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章节复习题7
- 格式:doc
- 大小:330.00 KB
- 文档页数:8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增大压强,活化分子总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B.对放热反应而言,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减少,化学反应速率减小C.活化分子间发生的碰撞为有效碰撞D.使用催化剂,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答案】D【解析】考查了活化能对化学速率的影响的相关知识。
A.增大压强,使浓度增大,活化分子浓度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但活化分子数不变,故A错误;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B错误;C.反应物活化分子之间有合适取向的碰撞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而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就是有效碰撞,故C错误;D.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故D正确。
2.水煤气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增大的是()A.增加C的量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D.保持体积不变,将生成的H2及时移出容器【答案】B(g)+5O2(g) 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3.对于可逆反应4NHA.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4v正(O2)=5v逆(N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若增大容器容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为2v正(NH3)=3v正(H2O)【答案】A【解析】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4v正(O2)=5v正(NO),当4v正(O2)=5v逆(NO)时,v正(NO)=v逆(NO),所以A项正确。
生成NO和消耗NH3均表示正反应,叙述中未提及逆反应的情况,所以B项错误。
由于反应物、生成物均为气体,故增大容器容积,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所以C项错误。
v正(NH3)︰v正(H2O)=2︰3,即3v正(NH3)=2v正(H2O),所以D项错误。
课时作业(二十)一、选择题1.在一定温度下的某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下列化学平衡:C(s)+H2O(g) CO(g)+H2(g)不能确定上述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B.v正(CO)=v逆(H2O)C.生成n mol CO的同时生成n mol H2D.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 mol H—O键答案 C解析因反应是气体体积发生改变的反应,故A正确;用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若方向相反,而大小符合化学计量数之比能证明可逆反应达化学平衡,故B、D正确,C错误。
2.(2010·长沙模拟)H2(g)+I2(g) 2HI(g)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c(H2)=c(I2)=c(HI)②c(H2)∶c(I2)∶c(HI)=1∶1∶2③c(H2)、c(I2)、c(HI)不再随时间而改变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2n mol HI⑤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I2⑥反应速率v(H2)=v(I2)=1/2v(HI)⑦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⑧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⑩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⑪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A.②③⑤⑧⑨⑩⑪B.①③⑥⑦⑩C.③④⑦⑨ D.③⑥⑨⑪答案 C解析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平衡的根本标志:①v(正)=v(逆) ②各组分含量不变(2)该反应的特点:①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②I2为紫色蒸气。
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某特定反应的平衡常数仅是温度的函数B.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常数的大小C.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必定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D.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发生变化答案 D4.对于可逆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v正(NH3)=3v正(H2O)答案 A5.如下图所示,为密闭容器里,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M(g) N(g)的图象。
专题七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考点一元素周期律及其应用9.(2022江苏单科,4,2分)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Y是迄今发觉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Z位于ⅠA族,W与X属于同一主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X、W的简洁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B.由Y、Z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C.W的简洁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D.原子半径:r(X)<r(Y)<r(Z)<r(W)答案 B 由题意可知X为O,Y为F,Z为Na,W为S。
