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汉旗历史文化之最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4
介绍敖汉文化的作文《敖汉文化:岁月沉淀的宝藏》敖汉,这地名一出来,可能很多人都没咋听说过。
可这里面藏着的文化,那真是讲个三天三夜都讲不完。
我第一次对敖汉文化有深刻的了解是源于一次旅行。
那时候到敖汉就像进了一个巨大的文化宝藏库。
我发现这里到处都有着古老文化的气息,像空气里都弥漫着历史的尘埃一样。
敖汉的农业文化就特别牛。
朋友带我去参观当地的农田,我一看,那可不是普通的农田。
那里的农民伯伯种粮食可有一套。
他们延续着古老的耕种方式的部分精髓,就比如说哪块地什么时候该种啥,多少天浇一回水,那都是祖辈传下来的智慧。
听当地老人讲,他们这种耕种文化从很久很久以前就开始,历史就像这片土地一样深厚。
像敖汉的小米,那在古代可能就是王公贵族才能吃着的好东西,现在走进千家万户。
它的种子就像是承载着敖汉古老农耕文化的小使者。
敖汉的手工业文化也相当出彩。
我走进一个小作坊,里面的匠人正专心致志地做着陶器。
他那双手啊,嘿,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
一块儿泥巴在他手里转啊转,没一会就有了形状。
这些陶制品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上面的花纹有的是模仿古老的图案,简单又古朴,但是充满了韵味。
那纹路细节,仿佛是在诉说着几千年前敖汉人的生活点滴,是不是这时候在陶器上画画的古人也和现在这个匠人怀着同样专注的心呢?敖汉还有好多古老的遗址。
有一天我专门去看那些遗址的墙,石头一块一块砌得可整齐了,在风雨中伫立了这么多年,还是那么坚毅。
站在遗址面前,就像穿越到古代,看到古人在这里生活、劳作,他们的生活场景好像一幅幅画在我眼前展开。
这样的感觉在都市里可体会不到啊。
这敖汉文化,虽然不是那种全世界都知道的大文化,但它就像一颗藏在角落的明珠,每一棱每一角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走进敖汉感受独特文化魅力》说起来敖汉文化,我就想起我上次跟着考古爱好者团体一起去敖汉探索的事儿。
那真的是一段特别有趣又新鲜的经历。
刚到敖汉,就被当地那种古朴的氛围给包围了。
我们先去看了敖汉的一些传统村落。
学者关于内蒙古敖汉旗出土“整身陶人”的一个建议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沟是史前红山文化的一处重要的遗址区。
2012年5月,村北的山梁上出土了一尊史前陶人神像,通高55厘米。
人像两手交叉置于腹前,作大声疾呼之状,神态十分生动。
陶人的出土地是一处高地,在一座房屋基址之内,具体地点在一座人形山(当地称“大王山”)的头部的位置。
陶人是考古学的一次重大发现!专家们见状心情无比激动,一时间语无伦次,随口将之说成了“整身陶人”。
随后,在出版的各类书籍和报纸上也这样写,于是“整身陶人”几乎就成为了定论广为人知。
但是,这一时的说法,与实物有很大的差距,也与公众的认知有很大差距。
这是一尊坐像,并不是立像,也不是全身像,所以不存在“整身”的说法。
比如,众所周知的鉴真大师半身坐像,姿态与之相仿,称为“半身坐像”,不称为“整身像”。
可见,“整身陶人”的称谓,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
名字如果起不好,将不利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如果有关部门觉得“整身陶人”的说法已经约定俗成,改名很不方便,或者可以给“整身陶人”加一个注释,称为“完整的半身陶人”,简称为“整身陶人”,这样谁都不得罪,不知是否可行?
