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流量测量系统校准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75.50 KB
- 文档页数:1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性能分级1、气密性能分级2、水密性能分级3、抗风压性能分级检测项目1、气密性能检测方法2、水密性能检测方法3、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2009年3月1日正式实施1、代替GB/T 7106一2002《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2、代替GB/T 7107一2002《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3、代替GB/T 7108—2002《建筑外窗水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4、代替GB/T 13685一1992《建筑外门的风压变形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5、代替GB/T 13686—1992 《建筑外门的空气渗透性能和雨水渗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术语和定义1.外门窗:建筑外门及外窗的统称。
2.压力差:外门窗室内、外表面所受到的空气绝对压力差值。
当室外表面所受的压力高于室内表面所受的压力时,压力差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3.气密性能:外门窗在正常关闭状态时,阻止空气渗透的能力。
4.标准状态:温度为293K(20℃)、压力为101.3kPa (760㎜Hg),空气密度为1.202㎏/m3的试验条件)5.试件空气渗透量:在标准状态下,单位时间通过整窗(门)试件的空气量。
6.附加空气渗透量:除试件本身的空气渗透量以外,通过设备和试件与测试箱连接部分的空气渗透量。
7.开启缝长:外窗开启窗或外门扇开启缝周长的总和,以内表面测定值为准。
如遇两扇相互搭接时,其搭接部分的两段缝长按一段计算。
8.单位开启缝长空气渗透量:在标准状态下,单位时间通过单位开启缝长的空气量。
9.试件面积:外门窗框外侧范围内的面积,不包括安装用附框的面积。
以室内表面测定值为准。
10.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在标准状态下,单位时间通过外门窗试件单位面积的空气量。
11.水密性能:外门窗正常关闭状态时,在风雨同时作用下,阻止雨水渗漏的能力。
12.严重渗漏:雨水从试件室外侧持续或反复渗入外门窗试件室内侧,发生喷溅或流出试件界面的现象。
1、异常数据判定和维护的工作流程(1)异常数据的检查通常包括下列四种方式:➢连续出現相同测值的数据➢数据变化幅度过大➢超高值及超低值➢比较同一时间、同一监测项目、不同测站的监测数据(2)异常数据的发生可归纳为两大因素:外在因素:空气污染浓度变化所引起的监测数据超高,出现警报或异于常值。
内在因素:系统仪器故障引起的校准失败、传输线路中断等的监测数据异常。
(3)处理流程如下:2、数据异常快速响应制度(1)运维人员应做好对监测设备、采样系统、视频系统,采集传输系统等日常巡视,做好预防性工作,避免因工作疏忽造成数据的异常情况。
(2)专人每日查看监测数据并形成记录,对站点运行情况进行远程诊断和运行管理,判断监测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情况。
如发现数据中断、异常等情况时,及时查找分析原因,排除异常情况,同时采取措施预防再次发生。
如遇到非常规情况以及不可抗力造成的数据异常,立即向主管领导报告,并在24 小时内提交监测数据异常报告。
(3)我公司保证满足环保部门对空气站故障的响应时间要求,当空气站每日6时~23时出现故障,应在2小时之内响应,4小时内到达现场解决,其它时间出现的故障,应在8小时内解决(通信线路、电力线路故障除外,但应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积极解决)。
若仪器故障无法排除,我公司在48小时内提供并更换相应的备机,保证自动站正常运行。
(4)每月定期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保证在系统发生故障时,数据能够快速、安全的恢复。
所有备份数据不得更改,并要求做到本地和异地分别备份保存。
(5)如遇不可抗力如地震、水灾、火灾、暴风雪等自然灾害和实际交通管制等依据情况而定,提出处理意见,并以最快的速度消除故障,保证正常运行。
(6)服务工程师应按规定及时对仪器进行故障处理,减少故障发生频率。
3、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案(1)氮氧化物分析仪故障表6-1 氮氧化物分析仪故障现象、原因及处理方案(2)二氧化硫分析仪故障表6-2 二氧化硫分析仪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及处理方案(3)一氧化碳分析仪故障表6-3 一氧化碳分析仪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及处理方案(4)臭氧分析仪故障表6-4 臭氧分析仪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及处理方案(5)颗粒物(PM2.5、PM10)监测仪故障表6-5 颗粒物(PM2.5、PM10)监测仪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及处理方案(6)动态校准仪故障表6-6 动态校准仪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及处理方案(7)零气发生器故障6-7 零气发生器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及处理方案(8)气象五参数故障表6-8 气象五参数仪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及处理方案。
空气流量计的校准与使用技巧引言:空气流量计是一种常见的仪器,用于测量空气的流量。
它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空调系统、环境监测、工业生产等。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空气流量计的准确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因此,正确的校准和使用技巧对于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一、校准方法:校准空气流量计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包括标准校准和比较校准。
