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小故事
- 格式:docx
- 大小:34.93 KB
- 文档页数:24
30个有趣的中药小故事1 茵陈有一个病人,身目俱黄,全身没有力气,人亦消瘦了。
这天,他拄着拐杖,一步一哼地来找华佗:“先生,请你给我治治吧”。
华佗见了病人得的是黄疸病,皱着眉摇了摇头说:“眼下都还没有找到治这种病的办法,我也无能为力啊”!病人见华佗也不能治他的病,只好愁眉苦脸地回家等死了。
半年后,华佗又碰见那个人,谁料想这个病人不但没有死,反而变得身强体壮,满面红光的了。
华佗大吃一惊,急忙问道:“你这个病是那位先生治好的?快告诉我,让我跟他学习去”。
那人回答说:“我没有请先生看,病是自己好的”华佗不信:“那有这种事!你准是吃过什么药吧?”“药也没有吃过”。
“这就怪了!”“哦,因为春荒没粮,我吃了些日子野草。
”“这就对啦!草就是药。
你吃了多少天?”“一个多月。
”“吃的是什么草啊?”“我也说不清楚。
”“你领我看看去。
”“好吧。
”他们走到山坡上,那人指着一片野草说:“就是这个。
”华佗一看,说道:“这不是青蒿吗?莫非能治黄疸病?嗯,弄点回去试试看。
”于是,华佗就用青蒿试着给黄疸病人下药治病。
但连试用了儿次,病人吃了没有一个见好的。
华佗还以为先前的那个病人准是认错了草,便又找到他,叮问:“你真的吃青蒿吃好的?”“没错。
”华佗想了想又问:“你吃的是儿月里的蒿子?”“三月里的。
”“唔,春三月间阳气上升,百草发芽。
也许三月里的青蒿有药力。
”第二年开春,华佗又采了许多三月间的青蒿试着治害黄疸病的人吃。
这回可真灵!结果吃一个,好一个。
而过了春天再采的青蒿就不能治黄疸病了。
为了把青蒿的药性摸得更准,等到第二年,华佗又一次作了试验,他逐月把青蒿采来,又分别按根、茎、叶放好,然后给病人吃。
结果华佗发现,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黄疸病。
为了使人们容易区别,华佗便把可以入药治黄疸病的幼嫩青蒿取名叫“茵陈”,又叫“茵陈蒿”。
他还编了四句话留给后人。
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与后人要记牢。
三月茵陈能治病,四月青蒿当柴烧。
(注:青蒿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药小故事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药一直都是人们健康的守护者。
它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健康和希望。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几个关于中医药的小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奇而古老的世界。
故事一,姜汤治愈感冒。
小明是一个爱运动的年轻人,但是由于工作繁忙,他经常熬夜加班,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
有一次,他感冒发烧,咳嗽不止,非常难受。
他的妈妈是一名中医师,她为小明煮了一碗姜汤。
这是一种用生姜、红糖和水熬制而成的中药汤,具有温中散寒、祛风止咳的功效。
小明喝下姜汤后,汗出热退,咳嗽也明显缓解。
经过几天的调理,他的感冒症状完全消失了。
故事二,艾灸缓解月经痛。
小丽是一位上班族女性,她每个月都会遭受严重的经期疼痛。
她听说艾灸可以缓解月经痛,于是找了一位中医师进行了艾灸治疗。
艾灸是一种运用艾叶燃烧产生的热量,刺激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
经过连续几次的艾灸治疗,小丽的月经痛症状明显减轻,她也不再需要依赖止痛药来度过每个月的经期。
故事三,针灸治疗失眠。
小王是一位工作压力大的白领,最近因为工作繁忙,经常失眠。
他尝试了很多方法,如喝安眠药、听音乐等,但都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后来,他听说针灸可以治疗失眠,于是找了一位中医师进行了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药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的穴位施加刺激,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小王的失眠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他的睡眠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以上这些小故事,都展示了中医药在治疗常见疾病方面的独特魅力。
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人们解决了许多现代医学无法完全解决的健康问题。
希望大家能够更加了解和信任中医药,让它成为我们健康的守护者。
药草传奇中草药的故事
中草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中草药就被人们广泛应用于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等方面。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草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形成了独特的中草药文化。
下面,我将通过讲述几个与中草药有关的小故事,让大家了解中草药的历史、文化和价值。
故事一:神农尝百草
传说在远古时代,有一位叫做神农的圣人,为了救治人民疾苦,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尝遍了百种草药,记录下它们的性状、功效和用法。
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总结,神农终于编写成了《神农本草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中草药学专著,为后人研究中草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故事二:华佗治风疾
华佗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他不仅精通外科,而且深谙中草药治疗之道。
有一次,一位官员患了风疾,病情严重,生命垂危。
华佗采用中草药治疗,先将病人服下麻沸散,使其昏迷,再进行针灸、拔罐等治疗,最终将病人治愈。
这个故事说明中草药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价值。
故事三:人参的故事
人参是中草药中最为珍贵的品种之一,被誉为“百草之王”。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年轻人,因为父亲患病,便到山上寻找人参。
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一棵人参,将其带回家中,救治
了父亲的疾病。
后来,这位年轻人将人参种植在自家的后院里,加以养护,使其繁衍茂盛,从此,人参成为了人们治病养生的重要药材。
以上三个小故事,分别讲述了中草药的历史、治疗疾病方面的优势和价值,以及中草药的种植和繁衍。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草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历史悠久、功效显著、应用广泛等特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有趣的中草药故事一、人参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深山老林里,住着一个善良的老把头。
这老把头啊,每天都进山去打猎采药,对这片山林那可是熟悉得很。
有一天,老把头像往常一样进了山。
他走着走着,突然听到一阵孩子的笑声。
这深山老林的,哪来的孩子呢?老把头心里直犯嘀咕。
