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基层派出所户籍室出具公民变更民族成份审批表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1
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清单及式样一、户口登记项目内容变更更正证明、注销户口证明、亲属关系证明1、受理条件公民变更或者更正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公民身份号码或者户口迁移,《居民户口簿》无法证明,需要出具户口登记项目内容变更更正证明的。
公民因死亡、失踪、服现役、出国(境)定居、加入外国国籍、被判处徒刑或者因重复(虚假)户口被注销,需要开具注销户口证明的。
公安派出所户籍档案能够确认亲属关系,凭《居民户口簿》无法证明,需要开具亲属关系证明的。
2、需提供的相关材料公民本人的法定身份证件。
未满18周岁的公民或其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监护人代为办理。
公民因死亡或失踪户口被注销的,由其直系亲属持法定身份证件申请办理。
3、办理地点和时限申请人应向办理证明事项的公安派出所申请办理。
能通过系统核实的,当场出具《户籍证明》;需查询档案的,3个工作日内出具《户籍证明》;经查询档案无法证明有关情况的,出具书面情况说明。
《户籍证明》有效期30天。
二、被拐儿童身份证明经公安部门办案单位调查核实儿童为拐卖受害人,办理户口登记,需要开具证明的,公安派出所根据案件调查结论,为被拐儿童开具身份证明,原则上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
三、捡拾弃婴(儿童)报案证明因捡拾弃婴(儿童)需要开具报案证明的。
报案人或捡拾人持法定身份证件,向捡拾地派出所提出申请,派出所核实查证后出具《报案证明》,原则上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
四、非正常死亡证明公安机关依法处置的非正常死亡案(事)件(经医疗卫生机构救治的除外),需要开具证明的,公安派出所依据相关公安部门调查和检验鉴定结果出具,原则上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
五、临时身份证明1、受理条件对急需登机、乘火车、长途汽车、船舶、住旅馆、参加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因丢失、被盗或者忘记携带等原因无法出示法定身份证件的人员,以及在办理婚姻登记时,因特殊原因未能出示《居民户口簿》的,需要开具临时身份证明的。
关于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有关事项的规定为有效解决各有关部门在办理群众权益事务工作中要求公安派出所出具的证明种类多、内容杂、式样不统一等问题,切实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降低群众办事成本,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目标,现就改进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有关事项规定如下:一、明确公安派出所不再出具的证明能够凭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证明的信息以及不属于公安派出所职责范围内掌握的信息,公安派出所不再出具证明。
主要包括以下11种:(一)公民姓名证明。
(二)公民性别证明。
(三)公民出生日期(年龄)证明。
(四)公民户籍所在地证明。
(五)死亡证明(非正常死亡除外)。
(六)健在证明。
(七)实际居住地证明。
(八)同一人身份认定证明。
(九)文化程度证明。
(十)婚姻状况证明。
(十一)户口性质证明。
各市(州)、县(市、区)相关部门自行要求公安派出所出具的证明今后不再出具。
二、各部门间可以交换共享的信息不再让群众开具证明进一步加强部门间沟通与协作,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共享,有效解决信息不通、循环证明问题,减少群众奔波往返负担。
建立省级会商机制,省直相关部门确定具体负责业务处室和联络员,构建沟通网络,协调做好信息交换有关工作;建立三级对接机制,省、市、县三级建立相关部门与公安机关户政部门对接机制,各级部门分别确定责任人,专门负责做好信息交换衔接工作;建立定期交换机制,相关部门统一按照公安机关数据标准,对需要核查信息进行整理,根据工作需要和事项紧急程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信息交换;建立结果反馈机制,公安机关按照各部门信息核查数量、频率等需求及时反馈信息核查结果;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各部门针对信息交换工作情况开展系统内部以及部门联合督导检查,重点解决信息交换共享工作运转不畅等问题。
交换核实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7类,共12种:(一)各级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时要求提供的户籍信息和无违法犯罪记录核查信息。
(二)各级人民检察院在案件查处时要求提供的户籍信息和无违法犯罪记录核查信息。
更改名字和民族手续如何办理目录一、办理户口登记项目变更更正须知 (1)二、更改民族须知 (2)三、宝宝的民族随了爸爸,怎样改成妈妈的民族吗? (3)四、想给孩子改名,手续怎么办 (4)五、身份证改名怎么改啊,很麻烦么? (4)六、离婚了给孩子改名 (5)一、办理户口登记项目变更更正须知来源:广州市公安局信息中心:/pub/index_jsp_catid_81_82_id_44061.html一、办理条件(一)公民要求变更姓名的。
(二)公民要求将原随父或母确定的民族成份,变更为随母或父的民族成份的。
(三)公民要求更正出生日期的。
(四)公民申请变更性别的。
(五)公民要求变更文化程度、职业、服务处所、婚姻状况、出生地、籍贯,证明材料齐全的。