A项,X、W的简洁阴离子分别为O2-、S2-,二者电子层结构不同,故错误;B项,由F、Na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故正确;C项,H2S的热稳定性比HF的弱,故错误;D项,原子半径:r(Na)>r(S)>r(O)>r(F),故错误。
评析本题以元素周期表中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为基础,考查离子的电子层结构、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较、原子半径大小比较,难度中等。
10.(2021浙江理综,9,6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W为短周期元素,W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X元素的2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Y Z WTA.X、W、Z元素的原子半径及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均依次递增B.Y、Z、W元素在自然界中均不能以游离态存在,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递增C.YX2晶体熔化、液态WX3汽化均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D.依据元素周期律,可以推想T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特性,T2X3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答案 D 由题意可知X为O,W为S,Z为P,Y为Si,T为As。
热稳定性:H2O>H2S>PH3,A项不正确;火山口四周有游离态的硫,B项不正确;SiO2属于原子晶体,C项不正确;砷元素位于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处,具有半导体特性,As2O3中砷元素为+3价,其化合价可以上升到+5价,也可以降低到-3价,D项正确。
第七单元硫、氮及其化合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Fe-46 Cu-64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也不能生成三氧化硫B.SO2既可以是含硫物质的氧化产物,也可以是含硫物质的还原产物C.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其漂白性D.自然界中存在可溶于CS2的游离态的硫【答案】C【解析】硫粉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生成三氧化硫,故A正确;二氧化硫的生成可以是浓硫酸被还原生成,也可以是硫单质被氧化生成,故B正确;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的性质,与漂白性无关,故C错误;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的硫,如火山口存在游离态的硫,且S易溶于CS2,故D正确。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NH3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B.与金属反应时,稀HNO3可被还原为低价态的氮的化合物C.铵盐受热易分解,因此贮存铵态氮肥时要密封保存,并放在阴凉通风处D.稀HNO3和活泼金属反应时主要得到氢气【答案】D【解析】氨易液化,液态氨汽化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常用作制冷剂,A正确;与金属反应时,稀HNO3被还原为NO,B正确;铵盐受热易分解,因此贮存铵态氮肥时要密封保存,并放在阴凉处,C 正确;稀硝酸和活泼金属反应时主要得到NO,D错误。
3.分别将足量下列气体通入稀Na2S溶液中,可以使溶液变浑浊的是A.CO B.SO2 C.HCl D.CO2【答案】B【解析】CO不与Na2S发生反应,因此没有沉淀产生,故A错误;SO2具有弱氧化性,与Na2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SO2+2S2-+4H+===3S↓+2H2O,故B正确;利用酸性强的制取酸性弱的,即发生2H++S2-===H2S,没有沉淀产生,故C错误;不产生沉淀,故D错误。
高考化学选择性必修一—大题(7)1、甲烷是一种理想的洁净燃料,利用甲烷与水反应制备氢气,因原料廉价,具有推广价值。
该反应为CH4(g)+H2O(g) CO(g)+3H2(g) △H>0①若800℃时,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l.0,某时刻测得该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CH4H2O CO H23.0 mol·L-18.5 mol·L-1 2.0 mol·L-1 2.0 mol·L-1②为了探究温度、压强对上述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组对比实验(温度为360℃或实验序号温度/℃压强/kPa CH4初始浓度/mol·L-1H2O初始浓度/ mol·L-11 360 P 2.00 6.802 t 101 2.00 6.803 360 101 2.00 6.80实验l、2、3中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用K1、K2、K3表示)容器甲乙反应物投入量1molCH4、1molH2O amolCH4、amolH2O、b molCO、c molH2达到平衡,平衡后甲中气体的压强为开始的5min内的平均速率v(H2)=__________,若要使平衡后乙与甲中相同组分的体积分数相等,且起始时维持化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b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方程式是能够很直接形象的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与特征的一种符号,书写化学方程式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方程式。