他顺着声音找去,只见在一片草丛里,有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娃娃,穿着红肚兜,头上扎着小辫子,正笑嘻嘻地看着他呢。
老把头心想,这莫不是哪家走失的娃娃?他就想把这小娃娃带出山去。
可这小娃娃啊,特别机灵,老把头一靠近,他就跑得没影了。
老把头不甘心,就跟着小娃娃消失的方向找啊找。
找着找着,他发现了一株特别奇怪的植物。
这植物的叶子像手掌一样,根须长长的,就像人的四肢,而且在根部那里,还隐隐约约能看出是个人形呢。
老把头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小娃娃是这人参精啊。
从那以后,人们就知道了人参是一种特别珍贵的草药,有大补元气的功效。
而且采参人在进山采参的时候,都要遵守很多规矩,比如说要先用红绳把人参系住,防止它跑掉呢。
二、车前草的故事从前有个马夫,他负责给一个将军养马。
这将军啊,整天带着士兵东奔西跑,打仗行军。
有一天呢,马夫发现他养的马中有一匹马病恹恹的,那马的眼睛红红的,老是拉稀,还不吃草料。
马夫可着急了,这匹马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将军肯定要怪罪他的。
他就想啊想,想找出个办法来治好这匹马。
马夫带着病马在路边休息的时候,他发现那匹马突然开始吃起路边一种长得很不起眼的小草。
马夫心想,这马是不是饿急了才吃这个呢?可没想到,过了几天,这匹马的病竟然慢慢好了起来,眼睛不红了,也不拉稀了,又开始活蹦乱跳地吃草料了。
马夫特别好奇,他就仔细观察起这种小草来。
这种小草的叶子是椭圆形的,长在路边的车辙里,他就把这种草叫做“车前草”。
后来马夫发现,人要是得了小便不利、尿血等病,吃了车前草也能好呢。
于是啊,车前草就成了一味很有用的中草药啦。
三、当归的故事有一对新婚小夫妻,男的叫荆夫,女的叫秦娘。
中医药小故事简短50字
这是一些关于中医药的小故事,简短且易于理解:
1. 枸杞子:古代有一名官员,年纪大了,眼睛昏花,听说枸杞子能治疗眼睛疾病,于是每天都吃枸杞子,果然眼睛慢慢好了。
2. 人参:据说有一名山民,在深山中发现了外形与人相似的一种植物,称之为“人参”,认为它具有神奇的功效,于是常常采食,后来发现这种植物也能治疗疾病。
3. 菊花:古时候有一个诗人,名叫陶渊明,他非常喜欢喝酒,又不想花钱买酒,于是他开始种植菊花,用菊花泡酒饮用,不仅味道清香,还能治疗头痛脑热。
4. 大黄:有一个富翁,身体肥胖,消化不良,听说大黄能治疗消化不良,于是他开始服用大黄,果然消化不良的症状得到了缓解。
5. 百合:古时候有一名妇女,患有咳嗽病,听说百合能治疗咳嗽,于是她开始食用百合,坚持不懈,终于把咳嗽病治好了。
这些都是简短的小故事,展示了中医药的魅力和功效。
这些故事不仅有趣,也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医药的文化背景和历史。
42个中药药名小故事42个中药药名小故事作者任之堂主人1 [ 麻黄]┃━━【小故事】有个挖药的老人,无儿无女,收了一个徒弟。
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才学会一点皮毛,就看不起师傅了。
有的时候,卖药的钱也不交给师傅,自己偷偷花掉。
师傅伤透了心,就对徒弟说:“你翅膀硬了,另立门户吧。
”徒弟倒满不在乎:“行啊!”师傅不放心地说:“不过,有一种药,你不能随便卖给人吃。
”“什么药?”“无叶草。
”“怎么啦?”“这种草的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记住了吗?”“记住了。
”“你背一遍。
”徒弟张口就背了一遍,不过,他背时有口无心,压根儿也没用脑子想。
从此,师徒分手,各自卖药。
师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胆子更大了,虽然认识的药不多,却什么病都敢治。
没过几天,就让他用无叶草治死了一个。
死者家属哪肯善罢甘休,当时就抓住他去见县官。
县官问道:“你是跟谁学的?”徒弟只好说出师傅的名字。
县官命人把师傅找来,说:“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治死了!”师傅说:“小人无罪。
”“怎么能说你无罪?”“关于无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几句口诀。
”县官听了,就问徒弟:“你还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
”徒弟背到:“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
”县官又问:“病人有汗无汗?”徒弟答道:“浑身出虚汗。
”“你用的什么药?”“无叶草的茎。
”县官大怒:“简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虚汗还用发汗的药,能不死人?”说罢,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狱。
师傅没事,当堂释放。
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这才变得老实了。
他找到师傅认了错儿,表示痛改前非。
师傅见他有了转变,这才把他留下,并向他传授医道。
打这儿起,徒弟再用“无叶草”时就十分小心了。
因为这种草给他闯过大祸惹过麻烦,就起名叫作“麻烦草”,后来又因为这草的根是黄色的,才又改叫“麻黄”。
2 [ 紫苏]┃━━【小故事】九月九日重阳节,一群富家子弟在酒店里比赛吃螃蟹。
一只只大螃蟹又多油又黄,他们越吃越香。
中药传说故事
1. 《神农尝百草》:传说中神农氏亲自尝百草来发现中药治
疗的奇效。
他用自己的身体去实验,最终找到了许多中草药,治愈了许多人的疾病。
2. 《月下老人寻草方》:传说中月下老人背着葫芦,在夜晚
寻找珍贵的草药。
他认为有些特殊的草药只在月光下才能找到,所以他经常在月圆之夜才外出收集。
3. 《仙人奇草》:传说中有位仙人种植了一种非常珍贵的草药,这种草药可以使人长生不老。
许多人前往寻找这种奇草,但都无功而返。
4. 《药王采草记》:传说中有位药王为了制作一副仙丹,四
海寻草。
他过五关斩六将,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找到了所有所需的草药。
5. 《草药与美女》:传说中有一位美丽的仙女喜欢采集各种
珍贵的草药。
她每天都在山谷中寻找,并将这些草药加工成各种药膏,用于美容养颜。
这些故事都以草药和中药为主题,展示了中药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奇与传奇。
虽然它们都只是传说,但却反映了中国古代对中药的重视和传承。
中医药小故事
故事一,《针灸神奇的力量》。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华佗的医生,他精通中医药,尤其擅长针灸疗法。
有一次,有位皇帝因患有急性头痛而找华佗求医。
华佗为皇帝施行了针灸疗法,不久皇帝的头痛便得到了缓解。
皇帝对华佗的医术大为赞赏,从此,针灸疗法在中医药中被广泛应用,成为了中医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故事二,《草药的神奇功效》。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神农的医者,他发现了很多草药的神奇功效。
有一次,神农在山中发现了一种名叫黄芪的草药,他尝试使用黄芪治疗了很多患者,效果非常显著。
后来,黄芪被广泛用于中医药中,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草药材料之一。
故事三,《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的作用》。
在近年来的抗击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许多中医药医生奋战在抗击疫情的一线,他们运用中医药的理论和方法,成
功治愈了很多患者。
中医药在疫情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中医药的重要性。
故事四,《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一直以来都得到了精心的传承与创新。
