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黄灌区水资源管理制度安全技术管理毕业论文
- 格式:docx
- 大小:39.34 KB
- 文档页数:3
加强引黄供水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摘要:水是生命之源、农业的命脉,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农村经经济发展的基础。
为了合理利用黄河水沙资源,黄河下游供水灌溉必须严格管理执行,务必使黄河流域用水不足问题能有所改善,黄河下游供水灌溉需要合理的规划应用,通过目前国内一些主要的灌溉理论研究,针对黄河流域面临的一些具体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期有效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关键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节水灌溉;水资源保护;供需矛盾一、黄河供水灌溉的应用分析1.注意沙和水关系处理合理有效的利用下游堆积的沙来是发展下游区域的工农业生产,主要采取放淤改土、改造低洼盐碱沙荒地的方式处理下游泥沙。
通过挖泥清理出来的泥沙不宜长时间堆积在农田中,否则易造成农田沙化,影响耕种,妨碍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水平的同时也会让周围环境沙化。
引黄灌溉需要大部分黄河水资源,但如果黄河下游河槽不稳,则容易造成下游则容易造成河水内的流沙方向突变,河槽过于宽的话,河水输沙能力也就减弱,这样就妨碍了排沙这一项目的实现,河槽过窄又会造成河水流速太快,无法控制来引流灌溉农田,因此,整治河槽对于引黄灌溉这一项目是极其重要的,河槽稳定了才能更好控制整体河水的情况,实现引黄灌溉的各个重要要素,整治河床可以说是整个引黄灌溉的链接点。
2.注重生态保护黄河灌溉很大的一方面是要减少黄河下游的淤泥堆积,避免盐碱沙荒地越来越扩散。
黄河下游的引黄灌溉应该从灌沙口开始进行对泥沙的处理,下游的泥沙堆积太多都是因为大量泥沙进入灌区,积累的越多,处理也就越难,所以在灌区之前能处理部分泥沙对接下来的下游泥沙淤积的问题有所改善。
3.水资源合理使用有很多原因都会造成灌溉过程中黄河水资源的浪费,最主要的几个原因便是:灌区内的供水渠道出现问题,被泥沙阻塞或是渗漏功能出现问题、灌区内的各项输水工程出现问题影响黄河水的引流、引流技术上的不足等这些原因都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因此,在引黄灌溉这项工程上要经常检查疏通供水渠道,认真执行每项小工程的步骤及细节。
浅谈引黄水闸运行中安全管理对策【摘要】黄河引黄闸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和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宫家闸管所为例,对目前引黄水闸的管理现状及安全生产及意义进行阐述和分析,探讨在其运行中的安全管理对策,进一步保障地方重要的工业、城市生活、景观水源供给。
【关键词】引黄水闸;安全生产;管理对策引黄水闸管理工作的核心之一就是确保水闸工程安全运行。
对于宫家闸管所所管辖的王庄、宫家、东关、罗家屋子引黄闸来说,部分已经运行20多年,各个部件不同程度上老化,加之经费及管理等因素的制约,其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引黄水闸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对于进一步巩固基础、提高服务水平、确保供水安全、全面发挥工程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引黄水闸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引黄水闸不但担负着黄河防汛任务,而且还承担着地方工农业用水的供给任务。
近年来虽然加快了除险加固进程,但安全隐患多的现象仍然存在.引黄水闸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1.1病险引黄水闸是防洪安全的重大隐患由于现有引黄水闸多为上个世纪80年代所建。
设计防洪标准较低,交通桥承载低或存在各种各样的病险问题,使得引黄水闸的安全生产及运行受到威胁,严重阻碍了其防洪、供水效益的发挥。
病险水闸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一旦形成险情或发生事故,将对防洪安全及生活用水造成巨大影响,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特别是引黄水闸,这是黄河堤防体系中最薄弱环节,影响着堤防的整体安全性,如不采取相应措施,在汛期时期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2引黄水闸安全管理需进一步提高社会不断进步,国民经济发展迅猛,工业、农业用水及城市生活用水也不断增大,加之部分城市导入景观用水,供水任务日趋严峻,故对引黄水闸安全管理也带来新的要求及标准。
引黄水闸在黄河水的冲刷下,各个部件损耗要高于普通过水闸,特别是闸门漏水、结构锈蚀、混凝土剥蚀、闸前后泥沙积淤,严重影响到引黄水闸的整体安全性,对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秩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供水闸管所对水闸运行安全监管责任且益重大。
灌区水资源开发管理论文1松涛灌区自然概况松涛灌区位于海南岛北部及西北部,总土地面积5866km2。
灌区地处热带与亚热带,多年平均气温23~24℃,日照时间长,全年太阳辐射量113~124kcal/cm2,常年无霜,四季宜农。
灌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83mm。
降雨量年际变化大,丰、枯悬殊。
降雨量年内分配也不均匀,5~10月份的降雨量占全年的80%以上,主要集中在几次台风暴雨期间,干、湿季节明显。
灌区多年平均蒸发量在1220~1320mm之间,相对湿度约为82%~85%。
据1989年土地调查资料,灌区现有耕地面积21.37万hm2,(1hm2=15亩),设计灌溉面积13.67万hm2,自1989年至今实际灌溉面积一直在8.2万hm2左右徘徊。
灌区土壤种类繁多,土地资源丰富,有发展农、林、牧业的优势。
松涛灌区建成40多年来,各项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占全省总量的比重大,单位产量也较本省其他地区高,历年分别是海南省粮食、糖蔗、油料的26.6%、53.9%、25.3%左右。
