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10万城市地质系列图说明书(蚌埠市地貌图)
- 格式:pdf
- 大小:785.02 KB
- 文档页数:11
安徽省各地市地形地貌特点概述合肥市:位于东经117°10′~117°22′,北纬31°48′~31°58′,地处江淮丘陵,江淮分水岭横贯东西,形成较低缓的鱼背状地带。
总趋势是西南、东南和北面高,中南部低。
境内地形较平缓。
芜湖市:位于东经118°22′,北纬30°20′在长江与青戈江的交汇口。
主要市区沿长江南岸呈一带状,区内圩区~丘陵~山区呈梯形上升。
蚌埠市: 位于东经117°22′,北纬37°57′,其北部是广阔的淮北平原, 地势坦荡;南部连接淮南丘陵,地势稍有起伏,市区地形河流众多。
淮南市: 位于东经116°21′~117°11′,北纬32°32′~32° 56′,地处安徽省中部偏北,跨淮河两岸。
地形多样,地势南高北低。
土壤类型亦复杂多样,淮河以北的平原地区,基质是古河流沉积物,主要为砂礓黑土和黄土。
淮河沿岸的湾地为潮土类土壤。
湾地与丘陵之间的岗地,基质为下蜀系黄土,土壤主要为黄棕壤。
此外,凤台县留有部分白碱土。
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南岸,东经118 °24′9″~118° 39′37″,北纬31°38′7″~31°47′2″,呈丘陵地形,西临的长江近似于南北流向,从采石矶至马鞍山(山名)北沿江为一狭长的带状山脉,走向与长江流向一致,市区的东部、东北部、东南部多山区,呈东高西低形。
淮北市: 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东经116°23′~116°59′,北纬33°17′~34°02′。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倾。
铜陵市:位于东经117°48′38″,北纬30°56′42″,地处安徽省长江南岸。
铜陵为丘陵地带,境内岗峦起伏,东南山脉绵延,西北面为沿江洼地。
安庆市: 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倚山傍水,地势较平坦。
蚌埠市淮上区城区及周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概述吴伟【摘要】通过对蚌埠市淮上区10余个大型岩土工程勘察项目的概括及总结,阐述了淮上区中心及周边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并对地基基础、基坑降水、支护方案初步建议,对类似地质条件的工程项目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期刊名称】《城市勘测》【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3页(P158-160)【关键词】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淮上区城区;地基基础【作者】吴伟【作者单位】蚌埠市勘察设计研究院,安徽蚌埠 2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工业技术2015 年 6 月第 3 期城市勘测 Urban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 SurveyingJun. 2015 No. 3文章编号:1672-8262(2015)03-158-03中图分类号:P642文献标识码:B蚌埠市淮上区城区及周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概述吴伟∗∗收稿日期:2015—01—30作者简介:吴伟 (1981—),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勘察及设计、土工试验等工作。
(蚌埠市勘察设计研究院,安徽蚌埠 233000)摘要:通过对蚌埠市淮上区 10 余个大型岩土工程勘察项目的概括及总结,阐述了淮上区中心及周边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并对地基基础、基坑降水、支护方案初步建议,对类似地质条件的工程项目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淮上区城区;地基基础1 引言淮上区是蚌埠市下辖区,位于蚌埠市区北部、淮河以北。
与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隔河相望。
区境东西最长距离20. 61 km,南北跨度 16. 34 km,总面积 245km2。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蚌埠市淮上区城区及周边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也越来越多。
蚌埠市勘测设计研究院于 2006 年以来,完成了蚌埠丽景天成一期、二期,陶然北岸一期,蚌埠丽景天成花园 A 区一期、二期,上河时代 D、F 区、淮滨新村 2. 2 期,蚌埠义乌国际商贸城工程、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院(一期)等十几个大型岩土工程勘察项目。