二、办理项目变更所需要证明材料1、主要项目变更(1)姓名:申请人填写变更申请表、提供书面申请、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工作单位或居(村)委同意证明(未满18周岁的公民,还需提供父母同意更改的书面报告、出生证、父母结(离)婚证和居民身份证);需要增加曾用名的,提供申请人的书面报告、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公安部门出具的申请人过去在户口登记机关申报登记并正式使用过的姓名的依据。
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和正在受刑事处罚接受劳动教养的,不得变更姓名。
(2)民族:申请人填写变更申请表、提供书面申请、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地市级民族工作部门出具的证明。
属单位干部、职工的,还需提供单位同意变更证明。
(3)出生日期:申请人填写变更申请表、提供书面申请、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申请人的出生证或以前的户口证件等权威原始依据。
(4)性别:申请人填写变更申请表、提供书面申请、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国内三级医院出具的性别鉴定证明和公证部门出具的公证书或司法鉴定部门出具的证明。
(5)变更国外出生地:申请人的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国外的出生证明及翻译公证书、护照。
2、次要项目变更(1)变更文化程度:申请人的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哈尔滨市公安局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公安局户籍业务办理流程要件和时限暂行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哈尔滨市公安局•【公布日期】2020.07.16•【字号】哈公规〔2020〕1号•【施行日期】2020.07.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户籍、身份证管理正文哈尔滨市公安局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公安局户籍业务办理流程要件和时限暂行规定的通知哈公规〔2020〕1号各分、县(市)局、阿城区局:现将《哈尔滨市公安局户籍业务办理流程要件和时限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哈尔滨市公安局2020年7月16日哈尔滨市公安局户籍业务办理流程要件和时限暂行规定一、派出所办理的户籍业务流程要件和时限(十五类四十一项)(一)派出所户籍内勤民警直接办理的户籍业务流程要件和时限(十四类四十项)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生落户(1)十六周岁(含)以下人员出生落户由户主、亲属、抚养人或邻居凭《出生医学证明》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可随父或随母在本市办理出生落户。
申请材料:《出生医学证明》、父母居民户口簿、结婚证原件。
材料齐全,派出所户籍内勤民警工作日当场办理。
特殊情况:①因各种原因无法提供出生医学证明的,派出所可为申请人出具《办理户口迁移落户亲权鉴定委托书》,由申请人到有鉴定资质的机构做DNA亲子鉴定后,凭鉴定结果办理落户。
②因各种原因申请人无法提供结婚证且要求随父落户的,派出所可为申请人出具《办理户口迁移落户亲权鉴定委托书》,由申请人到有鉴定资质的机构做DNA亲子鉴定后,凭鉴定结果办理落户。
(2)补报往年出生(十六周岁以上)人员出生落户申请材料:《出生医学证明》、申请人居民户口簿原件、申请人结婚证原件。
材料齐全,派出所户籍内勤民警工作日当场办理。
特殊情况:①因各种原因无法提供出生医学证明的,派出所可为申请人出具《办理户口迁移落户亲权鉴定委托书》,由申请人到有鉴定资质的机构做DNA亲子鉴定后,凭鉴定结果办理落户。
关于公民确定民族成份的规定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务院第四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安部民委(政)字[1990]217号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份的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局、处)、第四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安厅(局):为了做好民族成份的填报工作,特发出《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份的规定》,请按此执行。
凡属个人要求更改民族成份且符合本规定的,按规定办理。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不负责公民民族成份的更改。
属于集团性要求更改民族成份的,仍按照民委(政)字[1989]573号《关于暂停更改民族成份工作的通知》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务院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一九九O年五月十日《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分的规定》(1990年5月10日)为了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保障我国公民正确表达民族成份的权利,做好民族成份的填报工作,现对公民确定民族成份问题作如下规定:一、确定公民的民族成份必须以国家正式认定的民族称为准,任何人不得以国家未确认的族称作为自己的民族成份。
二、个人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据父或母的民族成份确定。
