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版)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培训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8.15 MB
- 文档页数:31
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培训课件(学校版)•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与现状•校园内新冠肺炎防控措施目录•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防控要求•食堂就餐及宿舍生活中的防控措施•师生个人防护知识普及•应急处置能力及流程培训01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与现状1 2 3截至XXXX年XX月XX日,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过XX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XX万例。
全球累计确诊和死亡病例数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疫情传播特点全球已有多种新冠疫苗获批使用,各国正在积极推进疫苗接种工作。
疫苗研发与接种情况全球疫情形势分析我国疫情防控策略及成果防控策略我国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控措施,包括加强疫情监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实施隔离和医疗救治等。
防控成果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实现了本土病例零新增,有效遏制了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学校作为防控重点场所的意义人员密集度高学校是人员密集场所,学生、教职工等人员众多,一旦发生疫情,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防控难度大学校涉及多个年级、班级和宿舍等区域,管理难度较大,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防控措施。
社会关注度高学校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疫情防控工作关系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高度重视。
02校园内新冠肺炎防控措施严格实行校园封闭管理,禁止校外人员随意进入校园。
师生员工进校需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并出示健康码或相关证明。
设立临时隔离观察区,对体温异常者进行暂时隔离并观察。
校园出入管理对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师生员工,要求立即就医并报告学校。
学校设立24小时值班电话,确保信息畅通,及时处置突发情况。
建立师生员工健康状况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及时掌握每个人的健康情况。
师生健康状况监测与报告制度010204公共场所卫生清洁与消毒工作加强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的卫生清洁工作,保持环境整洁。
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处理,特别是门把手、桌椅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
ppt课件•疫情防控背景与形势•校园环境卫生与消毒•学生健康监测与异常情况处理•个人防护措施宣传教育目•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实施•师生心理健康关怀与支持录01疫情防控背景与形势病原体传播途径潜伏期临床表现新冠病毒基本特点01020304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一般为1-14天,多为3-7天发热、干咳、乏力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症状国内外疫情发展概况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疫情反弹中国疫情总体可控,局部地区仍有聚集性疫情发生学校疫情多地出现校园聚集性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学校是人员密集场所,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需要特别关注和保护学校疫情防控事关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责任重大中小学校防控重要性防控策略与原则策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多病共防原则科学精准、及时有效,属地管理、联防联控,分类指导、动态调整,最小单元、最大效能02校园环境卫生与消毒010204校园环境整治要求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职责。
定期开展全校性卫生大扫除,清理卫生死角。
加强校园内公共场所、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的卫生管理。
建立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将卫生情况纳入班级、宿舍等考核内容。
03保持教室、宿舍等场所的空气流通,每天定时开窗通风。
在寒冷季节,也要保证学生宿舍的通风换气,避免长时间关闭门窗。
对于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可采用机械通风等方式进行空气流通。
定期对通风设施进行检查、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转。
01020304教室、宿舍等场所通风换气对校园内的公共区域,如走廊、楼梯、门把手、水龙头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进行定期消毒。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比例进行稀释,避免浓度过高或过低。
消毒前应做好清洁工作,去除表面污渍和有机物。
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消毒剂对皮肤、眼睛等造成刺激和伤害。
公共区域消毒操作流程校园内应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引导学生正确分类投放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