许多中医药学者和医生不断地钻研中医药的理论和临床实践,不断地创新中医药的疗法和药物。
这些传承与创新,使得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中医药小故事,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医药的历史、理论和实践,也让我们对中医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中医药的神奇力量,不仅体现在治疗疾病上,更体现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中医药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中医药的光芒继续闪耀在人类医药史的长河中。
中药材的小故事中国的中药材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药性和疗效被人们所喜爱和尊重。
每一种中药材背后都有着它独特的小故事,这些故事传承了中药文化的智慧和草药医学的传统。
下面列举了几个中药材的小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中药世界。
人参:尊贤草人参,又称“尊贤草”,是中药中的珍贵草本植物,历来被认为具有滋补强壮、补充元气的功效。
它的小故事起源于古代神话故事《山海经》中的瑞兽“麒麟”。
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叫做须弥的仙童,他的口中不离手里的人参。
有一天,他身边的人参离奇地消失了,而且须弥也随之消失,从此再也没有人见到他。
人们纷纷前往寻找,却毫无结果。
据说,麒麟为了保护人参的神秘力量,将须弥变为人参,并带走了他。
从此以后,人参成为了滋补之物,人们开始用它来补充元气、增强体力。
所以,人参被尊称为“尊贤草”,并被广泛用于中药方剂中。
当归:女性之宝当归被誉为“女性之宝”,在中药材中具有重要地位。
其故事源于古代传说中的一个美丽女子。
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桂英的女子,她有着美丽动人的容貌,聪慧善良。
桂英出嫁后,丈夫战死沙场,她守寡多年,一直守护着家中的残局。
为了维持家业,她放弃了重新嫁人的机会,全心全意从事草药种植。
经过多年的努力,桂英的草药种植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并且她的经验和智慧使得她能够从草药中发现更多的美容和调理身体的功效。
尤其是当归,她将其运用到日常保养中,使得自己容颜不老,皮肤如玉。
桂英的故事传播开来,当归也就被人们称为“桂英草”,成为了女性健康和美丽的代名词。
黄芪:驱邪之草黄芪被誉为“驱邪之草”,在中药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的小故事与古代传说中的一位英雄人物有关。
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黄石公的英雄,他心地善良,力量强大。
有一年,国家遭到了邪恶势力的威胁,黄石公挺身而出,与邪恶势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经过一番苦战,黄石公终于战胜了邪恶势力,保卫了人民的生活安宁。
而在战斗中,他发现某种植物根系与他斗志昂扬的心境相似,能够驱邪避凶。
中药简短小故事1.中医养生的小故事中医养生故事――扁鹊与牛黄牛黄,是一味名贵的中药。
相传,牛黄是我国古代医学家扁鹊在无意中发现的。
一天,扁鹊正在桌上整理煅制好的金礞石。
此时,邻居阳宝杀了一头病牛,发现牛胆囊中有些像石头洋的东西,不知是阿物,于是提着胆囊来向扁鹊请教。
扁鹊剖开胆囊取出两枚“石头”放在桌上、仔细地琢磨。
回家不久的阳宝又惊叫着跑来说其父亲一口气上不来,在炕上抽搐不停。
扁鹊急忙去阳宝家,只见阳宝的老父亲双眼上翻,喉中噜噜有声。
扁鹊看罢,立即吩咐阳宝快到桌上把金礞石拿来研成末,给阳宝父亲灌下。
须臾,阳宝的父亲就止住抽搐,气息也平静了。
扁鹊回家时却发现桌上的两枚牛““石头”不见了。
细寻之下,原来阳宝在慌乱中错把牛黄当金礞石拿去了。
扁鹊思忖:“难道这种石头真的有豁痰定惊的功效?”遂于次日,有意用其配药,给阳宝的父亲送去服之。
不日,病奇迹般的好了。
扁鹊就将这种黄牛胆内的深黄色之物命名为“牛黄”。
从此,名贵而奇效的中药“牛黄”便诞生了。
中医养生故事--苏东坡妙联对名医答案补充苏东坡不但在文学方面有伟大成就,而且在医学方面也有很高造诣,人称“儒医”。
他在杭州任知府时,就致力于搞医学研究。
当时该地瘟疫经常发生,百姓死亡很多。
为了把黎民百姓从痛苦的病魔中解脱出来,苏东坡从自己的俸禄中拿出几十两黄金,在城里建了一座名叫“安乐”的诊坊,专门为人看病,三年中就治愈了近千病人。
传说在杭州城西有个庞家庄,庄主姓庞名安时,此人性格豪爽,扶困济贫,好善乐施,是远近闻名的一位老中医他喜欢交际,也爱好吟诗作对,谈古论今。
因而与苏东坡交往甚厚,他们经常在一起谈诗论对,切磋医学。
答案补充有一天苏东坡正坐在书房里翻阅医学书籍,外面衙役来报:“启禀大人,府外庞中医求见”。
苏东坡忙说“有请”。
庞中医在衙役的引领下来到书房门前,猛抬头,一眼看见门旁新挂了两只灯笼,他不由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一上联: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苏东坡正好迎出门来,他听了略一沉思,立刻心领神会,随即续出下联:架鼓鼓架,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中草药的传说故事
1. 当归: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女子因为失去了丈夫而深感悲痛,她每天都泪流满面,无法入眠。
一天,她遇到了一位神仙,神仙告诉她,只有当归可以帮助解决她的问题。
女子听从了神仙的建议,使用了当归,结果她成功地克服了悲痛,睡眠也恢复了正常。
2. 人参:据传说,有一位叫做沈从文的文学家,曾经因为体质虚弱而不能顺利完成自己的创作工作。
一天,他遇到了一位道士,道士告诉他可以使用人参来增强体力。
沈从文跟随道士的建议,使用了人参,结果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创作,并且成功发表了自己的著作。
3. 灵芝:据传说,灵芝是由神仙栽种的。
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叫做孙膑的将军,曾经被敌人围攻,他身体虚弱,无法支撑战斗。
这时,一位神仙造访了孙膑的营地,告诉他可以使用灵芝来增加体力,提高战斗力。
孙膑跟随神仙的建议,使用了灵芝,成功地摆脱了敌人的围攻。
4. 黄芪: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叫做董仲舒的学者,他每天都要写作业,但由于身体状况不理想,无法顺利完成自己的任务。
他最终遇到了一位道士,道士告诉他可以使用黄芪来改善自己的体质,继而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董仲舒跟随道士的建议,使用了黄芪,最终顺利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中药故事小典故简短》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几个有趣的中药故事小典故。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麻黄的。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村子里流行着一种病,人们总是咳嗽、喘气,很难受。
有个医生想了很多办法都治不好。
有一天,他在山上采药,发现一种草,叶子细细的,像针一样。
他就试着用这种草给病人治病,没想到病人吃了之后,病就好了。
这种草就是麻黄。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枸杞的。
传说在一个村子里,有个老人年纪很大了,但是眼睛还是很亮,身体也很健康。
大家都很好奇,问他有什么秘诀。
老人说,他每天都会吃一些红红的小果子。