图1 敖汉旗出土“整身陶人”
图2 陶人出土处的人形山。
内蒙古敖汉重大考古发现将中国历史文化提前3000年多少年来,每个中华儿女无不为辉煌灿烂的5000年中华民族文化而骄傲。
而今,当发掘出“华夏第一村———兴隆洼文化遗址”时,一下子将中华历史文化提前了3000年,使中华民族文化5000年的历史变为8000年。
这一重大发现,不仅震惊了神州大地,而且吸引着国内外诸多考古专家、学者到“兴隆洼遗址”研究考察。
新世纪第一个马年到来之际,来自国内外的考古专家、学者,云集到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亲身领略华夏第一村8000年的文化底蕴,无不感到在敖汉这片8300平方公里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富含着浓厚而悠久的文化魅力。
敖汉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南部,南依燕山山脉的努鲁尔虎山,北连松辽平原,是燕山山脉向松辽平原的地理过渡带。
敖汉古代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发展轨迹清晰,没有断层。
全旗已发现古文化遗址4000多处,其中有三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隆洼文化遗址、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城子山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
被考古界命名的有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小河沿文化三个类型。
敖汉旗博物馆征集收藏文物达4000多件,器物丰富,质量品级较高。
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认为这几方面在全国“没有任何县能与敖汉旗相比”。
最新命名的8000年前兴隆洼文化,是我国20世纪十大发现之一。
它以敖汉宝国吐乡兴隆洼村的兴隆洼遗址命名。
兴隆洼遗址总面积3万平方米,这是我国现今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带有环壕的最原始聚落。
环壕内外共有158座房址,皆为半地穴式。
整个聚落中央两座最大房址达140平方米。
有世界上新石器时代最为奇特的葬俗居室葬(共30座)和人猪合葬墓(1座),有中国目前所知最早的磨光玉器———玉块,有中国最早的用成百个蚌壳串连而成的蚌裙,有中国最早的陶器线形“之”字纹,整个聚落约300余人。
兴隆洼文化遗址全旗有70余处。
这一发现,不仅动摇了人类起源一元化,开始确立人类起源多元化理论,而且证实了中原文化与北方文化同期发展的设想。
赵宝沟文化赵宝沟文化赵宝沟文化是继兴隆洼文化之后,在西辽河流域取得支配地位,并对红山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又一支重要远古文化。
其主要经济形式为原始农业,狩猎经济占有一定比重。
这一时期先民已存在等级高低之分,社会分工已趋明显,表现出发达的原始宗教信仰和浓重的生殖崇拜。
中文名赵宝沟文化地区今敖汉旗境内时间距今7200-6400年左右起源赤峰地区先民社会简介赵宝沟文化(今敖汉旗境内)距今7200-6400年左右,首次出现由猪首、鹿首和神鸟组合的“灵物图像”,考古界称之文化代表物为“中国第一神图和最早的透视画”,在意识形态和绘画艺术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赵宝沟文化与兴隆洼文化前后衔接,其原型形成于兴隆洼文化中晚期。
赵宝沟文化遗址在赤峰市敖汉旗。
保存较好的赵宝沟文化类型的遗址有:敖汉旗新惠镇东北25公里高家窝铺乡赵宝沟村北;兴隆洼文化遗址西南500米的小山遗址;敖汉旗烧锅地、南台地等。
赵宝沟文化是继兴隆文化之后,在西辽河流域取得支配地位,并对红山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又一支重要远古文化。
其主要经济形式为原始农业,狩猎经济占有一定比重。
这一时期先民已存在等级高低之分,社会分工已趋明显,表现出发达的原始宗教信仰和浓重的生殖崇拜。
赵宝沟文化遗址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赤峰地区先民社会结构,为探讨北方农业起源提供了资料。
赵宝沟文化,因首先发现于内蒙古敖汉旗高家窝铺乡的赵宝沟村而得名,已知有数十遗址点,C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4270±85年,距今已有6000余年的历史。
神兽纹陶尊出土于敖吉乡喇嘛板村的一个山坡台地上,地名南台地。
此台地三面环山,西高东低,东望视野开阔,教来河由南向北流去,适宜于古人类的居住,也适宜于原始农业与原始畜牧业的发展。
在这遗址上有房屋遗迹40余个,出土神兽纹陶尊的房址编号为F1,位在整个遗址的西部高台上。
据原报告介绍,此处可能系先民们“在此举行某些宗教活动”之处,“或者是崇拜祭祀的场所”,也就是祭天、祀地、祭祖的庙堂。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八千粟①我对世界的真正认知,是从抓起一把敖汉的小米开始的。
②秋季的阳光如梦般照耀在我摊开的手掌上,掌中的小米颜色澄黄,米粒极小,却颗颗饱满。
《说文解字》中说:“米,粟实也。
像禾实之形。
”《诗经·小雅》说:“交交桑扈,率场啄粟。
哀我填寡,宜岸宜狱。
握粟出卜,自何能谷?”在文字中探寻,在《诗经》中追索,粟米在大地上的旅程,一走就是8O00年。
③我是在敖汉第一村民俗博物馆里看到的8000年前的粟米,这就是“八千粟”,一个经过8000年岁月洗礼的生命个体。