.;. 安徽省各地市地形地貌特点概述合肥市:位于东经117°10′~117°22′,北纬31°48′~31°58′,地处江淮丘陵,江淮分水岭横贯东西,形成较低缓的鱼背状地带。
总趋势是西南、东南和北面高,中南部低。
境内地形较平缓。
芜湖市:位于东经118°22′,北纬30°20′在长江与青戈江的交汇口。
主要市区沿长江南岸呈一带状,区内圩区~丘陵~山区呈梯形上升。
蚌埠市: 位于东经117°22′,北纬37°57′,其北部是广阔的淮北平原, 地势坦荡;南部连接淮南丘陵,地势稍有起伏,市区地形河流众多。
淮南市: 位于东经116°21′~117°11′,北纬32°32′~32° 56′,地处安徽省中部偏北,跨淮河两岸。
地形多样,地势南高北低。
土壤类型亦复杂多样,淮河以北的平原地区,基质是古河流沉积物,主要为砂礓黑土和黄土。
淮河沿岸的湾地为潮土类土壤。
湾地与丘陵之间的岗地,基质为下蜀系黄土,土壤主要为黄棕壤。
此外,凤台县留有部分白碱土。
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南岸,东经118 °24′9″~118° 39′37″,北纬31°38′7″~31°47′2″,呈丘陵地形,西临的长江近似于南北流向,从采石矶至马鞍山(山名)北沿江为一狭长的带状山脉,走向与长江流向一致,市区的东部、东北部、东南部多山区,呈东高西低形。
淮北市: 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东经116°23′~116°59′,北纬33°17′~34°02′。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倾。
铜陵市:位于东经117°48′38″,北纬30°56′42″,地处安徽省长江南岸。
铜陵为丘陵地带,境内岗峦起伏,东南山脉绵延,西北面为沿江洼地。
安庆市: 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倚山傍水,地势较平坦。
1、前言蚌埠百乐门置地有限公司拟在蚌埠市延安路以西,东海大道以北,铁路专用线东侧兴建百乐门国际文化经贸广场。
拟建小区位于蚌埠市新城综合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社区服务设施齐全,建成后必将成为屹立于珠城的又一地标性建筑。
本项目建成后的效果见下图。
图1-1 拟建项目鸟瞰效果图受建设方委托,安徽水文工程勘察研究院承担了该项目的详细勘察阶段工作。
由于场地、天气及方案调整等原因,本次勘察工作分别于2011年8月7日、8月31日和11月7日分三次进行,11月15日全部结束,正式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于2012年3月16日提交。
1.1 场区交通、地理位置拟建小区位于蚌埠市新城综合开发区,延安路以西,东海大道以北,铁路专用线东侧。
拟建场区交通、地理位置见下图。
图1-2 拟建场区交通位置示意图1.2拟建建筑物性质拟建小区总占地面积5.1064 万m2(约76.6亩);建筑占地面积2.4462 万m2;总建筑面积约37.32万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7.42万m2、地下建筑面积9.9万m2。
主要由住宅楼、商业用房、娱乐、SOHO、写字楼及配套设施组成,所有建筑物底部均附设两层地下车库。
多层建筑设计采用框架结构,高层建筑设计采用框剪结构,地下车库为箱式结构。
主要建筑物特征及参数见表1-1。
主要建筑物特征、参数一览表表1-11.3勘察等级依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综合确定本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1.4 勘察工作执行的依据、勘察目的及工作方法1.4.1 勘察工作执行的依据、主要技术标准:(1)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2)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3)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4)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5)行业标准《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6)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7)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8)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 120-99);(9)行业标准《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S 04:88);(10)行业标准《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 111-98);(11)《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 0112-87);(12)《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324-2001);(13)《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14)《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15) 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拟建建筑平面布置图。