(1)写出泡沫灭火器反应原理的离子方程式:______.(2)工业制粗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3)NaCN属于剧毒物质,有一种处理方法其原理为CN-与S2O32-反应生成两种离子,一种与Fe3+可生成红色溶液,另一种与H+作用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刺激性气体,写出CN-与S2O32-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过程中,ΔH <0、ΔS >0的是( )A .2SO 3 △2SO 2+O 2B .2C 2H 6(g)+7O 2(g)===4CO 2(g)+6H 2O(g)C .NH 4NO 3(s)===NH +4(aq)+NO -3(aq)D .Cl 2===2Cl[解析]乙烷燃烧是放热反应,反应后气体分子数量增加,所以该反应过程中,ΔH <0、ΔS >0。
[答案]B2.下列对熵(S )、熵变(ΔS )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叫做熵变B .反应前后体系熵的变化叫做熵变C .衡量一个体系混乱度的物理量叫做熵D .化学反应的ΔS 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解析]要注意区分熵变、焓变的差异。
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叫做焓变。
[答案]A3.(2011·大纲全国卷,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N 2和8mol H 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 H 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 )A .5%B .10%C .15%D .20%[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N 2 + 3H 2 2NH 3起始(mol) 2 8 0变化(mol) 2/3 2 4/3平衡(mol) 4/3 6 4/3氨气的体积分数为4/3mol÷(4/3+6+4/3)mol =2/13≈15%[答案]C4.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H 2(g)+S(s) H 2S(g) K 1S(s)+O 2(g) SO 2(g) K 2则反应H 2+SO 2 O 2+H 2S 的平衡常数为( )A .K 1+K 2B .K 1-K 2C .K 1×K 2D .K 1/K 2[解析]由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K 1=c (H 2S )c (H 2),K 2=c (SO 2)c (O 2),反应H 2+SO 2 O 2+H 2S 的平衡常数K =c (O 2)·c (H 2S )c (H 2)·c (SO 2),可知K =K 1/K 2。
第7讲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计算【考纲要求】 1.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2.能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理进行相关计算。
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重点保分型——师生共研)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0页[核心知识大通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反应过程中发生了电子转移,而氧化剂得电子总数(或元素化合价降低总数)必然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或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根据这一原则可以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配平。
[考向精练提考能]考向一 直接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示例] 配平化学方程式: H 2S +HNO 3―→S↓+NO↑+H 2O第一步:标变价,H 2S -2+H N +5O 3―→S 0↓+N +2O↑+H 2O第三步:求总数,从而确定氧化剂(或还原产物)和还原剂(或氧化产物)的化学计量数。
故H2S的化学计量数为3,NO的化学计量数为2。
第四步:配系数,先配平变价元素,再利用原子守恒配平其他元素。
3H2S+2HNO3===3S↓+2NO↑+4H2O第五步:查守恒,其他原子在配平时相等,最后利用O原子守恒来进行验证。
类型1 正向配平答案:(1)4 1 1 1 2(2)5 1 3 3 3 3(3)2 16 10 2 5 8类型2 逆向配平答案:(1)3 6 2 1 3(2)2 9 3 3 5考向二缺项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缺项方程式是指某些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分子式没有写出来,一般为水、酸或碱。
1.配平方法先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含有变价元素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然后由原子守恒确定未知物,再根据原子守恒进行配平。
2.补项原则条件补项原则酸性条件下缺H(氢)或多O(氧)补H+,少O(氧)补H2O(水)碱性条件下缺H(氢)或多O(氧)补H2O(水),少O(氧)补OH-3.将NaBiO3固体(黄色,微溶)加入Mn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里,加热,溶液显紫色(Bi3+无色)。
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aBiO3+Mn2++____―→Na++Bi3++____+____。
2021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阶段性测试专题07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解析版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题2分,共1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用于净化汽车尾气的反应:2NO(g)+2CO(g)2CO2(g)+N2(g),已知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极慢,570K时的平衡常数为1×105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有尾气净化装置的汽车排出的气体中不再含有NO或COB.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常用方法是升高温度C.缩短反应所需时间的最佳途径是研制高效催化剂D.570K时该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很大,故使用催化剂并无实际意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净化汽车尾气时发生的可逆反应。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因此排出的气体中仍有NO或CO,A错;不确定该反应的热效应,升高温度时平衡移动的方向不确定,B错;使用催化剂可以缩短反应所需的时间,C正确;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有害气体的转化,D错。