经专家鉴定,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出土的“八千粟”,是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谷物的唯一实证,比中欧地区发现的粟米早2000多年。
这再一次印证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印证了全球范围内粟起源于中国北部。
④我站在大地上仰望苍穹,天空浩瀚无际,日月交互辉映。
我站在山巅上俯瞰大地,大地广阔无边,田畴河流阡陌纵横。
原来,辉煌的中华文明不仅仅建立在两河之上,更是建立在种植着粟米的千里沃野之上。
我忽然感到一种阔大无边的孤独席卷而来。
80O0年,对我来说太过久远,久远到我的视野无法触及,眼前只剩下一天、一地、一沃野,沃野上只生长着一望无际的粟米……长江、黄河孕育的中华文明最初在中原大地上闪烁时,敖汉,这片北方苍茫的大地上,业已闪现出人类文明的身影。
苍穹何其浩瀚,天地何其大也!即使在古代文明层层堆积的中原,又有多少生灵在与自然的搏击中早已灰飞烟灭,无迹可觅。
敖汉的粟米,却以弱小的生命形态,傲然地在天地之间屹立了8000年。
..⑤在这片土地上行走时,我猛然想到了一个词:历史长河。
在敖汉这片土地上,分布着小河西、兴隆洼、赵宝沟、红山、小河沿、夏家店下层、夏家店上层等七种考古学文化,其中有四种为首次发现并以敖汉旗的地名命名。
历史的长河,从古至今在这片土地上缓缓地流淌着,从未干涸。
而以往的经验告诉我,古迹众多之地,往往都变成..大漠孤烟、残石枯树,昔日的辉煌早已化为烟尘散尽。
赤峰市历史文化介绍•死亡诗社•精灵夜路•19位粉丝•1楼1.目前以赤峰市地名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
赤峰市是全国考古学文化命名最多的地级市,敖汉旗是全国考古学文化命名最多的旗县,小河西、兴隆洼、赵宝沟、小河沿均在敖汉旗境内。
2.赤峰市最久远的考古学文化:小河西文化是赤峰市目前已正式命名的历史最久远的考古学文化,也是辽西地区最早的一种原始文化,距今约10000年,因首次发现于敖汉旗木头营子乡小河西遗址而得名。
3.兴隆洼文化:兴隆洼文化因首次发现于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而得名,距今约8000年,经济形态除农耕外兼狩猎、采集。
兴隆洼遗址是内蒙古及东北地区时代较早、保存最好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总面积3.5万平方米,遗址周围有人工围沟,围沟内有成排平行排列的房屋,房址最大的140平方米。
出土陶器均为夹砂陶,深筒直腹罐和钵为其典型器物,并有玉玦、玉斧、玉锛等玉器出土。
该遗址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评为“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
4.赵宝沟文化:赵宝沟文化是略晚于兴隆洼文化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首次发现于敖汉旗高家窝铺乡赵宝沟村,距今约6800年。
赵宝沟遗址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发现房址和灰坑140余处,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古器、蚌器。
尊型陶器上有鹿、鸟、猪、鱼等图形,被学术界誉为“第一神图”、“最早的透视画”、“中国画坛之祖”。
该遗址2 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富河文化:富河文化首次发现于乌尔吉沐沦河河畔的巴林左旗浩尔吐乡富河沟门村,距今约5300年。
分布范围在西拉沐沦河以北和通辽境内,文化类型有别于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近似于赵宝沟文化。
富河遗址面积5000平方米,出土了一批石器、陶器、骨器,其中一件骨器被学术界誉为“中华第一卜骨”。
赤峰市历史文化介绍•死亡诗社•精灵夜路•19位粉丝•1楼1.目前以赤峰市地名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
赤峰市是全国考古学文化命名最多的地级市,敖汉旗是全国考古学文化命名最多的旗县,小河西、兴隆洼、赵宝沟、小河沿均在敖汉旗境内。
2.赤峰市最久远的考古学文化:小河西文化是赤峰市目前已正式命名的历史最久远的考古学文化,也是辽西地区最早的一种原始文化,距今约10000年,因首次发现于敖汉旗木头营子乡小河西遗址而得名。
3.兴隆洼文化:兴隆洼文化因首次发现于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而得名,距今约8000年,经济形态除农耕外兼狩猎、采集。
兴隆洼遗址是内蒙古及东北地区时代较早、保存最好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总面积3.5万平方米,遗址周围有人工围沟,围沟内有成排平行排列的房屋,房址最大的140平方米。
出土陶器均为夹砂陶,深筒直腹罐和钵为其典型器物,并有玉玦、玉斧、玉锛等玉器出土。
该遗址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评为“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
4.赵宝沟文化:赵宝沟文化是略晚于兴隆洼文化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首次发现于敖汉旗高家窝铺乡赵宝沟村,距今约6800年。
赵宝沟遗址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发现房址和灰坑140余处,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古器、蚌器。