2松涛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自1958年开始,灌区内陆续兴建水利工程,至今已基本形成了以松涛水库为主,联结灌区内3市3县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实现了大中小、蓄引提相结合的大型水利灌溉系统。
松涛水库位于南渡江上游,始建于1958年7月,至1969年基本建成,是一宗跨流域引水,以灌溉为主,结合城乡供水、防洪、发电、养殖等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通过骨干渠道,与灌区内的儋州、临高、澄迈、琼山、海口、白沙等市县中小型水库及塘坝相联结。
松涛水库集雨面积1496km2,多年平均径流量14.99亿m3,总库容33.45亿m3,正常库容25.95亿m3,死库容5.12亿m3,兴利库容20.83亿m3,年均供水12.87亿m3,水量利用系数86%。
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导流洞、溢洪道、输水枢纽和10座副坝组成。
灌区内各市县利用当地水资源建有中型水库12宗,小(一)型水库32宗,小(二)型水库及塘堰537宗,总灌溉库容3.85亿m3。
引黄灌区管理制度范文引黄灌区管理制度范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和改进引黄灌区管理工作,有序推进农田水利工作,提高农田水利水平,加强引黄灌区资金的统筹利用和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田水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机构设置和职责第一条引黄灌区管理机构根据业务需要,分为引黄灌区管理委员会和办公室两个部分。
第二条引黄灌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引黄灌区管理的方针、政策和年度计划,并对引黄灌区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三条引黄灌区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包括但不限于:(一)制定引黄灌区管理计划和业务流程;(二)负责引黄灌区设施的维护和检修;(三)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四)协调和解决引黄灌区管理中的矛盾和纠纷;(五)统计和分析引黄灌区管理数据和情况,并向上级报告;(六)其他与引黄灌区管理相关的工作。
第三章引黄灌区管理范围和监督第一条引黄灌区管理范围包括引黄灌区设施的建设、维护和使用管理,以及相关的资金使用和决策问题。
第二条引黄灌区设施建设项目要经过严格审批和验收程序,确保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要求。
第三条引黄灌区设施的维护和使用管理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及时进行检修和修缮,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四条引黄灌区的资金使用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资金的合理安排和有效利用。
第五条引黄灌区管理工作要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确保引黄灌区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章资金管理第一条引黄灌区管理资金来源包括政府投资和社会资金两部分,其中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引黄灌区设施的修建和维护,社会资金主要用于引黄灌区设施的管理和运行。
第二条引黄灌区管理资金的使用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监督。
第三条引黄灌区管理资金的统筹使用要在年度计划范围内进行,要对各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核查和审计。
第四条引黄灌区管理资金的监督和检查要建立健全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管,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第五章人员培训和考核第一条引黄灌区管理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探析黄河下游引黄供水管理黄河下游引黄供水事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引黄供水经历了探索尝试、大引大蓄、停灌治理、恢复整顿、稳定发展、统一调度管理等复杂、曲折的过程,由最初的农业用水发展成为工农业生产、城乡居民用水全方位供水,实现了由无偿供水、按灌溉面积收费向计量供水按方收费的转变,供水体系不断完善,供水规模不断扩大。
黄河下游山东段万亩以上的引黄灌区72处,设计灌溉面积236.8万hm2,有效灌溉面积189.3万hm2,为沿黄地区经济发展和人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巨大。
按照《黄河下游引黄渠首工程水费收交和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由黄河主管部门管理的渠首供水的用水单位,直接向黄河主管部门交付水费;灌区以外通过灌区供水的用水单位,向灌区管理单位交费,再由灌区管理单位向黄河主管部门交付水费;直接由地方自建自管的渠首工程供水的用水单位,由渠首工程管理单位向工程所在河段的黄河主管部门交付水费。
农业用水按夏秋两季征收,年终结清的方式收取水费,夏季主要征收水费和补助粮,秋季主要征收清淤费;工业用水按月收取水费。
水费按方收取,以货币的形式结算。
目前,黄河下游引黄水量的计量多为流速仪测流,该方法比较准确,但耗时长,闸门启闭频繁,误差较大,人为因素多,测流精度难以保证,费用较高。
另有一些取水口,无专门的计量设施,一般以开机时间、电机功率等因素计算引水量,准确程度不高。
落后的计量方法常因计量不准,引起供需双方的矛盾。
供水价格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调整后的供水价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渠首供水单位收不抵支的压力,但目前的水价不足合理水价的一半,与补偿成本合理收益标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供水收入仅够支付材料、工资及零星开支,维持渠首管理单位的简单再生产,根本没有提取设备折旧费的能力。
供水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工程老化速度加快,病险工程逐年增多。
