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简答题(全)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4
(1)环境卫生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以保护和增进人体健康为目的的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具体的研究内容。
(2)环境卫生工作是环境卫生学理论知识体系指导下的环境卫生实践工作,其目的是防止环境污染、预防疾病、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环境卫生工作的重点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时效性。
(3)环境卫生学和环境卫生工作既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又有所区别。
环境卫生工作能丰富环境卫生学的内容,是环境卫生学理论的具体体现;而环境卫生学源于环境卫生工作实践,但又高于实践,对环境卫生的工作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人与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②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③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④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双重性。
1、全球气候变暖: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效应气体如二氧化碳所致。
危害:生态环境的破坏如冰川积雪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医学方面导致相关疾病如疟疾、乙型脑炎等疾病的发病率升高。
2、臭氧层破坏: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类使用大量的氯氟烃所致。
危害:大气中的臭氧对紫外线的阻挡作用减弱,而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可使人类皮肤癌、白内障的发生率增加。
3、酸雨:原因: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成酸物质如硫氧化物等遇水而形成。
危害:(1)对土壤和植物产生危害(2)影响水生生态系统(3)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4、生物多样性锐减: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开采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空前提高,不合理的滥采滥伐、掠夺性开采、过度捕捞狩猎等。
危害:物种灭绝的速度不断加快,加重了大量遗传基因丢失及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面积锐减。
5、其他:酸雨可腐蚀建筑物、文物古迹,可造成地面水pH值下降从而使输水管中的金属化合物易于溶出等。
环境因素对机体健康的影响具有有利和有害两方面的特性。
例如,紫外线具有杀菌、抗佝偻病和增强免疫力等作用,但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则具有致红斑作用、使皮肤色素沉着甚至产生致癌效应,并可使人群眼睛白内障发生率增高。
环境卫生学考研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卫生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包括以下哪项?A. 空气卫生B. 水卫生C. 土壤卫生D. 心理卫生答案:D2. 以下哪个指标不是评价水质的重要指标?A. pH值B. 溶解氧C. 悬浮物D. 温度答案:D3. 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饮用水中氯消毒剂的余量应不低于多少?A. 0.2mg/LB. 0.5mg/LC. 1.0mg/LD. 2.0mg/L答案:B4. 以下哪个不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A. 建筑材料B. 室外空气污染C. 室内燃烧过程D. 室内植物答案:D5. 环境噪声的控制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降低声源噪声B. 阻断噪声传播C. 增加噪声接收D. 个人防护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包括空气卫生、水卫生、土壤卫生、食品卫生、职业卫生、住宅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等,以及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机制、预防措施和卫生标准等。
2. 阐述饮用水中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其控制方法。
答案:饮用水中重金属污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如铅、汞、镉等重金属可导致神经系统、肾脏、肝脏等器官的损害。
控制方法包括加强水源保护,采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如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等,以及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
3. 描述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答案: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室外空气污染、室内燃烧过程、建筑材料释放的有害物质等。
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包括呼吸道疾病、过敏反应、神经系统疾病等,长期暴露还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环境卫生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性。
答案:环境卫生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对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深入研究,为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环境卫生学的研究有助于制定和完善相关卫生标准和法规,指导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工作,保障公众健康。
环境卫生学简答题1、简述人与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
答:人与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人与环境在物质统一性;②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③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④环境因素对人康影响的双重性。
2、环境污染物的暴露途径、暴露剂量和时间与产生的有害效应有何关系。
答:环境暴露是环境因素产生健康有害效应的决定因素,暴露的途径、剂量和时间等特征与其效应的产生密切相关。
(1)环境物质和有害化合物往往通过多种途径暴露,暴露途径通过影响总暴露量、吸收率、作用的靶器官和组织而影响对人体产生的效应。
(2)环境暴露剂量与暴露产生的反应有剂量一反应关系,根据阈值的存在,剂量-反应曲线包括无阈值和有阈值两种类型,无阈值和有阈值物质的环境毒理学特征不同。
(3)环境污染物的暴露,往往是在较低的剂量下的重复暴露,重复暴露的时间包括暴露频度和暴露持续期,暴露频度和持续期与靶器官和靶组织中的剂量(浓度)有关,是影响有害效应产生的重要因素。
3、人群健康效应谱的含义是什么?了解人群健康效应谱有什么意义?(很重要)答:(1)环境有害因素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健康效应,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为健康效应谱。
①污染物在体内负荷增加,但不引起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的变化。
②体内负荷进一步增加,出现某些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多为生理代偿性的,非病理学改变。
③引起某些生化代谢或生理功能的异常改变,这些改变已能说明对健康有不良影响,具有病理学意义。
不过,机体处于病理性的代偿和调节状态,无明显临床症状,可视为准病态(亚临床状态)。
④机体功能失调,出现临床症状,成为临床性疾病。
⑤出现严重中毒,导致死亡。
(2)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人群中,健康效应谱有“冰山”现象。
了解和掌握整群有害效应的分布,才能对其危害作出全面的定量评估,为制定预防措施和决策可靠依据。
4、按粒径大小,大气颗粒物可分为几类?答:大气颗粒物按粒径可分为:①总悬浮颗粒物TSP:指粒径≤l00μm的颗粒物;包括液体、固体或者液体和固体结合存在,并悬浮在空气介质中的颗粒。
人与环境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人对环境的适应性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双重性机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环境与健康的基础理论研究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确认性研究: 研制、创建和引进新技术和新方法: 研究环境卫生监督体系的理论依据:简述环境卫生学和环境卫生工作的区别和联系环境卫生学和环境卫生工作既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又有所区别。
