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高程测量的精度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GPS(RTK)控制测量平面及高程精度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gps发展采用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技术进行相对定位的gps rtk方法,能够在野外实时地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可以极大地提高作业效率。
本文对gps rtk的精度进行试验研究,利用实测数据对其校正精度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影响校正精度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gps rtk 控制测量控制点精度1、gps(rtk)控制测量为了确定动态gps(rtk)控制测量的精度,笔者在哈尔滨对已布设了d级gps控制网进行了动态gps(rtk)测量和静态gps测量成果的比较。
并联测了四等水准的1个d级gps点,进行了水准测量和用动态gps(rtk)测量高程的比较。
设计方案如下:使用南方9600 gps 接收机进行动态gps(rtk)测量的实验。
选择3个分部比较均匀地已知点进行解算转换参数。
基准站设定在测区中央,地势较高,周围无遮挡物,对d级gps控制网进行了动态gps(rtk)测量,并且联测了四等水准的1个d级gps点。
共观测了15个重复点。
本次观测采用南方9600 gps接收机进行动态gps(rtk)测量的实验。
1.1 对测区转换参数的确定选择3个分部比较均匀地已知点进行解算转换参数。
操作:工具→计算七参数为了获得更精确的七参数坐标转换,这时用户需要知道三个已知点的地方坐标和这三个点的wgs-84坐标,可以计算出七个参数,即wgs-84坐标转换到地方坐标的七个转换参数,用户单击确定,就会输入到七参数对话框中。
可以直接输入三个已知点的地方坐标和这三个点的wgs-84坐标,按右上方的“ok”按钮,就会计算出七参数,计算出七参数后,系统会自动打开参数开关,单击“ok”按钮,则在测量中就可以利用该参数进行校正得出测量点的正确坐标。
1.2 使用两点校正步骤如下:(1)使用测量菜单下的校正向导菜单。
选中菜单后,界面如下图1.1:图1.1 校正模式选择选择下一步后,界面如下图1.2:图1.2 基准站架设在未知点(向导1)根据向导提示,输入已知坐标后,直接校正。
GPS在高程测量中的误差来源及应对措施【摘要】本文通过GPS在高程中的误差分析,对提高GPS测量高程精度的方法及措施进行了详细描述。
【关键词】GPS;大地高;正常高;高程拟合;高程异常一、引言众所周知,GPS作为现代化的三维测量工具,已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平面测量工作中去,如平面控制测量、地形测量、施工测量等。
但是GPS在实际的工作实践中,却较少运用于高程测量。
这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GPS测高受区域性大地水准面的限制以及仪器和外界条件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所测高程精度较低,无法满足各项工程建设的需要。
那么GPS测量高程的误差主要有哪些呢?我们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高程测量精度呢?二、GPS高程测量原理利用GPS求得的是地面点在WGS-84坐标系中的大地高H84,而我国高程采用正常高。
要想使GPS高程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应用,必须实现GPS大地高向我国正在使用的正常高的转化。
如图1所示。
有公式:Hr=H84-ζ由上式可知GPS高程测量的结果Hr误差主要由大地高H84的误差和高程异常ζ的误差的组成。
三、影响大地高H84的误差来源1.相位整周模糊度解算对GPS高程的影响。
相位整周模糊度解算是否可靠,直接影响三维坐标的精度。
在控制测量中,无论采用快速静态或实时动态测量技术,都必须精确解算得到相位整周数,然而相位整周数模糊度的解算常常会出现解算错误的可能性,从而会影响高程测量的精度。
2.多路径效应的制约因素:所谓多路径效应是指测站附近反射物反射来自卫星的信号与卫星直接发射的信号同时被接收机接受,这两种信号产生相互影响使其观测值偏离其真值,产生多路径误差。
多路径效应的影响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并能对三维坐标产生分米级影响。
3.电离层延迟对高程测量量的影响:电离层对GPS测量的影响主要有:电离层群延(绝对测距误差);电离层载波相位超前(相对测距误差);电离层多普勒频移(距速误差);振幅闪烁信号衰减;磁暴、太阳耀斑等,这些电离层的变化都会延迟GPS信号的传播路线。
提高GPS控制平面测量高程精度的措施GPS控制平面测量是通过测量接收GPS信号的卫星数量和位置来确定测量区域内多个控制点的坐标,从而实现对地理位置的精准测量。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1. 加强GPS测量设备的质量控制GPS控制点的测量准确度直接受到GPS测量设备的影响。
为了提高GPS测量设备的精确性,需要加强质量控制。
