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的国内、国际发展历史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GIS系统的发展历史
我国GIS的发展较晚,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起步(1970-1980)、准备(1980-1985)、发展(1985-1995)、产业化(1996以后)阶段。
GIS已在许多部门和领域得到应用,并引起了 *** 部门的高度重视。
从应用方面看,地理信息系统已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建设、土地管理、农作物调查与结产、交通、能源、通讯、地图测绘、林业、房地产开发、自然灾害的监测与评估、金融、保险、石油与天然气、军事、犯罪分析、运输与导航、110报警系统、公共汽车调度等方面得到了具体应用。
国内外已有城市测绘地理信息系统或测绘数据库正在运行或建设中。
一批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已研制开发成功,一批高等院校已设立了一些与GIS有关的专业或学科,一批专门从事GIS产业活动的高新技术产业相继成立。
此外,还成立了“中国GIS协会“和“中国GPS技术应用协会“等。
目前国内建设GIS系统比较常用的软件有Supermap GIS系列、MapGIS系列、MyGIS系列。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基于地理空间数据的信息处理工具,它能够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空间数据,为地理空间分析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迅速,对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中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始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地理信息系统逐渐发展壮大,并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路径。
198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设备,开展了一系列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应用项目。
1990年代,中国加大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力度,多个省市开始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了地理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
2000年代,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取得了重大突破,开展了国土资源遥感监测、地质灾害预测、城市规划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工作。
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地理信息系统的政策和标准,促进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健康发展。
二、中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交通运输、农业资源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国土资源管理:中国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对土地利用、资源分布、环境状况等进行监测和评估,为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环境保护: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环境的污染源、生态系统、自然灾害等进行分析和预测,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3. 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分析城市的用地结构、道路网格、交通流量等因素,为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 交通运输: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道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网络进行分析和优化,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5. 农业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对农田、种植结构、气候条件等进行分析和评估,为农业生产的决策和管理提供支持。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回答: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个重要的交互式信息处理工具,可以用来收集、存储、分析和展示各种地理位置的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以其多功能性、快速性、准确性而备受欢迎,是地理信息的有效工具,能够根据问题的解决需求,提供更好的地理解决方案。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这一时期,军事技术发展迅速,以解决实时地理信息的处理和分析问题,以帮助军事作战活动要求。
这些技术包括空间分析、地形分析和地理数据库管理。
因此,军事规划和作战的效率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并有助于支持军事技术在商业上的利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GIS技术持续发展,不仅在军事决策中广泛应用,而且也被用于气象、海洋、防灾减灾、农业、资源管理、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交通管理、旅游宣传等领域。
结合了卫星影像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地图制图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种技术,GIS得以发展出更多的应用场景,从而对数字化地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分析和展示有着重大的影响。
由于GIS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GIS地图服务和在线服务的发展也迅速增长。
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人文地理学姓名:***学号:**********简述GIS发展趋势1、概念介绍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结合地理学与地图学以及遥感和计算机科学,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
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
