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外部性共18页
- 格式:ppt
- 大小:3.27 MB
- 文档页数:18
外部性视角下农村环境污染分析及解决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环境污染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化。
农村环境污染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背景介绍这些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人们开始意识到农村环境污染对农民健康和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其潜在的外部性问题。
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主体的行为所带来的成本或收益影响了其他经济主体的福利水平,而在农村环境污染中,农民和农业企业的行为往往会给周围的环境和其他人带来负面影响,这就需要从外部性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通过对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措施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这一问题,为农村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背景介绍】至此完成。
1.2 问题意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农村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还对周边地区的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农村环境污染不仅会导致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还会危害农产品质量和人们的健康。
农村环境污染也影响着生态平衡和社会稳定,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在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加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健康。
我们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找出其根源,并寻求可行的解决办法,以实现农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1. 农业活动排放:农村地区主要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物质会通过土壤和水体进入环境,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
2. 生活垃圾处理不善:农村地区的垃圾处理设施相对不健全,一些村民习惯于随意丢弃垃圾,导致环境污染。
3. 燃烧活动排放:农村地区以散煤、柴火等传统能源为主要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和灰尘会对空气质量造成污染。
浅析环境污染外部性的内部化方式摘要:摘要:本文以环境污染的外部性理论为基础,从其与政府干预的依赖程度强弱、与市场调节的依赖程度强弱两个维度,将环境污染外部性的内部化方式划分为四个大类,并逐个分析比较其优点和局限性,最后提出一种较好的内部化方式。
关键词:关键词:环境污染;外部性;内部化一、外部性理论外部性理论是经济学术语。
外部性亦称外部成本、外部效应(Externality)或溢出效应(Spillver Effet)。
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主体对另一个经济主体产生一种外部影响,而这种外部影响又不能通过市场价格进行买卖,即是一种经济力量对另一种经济力量“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
或者也可以说,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对他人造成损害或带来利益,却不必为此支付成本或得不到应有的补偿。
由此,外部性可以分为正外部性(积极的外部影响或称外部经济)和负外部性(消极的外部影响或称外部不经济)。
在解决环境污染的外部性问题上,学者们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何界定与有效消除负外部性上,将污染外部性问题内部化就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所谓环境污染外部性的内部化,就是使生产者或消费者产生的外部费用,进入它们的生产和消费决策,有它们自己承担或“内部消化”,从而弥补外部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差额,以解决环境污染外部性问题。
二、污染外部性内部化的方式有关环境污染外部性内部化的方法或途径的讨论有很多,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更是出现了大量的文献。
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与分析,本文以与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的依赖程度强弱为标准,将环境污染外部性内部化的方式划分为四个大类:完全依赖于政府的政府效率方式,不需政府干预的完全自由化市场方法——市场效率方式,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完全不需要政府和市场的社会准则方式。
1.政府效率方式政府效率方式以政府干预为主,主要包括政府直接管制措施和征收污染税(庇古税)。
政府的直接管制是政府以非市场途径(即法律或规章制度)对环境污染外部性的直接干预、包括命令和控制(and-and-ntrl)。
外部性视角下农村环境污染分析及解决措施农村环境污染是指农村地区由于农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导致的自然环境破坏和生态平衡失调的问题。
在外部性的经济学理论中,农村环境污染被视为一种负面外部性,它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使农民以及其他相关利益相关者承受了额外的成本。
农村环境污染分析可以从农业生产活动角度入手。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法往往使用农药、化肥等农业化学品,这些化学品在使用过程中会释放有害物质,污染土壤和水源。