在设备购买前,需要选择质量好的GPS测量设备,确保其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和耐用性。
在使用中,需要按照说明书进行正确定位和接收卫星信号,避免不必要的误差。
2. 增加GPS控制点数量GPS控制点数量的增加可以提高GPS测量的精度。
通过增加控制点数量,可以减小GPS 测量设备误差的影响,保证测量数据的有效性。
同时,在实际测量中,也需要根据测量区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数量的GPS控制点,从而达到更好的测量精度。
3. 使用差分GPS技术差分GPS技术是通过对比基准站和移动站所接收到的GPS信号,计算误差并进行校正,从而提高测量精度。
使用差分GPS技术可以大大降低GPS测量设备的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众多差分GPS系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差分GPS系统。
4. 加强测量数据处理和分析在GPS控制平面测量中,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也十分重要。
通过加强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对测量数据进行有效的矫正和筛选,提高测量精度。
在处理和分析数据时,需要使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例如AutoCAD等。
5. 密集观测密集观测是提高GPS控制平面测量精度的一种有效手段。
通过密集观测,可以对控制点进行多次测量,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避免大气历元等因素对数据的影响。
总之,提高GPS控制平面测量精度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测量设备的质量、GPS控制点的数量、差分GPS技术的应用、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及密集观测等措施。
只有在科学使用这些措施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够全面提高GPS控制平面测量的精度,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地理位置的精准测量。
GPS高程测量是一种重要的测量方法,其精度直接影响到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地质勘探等领域的应用效果。
以下是提高GPS高程测量精度的一些措施:
选择合适的高程控制点
高程控制点是GPS高程测量的基础,选择合适的高程控制点可以有效提高测量精度。
选择地势高度变化平缓、周围环境稳定的控制点,并进行地面校正,可以有效降低误差。
建立多基准站网络
建立多基准站网络可以提高GPS高程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通过增加基准站数量,可以提高信号传播的稳定性和精度,降低测量误差。
使用差分技术
差分技术可以有效消除GPS信号传播过程中的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常见的差分技术有单点差分和基线差分,通过对比接收机接收到的卫星信号和基准站接收到的信号,消除传播误差。
采用双频接收机
双频接收机可以同时接收L1和L2两个频段的GPS信号,通过差分技术消除大气误差和多径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采用数据后处理技术
数据后处理技术可以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降低误差和提高精度。
常见的后处理技术有动态平差、静态平差和基线平差等,可以有效提高GPS高程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提高GPS高程测量精度的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高程控制点、建立多基准站网络、使用差分技术、采用双频接收机和采用数据后处理技术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因素和措施,选择最适合的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测量效果。
GPS高程测量的精度分析介绍了GPS在市政工程髙程测量中的应用,并揭示了造成实践应用不广泛的主要原因一测量精度。
进而从GPS卫星、卫星信号的传播过程和地面接收设备以及地面高程的转化四个方面分析了GPS高程测量的精度问题。
标签:市政工程高程测量GPS信号接收机测量精度一、引言在工程测量中,高程测量的精度问题一直被测绘学界的工作者们广泛关注。
水准测量的精度较高,但是测量工作量太大、测量速度较慢。
相较于水准测量而言,GPS测量高程在效率上有很大的提高。
理论与试验研究表明,如果在测量时加上一些特定的措施,GPS的高程测量精度可以达到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RTK技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多基站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在各城市的相继建立,高程测量方法得到了有效扩展,作业效率大大提高,但山于高程异常变化复杂,所以,GPS高程的精度普遍不高,分析影响GPS测量精度的影响因素,提高GPS的测量精度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GPS高程测量的影响因素分析1.与卫星相关的因素。