尊型陶器上有鹿、鸟、猪、鱼等图形,被学术界誉为“第一神图”、“最早的透视画”、“中国画坛之祖”。
该遗址2 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富河文化:富河文化首次发现于乌尔吉沐沦河河畔的巴林左旗浩尔吐乡富河沟门村,距今约5300年。
分布范围在西拉沐沦河以北和通辽境内,文化类型有别于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近似于赵宝沟文化。
富河遗址面积5000平方米,出土了一批石器、陶器、骨器,其中一件骨器被学术界誉为“中华第一卜骨”。
赤峰市敖汉旗10个最著名的旅游景点_排行榜10、兴隆沟遗址兴隆沟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东部,地处大凌河支流上游左岸,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址。
遗址分为三个地点,分别属于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
2001年至2003年三次发掘总面积4000平方米。
遗存的遗迹有古代房址、居室墓、灰坑。
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玉器、骨器、蚌器、动物骨骼、自然石块等。
2012年5月,发现一尊距今5300多年、属于红山文化时期的精美陶塑人像,是中国迄今首次发现的一件史前陶塑人像。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兴隆洼遗址兴隆洼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东南1.5公里的台地上。
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面积约20000余平方米,它是西辽河流域和内蒙古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截至目前,考古工作者已先后对其进行了近10次发掘。
发现有聚落房址、环形壕沟、墓葬、灰坑等大量遗迹。
其中,遗址中心的两座房址面积达140平方米左右。
199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先后被列入“八五”期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兴隆洼文化类型。
8、内蒙新州博物馆新州博物馆总面积9360平方米,展厅面积5120平方米。
从建设规模、展厅面积、藏品数量、历史内涵、文化特色、免费开放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县级国有博物馆的标准,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非国有博物馆。
2013年6月被赤峰市委宣传部命名为赤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3月,被敖汉旗委、旗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是内蒙古财经大学和赤峰市教育学院确定的“校外实验研究基地”。
2015年,被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第六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17年新州博物馆成为国家级3A旅游景区。
7、赵宝沟遗址赵宝沟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高家窝铺乡赵宝沟村西北约2公里的缓坡地上,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居住遗址。
赵宝沟遗址面积约9万平方米,已发现的房址和灰坑有140余处,房址均为半地穴式建筑,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有的呈梯形,是一处发现规模较大的赵宝沟文化聚落遗址之一。
北纬42度。
内蒙古赤峰市的东南部。
草原,丘陵,沙地,河流。
8300平方公里的敖汉旗,生活着60万人口。
太阳从神奇的敖汉地区升起。
这轮不落的太阳,照亮了人类千年万年。
这轮太阳就是敖汉旗光耀全球的远古文化。
上至万年的小河西文化,下至8200-7400年的兴隆洼文化、7200-6400年的赵宝沟文化、6700-5000年的红山文化、5000年-4500年的小河沿文化、4200-3500年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和3200-2500年的夏家店上层文化,组成一串串连续不断的耀眼光环,灿烂于深邃的历史空间。
而承载着这些不同文化类型的遗址,在敖汉就有4000多处,其中,属国宝级的文化遗址就有9处之多。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在敖汉发现了中国最早的龙!这条龙出土于8000年前的兴隆沟遗址。
龙的身躯用石块和陶片拢塑而成,头部摆放一个野猪的头,形成一条最原始的“猪首龙”形态。
此后,龙在敖汉这块土地上,一步一步地发育成熟。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当直立的人类刚刚培育出赖以糊口的谷粟的时候,一轮旱作农业系统的朝阳便从这里冉冉升起来了。
这个艳阳如火的日子竟比欧洲早了2700多年!兴隆洼聚落遗址:这是迄今发现的国内年代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聚落。
学术界将这一聚落尊称为“华夏第一村”。
人类在这里种植了第一棵黍和粟:专家将炭化了的黍粟颗粒分别送到了北京大学和英国、加拿大的权威部门斟检,结果证明,它们是迄今发现世界最早的旱作农业实证。
种植,为文明的诞生预留下了革命性的伏笔。