三、不同民族的公民结婚所生子女、或收养其他民族的幼儿(经公证部门公证确认收养关系的),其民族成份在满十八周岁以前由父母或养父母商定,满十八周岁者由本人决定,年满二十周岁者不再更改民族成份。
四、不同民族的公民再婚,双方原来的子女如系幼儿,其民族成份在十八周岁以前由母亲和继父、或父亲和继母商定;双方原来的子女已满十八周岁的,不改变原来的民族成份。
五、不同民族的成年人之间发生的收养关系,婚姻关系,不改变各自的民族成份。
六、原来已确定为某一少数民族成份的,不得随意变更为其他民族成份。
七、凡依照本规定申请变更民族成份的,须经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居住地区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调查核实,经报县级以上民族工作部门审批后,方可到户籍管理部门办理手续。
内蒙古自治区民委、自治区公安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内蒙古自治区民委•【公布日期】2016.02.03•【字号】内民委发〔2016〕13号•【施行日期】2016.02.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自治区民委、自治区公安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各盟市民委(民族局)、公安局:《内蒙古自治区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实施办法》已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并经自治区公安厅同意,现予公布,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2016年2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实施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我区公民民族成份的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民委、公安部《中国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办法》(2015年第2号令),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户籍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公民适用本实施办法。
第三条本实施办法所称民族成份,是指在户口登记中填写的经国家正式确认的民族名称。
第四条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民族事务部门和公安部门负责指导、监管公民民族成份的登记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公民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据其父亲或者母亲的民族成份确认、登记和变更。
本实施办法所称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与继子女有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
第六条公安部门在办理新增人口户口登记时,应当根据新增人口父母的民族成份,确认其民族成份。
新增人口的父母民族成份不相同的,应当根据其父母共同签署的《内蒙古自治区新增人口民族成份确认书》(附表一)准确填报并登记。
第七条公民民族成份经确认登记后,一般不得变更。
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申请变更其民族成份一次。
(一)父母婚姻关系发生变化,其民族成份与直接抚养的一方不同的;(二)父母婚姻关系发生变化,其民族成份与继父(母)的民族成份不同的;(三)其民族成份与养父(母)的民族成份不同的。
户籍所在地户籍证明户口本和户籍证明因为我的身份证丢了,所以我到当地公安局办理了一分户籍证明。
因为我急着要办护照,所以等不到身份证下来的时候了,用户口本和户籍证明可以办理护照么?你可以去补一个身份证。
拿着那个交费证明去办一个临时身份证。
然后拿着临时身份证去办理护照。
因为办理护照的时候要身份证复印件。
你可以打个电话问一下再确认一遍。
希望顺利!!!户籍证明我开过。
当身份证丢失却需要用到时,我们可以去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开户籍证明,并且补办身份证。
户口本是家庭所有成员的身份证明,而户籍证明可以具体到个人。
持户口本到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要求开户籍证明,那是他们职责所在,其他单位开的户籍证明应该说不具法律效力,因为现在全国已统一户口由公安机关管理。
1.可以在很多情况下适用,比如考试、结婚等。
但不是同等效力,具体事宜需查询,一般户籍证明上会写清其具体适用范围。
2.不可以,需要户口本。
一般是集体户口的户口本不能给个人才会采用户籍证明。
户口本掉了,要补办去。
3.不可以4。
还是不可以如果没有户口本,办理结婚证出示户籍证明可以吗?当然可以。
户口本和户籍证明的效力是一样的。
派出所办理户籍证明是否还是需要户口本?不需要。
既然有户口本还需要户籍证明干什么?如果派出所询问你要求提供户籍证明的原因时,你可以据实相告,相信他们会同情你,依法出具的。
当然,如有公安机关的熟人,让他们帮你办理更好。
天时地利人和嘛! 民政部就《婚姻登记条例》贯彻执行过程中的若干问题意见一、关于身份证问题当事人无法提交居民身份证的,婚姻登记机关可根据当事人出具的有效临时身份证办理婚姻登记。
二、关于户口簿问题当事人无法出具居民户口簿的,婚姻登记机关可凭公安部门或有关户籍管理机构出具的加盖印章的户籍证明办理婚姻登记;当事人属于集体户口的,婚姻登记机关可凭集体户口簿内本人的户口卡片或加盖单位印章的记载其户籍情况的户口簿复印件办理婚姻登记。