大量农畜产品的生产和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排放物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农村地区缺乏适当的污水处理设施,导致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和地下水中,加剧了水污染问题。
农村环境污染分析可以从健康角度入手。
农村环境污染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状况。
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会导致农民患上呼吸系统疾病和皮肤病。
水污染会导致农民患上肝炎、胃肠疾病等疾病。
农药和化肥对农民的安全也构成了威胁,长期暴露在这些化学品下会引发慢性中毒和其他身体疾病。
为了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需要加强农业生产和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规。
加强化肥农药的管理和监督,限制农民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过量使用农药。
鼓励有机农业的发展,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
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设施,提供适当的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需要加强农民的环境意识和教育。
通过开展农村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促使他们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农民应该了解农业化学品的危害性,减少过度使用和滥用农药和化肥的行为。
引导农民开展农田经营的科学管理,采用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需要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治理能力的建设。
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源的治理,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少环境污染的产生和传播。
需要加强政府监管和协调机制的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的监管力度,加强对污染企业和个人的处罚力度,推动农村环境污染的纠正。
《利用外部性理论分析环境污染及其治理5则范文》第一篇:利用外部性理论分析环境污染及其治理利用外部性理论分析环境污染及其治理环境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具有显著的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
实现帕累托最优要求私人边际净收益等于社会边际净收益,但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私人边际净收益与社会边际净收益存在差异,因而不能获得最优资源配置效率。
环境污染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污染者所承担的成本远小于社会承担的成本,仅受自身成本约束的污染者终将会使环境污染超过环境的耐受值。
而环境保护则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保护者所获得的利益小于社会的收益,仪受自身利益激励的保护者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提供社会所需要的环境保护。
无论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都会影响到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使环境污染问题更加严重。
所以要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就是要找到合适的机制,把环境的价值体现出来,加入到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去,从而实现环境的外部性有效内部化。
所谓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就是使生产者或消费者产生的外部成本进入它们的生产和消费决策,由它们自己承担或“内部消化”,即环境政策领域中普遍接受的“污染负担”或“污染者付费”的方式。
环境污染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方法有以下两种:(一)命令控制方法。
命令控制方法本质上是一种强制管理调整方法,主要通过政府的强制命令迫使污染者将污染的费用(成本)内部化来减少污染,例如设立环境标准以及推广某一种低污染环境技术的应用。
具体表现为污染者在排污前必须进行净化处理,迫使污染者将原转嫁给社会承担的污染治理费用转化为污染者自身的生产成本,从而消除污染物排放的外部不经济性。
(二)经济刺激方法经济刺激方法是指利用经济手段,间接作用于政策对象,把外部不经济的环境成本内部化,改变生产者和消费者原有的破坏环境的行为。
经济刺激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侧重于通过政府干预来解决环境问题,可称之为庇古手段,其具体手段有排污费和排污税等。
第三章外部性与环境污染(方巍、李志青)第一节外部性概念的解释 (2)一、外部性的含义 (2)二、外部性的分类 (3)三、对外部性概念的批判 (5)四、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6)第二节环境外部性与最优污染水平 (9)一、环境外部性 (9)二、最优污染水平 (11)第三节环境外部性的纠正:庇古思路 (13)一、庇古对外部性的引申 (13)二、解决环境问题的“庇古思路” (14)三、“庇古思路”的局限性 (14)第四节环境外部性的纠正:科斯思路 (16)一、科斯定理 (16)二、解决环境外部性的“科斯思路” (16)三、“科斯思路”的局限性 (17)第五节庇古途径与科斯途径的比较 (18)一、两公司间的环境外部性 (18)二、庇古途径 (19)三、科斯途径 (19)四、结论 (20)思考题 (21)第三章外部性与环境污染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当其他条件得到满足时,经济个体的理性决策足以带来长期的帕雷托最优状态,这儿的“其他条件”指的就是市场所配置的稀缺性资源对于价格有着足够的敏锐反应,而现实情况则是,在外部性的影响下,某些稀缺性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存在着市场失灵,此时,资源价格被扭曲,资源被过度地、无效地利用,从而导致非帕雷托最优的状态,其中最为显著的例子就是环境资源的无效配置和破坏。