标准校准是将流量计与已知准确度的标准流量计进行比较。
首先,确定校准条件,例如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并确保与标准流量计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量。
然后,将待校准的流量计与标准流量计同时连接到相同的气源,并将它们的读数进行比较。
根据比较结果,可以调整待校准流量计的刻度或修复其零点漂移,以达到准确测量的目的。
比较校准是将两个或多个流量计并联使用,通过对比它们的读数差异来进行校准。
在进行比较校准时,需要确保参与对比的流量计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此外,为了确保校准的可靠性,应在不同流量下进行比较校准,以覆盖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流量工况。
二、使用技巧:1. 保持正常工作温度:空气流量计的工作温度范围是根据其设计和材料决定的。
在使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超出其工作温度范围,以免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避免风速干扰:空气流量计测量的是空气的体积或质量流量,在测量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外部因素(如风速)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干扰。
应选择实验室等风速相对稳定的环境进行测量。
3. 定期校准:无论是新购买的空气流量计还是长期使用的,定期进行校准都是必要的。
校准频率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一般建议每6个月进行一次校准。
4. 确保气流充足:在测量过程中,应确保气流充足,并避免任何阻塞或泄漏。
对于涉及到稳定流量的应用,可以使用稳定气源设备,如气瓶或气源控制系统,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5. 注意灵敏度调节:根据使用需要,灵敏度调节可以用于改变流量计的灵敏度范围。
在使用时,根据实际需求和测量范围进行调整,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门窗检测试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题,60分。
)1.铝合金门、窗应在不超过N的启、闭力作用下,能灵活开启和关闭()A40.B50.C60.D80.2.气密性检测中分级指标值的确定,为了保证分级指标值的准确度,采用由Pa检测压力差下的测定值,换算为Pa检测压力差下的相应值。
()A100、10.B150、50.C10、100.D50、150.3.水密性能检测时,预备加压,压力差绝对值为Pa。
()A300.B400.C500.D600.4.根据《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检测分级检测方法》GB/T7106-2019建筑外窗水密性能检测结果为△P=300Pa判定为()级。
A1.B2.C3.D5.5.不同类型试件变形检测对应的最大面法线挠度(角位移值)应符合GB/T7106-2019标准中表7的要求。
当试件类型为单扇单锁平开窗(门)时,其变形检测最大面法线挠度(角位移值)为()。
A±L/300.B±L/450.C±L/150.D10mm.6.变形检测是为了确定主要构件在变形量为允许挠度时的压力差而进行的检测。
()A40%.B60%.C80%.D100%.7.定级检测是为确定外门窗抗风压性能指标值P和指标值△P而进行的检测。
3()A水密性能.B气密性能.C抗风压性能.D透水性能.8.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检测结果为3.2kPa判定为级。
()A3.B4.C5.D6.9.遮阳性能,门窗在夏季阻隔太阳辐射热的能力,遮阳性能用遮阳系数表示。
()ACC.BSC.CAC.DAS.10.不同类型试件变形检测对应的最大面法线挠度(角位移值)应符合GB/T7106-2019标准中表7的要求。
当试件类型为窗(门)面板采用中空玻璃时,其主要构件(面板)允许挠度为()。
A±L/120.B±L/180.C±L/60.D20mm.11.检测顺序宜按照、、变形p,抗风压反复受压1p,安全检测2p的顺序进行。
通风空调系统总风量测试记录一、测试背景测试单位:XXX公司测试时间:2024年5月20日测试地点:XXX公司办公大楼测试目的:测试通风空调系统的总风量,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二、测试仪器1.测风仪:型号XXX2.温湿度计:型号XXX3.电子天平:型号XXX三、测试步骤1.测量测试区域面积:利用测量仪器测量测试区域的长宽高,并计算得出面积。
2.准备测试设备:将测风仪、温湿度计及电子天平等测试设备放置于合适位置,并进行校准。
3.打开通风空调系统:在测试区域内打开通风空调系统,并设定合适的温度和湿度。
4.测量空气流速:利用测风仪在不同位置和高度处进行空气流速的测量,包括送风口、回风口等位置,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5.测量温湿度:利用温湿度计对测试区域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6.测量风量:将电子天平放置于通风系统的出风口,测量出风口周围空气的质量,通过测风仪测量出风量。
7.计算总风量:根据测得的出风量及测试区域的面积,计算出通风空调系统的总风量。
四、测试结果根据以上测试步骤,得到如下测试结果:1.测量区域面积:100平方米2.空气流速测量结果:送风口1号测量值为0.5m/s,送风口2号测量值为0.6m/s,回风口1号测量值为0.4m/s。
3.温湿度测量结果:测试区域内温度为25℃,湿度为50%。
4.出风量测量结果:经过测量,通风空调系统的出风量为800立方米/小时。
5.总风量计算结果:根据出风量和测试区域面积的计算,通风空调系统的总风量为8立方米/小时/平方米。
五、测试结论根据上述测试结果,通风空调系统的总风量为8立方米/小时/平方米,符合设计要求。
系统能够达到建筑物内部的通风效果和空气质量要求。
测试结果为公司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为进一步改进和维护通风空调系统提供了方向。