卫星是GPS测量的信息发出点,卫星的分布、数量、稳定性对GPS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精确度影响很大。
(1)卫星的个数及稳定程度。
在解算整周模糊度时,至少需要有5颗公共卫星。
星数越多,解算模糊度的速度越快、越可鼎。
当周围高层建筑物密集且有大树时,公共卫星数如果少于5颗,就很难得到固定解。
当降低卫星的截止高度角时,公共卫星数将增加,但将使采集的数据含有较低的信噪比,使GPS接收机解算模糊度的时间延长,且观测精度较差,很难满足要求;当周围只是一侧或部分遮挡,此时的卫星个数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卫星正好在遮挡物的一侧, 此时,可能导致卫星数少于5颗,或者卫星数时而增加,时而减少。
这样就会造成测回间的数据精度不稳定;当周圉较空矿时,一般都能达5颗或者5颗以上,且卫星个数固定,此时采集的数据精度也比较稳定,但不排除个例。
(2)卫星分布情况。
卫星分布用PDOP值(位置精度强弱度,为玮度、经度和高程等误差平方和的平方根)来衡量。
GPS在测绘中的作用及其精度分析引言: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已在测绘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
它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和地面接收器的相互配合,能够精确测量地球上任何一个点的坐标和高程。
一、GPS在测绘中的应用GPS在测绘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图制作:传统测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而GPS技术能够实现高效、快速的地图制作。
通过GPS接收器获取的定位数据可以用于绘制地图,包括道路、河流、山脉等地理要素的准确位置。
2.测量地球形状和尺寸:GPS可以用于测量地球的形状和尺寸,包括地球的周长、直径和脱离椭球度等参数。
这对于研究和理解地球的地理特征和变化至关重要。
3.测量三维坐标:GPS能够提供高精度的三维坐标。
传统测绘需要使用繁琐的三角测量方法,而GPS可以直接获取物体的坐标信息,大大提高了测绘的效率和精度。
4.监测和控制:GPS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和控制地球上的物理变化。
例如,可以使用GPS监测地壳运动、冰川退缩和海平面升降等现象,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二、GPS测绘精度分析GPS测绘精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影响因素和对策:1.天气条件:天气条件是影响GPS测绘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恶劣的天气,如大风、暴雨和大雪等,可导致GPS信号衰减和多径效应。
因此,在测绘任务中选择适宜的天气条件是确保测量精度的重要措施。
2.接收器的性能:GPS接收器的性能直接影响测绘的精度。
高精度的接收器具有更好的信号接收能力和抗干扰能力,能够提供更准确的定位数据。
因此,在测绘任务中选择合适的GPS接收器非常重要。
3.信号遮挡和多径效应:信号遮挡和多径效应会导致信号传播的失真和多路径延迟,影响测绘的准确性。
为了减小信号遮挡和多径效应对测绘精度的影响,可以选择开阔的区域进行测绘,避开高建筑物和树木等物体。
4.差分校正和数据处理:差分GPS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测绘精度。
通过与已知坐标的基准站进行连续观测,并进行差分校正,可以消除大部分误差。
提高GPS控制平面测量高程精度的措施GPS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高程测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利用GPS进行高程测量的精度是要比传统的大地水准测量方法高得多。
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GPS控制平面测量高程的精度并不是完全可靠的。
因此,如何提高GPS控制平面测量高程的精度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选取适当的基准站GPS测量中,基准站是决定高程精度的重要标志。
基准站的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地理位置精确、自然条件优良;②工程建设条件优越;③有稳定的电源供应;④周围环境恶劣,建筑物尽可能少。
二、选择高质量的GPS接收机和天线对于高精度的GPS控制测量高程工作,需要配备高质量的GPS接收机和天线。
传统的低精度接收机不能满足高精度高程测量的需要。
高精度GPS接收机和天线要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高抗干扰性的特点。