环境卫生工作能丰富环境卫生学的内容,是环境卫生学理论的具体体现;而环境卫生学源于环境卫生工作实践,但又高于实践,对环境卫生的工作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1广泛性污染影响范围大,人口多,对象广泛2长期性可长时间作用于人群,甚至终生3多样性有特异性、非特异性损害,有局部的、全身的,有急性、慢性的,有近期、远期的4复杂性各种因素的联合作用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复杂性通过多种环境介质(水、空气、食物等)多种渠道进入人体;人群反应个体差异大,包括老、幼、病、弱甚至胎儿及具有遗传易感性的敏感人群;人群常处于低水平、长时间暴露状况,探索敏感而特异的反应指标较难;环境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作用发生转化、降解或形成新的污染物。
污染物联合作用,产生不同的危害作用。
大气污染来源、种类及其存在形式(一)天然来源(二)人为来源:1工业企业:燃料燃烧、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污染物2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3交通运输4由其他环境介质转入:地面尘土、意外事件飞扬、火葬场、垃圾焚烧炉、烟花爆竹种类:物理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化学性污染物按存在形态分1气态污染物:气体蒸汽2颗粒性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Dp≤100um 可吸入颗粒物Dp≤10um细颗粒物Dp≤2.5um超细颗粒物Dp≤0.1 um按形成过程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室内空气污染的特点室外污染对室内空气的污染室内外共存同类污染物对室内空气的污染吸烟对室内空气的污染建筑材料和装饰物品对室内空气的污染空调引起的室内空气的污染试述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直接危害:1急性危害(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在短期内急剧增高,使周围人群吸入大量污染物所造成的危害)2慢性危害(大气污染物低浓度、长期、反复作用于机体造成的危害)3致癌作用4心血管疾病间接危害:1影响小气候和太阳辐射2产生温室效应3臭氧层空洞4酸雨5大气棕色云团6其他制订大气卫生标准的原则是什么?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几级?各级的基本要求和适用范围是什么?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一)1.人类自然环境的构成包括()。
A.大气圈B.水圈C.土壤岩石圈D.生物圈E.以上都包括【答案】E2.下列哪项不是反映小气候对人体影响的常用生理指标()。
A.皮肤温度、体温B.脉搏、心率C.代谢产热量D.出汗量E.温热感【答案】C3.下列哪项不是健康城市的标准()。
A.清洁的环境、可靠的食品、饮水、能源供应B.舒适的生活条件、便利的交通体系C.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方便市民沟通和联系D.保护文化遗产、改善健康服务质量E.保证市民在营养、饮水、住房、收入、安全等基本要求【答案】B4.环境卫生学研究的对象包括()。
A.自然环境B.生活居住环境C.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答案】D5.引起"富营养化"的原因是()。
A.能量流动失去平衡B.温室效应C.酸雨D.氮循环不平衡E.以上都是【答案】D6.居住建筑密度是指()。
A.每人居住建筑用地面积B.单位面积上的居住人数C.使用面积占建筑面积之比D.居住建筑基底面积/居住建筑用地面积E.每万平方米上的建筑物个数【答案】D7.环境影响评价是指()。
A.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评价B.多年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评价C.将来要建设的项目可能对环境的影响评价D.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评价E.寻找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的评价【答案】C8.下列哪项不是氯化消毒的方法()。
A.普通氯化消毒法B.氯胺消毒法C.折点消毒法D.二氧化氯消毒法E.过量氯消毒法【答案】D9.下列何者不包括在生活饮用水标准中()。
A.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B.毒理学指标C.细菌学指标D.水体自净指标E.放射性指标【答案】D10.酸雨是指降水的pH值小于()。
A.6.6B.5.6C.4.6D.3.6E.2.6【答案】B11.测定大气中有害气体的采样高度为()。
A.呼吸带高度D.3米的高度E.5米以上高度【答案】A12.某工厂每日燃煤1000吨,煤中含硫量为1%,约有10%的硫转入炉渣中,该工厂每日可向大气中排放SO2()。
《环境卫生学》试卷及答案环境卫生学一、名词解释:1、环境卫生学: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2集中式供水:是指由水源集中取水,经集中净化的消毒后,通过输水设施输送到用户的供水方式。
3生物圈:是由生物生存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所构成。
4.环境污染:当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数量或浓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影响到人体健康,称为环境污染。
5.温室效应:大气层中的某些气体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增温,从而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6.介水传染病: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传播的疾病,称为介水传染病。
7.有效氯:用于饮用水消毒的含氯化合物中具有杀菌能力的有效氯成分称为有效氯。
8.尘肺: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9.环境介质:是指大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环境介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通常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而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
10.热适应:是指人体在热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适应的现象。
11.中暑:在高温环境中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性疾病。
12.生产性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音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
13.职业性肿瘤:在作业环境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期的潜伏期而患的某种特定肿瘤。
14.中毒:机体受到毒物的作用引起一定程度的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称为中毒。
15.化学窒息性气体:能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的化学作用,使血液运送氧的能力或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引起组织缺氧或细胞内窒息的气体。
二、填空题1.环境卫生学研究的环境包括___ ___和___ ___。
环境卫生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1、以下哪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具有慢性和隐匿性?()A 二氧化硫B 一氧化碳C 铅D 氮氧化物2、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蓄积作用主要取决于()A 污染物的毒性B 摄入量C 作用时间D 以上都是3、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的暴露因素主要是()A 物理因素B 化学因素C 生物因素D 以上都是4、城市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是()A 工业噪声B 交通噪声C 建筑施工噪声D 社会生活噪声5、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A 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多B 重金属污染C 石油污染D 农药污染6、以下哪种疾病与环境因素关系最为密切?()A 先天性心脏病B 糖尿病C 高血压D 地方病7、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不包括()A 建筑材料B 家具C 室外空气D 人的活动8、土壤污染的特点不包括()A 隐蔽性B 累积性C 不可逆转性D 短期性9、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不包括()A 污染源调查B 环境质量监测C 人群健康调查D 环境经济评价10、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细菌学指标不包括()A 总大肠菌群B 粪大肠菌群C 细菌总数D 金黄色葡萄球菌11、以下哪种方法不是固体废物处理的常用方法?()A 卫生填埋B 焚烧C 堆肥D 深海倾倒12、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损害的早期效应不包括()A 生理功能改变B 生化指标异常C 临床症状出现D 病理组织改变13、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不包括()A 温室效应B 臭氧层破坏C 酸雨D 急性中毒14、以下哪种辐射对人体危害最大?