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民俗文化春节
- 格式:pdf
- 大小:307.95 KB
- 文档页数:5
德州文化一、戏曲1.一勾勾临邑县文化局“一勾勾”剧种流行德州、聊城、惠民及河北省东南地区,地处鲁西北地区的临邑县,“一勾勾”的流行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文化沉淀厚重。
“一勾勾”剧种是由高唐一带的鼓子秧歌衍化而成的。
高唐鼓子秧歌是一种民间演唱艺术,演唱者腰挎花鼓,自己打鼓演唱伴奏,后来发展成登台演出,并采用四胡为伴奏乐器,发展为戏曲形式,人称“四根弦”。
行当有青衣、花旦、胡生、小生、花脸丑等。
“一勾勾”戏,演出形式古老,演员多为民间流散艺人,一般利用春冬农闲季节组织演出。
演员白天劳动,如帮工、锄草,晚间唱戏,乡人常称之为“锄草班”,也经常在农村集市、赶会场、节日,组织演出。
一勾勾来自“一讴吼”。
由于它的唱腔中带有一讴或一吼,演唱中一讴吼一讴吼的,时间长了人们就把它说成了“一勾勾”。
清代中叶,临邑一带已有老人们组成的班社,并带徒传艺,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一勾勾”有传统剧目70多个,主要有:“东秦”、“西秦”、“坐楼杀惜”、“梁山伯与祝英台”,《胡林抢亲》、《三进士》、《女附马》、《迎春花》、《刘胡兰》、《洪湖赤卫队》、《前沿人家》、《巧遇》、《社长的女儿》、《丰收之后》、《夺印》、《三世仇》等十几个大中小型剧目。
2.吹腔夏津县文化局马堤吹腔是一个古老的剧种。
其前身是近500年前流传于山东、河南、冀南、苏北一带的民间戏曲柳子戏。
流传于夏津、临清、武城一带的则称吹腔,吹腔在马堤村已有170多年的历史。
其间,村民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历经九代,将此剧种传承至今。
保留了最初柳子戏的特点,和现在柳子戏又有所区别,是研究最初柳子戏形成和特点的“活化石”。
吹腔戏属弦索声腔戏剧种,因其主要伴奏乐器是笛子、笙、唢呐等吹奏乐器,故俗称吹腔。
其旋律优美,曲调委婉,曲牌板式固定,保持了自元、明、清以来俗曲小令的风格。
颇具学术研究价值。
《夏津县志》文化艺术编详细记载了马堤吹腔戏。
马堤吹腔属弦索声腔系剧种,因其主要伴奏乐器是笛子、笙、唢呐、三弦等吹奏乐器,故俗称吹腔。
山东春节习俗
山东省地处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其春节习俗与其他地方略有不同。
以下是一些山东春节习俗:
1. 贴春联:人们会在门口贴上对联,以寓意新年的吉祥和幸福。
2. 守岁:在除夕夜,家人会一起守岁,等待新年的到来。
在守岁期间,会吃团圆饭、看春晚、放烟花爆竹等,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3. 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山东春节期间常见的表演活动,有祈求丰收和驱走恶灵的意义。
4. 拜年:过年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尤其是长辈拜访晚辈,互道新年祝福。
5. 剪窗花:人们会用纸剪成各种图案装饰窗户,以增添节日的气氛。
6. 送年货:人们在春节前会购买年货,如糖果、瓜子、糕点等,以招待亲戚朋友。
7. 牛肉面: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品尝传统的山东特色美食——牛肉面。
8. 红包:给孩子发红包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以祝福他们在新年中平安、健康。
这些习俗代表了山东人民过年时的传统习惯和文化特色。
关于山东风俗山东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山东的风俗习惯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以下是关于山东风俗的介绍。
一、传统节日1.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山东人最喜欢的节日。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拜年等。
此外,山东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春节习俗,比如在济南,人们会在除夕夜吃“莲藕糕”,在烟台,人们会在初一早上吃“海蛎子”。
2.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祭祖的日子。
在山东,人们会到祖坟上扫墓、烧纸钱、祭拜祖先。
此外,清明节还有一些地方性的习俗,比如在济南,人们会在清明节吃“蒸饼”。
3.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纪念屈原的日子。
在山东,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
此外,山东还有一些地方性的端午节习俗,比如在烟台,人们会在端午节吃“麦饼”。
4.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团聚的日子。
在山东,人们会吃月饼、赏月、猜灯谜等。
此外,山东还有一些地方性的中秋节习俗,比如在济南,人们会在中秋节吃“芝麻糖”。
二、婚俗习惯1.婚礼仪式:山东的婚礼仪式比较隆重,一般都会在宾馆或酒店举办。
在婚礼上,新郎新娘要穿上传统的婚礼服装,并进行拜堂、敬酒、交杯酒等仪式。
2.婚礼习俗:在山东,人们在婚礼上会有一些特别的习俗,比如新娘要在门口敲锣打鼓,新郎要在门口接新娘,新娘要在门口撒喜糖等。
3.婚礼酒席:在山东,婚礼酒席一般都会有很多菜肴,比如海鲜、烤肉、炒菜等。
此外,还会有一些特别的酒水,比如“三杯一猜”、“一口一碗”等。
三、饮食文化1.鲁菜:鲁菜是山东的代表性菜系之一,以其鲜美、清淡、爽口的口感而闻名。
鲁菜的代表菜品有“烤鸭”、“红烧肉”、“葱爆海参”等。
2.烟台海鲜:烟台是山东的一个海滨城市,以其丰富的海产品而闻名。
烟台的海鲜菜品有“烤海参”、“烤扇贝”、“海鲜烩面”等。
3.济南小吃:济南是山东的省会城市,以其丰富的小吃而闻名。
济南的小吃有“糯米糍”、“煎饼果子”、“油炸酱饼”等。
德州春节风俗作文800字德州春节风俗德州是山东省的一个城市,也是黄河流域的重要城市之一。