第一节外部性概念的解释一、外部性的含义作为经济学中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外部性是新古典经济学的重要范畴,也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点研究对象。
外部性问题不仅不断引发经济理论的创新,而且在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是,外部性概念的定义至今仍然是一个难题。
正如蒂博尔希托夫斯基所说,“外在经济概念是经济学文献中最难捉摸的概念之一。
”(蒂博尔希托夫斯基,1992)在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范里安的(V arian)《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等著述中对外部性的定义均未有提及。
外部性是马歇尔于1890年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概念,而最先系统论述外部性理论的则是福利经济学创始人庇古。
外部性理论谈环境污染[用高中化学理论认识环境污染]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化学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及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
在化学教学中融入环境问题,实现环保教育,有着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与社会意义。
一、高中化学理论下的大气污染1、CO2 与温室效应:我们知道燃烧矿物燃料燃烧后,产生CO2、CH4、CFCl3、N2O…,允许阳光进入地面,对红外线有强烈吸收作用,使大气温度上升。
它的危害将非常深远:近百年地球气候年均升温0.6℃;夏季降水量将减少,台风频繁发生;森林减少,荒漠扩大,昆虫北移;预计到2100年全球气温上升3.5℃;两极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15-95cm;中纬度气候带北移150-550km。
2、SO2与硫酸酸雾:SO2含S的煤石油的燃烧,H2SO4厂,矿物煅烧:2SO2 + O2 = 2SO3、SO3 + H2O = H2SO4 。
在SO2 、NO2和水作用下形成酸雨,它将使祖国土壤、江河湖泊酸化,导致鱼类不能繁育,腐蚀建筑和古迹,影响人体健康,使农作物枯死。
而且酸雨可以漂移,造成大范围公害。
有季节性,夏季pH高。
我国酸雨属硫酸型。
3、NOx与光化学烟雾氮氧化物(NOx)主要是指NO和NO2。
NO和NO2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HC)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后产生一种新的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在这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过程中,主要生成光化学氧化剂(主要是O3)及其他多种复杂的化合物,统称光化学烟雾。
CxHy化物、NO2在日光下:NO2 → NO + O、O + O2 → O3、O3 + CxHy → RCHO、RCHO + NO2 + NO →CH3(CO)OONO2 (PAN)、PAN+O3 + RCHO →光化学烟雾(强氧化剂)。
乡镇企业造成环境污染的外部性分析及解决对策摘要:本文从经济学中外部性理论的角度,阐述了我国乡镇企业造成的农村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进而分析了产生负外部性的原因。
根据负外部性产生的原因运用经济学理论提出了解决环境污染负外部性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乡镇企业;环境污染;外部性一、外部性相关理论1、外部性概念外部性是经济学中市场失灵的一种情况,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当某个人的一项经济活动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危害,但他自己却并不为此而支付足够抵偿这种危害的成本,此时这个人为其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就小于该活动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就叫做负外部性,也被称为”外部不经济”[1]。
2、外部性引出公共物品外部性概念应用最多的地方就是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处理。
在理论上最著名的观点是”污染者付费原则”。
[2]该原则的提出,意味着政府”依法”对农村环境污染征收”庇古税”。
而这种行为有一个重要的默认前提:农村环境容纳污染的能力也就是农村环境容量或农村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特点是:无排他性和无竞用性。
排他性是指,不付费,就会被排除在消费之外;竞用性指,一旦某人消费了某个物品,其他人就不能再消费该物品。
二、乡镇企业造成环境污染的外部性分析乡镇企业表现的负外部性是指乡镇企业生产者的一些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不利影响而未付出任何补偿。
乡镇排污企业以牺牲周围农户的生命、健康与财产为代价赚取收益,是乡镇企业施加给周边居民的不需要补偿的成本,使排污造成的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社会边际收益。
分析如图:假设乡镇排污企业a和非排污企业及周边居民b,排污企业a的边际收益(mpra)与边际成本(mpca)相交于f点,决定了排污企业的排污量为qa。
但由于a企业的排污行为给其他企业或居民带来了额外的成本(mpcb),这使得社会的边际成本为msc(mpca+mpcb),大于a企业的边际成本。
又由于只有企业a从排污行为中获益,因此社会的边际收益就等于企业a的边际收益,给msr=mp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