()A 紫外线B 红外线C 微波D 电离辐射15、环境健康影响评价的程序不包括()A 准备阶段B 正式工作阶段C 报告编写阶段D 项目审批阶段16、以下哪种不是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A 机械迁移B 物理化学迁移C 生物迁移D 人为迁移17、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A 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B 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C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D 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18、以下哪种不是环境污染物的暴露途径?()A 经呼吸道吸入B 经皮肤吸收C 经消化道摄入D 经血液传播19、以下哪种环境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最大?()A 大气环境B 水环境C 土壤环境D 居住环境20、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不包括()A 氧化B 还原C 水解D 分解21、以下哪种不是环境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A 描述性研究B 分析性研究C 实验性研究D 理论性研究22、环境卫生标准制定的原则不包括()A 保障居民健康B 可行性C 科学性D 经济效益优先23、以下哪种不是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A 大气监测B 水体监测C 土壤监测D 人体监测24、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影响的特点不包括()A 作用的广泛性B 作用的特异性C 作用的多样性D 作用的复杂性25、以下哪种不是环境污染物的毒性作用?()A 急性毒性B 慢性毒性C 致癌作用D 营养作用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环境介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环境卫生学简答题1、简述人与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
答:人与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人与环境在物质统一性;②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③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④环境因素对人康影响的双重性。
2、什么是环境物质的迁移和转化作用?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发生的迁移和转化对环境因素的暴露会产生哪些影响?举例说明。
答:无论是人为排放的还是天然的环境化学物质,在进人环境以后会在空间位置、形态特征或化学性质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变化。
(1)环境物质的迁移是指环境物质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相对移动过程。
(2)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化学的或生物学的作用转变成另一物质的过程叫化学物的转化,通过转化作用可形成二次污染物。
(3)环境化学物和污染物通过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和转化,对环境因素的暴露可能产生的影响:①扩大人群暴露的范围;②增加暴露途径;③改变污染物性质和毒性;④影响暴露剂量。
以汞、SO2等环境污染物的实例说明。
3、环境污染物的暴露途径、暴露剂量和时间与产生的有害效应有何关系。
答:环境暴露是环境因素产生健康有害效应的决定因素,暴露的途径、剂量和时间等特征与其效应的产生密切相关。
(1)环境物质和有害化合物往往通过多种途径暴露,暴露途径通过影响总暴露量、吸收率、作用的靶器官和组织而影响对人体产生的效应。
(2)环境暴露剂量与暴露产生的反应有剂量一反应关系,根据阈值的存在,剂量-反应曲线包括无阈值和有阈值两种类型,无阈值和有阈值物质的环境毒理学特征不同。
(3)环境污染物的暴露,往往是在较低的剂量下的重复暴露,重复暴露的时间包括暴露频度和暴露持续期,暴露频度和持续期与靶器官和靶组织中的剂量(浓度)有关,是影响有害效应产生的重要因素。
4、试说明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多样性,研究环境因素联合毒作用的意义是什么?答:(1)环境作用因素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环境有害因素的类型多、数量庞大,以致人体吸入的空气、饮用的水、摄人的食物中的污染物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物质同在。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五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的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以下哪项不是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A. 空气污染B. 水污染C. 噪声污染D. 遗传学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环境卫生学中常用的空气质量指数?A. PM2.5B. PM10C. SO2D. UVI答案:D3. 环境卫生学中,哪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最大?A. 重金属B. 农药残留C. 放射性物质D. 以上都是答案:D4. 环境卫生学中,哪种污染源对儿童健康影响最严重?A. 室内污染B. 室外污染C. 食品污染D. 噪音污染答案:A5. 环境卫生学中,以下哪种措施不是减少水污染的有效方法?A. 污水处理B. 垃圾分类C. 工业废水处理D. 直接排放工业废水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环境卫生学中,以下哪些因素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A. 交通尾气B. 工业排放C. 农业活动D. 家庭烹饪答案:ABCD2. 环境卫生学中,以下哪些措施可以减少水污染?A. 使用节水器具B. 减少化肥使用C. 建立污水处理厂D. 禁止使用农药答案:ABC3. 环境卫生学中,以下哪些因素是影响土壤污染的主要因素?A. 工业废弃物B. 农业化肥C. 城市垃圾D. 森林砍伐答案:ABC4. 环境卫生学中,以下哪些措施可以减少噪声污染?A. 使用隔音材料B. 限制夜间施工C. 增加绿化带D. 限制车辆鸣笛答案:ABCD5. 环境卫生学中,以下哪些因素是影响室内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A. 建筑材料B. 室内装饰C. 室外空气污染D. 室内通风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环境卫生学只关注室外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错误)2. 环境卫生学中,噪声污染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错误)3. 环境卫生学中,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
(正确)4. 环境卫生学中,室内空气污染比室外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大。
环境卫生学考试题库及答案Q1. (回答正确)室内空气中哪项的含量是用作评价空气清洁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作为居室容积是否符合卫生要求的重要指标之一(单选,2分)ACO2BHCHOCVOCSD222RnEB(α)P我的回答:AQ2. (回答正确)判断机体热平衡是否受到破坏的最直接的指标是(单选,2分)A脉博B皮温C出汗量D体温E温热感我的回答:DQ3. (回答正确)住宅室温标准一般是指气湿、气流、热辐射在正常范围时,居室中央距地板多高处的气温(单选,2分)A0.5mB1.0mC1.5mD2.0mE2.5m我的回答:CQ4. (回答正确)室内外共存同类污染物发生源时,该污染物的(单选,2分)A室内浓度往往是低于室外浓度B室内浓度往往是与室外浓度相等C室内浓度往往是高于室外浓度D室内浓度往往与室外浓度无关E室内浓度往往与室外其他污染物浓度有关我的回答:CQ5. (回答正确)冬季建筑施工加入的防冻剂,会造成建筑物渗出(单选,2分)AHCHOBNH3CNO2DSO2E222Rn我的回答:BQ6. (回答正确)尘螨是室内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之一,常隐藏于(单选,2分)A空调机冷却塔的冷却水B淋浴器、洗衣机C加湿器,水龙头D微波炉、计算机E床铺、家具和地毯我的回答:EQ7.建筑材料和装饰物品中含有哪些污染物(单选,2分)A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苯、甲苯、B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三氯乙烯、氡C二氧化碳、二氧化硫D甲酸、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氡E一氧化碳、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我的回答:dQ8. (回答正确)室内小气候考虑下列因素为主,除了(单选,2分)A气压B气湿C气流D气温E热辐射我的回答:AQ9. (回答正确)下面是反映小气候对人体影响的生理指标,除了(单选,2分)A皮肤温度B有效温度C体温D温热感觉E热平衡测定我的回答:BQ10. (回答正确)室内氡主要来自(单选,2分)A房屋地基及建筑材料B吸烟C人的呼出气D燃料的燃烧E家用电器我的回答:AQ11.