六、测试建议根据测试结果,建议XXX公司在使用通风空调系统期间,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工作,包括更换过滤器、清洁风道等,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并提供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OO九年十二月原始记录表目录、电导率、溶解氧、水温测试原始记录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 I )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Ⅲ) 浮游生物现场采样记录表吸收 (冷)原子荧光 法分析原始记录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标准曲线和质控记录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 I )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 I )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Ⅲ)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 I )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Ⅲ)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Ⅳ)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 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 硫酸盐化速率分析原始记录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 标准物质配置记录 一般试剂配制记录 分析原始记录 色度分析原始记录 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001 002 003 004005 006 007 008 009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21022023024025026027污染源废水采样和交接记录 土壤采样和交接记录 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和交接记录 煤样采样和交接记录水生生物采样和交接记录 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 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 24 小时) 大气降水采样和分析记录 噪声监测原始记录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测量记录 铁路边界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飞机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工业企业噪声源监测原始记录 环境振动测量记录表 结构传播敏感建筑物室内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样品委托单(站内)监测结果统计表 实验室环境条件记录表 样品保存条件记录表 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 I ) 烟尘及气态污染物现场测试记录() 废气(烟尘)污染物测定运算记录() 废气(烟尘)污染物测定运算记录(Ⅳ) 自动烟尘 (气)采样仪记录表 (I ) 烟气分析仪测量记录表 二恶英前处理原始记录 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二噁英)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现场勘察记录表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期间生产工况及处理设施运转情况记录 现场监测(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原始记录交接单028 029 030 031032033 034 035 036 037 038039040 041 042 043 044 045046047048049050051052053054055056057058059室内空气现场监测(苯、 )记录表 室内空气监测(甲醛、苯系物)记录表室内空气现场监测(甲醛、氨)记录表 室内空气现场监测(氡)记录表 烟气黑度原始记录表 燃煤的煤质分析原始记录表 叶绿素 a 测定原始记录 污染源臭气测定结果记录表 环境臭气测定结果登记表 环境臭气测定配气记录环境臭气测定嗅辨记录 污染源臭气测定配气记录 污染源臭气测定嗅辨记录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2)分析原始记录 污染源监督监测评价标准确认记录表 应急监测原始记录表 (I ) 应急监测原始记录表(Ⅱ) 应急监测原始记录表() 浮游植物定量原始记录表 浮游植物定性原始记录表 酶联免疫反应原始记录 发光细菌急性毒性实验原始记录 总氮、硝酸盐氮分析原始记录(Ⅰ) 总氮、硝酸盐氮分析原始记录(Ⅱ) 流量测试记录表 分析原始记录(Ⅰ) 分析原始记录(Ⅱ) 分析原始记录(Ⅰ) 分析原始记录(Ⅱ) 红外气体分析原始记录 细菌总数检验原始记录 微生物检验原始记录060 061 062 063 064065066 067 068 069 070 071 072073074075076077078079080081082083084085085086086087088089汽车污染物监测原始记录在用汽车自由加速试验 (不透光烟度法 ) 现场测试记录 在用汽车自由加速试验 (波许烟度法 ) 现场测试记录 总有机碳()分析原始记录 土壤石油类分析原始记录 浮游动物定量原始记录表炉窑情况登记表 燃料采样记录表 油烟净化设施情况登记表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建筑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氟化物、硫化物、降尘缸放置记录 固废腐蚀性、土壤原始记录 土壤分析原始记录090 091 092 093 094095096 0970980991001011021031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 