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其核心是用计算机来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已经广泛的应用在不同的领域。
2、国外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国际上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地理信息系统起源于北美。
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水平不高,存贮量小,磁带存取速度较慢,使得GIS带有更多的机助制图色彩,地学分析功能极简单。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计算机软硬件迅速发展,特别是大容量存贮功能磁盘的使用,为地理空间数据的录入、存贮、检索、输出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使GIS朝实用方向迅速发展。
70年代的GIS分析功能和60年代相比,并未得到很大的扩充,许多数据库的容量也较小。
因此,70年代可以说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巩固阶段。
20世纪80年代是GIS普及和推广应用的大发展阶段,由于新一代高性能的计算机的普及和迅速发展,GIS也逐步走向成熟。
GIS的软硬件投资大大降低而能力明显提高,已进入多学科领域,由功能单一、比较简单的分散系统发展成为多功能的用户共享的综合性信息系统,并向智能化发展。
随着GIS与卫星遥感技术的结合,GIS已用于全球变化的研究与监测。
所以,80年代是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具有突破性的年代,出现了一些具代表性的性能较好的GIS软件。
如ARC/INFO、MICROSTA TION、SICAD、GENAMAP等。
20世纪90年代,GIS已成为确定性产业,投入使用的GIS系统,每2~3年就翻一番。
GIS的发展历程35,000年前,在Lascaux附近的洞穴墙壁上,法国的Cro Mag non猎人画下了他们所捕猎动物的图案。
与这些动物图画相关的是一些描述迁移路线和轨迹线条和符木。
这些早期记录符合了现代地理信息系统的二元素结构:一个图形文件对应一个属性数据库。
18 世纪地形图绘制的现代勘测技术得以实现, 同时还出现了专题绘图的早期版本, 例如:科学方面或户口普查资料。
20 世纪初期世纪将图片分成层的“照片石印术”得以发展。
直至60年代早期,在核武器研究的推动下,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导致通用计算机“绘图”的应用。
1963年,加拿大测量学家R.F.Tomlinson 首先提出“地理信息系统”这一概念,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 ,用于自然资源的管理与规划。
1965年,美国哈佛大学土地测量专业的一名学生J.Da ngermo nd在其毕业论文中,设计了一个简单的GIS系统,并在毕业后于1996年成立了ESRI公司, 成为推动GIS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967年世界第一个投入实际操作的GIS系统由联邦能量、矿产和资源部门在安大略省的渥太华开发出来。
这个系统是由Roger Tomlinson 开发的,被称为“Canadian GIS”(CGIS。
它被用来存储,分析以及处理所收集来的有关加拿大土地存货清单(CLI)数据。
CLI通过在1:250, 000的比例尺下绘制关于土壤, 农业, 休闲、野生生物、水鸟、林业, 和土地利用等各种信息为加拿大农村测定土地能力,并增设了了等级分类因素来进行分析。
CGIS是世界的第一个“系统”,并且在“绘图”应用上进行了改进,它具有覆盖,测量,资料数字化/ 扫描的功能,支持一个跨越大陆的国家坐标系统,将线编码为具有真实的嵌入拓扑结构的“弧” ,并且将属性和位置的信息分别存储在单独的文件中。
它的开发者,地理学家Roger Tomlinson,被称为“ GIS之父”。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地理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开始探索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存储、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
以下是GIS的发展历程与趋势的简要概述:1. 早期发展(1960年代-1980年代):GIS的早期发展主要集中在学术研究领域,使用的数据主要是纸质地图和航空照片。
研究人员着重于研发基础地图数据和基本地理分析功能。
2. 系统发展(1990年代-2000年代):GIS开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城市规划、环境管理、农业、水资源管理等。
计算能力的提升和地理数据的数字化使得GIS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GIS软件开始商业化,并逐渐出现了一批知名的GIS软件厂商。
3. 开源GIS的兴起(2000年代至今):开源GIS软件的崛起使得GIS技术更加普及和可访问。
一些优秀的开源GIS软件,如QGIS和Mapserver,成为了广大用户的首选。
开源GIS社区的活跃也推动了GIS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在GIS技术的发展中,还出现了一些趋势:1. 数据集成与互操作性增强:随着各种数据源的增多,如卫星遥感、无人机影像、社交媒体数据等,需要将不同格式、来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
因此,提高不同数据之间的互操作性和数据集成能力成为一个重要趋势。
2. 开放数据和开放标准的促进: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推动开放地理数据,以促进数据的共享和利用。
开放标准也使得不同GIS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更加方便,推动了GIS行业的发展。
3. 空间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随着位置信息的快速增长,如移动设备、传感器等的普及,海量的空间数据(即空间大数据)得以收集和存储。
如何高效地挖掘和分析这些空间大数据成为了一个热点问题,涉及到大数据处理、机器学习等相关技术。
4. 3D和虚拟现实的应用:随着三维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进步,将GIS技术与三维场景建模和虚拟现实相结合,可以提供更加真实、沉浸式的地理空间体验,推动了GIS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领域的应用。
GIS的国际发展历史GIS起源于人口普查,土地调查和自动制图,1960年,加拿大测量学家R.F.Tomlinson 提出了把地图变成数字形式的地图,1963年,又提出GIS这一本术语,并建立了第一个GIS -加拿大GIS,随后GIS以燎原之势在全世界迅速发展起来。
1、60年代,探索时期(GIS思想和技术方法的探索)人们关注什么是GIS,GIS能干什么。
2、70年代,巩固时期,这时由于计算机技术及其在自然资源和环境数据处理的应用,促进GIS迅速发展。
这期间,发展研究的重点是空间数据处理的算法,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管理这三个方面。
3、80年代,实用阶段,也是GIS普遍发展和推广应用阶段,人们把GIS与RS解决全球性问题,如全球沙漠化,全球可居住地评价,核扩散问题等。
4、90年代,全面应用,产业化阶段,对GIS进一步研究,研究的内容集中在:空间信息分析的新模式和新方法,空间关系和数据模型,人工智能引入等。