2.(xx·济南一模)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4NH3(g)+5O2(g)4NO(g)+6H2O(g) ΔH=-905.9kJ·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4mol NH3和5mol O2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905.9kJB.平衡时v正(O2)=45v逆(NO)C .平衡后降低压强,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增大D .平衡后升高温度,混合气体中NO 含量降低[答案]D[解析]A 项,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故达到平衡时反应物不能全部转化为生成物,放出热量小于905.9 kJ ,不正确;B 项,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前的计量数之比,所以平衡时的正逆反应速率关系应为v 正(O 2)=54v 逆(NO),故不正确;C 项,降低压强,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气体总质量不变,而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增大,则平均摩尔质量减小,不正确;D 项,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化学平衡逆向移动,NO 含量降低,正确。
一、选择题1.(2011年大连模拟)一定量的NaOH稀溶液(含酚酞)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一段时间后,红色一定消失的是()①H2O2②HCl③SO2④Cl2⑤NaHCO3A.①B.②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答案:D2.(2010年高考上海化学)将0.4 g NaOH和1.06 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 mol·L-1稀盐酸。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解析:经计算可知混合液中含n(NaOH)=0.01 mol,n(Na2CO3)=0.01 mol,加入盐酸,依次发生的反应为①NaOH+HCl===NaCl+H2O,②Na2CO3+HCl===NaHCO3+NaCl,③NaHCO3+HCl===NaCl+H2O+CO2↑,故C项正确。
答案:C3.(2011年临川模拟)把7.4 g Na2CO3·10H2O和NaHCO3组成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其中c(Na+)=0.6 mol/L,若把等质量的混合物加热到恒重时,残留物的质量为()A.3.18 g B.2.12 gC.5.28 g D.4.22 g解析:残留固体全为Na2CO3,由Na+守恒,n(Na2CO3)=12n(Na+)=12×0.1 L×0.6 mol·L-1=0.03 mol,m(Na2CO3)=106 g·mol-1×0.03 mol=3.18 g。
答案:A4.(2010年中山六校联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Na2O与Na2O2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②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都能跟CaCl2溶液反应得到白色沉淀③钠在常温下不容易被氧化④Na2O2可作供氧剂,而Na2O不行⑤Cu与HNO3溶液反应,由于HNO3浓度不同可发生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A.都正确B.②③④⑤C.②③⑤D.④⑤解析:过氧化钠属于过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①错;碳酸氢钙易溶于水,②错;钠是活泼金属,易与空气中的水或氧气反应,③错;过氧化钠与水、CO2反应放出氧气,Na2O与水(CO2)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2CO3),④对;金属与硝酸反应,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2,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⑤对。
答案:D5.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解析:A项,因二者与澄清石灰水反应都会有白色沉淀生成,陈述Ⅰ、Ⅱ均不正确,它们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B项,陈述Ⅰ错,陈述Ⅱ对,两个陈述无因果关系;C项,两个陈述无因果关系。
答案:D6.(思维拓展)有A、B两个完全相同的装置,某学生分别在它们的侧管中装入1.06 g Na2CO3和0.84 g NaHCO3,A、B中分别有10 mL相同浓度的盐酸,将两个侧管中的物质同时倒入各自的试管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装置的气球膨胀速率大B.若最终两气球体积相同,则盐酸的浓度一定大于或等于2 mol/LC.若最终两气球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一定小于或等于1 mol/LD.最终两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相同答案:B7.为鉴别K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有4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四种不同的方法,其中不可行的是()A.分别加入1 mol/L的盐酸溶液,看气泡产生的快慢B.分别取样在试管中加热,将可能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有无白色浑浊C.分别取样配成溶液,滴加Ba(OH)2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D.分别配成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观察火焰的颜色解析:A项,因K2CO3与盐酸反应分步进行,先生成碳酸氢钾,盐酸过量时才生成气体,故可行;B项,K2CO3受热不分解,NaHCO3受热分解产生CO2,故可行;C项,二者与Ba(OH)2溶液都产生白色沉淀BaCO3,故不可行;D项,钾的焰色反应为浅紫色,钠为黄色,可行。