三、优化测量参数GPS测量中,参数的优化对于精度的保证至关重要。
在进行GPS高程测量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测量参数,包括静态与动态测量方式的选择、采样间隔与采样时间的选择、多晶振率的选择等。
四、合理规划GPS基线网基线网的设计和规划对GPS控制平面测量的精度影响非常大。
基线网应始终保持平面分布均匀、局部密集和整个网的相互联系相对平衡的原则。
五、时间同步控制同步是保证高程测量成果精度的重要条件。
GPS时间同步能够保证测量瞬态数据和加工处理时使用的数据时刻相同,从而达到精度的改善。
六、合理的数据处理GPS高程测量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数学方法和计算技巧,要求合理,并且加强check过程,发现任何不真实或者校正不充分的因素。
使高程测量数据处理更加精确和可靠。
综上所述,在GPS控制平面测量高程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基准站选择、GPS接收机的选取、测量参数优化、基线网的规划、时间同步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细节,并不断完善和提高,从而达到不断提高GPS控制平面测量高程精度的目标。
丘陵地区GPS高程测量精度的分析比较严诗忠(浙江省金华市婺州土地勘测规划院浙江金华321000)摘要:通过对联测43个四等水准点的GPS点,分别用平面拟合模型和曲面拟合模型解算出各点的正堂高与四等水准结果比较,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对GPS特别是在丘陵地区的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正常高、大地高、水准高、拟合模型、GPS高程测量一引言GPS测量可以同时获得相对精度较高的测站点的三维坐标,大地经度B、大地纬度L、大地高H。
对大地经度L、大地纬度B可以采用严密的数学公式将其转换成高斯平面坐标x,y,而大地高这一几何量并不是大多数用户所需要的,人们需要的是具有物理量属性的正常高。
如何充分利用大地高这一有效资源转换成大多数用户所需要的正常高,转换后能达到什么样的精度,这是几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探索和实验的热门课题。
由高程系统的理论可知,测站点的大地高H与正常高h之间有如下关系:h=H—δ(1)式中δ称为高程异常。
由式(1)可看出,若能求出GPS点的高程异常,就可确定GPS点的正常高h.。
因此,GPS高程转换的关键在于高程异常的精确求得。
目前,专家学者们推荐了多种推求高程异常的方法,如数值拟合法、整体平差法及综合处理法、移动曲面法等等。
其中,对于一般用户来说,比较简单、有效并且实用的方法为多项式函数拟合法。
本文通过采用多项式函数拟合法对一实测GPS网点正常高的求解计算,详细讨论了采用该方法时,已知水准点的数量和在网中的分布情况对拟合结果精度的影响。
1 多项式函数拟合法的数学模型用及基本方法多项式函数拟合法的基本思想为:在小区域GPS网内,将似大地水准面看成曲面(或平面)及高程异常表示为平面坐标的函数f(x , y),通过网中公共点(既进行了GPS测量又进行了水准联测的点)已知的高程异常确定出测区的似大地水准面形状并进而求出其余各点的高程异常,然后,根据式(1)既可求出这些点的正常高。
显然,利用这种拟合方法求出的高程与直接水准测得的高程同属一个系统,且不受GPS网中起算点绝对坐标测定误差的影响。
……大学毕业论文题目: GPS高程测量精度分析学院专业班级届次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二xx年x月xx日目录摘要 (1)英文摘要 (2)1 绪论 (3)1。
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3)1.1.1 研究目的 (3)1.1。
2 研究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5)1。
3.1 研究内容 (5)1。
3.2 研究目标 (5)1.3。
3 研究方法 (5)2 GPS高程测量理论研究 (6)2.1 WGS-84坐标系统简介 (6)2。
2 高程系统理论 (6)2.2.1 正高系统 (6)2。
2.2 正常高高程系统。
.。
.。
..。
......。
.。
.。
..。
...。
. (7)2。
2.3 GPS高程测量基本原理.。
.。
..。
.。
.。
.。
...。
....。
.。
...。
.。
.。
.。
72.2.4 我国高程系统的定义 (7)2.2.5 GPS高程测量误差 (9)2.3 高程求解常用方法 (9)2。
3。
1 GPS水准高程 (10)2.3。
2 GPS重力高程 (10)2。
3。
3 GPS三角高程 (10)2。
3.4 转换参数法 (10)2。
3.5 整体平差法 (11)3 GPS高程控制测量实验 (12)3。
1 实验设计 (12)3。
1.1 测区选择 (12)GPS高程测量精度分析3.1。
2 仪器准备 (12)3.1.3 技术要求 (12)3。
1.4 GPS网形设计 (13)3.1.5 GPS作业调度 (13)3.2 实验实施 (14)3。
2.1 选点 (15)3.2。
2 观测工作。
...。
..。
..。
..。
...。
...。
.。
....。
.。
.。
.。
....。
. 15 3。
3 实验分析.。
...。
...。
..。
.。
.。
..。
.....。
...。
..。