●国际GIS的发展状况GIS的国内发展历史●我国GIS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70年代,准备阶段:一些知名人士GIS先驱看到GIS的广阔前景和GIS的重要性,进行极积呼吁,为GIS 在我国的发展奠定了与论准备基础并做了一些可行性实验。
2、80年代,试验起步阶段:这期间,我国在GIS理论探索,规范探讨,软件开发,系统建立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和进展,进行了一些典型,试验专题试验软件开发工作。
3、90年代,我国GIS发展阶段: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沿海,治江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土地的有偿使用和外资的引进,急需GIS为之服务,这也推动GIS在我国的全面发展。
4、96年以来,是我国GIS产业化阶段。
中国GIS现阶段状况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和重大信息工程已纳入国家计划,一批国家级和地方级的GIS相继建立并投入运行,一批专业遥感基地已建立,并进入了产业化运行,一批综合运用“3S”技术的重点项目已实施,并在自然灾害监测和图土资源调查中发挥效益,一批高等院校开设了与GIS相关的新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从事GIS研究与开发的高层次人才,具有我国自主版权的GIS基础软件的研制逐步进入了产业化轨道,等等这些都标志我国GIS产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地理信息系统(GIS)发展史及前景展望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相结合的计算机系统,用于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的一种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
本文将从基础设施的建立、技术的发展、应用领域的扩展以及未来的展望四个方面,对GIS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与展望。
首先是GIS基础设施的建立。
地理信息系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有气象、生态、区域规划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开始使用计算机处理地理信息数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GIS的概念开始显露出来。
当时,GIS主要依赖于大型主机,专业软件的开发和数据的建立话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GIS逐渐实现了在个人计算机上的操作,地图数据也开始数字化,这为GIS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奠定了基础。
接着是GIS技术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GIS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数据建模和分析技术上。
研究人员开始开发和研究空间数据计算和处理的算法和模型。
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与共享逐渐成为可能,GIS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
地理信息系统开始与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新技术融合,实现了空间数据和实时位置数据的结合。
此外,3D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移动地理信息系统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也进一步推动了GIS技术的发展,使得GIS具备了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第三是GIS应用领域的扩展。
初始阶段,GIS主要应用于土地利用、城市规划、生态保护等领域。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GIS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展到了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农林牧渔等多个领域。
如今,GIS已经成为许多行业和领域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城市规划中,GIS可以用于规划城市交通、优化公共设施的布局等。
在环境保护中,GIS可以用于监测和评估环境污染、物种分布等。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的技术系统。
GIS技术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农业生产、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一、GIS的发展历程GIS的起源可以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R.W.汤姆林森教授首次提出了地图自动化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GIS技术经过迅速发展,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领域。
由于GIS技术所需要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条件成熟,GIS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应用。
到了21世纪,GIS技术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移动设备的普及、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为GIS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机会。
二、GIS的工作原理GIS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展示四个方面。
GIS系统的数据一般分为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两种类型。
其中矢量数据是基于几何对象的描述,如点、线、面等;而栅格数据则基于像素和网格点。
在GIS系统中,数据收集是第一步。
数据的来源可以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遥感、航空摄影、人工测量等渠道。
数据处理是GIS技术的核心环节。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库设计、数据格式转换、数据清理、数据组合等步骤,而样条插值、空间插值、面积加权、独立变量模型等算法则是数据处理的主要方法。
数据分析是GIS技术的重要环节。
数据分析包括GIS数据的分类、空间分析(如缓冲区分析、栅格分析、网络分析等)、统计分析和地图代数等步骤。
数据展示是GIS技术的重要功能之一。
数据展示的内容包括地图的图像显示、标注、符号制作等。
常用的数据展示工具包括ArcGIS和QGIS等GIS软件。