军团菌主要是通过哪种途径进入人体(单选,2分)A呼吸道B消化道C皮肤消化道和呼吸道E皮肤和消化道我的回答:aQ12. (回答正确)在评价小气候时,必须采用包括(单选,2分)A 气温、气湿和气压三种因素的综合指标来评价B气流、气压和热辐射三种因素的综合指标来评价C气温、气湿、气流和热辐射四种因素的综合指标来评价D气温、气湿、气压和热辐射四种因素的综合指标来评价E气温、气流、气压和热辐射四种因素的综合指标来评价我的回答:CQ13. (回答正确)表示气温和气湿综合作用的指标是(单选,2分)A黑球温度B湿球温度C有效温度D校正温度E校正有效温度我的回答:BQ14. (回答正确)关于对流层,下列哪一项正确(单选,2分)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C气温不随高度变化D能反射无线电波E能使地球生物免受射线损害我的回答:BQ15. (回答正确)下列哪项不是紫外线的作用(单选,2分)A色素沉着作用杀菌作用C红斑作用D抗佝偻病作用E镇静作用我的回答:EQ16. (回答正确)关于大气中的空气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2分)A新鲜的清洁空气中轻离子浓度低B污染的空气中轻离子浓度低C空气阳离子对机体有镇静、催眠和降压作用D空气阴离子可引起失眠、烦操和血压升高E空气阳离子与阴离子对机体的作用相同我的回答:BQ17. (回答正确)有利于形成煤烟型烟雾的条件不包括(单选,2分)A地势低凹B逆温C空气潮湿D气温高E大气SO2污染严重我的回答:DQ18. (回答正确)下列哪个是大气中的二次污染物(单选,2分)SO2BH2SCCO2DO3ENO我的回答:DQ19. (回答正确)影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气象因素包括(单选,2分)A气温、气流、气压、光照B气温、空气离子、气压、雷电C气温、气流、气压、气湿D气温、气流、气湿、雷电E气温、气流、光照、空气离子我的回答:CQ20. (回答正确)大气发生逆温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单选,2分)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又升高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γ<0Dγ>0Eγ=0我的回答:CQ21. (回答正确)下列哪项不是大气化学性污染物的自净方式(单选,2分)A扩散B微生物分解C氧化D植物吸收E沉降我的回答:BQ22. (回答正确)下列关于大气二次污染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单选,2分)A光化学烟雾是二次污染物B一次污染物经化学或光化学作用生成C与一次污染物的化学性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二次污染物的毒性往往更大EE刮风时再次进入大气的铅尘是二次污染物我的回答:EQ23.下列中不属于大气污染对健康直接危害的是(单选,2分)A慢性中毒B变态反应C急性中毒D肺癌E佝偻病我的回答:eQ24. (回答正确)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不包括(单选,2分)A臭氧层破坏B酸雨C温室效应D大气能见度降低E机体免疫力降低我的回答:EQ25. (回答正确)下列哪项不是“煤烟型烟雾事件”的特点(单选,2分)A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煤炭的燃烧产物B有气温高、气压低、无风、睛朗等气象条件C多发生在寒冷季节D易发生在河谷盆地E受害者呼吸道刺激症状出现最早我的回答:BQ26. (回答正确)关于“光化学烟雾事件”,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单选,2分)A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多发生在早晨C主要污染物是SO2D多发生于寒冷季节E多发生于河谷地带我的回答:AQ27. (回答正确)酸雨是指降水的pH小于(单选,2分)A6.5B5.6C4.5D3E以上都不对我的回答:BQ28. (回答正确)下列哪项不是燃料完全燃烧时的产物(单选,2分)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多环芳烃D二氧化氮E灰分我的回答:CQ29. (回答正确)有关大气颗粒物哪一项是不正确的(单选,2分)A大气颗粒物对呼吸道局部组织有堵塞作用B大气颗粒物在上呼吸道沉积C大气颗粒物可作为其他污染物的载体D大气颗粒物上的化学成分有联合毒作用E大气颗粒物可催化大气中的其他污染物转化为二次污染物我的回答:BQ30. (回答正确)可吸人颖粒物是指大气中粒径多大的颗粒物(单选,2分)A≤100μmB≤10μmC≤2.5μmD≤0.1μmE≥1μm我的回答:BQ31. (回答正确)有关多环芳烃的说法错误的是(单选,1分)A大气中的BαP与人群中肺癌的死亡率有正相关关系B大气中的致癌性多环芳烃主要是BαPCBαP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环境化学致癌物D多环芳烃可与大气中的其他污染物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E多环芳烃中有强致癌性的多为四到七环的稠环化合物我的回答:BQ32. (回答正确)下面关于CO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单选,1分)A急性CO中毒的严重程度与血中COHb含量无关B血中COHb含量与空气中的CO浓度呈正相关C急性CO中毒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D胎儿对CO的毒性比成人敏感E吸烟者血中的COHb浓度比非吸烟者高我的回答:AQ33. (回答正确)关于铅的说法,错误的是(单选,2分)A血铅是铅暴露的重要指标B铅只对神经系统有毒性C儿童对铅的毒性比成人更敏感儿童血铅在100μg/L时,可以出现学习能力的下降E铅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我的回答:BQ34. (回答正确)有关O3的说法,哪项是不正确的(单选,2分)A属于二次污染物B易进入呼吸道深部C来自汽车尾气D可引起哮喘发作E儿童对O3敏感我的回答:CQ35.大气污染状况监测中,下列除了哪项都是点源监测的布点方法(单选,2分)A捕捉烟波采样B烟波下方采样C棋盘式布点四周布点E扇形布点我的回答:cQ36. (回答正确)有关一次最大浓度的采样,错误的是(单选,2分)A在污染最严重时采样B在污染源的下风侧采样C当风向改变时停止采样D.采样时间最短也要30分钟E.在气象条件最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时采样正确答案DQ37. (回答正确)下面关于细颗粒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单选,2分)A细颗粒物易沉积于肺泡中细颗粒物又称为飘尘C细颗粒物的某些较细组分甚至可穿透肺泡进入血液D细颗粒物的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E细颗粒物易于吸附各种重金属元素我的回答:BQ38. (回答正确)酸雨的主要前体物质是(单选,2分)CO2BCOCO3DSO2EPAH我的回答:DQ39. (回答正确)下面哪项不是酸雨的有害作作用(单选,2分)A 使皮肤癌的发生率增加B破坏农田和植被的化学组成C增加土壤中重金属的水溶性D影响上壤中生物的生存E增加输水管材中金属化合物的溶出我的回答:AQ40. (回答正确)大气中的NOx主要指(单选,2分)AN2O和NOBNO2和NOCNO和N2O3DN2O5 和NO2ENO3和N2O我的回答:BQ41. (回答正确)下列哪种气体不能引起温室效应(单选,2分)ACOBCO2CCH4DN2OE含氯氟烃我的回答:AQ42. (回答正确)下列物质都可破坏臭氧层,除了(单选,2分)ACCl4BCFCsCN2ODCO2E哈龙类物质我的回答:DQ43. (回答正确)不利于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单选,2分)A气温高B天气晴朗C紫外线强烈D风速小E阴雨我的回答:EQ44. (回答正确)大气颗粒物是指(单选,2分)A固体颗粒B液体颗粒C尘埃细粒固体颗颗粒和液体颗粒E固体颗粒和尘埃细粒我的回答:DQ45. (回答正确)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单选,2分)AO3B过氧苯酰硝酸酯C甲醛DCOE过氧乙酰硝酸酯我的回答:DQ46. (回答正确)下面有关SO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单选,2分)A主要作用部位是上呼吸道B与可吸入颗粒物共存,其毒性大大增强C可以增强BaP的致癌作用D哮喘患者对SO2更为敏感E主要来源于硫酸厂我的回答:EQ47. (回答正确)下面哪项不属于大气污染的健康危害(单选,2分)A呼吸道炎症B微量元素缺乏C变态反应性疾病D机体免疫力下降E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升高我的回答:BQ48. (回答正确)有关NO2的健康危害,错误的是(单选,2分)A主要作用于上呼吸道对眼睛的刺激作用较小C毒性比NO高D哮喘患者对NO2较敏感感E与O3有协同作用我的回答:AQ49. 中最多的成分是(单选,2分)APANsBNOxCO3DHCsE醛类我的回答:cQ50.下列哪种方法不是气态污染物的处理方法(单选,2分)A 捕集B催化C燃烧D冷凝E吸附我的回答:aQ51. (回答正确)有关逆温的说法,正确的是(单选,2分)Aγ>0,有利于污染物扩散Bγ<0,有利于污染物扩散Cγ>0,不利于污染物扩散Dγ<0,不利于污染物扩散Eγ>γd,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我的回答:D。
《环境卫生学》简答题与问答题大全《环境卫生学》是一门研究保护和改善人类居住环境以及预防环境相关疾病的学科。
它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饮用水卫生、空气质量、噪音污染、固体废物管理等。
接下来,我们将回答一些与《环境卫生学》相关的简答题和问答题。
【简答题】1. 什么是环境卫生学?环境卫生学是研究保护和改善人类居住环境,预防环境相关疾病的学科。
2. 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包括饮用水卫生、空气质量、噪音污染、固体废物管理等。
3. 为什么饮用水卫生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饮用水卫生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因为水是生命之源,几乎所有生物体都需要水来生存。
如果饮用水受到污染,人们可能会接触到有害物质,导致水传播的疾病发生,如霍乱、痢疾等。
4. 如何保护和改善饮用水卫生?保护和改善饮用水卫生的方法包括建设水处理厂,加强水源保护,定期监测水质,为居民提供安全的饮用水等。
5. 空气质量差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哪些影响?空气质量差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多种影响,如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过敏和免疫系统问题等。