秋后,浅耕后的农田,错落的灰圈是5000多年前红山文化聚落的房基。
科技手段的介入,证实了谷物已然成了红山人的主食。
金色的颗粒恰如坐标,标注着人类农耕文明的原点。
因为它无与伦比的独特意义,2012年,敖汉旗旱作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用谷子加工做成的小米饭,是敖汉人最具传统特色的美食。
——8000年前的美食,从未停步地向国人、向世人走来!当今的敖汉人,仍循规蹈矩于古老传统的谷物加工方法,他们时时刻刻守望着绿色的传承,托举着金色的太阳。
赤峰市历史文化介绍赤峰市历史文化介绍•死亡诗社•精灵夜路•19位粉丝•1楼1.目前以赤峰市地名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
赤峰市是全国考古学文化命名最多的地级市,敖汉旗是全国考古学文化命名最多的旗县,小河西、兴隆洼、赵宝沟、小河沿均在敖汉旗境内。
2.赤峰市最久远的考古学文化:小河西文化是赤峰市目前已正式命名的历史最久远的考古学文化,也是辽西地区最早的一种原始文化,距今约10000年,因首次发现于敖汉旗木头营子乡小河西遗址而得名。
3.兴隆洼文化:兴隆洼文化因首次发现于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而得名,距今约8000年,经济形态除农耕外兼狩猎、采集。
兴隆洼遗址是内蒙古及东北地区时代较早、保存最好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总面积3.5万平方米,遗址周围有人工围沟,围沟内有成排平行排列的房屋,房址最大的140平方米。
出土陶器均为夹砂陶,深筒直腹罐和钵为其典型器物,并有玉玦、玉斧、玉锛等玉器出土。
该遗址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评为“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
4.赵宝沟文化:赵宝沟文化是略晚于兴隆洼文化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首次发现于敖汉旗高家窝铺乡赵宝沟村,距今约6800年。
赵宝沟遗址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发现房址和灰坑140余处,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古器、蚌器。
尊型陶器上有鹿、鸟、猪、鱼等图形,被学术界誉为“第一神图”、“最早的透视画”、“中国画坛之祖”。
该遗址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富河文化:富河文化首次发现于乌尔吉沐沦河河畔的巴林左旗浩尔吐乡富河沟门村,距今约5300年。
分布范围在西拉沐沦河以北和通辽境内,文化类型有别于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近似于赵宝沟文化。
富河遗址面积5000平方米,出土了一批石器、陶器、骨器,其中一件骨器被学术界誉为“中华第一卜骨”。
内蒙古敖汉旗简介内蒙古敖汉旗,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内蒙古多元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这片土地上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让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广袤草原的壮丽景色,还能深入了解蒙古族独特的民俗文化。
敖汉旗横跨着华北平原和华北山地,境内山川起伏、河流纵横。
这里草风吹拂,牧歌环绕,是蒙古族传统的牧区之一。
在这片土地上,人们可以感受到蒙古草原的浩渺和宁静,可以放飞心灵,在诗意的大草原上追寻内心的宁静。
作为蒙古族自治旗之一,敖汉旗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蒙古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群体,他们充满热情和勇敢,善于歌唱和民族舞蹈,善于马术和射箭。
在敖汉旗,你可以观赏到蒙古族的传统歌舞表演,欣赏到他们独特的服饰和装饰品。
当然,你也可以与他们一同参与到传统的民俗活动中,学习他们的技艺和智慧。
敖汉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里有大片的森林和湿地,还有美丽的河流和湖泊。
森林中生长着各种珍贵的草药和植物,湿地是候鸟的家园。
悠闲的敖汉河穿越旗境,水流清澈见底,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充沛的水源。
乌兰布和湖是敖汉旗的瑰宝,湖水清澈湛蓝,四季变幻多姿,是游览和度假的胜地。
敖汉旗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独特的人文景观。
旗境内有着历史悠久的古堡和建筑群,如位于小敖汉的龙庆寺、土城子的敖东庙等。
这些古堡和建筑保留了蒙古族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传统文化,让人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传承。
在敖汉旗,游客还可以品尝到正宗的蒙古族美食,如烤全羊、奶茶和手抓饭等。
这些美食口感独特,香气四溢,给人以美妙的味觉享受。