三、关于身份证、户口簿查验问题当事人所持户口簿与身份证上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内容不一致的,婚姻登记机关应告知当事人先到户籍所在地的公安部门履行相关项目变更和必要的证簿换领手续后再办理婚姻登记。
《中国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办法》(2016)第一条为了规范公民民族成份的管理工作,根据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民族成份,是指在户口登记中填写的经国家正式确认的民族名称。
第四条国务院民族事务部门和公安部门负责指导、监管公民民族成份的登记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公民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据其父亲或者母亲的民族成份确认、登记。
本办法所称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与继子女有抚养教育关系的继父母。
第六条公安部门在办理新增人口户口登记时,应当根据新增人口父母的民族成份,确认其民族成份。
新增人口的父母民族成份不相同的,应当根据其父母共同签署的民族成份填报申请书予以确认并登记。
第七条公民民族成份经确认登记后,一般不得变更。
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申请变更其民族成份一次。
(一)父母婚姻关系发生变化,其民族成份与直接抚养的一方不同的;(二)父母婚姻关系发生变化,其民族成份与继父(母)的民族成份不同的;(三)其民族成份与养父(母)的民族成份不同的。
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在其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的两年内,可以依据其父或者其母的民族成份申请变更一次。
第八条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变更民族成份,应当由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申请变更民族成份,应当由其本人提出申请。
第九条未满十八周岁公民申请变更民族成份,需提交以下证明材料:(一)书面申请书;根据生父(母)的民族成份提出变更申请的,书面申请书应当由直接抚养的一方签署;根据养父(母)的民族成份提出变更申请的,书面申请书应当由公民养父母共同签署;根据继父(母)的民族成份提出变更申请的,书面申请书应当由与公民共同生活的生父(母)与继母(父)共同签署。
申请之日公民已年满十六周岁的,申请人应当征求公民本人的意见。
(二)公民本人的居民户口簿及公民的养(继)父(母)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三)依据生父(母)的民族成份申请变更的,需提供离婚证明;依据继父(母)的民族成份申请变更的,需提供生父(母)与继母(父)的婚姻关系证明;依据养父(母)的民族成份申请变更的,需提供收养证明;(四)如居民户口簿不能体现父母子女关系的,需提供公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的父母子女关系证明;(五)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柳州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公民民族成份更改审批操作规范(修改)审批事项名称:公民民族成份更改审批性质:非行政审批许可行政审批编号:37--01编制日期:2009年3月18日2009年8月25日(修改)公民民族成份更改审批一、行政审批项目名称、性质(行政审批编号35--01):名称:公民民族成份更改性质:非行政许可二、行政审批适用范围、对象:适用范围:公民民族成份更改审批适用对象:具有柳州市户口的公民三、设定行政审批的法律依据:1、事项设立的依据:国家民委、国务院第四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安部民委(政)字[1990]217号《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份的规定》:凡属个人要求更改民族成份且符合本规定的,按规定办理。
2、办理程序的依据:国家民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变更民族成份有关规定的通知》(民办(政法)发[2009]121号)第二条规定:申请变更民族成份,应先向县级民族事务主管部门申请,并提交相应证明文件。
县级民族事务主管部门应在对相关材料的真实性进行严格审查(必要时还应进行实地调查)后作初审意见。
初审同意后,上报地市级民族事务主管部门核实并签署审核意见。
对其中符合变更条件的,再转由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受理,经逐级呈报地市级公安机关户政部门审批后办理变更手续。
未经地市级以上民族事务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和地市级公安机关户政部门审批,公安派出所不得办理公民民族成份变更手续。
3、申报条件与申报材料的依据:国家民委、国务院第四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安部民委(政)字[1990]217号《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份的规定》第一条确定公民的民族成份必须以国家正式认定的民族族称为准,任何人不得以国家未确认的族称作为自己的民族成份。
第二条个人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据父或母的民族成份确定。
第三条不同民族的公民结婚所生子女,或收养其他民族的幼儿(经公证部门公证确认收养关系的),其民族成份在满十八周岁以前由父母或养父母商定,满十八周岁者由本人决定,年满二十周岁者不再更改民族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