后来大家才知道,这种果子就是枸杞。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当归的。
从前,有个年轻人要出门去远方,他的妻子很舍不得。
在他离开之前,妻子对他说:“你一定要早点回来。
”年轻人走了很久,妻子一直盼着他。
后来,年轻人终于回来了,还带了一种能治妇女病的药,名字就叫当归。
小朋友们,这些中药故事是不是很有趣呀?《中药故事小典故简短》小朋友们,我再给你们讲几个中药的小故事。
先来说说黄连。
有个地方的人经常生病,肚子疼得厉害。
有个医生到处找能治病的药,找了好久都没找到。
有一天,他在山上看到一种很苦很苦的草,就想试试看能不能治病。
结果病人吃了之后,病真的好了。
因为这草特别苦,就叫黄连啦。
再讲讲金银花。
有个村子里发生了传染病,很多人都发烧、头疼。
有个郎中发现山上有一种藤子上开的花能治病。
这花有黄有白,后来就叫金银花。
还有一个是关于人参的。
传说有个穷人家的孩子上山砍柴,看到一只受伤的小鸟吃了一种草就好了。
他就记住了这种草,后来发现这种草能让人变得很有精神,力气也大了,这就是人参。
小朋友们,中药的故事神奇吧?《中药故事小典故简短》小朋友们,下面我接着给你们讲中药故事。
来讲讲杜仲的故事。
从前有个叫杜仲的人,他的腰总是疼。
有一天,他上山采药,不小心从树上掉下来,把腰摔伤了。
他躺在地上,发现身边有一种树的树皮能缓解疼痛。
后来人们就用这种树皮来治病,还把它叫做杜仲。
1.桑寄生:从前,有个财主家的儿子得了风湿病,腰膝酸疼,行走艰难.一连好几年都瘫在床上,医生也没办法治.财主听说南山有个药农,就让药农送药给他儿子医治.由于南山远在20里地之外,所以财主就指派了一个小长工,隔两天去取一次药.可是,药农一连换了好几种药草,财主儿子的病也不见好.这年冬天雪多,一下起来就是几天几夜.小长工每次取药都得在一尺多深的雪地上来回走40里路.有一天,天气太?小长工冻得浑身打颤.他看见一根老桑树的枝条很像财主儿子吃的药,便撅了几根,切成节儿,用纸包好回到财主家.财主也不知道纸包里是什么,他照样让人煎给儿子喝了.小长工一看骗过了财主,以后就照"方"抓"药",每隔两天就撅一把桑树上的枝条回来.冬天过去了,春暖雪化.财主儿子的病居然好了.南山药农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很奇怪:"一个冬天没来取药,他吃什么好的呢?"药农很想认认这种药,就来找财主.他走到财主家门口,正巧碰上小长工.小长工怕他见了财主后自己会露馅,准要挨打,急忙把前后经过讲了出来,并说:"大叔,你不要告诉财主行吗?"药农说:"那你得告诉我你给他吃了什么?"树枝子呗.什么树枝?就是村口老槐树上的.快带我去看看,到了村口,药农上到树上一看,原来树上洞穴中长出一种像槐树一样的东西,他顺便取下一些,决定先试一试.后来,药农用它治了几个病人,果然都好了.以后人们因为这种树枝长在老桑树上,就取名叫它桑寄生.2.牡丹皮传奇牡丹皮为牡丹的根皮,味苦辛微寒,能清热凉血,活血散淤,配生地可治血热或劳伤吐血,衄血;配桃仁和银花能治血滞经闭与疮毒,是一味常用中药.关于牡丹皮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一千多年前,苏州虎丘山下有一织绸好手名叫刘春.随便哪种花,随便哪种鸟,她只看上两眼就能织出来.她所织出的花,像刚摘下来一样,鲜艳水灵;彩鸟仿佛人一呼唤,便会拍翅飞翔,活灵活现.这一年,府台老爷的女儿要办嫁妆,限刘春月内织出24条丝嵌金被面,花样是牡丹.但刘春从来没见过花中之王,不知如何织法.半个月过去了,刘春愁得脸色腊黄,日渐消瘦.一天半夜,她突然口吐鲜血,扑倒在织布机上.这时,一位美丽的姑娘飘然而至,将一瓶药液倒入刘春的口中,刘春即刻醒来.姑娘轻声说道:"我是牡丹仙子,因抗拒武则天要让百花在严冬开放的旨意,从洛阳逃出."说完,她用手一指,庭院内立即出现一朵朵怒放着的牡丹花.刘春喜出望外,望着这些盛开的牡丹,立既飞梭织起花来.一朵朵娇艳的牡丹花织出来了,招来成群的蝴蝶.府差拿起被面飞快送往州府.但刚进府门,被面上的牡丹花全部枯谢了,黯然无光.府台老爷气的派人去捉刘春,但刘春早已与牡丹仙子离去,只给乡亲们留下了那个药瓶.药瓶内只有半瓶根皮样的药材,后来人们才认出那根皮正是牡丹皮.3.-枸杞:早先,宁厦中宁有一家姓苟的农民,家里共3口人,老两口和一个聪明美丽的女儿-红果.一天,妈妈和女儿红果到田里做活,老爹患肺痨在家养病.突然,天边闪出几道耀眼的蓝光,接着传来"轰隆隆"的响声,天摇地动,一场灾难降临了,中宁发生了大地震,爹爹被压死了,母女俩悲痛欲绝,便嚎啕大哭起来.妈妈病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眼睛也渐渐模糊了.这可急坏了红果.红果是个聪明的孩子,她知道哭是没有用的,要尽快想办法把妈妈的病治好.一天,她把妈妈托付给邻居照顾,自己满着妈妈,悄悄地背上干粮,到南山找药去了.她爬过一山又一山,涉过一水又一水,询问了不少樵夫和牧羊人,寻找可以治眼病的草药,她的鞋磨破了,衣服挂烂了,腿也走酸了,便躺在一块石上休息.一觉醒来,已是翌日早晨.这时就见面前站着一和白胡子老爷爷,和和气气的问她:"小姑娘,你小小的年纪怎么敢上山?"红果带着哀伤的口吻向老爷爷说明了来意,白胡子老爷爷上下打量了她一番,感叹地说:"真是个孝子!"白胡子爷爷告诉红果说:"前面山坡上有一种红色茨,你摘些回去给你妈熬汤喝,她身体会强壮的,眼睛也会亮的."说完老爷爷不见了.红果按照老爷爷的吩咐,取回了药,天天给妈妈熬汤喝.说也怪,妈妈喝了以后,身体渐渐强壮了,眼睛也明亮了.红果姑娘对乡亲们高兴的说:"明目子,明目子,真是灵丹妙药!"从此,人们就把这种枸杞叫明目子.4.蒲公英:从前,有一个老员外,家中有一位二十八岁的小姐.一次,小姐不幸患了乳疮,乳房又红又肿,她怕难为情,不敢向父母说明,时间一长,病情更严重了.一天,丫环偷偷告诉了老夫人,老夫人心想:年轻轻的竟患此症,其中必有原因.于是,老夫人不仅不给小姐请医诊治,反而把小姐臭骂了一顿..这天夜里,小姐越想越伤心,便萌生了死的念头,她独自走出房门,来到一条小河边,一咬牙,纵身跳了下去.小姐刚跳入河中,正巧附近河面上趁月色撒网捕鱼的渔家父女,渔主姓蒲,女儿叫公英,姑娘见有人跳河,便纵身跳入河中,把小姐救到船上.姑娘找出自己的衣服替小姐换.换衣时,姑娘发现她生了奶疮,便将此事告诉了父亲,并问有没有办法治好,父亲沉思了一下,悄悄对女儿耳语了一阵.第二天一早,公英按父亲吩咐,从附近山上挖来了有锯齿长着白绒绒球似的野草,熬成药汤,让小姐连服数剂,并把鲜药捣烂后敷于患处.几天后,小姐的奶疮居然消失了.再说,老夫人见女儿离家出走一直未归,后悔莫及,派了家丁四出寻找,总算在船上找到了小姐.当老夫人知道小姐被渔家姑娘救起并将她的病治好的事情后,万分感激,执意要送给渔家贵重礼物,但他们不但不收,反而给老夫人留下了许多药草.为了纪念这一对渔家父女,老员外便将渔夫的姓和其女儿的名连在一起,给这种药草起名叫"蒲公英".5.金钱草:金钱草是一种利尿排石的妙药.以前,有一对在患难中相识的结婚恩爱夫妻.本来,小两口的日子过得十分幸福,可是,有一天,丈夫突然感到肋下剧痛,犹如针刺一般,几天后竟活活疼死了.医生剖尸一查,并未发现其它情况,只是在胆里发现一块小石头,看来害人的是小石头.痛不欲生的妻子哭着说:这块可恨的小石头,活活拆散了我们恩爱夫妻!后来她用丝线织了个小网兜,装上这块小石头,整天挂在脖子上,逢人便讲:就是这块小石头害死了我丈夫!有一年秋天,这位妇女上山砍柴回家,卸下担子,用柴烧好饭,忽然发现那块小石头少了一大半,她感到十分奇怪,便去找老医生.老医生听了,沉思片刻说:看来,你砍的柴里有化石头的药草,快把草柴拿来我看看!那妇女却摇摇头说:砍来的柴全被我烧光了.走,你带我到砍柴的地方去!老医生说.妇女带着老医生来到了砍柴的地方,老医生亲自把草割下带回家,把那小半块石头放在草上作试验,果然,小半块石头被化掉了.老医生高兴的流下了眼泪.从此,这位老医生就用这种草治胆结石,他还把这一方法介绍给其他医生.因为这种草的叶子是圆形的,样子象金钱,而且,能化胆里的石头,真比金钱还贵重,因此,后人将它取名"金钱草".6.柴胡:从前,有一个长工名叫胡大,地主总是把苦活.脏活.累活和险活都让他干.一天,胡大突然得了瘟病,他一会儿打寒战,一会儿出冷汗,地主听说这种病会传染,就打发两个手下人把胡大扔到了一个水塘边.晚上,一阵冷风吹来,胡大从昏迷中醒来了,他感到又渴又饿,便不管三七二十一,随手挖了些塘边的草根充饥.第二天,胡大又吃草根和喝塘水充饥解渴,几天后,他居然能站起来走路了.胡大无依无靠无处安身,只好又回到了地主家,这可把地主吓得半死.原来,地主以为胡大早死了,尸体也烂了,一见胡大平安回来,以为是神佛在保佑他,便不敢再像以前那样虐待他了.