此外,敖汉旗还有丰富多样的手工艺品,如蒙古族的马头琴、银饰等,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是蒙古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内蒙古敖汉旗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壮丽的自然景色,更在于其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这里有草原的豪情壮丽,有蒙古族传统的热情款待,有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人文景观。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找到内心的宁静,也可以领略到蒙古族的独特魅力。
敖汉的名胜或景物介绍敖汉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的一个旅游胜地,拥有丰富的名胜和景物。
下面将从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三个方面介绍敖汉的名胜或景物。
一、自然风光敖汉拥有壮美的自然风光,其中最著名的是敖汉旗的大青山。
大青山位于敖汉旗的中部,海拔高达2700多米,是兴安盟最高的山峰。
站在山顶俯瞰,可以看到山脊连绵起伏,云雾缭绕,景色十分壮观。
大青山还有丰富的植被资源,山上长满了松树、红松、云杉等,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森林画卷。
此外,大青山还是一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良好,吸引了许多野生动物栖息繁衍。
二、历史文化敖汉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资源。
其中最著名的是敖汉旗的敖汉古城。
敖汉古城建于明代,是当时兴安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古城内有许多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如宫殿、庙宇、城墙等。
古城的建筑风格独特,体现了明代建筑的特色和风格,是研究明代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
三、民俗风情敖汉是蒙古族的聚居地,拥有丰富的民俗风情。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敖汉旗都会举办盛大的“敖汉礼堂”活动。
这是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旨在祈求丰收和平安。
活动中,蒙古族的牧民们会穿上盛装,载歌载舞,表演传统的歌舞和马术表演。
此外,敖汉还有丰富多彩的民族饮食,如烤全羊、奶茶、手抓饭等,让游客们品尝到地道的蒙古族美食。
总结起来,敖汉的名胜或景物包括壮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多彩的民俗风情。
这些景点和活动都展示了敖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来到敖汉,可以欣赏大青山的壮丽景色,探索敖汉古城的历史遗迹,感受蒙古族的独特文化。
这里不仅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有悠久的历史和淳朴的民俗风情,给人们带来了难忘的旅行体验。
如果你有机会来内蒙古旅游,不妨来敖汉一游,感受这里独特的魅力。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在燕山山脉东段北麓,科尔沁沙地南缘,有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山川秀美,沃野无边,它因有八千年的历史文化遗存,而被考古学界称为华夏第一村;因有优美的生态环境,而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全球环境五百佳。
更令人瞩目的是这里是世界旱作农业的发源地,现已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主要候选地。
敖汉旗历史文化悠久,史前文化厚重。
兴隆洼遗址被考古界誉为“华夏第一村”,出土的1500多粒粟和黍碳化颗粒标本,经C14等手段鉴定论证距今8000年,认为是人工栽培形态最早的谷物,由此推断敖汉旗有近万年的农耕文明历史,是中国古代旱作农业起源地,也是横跨欧亚大陆旱作农业的发源地。
八千年的风风雨雨,时代的变迁,粟和黍这一古老的物种不但没有在敖汉这片土地上灭绝和消失,而且繁衍不息代代传承,时至今日仍保持着牛耕人锄的传统耕作方式。
敖汉的气候条件决定了根植于敖汉旱坡地的粟和黍耐干旱、品质优良等特点,其品质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所以有“敖汉杂粮,悉出天然”一说,赢得了“优质杂粮出赤峰,绿色杂粮在敖汉”的美誉。
正是由于敖汉的小米适口性好、营养丰富,金黄馨香的小米粥成为女人哺乳、老人患病、婴儿断奶的首选食物。
目前,敖汉旗原始地理环境和自然风貌没有大的改变,尚且保留原始农业种植形态,是旱作农业系统的典型代表。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面临着被抛弃的危险。
在燕山山脉东段北麓,科尔沁沙地南缘,有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山川秀美,沃野无边,它因有八千年的历史文化遗存,而被考古学界称为华夏第一村;因有优美的生态环境,而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全球环境五百佳。
更令人瞩目的是这里是世界旱作农业的发源地。
敖汉旗历史文化悠久,早在一万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全旗境内有古文化遗存3000多处,尤其是以当地地名命名的小河西、兴隆洼、赵宝沟、小河沿四种史前文化,以其丰富的遗存,填补了中国北方考古编年的空白。
