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史学
- 格式:ppt
- 大小:835.00 KB
- 文档页数:9
写德国历史比较好的书德国历史是一个广阔而丰富的主题,涉及到从古代日耳曼部落的形成,到二战后的重建和统一等众多事件和人物。
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德国历史的读者来说,选择适合的书籍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写德国历史比较好的书的推荐。
1.《德国简史》作者:彼得·沃特森这本书提供了德国历史的全景式概述,从古代日尔曼人的到现代德国的形成和发展。
沃特森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介绍了德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帮助读者理解德国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2.《德国:从罗马帝国到希特勒时代》作者:彼得·希利希利是一位德国历史学家,他在这本书中详细探讨了德国历史的各个时期,从罗马帝国对德国的统治,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纳粹德国的崛起。
这本书提供了丰富的细节和深入的分析,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德国历史的复杂性。
3.《德国:一个历史》作者:赫尔曼·格斯特格斯特是一位德国历史学家,他在这本书中对德国历史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从古代日尔曼人的到二战后的重建和统一,格斯特探讨了德国历史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
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面而深入的视角,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德国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4.《德国的崛起和灭亡》作者:威廉·莎克利这本书主要关注第三帝国时期的德国历史,莎克利通过对当时政治、社会和文化的详细分析,揭示了纳粹德国的崛起和灭亡的内在原因。
这本书提供了对纳粹时代的深入理解,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德国历史的黑暗一面。
5.《德国人的历史》作者:尤尔根·奥斯特奥斯特以德国人的视角探讨了德国历史的各个方面。
他通过对个体经历的描写,使历史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这本书着重介绍了德国人民在德国历史中的角色和经历,从而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德国历史的复杂性,并与德国人民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
以上这些书籍是写德国历史比较好的一些推荐,它们都提供了不同角度和深度的视角,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德国历史。
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专业历史爱好者,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籍,深入探索德国历史的丰富内涵。
第六章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欧洲各国和美国的史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考古学、古文字学、碑铭学和史籍整理的不断发展,继承朗克史学的西方传统史学达到了巅峰状态,与此同时,在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社会发展的影响下,在西方史学界,一股新史学的思潮在萌发、汇合,试图冲破传统史学的约束,多方位多角度地阐释人类的历史,这就是“文化史运动”的兴起。
第一节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的德国史学一、普鲁士学派的出现19世纪中期,德国的民族主义思潮日益高涨,德国的统一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普鲁士军国主义者一方面利用德国人民的爱国统一运动,力图使普鲁士成为统一运动的中心,由普鲁士统一德国;另一方面,大力扶持和资助哲学和历史学学者的研究和宣传工作,为普鲁士统一德国制造舆论,提供理论依据。
普鲁士学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一个史学流派。
普鲁士学派在史学思想和方法上,实际上是朗克学派的分支;在哲学思想方面,则是黑格尔哲学的继承。
他们体会普鲁士军国主义者的意图,把德国的爱国统一运动推向民族沙文主义的道路;他们宣扬弱肉强食,歌颂战争,为普鲁士以武力统一德国充当吹鼓手。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达尔曼、德罗伊生等。
二、普鲁士学派的代表人物(一)达尔曼达尔曼(1785—1860年)是普鲁士学派精神上的祖师。
早年在哥本哈根大学和霍尔大学学习语言学,二十五岁获博士学位。
1809年,当拿破仑侵入德国时,他在强烈的爱国心驱使下,徒步穿越德国,参加奥地利军队,投身战争。
从1812年起,他先后在基尔大学、哥廷根大学、波恩大学等学校担任教授,讲授历史学和政治学。
他主张学术必须和政治相结合,必须为当前的政治服务。
因此,有学者认为,达尔曼不是第一流的史学家,而是一个演说家和政治宣传家。