2009 年 11 月 第一版电导率、溶解氧、水温、浊度测试原始记录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 电极常数 分析日期 温度 ℃ 标准缓冲液( Ⅰ)理论值 测定值 标准缓冲液( Ⅱ)理论值 测定值 标准缓冲液( Ⅲ )理论值 测定值分析者 校核者审核者离子选择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2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分析日期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 年11 月第一版实验室分析原始记录(Ⅰ)(适用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联机)003 样品类别室温℃ 湿度%分析日期分析方法使用仪器仪器编号样品前处理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适用离子色谱法)003 样品类别室温℃ 湿度%分析日期分析方法使用仪器仪器编号样品前处理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适用高效液相色谱)003 样品类别分析日期室温℃ 湿度%分析方法使用仪器仪器编号样品前处理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浮游生物现场采样记录表004采样地点点位编号天气采样时间年月日采样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 年11 月第一版分析者 校核者 审核者 共 页 第 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 2009 年 11 月 第一版V %冷)原 子吸收 荧光 法分析原始记录 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项目 分析方法及来源 005 分析日期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006 项目名称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分析日期L1L2%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 年11 月第一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007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室温℃ 湿度%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名称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仪器主要分析条件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 年11 月第一版007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 年11 月第一版校准曲线和质控记录008 %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监制2009 年11 月第一版009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标准溶液名称显色温度℃ 显色时间参比溶液测定波长比色皿室温℃ 湿度%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009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标准溶液名称显色温度℃ 显色时间参比溶液测定波长比色皿室温℃ 湿度%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009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标准溶液名称显色温度℃ 显色时间参比溶液测定波长比色皿室温℃ 湿度%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010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标准溶液名称%线性相关系数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011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标定溶液浓度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Ⅱ)012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 Ⅲ )013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化学需氧量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氯气校正法70——2001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I)014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培养箱温度℃稀释水制备日期培养时间年月日时室温℃ 至年月日时室温℃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015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016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培养时间年月日时室温℃ 至年月日时室温℃ 培养箱温度℃ 稀释水制备日期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17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培养时间年月日时室温℃ 至年月日时室温℃ 培养箱温度℃ 稀释水制备日期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18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019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室温℃;湿度:%分析日期: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020 