赤峰市敖汉旗自然概况敖汉旗隶属于赤峰市,位于赤峰市东南部,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努鲁尔虎山北麓,科尔沁沙地南缘。
地处北纬41°42’~43°02’,东经119°30’~120°53’之间。
东与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毗邻,南与辽宁省朝阳市接壤,西与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相连,北依老哈河与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隔河相望。
总面积8294.平方公里。
2005年全旗总人口583742人,总户数166009户。
其中:汉族占93.9%,蒙古族占4.5%。
非农业人口占7.7%,农业人口占92.3%。
旗人民政府驻新惠镇,邮编:024300。
代码:150430。
区号:0476。
拼音:Aohan Qi。
【行政区划】敖汉旗辖辖15个乡镇苏木(7乡、7镇、1苏木):新惠镇、金厂沟梁镇、四家子镇、四道湾子镇、下洼镇、贝子府镇、长胜镇、宝国吐乡、萨力巴乡、丰收乡、牛古吐乡、玛尼罕乡、木头营子乡、古鲁板蒿乡、敖润苏莫苏木、敖汉种羊场。
297个行政嘎查村、6个居委会。
【历史沿革】敖汉,系明代蒙古族部落名,意为老大。
敖汉历史悠久,旗境内已经发掘出的"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小河沿文化"和"红山文化"四种古文化类型。
其中兴隆洼文化距今8000年,兴隆洼遗址被考古界誉为"华夏第一村"。
早在新石器时代,古代先民就已在这里过着渔猎和游牧相结合的原始生活。
春秋战国时代为东胡地,后为燕地。
秦代属辽西郡。
后为匈奴左地。
曹魏时置昌黎郡,后为鲜卑段部所据。
东晋十六国时,敖汉地先后归后赵之管州、前燕之龙城、前秦之平州昌黎郡以及后燕、北燕之平州昌黎郡。
隋朝时属辽西郡。
唐初为松漠都督府徒河州辖境,后为契丹地。
·辽代为中京、上京辖地。
后为金朝属地。
元代为辽阳行省大宁路。
明初为大宁卫地。
清崇德元年(1638年)编定敖汉部为55佐领置敖汉旗,属昭乌达盟。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红色旅游景点
赤峰市敖汉旗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拥有许多红色旅游景点,这些景点反映了当地的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敖汉旗是我国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之一,这里有许多具有红色革命历史意义的
景点,让人们可以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
其中,敖汉旗红色旅游景点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红旗渠景区。
红旗渠是我国历史上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水利工程,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
在红旗渠景区,游客可以参观红旗渠,了解其建设历史和背后的故事,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和牺牲精神。
另外,敖汉旗还有许多其他红色旅游景点,如革命纪念馆、红色广场、红色纪
念碑等,这些景点都展示了敖汉旗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革命纪念馆陈列着大量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和图片,让游客了解当地的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事迹。
红色广场和红色纪念碑则是敖汉旗红色旅游的标志性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除了红色旅游景点,敖汉旗还有许多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如敖汉旗草原、敖
汉旗锡林郭勒河等,这些景点让游客感受到了内蒙古的独特魅力。
敖汉旗的民俗文化也很丰富多彩,游客可以参加当地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
总的来说,敖汉旗的红色旅游景点丰富多样,让游客可以了解红色文化的魅力,感受革命历史的庄严和伟大。
前来敖汉旗旅游的游客不仅可以欣赏自然景观,还可以了解当地的红色文化和民俗风情,让旅行充满意义和深度。
希望更多的游客能够来到敖汉旗,体验红色旅游的魅力,感受革命历史的庄严和伟大。
敖汉旗其他敖汉旗其他两处古遗址位于敖汉旗新惠镇西北约30公里的秃尾河乡。
元代时期就有建筑,明代已经形成规模,现存主要建筑遗址包括布林哈达王府、四大家族王府和八大家族王府及寺庙等。
布林哈达王府,又称林丹汗宫,是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后裔的封地。
据载,哈萨尔系元太祖成吉思汗的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后裔。
元太宗九年( 1236年),哈萨尔第五世孙海山被元太宗封为都元帅,哈萨尔后裔从此以这块封地为中心,逐步扩大势力范围。
明洪武三年( 1370年),海山的第三世孙达尔罕因战功卓著被明太祖朱元璋赐金印封为守御百户,并将四世孙布林哈达王公迁来此地居住。
公元1596年布林哈达王公奉命率部南迁至今敖汉旗新惠镇,建起王府,占地约100亩,王府有寝宫、书房、花园、厨房、马场等,现仅存残垣断壁。