..。
.。
.。
(16)3。
3.1 数据处理。
..。
.。
.。
..。
...。
.。
.。
.。
....。
..。
. 16 3。
3。
2 不同解算软件GPS高程与水准高程对比精度分析.。
GPS高程拟合方法及精度分析引言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通过卫星信号来确定位置的技术,在许多应用中被广泛使用。
高程测量是GPS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随着GPS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程测量的精度和分辨率得到了显著的改进。
由于地球表面的复杂性,GPS高程测量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如大气延迟、地形遮挡和信号多径等问题。
研究GPS高程拟合方法及其精度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文将从GPS高程拟合方法和精度分析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GPS高程测量提供更加可靠和精确的解决方案。
一、GPS高程拟合方法1. 静态测量与动态测量在实际的高程测量应用中,常用的GPS测量方式可以分为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两种。
静态测量是指在接收机固定不动的情况下进行GPS观测,通常适用于测量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如大地水准面的建立和更新、基准点的测量等。
动态测量是指接收机和天线在移动状态下进行GPS观测,通常适用于地形测绘、航空航海、车载导航等应用。
2. RTK测量实时运动学(RTK)测量是一种高精度的GPS动态测量方法,通过使用参考站的观测数据来实现对流动接收机位置的实时校正,从而获得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的高程测量精度。
RTK测量在地理勘测、地质灾害监测和大规模工程测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3. 差分测量差分测量是一种通过比较基准站和流动接收机之间的GPS观测数据来消除掉由于大气延迟、钟差等误差,从而提高高程测量精度的方法。
差分测量通常分为实时差分和后续差分两种方式,实时差分可以在测量过程中实时进行误差修正,后续差分则是在测量后对数据进行后处理,以获得更高精度的测量结果。
4. 高程拟合模型在GPS高程测量中,通常采用的拟合模型有椭球模型、大地水准面模型和基于大地水准面的高程格网模型等。
椭球模型是一种简化的高程测量模型,通过采用地球椭球体作为参考椭球来进行高程测量;大地水准面模型是一种更加真实的高程测量模型,考虑了地球的地形和引力畸变情况;基于大地水准面的高程格网模型是一种全球高程模型,通过采用离散的高程测量点来构建全球高程模型。
GPS高程测量的精度分析
介绍了GPS在市政工程高程测量中的应用,并揭示了造成实践应用不广泛的主要原因—测量精度。
进而从GPS卫星、卫星信号的传播过程和地面接收设备以及地面高程的转化四个方面分析了GPS高程测量的精度问题。
标签:市政工程高程测量GPS信号接收机测量精度
一、引言
在工程测量中,高程测量的精度问题一直被测绘学界的工作者们广泛关注。
水准测量的精度较高,但是测量工作量太大、测量速度较慢。
相较于水准测量而言,GPS测量高程在效率上有很大的提高。
理论与试验研究表明,如果在测量时加上一些特定的措施,GPS的高程测量精度可以达到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RTK技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多基站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在各城市的相继建立,高程测量方法得到了有效扩展,作业效率大大提高,但由于高程异常变化复杂,所以,GPS高程的精度普遍不高,分析影响GPS测量精度的影响因素,提高GPS的测量精度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GPS高程测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1.与卫星相关的因素。
卫星是GPS测量的信息发出点,卫星的分布、数量、稳定性对GPS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精确度影响很大。
(1)卫星的个数及稳定程度。
在解算整周模糊度时,至少需要有5颗公共卫星。
星数越多,解算模糊度的速度越快、越可靠。
当周围高层建筑物密集且有大树时,公共卫星数如果少于5颗,就很难得到固定解。
当降低卫星的截止高度角时,公共卫星数将增加,但将使采集的数据含有较低的信噪比,使GPS接收机解算模糊度的时间延长,且观测精度较差,很难满足要求;当周围只是一侧或部分遮挡,此时的卫星个数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卫星正好在遮挡物的一侧,此时,可能导致卫星数少于5颗,或者卫星数时而增加,时而减少。
这样就会造成测回间的数据精度不稳定;当周围较空矿时,一般都能达5颗或者5颗以上,且卫星个数固定,此时采集的数据精度也比较稳定,但不排除个例。
(2)卫星分布情况。
卫星分布用PDOP值(位置精度强弱度,为玮度、经度和高程等误差平方和的平方根)来衡量。