在德州,春节作为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之一,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德州的春节风俗非常丰富多彩,让人们流连忘返。
德州春节的第一大风俗就是贴春联。
春节前几天,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贴上一幅贴有对联的红纸,并在正月初一拆下来,表示新的一年开始了。
这些对联很多都是自己写的,上面写着对美好生活、和睦家庭的祝福。
最有意思的是,家家户户写的对联风格和内容都各不相同,既有经典古诗的,也有新潮时尚的。
这不仅表现了人们的文化素养,也展示了生活的多彩和创意的无限。
春节的第二大风俗是包饺子。
德州人喜欢在除夕夜晚上包饺子,这也是一个团圆的传统。
很多家庭都会陆续进入厨房,忙着切菜、调料、揉面团,之后烧水、开火,制作丰盛的饺子宴。
在包饺子的过程中,亲人之间互相帮助、相互关心,一边包饺子一边聊天,围绕着丰盛的年夜饭、爆竹声和开年红包等品味年味浓郁的氛围,享受着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第三大风俗是看春晚。
在德州,大家都有着强烈的收视春晚的热情,很多人会自发地聚在一起,一起看春晚。
春晚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欢乐,也是丰富夜生活形式的一个重要载体。
不仅如此,德州还举办了中国农民春晚、德州新春晚会等一系列的文艺活动,让城区和农村的孩子都能尝到文化的甜头。
最后一个风俗是舞狮。
这是一项很有特色的传统活动,非常受欢迎和喜爱。
春节期间,人们自发地组织狮子舞队,穿过德州的大街小巷,舞狮表演给每一个市民送上新春的祝福。
狮子舞演员手持铁环、饼干、果子等物品,展示出狮子舞的专业性和美妙,加上吉祥的音乐、热烈的气氛,让人们即使冬天也感到温暖和喜庆。
总之,德州春节的风俗一直以来都是丰富多彩的,德州人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不仅表达了新年愿望和祝福,更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热情奔放的民族特色。
山东各地春节习俗山东各地春节习俗山东地处黄河下游,古以“齐鲁之邦”著称天下。
以孔孟之学闻达四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山东各地春节习俗,希望有所帮助!1、孔府年节孔府年节有一些和民间不同的地方,腊八。
腊八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腊八粥进行的。
熬粥要安排很多人,“户人”中的烧火户在这天专来烧火。
支起大锅,熬出的粥分盛在很多缸里。
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粗的,给当差的喝,粥里放大米、肉片、白菜、豆腐之类,喝粥时,一个还给一斤馍馍;另一种是细的,用薏米仁、桂元、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红豇豆、江米等熬成,粥面再放上用山楂雕刻的“粥果”。
这样的粥是供内宅,本族以及上供用的。
孔府在外面有很多香火院,都在腊八这天派尼姑来要粥,要“盆头米”。
临近三十,孔府忙年活动中最热闹的场面“蒸壮”就出现了,“蒸壮”就是为过年蒸各种馒头、饺子、糕饼。
这时“烧火户”又来烧火,蒸各式各样的馒头。
大年三十整夜包饺子。
府内到处燃灯、燃檀香末、铺地毯、院子里搭彩棚、拉彩带。
午后去报本堂行礼,晚饭后去祖庙辞岁。
大人给孩子送“压岁钱”,装在红纸袋里,上面写有“长命百岁”的字样,放在小孩子的枕边,每人准备一个景泰蓝食盒,其中放粘米面做的如意、小柿子、桔子等物。
除夕夜晚衍圣公还要亲自到安怀堂摆供,祭拜白胡子老神仙,据说孔府中所有的精灵鬼怪都归这个白胡子老神仙管。
午夜过后所有的人起来拜天地神。
在前上房院子里用席子搭起“天地楼”。
朝各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北、西南、西北,各摆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神的牌位,正中一张桌子上摆天地神牌位。
“天地楼”旁,立“朝天竿”,点“天灯”,日夜不熄,一直要点半个月之久。
元旦早晨醒来,先不说话,用手摸摸食盒里的东西和压岁钱。
起床后拜庙、拜祠堂、接受仆人拜年。
本家来孔府拜年。
下午当地“龙灯会”的狮子舞等进孔府表演,孔府的当差和“花炮户”燃放焰火,庆祝新年。
2、宁阳县宁阳县元旦吃馄饨,称为“填仓”,黄县、蓬莱一带,元旦早起要照虚耗。
禹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目前共普查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2000多条,项目433个。
我市对部分优秀项目进行了全面挖掘和整理,并积极开展各级名录的申报工作。
该市共有德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大禹治水的传说;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200项。
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为10大类,分别是: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我市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情况如下:一、民间文学民间文学包括故事、方言、谚语、歇后语、对联、歌谣等。
1、故事:包括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等,基本反映了漫长历史长河中影响禹城历史发展的重要人物或事件。
这些故事丰富多彩、感人至深,一直流传至今,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2、方言:包括自然现象、人物、身体、动物、植物、生活家什、动作行为、形状情绪等,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涵盖了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人民生产、生活和交流的反映,有着深厚的文化特色和地域特征,是研究禹城文明的活的文物。