三、GIS的应用GIS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电子商务、物流、农业与林业生产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第一章概述本节内容1.1GIS的起因与发展1.1.3 我国GIS的发展我国GIS 的发展1.1.31、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特点起步稍晚,发展势头相当迅猛,已经成为世界上的GIS 大国开始推广计算机在测量、制图和遥感领域中的应用1974年,引进美国地球资源卫星图像(Landsat),开展遥感图像处理与解译工作1976年,召开了第一次遥感技术规划会议。
先后开展了京津唐地区红外遥感试验、新疆哈密地区航空遥感试验、天津渤海湾地区的环境遥感研究、天津地区的农业土地资源遥感清查等。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我国GIS的发展1.1.31、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1977年诞生了第一张由计算机输出的全要素地图。
1978年,国家计委在黄山召开了全国第一届数据库学术讨论会。
国家测绘局系统开展了一系列航空摄影测量和地形测图,为GIS积累了丰富的数据,为GIS的研制和应用提供了技术上的准备。
我国GIS的发展1.1.32、试验阶段(20世纪80年代)GIS全面进入试验阶段主要研究:数据规范与标准、空间数据库建设、数据处理和分析算法、应用软件的开发全国性、区域性GIS建设全国1:100万地图数据库系统和土地信息系统、1:400万全国资源和环境信息系统、1:250万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开展了黄土高原信息系统、洪水灾情预报与分析系统、辅助城市规划信息系统的建设我国GIS 的发展1.1.32、试验阶段(20世纪80年代)国内召开多次GIS 国际学术讨论会1985年,中国科学院建立“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取得了大的发展1989年,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建立“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988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开设信息工程专业(GIS ),全国第一个培养GIS 本科人才的学校已培养了一批GIS 研究方向的硕士、博士我国GIS的发展1.1.33、全面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国家测绘局正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数字化测绘信息产业1:100万地图数据库已公开发售,1:25万地图数据库也已完成建库,开始了全国1:5万地图数据库生产与建库工作省测绘局建立了省级1:1万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史日期10月8号姓名:代冯伟地理信息技术包括地理信息技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数字地球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硬件、软件环境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综合评价、管理、定量分析和决策服务而建立的一类计算机应用系统。
GJS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北美(加拿大和美国),到80年代末,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理信息的处理、分析手段日趋先进,GIS技术也日臻成熟,目前已成功地应用于资源、环境、土地、交通、教育、军事、灾害研究、自动制图等领域.GIS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发展成为一个可观的产业,并进入了大学乃至中学的课堂.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了解有关GIS的发展史及其发展前景。
一、国际发展史1950年,麻省理工学院制造了第一台图形显示器;1958年美国一家公司研制成第一架滚筒式绘图仪;1962年麻省理工学院一名博士研究生首次提出了计算机图形学,并论证了交互式计算机图形学是一个可行的、有用的研究领域,从而了这一科学分支的独立地位1.在此基础上,地理信息系统开始萌芽.因此说,GIS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今,GIS风风雨雨走过了40多年,纵观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开拓阶段(20世纪60年代)这一阶段主要特点是:①提出了地理信息系统(GIS)这一专业术语.1963年加拿大测量学家Roger F.Tomlinson首先提出地理信息系统这一术语,并建成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加拿大1:5000CGIS);②与GIS相关的组织和研究机构相继成立;如1966年成立的美国城市与区域系统协会(URISA),1968年成立的城市信息系统跨机构委员会(IAAC)和国际地理联合会(IGU)的地理数据遥感和处理小组委员会,及1969年成立的美国州信息系统全国协会(NASIS)等等2.这些组织和机构相继都组织了一系列的GIS国际讨论会,对于传播GIS知识和发展GIS技术起到了指导作用.③GIS软件开发初见端倪;如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开发的SYMPA,马里兰大学的MANS等。
地理信息系统的存在与发展已历经30余年。
用户的需要、技术的进步、应用方法论的提高,以及有关组织机构的建立等因素,深深地影响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综观GIS发展,尤其是北美地区的实际情况,可将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60年代为地理信息系统开拓期,注重于空间数据的地学处理。
例如,处理人口统计局数据(如美国人口调查局建立的DIME)、资源普查数据(如加拿大统计局的GRDSR)等。
许多大学研制了一些基于栅格系统的软件包,如哈佛的SYMAP、马里兰大学的MANS等。
综合来看,初期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动力来自于诸多方面,如学术探讨、新技术的应用、大量空间数据处理的生产需求等。
对于这个时期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来说,专家兴趣以及政府的推动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并且大多地理信息系统工作限于政府及大学的范畴,国际交往甚少。
(2)70年代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巩固发展期,注重于空间地理信息的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的真正发展应是70年代的事情。
这种发展应归结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资源开发、利用乃至环境保护问题成为政府首要解决之疑难,而这些都需要一种能有效地分析、处理空间信息的技术、方法与系统。