在新惠镇三道河村南4公里、公家房子村北6公里的山坡上,坐落着一座山神庙,传说是山神在这里看护一方,百姓感恩戴德建庙祭祀,也叫山神庙。
敖汉旗境内的山大多是石头山,造型奇特,这座山神庙建于什么年代不详,但由于当地人们尊敬这里的山神,每逢节日,百姓会自发地到这里拜祭。
山神庙原有正殿、东西配殿,院墙和后墙皆用石头砌成,还设有山门,全长200余米,宽60余米。
石墙是用粘土夹碎石混合砌成,夯实,整个庙宇的外观气势恢宏。
每逢初一、十五或有重大活动时,百姓也常到这里烧香拜祭。
“文革”中,破旧立新,拆除了大殿等建筑,剩下的基址被掩埋于黄土之下,这里变得荒凉冷落。
近年来,敖汉旗政府投资修缮了山神庙的殿堂和部分石墙,并在周边栽植了松柏、果树等绿化树木,使这里渐渐恢复了往日的景象。
始建于清朝康熙十七年(公元1702年),历时11年完工,有着近300年历史的山西会馆,由布隆吉、章佳二姓人士捐款筹资兴建。
在新惠镇小孤山南的壕堑里。
现存两层石质结构的楼房建筑一座,木板铺面,屋顶正脊两端为鸱吻,两角端各立一只垂兽,屋檐下刻有龙纹,极富民族色彩。
其他几处古建筑都建在丘陵地带,山高林密,不利耕种,一直未受到人们的重视,这几处古遗址也多年无人居住,很多建筑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亟待保护修缮。
敖汉历史文化之最
敖汉旗是全国文物大旗,是学术界公认的中国北方乃至东北亚地区历史文化研究的中心,是文明太阳升起的地方,这是广大文物考古工作者通过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而得出的结论,多项考古之最已载入中国考古年鉴,在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华夏第一村”名扬海内外
(著名的兴隆洼遗址距今8000年,由于面积大、时代早、保存好,被学术界誉为华夏第一村)
二、“海内外孤篇”大甸子墓地
(最大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墓地,距今4000年,发现1200座墓,清理808座,出土数千件彩绘陶器、玉器、被誉为早期国家出现的实证)
三、“中国北方最大的祭祀中心”城子山遗址
(中心区面积15万平方米,发现234个圆形祭坛,石雕猪首,圆窝石,砺石群等标志性祭礼物)
四、“中国最早的金字塔式建筑”草帽山遗址
(这是一处坛、冢合一的红山文化祭祀遗址,内方外圆,层层叠起,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的地上建筑之一)
五、世界旱作农业的发源地“兴隆沟遗址”
(从兴隆沟遗址浮选出来的碳化栗和黍经过社科院考古所试验室和美国哈佛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试验后,同时得出的结论,确认是中国北方最早的小米的种子(人工栽培的标本),比欧洲早2700年。
由此被学术界定为是整个横跨欧亚大陆旱作农业的发源地。
六、古代遗址数量居全国县级之冠
(通过文物普查,发现各个不同时期的古代遗址点4000余处,其数量占全区的五分之一,占全市四分之二,中国文物报刊载“敖汉旗文物普查居全国县级之冠”。
七、命名的考古学文化最多
(以敖汉地名发掘命名的考古学文化达四种,有近万年的小河西文化,八千年的兴隆洼文化,七千年的赵宝沟文化,4500—5000年的小河沿文化,这些考古学文化的发现命名,添补了中国北方考古编年的空白,将这一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历史向前推进3000年。
八、中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建设布局,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兴隆洼遗址排列有序的房址188座,2座面积最大的房址位于中心区,每座140平方米,是部落、酋长聚众议事的场所,使我们最早看到了中华文物的曙光)
九、世界最早的玉器,中国玉文化的源头
(距今8000年前先民们用透闪石制作的玦型耳,被学术界
誉为中国玉文化的源头,这里先民们的制玉技术,传向东方又转入东南亚、东北亚和欧洲)
十、最早的乐器——骨笛
在兴隆洼遗址出土8000年最早的乐器—骨笛,吹奏出清脆、优美的旋律,将我国的音乐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
十一、最早的牙医
(在兴隆沟遗址首次发现8000年前先民们的治牙技术,先民们已娴熟的掌握了打孔、麻醉、止痛技术)
十二、中国最早龙的雏形
(8000年前先民用陶片和石块摆放的S形石龙,头为猪首,身为蛇身,学术界认为是最早的猪首龙雏形)
十三、中国第一艺术神器在“赵宝沟”
(距今7000年的赵宝沟遗址出土的鹿纹尊形器,用猪、鹿、鸟三种不同动物为头饰,身为蛇身,透雕,被学术界誉为“中国画坛之祖”“中国第一幅透视图”“中国第一艺术神器)十四、中国最早的带冠石雕神像
(距今5500年的红山文化草帽山遗址,出土了用红色凝灰岩雕凿而成的带冠神像,是史前艺术宝库的珍品)
十五、巍峨壮观的史前山城遗址群,唯我旗独见
(文物普查发现的史前文化山城遗址群,呈一大几小,立体状分布,达300余处,是4000—6000年前社会的一次大变
革,标志着由古国进入方国的成熟阶段。
十六、古老的长城横跨敖汉大地
(战国时期燕、秦长城遗址,分为燕北内、外两道长城,总长达210公里,它们向两条巨龙横跨敖汉大地,是敖汉两道亮丽的风景线。
十七、中国玉带之冠出土于敖汉
(水泉辽墓出土的玉带九块,是全国唯一完整的一条。
玉质为新疆和田玉,为胡人乐舞纹,对于研究西域乐舞及丝绸之路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十八、敖汉、中国辽代壁画之乡
(文物部门共揭取辽墓壁画78幅,被学术界誉为是一部千年的录像带,也是全国收藏辽代壁画最多的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