不久,村里的瘟病蔓延开了,一连死了好几个人,连地主的独生儿子也被染上了,眼看宝贝儿子就要上西天,心急如焚的地主拿了一大包金元宝,送给胡大,央求说:"胡大哥,我儿子病得快不行了,求求你告诉我,你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治好病的?""我什么药也没吃,"胡大冷冷地回答.地主加了几只元宝,苦苦哀求胡大把真情讲出来.胡大用气愤的口吻说:"你们把我扔到塘边,我躺在那里又渴又饿,没办法,只好吃当柴烧的那种草啊!"地主一听,将信将疑.为了救儿子,他急忙命人将胡大吃过的柴挖来,洗净后煎汤,地主儿子喝了这种汤后居然死里逃生了.消息传开,村里患瘟病的人也争相妨效,果然都化险为夷了,大家奔走相告,纷纷向胡大打听这种药的名子,胡大连连摇头.一个老秀才说:"那东西原来只当柴草烧,既然是胡大第一个发现它能治病,那就叫它柴胡吧!"因此,人们便把这种有抑菌作用的中草药称为"柴胡".链接-------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作"茈胡",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根.本品味苦,性微寒.归肝.胆经.临证应用: 1. 柴胡有散热作用,外感发热,内伤发热均可配用,特别适用于弛张热.间歇热及往来寒热.2. 柴胡功能疏肝解郁,适用于肝气郁滞所至的胸闷肋痛,月经痛,乳房作胀或结块及情志病等.3. 柴胡有升提作用,与补气药配用可治气虚脱肛,胃下垂及子宫脱垂等.4. 柴胡治疟疾有效.5. 现代常用于感冒,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病毒性肺炎,胆囊炎,肋间神经痛等病.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10克或入丸.散.注意事项: 真阴亏损,肝阳上亢及肝风内动慎服.制剂: 柴胡注射液,柴黄片,柴胡滴丸.注意: 柴胡注射液可引起过敏性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药疹等,用药后应予观察.临床新用途: 治疗扁平疣,方法:取柴胡注射液1支,医用脱脂棉片湿敷于扁平疣表面,2-3次每天,每次20-30分钟,连续用药10天.参考资料: 临证本草(人民卫生出版社)新编常用中药手册(金盾出版社)老药新用途(人民军医出版社)7.三七:三七从前,有两个结拜兄弟,一天,义弟忽然嘴里吐血,鼻孔流血,大便拉血,小便尿血,生命危在旦夕,义兄知道后,急忙从自家后院挖来了一棵草药,煎汤后给义弟服用,义弟连吃几剂,大病全除.义弟非常感激义兄的救明之恩,当他听说义兄用一种祖传草药救了他一命时,流着眼泪对义兄说:"家父已咯血多年,久治未愈,好事做到底,你再救我父亲吧,再挖给我一棵好吗?.心地善良的义兄二话不说,答应给他挖一棵小苗回去种,又嘱咐他"千万要保密",义弟连连点头.于是,义弟带回了一棵小苗,种在自家的院子里.一天,当地有个财主的独生子突然得了"大出血症",请了许多名医,吃了许多贵药,都不见效,眼看就要死了,财主四处张贴告示,"谁能治好了儿子的病,愿将全部家产分一半给他!"义弟看了告示,心想发财机会到了,便挖出那棵苗苗,来到财主家立下字据:"尚有不测宁愿赔命".财主儿子喝了药后,竟一命呜呼了,这下可把财主激怒了,马上派人将他绑起来,拿着字据,送衙门问罪,在县官审问下,义弟说出了义兄为他治病的全部经过,于是,县官命人传来他的义兄,要他回答清楚.那义兄说:"这是我家祖传秘方,专门止血,绝不死人!"义弟一听,哭丧着脸说:"你给我的那棵苗苗是假的,眼看就要给人家偿命了!"义兄不慌不忙地说:"送给你的那棵苗苗才长了一年,还没有药性,用于止血当然无效!"县官急忙问"几年才能止血呢?""三到七年"义弟听了,恍然大悟,后悔莫己.从此,人们知道这个妙药要长到三至七年才有止血作用,人们才给它取了个"三七"的名字.链接:---------三七,又名参三七.田七.始载于<<本草纲目>>.是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根部.本品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三七两年植株有三片复叶,每片有小叶七牧,故名.临床应用:1. 止血散瘀,用于各种出血证,有止血不留瘀,散瘀不伤正的效果.2. 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的瘀肿疼痛及痈疡肿痛初起.用法用量; 生用.内服:煎汤,3-10克;外用:适量.注意事项: 孕妇慎服.血虚吐衄,血热妄行者禁用8.瞎子秀才与决明子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位秀才,因为家境贫穷,所以勤奋读书,想考取功名.但由于用恼过度,结果不到六十华甲就患了眼疾,不但看书看不清楚,而且连走路都要拄着拐杖,因此人们都称他为"瞎子秀才".无可奈何,瞎子秀才只好放弃读书考取功名的梦想,整天在自家门前呆坐,困坐愁城.这年春天,一位从南方来收购药材的药商从他门前走过,见他门前长着几棵不起眼的"野草",眼睛一亮,便问瞎子秀才:"你这几棵草卖给我好不好?"瞎子秀才没好气地反问:你给我多少钱?"药商先是一愣,然后笑了笑,态度随和地半开玩笑地说"你要多少,我就给你多少."瞎子秀才以为和他开玩笑,于是赌气地说:"不卖!给多少钱也不卖!"药商见他心情不好,便悻悻离去.夏天到了,瞎子秀才门前的那几棵草已经长到二.三尺高,茎上开满了鲜黄色的花,散发出阵阵清香.一天,那位南方药商又来了,还是想跟瞎子秀才买那几棵"野草".这时瞎子秀才醒悟过来,知道这几棵"野草"一定有什么作用,于是便决定先不卖给他,想自己考虑后再作决定.南方药商有点失望地走了.到了秋天,门前那几棵野草结满了菱形的,灰绿色的,闪闪发亮的种子,芳香四溢.瞎子秀才虽然眼睛看不见,但他嗅到阵阵种子香味,心想这一定是种好药,但又不知道治什么病,于是便随手抓了一把,用它泡茶喝,天天如此.没想到时间一长,他的眼疾竟渐渐好转了,先是走路不用拄拐杖,然后连看书也看清了.又过二个月的时间,那位南方药商再次前来求购"野草",但见"野草"还在,种子却不见了,此时,他见瞎子秀才的眼疾大为好转,于是问道"你用草籽泡水喝了?""是啊,"老秀才便把无意中用"野草"种子治愈眼病的事说了一遍.南方药商听了以后,便说:"这野草叫决明,又叫马蹄决明.钝叶决明,假绿豆和草决明,它的种子叫决明子,性味苦.咸.微寒,具有清肝明目,通便之功效;可治疗肝阳上亢,大便秘结,痈疖疮疡等症,是一种难得的良药啊,要不我为什么三顾贵舍前来买呢?"从此以后,瞎子秀才便常常以决明子泡茶喝,眼明体健,终于考取了功明并且活到八十多岁.为此,他曾吟诗一首,形容他和草决明的非同寻常的关系:"愚翁八十目不瞑,日数蝇头夜点星;并非生得好眼力,只缘长年饮决明."传说古时候,有一位秀才,因为家境贫穷,所以勤奋读书,想考取功名.但由于用恼过度,结果不到六十华甲就患了眼疾,不但看书看不清楚,而且连走路都要拄着拐杖,因此人们都称他为"瞎子秀才".无可奈何,瞎子秀才只好放弃读书考取功名的梦想,整天在自家门前呆坐,困坐愁城.这年春天,一位从南方来收购药材的药商从他门前走过,见他门前长着几棵不起眼的"野草",眼睛一亮,便问瞎子秀才:"你这几棵草卖给我好不好?"瞎子秀才没好气地反问:你给我多少钱?"药商先是一愣,然后笑了笑,态度随和地半开玩笑地说"你要多少,我就给你多少."瞎子秀才以为和他开玩笑,于是赌气地说:"不卖!给多少钱也不卖!"药商见他心情不好,便悻悻离去.夏天到了,瞎子秀才门前的那几棵草已经长到二.三尺高,茎上开满了鲜黄色的花,散发出阵阵清香.一天,那位南方药商又来了,还是想跟瞎子秀才买那几棵"野草".这时瞎子秀才醒悟过来,知道这几棵"野草"一定有什么作用,于是便决定先不卖给他,想自己考虑后再作决定.南方药商有点失望地走了.到了秋天,门前那几棵野草结满了菱形的,灰绿色的,闪闪发亮的种子,芳香四溢.瞎子秀才虽然眼睛看不见,但他嗅到阵阵种子香味,心想这一定是种好药,但又不知道治什么病,于是便随手抓了一把,用它泡茶喝,天天如此.没想到时间一长,他的眼疾竟渐渐好转了,先是走路不用拄拐杖,然后连看书也看清了.又过二个月的时间,那位南方药商再次前来求购"野草",但见"野草"还在,种子却不见了,此时,他见瞎子秀才的眼疾大为好转,于是问道"你用草籽泡水喝了?""是啊,"老秀才便把无意中用"野草"种子治愈眼病的事说了一遍.南方药商听了以后,便说:"这野草叫决明,又叫马蹄决明.钝叶决明,假绿豆和草决明,它的种子叫决明子,性味苦.咸.微寒,具有清肝明目,通便之功效;可治疗肝阳上亢,大便秘结,痈疖疮疡等症,是一种难得的良药啊,要不我为什么三顾贵舍前来买呢?"