他的主要著作《丹麦史》、《英国革命史》、《法国革命史》,都是为实际的政治目的而写的。
1848—1849年,他当选为法兰克福国民议会议员,并被推举为宪法委员会的成员。
德国历史学派的历史主义的含义
德国历史学派对于历史主义的定义和理解,是对历史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种学术思潮。
历史主义的核心观点是认为历史是一种有机的整体,它不能被简单地分割和解释。
与此同时,历史主义也强调历史的独特性和个体性,主张通过深入研究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来理解历史事件的真正含义。
德国历史学派的历史主义强调历史的整体性和发展规律。
他们认为历史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影响力。
为了理解历史的真正含义,德国历史学派提倡全面的研究方法,包括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综合考察。
他们相信,只有通过对全面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研究,才能真正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含义。
德国历史学派的历史主义还强调历史的个体性。
他们认为,历史事件不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由个体行为和决策所构成的。
因
此,他们主张通过对个体行为和决策的研究,来理解历史事件的真正动因和影响。
这种个体性的研究方法被称为历史的构建。
德国历史学派的历史主义对于历史研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研究方法和观点不仅在德国历史学界广泛传播,也对国际历史研究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德国历史学派的历史主义为后来的历史学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总结起来,德国历史学派的历史主义强调历史的整体性和个体性,主张通过全面的研究方法和深入的历史背景分析,来理解历史事件的真正含义。
这一学术思潮对于历史研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历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兰克史学01 兰克简介利奥波德·冯·兰克(Leopold von Ranke,1795年12月21日-1886年5月23日),十九世纪德国最重要的历史学家,客观主义史学创始人,也是西方近代史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被誉为“近代史学之父”。
主要著述有《拉丁和条顿民族史》、《英国史》、《法国史》、《教皇史》等。
02 基本内容兰克史学是德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历史学家兰克创立的,故名。
兰克史学基本思想:1、重视原始资料的利用和考辩; 2、重视政治史; 3、认为历史可以认识,但不能完全认识; 4、对史料来源的重视及深刻的分析; 5、历史著述的作用在于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 6、负有盛名的史著未必是可靠的; 7、史著之可信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有可信的原始材料作根据; 8、一般的史著内容不能作为资料来源,必须深入档案库; 9、写作的目的在于复原历史,要达此目的,最重要的是找到原始资料,找到同时代或接近此时代的史料。
03 基本特点恪守政治史传统(他的史著均以政治史为主题,以16—18世纪的欧洲各国为中心,不写古代史,很少写经济史,把欧洲以外的历史排除在他的史学视野之外,而政治史又渗透强权政治观念和英雄观。
兰克认为,历史生活的基本体现者是国家、民族和教会,三者中国家居首,因此,历史学家必须十分重视国家这一实体。
)严格考证史料(根据原始的文献用文字复原曾经存在的客观事实,即所谓“如实记述”原则。
兰克强调历史怎样发生,历史书就怎样叙述,而如实记述的前提是依据原始的文献。
他认为,原始文献就是曾经发生过的客观历史的见证,是提供报告的最高的历史见证。
对于原始史料,兰克认为一要通过外部考证方法(原始资料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论据的对照,不用版本的校勘)辨别真伪,二是通过内部考证(抓住史家和史料记载者的动机和性格,追查其资料来源)分辨真伪。
)不作价值判断(兰克主张史家只能“照实录来”,理论抽象不是史家的事。
史家必须超然是非,褒贬之外,无党无派。
兰克史学的概念兰克史学是德国历史学家莱奥波德·冯·兰克(Leopold von Ranke)在19世纪提出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兰克史学的核心理念是“史实”,即历史研究的对象是客观真实的史实,而历史学家的任务是还原史实,并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呈现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
兰克史学对历史学的影响深远,被誉为“现代史学之父”,其著作《历史学的话语》更是对后世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兰克史学的核心理念是对史实的还原和客观呈现。
在兰克看来,历史学家的任务不应该是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或价值判断,而是通过系统地搜集史料、剖析史实,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