二是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数据处理加快,内存容量增大,超小型、多用户系统的出现,尤其是计算机硬件价格下降,使得政府部门、学校以及科研机构、私营公司也能够配置计算机系统;在软件方面,第一套利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软件问世,新型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不断出现,据IGU调查,70年代就有 80 多个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第三,专业化人才不断增加,许多大学开始提供地理信息系统培训,一些商业性的咨询服务公司开始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工作,如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SRI)成立于1969年。
这个时期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总体特点是:地理信息系统在继承60年代技术基础之上,充分利用了新的计算机技术,但系统的数据分析能力仍然很弱;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方面未有新的突破;系统的应用与开发多限于某个机构;专家个人的影响削弱,而政府影响增强。
地理信息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地理信息是指关于地球表面的各种空间数据和地理信息资源的收集、管理、分析和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地理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
地理信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地理信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也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地理信息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古代地理信息:古代文明时期,人们开始通过天文观测、地理测量和地图制作等手段收集和记录地理信息。
古代的地理信息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气象等内容,为人类的农业、贸易和探险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 地理信息科学的形成:18世纪以后,地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地理信息的研究也逐渐系统化。
地理学家通过野外考察和地理测量等手段,对地理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并通过地图等形式将地理信息呈现出来。
同时,地理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也逐渐借助于计算机和数学方法。
3.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被提出,将计算机技术与地理信息相结合,实现了地理信息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处理。
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使得地理信息的收集、管理和分析更加高效和精确,为地理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
4. 互联网时代的地理信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共享变得更加容易。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地理信息,如地图、卫星影像、交通导航等。
同时,地理信息的应用也涉及到各个领域,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农业农村发展等,地理信息在社会发展和决策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地理信息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将会更加智能化和精确化。
以下是地理信息发展的几个前景:1. 人工智能与地理信息的融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的处理和分析将会更加智能化。
国际与国内GIS发展概述37022422 魏鹏飞摘要: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Gis的发展起源于19世纪50年代,经过60年的发展,国际与国内的GIS系统经历了萌芽,快速发展,蓬勃发展的阶段。
关键字:GIS,国际,国内正文:地理信息系统的英文简称为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有时也成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
它是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包括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属性数据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的问题。
地理系统起源于二十世纪中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逐步成为现代社会最基本的服务系统。
综观GIS发展的60多年,可将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分为4个时期:开拓期,巩固发展期,繁荣发展期,普及时代。
GIS的开拓期是20世纪的50年代到60年代的十年,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很快就应用到了空间数据的储存和处理,使计算机成为地图信息储存和计算处理的装置,将很多的地图转换成为计算机可以利用的数字形式,出现了地理信息系统早起的雏形。
1963年,加拿大测量学家R.F.Tomlinson首先提出了地理信息系统这一术语,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的地理信息系统——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用于自然资源的管理和规划。
这时地理信息系统的特征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平联系在一起的,表现在计算机储存能力小,磁带存取速度慢,机助制图能力较弱,地学分析功能较简单,实现了手扶跟踪的数字化方法,可以完成地图数据的拓扑编辑,吩咐数据的自动拼接,开创了格网单元的操作方法,发展了许多面向格网的系统,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哈佛大学的地图同步处理系统,明尼苏达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等,所有这些处理空间数据的主要技术,都奠定了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GIS)发展史及前景展望地理信息系统(GIS)发展史及前景展望第一章引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一种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系统。
它能够用数字化的方式整合、存储、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数据,为决策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准确、可靠的空间分析结果。