PDOP值越小,说明卫星的分布越好,定位精度越高。
一般规定,PDOP值应小于6。
2.与卫星信号传播相关的因素。
卫星信号要经由大气空间传播到GPS数据接收器上来,在传播过程中,信号可能受到大气层的影响而发生波动,这就会对GPS接收到的数据造成影响,进而影响解算结果,影响测量的精度。
(1)对流层延迟。
对流层延迟是指电磁波信号通过高度在50km以下的未
被电离的中性大气层时,所产生的信号延迟。
一般认为当两测站距离较近时,其对流层延迟是高度相关的,通过差分可被极大地削弱,因此短基线GPS测量中,残余对流层延迟误差常被忽略不计。
但在实际中,即使在一个较小的区域范围内,不同位置的气象条件也是有差异的,当这种差异较大时,其带来的残余对流层延迟是短基线GPS测量一个主要的误差来源。
天气恶劣时,GPS测量精度随基线长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尤其是高程方向。
当基线大于15km时,精度会明显下降;当基线接近或超过30km时,残余对流层延迟己变得很大,甚至不能解算;因此在炎热潮湿的天气进行GPS测量,即使高差较小,当观测基线较长时,经过标准气象模型改正后仍然存在较大的误差。
对于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与本地区气象条件相符合的对流层延迟区域模型,可以大大提高GPS测量精度。
此外,在春冬季节进行观测的精度一般低于夏秋季,因为其天气变化比较平缓。
(2)电离层延迟。
电离层是指高度在60-1000km间的大气层。
卫星信号到达GPS接收机之前,要穿过对流层和电离层,其中电离层折射效应非常显著。
由电离层折射引起的电磁波传播路径距离误差,沿天顶方向最大可达50m,沿水平方向最大可达150m。
在取消了SA政策之后,电离层折射成为影响GPS精度最主要的误差源。
电离层的影响大小可以通过电子含量来衡量。
电子含量会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剧烈变化。
因此,卫星信号到达基准站和移动站时将有不同的影响。
(3)多路径效应。
在GPS测量中,被测站附近的反射物所反射的卫星信号(反射波)如果进入接收机天线,就将和直接来自卫星的信号(直射波)产生干涉,从而使观测值偏离真值,产生所谓的“多路径效应”。
多路径效应严重损害GPS测量的精度,严重时还将引起信号的失锁,是GPS测量中一种重要的误差源。
多路径效应影响由间接信号的相对幅度、相位、相位速率和延迟所决定。
多路径效应对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影响造成相位偏移,给距离观测带入约5cm的显著性偏差,而对高程影响可以达到±1. 5cm。
3.与接收机相关的因素。
GPS接收机是我们最终获得测量数据的载体,其接收的稳定性、位置的偏差都会对测量的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1)接收机的时钟误差。
GPS接收机上装有高精度的石英钟,尽管其稳定性很高,但对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影响仍是不可忽视的。
通常,我们将各观测时刻的接收机钟差看成是相关的,然后建立一个随时间变化的钟差模型,通过平差计算统一求解。
(2)接收机的位置误差。
接收机天线相对测站中心的安置误差,主要是指天线的对中误差以及量取天线高的误差。
例如,进行RTK测量时,通过使用定长流动杆来减少量取天线的误差。
如果使用三角架,必须对天线高进行多次不同方向的量测。
(3)天线的相位中心位置偏差。
在GPS定位中,观测值以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位置为准,实际上天线的相位中心位置随着信号输入的强度和方向不同而有所变化。
所以相位中心与理论上的本单位中心位置将有所不同,其对相对定位结果的影响,根据天线性能的优劣,可达数毫米至数厘米。
所以对于精密相对定位
来说,这种影响是不能被忽视的。
4.大地高转换成正常高引起的误差。
GPS测定的大地高差,具有很高的精度,比相应的经纬度仅低2-3倍,例如后者精度为1*10-6,则前者为2*10-6—3*10-6。
因此由大地高转换成正常高,其精度主要取决于高程异常,这就涉及到高程异常求取问题。
目前很多城市都有建立自己的精化的似大地水准面。
在大范围内,一般使用精化的似大地水准面直接求取。
榆林市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是运用现代大地测量的高新理论和方法,以GPS、水准、重力和DTM等多种数据资料联合确定似大地水准面的格网数值模型。
其水准面精化面积达到近1000km2,共完成观测框架点10个,连续观测24小时,水准面精化全面网点144点。
GPS外业观测采用了10台LEICA1230双频GPS接收机同时进行,同步图形之间采用网联式连接。
天线高的釆量取取斜高、垂高两种方式同时进行。
榆林市精化似大地水准面其精度在亚厘米级。
在小区域内,常使用几何方法进行高程异常拟合。
当地势平坦,数据分布较均匀时,可能达到四等水准精度。
参考文献:
[1] 李宏宾.GPS在市政工程测绘中的应用[J].科技前沿2009,(19).
[2] 康紅星.GPS-RTK技术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工程设计与建设,2004.(1)
李琦,(1 9 8 2—),男,陕西榆林人,现就职于榆林职业技术学院,从事地质和测量相关教学与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