3、谚语:包括时政、修养、生活、生产、卫生保健等,通俗易懂、富有哲理,是对禹城人民生产、生活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浓缩。
这些谚语语言精炼、生动活泼,深深扎根于禹城这方土地,是禹城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4、歇后语和对联:包括歇后语近300条,对联近100条。
歇后语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是群众日常生活经验的总结,代表了几千年来禹城人民的智慧;对联对仗工整、语言优美,表达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是民族民间文化的一个缩影。
5、歌谣:包括民谣和童谣近百首,这些歌谣朗朗上口、趣味盎然、传唱广泛,其中有一些歌谣是禹城市独有的。
这些歌谣大部分是特定时期民情民意的真实写照。
二、传统音乐禹城市有许多富有音乐才华的人士,流传于禹城市的传统音乐主要是民歌,雅俗共赏、特点突出,为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特殊的艺术感染力,是禹城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三、传统舞蹈禹城市传统舞蹈比较丰富,目前传承较好的有20多项,其中较为独特的是竹马、鞭鼓、舞龙、舞狮、高骁、跑驴、旱船等,这些传统舞蹈在表演技巧上独具匠心,带有明显的禹城特色。
德州市市级非遗名录德州市,位于我国山东省西北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涵盖了多个门类,包括传统音乐、舞蹈、技艺、戏剧、美术、医药和民间文学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德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传统音乐:悠远流长的民间旋律德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音乐项目包括齐河民歌。
齐河民歌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流传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这些民歌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间风味。
二、传统舞蹈: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舞蹈是我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舞蹈项目有武城大祁庄地秧歌和乐陵战鼓秧歌。
这两种舞蹈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展现了德州人民英勇、热情、开朗的性格。
三、传统技艺:匠心独具的民间工艺德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技艺项目丰富多样,包括英翔眼镜手工制作技艺、德州窑红绿彩木质杆秤制作技艺等。
这些传统技艺项目代表了德州民间工艺的高峰,展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工匠精神。
四、传统戏剧:传承千年的舞台艺术德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戏剧项目为西仓东路梆子。
这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戏曲艺术,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剧目,传承着德州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间风情。
五、传统美术:独具匠心的艺术创作德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美术项目有徐氏木雕和葫芦烙画。
这些美术作品充分展示了德州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为研究我国民间美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六、传统医药:世代相传的医术秘方德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医药项目包括宋氏针灸、善知堂黑膏药等。
这些医药项目世代相传,为人们的健康和福祉作出了巨大贡献。
七、民间文学:口耳相传的历史记忆德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民间文学项目为“神头”的由来。
这是一个富含地方特色的民间故事,传承了德州地区的历史文化,激发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山东德州的家乡风俗作文600字
在我们全国各地,有不同的省,也有不同的民族,课本上不是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嘛,所以,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我家乡山东德州的节气风俗习惯。
在这里,我就给大家讲讲立春、夏至和立秋的风俗。
立春里的风俗最好玩。
我的家乡德州就有“咬春”或“尝春”的习俗。
在农村,很多人认为,立春的时候咬一口生萝卜,就可以消除春天睡懒觉、赖床的习惯。
在一些农村地区,立春这天人人手里拿着一个生萝卜,待立春时刻到来的那一瞬间,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咬下萝卜。
据说谁在立春那一瞬间咬住了萝卜,谁就青春永驻,长生不老。
不过我认为,这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的幻想,因为我到现在还真没听说过有那一个人真是青春永驻,长生不老呢!
