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宪法宣传日宣传资料汇编.pptx
- 格式:pptx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15
2018国家宪法日宣传资料关于学习宪法的宣传资料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拥有最高法律效力,国家规定每年的12.4日是我国规定的国家宪法日。
关于宪法宣传日的资料有哪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2018国家宪法日宣传资料。
一、宪法相关法条——总纲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宪法法律知识宣传资料一、什么是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它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是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
二、什么是公民?《宪法》第33条规定,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三、宪法有哪些主要特征?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既具有一切法律的共同特点,又具有与一般法律不同的特征,主要是:第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的内容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根本问题,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第二,宪法是制定法律、法规的依据。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都要以宪法为依据。
第三,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四、宪法的修改程序有哪些具体规定?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所以宪法的修改程序比一般法律的修改程序更严格。
《宪法》第64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五、我国宪法就土地问题是如何规定的?《宪法》规定:(一)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二)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三)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四)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五)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
六、我国宪法如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宪法》规定:(一)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023年度:2018年宪法宣传日宣传资料汇编一、概述2018年12月4日是中国第七个宪法宣传日,为进一步推进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发展,提高广大公民的法治素养和宪法意识。
二、活动内容1.普及宪法知识a.宪法的定义和作用宪法是最高法律,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基本原则和重要制度,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保护了公民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利益,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b.宪法的历史渊源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次修改,最终于1982年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12月4日被确定为中国宪法宣传日。
c.宪法修正案的通过方式宪法修正案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变革,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由主席签署公布,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d.如何学习宪法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宪法,如宪法宣传教育、宪法解读、宪法实践等。
2.弘扬宪法精神a.宪法精神的定义宪法精神是宪法所反映出来的一种优秀的政治文化价值观念,包括爱国、民主、法治、理性、诚信、敬业等方面。
b.如何弘扬宪法精神弘扬宪法精神,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提高公民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2)积极参与宪法实施和维护工作,尊重和遵守宪法规定;3)发挥舆论引导作用,营造尊重法律的社会氛围。
3.保障公民权利a.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宪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进行了全面规定,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如人身自由、言论自由、新闻出版自由、投票选举权等。
b.如何保障公民权利保障公民权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强化宪法法律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完善相关制度;2)加强公民权利保护与维护工作,及时处理和惩处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3)加强公民法律知识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养。
4.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a.宣传教育常态化的重要性宣传教育常态化是宪法学习宣传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可以更好地推进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向纵深发展,提高公民的法治素养和宪法意识。
b.如何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和指南;2)积极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群众参与意识;3)优化宣传教育方式,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宣传教育。
2018宪法宣传内容有哪些?宪法宣传的资料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对于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于宪法宣传的资料有哪些内容?又有哪些我们了解宪法应当掌握的内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2018宪法宣传内容有哪些?一、宪法有哪些主要特征?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既具有一切法律的共同特点,又具有与一般法律不同的特征,主要是:第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的内容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根本问题,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第二,宪法是制定法律、法规的依据。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都要以宪法为依据。
第三,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二、宪法的修改程序有哪些具体规定?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所以宪法的修改程序比一般法律的修改程序更严格。
《宪法》第64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三、我国宪法如何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宪法》规定:(一)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二)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搜捕。
(三)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四、我国的国体是什么?其本质特征有哪些?就我国而言,现行宪法第1条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在经济上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精神文明上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基本原则有:(一)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二)各民主党派是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党的领导的,与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三)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五)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六、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体现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主人翁地位和他们之间的平等、互助合作关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经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