蚌埠地区地质矿产特征简介一九九八年十一月文字目录一、地理位置、交通及经济状况,一,地理位置,二,交通,三,经济状况二、区域地质概况,一,地层,二,构造,三,岩浆岩,四,变质岩三、矿产及其特征,一,金属矿产,二,非金属矿产地理地区地质矿产特征简介一、地理位置、交通及经济状况(一)地理位置蚌埠市地处沿淮两岸,东临滁州,西接淮南,北与宿州毗邻,地理座标,东经:116?43′50″~ 118?4′2″ 北纬:32?43′10″~ 33?30′10″,市区117?10′15″~ 117?31′15″,32?48′30″~ 33?5′40″ 管辖着三县(怀远、固镇、五河)四区(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面积5886平方公里,人口约323万。
(二)、交通京沪铁路近南北向贯穿市区,101省道呈东西向展布,兴建的合徐高速公路从蚌埠西区斜贯,市县级公路纵横交错,淮河自西向东直通长江,市南郊新建一个蚌埠新机场,铁路、公路、水运和空运将交织成立体的交通网络,交通运输十分方便。
(三)经济状况本区属季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农业以小麦、水稻为主,山芋、豆类、棉花、玉米次之。
近二十年来的改革开放,使地方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已形成了以机械、化工、轻纺、玻璃、烟洒业为主体的大中型骨干企业,重振了蚌埠的工业雄风。
二、区域地质概况(一)地层本区地处中朝准地台南缘,属华北地层区,鲁西分区,蚌埠和宿州地层小区。
地层从下元古界至第四系,除缺失中奥陶统、中石炭统及中、上三迭统外,其余均有分布,发育比较齐全,总厚度15573—21011米,详见地层综合柱状图。
(二)构造区内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地质构造复杂,褶皱和断裂构造十分发育。
褶皱主要为下元古界五河群在淮河两岸组成一个大型的近东西向的复背斜构造蚌埠复背斜。
其次为凤阳期褶皱,卷入该期褶皱的地层为中元古界地层,由石门山单斜和老青山单斜组成,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南~南东,倾角20~40?。
中国地理之行政地理第18篇:安徽地级市和部分县分布图这是中国地理第26篇,行政地理第18篇。
安徽省位于华东中西部,北部是山东,东部是江苏和浙江,南部是江西,西部是湖北和河南。
淮河从河南进入安徽六安阜阳之间,经过淮南,到蚌埠,再进入江苏。
长江从湖北进入安徽安庆和池州之间,经过铜陵,到芜湖和马鞍山,再进入江苏。
截至2017年底,安徽省下辖16个省辖市,7个县级市,54个县,44个市辖区。
总体分布图:分为安徽北部的淮河平原(六安北部,淮南,蚌埠,阜阳,淮北,宿州),属于华北平原的一部分;中南部的皖中沿江平原(安庆、池州、铜陵、芜湖、宣城北部、马鞍山,滁州南部),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中部的江淮丘陵(六安东南部,滁州北部,合肥),是长江和淮河分水岭;西部的皖西大别山区(六安西南部,安庆北部),由大别山构成;南部的皖南山地(池州和宣城南部,黄山),由九华山,黄山,白际山构成。
省名由来:安徽建省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省名取当时安庆府(现安庆)、徽州府两府首字合成,古徽州是现在的黄山四县(歙县,黟县,祁门,休宁),宣城绩溪县,江西上饶婺源共六县组成。
简称:皖。
皖来源于古皖国,古皖国在春秋之前就出现了,主要在今天的安庆潜山市境内,国都就是潜山市。
皖山就是潜山市境内的天柱山。
皖江指的是长江安徽段,狭义的皖江地区指的是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六市。
这里主要介绍地级市和部分县。
▲中国行政地图▲安徽行政地图1▲安徽行政地图2▲安徽地形地图1.宿州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北部是山东,东部是江苏,西部是河南,是鲁豫苏皖四省交界处。
宿州号称云都,拥有中国华东地区最大的云计算数据中心。
是CG 动画集群渲染基地,中国5大量子通信节点城市之一。
宿州市辖区位于宿州中南部;宿州从西北到东南分别是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宿州市辖区在灵璧和萧县之间;砀山县位于宿州最北部,也是安徽省最北部,地处鲁豫苏皖四省交界处,砀山生产梨,号称梨都;萧县位于宿州北部,地处苏皖豫三省交界处;灵璧县是楚汉垓下之围所在地,所以也叫霸王城。