GIS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将着重探讨它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第二章 GIS的发展历程2.1 GIS的起源地理信息系统的雏形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当时美国政府和商业机构开始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处理地理数据。
然而,当时的技术限制了GIS的应用范围和功能。
许多早期的GIS系统仅仅用于地理数据的浏览和查询。
2.2 主要发展阶段2.2.1 人机交互时代进入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硬件设备的大幅度降价催生了新一代的GIS系统。
这一时期,GIS系统具备了更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GIS系统变得更加易用,人机交互性得到大幅度改善,使得用户能够更自由地进行数据的查询和分析。
2.2.2 Web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GIS系统开始向Web平台迁移。
这一时期的GIS系统具备在线数据共享和协同编辑的功能,用户通过网页浏览器就能访问地理信息数据。
WebGIS的出现使得各种行业和领域都能够方便地利用地理信息进行决策分析,极大地推动了GIS的发展。
2.2.3 移动时代近年来,移动设备的快速普及和性能提升改变了人们对GIS的使用方式。
移动GIS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实现了更加灵活和便捷的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和分析。
移动GIS将地理信息带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导航、旅游、交通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第三章 GIS的应用领域3.1 环境保护GIS在环境保护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自然资源、水污染、土壤侵蚀等进行分析,GIS可以帮助科学家和决策者制定合理的环保政策,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中国GIS发展大事记第一组(指导老师:张书亮成员:陈志红、鱼苗苗、徐宋昀、王心洁,韩潇萌、秦玉婷、张冰、范雨浩)国内GIS大事记国外GIS大事记04年1.国内首个面向网络的大型GIS 软件发布2.2004年4月,国际地理信息系统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3.2004年11月,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成立10周年4.武大建成“空中游南极”虚拟系统5.2004年3月,GIS首次进入乡镇和农村,为乡村信息化建设服务。
05年1.国内GIS公司首次宣布免费开放地图API2.国内GIS企业首次推出“共相式”GIS软件模式3.2005年1月,国产GIS软件已占半壁江山。
4.2005年5月22日11时08分,备受瞩目的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
4个多月后国家测绘局向全世界公布了珠穆朗玛峰复测后的新高程为:8844.43米。
1.Google公司推出了GoogleEarth系列软件。
2.瓦片地图问世。
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GIS组件化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出现了组件式GIS(又称ComGIS)06年2006年2月24日,国家测绘局宣布国家1:5万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成。
1.MetaCarta开创了Openlayers的最初版本2.GeoRSS的开发07年1.2007年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编制并印发实施了《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框架》。
2.数据中心、搭建式开发平台、2007年谷歌提出“云计算”,以谷歌、亚马逊、IBM、微软等为代表的大型企业纷纷高调进入“云计算”领域地下真三维等推出08年1.中国地理信息行业通过《中国地理信息行业自律公约》2.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
全国空间信息行业全体总动员,纷纷利用遥感、航空测绘、GIS和GPS等技术手段科技赈灾,为紧急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发挥了重要作用。
3.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在奥运安保、智能交通、城市运行、食品安全、通信、场馆管理等方面,空间信息技术为奥运会顺利举办均提供了有力保障1.GeoEye-1卫星传回了第一张高分辨率照片。
GIS的国际发展历史
GIS起源于人口普查,土地调查和自动制图,1960年,加拿大测量学家R.F.Tomlinson 提出了把地图变成数字形式的地图,1963年,又提出GIS这一本术语,并建立了第一个GIS -加拿大GIS,随后GIS以燎原之势在全世界迅速发展起来。
1、60年代,探索时期(GIS思想和技术方法的探索)人们关注什么是GIS,GIS能干什么。
2、70年代,巩固时期,这时由于计算机技术及其在自然资源和环境数据处理的应用,促进GIS迅速发展。
这期间,发展研究的重点是空间数据处理的算法,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管理这三个方面。
3、80年代,实用阶段,也是GIS普遍发展和推广应用阶段,人们把GIS与RS解决全球性问题,如全球沙漠化,全球可居住地评价,核扩散问题等。
4、90年代,全面应用,产业化阶段,对GIS进一步研究,研究的内容集中在:空间信息分析的新模式和新方法,空间关系和数据模型,人工智能引入等。
●国际GIS的发展状况
GIS的国内发展历史
●我国GIS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70年代,准备阶段:
一些知名人士GIS先驱看到GIS的广阔前景和GIS的重要性,进行极积呼吁,为GIS 在我国的发展奠定了与论准备基础并做了一些可行性实验。
2、80年代,试验起步阶段:
这期间,我国在GIS理论探索,规范探讨,软件开发,系统建立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和进展,进行了一些典型,试验专题试验软件开发工作。
3、90年代,我国GIS发展阶段: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沿海,治江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土地的有偿使用和外资的引进,急需GIS为之服务,这也推动GIS在我国的全面发展。
4、96年以来,是我国GIS产业化阶段。
中国GIS现阶段状况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和重大信息工程已纳入国家计划,一批国家级和
地方级的GIS相继建立并投入运行,一批专业遥感基地已建立,并进入了产业化运行,一批综合运用“3S”技术的重点项目已实施,并在自然灾害监测和图土资源调查中发挥效益,一批高等院校开设了与GIS相关的新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从事GIS研究与开发的高层次人才,具有我国自主版权的GIS基础软件的研制逐步进入了产业化轨道,等等这些都标志我国GIS产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