6. 如何改善空气质量?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包括减少工业排放、提高车辆尾气排放标准、推广清洁能源、加强城市绿化等。
7. 噪音污染对人类健康有哪些影响?噪音污染会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睡眠障碍、心血管疾病、压力和焦虑等。
8. 如何减少噪音污染?减少噪音污染的措施包括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提高交通工具和机械设备的隔音性能、室内装修降噪等。
9. 固体废物的管理对环境有哪些影响?不正确的固体废物管理会导致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10. 如何进行合理的固体废物管理?合理的固体废物管理包括分类回收、垃圾焚烧、垃圾填埋和资源化利用等。
【问答题】1. 请简要介绍饮用水卫生的监测方法和标准。
饮用水卫生的监测方法包括采集水样进行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指标的检测。
常用的监测指标包括总大肠菌群、大肠杆菌、氨氮等。
标准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有各自的饮用水卫生标准,如中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质量指南》。
环境卫生学题库(含答案)1、洗涤剂中对健康影响的主要成分为A、A表面活性剂B、E碱性物质C、C助洗剂D、D有毒金属E、B黏合剂答案:A2、污染物标准指数(PSI)属于上述哪类参数A、A比值简单叠加型大气质量指数B、B兼顾最高分指数和平均分指数的大气质量指数C、C分段线型函数型大气质量指数D、D水质评分加权型指数E、E比值算术平均型大气质量指数答案:C3、环境有害物质是指环境中对人体可产生不良作用的A、E物理因子、化学因子、微生物因子B、A物理因子、化学因子C、C生物因子、物理因子D、B化学因子、生物因子E、D物理因子、化学因子、生物因子答案:E4、我国现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对第一类污染物要求在处理设施排放口处采样。
它们是指哪一类物质A、E易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B、D在环境中容易降解的有机C、A易引起急性中毒的物质D、C易在体内产生蓄积的物质E、B不易引起慢性中毒物质答案:D5、我国的绝大部分领土在北纬45°地区,居室最适宜的朝向A、A坐北朝南B、C西南向C、B东西向D、D东北向E、E坐南朝北答案:A6、进入机体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个机体所呈现出的生物效应强度间的关系被称为A、E相关关系B、B作用强度C、C剂量-反应关系D、A有效剂量E、D剂量-效应关系答案:E7、水中总固体是A、B水中悬浮性固体的总称B、D水中无机物的总称C、A水中溶解性固体的总称D、E水中溶解性固体与悬浮性固体的总称E、C水中有机物的总称答案:D8、水俣病的典型症状A、D黑脚病B、C氟斑牙C、E脱发(斑秃或全秃)D、A脊柱受压缩短变形,终日疼痛呼叫E、B视野向心性缩小,感觉障碍答案:E9、根据国内市场调查,目前化妆品中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例如生发剂A、D含镉高B、A含砷高C、B含汞高D、E含铅高E、C含镍高答案:B10、在确定环境污染与健康的真实相关性方面,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A、A经常性环境卫生监测方法B、C动物实验方法C、B经常性环境卫生监督方法D、E流行病学调查方法E、D快速推算方法答案:D11、下列哪项不是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A、C协同作用B、A相加作用C、B活化作用D、E拮抗作用E、D独立作用答案:C12、容易引起组织缺氧的污染物是A、CO、03,NOxB、SO2、烟尘C、CO、O3,NOD、O2、NOxE、NOx、碳氢化合物答案:C13、地面水中三氮含量为:氨氯(++)、亚硝酸盐氮(一)、硝酸盐氩(++),则说明地面水A、A新近受到污染,自净正在进行B、B曾受到污染,但自净已经结束C、C过去受到过污染,目前正在进行自净D、D过去受到污染已经自净,最近又受到污染E、E以上情况都不是答案:D14、化妆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最常见的是引起A、D神经系统损害B、C变态反应C、A造血系统损害D、B生殖系统的损害E、E皮肤损害答案:E15、242,“密封发酵法”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时,杀死病原菌与寄生虫卵的主要因素时A、A高温B、E生物拮抗作用C、B缺氧D、D缺乏营养物质E、C氨气答案:E16、生态系统健康是指A、A指具有活力和自调节能力、结构稳定的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的综合特征B、B活力包括维持系统本身复杂特性的功能和为人类的服务功能C、C自调节能力主要靠其反馈作用,通过正、负反馈的相互作用和转化,在受到威胁时维持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保证系统达到一定的稳态D、D结构稳定指具有平衡、完整的生物群落,多样的生物种群E、A+B+C+D答案:E17、一种化学物质能减弱另一种化学物质的毒性称为A、B协同作用B、C独立作用C、E综合作用D、A相加作用E、D拮抗作用答案:E18、我国的《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对以下项目提出了卫生要求,除了A、C噪声B、E新风量C、B照度D、A小气候E、D二氧化碳答案:B19、能够降低紫外线的生物学作用,使儿童佝偻病发病率升高的污染物是A、S04、NOxB、CO4C、S04、颗粒物D、B烟尘E、A氯氟烃答案:D20、烟囱的有效排出高度是指A、B烟肉本身高度与烟气拾升高度之和B、C烟波本身高度的2倍C、E烟波上缘与烟波着陆点之间的距离D、D烟本身高度的平方E、A烟囱本身的高度答案:A21、含有病原体的动物粪便污染土壤后,通过皮肤传染或黏膜进入人体而得病,这病可能是A、A血吸虫病B、C破伤风C、E痢疾D、B炭疽病E、D蛔虫病答案:D22、硫酸铝为常用的混凝剂,其使用浓度一般为10%~20%,其特点是A、C腐蚀性大,对水质有不良影响,水温低时形成絮凝体比较松散B、E腐蚀性小,对水质无不良影响,水温低时形成絮凝体比较紧密,效果好C、D腐蚀性小,对水质有一定不良影响,水温低时形成絮凝体比较松散D、B腐蚀性小,对水质无不良影响,水温低时形成絮凝体比较紧密E、A腐蚀性小,对水质无不良影响,水温低时形成絮凝体比较松散答案:E23、用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测定大气中S02时,使空白管颜色加深的原因可能是A、A甲醛浓度过高B、B氨基磺酸铵用量太少C、C盐酸副玫瑰苯胺中盐酸用量过少D、D四氯汞钠溶液用量过少E、E以上都不是答案:C24、环境卫生工作和环境卫生学的任务是加强A、A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B、B环境卫生监测和卫生监督工作C、C农村环境卫生工作D、D开拓环境与健康研究的新领域E、E以上都是答案:E25、我国规定水质处理器的成型材料和过滤材料需经浸泡试验合格后才可使用,浸泡试验不包括下列哪项指标A、B毒理学指标B、D微生物性状指标C、A一般化学指标D、C感官性状E、E放射性指标答案:E26、目前应用最广泛并且安全卫生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处理垃圾的方法是A、D堆肥B、C热解C、E低温氧化法D、B焚烧E、A卫生填埋答案:E27、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规定下列哪项涉水产品须经卫生部审批方准投入生产、销售、使用A、A与饮用水接触的防护涂料B、B水质处理器C、C与饮水接触的新材料和化学物质D、D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各类进口产品E、E以上都是答案:E28、将一种大气污染物的空气质量标准定在“大于此种浓度和接触时间内,对感觉器官有刺激,对某些植物有损害或对环境产生其他有害作用”这一级上。
简答题:1.试述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答: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包括:(1)温室效应:解释温室效应;主要的温室气体;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的有害影响。
(2)臭氧层破坏:臭氧层减少和臭氧空洞形成的原因;臭氧层破坏对人类健康的有害影响。
(3)酸雨:酸雨的定义;酸雨形成的原因;酸雨的危害。
(4)影响小气候和太阳辐射。
2.水质的性状及评价指标有哪些?有何意义?答:水质的性状评价指标包括:(1)物理性状指标:包括水温、色、臭和味、浑浊度。
根据天然水的物理性状指标的测定结果,可判断水质的感官性状好坏,也可说明水质是否受到污染。
(2)化学性状指标:包括pH值、总固体、硬度、含氮化合物、溶解氧、化学耗氧量、生化耗氧量等。
根据天然水的化学性状指标的测定结果,可判断水质的化学性状及受污染的状况。
(3)微生物学性状指标:包括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反映水体受微生物污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情况。
3.简述述饮水消毒的方法。
答:目前我国用于饮用水消毒的方法主要有氯化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
氯化消毒是化学药剂消毒饮用水中一种最普及和最有效的方法。
供饮用水消毒的氯制剂主要有液氯、漂白粉、漂白粉精和有机氯制剂等。
4.光化学烟雾对健康的影响有哪些?答: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臭氧、醛类和各种过氧酰基硝酸酯,这些物质统称为光化学氧化物,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
健康影响:对眼睛的刺激;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对全身的影响;致敏作用;致突变作用。
5.简述水质处理工艺过程答:生活饮用水的净化处理有常规净化、深度净化和特殊净化3种。
常规净化工艺过程包括混凝沉淀(澄清)-过滤-消毒。
