl固体不能导电干燥的KNO3固体不能导电蒸馏水不能导电NaCl溶液能够导电KNO3溶液能够导电NaCl、KNO3固体溶于水后,发生了某种变化。
形成了能只有移动的、带电荷的粒子(1)电解质概念: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电解质所含物质类型:酸:H2SO4、H2CO3、CH3COOH等碱:NaOH、NH3 H2O等盐:NaCl、CaCO3、AgNO3等活泼金属氧化物:Na2O、MgO、CaO等水两种情况任取一种即可。
2、电解质和非电解质(2)非电解质概念: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所含物质类型:非金属化合物:SO2、CO2、CO、P2O5等非酸性气态氢化物:如NH大部分有机物:蔗糖、酒精、CH4、乙醇等两种情况必须同时满足。
(3)从微观角度比较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溶液NaCl溶液蔗糖溶液(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与物质类别的关系纯净物单质物质化合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重点判断物质是不是电解质的关键(1)判断物质是不是化合物;(2)判断物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自身能否发生电离。
不能仅由导电性来判断物质是不是电解质!不能仅由导电性来判断物质是不是电解质!重点(1)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盐酸等能导电,但它们不是化合物,因而不是电解质;(2)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NaCl晶体不导电;(3)某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该物质不一定导电,如SO2、SO3、NH3、CO3等。
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知识点一同素异形体同一种元素可形成不同单质,这些单质互称为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1)产生同素异形体的原因①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和成键方式不同,如氧气(O 2)和臭氧(O 3)。
②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研究对象①同素异形体是指单质,不是指化合物。
②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不同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构成它们的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
(3)同素异形体的“同”“异”的含义①“同”——指元素相同;②“异”——指形成单质不同,结构不同,性质有差异。
(4)同素异形体的“结构决定性质”①同素异形体的结构不同,性质存在差异。
【典例1】 清晨,松树林中的空气特别清新,是因为有极少量的氧气变成了臭氧,反应的方程式为3O 2 放电2O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这是一个化合反应B .由氧元素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C.产生的臭氧与氧气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D.这个反应属于物理变化[思路启迪] 解答该题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关键点:(1)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的相似,有的相差较大,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中的单质,也可能是同素异形体组成的混合物。
[解析] 氧气与臭氧的转化只有一种反应物,所以不属于化合反应,A项错误;由氧元素可形成O2、O3两种单质,当O2与O3混合时不属于纯净物,B项错误;O2、O3均为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C项正确;O2与O3属于不同物质,所以该过程为化学变化,D项错误。
[答案] C规律总结对同素异形体概念的理解(1)组成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
(2)物质类别: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只能是单质。
(3)性质关系: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有差异,但化学性质相似。
(4)相互转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5)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但没有涉及化合价的变化。
全套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目录第一册:化学基础- 第一章:化学与生活-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第三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四章:电解质溶液的电离与电解- 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 第六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七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八章:碳与碳化合物- 第九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十章:物质的酸碱性- 第十一章:盐与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第二册: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章:化学反应热-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 第三章:化学平衡- 第四章:酸碱中的化学反应- 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 第六章:电化学第三册: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物质的结构- 第二章:材料中的能量转化- 第三章:离子在溶液中的行为- 第四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五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六章:碳与碳化合物- 第七章:高分子材料- 第八章:化学分析与检验第四册:化学变化与化学计量-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 第三章:气体反应与化学计量- 第四章:电解质溶液的化学计量- 第五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第六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七章:物质的酸碱性- 第八章:化学分析与检验第五册:物质的变化与运动- 第一章:物质的内部结构- 第二章:物质的变化- 第三章:物体的运动和力- 第四章:物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 第五章:物质的传递和转化第六册:化学的前沿与应用- 第一章:化学的发展与应用- 第二章:化学与能源- 第三章:化学与材料- 第四章:化学与环境- 第五章:化学与健康- 第六章:化学与生活- 第七章:化学与安全以上是全套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的目录,共分为六册,涵盖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反应与能量、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化学变化与化学计量、物质的变化与运动,以及化学的前沿与应用等内容。
这些教材以简洁的语言和直观的示意图展示了化学的重要概念和原理,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化学的基本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