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室温℃ 湿度%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硫酸盐化速率分析原始记录021 项目名称分析方法及来源室温℃ 湿度%分析日期检出限3/(100 2碱片·d) 碱片有效采样面积2仪器名称及编号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022配制日期配制人标定日期滴定管规格及编号室温℃ 湿度%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标准物质配置记录注:体积和浓度必须写明单位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026分析者 校核者 审核者 共 页 第 页般试剂配制记录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样品编号(取样量)(分取量)定(容体积)稀释倍数(过程)测(得)值平均值(样品浓度)计算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色度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分析日期分析条件室温℃ 湿度%分析者校核者审核者共页第页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027项目名称监测目的水域名称水域功能类别采样日期调查船(车)采样工具采样位置及层次天气气温℃采样者分析者校核者送样时间送样者接样时间接样者共页第页污染源废水采样和交接记录028项目名称被测单位名称地址邮编采样日期采样方式:混合、连续、间歇、瞬时;排放方式:连续、间歇小时/日天气状况气温℃企业当事人签字电话采样者校核者送样者送样时间接样者接样时间共页第页土壤采样和交接记录(a)029采样者送样者送样时间接样者接样时间共页第页土壤采样和交接记录(b)029采样者送样者送样时间接样者接样时间共页第页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和交接记录030 项目名称水域名称水域功能类别采样日期采样工具采样方式调查船天气气温℃采样者送样者送样时间接样者接样时间共页第页煤样采集和交接记录031 项目名称被测单位名称地址邮编采样日期采样方式:企业当事人签字电话采样者送样者送样时间接样者接样时间共页第页采样者送样者送样时间接样者接样时间共页第页。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检测作业指导书1 概述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由监测子站、中心计算机室、质量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等组成,一般分析单元能自动监测环境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参数。
其监测仪器一般分为点式监测仪器和开放光程监测臭氧、一氧化碳和PM10仪器。
本作业指导书用于对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臭氧、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参数监测仪器、采样装置等监测子站进行测试。
2 编制依据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HJ/T 193—2005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4-2005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 479-2009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 483-2009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 482—2009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 15437-1995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GB/T 15438—1995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GB 9801-88 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GB 6921-86 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GB/T 15432—1995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5263—94 环境空气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3 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应满足以下表3—1、表3-2和表3-3中各项技术性能指标的要求。
3。
1 外观要求3。
1。
1 应有制造计量器具CMC标志(进口产品应取得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和产品铭牌,铭牌上应标有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单位、出厂编号、制造日期等.3.1。
2 仪器表面无明显碰、划伤,外观整齐、清洁,零部件表面不得锈蚀。
3。
1.3 仪器各紧固件应连接牢固、可靠;各调节器件应功能正常,操作灵活方便。
节气门空气流量修正29%
“节气门空气流量修正29%”这个描述可能是从汽车的诊断工具或扫描工具中得到的,它通常指的是节气门位置传感器(TPS)或空气流量传感器(MAF)的信号与发动机控制单元(ECU)预期的值之间的差异。
修正值表示ECU如何调整燃油喷射量或点火正时等参数,以补偿实际空气流量与理论或预期空气流量之间的差异。
具体来说,29%的修正可能意味着:
1.传感器偏差:空气流量传感器或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可能没有完全准确地测量空
气流量或节气门开度。
这可能是由于传感器本身的故障、污染或老化。
2.进气系统问题:进气系统可能存在泄漏、堵塞或其他问题,导致实际进入发动