集中式深度处理工艺包括澄清-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特殊净化:除氟工艺;除铁和除锰工艺;除藻和除臭工艺。
6.简述环境有害因素对机体作用的一般特征。
答:(1)剂量-效应(反应)关系(2)作用时间与蓄积效应(3)人群健康效应谱(4)人群易感性7.试述介水传染病定义、病原体、发生的原因、流行特点及其危害特点。
(1)环境卫生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以保护和增进人体健康为目的的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具体的研究内容。
(2)环境卫生工作是环境卫生学理论知识体系指导下的环境卫生实践工作,其目的是防止环境污染、预防疾病、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环境卫生工作的重点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时效性。
(3)环境卫生学和环境卫生工作既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又有所区别。
环境卫生工作能丰富环境卫生学的内容,是环境卫生学理论的具体体现;而环境卫生学源于环境卫生工作实践,但又高于实践,对环境卫生的工作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人与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②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③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④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双重性。
1、全球气候变暖: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效应气体如二氧化碳所致。
危害:生态环境的破坏如冰川积雪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医学方面导致相关疾病如疟疾、乙型脑炎等疾病的发病率升高。
2、臭氧层破坏: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类使用大量的氯氟烃所致。
危害:大气中的臭氧对紫外线的阻挡作用减弱,而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可使人类皮肤癌、白内障的发生率增加。
3、酸雨:原因: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成酸物质如硫氧化物等遇水而形成。
危害:(1)对土壤和植物产生危害(2)影响水生生态系统(3)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4、生物多样性锐减: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开采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空前提高,不合理的滥采滥伐、掠夺性开采、过度捕捞狩猎等。
危害:物种灭绝的速度不断加快,加重了大量遗传基因丢失及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面积锐减。
5、其他:酸雨可腐蚀建筑物、文物古迹,可造成地面水pH值下降从而使输水管中的金属化合物易于溶出等。
环境因素对机体健康的影响具有有利和有害两方面的特性。
例如,紫外线具有杀菌、抗佝偻病和增强免疫力等作用,但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则具有致红斑作用、使皮肤色素沉着甚至产生致癌效应,并可使人群眼睛白内障发生率增高。
环境卫生学理论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环境卫生的定义是()。
A. 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B. 研究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C. 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D. 研究环境质量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答案:C2. 以下哪项不属于环境卫生的研究内容?()A.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B. 环境卫生标准C. 城市规划与管理D. 生态平衡答案:D3. 环境卫生的研究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现场调查B. 实验室研究C. 统计分析D. 环境卫生监测答案:D4. 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
A. 自然环境B. 生活环境C. 环境污染D. 人群健康答案:B5. 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基本条件是()。
A. 环境污染B. 暴露人群C. 暴露时间和强度D. 环境质量答案:B6. 环境卫生学的基本任务是()。
A. 制定环境卫生标准B. 评价环境质量C. 保护环境,维护人群健康D. 研究环境污染的来源和规律答案:C7. 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基本环节不包括以下哪项?()A. 暴露B. 毒性作用C. 疾病发生D. 环境自净答案:D8. 环境污染的来源不包括以下哪项?()A. 工业污染B. 农业污染C. 生活污染D. 自然灾害答案:D9. 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不包括以下哪项?()A. 污染物减排B. 污染物治理C. 环境保护宣传教育D. 生态恢复答案:C10. 环境卫生监测的目的不包括以下哪项?()A. 掌握环境污染状况B. 评价环境质量C. 制定环境卫生标准D. 预测环境污染发展趋势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1. 简述环境卫生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答案:环境卫生的研究对象包括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环境卫生标准、环境质量评价、环境污染的来源和治理等方面。
12. 简述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基本条件。
答案: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基本条件包括暴露人群、环境污染、暴露时间和强度、环境质量等。
环境卫生学题库与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下列哪项非环境中易引起持续性蓄积危害的污染物A、DDTB、多氯联苯C、氮氧化物D、铅E、镉正确答案:C2.各种微生物因其不同的生物特性而对氯化消毒的耐受程度不同,一般规律是A、A细菌对氯化消毒的耐受力强于病毒B、B细菌对氯化消毒的耐受力弱于病毒C、C腺病毒的耐受力较一般病毒更强D、D原生生物对氯化消毒的耐受性最强E、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3.在我国新疆、内蒙古等地一些偏远农村居民的躯干、四肢皮肤发生色素沉着和脱色斑点,伴有周围神经炎症状,患者的手掌和脚跖皮肤过度角化。
甚至发展到四肢和躯干,严重者可发展成皮肤癌。
调查发现,当地居民饮用的井水中某种化学物质含量过高。
该种地方性疾病很可能是A、A硒中毒B、B砷中毒C、C氟中毒D、D镍中毒E、E铊中毒正确答案:B4.水体的自净是指A、A水体污染物的总量逐渐降低B、B水体污染物的浓度逐渐降低,水质好于污染前的水平C、C水体污染物的浓度降低,水质逐渐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D、D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无明显改变,但水体可以使用E、E水体中的污染物总量没改变,浓度也没增加正确答案:C5.某地区人群一段时间以来出现皮肤瘙痒、腹调及恶心等消化道症状,你认为水源可能受到哪种物质污染A、A砷B、B甲基汞C、C苯D、D酚E、E氰正确答案:D6.下列关于土壤卫生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A土壤能有吸附和过滤作用,有利于土壤的自净B、B有机物无机化和腐殖质化是土壤有机物自净的主要途径C、C环境条件改变,生物间拮抗作用使土壤中病原体死亡D、D土壤中化学污染物(重金属、农药)多数化学性质稳定,不易降解E、E土壤固体污染物污染范围比较局限,但可通过风吹、雨水淋溶冲刷而扩大污染范围正确答案:A7.以下关于卫生防护距离的描述哪个有误A、A卫生防护距离是指产生有害因素的企业、场所的主要污染源的边缘至住宅建筑用地边界的最小距离B、B严重污染源的卫生防护距离内应设置防护林带C、C卫生防护距离因污染源不同而距离不同D、D卫生防护距离的制定是由各企业根据自己的企业性质制定的E、E配置时可将危害最大要求防护距离最远的工厂企业设置在离居住区最远的地段正确答案:D8.阻碍血液输氧,引起组织缺氧的是A、A臭氧B、B铅C、C硒D、D甲醛E、E苯并(a)芘正确答案:A9.PM2.5是指直径A、AB、B>2.5~C、C>2.5-D、D=2.5um的颗粒物E、E≤2.5um的颗粒物正确答案:E10.饮用水消毒的主要目的是A、A保持水中的余氯B、B改善水物理性状C、C消灭大肠杆菌D、D杀灭病原菌预防介水传染E、E消灭虫卵,预防血吸虫病正确答案:D11.容易引起组织缺氧的污染物是A、SO2、烟尘B、O2、NOxC、NOx、碳氢化合物D、CO、03,NOxE、CO、O3,NO正确答案:E12.水的硬度是指A、A溶于水中钙、镁等盐类的总量B、B水煮沸后形成的碳酸盐沉淀所去除的硬度C、C水煮沸后不能去除的硬度D、D非碳酸盐硬度E、E碳酸盐硬度正确答案:A13.在低浓度大气污染物长期作用下易诱发下列何种疾病A、A高血压B、B腰痛C、C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D、D关节炎E、E肩周炎正确答案:C14.当人体向周围物体辐射散热量大于人体接受周围物体的辐射热量时称为A、A正辐射B、B负辐射C、C热辐射D、D强辐射E、E弱辐射正确答案:B15.制定地面水水质卫生标准的原则是A、A防止地面水传播疾病B、B防止地面水引起急、慢性中毒及远期效应C、C保证地面水感官性状良好D、D保证地面水自净过程正常进行E、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16.