供水价格过低,也带来了一系列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如工程投入来源少,工程老化失修,跑、冒、滴、漏问题严重,节水意识差,农业灌溉方式仍以大水漫灌、串灌为主,水利用系数不足0.45;工业、城镇用水重复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引黄灌区节水措施引黄灌区概述引黄灌区位于中国中西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灌溉区之一。
由于地处干旱地区,水资源紧缺,为了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引黄灌区采取了一系列节水措施。
本文将介绍引黄灌区采用的节水措施,并分析其效果和影响。
节水措施一:改进灌溉技术在引黄灌区,农田灌溉是最大的用水行业。
为了减少农田灌溉中的水浪费,引黄灌区采取了多种改进灌溉技术的措施。
首先,农田渠道进行了升级改造,采用了覆盖渠道、加固渠底和渠岸等手段,减少了渠道内的水分渗漏和侧漏损失。
其次,引黄灌区大面积推广了滴灌和喷灌技术,有效减少了农田的水分蒸发和土壤瘪缩,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再次,针对引黄灌区农田土壤持水能力较低的情况,采取了水质调配和保水措施,通过调整灌溉水的水质,增加土壤持水性能,并采取遮阳、覆膜等措施,减少土壤蒸发和水分流失。
这些改进灌溉技术的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农田灌溉中的水资源浪费,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
节水措施二:加强水资源管理为了更好地节约和管理水资源,引黄灌区实施了一系列水资源管理措施。
首先,建立了完善的水资源监测和调度系统,通过对水资源的实时监测和合理调度,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其次,引黄灌区加强了对农田用水的监管和管理。
制定了农田用水定额,严格控制每亩农田用水的用量,并推广了用水计量设备,对农田用水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再次,引黄灌区加强了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
加大对水源地的保护力度,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水库和水渠的净化设施,提高水的质量。
这些水资源管理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引黄灌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节水措施三: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引黄灌区农业结构调整,也是节水措施的重要一环。
首先,引黄灌区鼓励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农作物的选择。
通过选择适应干旱气候的耐旱作物,有效降低了灌溉用水的需求。
其次,引黄灌区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和模式,如精细化种植、水肥一体化等。
这些节水农业技术和模式能够通过科学调控土壤水分和合理施肥,减少了农田的用水量。
《引黄灌区微咸水灌溉条件下秋浇模式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水资源日益紧张,灌溉用水的科学利用与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特别是引黄灌区,如何在微咸水灌溉条件下优化秋浇模式,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引黄灌区微咸水灌溉条件下的秋浇模式,以期为该区域的农业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背景引黄灌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但由于水资源短缺,农业灌溉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近年来,随着微咸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该区域开始尝试利用微咸水进行农业灌溉。
微咸水灌溉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还能改善土壤盐分状况,提高作物产量。
秋浇作为农业灌溉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微咸水灌溉条件下的秋浇模式分析1. 灌溉方式选择在引黄灌区,微咸水灌溉主要采用渠道灌溉和滴灌两种方式。
渠道灌溉适用于大田作物,滴灌则适用于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
在秋浇过程中,应根据作物类型、土壤状况、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
2. 灌溉制度设计在微咸水灌溉条件下,应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
首先,要确定秋浇的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间,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土壤水分状况进行合理安排。
其次,要确定每次灌溉的水量,既要保证作物生长需求,又要避免水分过多导致土壤盐分积累。
此外,还要根据土壤盐分状况和作物耐盐性,制定相应的排盐措施。
3. 灌溉管理措施在秋浇过程中,应加强灌溉管理。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灌溉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
其次,要加强灌溉设施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此外,还要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调度,合理分配水资源,避免浪费。
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