机的空气量与传感器测量的值不符。
3.ECU调整:作为对传感器信号和实际发动机性能的响应,ECU可能已经调整了
其控制策略,以优化发动机性能、燃油经济性和排放。
需要注意的是,仅凭一个修正值很难确定问题的确切原因。
通常需要进一步的诊断和测试,例如检查传感器的工作状态、检查进气系统的完整性以及分析ECU的故障代码和数据流等。
如果您是从汽车维修店或技术人员那里得到这个信息,建议与他们进一步沟通,了解这个修正值是否在正常范围内,以及是否需要采取任何措施来解决问题。
空气流量测量系统校准记录
XXX一份空气流量测量系统校准记录如下:
主设备名称和型号、试验室温度、初次校准日期、检测日期、压力差(pa)和空气流量测量系统记录编号都被记录在表格中。
表格中包含了多次试验的结果。
每次试验的压力差都在升压或降压,每次的压力差值为50pa。
试件在不同压力下的渗
透量也被记录下来。
表格中还包含了测量设备名称和检定日期,以及校准依据和总空气渗透量(m3/h)。
需要注意的是,文章中存在格式错误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为了保证文章的准确性和可读性,这些问题应该被修正。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考试:2022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门窗检测)真题模拟及答案(4)共260道题1、窗框不包括()(单选题)A. 上框B. 边框C. 横芯D. 下框试题答案:C2、门窗三性检测结果的评定有()。
(多选题)A. 变形检测的评定B. 反复加压检测的评定C. 定级检测的评定D. 工程检测的评定E. 三试件综合评定试题答案:A,B,C,D,E3、下列关于单扇平开窗变形检测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A. 当采用单锁点时,取距锁点最远的窗扇自由边(非铰链边)端点的角位移值为最大挠度值B. 当采用单锁点时,当窗扇上有受力杆件时应同时测量该杆件的最大相对挠度,取两者中的不利者作为抗风压性能检测结果C. 当采用多点锁时,按照单扇固定扇的方法进行检测D. 无受力杆件外开单扇平开窗只进行正压检测E. 无受力杆件内开单扇平开窗只进行负压检测试题答案:A,B,C4、窗面板为单层玻璃或夹层玻璃要求的变形检测最大面法线挠度为()。
(单选题)A. ±1/120B. ±1/180C. ±1/300D. ±1/450试题答案:C5、在建设过程中,铝合金型材的()对门窗及幕墙影响较大。
(多选题)A. 壁厚B. 硬度C. 表面膜厚D. 颜色试题答案:A,B,C6、水密性能检测发生严重渗漏,下列属于不严重渗漏状态的是()(单选题)A. 试件内侧雨水持续喷溅出试件界面B. 试件内侧雨水持续流出试件界面C. 试件内侧反复渗入雨水D. 试件内侧局部少量喷溅试题答案:D7、关于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A. 抗风压性能检测项目为变形检测、反复加压检测B. 抗风压性能的定级检测或工程检测有时称为安全检测C. 工程检测的变形检测压力差P1是直接根据工程设计要求检测压力差P/3计算得出D. 定级检测或工程检测的目的是检测试件在瞬时风压作用下,抵抗损坏和功能障碍的能力E. 反复加压检测的目的是观察试件在压力差P2或P/2的反复作用下,是否发生损坏和功能障碍试题答案:B,D,E8、下列铝合金外窗产品系列表述正确的是()(多选题)A. 产品系列以窗框厚度构造尺寸(单位为毫米)划分B. 窗框厚度构造尺寸符合1/10M(10mm)的建筑分模数数列值的为基本系列C. 基本系列中按5mm进级插入的数值为辅助系列D. 窗框厚度构造尺寸小于某一基本系列或辅助系列值时,按小于该系列值的前一级标示其产品系列E. 窗框厚度构造尺寸小于某一基本系列或辅助系列值时,按最接近该系列值的一级标示其产品系列试题答案:A,B,C,D9、水密性能检测发生严重渗漏,下列属于严重渗漏状态的是()(单选题)A. 试件内侧出现水滴B. 水珠联成线渗出试件界面C. 试件内侧局部少量喷溅D. 水珠联成线但未渗出试件界面试题答案:B10、关于空气流量测量系统的校准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A. 校准时按气密性能检测中检测加压的试验要求顺序加压B. 全部开孔密封时,各级压力的标准状态下的空气渗透量值作为附加空气渗透量C. 按照开1、8、16、24、32个孔的顺序,依次打开密封胶带,可得到相应压力的标准状态下的总空气渗透量值D. 重复校准2次,取二次测值的算术平均值E. 正、负压分别计算校准的算术平均值试题答案:A,B,E11、在抗风压性定级检测时,以三试件定级值的()为该组试件的定级值。
XHCAL2000B型动态气体校准仪一、校准仪工作原理1、稀释原理配气:采用精密的质量流量控制器来控制钢瓶标准气或其它源气体同稀释零空气的混合比,得到精确的混合气体浓度。
2、标准气体源:钢瓶装标准气:一级NO、CO、二级 SO2。
3、气相滴定原理配气用于生成定量的NO2气体。
气相滴定原理是建立在NO+O3快速反应基础上的:NO+O3=NO2+O2,根据这个反应,已知浓度的O3加入过量的NO中, O3的浓度就是产生的NO2浓度,NO2量是随着加入O3的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二、校准仪整体布局图1、结构图2、校准仪前面板和后面板3、校准仪气路图4、臭氧发生器产生O3控制方式:(1)电压驱动模式(恒压)(2)UV参比模式(恒光强)(3)光度计PID控制模式(动态控制)5、光度计6、紫外灯7、电源及电路板三、校准仪性能特点中文界面,操作方便;大屏幕触控操作的彩色图像显示屏,操作方便,显示形象;生成精确的SO2 ,H2S,NO,NO2 ,CO,O3 等校准气体;4路校准气体端口(可配置单种或多种气体混合);气相滴定室(GPT)(可选);外部参考臭氧气源进气口;对紫外灯进行恒温及闭环控制,保证了紫外灯发光强度的稳定性;具有自我诊断和报警功能;温度、压力自动补偿修正;可存储和显示数据查询、报警查询、停电记录等信息;内置动态数据存储功能;通讯方式多样:可选用RS232或RS485串口与数据采集仪进行数据传输。
四、校准仪指标五、校准仪操作说明仪器预热:校准仪内部器件预热不小于30分钟。
仪器参数检查:在仪器预热期间,用户可通过状态监视菜单或仪器调试菜单检查仪器是否正常运行。
预热完成后检查各测试参数:仪器预热稳定后,检查各测试参数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通讯设置:若连接了我公司生产的XHDAS2000C型数据采集仪,则只需在数据采集仪的监测参数选择和仪器控制中选择校准仪相关设置,即可进行正常通讯。
六、校准仪菜单简介七、校准仪具体操作说明1、主界面2、数据记录仪器的数据记录菜单下含有3个子菜单:历史数据查询、报警记录查询、校准记录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