我国的《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对以下项目提出了卫生要求,除了A、A小气候B、B照度C、C噪声D、D空气质量E、E新风量正确答案:E17.环境毒理学的特殊毒性方法是A、A急性、亚急性、慢性毒性试验B、B急性、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C、C致癌、致突变、致畸测试方法D、D致癌、致突变、慢性毒性试验E、E致突变、致畸、慢性毒性测试方法正确答案:C18.以下有关住宅的基本卫生要求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A小气候适宜B、B采光照明良好C、C空气清洁卫生D、D环境安静整洁E、E卫生间距越大越好正确答案:E19.与每人居住面积定额关系较密切的指标是A、A人口净密度B、B人口毛密度C、C居住区用地面积D、D居住建筑用地面积E、E居住区人口数正确答案:A20.氯化消毒时水中细菌、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氯的量为A、A加氯量B、B有效氯C、C需氯量D、D余氯量E、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21.水体复氧作用是指A、A水中溶解氧为不饱和状态时,空气中的氧不断的溶解在地面水的过程B、B水中溶解氧为饱和状态时,空气中的氧不断的溶解在地面水的过程C水中溶解氧为饱和状态时,水中氧逐渐逸散到空气中的过程C、D水中溶解氧为不饱和状态时,水中氧逐渐逸散到空气中的过程D、E地面水在不同水温条件所含的氧量正确答案:A22.地方性克汀病A、A经食物链传递而富集最终影响人体健康的是B、B胚胎期和婴儿发育早期机体严重碘缺乏可引起C、C污水灌溉农田使农作物受污染而危害人体健康的是D、D引起居民以斑釉齿和骨骼损害为特征的疾病是E、E以皮肤损害为显著特点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为正确答案:B23.制订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的目的是防止A、A出现刺激、过敏或慢性中毒B、B发生慢性中毒或蓄积现象及远期效应C、C出现过敏、刺激或中毒等急性危害D、D发生致癌作用E、E发生“三致”作用正确答案:B24.根据国内市场调查,目前化妆品中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例如祛斑霜A、A含砷高B、B含汞高C、C含镍高D、D含镉高E、E含铅高正确答案:B25.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规定下列哪项涉水产品须经卫生部审批方准投入生产、销售、使用A、A与饮用水接触的防护涂料B、B水质处理器C、C与饮水接触的新材料和化学物质D、D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各类进口产品E、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26.城市大气中铅污染的主要来源是A、A铅矿开采B、B汽车尾气排放C、C钢铁冶炼厂排放D、D印刷厂排放E、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27.某人拟准备在市区开办一文化娱乐场所,在经营前必须到当地卫生机构申办有关证件后方可营业。
卫生综合353必背简答题(2023年版)环境卫生学1.论述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1)急性危害:是指环境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环境,使暴露人群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不良反应、急性中毒甚至死亡。
①大气污染烟雾事件:煤烟型烟雾事件主要表现为肺和心血管系统的患者病情急剧加重,死亡;光化学烟雾事件可引起大量居民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呼吸功能障碍。
②过量排放和事故性排放引起的急性危害:a.废气、废水大量排放。
b.事故引发的污染事件:有毒有害化工原料、产品等在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由于意外事故而大量进入环境造成污染事件。
c.核泄漏事故: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外照射或内辐射损害,并形成放射病。
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疾病的发生率。
③生物性污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a.水体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时,会使接触者发生急性传染性疾病。
b.在人员拥挤、通风不良、阴暗潮湿的室内空气中,病原微生物可通过空气传播,使敏感人群发生感染。
(2)慢性危害:有害物质低浓度、长时间反复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危害,称为慢性危害。
环境化学污染物或有害的物理因素长期暴露均可造成慢性危害。
慢性危害的产生于污染物的暴露剂量、暴露时间、化学污染物的生物半减期和化学特性、机体的反应特性等有关。
低浓度的环境污染物在机体内的物质或功能蓄积是产生慢性危害的根本原因。
①非特异性影响:环境污染物所致的慢性危害,往往不是以某种典型的临床表现方式出现。
在环境污染物长时间作用下,机体生理功能、免疫功能、对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抵抗力可明显减弱,对感染的敏感性增加,健康状况逐步下降,表现为人群患病率、死亡率增加,儿童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②引起慢性疾患:在低剂量环境污染物长期作用下,可直接造成机体某种慢性疾患,如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
③持续性蓄积危害:环境中的有些污染物进入人体后能较长时间贮存在组织和器官中。
尽管这些物质在环境中浓度较低,但长期暴露会在人体内持续性蓄积,使受污染的人群体内浓度明显增加。
环境卫生学简答题1、简述人与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
答:人与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人与环境在物质统一性;②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③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④环境因素对人康影响的双重性。
2、什么是环境物质的迁移和转化作用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发生的迁移和转化对环境因素的暴露会产生哪些影响举例说明。
答:无论是人为排放的还是天然的环境化学物质,在进人环境以后会在空间位置、形态特征或化学性质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变化。
(1)环境物质的迁移是指环境物质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相对移动过程。
(2)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化学的或生物学的作用转变成另一物质的过程叫化学物的转化,通过转化作用可形成二次污染物。
(3)环境化学物和污染物通过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和转化,对环境因素的暴露可能产生的影响:①扩大人群暴露的范围;②增加暴露途径;③改变污染物性质和毒性;④影响暴露剂量。
以汞、SO2等环境污染物的实例说明。
3、环境污染物的暴露途径、暴露剂量和时间与产生的有害效应有何关系。
答:环境暴露是环境因素产生健康有害效应的决定因素,暴露的途径、剂量和时间等特征与其效应的产生密切相关。
(1)环境物质和有害化合物往往通过多种途径暴露,暴露途径通过影响总暴露量、吸收率、作用的靶器官和组织而影响对人体产生的效应。
(2)环境暴露剂量与暴露产生的反应有剂量一反应关系,根据阈值的存在,剂量-反应曲线包括无阈值和有阈值两种类型,无阈值和有阈值物质的环境毒理学特征不同。
(3)环境污染物的暴露,往往是在较低的剂量下的重复暴露,重复暴露的时间包括暴露频度和暴露持续期,暴露频度和持续期与靶器官和靶组织中的剂量(浓度)有关,是影响有害效应产生的重要因素。
4、试说明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多样性,研究环境因素联合毒作用的意义是什么答:(1)环境作用因素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环境有害因素的类型多、数量庞大,以致人体吸入的空气、饮用的水、摄人的食物中的污染物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物质同在。
(2)多种环境物质同时存在时对人体的作用与其中一种单独存在时有所不同,它往呈现复杂的交互作用,彼此影响生物转运、转化、蛋白结合或排泄过程等,使的毒性效应发生改变,加强或减弱。
在阐明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制订混合污染物的卫生标准以及采取防治对策等方面具有实际意义。
5、人群健康效应谱的含义是什么了解人群健康效应谱有什么意义(很重要)答:(1)环境有害因素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健康效应,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为健康效应谱。
①污染物在体内负荷增加,但不引起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的变化。
②体内负荷进一步增加,出现某些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多为生理代偿性的,非病理学改变。
③引起某些生化代谢或生理功能的异常改变,这些改变已能说明对健康有不良影响,具有病理学意义。
不过,机体处于病理性的代偿和调节状态,无明显临床症状,可视为准病态(亚临床状态)。
④机体功能失调,出现临床症状,成为临床性疾病。
⑤出现严重中毒,导致死亡。
(2)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人群中,健康效应谱有“冰山”现象。
了解和掌握整群有害效应的分布,才能对其危害作出全面的定量评估,为制定预防措施和决策可靠依据。