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1. 存在的问题尽管微咸水灌溉在引黄灌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微咸水水质标准不统一,导致灌溉效果参差不齐;二是灌溉设施老化、损坏严重,影响了灌溉效率;三是农民的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浅析陶乐引黄灌区用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摘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灌区是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保障。
我县陶乐扬水灌区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农业收入成为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
近年来,紧紧围绕服务河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改善民生水利,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引黄灌区;灌溉;管理;措施引言:平罗县是宁夏的农业大县,我县曾经以水利资源丰富,发展农业优势明显著称。
笔者现就此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供同行参考。
一、灌区现状及基本情况1、陶乐引黄灌区现状河东陶乐扬水灌区是平罗县一个重要的产粮区,农业灌溉由黄河扬水灌溉,是一个典型的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的地区。
虽经近十年内部分设施进行了更新改造,但经多年运行,仍有大部分水利设施有待改造建设,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仍严重制约着灌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近年来,该县却出现灌溉难问题,每年时至5—6月份灌水高峰期,农作物争水,农民抢灌,由于群众传统的灌溉模式根深蒂固,由此引发的各类灌水矛盾十分频繁。
冬灌供水量就更为紧张,正常的灌溉秩序无法维持,往往导致弃耕、撂荒等危机发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2、灌区基本情况(后附用水情况计划表)陶乐灌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粮食生产区,农业生产用水全部依靠黄河提水灌溉,随着生态移民工程的建设,现拥有农业人口由过去1.75万人增加到2万多人,灌溉面积不断增加。
陶乐灌区灌溉所负责河东地区两乡一镇所辖的13个行政村,75个自然队,总农业人口23053人,设计灌面12.8万亩,实际灌溉面积11.1万亩。
仍负责河东地区所辖的9个一级扬水站、11个二级扬水站、1个三级扬水站的灌溉任务,共安装10寸至26寸机泵61台,总装机容量4493KW(二级为971KW),年提水量5648万m3,实际流量为26.85m3/s(其中:一级流量19.75 m3/s,二级流量7.1 m3/s)。
抽黄灌区水资源科学管理与高效利用对策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水利事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水利事业不再是单独垄断的一个产业结构,而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竞争,传统观念和管理方式的问题、管理体制的问题、运行管理机制的问题、运行管理经费的问题、人员管理的问题等势必将灌区的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摆在面前,要求必须转变以往固步自封的观念,更新认识,转变作风。
抽黄灌区作为水资源管理和利用的集中区域,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具有客观必要性和现实紧迫性1-2]。
1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灌区管理体制以及运行机制在水利工程的不同的功能要素中,从总体上可划分为社会公益型和生产经营型两大类。
在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中又分为中央管理和地方管理,既按行政管理区域划分又按流域(或灌区)划分。
地方管理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行政管理权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业务管理权属地方灌区管理部门或跨行政区域的共同的上一级灌区管理部门。
像陕西关中东雷抽黄灌区,灌溉业务管理权属管理局及管理站,但是行水人员的人事管理却属于地方管理处,由于行政主体和业务主体的分离,经常出现政事交叉、各自为阵、职责不清,出现有利益时大家争着管,有问题时互相推诿、谁都不愿意管的局面。
因此,首先要重新对灌区进行定性和定权。
灌区向用户提供具有商品性的水和灌溉服务,这种服务可以产生效益,理应得到合理的报酬和补偿。
但灌区应成为区别于党政群机关及企业,受国家管理,并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公益性单位;主要以保政治、保社会稳定为大局,以服务的方式进行专业化的供水劳动,创造出的水商品服务于社会,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谋求必要的单位经济利益,而因水费相对当前物价涨势偏低,单位不能自控而由物价部门控制水费的短缺部分政府理应买单补偿,所需经费靠财政差额拨款或全部自行解决3]。
2灌区工程产权、使用权、管理权和经营权按“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一是国家可以利用不同方式转让所属产权,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拍卖、租赁、出让、承包、兼并和资产重组等。
水利工程中的引黄灌区设计与管理引黄灌区是指利用引黄水利工程引水灌溉的区域,该地区因水源丰富而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为了实现高效水源利用和灌溉管理,引黄灌区的设计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引黄灌区设计与管理中的关键要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引黄灌区的设计要素1. 水源调配:引黄灌区设计的首要任务是进行水源调配。
要合理规划引黄水资源的分配,确保干旱季节和旱涝转换期的正常农业生产。