兰克强调,历史学家应该摒弃主观偏见,尽可能客观地呈现历史事件,不加以评判或解释,而是尽可能还原历史事件的本来面目。
这一理念在当时是颇具争议的,因为传统历史研究往往会受到其时政治、宗教或思想观念的影响,难以做到客观呈现历史事件。
因此,兰克的这一理念开启了历史学从主观向客观的转变。
兰克还主张历史学家应该尊重史料的真实性,不随意篡改或删改史料,以维护历史的真实性。
兰克史学的方法论上,强调了对史料的系统搜集和剖析。
在兰克看来,历史研究的关键是要有足够的史料作为依据,才能对历史事件进行还原。
因此,兰克规定,历史学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各种史料,包括文献、档案、考古遗址等,进行系统、全面地搜集和整理。
在史料的基础上,按照事件的发生顺序和时间顺序进行叙述,还原历史事件的过程,从而达到客观呈现历史事件的目的。
兰克的这一方法论,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历史研究,它强调了历史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对后世历史学家的史料搜集和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兰克史学的理论体系上,为历史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兰克看来,历史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历史学家应该以客观、中立的态度来呈现历史事件,不应该对历史事件进行价值判断或解释。
兰克反对以往往往史学家常常在历史事件中投射自己的理念、价值观念,他强调历史事件应该以客观、中立的态度来呈现。
德国历史学派兴衰述评一、德国历史学派的历史主义历史主义是历史学反对与抨击经济学主要法宝。
这一思想在历史学的先驱者亚当·米勒和李特那儿就已经萌芽,经过罗雪的发展,到施穆勒的达到顶。
所谓历史主义,它强调一种动态的观点来待事物,认为人类社会处于断的发展演变过程,具有不可逆性。
并且个民族、国家具有同的发展过程,影响及形成不同发道路的原因在于每个民族有不同的民族精神,不存在用于所有民族的经济律。
因此,只存在个别国家的经济发展史为研究象的“国民经济学”。
也只有通对各国发展史的研究,才能归出某些可能存在的经济律,以演绎推理为基础特征的普遍规律并不。
亚当·米勒开反对古典经济学的河,强烈批评古典经济的世界主义。
李斯特在其名著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开篇一编就回顾了西欧各国的资主义发展史,旨在说明各国有同的发展道路,不存在有普适性的“世界主义经济学。
在此基础上,他又进步提出了与“世界义经济学”相对立的“国经济学”,认为后者的究主题是“某一国家,于世界目前形势以及它自己的有国际关系下,怎样来维并改进它的经济状况”,(注:斯特:《政治经济学的民体系》,商务印书馆1983年中文版,第109页。
并着重“研究如何使某一指定国家在当前世界形势下)农工商业取得富强、文化和力量。
(注:李斯特:《政治经济学国民体系》,商务印书馆1983中文版,第106。
)罗尔则进一步指出:人们“为很不相同的和非经济的动机驱使,并且是归属于完全定的民族、国家和时”,(注:罗雪尔《政治经济学原理》1册,亨利霍尔特版公司1878年英文版,第105页。
)认为“历史家则尽量忠实地描述现实生,寻求人类的发展及其关系的记述。
(注:罗雪尔:《历史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务印书馆1981年文版,第11页。
)因此,在《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大纲》一书的序言中,历史方法的原理归为:1.通过记述各国的济发展史,解决“如何才更好地增进国家富这个问题”,(注:罗雪尔: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纲》,商务印书馆1981年文版,第7页。
德国历史学派的特点
首先,德国历史学派注重历史的深入研究和原始资料的挖掘。
这个时
期的德国历史学家致力于翻译、整理和研究历史文献,将其作为研究历史
的重要基础。
他们鼓励学生学习古代语言以便读取古老的文献,并提倡亲
自进行史料的调查和整理。
德国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斯特
(Leopold von Ranke)认为,历史学家的任务是“寻找和展现事实的真相”,并强调史料应该是史家的主要研究对象。
其次,德国历史学派注重客观性和中立性。
德国历史学派的学者们相
信历史应该以客观的方式进行研究,不受政治或宗教偏见的影响。
他们强
调历史学家应该摆脱任何个人感情和政治倾向,努力提供客观的描述和分析,而不是将历史用作政治宣传的工具。
这种追求客观性和中立性的态度
成为了后来历史学的重要原则。
第五,德国历史学派注重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德国历史学派的学者们
强调历史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为人们提供对过去的认识,并从中获得对当下
和未来的启示。
他们认为历史不仅仅是对过去的描述和分析,更是对人类
社会发展的理解和反思。
因此,他们鼓励历史学家关注历史对于人类社会
的影响和作用,探究历史的价值和意义。
总的来说,德国历史学派是历史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在历史献血
和研究方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德国历史学派的特点包括注重历史的深
入研究和原始资料的挖掘,追求客观性和中立性,关注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注重历史的理论化和系统化,强调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这些特点不仅对德