而“尝春”类似刚才说的“咬春”,只是吃的是春饼和春盘。
这种习俗早在南北朝时就已经有了。
杜甫的诗里说“春日春盘细生菜”讲的就是“尝春”。
不过现在人们已经用面条、饺子代替了春饼、春盘。
夏至这天,德州人们都要吃面条,俗称过水面。
谚语里都说“冬至饺子夏至面”。
不过,也有的家乡人在夏至时煮新鲜的麦子吃。
而到了立秋这天,德州的儿童比赛采集楸叶或桐叶,剪成各种花样,或插于鬓边,或佩于胸前。
在立秋后,天气仍然很热,但一些德州的人们却忌讳在立秋洗澡,他们认为立秋洗澡不吉利,会长痱子或者拉肚子。
不过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我天天洗澡,也没有拉过肚子,或许这和某个历史故事有关吧。
这就是我家乡山东德州的风俗。
德州过年旅游景点德州有很多适合过年旅游的景点,为你推荐以下景点:- 德百杂技蟋蟀欢乐谷滑雪场:该景区位于德州市宁津县,在春节期间,游客可以在此体验冰雪项目,比如滑雪、滑冰等。
- 《大刀传奇》红色情景剧:该演出以“大刀精神”为主题,反映了宁津人民顽强抗击日本侵略者英勇杀敌的历史,游客可以通过该剧感受抗日战争时期的德州。
- 崔杨抗日战争纪念馆:该馆位于德州市宁津县,馆内展示了许多抗日战争时期的文物和历史资料,游客可以通过参观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
- 宁津文化艺术中心:该中心位于德州市宁津县,是德州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之一,馆内全面展示了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组建以来,一代又一代的教导旅战士为实现“初心”矢志不渝、砥砺前行的伟大历程。
- 中国驿冰雪乐园:该乐园位于德州市齐河县,在春节期间,游客可以体验各种冰雪项目,比如雪地摩托、雪地坦克、雪地转转等。
- 中国驿泉城中华饮食文化小镇:该小镇位于德州市齐河县,以诠释活化中华美食文化为主题,从美食体验、美食演绎、风情建筑、美食活动等方面入手,给予游客非同一般的饮食文化体验。
- 德百奥莱雪乐园:该乐园位于德州市德城区,集中展示了黑陶的历史、文化、制作工艺及陶艺精品,展现出了德州的历史脉搏和文化传承,弘扬和传承经典非遗文化,推动了德州文化产业的发展。
- 平原德百奇石馆:该馆位于德州市平原县,馆内汇集了世界各地的钻石、天然水晶、翡翠等珍稀地矿奇石1万多件。
- 泉城海洋极地世界:该景区位于德州市齐河县,是集观赏性、娱乐性、趣味性和反映海洋文化、海洋科技为一体,是目前亚洲规模较大、品种超齐全的室内海洋馆。
- 齐河黄河文化博物馆群:该馆位于德州市齐河县,以打造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具魅力的博物馆群为目标,主要建设主展馆、前展厅、东文化长廊、西文化长廊、文化活动广场等内容,主要展示黄河地质文化、民间民俗文化和黄河治理文化等。
- 德百温泉度假村:该度假村位于德州市齐河县,是集温泉沐浴、养生休闲、生态旅游、会议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温泉度假中心,在充分利用当地地形地貌及桑葚树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保护性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