此外,还需要考虑环保要求,保护水源环境,防止水质污染。
2. 灌溉设施:灌溉设施的选择和建设对农业生产起着关键作用。
必须确保设计和建设的灌溉设施能够满足引黄灌区的实际需求。
同时,要考虑设施的可持续性和维护成本。
3. 水资源管理:对引黄灌区的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是确保灌溉效率和农业生产稳定的关键。
管理者应制定明确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实施合理的配水制度,推行水资源计量和监控机制,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引黄灌区的管理要素1. 灌溉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灌溉技术水平是保证引黄灌区高效灌溉管理的基础。
可通过开展培训和示范活动,向农民传授正确的灌溉技术和管理知识,提高他们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2. 灌区管理机构建设:建立专门的灌区管理机构是引黄灌区管理的基础。
此机构应具备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负责灌区设施的维护、水源调配和灌溉效果监测等工作。
3. 农业生产指导:灌区管理机构需提供科学的农业生产指导,以促进农民的合理种植和灌溉管理。
包括合理的施肥建议、灌溉量确定、作物品种选择等,从而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改善农民收益。
三、引黄灌区设计与管理的解决方案1. 引黄灌区设计方案:基于地理、气候和农业特点,采用精确的水资源调配模型,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制定引黄灌区的设计方案。
该方案包括水源调配方案、灌溉设施规划和水资源管理措施等。
2. 灌区管理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和完善灌区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灌区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
灌区工程运行和管理制度范文灌区工程是指通过建造灌渠、渠道和水库等工程设施,将水源引入农田进行灌溉的一种水利工程。
灌区工程运行和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确保灌区工程的正常运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从灌溉制度、水资源管理、水用户组织等方面,对灌区工程运行和管理制度进行探讨。
一、灌溉制度灌溉制度是指在灌区工程运行过程中,确定灌溉面积、水量分配和用水时间等方面的规定和制度。
灌溉制度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灌区工程的正常运行。
在制定灌溉制度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量分配水量分配是指将灌区工程所提供的水资源按照一定的方式分配给各个农田的过程。
在分配水量时,应当考虑到农田的土壤类型、作物需水量和季节变化等因素,合理确定每个农田的用水量。
同时,还需根据水资源的供应情况,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定期进行水量调整。
(二)灌溉方式灌溉方式是指将水资源以何种方式供给农田的方式。
常见的灌溉方式有地面灌溉、滴灌、喷灌等。
在选择具体的灌溉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农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作物状况等因素,选择能够节约水资源、提高水效果的灌溉方式。
(三)建立灌溉管理组织为了保证灌溉工程的正常运行,需要建立健全的灌溉管理组织。
灌溉管理组织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灌区工程的日常管理、水量调配和维护工作。
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标准,确保灌区工程的运行和管理达到预期效果。
二、水资源管理对于灌区工程来说,水资源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
因此,合理管理和利用水资源是灌区工程运行和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保供水可靠供水可靠性是指在灌区工程运行过程中,确保供应的水源稳定和持久。
为实现供水可靠,需要建立健全的水资源调度机制,定期组织水资源调查和分析,合理安排排水计划和调整用水计划,确保供需平衡。
(二)推行水权管理水权管理是指根据各个农田的用水需求和水资源的供应情况,对水资源进行公平分配和优先分配的一种管理方式。
关于内蒙古引黄灌区推进节水灌溉对策及措施摘要本文以内蒙古引黄灌区为例,对农业灌溉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节水灌溉效益和潜力进行了客观分析。
并提出发展农业节水灌溉的对策和措施,即要以节水为目标加快对现有灌区的技术改造,充分发挥工程效益;要加强不同区域农业节水灌溉发展规划和发展模式的研究;要制定激励节水灌溉发展的投入政策;推广水价机制;加强提高节水意识的宣传教育。
关键词引黄灌区;节水灌溉;水资源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8-0069-02内蒙古引黄灌区地处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特殊的气候、地理社会条件决定了该地区农业必须走灌溉农业的发展道路。
该地区是资源十分短缺,加之黄河来水日益紧张,不仅灌区农业灌溉用水受到威胁,而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受到缺水的制约。
但是,在这水资源相当紧缺的情况下,在使用中竟存在着严重的不和谐因素,一方面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和人口增长加大了用水需求量,供需矛盾不断加剧;另一方面用水大户农业灌溉水利用率低下,并且浇地仍在大水漫灌,浪费水资源现象依然严重。
为了使该地区优先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不断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为了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建立节水型社会,积极推进灌区农业节水灌溉是解决灌区农业发展用水不足和工业城市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措施[1]。