从此以后,瞎子秀才便常常以决明子泡茶喝,眼明体健,终于考取了功明并且活到八十多岁.为此,他曾吟诗一首,形容他和草决明的非同寻常的关系:"愚翁八十目不瞑,日数蝇头夜点星;并非生得好眼力,只缘长年饮决明."9.黄连:传说古时候有一位老中医经常出诊,无法照看药园.于是,他便请了个叫黄连的青年当药工,照看药园.一年冬天,黄连发现后山坡上有一些叶似甘菊,在凛冽寒风中开着淡黄色小花的草,十分可爱,他便将它们连根挖出,栽于药园中.老中医有个聪明漂亮的爱女,有一天她突然全身燥热,上吐下泄,还带有脓血.老中医给她切脉诊治,也不见好转,不知如何是好.黄连内心焦急万分,忽然他想起前几天自己喉咙痛得很厉害,就摘下自己种下的那不知名的小草叶片,清水洗净后含于口中,清凉凉的好舒服,喉痛很快就好了.于是,他急忙到药园中挖了一株,用水煎汁给小姐服用.到了下午,小姐的病有了好转,又连服两次,小姐的病竟好了.老中医喜在心中,认为这种草药有清热,燥湿,解毒止泻的功效.便问黄连这叫什么药?黄连说明了该药的来历,但不知叫何名.由于该药是黄连发现的,于是老中医决定把它定名为"黄连",并把自己的爱女许配给黄连为妻.这正是"良药苦口数黄连,绿花争艳正月间.清热解毒除沉疴,苦尽甜来结良缘."10.杜仲与骑白鹤的老人传说在陕西华山山麓的一个小山村里,住着一户人家,儿子李厚孝,为人忠厚老实.一天,六旬老母突然患病,卧床不起.李厚孝请医生诊治,服药数帖后,老母之病不见好转,李厚孝心急如焚.医生告诉他,华山山崖上长着一种灵芝草,只要采回去,老母的病就有效.厚孝立即背上药篓,拿着锄头,往华山攀去.华山,峭壁如削,高松如云.为给母亲治病,厚孝那管山路奇险,攀岩越壁,终于采到了灵芝宝草,那喜悦的心情,难以表述,可是下峭壁时,一不小心扭伤了腰,手一哆嗦,咕碌碌滚下山去.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厚孝慢慢苏醒过来,摸摸宝草还在,心里就放心了,可是想爬却爬不起来,腰腿疼得钻心,只好咬着牙爬到一棵大树下,倚靠在树干休息.天很快黑下来,朦胧间听到鹤叫,睁眼一看,面前站着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厚孝挣扎着喊道:"老爷爷帮帮我,我得回家救老娘,"老者慈祥地笑着回答:"孩子,腰伤得不轻啊,莫动,待我给你医治."说着从怀中掏出一个小葫芦,伸手从树上剥了一块树皮,树皮折断处,剥出细丝,塞进葫芦摇了三摇,树皮立刻化成水,老者给厚孝服下,不一会厚孝的腰就不疼了.厚孝握着老人的手,千恩万谢,定让老人留下姓名.老者指着大树吟曰:"此木土里长,人中亦平常,扶危祛病魔,何须把名扬!"说完,骑上白鹤,飘然而去.几天后,厚孝又来到了树下,只见树上长满了椭园壮有锯齿的绿叶,树粗且直,厚孝认得这树叫杜仲树.厚孝因想起当时的情景,口中喃喃念着老者留下的那句诗....啊!这不是杜仲二字吗?此木土里长,木旁放一土是杜,人中亦平常,人中是仲,莫非杜仲树能治腰伤?厚孝十分惊奇,剥下一块树皮带回家中,正巧碰到有个村民扭伤了腰,厚孝把树皮煎了,病人服下,果然有效.11.刘寄奴刘寄奴原是宋高祖刘裕的小名,相传,刘寄奴幼年时家境十分贫穷,全家靠割卖柴禾度日.一天,刘寄奴正在河边割芦苇,突然,一条大蛇从芦苇丛中钻出来,把刘寄奴吓了一跳,他连忙取弓搭箭用力向大蛇射去,大蛇中箭后立即逃跑了,寄奴看看天色已不早,也不去追赶,割一担芦苇便回家了.第二天上午,刘寄奴又来到原来的河边割芦苇,割着割着,忽然听见附近有"咚咚"的捣臼声.刘寄奴感到奇怪,便放下镰刀,侧耳细听后,循声找去.原来,在柳树林里,有几个身穿青布衣裤的童子正在捣着一种不知名的野草."你们捣这些野草干什么?"刘寄奴走上前去问道."我家主人昨天被一个名叫刘寄奴的用箭射伤了,这些野草是一种药材,捣碎了好给主人治伤."其中一个童子回答.刘寄奴一听,大吃一惊,但表面上不动声色.又问:"你家主人为何不报一箭之仇,去杀掉刘寄奴呢?""我家主人说了,刘寄奴是真命天子,将来要做皇帝的,不许我们杀掉他!"刘寄奴听了一阵高兴,情不自禁地说:"我就是刘寄奴!"这童子一听,一阵惊慌,丢下捣碎的草药逃跑了.刘寄奴把这些捣碎的草药检起来拿回家,每逢遇到金疮患者,就给他敷用,一敷伤口就好了.于是,人们就把这种草药称为"刘寄奴".链接...........成分:刘寄奴含挥发油,油显黄色.性味与归经:苦,温,无毒.归心.脾.膀胱三经.传统功用:1.用于闭经不通,产后瘀阻,瘀滞作痛.2.敛疮消肿,用于跌打损伤,金疮出血,疖肿痈毒,烧烫伤.。
中药有趣小故事简短标题:中药有趣小故事简短20个1. 麻黄与甘草古时候,有一名郎中,每天早晨都要去山上采药。
有一天,他发现一种植物的枝叶有类似麻黄的味道,便想:“这应该是麻黄吧?”于是,他满怀信心地采了一些枝叶回家。
回到家后,郎中开始研究这种植物。
他发现这种植物不仅可以发散风寒,还具有解毒的效果。
于是,他开始用这种植物来治疗病人。
不久后,他的名声传遍了整个村庄。
有一天,一个病人前来求医。
郎中诊断出他的病情需要用到麻黄和甘草。
但是,由于麻黄和甘草的药性不同,如果比例不当,就会对病人的身体造成伤害。
于是,郎中决定去山上再采一些这种植物的枝叶,以备不时之需。
当郎中回到山上时,他发现这种植物已经被人采光了。
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之前采的那些枝叶并不是麻黄,而是一种与麻黄相似的植物。
但是,由于这种植物的药性并不完全相同,他无法用它来代替麻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中药的种类繁多,药性各异,治疗不同的疾病需要使用不同的药物。
因此,在使用中药时,一定要仔细辨认药物的种类和药性,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 人参传奇很久以前,有一座深山老林里住着一个老猎人。
这个老猎人常常在山中打猎,久而久之,他发现了一种长得像人的植物。
这种植物的根茎叶都十分奇特,他觉得这应该是一种珍贵的草药。
于是,老猎人开始研究这种植物。
他发现这种植物具有补气补血、安神益智等多种功效。
于是,他开始用这种草药来治疗病人。
很多病人在服用这种草药后都康复了,老猎人的名声也因此传遍了整个山区。
有一天,一个外地人前来询问这种草药的名字。
老猎人告诉他:“这是一种人参。
”外地人听了后非常惊讶:“这种草药的名字这么神奇?”老猎人笑着说:“其实它并不神奇,只是我们深山里的人对它的认识还不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中药的功效并非神奇所致,而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完全了解它的药性和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和研究中药,以便更好地利用它的疗效来造福人类。
3. 黄连的冤屈很久以前,有一个书生在进京赶考的路上得了痢疾。
中药材的小故事1.人参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位叫雅克的采参人,他在深山中辛勤地寻找人参。
有一天,他偶然发现了一棵人参,正当他准备采摘时,却突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
随着笛声,他看到一位老人在吹笛子,于是他礼貌地询问这位老人是否可以采这棵人参。
老人同意了,并告诉他这棵人参有神奇的力量,可以治疗百病。
雅克小心翼翼地采下了这棵人参,从此以后,它成为了人们治疗疾病的珍贵药材。
2.黄连的由来: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黄连的医生,他为了寻找可以治疗疾病的草药,走遍了山水之间。
在一次探险中,他发现了一种具有特殊疗效的草药,它的根茎呈现出黄色。
经过多次试验,他发现这种草药对许多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
于是,他将其命名为“黄连”,并把它带回了村庄,使更多的人受益于这种草药。
3.枸杞的故事: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周鹏的年轻人,他因为过度劳累而患上了严重的眼疾。
他的母亲非常着急,有一天,她在山上发现了一种小红果,便将其煮成汤喂给周鹏喝。
令她惊讶的是,周鹏的眼睛逐渐恢复了健康。
于是,她将这种小红果命名为“枸杞”,以纪念它的神奇疗效。