答案:C8.(2009年高考全国Ⅰ理综)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 3杂质的Na 2CO 3样品的纯度,现将w 1 g 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 2 g ,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A.84w 2-53w 131w 1 B.84(w 1-w 2)31w 1 C.73w 2-42w 131w 1 D.115w 2-84w 131w 1解析:设样品中含NaHCO 3 x g ,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Δm2×84 106 62x w 1-w 2x =84(w 1-w 2)31(g), 则Na 2CO 3的质量分数为:w 1-x w 1=84w 2-53w 131w 1。
答案:A9.碱金属元素是周期性表现得最鲜明和最规律的一族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单质都能浮在水面上,都能保存在煤油中B .单质在空气中燃烧时,都生成过氧化物C .单质都不能在自然界中稳定存在D .单质都是强还原剂,其阳离子都具有强氧化性解析:Rb 、Cs 密度比水大,Li 的密度比煤油小,A 不正确;Li 燃烧只能生成Li 2O ,B 不正确;碱金属单质是强还原剂,但其阳离子具有弱氧化性。
答案:C10.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Na 2CO 3溶液(NaHCO 3),选用适量NaOH 溶液B.NaHCO3溶液(Na2CO3),通入过量的CO2气体C.Na2O2粉末(Na2O),将混合物在氧气中加热D.Na2CO3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过滤解析:D项不正确,因为Na2CO3溶液也能和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CO3,即CO2-3+Ba2+===BaCO3↓。
答案:D二、非选择题11.某硝酸钾样品中含少量杂质硫酸钾和碳酸钾,为了除去杂质,要做以下实验:试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1)气体E是________,X________,Y________,Z________。
(2)固体A的成分________,固体C的成分________。
(填化学式)解析:要除去KNO3中混有的少量杂质K2SO4、K2CO3,可先用过量Ba(NO3)2溶液除去SO2-4和CO2-3,然后用过量K2CO3溶液除去上述实验中引入的Ba2+,再用过量HNO3溶液除去引入的CO2-3,最后对所得KNO3溶液小心加热蒸干即得纯净KNO3晶体。
答案:(1)CO2Ba(NO3)2K2CO3HNO3(2)BaSO4、BaCO3BaCO312.(2011年邹城一中月考)碱金属元素的氢化物(通式为MH)均为白色晶体,其中H-有很强的还原性,工业上常用作还原剂。
(1)写出NaH在高温下与TiCl4反应生成Ti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MH 能与水剧烈反应:MH +H 2O===MOH +H 2↑,在此反应中,H 2O 是______剂,H 2为______产物(填“氧化”、“还原”或“氧化还原”)。
(3)MH 和液氨之间也有类似MH 和H 2O 之间的反应,写出MH 和液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答案:(1)2NaH +TiCl 4=====高温Ti +2NaCl +2HCl(2)氧化 氧化还原(3)MH +NH 3===H 2↑+MNH 213.有A 、B 两种常见化合物,其焰色反应均呈黄色,C 是一种单质气体,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他物质均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 的电子式________。
(2)①B 加热产生D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 加稀硫酸产生D 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A 在潜水艇中的一种重要用途_____________。
(4)写出混合物加水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5)A 、B 在密闭装置中加热,充分反应后,若只得到一种固体化合物E 。
①E 的化学式为________,则A 与B 的物质的量之比的最大值为________(填数字)。
②若只加入0.5a mol 某一纯净物可将只含a mol B 的溶液转变成只含a mol E 的溶液,则该纯净物化学式为________或________。
解析:A 、B 焰色反应呈黄色,则A 、B 为钠的化合物。
由A 与B 的混合物与水或硫酸反应产生气体C 可知混合物中必含有Na 2O 2,且C 为O 2。
又因为加热A 与B 的混合物产生O 2,说明另一物质的分解产物必有H 2O 和CO 2,即另一种物质为NaHCO 3。
A 与B 的混合物溶于水的产物与D 反应生成B ,则B 为NaHCO 3,D 为CO 2,A 为Na 2O 2。
由2NaHCO 3===== △Na 2CO 3+CO 2↑+H 2O 可知若只得到一种固体产物,则产物必为Na 2CO 3,即Na 2O 2的物质的量小于或等于CO 2的物质的量,所以Na 2O 2与NaHCO 3的物质的量之比应小于或等于12。
答案:(1)Na +[··O ······O ······]2-Na + (2)①2NaHCO 3=====△Na 2CO 3+CO 2↑+H 2O②HCO -3+H +===CO 2↑+H 2O(3)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4)2Na 2O 2+2H 2O===4NaOH +O 2↑NaHCO 3+NaOH===Na 2CO 3+H 2O(5)①Na 2CO 3 1/2②Na 2O Na 2O 214.将2.5 g Na 2CO 3、NaHCO 3、NaOH 的固体混合物完全溶解于水,制成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1 mol/L 的盐酸,所加入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 2的体积(标准状况)关系如下图所示:(1)写出OA 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加入35 mL 盐酸时,产生CO 2的体积为________mL(标准状况)。
(3)计算原混合物中NaOH 及碳酸钠的质量。
解析:(1)固体溶于水后首先发生反应NaHCO 3+NaOH===Na 2CO 3+H 2O ,由OA 段耗HCl 25 mL>(45-25) mL 知溶液中含NaOH 、Na 2CO 3,且NaOH 耗盐酸5 mL ,其次是Na 2CO 3与HCl 反应生成NaHCO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