6、什么是健康危险度评价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是什么答:(1)健康危险度评价是按一定的准则,对有害环境因素作用于特定人群的有害健康效应进行综合定性、定量评价的过程。
(2)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危害鉴定、剂量一反应关系的评定、暴露和危险度特征分析4大部分。
(3)健康危险度评价的方法:1)危害鉴定:依据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的研究资料,确定在一定的接触条件下,被评价的化学物是否会产生健康危害及有害效应的特征和类型。
2)剂量-反应关系的评定:是暴露与健康效应之间的定量评价,有阈值化学物和化学物的剂量-反应关系评定不同。
来自于动物实验的资料需要外推到人。
对有阈化学物,应用未观察到有害效应的剂量或最低观察到有害效应的剂量来计算参考剂量。
对无阈化学物以致癌强度系数来表示化学致癌物剂量与致癌反应率之间的定量关利用动物致癌试验的结果外推时,需应用数学模型从试验高剂量的反应外推至低剂量。
3)暴露评价:是要确定暴露剂量和暴露人群的特征。
暴露剂量分为外暴露剂量和内暴露剂量,暴露人群的特征包括人群的年龄、性别、职业、易感性等情况。
4)危险度特征分析:根据上述3个阶段评定结果,对该化学物在环境中存在时所致的健康危险度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不确定因素。
7、按粒径大小,大气颗粒物可分为几类(很重要)答:大气颗粒物按粒径可分为:①总悬浮颗粒物TSP:指粒径≤l00μm的颗粒物;包括液体、固体或者液体和固体结合存在,并悬浮在空气介质中的颗粒。
②可吸人颗粒物PM10:指空气动力学直径≤10μm的颗粒物;因其能进入人体呼吸道而命名,又因其能够长期漂浮在空气中,也被称为飘尘。
③细颗粒物:指空气动力学直径≤μm的颗粒物;④超细颗粒物:指空气动力学直径≤μm的颗粒物。
8、简述影响颗粒物生物学作用的因素。
(很重要)答:(1)颗粒物的粒径:颗粒物在大气中的沉降与其粒径有关。
一般来说,粒径小的颗粒物沉降速度慢,易被吸入。
(2)颗粒物的成分: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多达数百种以上,可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
颗粒物的毒性与其化学成分密切相关。
颗粒物上还可吸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
(3)呼吸道对颗粒物的清除作用:清除沉积于呼吸道的颗粒物是呼吸系统防御功能的重要环节,呼吸道不同部位的清除机制有所不同。
(4)其他:某些生理或病理因素可影响颗粒物在呼吸道的沉积。
例如,运动时呼吸的量和速度都明显加快,这样将大大增加颗粒物通过沉降、惯性冲击或扩散在呼吸道的沉积。
9、试比较基准与标准的差异。
答:(1)定义不同:基准是指根据环境中有害物质和机体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考虑敏感人群和暴露时间而确定的对健康不会产生直接或间接有害影响的相对安全剂量(浓度)。
标准是指以保护人群健康为直接目的,对环境中有害因素提出的限量要求以及实现这些要求所规定的相应措施。
它是评价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危害的尺度。
(2)两者的关系:标准以基准为科学依据,标准是基准内容的实际表现。
(3)法律效力:基准无法律效力,标准有法律效力。
10、我国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
各级的基本要求和适用范围是什么答:(1)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和疗养地等地区。
(2)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适用于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农村等地区。
(3)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适用于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业区以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等地区。
11、我国制订大气质量标准的原则有哪些答:我国制定环境卫生标准的总原则是卫生上安全可靠、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不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及潜在的远期危害(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2)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3)应对人体健康无间接危害;(4)选用最敏感指标;(5)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
12、简述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及其防治措施。
答:(1)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物:生活和工业污水中含P、N等物质。
(2)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中藻类物质大量生长,进而使水体溶解氧下降,水体污染。
(3)治理:以控制P、N等物质向水体排放,及时清除水体中藻类物质和降低P、N含量。
13、简述水体污染调查监测的类型及内容。
答:(1)水体污染调查类型:根据调查目的分为基础性调查、监测性调查、专题调查和应急性调查等4种类型。
(2)调查内容:污染源调查、污染现状调查、对居民健康及水生生态环境影响的调查14、简述水体三氮在水中出现的卫生学意义。
(很重要)答:蛋白质→蛋白性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如无氧存在,氨氮就是最终产物)。
三氮在水中出现的卫生学意义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卫生学意义+--水受到新鲜污染-+-水体自净正在进行--+污染物分解趋于自净+++新旧污染同时存在15、简述水体自净过程的基本特征。
答:水体自净过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①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在自净过程中,总的趋势是浓度逐渐降低;②大多有毒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下转变为低毒或无毒的化学物,如2,4-D可在微生物作用下,经过复杂的分解过程,最终形成无毒的二氧化碳、水和氯根,氰化物可被氧化成无毒的二氧化碳和硝酸根;③重金属污染物在溶解状态时可被吸附或转变成不溶性化合物沉淀至底泥或进入食物链中;④复杂的有机物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不论水中溶解氧含量如何,都能被微生物利用和分解,先降解为较简单的有机物,再进一步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⑤不稳定的污染物在自净过程中转变成稳定的化合物,如氨转变为亚硝酸盐,后者再氧化成硝酸盐;⑥在自净过程初期,水中溶解氧含量急剧降低,到达最低点后又缓慢上升,并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⑦进入水体的大量污染物,如有毒性,则影响生物栖息,如生物不逃避就会中毒死亡,使水生物种群和数量大为减少。
随着自净过程的进行,污染物浓度降低,生物种群和数量逐渐回升,最后使生物分布趋于正常。
16、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有哪些造成介水传染病流行的原因是什么答:1.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有:(1)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可引起疾病暴发流行,短期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且多数患者发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
若水源经常受污染,则发病者可终年不断,病例呈散发流行。
(2)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
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或接触同一水源的历史。
(3)一旦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并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2.造成介水传染病流行的原因:(1)水源受病原体污染后,未经妥善处理和消毒即供居民饮用。
(2)处理后的饮用水在输配水和贮水过程中,由于管道渗漏、出现负压等原因,重新被病原体污染。
17、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的种类有哪些答: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通常分为两大类:①挥发性卤代有机物,主要为甲烷,包括氯仿、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和溴仿;②非挥发性卤代有机主要有卤代乙酸、卤代醛、卤代酚、卤代腈,卤代酮、卤代轻基吠喃酮等。
挥发性三卤甲烷和非挥发性卤代乙酸是氯化消毒饮水中两大类主要氯化副产物。
18、影响氯化消毒副产物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很重要)答:氯化消毒副产物形成的量和类型与许多因素有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有机前体物的含量:通常把水中能与氯形成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有机物称为有机前体它们主要是一些天然有机物,如腐殖酸、富里酸、藻类等,排入水中的污染物也是毒副产物前体物的重要来源;②加氯量:投氯量越大,生成的消毒副产物越多;离子浓度:水源水中溴化物浓度较高时,会生成各种溴代三卤甲烷;④pH值:水pH升高,三卤甲烷生成量增大,但卤乙酸生成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