1 目前灌区存在的问题内蒙古引黄灌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而成的,在本地区经济社会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为解决该地区人民温饱问题,发展农村经济和保障粮食生产等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这些灌区主体骨干工程当年建设标准低,加之多年运行,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效益在逐年衰减,支渠以下工程投入少,特别是农田工程渠系不配套,田间无畦无堰,农田灌溉大都采用传统的土渠输水、大水漫灌方式,管理体制脱节,经营粗放,用水管理不善,措施不力,灌溉技术落后,用水效率极低。
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用水量总和与美国相当,但gdp仅为美国的1/4,全国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约为0.45,先进国家为0.7甚至0.8,这就是说,这些灌区在解决该地区农业用水发展农业解决粮食问题的同时,水资源付出相当大代价。
引黄灌区供水管理体制改革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引黄灌区供水开始出现诸多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管理体制性质模糊、管理方法落后、水价偏低等。
此文主要介绍了引黄灌区如何理顺管理体制和推行用户参与灌溉管理和放活价格管理等,使引黄灌区的管理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关键词】:引黄灌区;水价;管理体制【abstract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water supply begins to appear many problems, this is mainly embodied in the management system, management method of fuzzy nature behind, water price is low, etc.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how to make management system in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areas and pushing the user participation in irrigation management and allowing flexibility price management, etc., so that the manage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areas form a virtuous cycle.【keywords 】: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areas; Water price; Management system前言近年来,国家对对农业建设越来越重视,这就使引黄灌区初步的建成了一套完善的排涝和灌溉体系,这给我们国家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但是引黄灌区在各个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主要对这些问题做了简要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可供其借鉴的意见。
引黄灌区水资源管理制度安全技术管理毕业论文引黄灌区水资源管理制度全文如下:
1、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水资源配置原则
水资源优化配置要求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为全灌区农业、二三产业、生活、生产、生态5个方面提供可靠的水源,以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即满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等多种效益目标,不是单纯地追求某一方面的效益最好[4],这些目标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以及相互竞争的问题[5].在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制度的条件下,刘艳飞[6]提出要从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整体的角度研究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坚持供需双向协调.梁士奎等[7]提出以人水和谐为目标,在合理确定“三条红线”控
制指标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水资源分配方案下的人水和谐程度.笔者结合灌区实际情况,
提出在制定灌区水资源合理分配方案时,应当依照以下6项原则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
1用水总量控制.灌区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的可开采量应低于其阈值,不同水源供给各用水户的总水量不应多于可供水资源量.
2用水效率控制.农业作物灌溉定额、工业增加值用水定额以及其他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定额都应小于设计用水定额.
3用水顺序控制.首先考虑保证城乡居民用水,其次考虑二三产业用水,然后考虑农业用水、生态建设用水、生产养殖用水.同一用水对象的不同用水部门也应该考虑用水的轻
重缓急,应从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需要着手:生活用水应保证城乡居民最低的用水需求;二
三产业用水应优先满足重要工业电力、通讯、交通等部门用水,其次考虑用水效益高的行业、企业用水[8];农业用水应优先满足重要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用水,同时还要考虑空间
灌区上下游、左右岸关系等;生态用水方面应优先用于城镇绿化、环境卫生.