如今,枸杞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补肝肾、明目等治疗。
4.当归的传奇:很久以前,在一个偏远的山村中,有一位名叫张三的医生。
他因为擅长治疗妇科疾病而被称为“妇科圣手”。
他的妻子一直怀不上孩子,这让他非常苦恼。
有一天,他在山林中迷路了,突然看到了一棵大灌木,上面长满了心形的叶子和紫色的花朵。
他好奇地采了一些叶子和花朵回去研究,并发现它们具有活血化瘀、调理月经的功效。
他将这种植物命名为“当归”,并使用它治疗了许多妇科疾病患者。
张三也因此成为了更加受人尊敬的医生。
5.金银花的传奇:金银花原产于我国南方地区,因其初开时为白色,后转为黄色而得名。
据传在很久以前,一位贫穷的母亲带着她生病的孩子四处求医。
但是他们并没有足够的钱来支付昂贵的医药费。
医院里的院长看到了这个状况非常感动,于是他悄悄把金银花这种草药给了这个母亲。
中药名相关的小故事中国悠久的中医药文化中,有许多与中药名字相关的有趣故事。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其中几个小故事。
故事一:鹿茸鹿茸是一味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益元气、强壮身体的作用。
传说中,有一次有一位草原上的猎人遇到一只受伤的鹿,他发现鹿的大部分身体已完好无损,唯独鹿的角部分被折断了。
猎人心生善念,为了帮助这只鹿,他用绳子将折断的角重新固定在鹿头上,然后放生了它。
没想到,几个月后,这只鹿再次出现在猎人面前,这一次它的角长出来了,并且更加粗大,状态更为健壮。
猎人得知后,将这种奇特的发现告诉了当地的医生,医生经过实验后发现鹿的茸角有很好的补益作用,从而形成了使用鹿茸作为中药的传统。
故事二:灵芝灵芝是一种极为珍贵的中药材,具有滋补强壮、调节免疫力的作用。
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神农的皇帝,他倡导人们种植草药,为民众提供健康疗法。
有一天,神农皇帝亲自带领大臣们到山上采集草药,忽然,一阵浓雾笼罩了周围。
大家困惑不解之时,一朵栩栩如生的花从雾中飞出,神奇地在众人面前盘旋舞动。
这朵花非常美丽,花瓣上镶嵌着五颜六色的珍珠状物质。
大臣们有人称之为“灵芝”,并将其视为上天赐予的宝物。
人们后来发现,灵芝具有奇特的药用价值,成为珍贵的中草药材之一。
故事三:黄芪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益气补血、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相传,在古代有位名叫少昊的帝王,他领导人民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
他十分关注人民的健康,提倡人们种植并使用草药。
有一次,少昊走进一片林中,看到地上一脚踩过枯萎的花草,在这些花草之中,有一株独特的植物默默地生长着。
少昊觉得这株植物富有活力,于是动手挖掘,并尝试品尝它的根。
少昊发现,这株植物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却能够茁壮成长,甚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他将其称为“黄芪”,并把它视为能够增强人体活力的珍贵药材。
这些小故事为我们揭示了中药名字背后的独特传说和历史。
中药文化丰富多样,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和智慧。
通过学习这些故事,我们更能体会到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关怀和照顾。
关于中草药的故事范文大全关于中草药的故事范文大全车前草车前草——相传,尧舜禹时期,江西雨水过多,而河流因泥沙淤阻,致使逐年发生水灾,使老百姓的水田被淹没,房屋被冲倒,无家可归。
舜帝知情后,要禹派副手伯益前往江西治水。
他们采用疏导法,疏通赣江,工程进展很快,不到一年就修到了吉安一带。
当年夏天,因久旱无雨,天气炎热,工人们发昏发烧,小便短赤,病倒的人不计其数,大大地影响了工程的进展。
舜帝知道后,派禹带医师前往工地诊治仍无济于事,急得禹和伯益将军在帐蓬前来回踱步,坐立不安。
一天,一位老大爷捧了一把草要见伯益将军和禹,禹命老大爷入帐,问其何事,老大爷说:“我是喂马的马夫,我观察到马群中有一些马匹撒尿清澈明亮,饮食很好。
而有一些马匹却不吃不喝,撒尿短赤而少。
原来那些饮食很好的马经常吃长在马车前面的这种草。
我就扯了这种草喂那些生病的马,结果第二天这些病马全好了。
我又试着用这种草熬成水给一些有病的工人喝,结果他们的病也好了。
”禹和伯益听后十分高兴,于是命令手下都去扯这种草来治病,结果患病的士兵喝了这种草熬成的水后,不到两天就痊愈了。
因为马匹是在马车前面吃的这种草,所以就将这种草药命名为“车前草”。
关于中草药的故事范文大全断肠草断肠草——民间传说乾隆皇帝三下江南,微服察访,他为的是设法到海宁去看望一下自己的亲生父母且又避人耳目。
一路上,众多大内高手在暗中保护,他昼行夜宿,鞍马劳顿,对人间旅途之苦颇有领略。
这一天,他来到了镇江。
在一家客店投宿后,乾隆辗转不能入睡,身上感到奇痒难熬,他便披衣起床,去了一家草药铺,一中年人持烛为乾隆开了门。
“恕小生深夜打扰,求先生配点草药。
”年轻儒雅的乾隆像个富家公子一样上前行礼。
“客官请坐,反正我还未就寝。
”主人答。
乾隆借着灯光一看,这位草药先生深夜还在抄写药书,可见是个勤奋之人。
主人为乾隆沏上茶,两人便攀谈起来,无奈乾隆身上各处时有奇痒,忍不住要去抓挠,又怕失礼,于是将自己的病症先告诉了草药郎中。
1 [ 麻黄 ]┃━━【小故事】有个挖药的老人,无儿无女,收了一个徒弟。
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才学会一点皮毛,就看不起师傅了。
有的时候,卖药的钱也不交给师傅,自己偷偷花掉。
师傅伤透了心,就对徒弟说:“你翅膀硬了,另立门户吧。
”徒弟倒满不在乎:“行啊!”师傅不放心地说:“不过,有一种药,你不能随便卖给人吃。
”“什么药?”“无叶草。
”“怎么啦?”“这种草的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记住了吗?”“记住了。
”“你背一遍。
”徒弟张口就背了一遍,不过,他背时有口无心,压根儿也没用脑子想。
从此,师徒分手,各自卖药。
师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胆子更大了,虽然认识的药不多,却什么病都敢治。
没过几天,就让他用无叶草治死了一个。
死者家属哪肯善罢甘休,当时就抓住他去见县官。
县官问道:“你是跟谁学的?”徒弟只好说出师傅的名字。
县官命人把师傅找来,说:“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治死了!”师傅说:“小人无罪。
”“怎么能说你无罪?”“关于无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几句口诀。
”县官听了,就问徒弟:“你还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
”徒弟背到:“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
”县官又问:“病人有汗无汗?”徒弟答道:“浑身出虚汗。
”“你用的什么药?”“无叶草的茎。
”县官大怒:“简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虚汗还用发汗的药,能不死人?”说罢,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狱。
师傅没事,当堂释放。
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这才变得老实了。
他找到师傅认了错儿,表示痛改前非。
师傅见他有了转变,这才把他留下,并向他传授医道。
打这儿起,徒弟再用“无叶草”时就十分小心了。
因为这种草给他闯过大祸惹过麻烦,就起名叫作“麻烦草”,后来又因为这草的根是黄色的,才又改叫“麻黄”。
2 [ 紫苏 ]┃━━【小故事】九月九日重阳节,一群富家子弟在酒店里比赛吃螃蟹。
一只只大螃蟹又多油又黄,他们越吃越香。
吃空的蟹壳竟在桌上堆成了一座小塔。
华佗带着徒弟,也到这儿来饮酒。
他看到那伙少年象疯了似地比赛吃蟹,便好心地劝说道:“螃蟹性寒,不可多吃。