安徽省各地市地形地貌特点概述合肥市:位于东经117°10′~117°22′,北纬31°48′~31°58′,地处江淮丘陵,江淮分水岭横贯东西,形成较低缓的鱼背状地带。
总趋势是西南、东南和北面高,中南部低。
境内地形较平缓。
芜湖市:位于东经118°22′,北纬30°20′在长江与青戈江的交汇口。
主要市区沿长江南岸呈一带状,区内圩区~丘陵~山区呈梯形上升。
蚌埠市: 位于东经117°22′,北纬37°57′,其北部是广阔的淮北平原, 地势坦荡;南部连接淮南丘陵,地势稍有起伏,市区地形河流众多。
淮南市: 位于东经116°21′~117°11′,北纬32°32′~32° 56′,地处安徽省中部偏北,跨淮河两岸。
地形多样,地势南高北低。
土壤类型亦复杂多样,淮河以北的平原地区,基质是古河流沉积物,主要为砂礓黑土和黄土。
淮河沿岸的湾地为潮土类土壤。
湾地与丘陵之间的岗地,基质为下蜀系黄土,土壤主要为黄棕壤。
此外,凤台县留有部分白碱土。
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南岸,东经118 °24′9″~118° 39′37″,北纬31°38′7″~31°47′2″,呈丘陵地形,西临的长江近似于南北流向,从采石矶至马鞍山(山名)北沿江为一狭长的带状山脉,走向与长江流向一致,市区的东部、东北部、东南部多山区,呈东高西低形。
淮北市: 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东经116°23′~116°59′,北纬33°17′~34°02′。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倾。
铜陵市:位于东经117°48′38″,北纬30°56′42″,地处安徽省长江南岸。
铜陵为丘陵地带,境内岗峦起伏,东南山脉绵延,西北面为沿江洼地。
安庆市: 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倚山傍水,地势较平坦。
蚌埠市区域规划分析第一章区域自然经济介绍1.1.地理位置蚌埠市(含辖县)位于安徽省北部,北纬32°43′至33°30′,东经116°45′至118°04′,北部与濉溪县、宿州市、灵璧县、泗县接壤,固镇县、五河县交界。
南与淮南市、凤阳县相连,东与明光市和江苏省泗洪县毗邻,西与蒙城县、凤台县搭界,怀远县相连。
1.2.气候蚌埠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交界地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季风和日丽;梅雨时节,阴雨绵绵;夏季炎热,可称“火炉”;秋天干燥凉爽;冬季寒冷、干燥。
蚌埠春秋短、冬夏长,冬夏温差显著,四时各有特色,皆宜旅游。
1.3.城市简介蚌埠(bèng bù)位于淮河中下游,是安徽省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安徽省第一个建市的地级市,是安徽省经济命脉,是安徽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
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经济腹地十分宽广,被称作两淮重镇、沪宁咽喉。
蚌埠又称珠城,跨中国南北分界线,拥有千里淮河第一大港口,是京沪高速铁路一等客站所在地,同时京福高速铁路也经过蚌埠,蚌埠设有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办事处(原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分局)。
蚌埠是中国著名的水陆交通枢纽城市,也是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基地。
常住人口36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05万人,市区建成区面积104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底)。
交通便利、基础雄厚、物产富饶、景色优美、气候宜人、人民好客,是蚌埠的主要特点。
1.3.1交通蚌埠地处淮河中游,面向长三角,背靠中原大地,经济腹地十分宽广,蚌埠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是华东运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安徽淮河的航运中心,是皖北的公路运输中心。
所以交通便捷,公路、铁路、水运、四通八达。
蚌埠市作为安徽省重点建设的水路枢纽。
安徽省淮河的航运中心。
水路运输优势明显。
蚌埠地处淮河中下游,坐拥千里淮河第一大港(蚌埠港),蚌埠港为全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之一,建立加快蚌埠水运发展的合作机制,打造淮河黄金水道,提升蚌埠的交通地位,不仅是贯彻省委省政府把蚌埠打造成皖北的中心城市需要,也是构筑全省水运网络,提升全省水运优势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