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新闻两篇
- 格式:pdf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9
拓展阅读1原子弹坠落长崎目击记(节选)◎【美】威廉·伦纳德·劳伦斯我们终于穿越了黑暗,飞机直奔日本。
凌晨5点刚过,晨曦来临。
吉里中士两眼紧盯窗外,举起双脚对此表示欢迎。
在此之前,中士一直专心致志、一声不吭地听着耳机里的收音机报道。
“还是白天好,”他对我说着,“夜里关在机舱里我觉得怪害怕的。
”“这儿离霍普斯顿可远了。
”我不觉说道。
“是啊。
”他一边回答我,一边忙着译一条消息密码。
“你觉得这颗原子弹能结束战争吗?”他怀着希冀问道。
“这颗很可能会有用的,”我尽量使他放心,“如果这颗不行,下一颗或两颗肯定会奏效的。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长时间地抵挡住原子弹的威力。
”到5点50分,外面天已大亮。
可是直到此刻,还无人知道哪座城市将作为投弹目标。
命运之神将作出最后的选择,日本上空的气流将作出决定。
在我们前方飞行的气象飞机正在测试风向。
到投弹时间的前半个小时,我们才能最后知道哪个城市将成为目标。
波克机长告诉我飞机马上要拉升到投弹高度了。
这时我们已经飞临日本领海上空。
9点12分,我们飞抵宇久岛上空,前方大约4000英尺处是带着那颗宝贝炸弹的“艺术大师”号。
我们开始盘旋,等待机群中第三架飞机的到达。
9点56分,我们开始向海岸线飞去。
吉里中士译出气象机发来的密码,告诉我们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都清晰可见。
命运之风看来要恩赐有些日本城镇了,它们注定将默默无闻。
命运最后选择了长崎作为投弹目标。
在机群盘旋的当儿,我们突然发现股股黑烟穿过白云直冲我们而来。
原来是对准我们高度发射的15枚高射炮弹。
不过它们飞来时,飞机已向着左边飞远了。
我们向南飞去。
11点33分,飞越海岸线,向距此以西大约1百英里处的长崎直奔而去。
在长崎上空我们再次盘旋,终于发现了云层中的一处缝隙。
这时是12点01分,我们终于到达了这次任务的目的地。
“瞧,它下来了!”有人喊道。
从“艺术大师”的肚子里落出一个黑乎乎的东西,这个东西掉了下去……【且读且思】请简要概括这篇新闻的主要内容。
新闻两篇一、学习目标1.能说出新闻的特点2.能概括文中记叙的事件3.能分析消息的语言特点二、学习重点1.内容的概括2.语言的特点三、学习难点能找出记叙中穿插的议论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四、教学设计精讲第一篇,迁移训练第二篇。
安排三教时课前学习1.查阅资料,了解新闻的特点2.阅读第一篇页下注,了解时代背景教学过程:第一教时第一板块交流课前学习情况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本文是指消息。
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
新闻报道要求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
这又决定了新闻语言和结构方面的特点。
新闻结构,包括标题(有的还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等部分,标题、导语和主体是一篇新闻通常不可少的三部分。
新闻语言要准确、简明,这是由新闻的真实性和简明性的特点决定的。
阅读消息,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部分,即标题(有的还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第二板块讲读课文第一篇布置阅读任务1.找出文章的导语部分2.分析主体部分的层次,说一说作者这样安排层次的理由3.找出文章中的准确的用语,说出其中的道理学生根据任务阅读课文交流讨论本文按消息的结构特点来写,标题、导语、主体,层次清楚,堪称典范。
全文可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句),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这一部分是导语,以高度概括的语言,报道了渡江战役的情况,气势壮阔,语言精练,激动人心。
这部分以"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来点题,概述渡江的区域范围,先给读者一个总的印象。
第二部分(从"20日夜起"到文末),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大意义。
第一单元1 新闻两则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4.解词语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业已:已经。
绥靖:安抚,平定。
阻遏:阻止。
溃退:(军队)因被打垮而后退。
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占领:用武装力量取得(阵地或领土)。
突破: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或反攻,打开缺口。
泄气:泄劲。
督战:监督作战。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歼灭:消灭(敌人)。
击溃:打垮;打散。
封锁:(采取军事措施)使不能通行。
管辖:管理;统辖(人员、事务、区域、案件等)。
逃窜:逃跑流窜。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
湖南湘潭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和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人民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他的讲话稿收在《毛泽东选集》(共五卷)里;他的诗词收在《毛泽东诗词集》里;他撰写的新闻消息收在《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里。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
第二、第三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在长江南北广大人民的支援下,于4月21日晨,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
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统治中心——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
七年级语文下册 5.22 新闻两篇教案3 苏教版一、目标与要求1、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
2、体会课文的气势和条理分明的特点。
3、学习准确简洁的语言风格。
4、感受课文中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二、教学重点学习消息的体裁特点和课文简明生动的语言。
三、教学设想按照“理解·分析——揣摩·运用——一积累·联想”的顺序组织安排教学活动,使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统一起来。
四、教与导设计学法指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耳闻目睹过新闻消息,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都有这方面的内容,但在教材上学习新闻消息还是第一次。
新闻消息,怎么读,如何写?因此,在学习本文时,要着重了解新闻消息的知识。
了解知识后,就要运用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让知识转化为能力。
学习本文时,就要运用所了解的新闻消息知识提高阅读效率,把握消息的写作要领。
五、全课的教学大致分为两块。
第一板块教学内容如下:背景简介(导入)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
一、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荻港di2 获得huo4 锐不可当dang1 当真dang4 溃退kui4 歼灭jian1 阡陌qian1 纤维xian1 要塞sai4 阻塞sai1 堵塞 se4二、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投影或小黑板)①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②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③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三、学生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组织讨论,认为:板书: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题这一句话说出了课文的内容;②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导语简明准确的说出了全文的内容;③课文中关于中路军、本路军、东路军三个层次的内容——主体说出课文的内容。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习新闻的体裁特点。
2、比较阅读的方法,活跃思维,扩大视野。
3、了解香港的历史问题和香港回归祖国重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目标2、3。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学生探究为主,教师引导合作。
教学用具:多媒体。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第22课新闻两篇》1.背景介绍江岸炮兵掩护步兵渡江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是国民党反动政府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篇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2.几种常见的新闻体裁新闻——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和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
要求迅速及时、真实简明,以事实说话。
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
消息——新闻报道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文体,具有及时、简明、真实的特征。
消息结构一般有六个部分:标题,用来标明作品的内容;电头,用来交代消息的来源;导语,用来概括文章的主要事实,点明主题;主体,用来具体介绍要报道的事实;背景,用来指示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结语,作最后的总结或某些内容的补充。
新闻结构有三者是不可缺少的,即标题、导语、主体。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作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
不仅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作出形象化的报道,是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3.理解、赏析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①起苍黄②,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③,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④天亦老⑤,人间正道是沧桑⑥。
注:①风雨:指战争形势。
②苍黄:变化翻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