4用水水质控制.不同水质的水源供给不同的用水对象时,尽量保证优水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
5根据限制纳污控制红线,控制污染物入河总量不超过其纳污能力[9],污染物排放浓度不能大于其允许排放的最高浓度,将有限的水资源数量和纳污能力在区域间和用水部门
间进行合理调配.6生态环境用水量不得低于保护生态系统需要的最低用水量,包括改善水质,维护河湖平衡,美化居民的居住环境.
2、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式
2.1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建立
基于上述灌区水资源合理分配方案原则,建立多目标多水源合理分配的模型。
2.2目标方程的建立
根据多目标多水源模型建立目标方程。
y1为农业需水量;y2为生态需水量包括水系景
观和环卫绿化2部分;y3为生活需水量包括农村生活和城镇生活;y4为二三产业需水量;y5
为牲畜养殖需水量;x1为黄河水供水量;x2为地表水供水量;x3为浅层地下水供水量;x4为
中深层地下水供水量;x5为南水北调水供水量;a1、a2、b1、b2、c1、c2、c3、c4、d、e1、e2分别为不同水源应用于不同目标的水量值,单位统一为亿m3.
2.3结果及分析
在规划年2021年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基础上,结合多目标多水源方程,采用线性规划
和计算机软件MATLAB[10]相结合的办法合理分配灌区的水资源.经计算,大功引黄灌区不
同水源优化配置结果。
结合大功引黄灌区社会经济、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规划、水利工
程建设等诸多方面的实际情况,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综合分析
结果如下:
1灌区生活、生产、二三产业和城市生态需水量均呈缓慢上升趋势,农业用水量有所
下降.供水区引黄供水呈上升趋势,地下水开采量减少,考虑适当增加南水北调水来缓解
非农业用水.
2灌区以农业用水为主,综合效益不高,不利于灌区综合发展.为更好地实现水资源优化的配置,应加大推行农业灌溉节水技术和灌区高效运行管理模式的保障措施,提高灌溉
水保证率,将节约的水资源用于城镇及工业区发展、灌区生态发展中.
3在实际供水期间,应考虑充分使用引黄水量指标,适当增加引黄水量用于农业灌溉
和生态用水,这样可以缓解灌区水资源的紧缺状况,并可有效遏制地下水超采的趋势,回
补地下水;同时改善灌区河道的水质状况和生态环境,增加环境的湿度,减少地表湿度的
光辐射,将对净化空气、调节区域小气候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地下水埋深较浅、有可能引发盐碱化的地区则先利用地下水,如沿黄地区或引黄灌区;因黄河持续大量侧渗
或大水漫灌而导致地下水位偏高,有可能引起土壤盐碱化,一般在每年8、9月份,地下
水位达到最高,应优先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减少引黄水量的使用,将引黄水供给下游缺
水区.在不影响河道水环境条件下,可将地表水,用于农业生产和水系景观建设.南水北调
水水质较高,用水成本也较高,可用于城镇生活和对水质要求较高的工业.
4灌区上下游统筹管理的问题.由于分散管理使得上下游用水出现上游用水充足、下游无水可用的现象.为了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建议施行统筹管理、统一调度,推广实行自上
而下的配水计划制定方式,配水计划具体到各取水口,按时段划分流量、水量.对整个灌
区的水源工程、灌区建设、灌区扩建更新改造、灌区水资源调度等进行统筹安排.
5水资源实时监测与调控.采用高科技远程自动化监测、检测仪器,通过对灌区水资源使用信息的实时监测、反馈,由计算机软件系统作出适宜的实时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调度方案,使得灌区管理更加科学化、智能化.
6灌区要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资源优化配置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推进以用水总量、用水定额控制管理为重点的节水防污、生态保护、有偿使用、监管并重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3、结语
对大功引黄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水文气象、水利工程建设等诸多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收集的资料不全,时间和经验不足,研究不够全面和深入,故对问题的探究做了适当简化.鉴于水资源优化配置是一个不断优化、不断完善的过程,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1按照水质进行水资源配置的原则还需进一步完善.
2缺乏对灌区水资源生态环境效益有效的评价方法和定量的计算分析.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灌区内二三产业对中水的利用将会加大.
4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和可供应量是不容易被确定的,要结合风险分析对这些量值进行预测。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