国历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全球历史学发展产生了启示和影响。
德国历史学派的概述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期在德国出现的庸俗经济学流派。
它强调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和国民经济的有机体现,代表德国产业资本的利益,对抗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为F.李斯特。
此后W.罗雪尔将以 F.K.von萨维尼(1779~1861)为代表的法学研究中的历史方法,应用到经济学方面,奠定了这一学派的基础。
继之有B.希尔德布兰德(1812~1878)和K.G.A.克尼斯(1821~1898),形成了旧历史学派。
1870年后,由于工人运动和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在旧历史学派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以G.von施穆勒为首的新历史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L.布伦塔诺(1 844~1931)和A.瓦格纳(1835~1917)。
20世纪初期从内部批判历史学派,并促进历史学派的解体的主要人物有M.韦贝尔(1864~1920)和W.桑巴特。
19世纪前半叶,英国完成了产业革命,获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A.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说代表了英国产业资本的利益,而德国还处在封建割据的农业国阶段,为了发展德国本国的工业,对来自英国的工业品,必须采取保护贸易政策,并在意识形态上对抗英国的斯密理论。
李斯特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841)一书中指责英国古典经济学不强调经济生活中国民有机体的重要,是“世界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经济学。
他的国民经济学则强调经济生活中的国民性和历史发展阶段的特征。
他反对古典学派的抽象、演绎的自然主义的方法,而主张运用从历史实际情况出发的具体的实证的历史主义的方法。
在经济理论方面,李斯特提出发展国民生产力的理论,批判斯密的单纯“交换价值”的理论。
在经济政策上则主张采取国民主义和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
李斯特的这种历史主义的经济发展阶段论,形成了德国历史学派的传统和基本特征。
[编辑本段]旧历史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罗雪尔威廉·罗雪尔旧历史学派的创始人。
他1843年出版的《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被称为“历史学派的宣言”。
德国历史学派总结德国历史学派的发展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德国,这个时期正值德国社会的大变革,包括颠覆性的市场经济发展、工业化和政治上的统一、这些变革带来了对历史的重新思考和对历史研究方法的新的需求。
因此,德国历史学派应运而生。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几个重要的德国历史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1. 确证派(Rankean School):由莱奥波德·冯·兰克(Leopold von Ranke)创立,他被认为是现代历史学之父。
兰克强调对历史事实的详细研究和对原始资料的深度挖掘,他提出的“史实”(Wie es eigentlich gewesen)原则成为了历史研究的基础。
2.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Marxist Historical School):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
他们认为历史是阶级斗争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重点研究经济条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其中,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科学的史前史》和卡尔·考茨基的《社会史学与马克思主义》等作品为该学派做出了重要贡献。
3. 文化史学派(Kulturgeschichtliche Schule):由威廉·迪尔泽(Wilhelm Dilthey)和海因里希·里克尔特(Heinrich Rickert)等人提出。
该学派强调个体的心理和文化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通过解释文化现象和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来揭示历史的意义。
4. 结构主义历史学派(Structuralist Historical School):由费尔南·布劳代尔(Fernand Braudel)和安娜·莱斯贝格(Annales School)等人创建。
结构主义历史学派关注长期历史变迁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贫富分化、社会结构等问题。
布劳代尔的著作《地中海与地中海世界的历史》是该学派的代表作之一这些表示只是德国历史学派中的一小部分,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方法和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