年轻人,你们比赛吃螃蟹可没有好处。
”少年们很不高兴:“我们吃的是自己花钱买的东西,谁听你的管教!”华佗说:“吃多了准会闹肚子,那时侯可有生命危险啊!”“去去去,别在这儿吓唬人!我们就是吃死了,又关你屁事!”这些醉醺醺的少年根本不听劝告,继续大吃大喝。
有的还嚷道:“螃蟹是美味,谁听说过能吃死人?咱们放开肚子吃咱们的,馋死那个老头子!”华佗看他们闹得实在不象话,就对酒店老板说:“不能再卖给他们啦,会闹出人命的。
”酒店老板正打算从那伙少年身上多赚些钱哩,哪里听得进华佗的话?他把脸一板,说:“就是出了事也不关你呀。
你先生少管闲事,别搅了我的生意!”华佗叹息一声,只好坐下吃自己的酒。
等到半夜,那伙少年突然大喊肚子疼,有的疼得直冒汗,有的翻倒在桌下打滚儿。
酒店老板吓呆了,急忙问:“你们是怎么啦?”“疼坏了,快帮我们请个医生来吧!”“这半夜三更的,让我上哪儿请医生去?”“求求老板行个好,医生再不来,我们的命就难保啦!”这时,华佗走过来说:“我就是医生。
”“呀!”少年们大惊失色:这不是那位不让多吃螃蟹的老头儿么?他们也顾不得什么面子了,一个个捧着肚皮,哀求道:“先生,请你给治治吧!”“你们刚才不是说不让我管吗?”华佗说。
“大人不记小人过。
求先生发发善心,救救我们。
您要多少钱都好说。
”“我不要钱。
”“那您想要别的也行。
”“我要你们答应一件事!”“别说一件,一千件、一万件也行。
您快说什么事吧?”“今后,你们得听从老人的劝告,再不准胡闹!”“一定,一定。
您快救命!”华佗让他们等着,自己带着徒弟到了荒郊野外,采了些紫草的茎叶回来,煎汤给少年们喝下。
过了会儿,他们的肚子都不痛了。
华佗问:“喝了这药,觉得怎么样?”“舒服多了。
”华佗心想:这种药草还没名字,病人吃了它确实会感到舒服。
今后就叫它“紫舒”吧!少年们千恩万谢,告别华佗,回家了。
华佗又对酒店老板说:“好险啊,你以后千万不能光顾赚钱,不管人家性命啊!”酒店老板连连点头。
华佗离开酒店,徒弟问道:“这紫草叶子解蟹毒,出在什么书上?”华佗告诉徒弟说书上并没有,这是他从动物那儿学来的。
原来有一年夏天,华佗在江南的一条河边上采药。
他看见一只水獭逮住一条大鱼。
水獭吞吃了很长时间,把肚皮撑得象鼓一样。
它一会儿水里,一会儿岸上;一会儿躺下不动,一会儿来回折腾。
看来,这水獭难受极了。
可是后来,它爬到岸边一片紫草旁边,吃了些草叶,又躺下会儿竟没事了。
华佗心想,鱼类属凉性,紫草属温性,紫草准可以解鱼毒。
从此,他便记在了心上。
后来,华佗还把紫草的茎叶制成完和散。
他又发现这种草药还具有表散的功能,可以益脾、利肺、理气、宽中、止咳、化痰,能治很多病症。
本来,因为这种药草是紫色的,吃到腹中很舒服,所以,华佗给它取名叫“紫舒”,可不知怎的,后来人们把它叫作“紫苏”了——这大概是音近的缘故,弄混了吧。
3 [ 辛夷 ]┃━━【小故事】秦举人得了一种怪病,鼻孔流脓流涕,腥臭难闻。
这种病很讨人嫌,连他的妻子儿女也躲得远远的。
秦举人请过许多医生,但吃什么药也没用。
他想:这么活着招人嫌恶还不如死了好,就打算寻死。
有个朋友知道后劝道:“天下这么大,本地医生治不好,何不到外边求医去?还能顺便逛逛名山大川,散散心。
”秦举人一听有理,反正呆在家里也净跟老婆孩子呕气,就带了个家人,骑着马出门了。
秦举人走了很多地方,但没遇见一个能治鼻子的医生。
后来,他走到南方的一个夷族人居住的地区,有个夷家医生说:“这病好治。
”秦举人喜出望外,急忙请他医治。
医生到山上采了一种花苞回来,让秦举人服用,秦举了吃了半个月,鼻子真的不流脓了。
他十分高兴,对医生说:“这种药真灵,你能不能让我带一些回去,万一再犯病时就不用跑这么远求医了。
”医生想了想说:“不如给你带些种子回去栽种。
”秦举人更加高兴,他重重酬谢了医生,带着种子回家了。
到家后,他就种植这种草药。
几年过后,院子里长了一大片。
凡有人得了鼻病,他就用这种草药给人医治。
人们问:“这药草叫什么名字?”秦举人一想,忘了问夷家医生了。
又一想,这是在辛亥年间从夷人那里引来的,就说:“这叫‘辛夷’。
”4 [ 柴胡 ]┃━━【小故事】胡进士家有个长工叫二慢。
一年秋天,二慢得了“寒热往来”的瘟病,他一阵冷,一阵热,冷时打寒战,热时出冷汗。
胡进士一看二慢病得不能干活了,又怕这病传染家里的人,就说:“二慢,我不用你了,你走吧。
”二慢哀求道:“老爷,我一无家可归,二无友可投,现在又病成这样儿,让我可上哪儿去呀?”胡进士说:“那我管不着。
你干一天活儿,我管一天饭;你现在什么也不干,我没闲钱养人!”二慢气呼呼地说:“我给你干了这些年,没少流汗,你就这么狠心?咱们也让大伙儿给评评理嘛!”胡进士一听这话,怕别的长工听见,都不安心干活,忙改口说:“二慢呀,你先外边找个地方呆些日子,病好了再回来。
这是工钱,拿走吧!”二慢没有办法,只好出了进士大院。
一出门,他就觉得浑身一阵冷、一阵热,两腿酸疼,每走一步都费很大劲儿。
他迷迷糊糊地来到一片水塘旁边。
塘水快干了,四周杂草丛生,还长着茂密的芦苇、小柳树。
二慢再也不能动弹,就躺在杂草丛里。
躺了一天,二慢觉得又渴又饮。
可他一点力气也没有,站不起身,便用手挖了些草根吃。
这样,一连七天,二慢没动地方,吃了七天草根。
七天过后,周围的草极也吃完了,二慢试着站起身。
他忽然觉得身上有劲儿了,就朝进士大院走来。
胡进士看见二慢,皱着眉毛说:“你怎么又回来啦?”“老爷不是答应等我病好了就回来的吗?”“你的病全好啦?”“嗯。
我这就干活去。
”二慢说完,扛起锄下田了。
胡进士也就不再说什么。
从这以后,二慢的病再也没犯过。
过了些日子,胡进士的少爷也得了瘟病,一阵冷、一阵热,跟二慢得过的病一模一样。
胡进士只这么一个独养儿子,心疼极了。
他请来许多医生,但谁也治不好。
胡进士忽然想起二慢,就把他找来,问道:“前些日子你生病时,吃了什么药啊?”“老爷,我没吃药。
”“没吃药怎么好的?”“它自己好的。
”胡进士不信:“你准吃什么来的,快告诉我。
”二慢说:“我离开你家,走到村外水塘,就倒在那里了。
我又渴又饿,就挖草根儿吃来的。
”“你吃的什么草根?”“就是当柴烧的那种草呵。
”“快领我看看去。
”“好吧。
”二慢带着胡进士走到水塘边。
他拔了几棵吃过的草根,递给胡进士。
胡进士急忙回家,命人洗净煎汤,给少爷喝了。
一连几天,少爷就喝这种“药”,把病喝好了。
胡进士十分高兴,想给那种药草起个名字。
他想来想去,那东西原来是当柴烧的,自己又姓胡,就叫它“柴胡”吧5 [ 葛根 ]┃━━【小故事在一处深山密林中,住着一位挖药老人。
一天,他听见山下人喊马叫,不知出了什么事,就伸长脖子往山沟外看。
过了会,跑来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子。
男孩子攀石绕树,直跑到老人面前,“噗腾”一声便跪了下来。
老人吓了一跳:“哎呀,有话好说,你这是怎么啦?”孩子象鸡啄碎米一样地连连磕头,说:“老爷爷,快救救我吧,他们要杀我!”“你是谁呀?”“我是山外葛员外的儿子。
”“谁要杀你?”“朝里出了奸臣,诬奏我爹‘私自屯兵、密谋造反’。
昏君信以为真,传下圣旨,命官兵把我家围住,要满门抄斩。
我爹对我说:‘葛家就你一根独苗,如果你也被杀,咱家就断了后。
快跑吧,日后长大,能报仇就报仇,不能报仇也算留下来一条根了。
’我只好离家逃出。
谁知又被官军发现,他们正在后边追呢!求老爷爷开恩啊,救我一人,就是救了葛家一门哪!”老人心想,这葛员外世代忠良,理该救他的儿子;可是,追赶的人马喊声震天,越来越近了,怎么办呢?他往后山看看,说:“快起来,跟我走。
”男孩子跟着老人到了深山的一个秘密石洞,藏在里边。
官兵追上山,上上下下,足足搜了三天,也没见那孩子的影儿,只好收兵回去了。
这时,老人带着孩子出了山洞。
老人问:“你有地方去吗?”孩子哭道:“我全家被抓,恐怕还要灭门九族,还能去投奔谁呢?老爷爷救了我,我愿意终身侍奉爷爷。
您百年之后,我就披麻戴孝。
不知你老人家愿不愿收留我?”老人说:“行啊,就跟我过日子吧!不过,我是个采药的,每天得爬山越岭,可不象你在家当大少爷那么舒服。
”孩子说:“您放心,只要能活命,什么苦我也能吃。
”从此以后,葛员外的独生子就跟着老人每天在山上采药。
这位老人常常采寻一种草,那种草的块根主治发热口渴、泄泻等病。
几年过去,采药老人死了。
葛员外的儿子学会了老人的本事,也专门挖那种有块根的药草,治好了许多的病人。
但那种药草一直还没名字。
后来,有人问这草叫什么?葛员外的儿子想到自己的身世,就说:“这叫‘葛根’。
”所谓“葛根”,就是说葛家满门抄斩,只留下了一条根的意思。
【清热解毒药】6 [ 白头翁 ]┃━━【小故事】有个年轻人闹肚子,一阵一阵地疼得直冒虚汗。
他捧着肚子去找医生,医生恰巧被别人请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