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本店铺高三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希望你努力学习,圆金色六月梦!1.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间:得间奔真州(机会)出没于长淮间(之间)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间至赵矣(抄小路)度:予自度不得脱(估计)付之度外(考虑)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徒: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拜:拜为上卿(授予官职)拜送书于庭(叩拜)见:徒见欺(被)于是王召见(接见)我见相如(看见,遇见)不见水端(看见)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计:计未定(计策)窃计欲亡走燕(打算)臣从其计(主意)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故: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如: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沛公起如厕(往,去)意: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XX如不能举(尽)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 若: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闻:闻道百(听见)且夫吾尝闻(听见,听说)少仲尼之闻(见闻,学识)始: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始吾弗信(开始)幸:而君幸于赵王(宠幸)则幸得脱矣(侥幸)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不幸*死矣(幸运)始皇帝幸梁山宫(特指皇帝到某处去)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负其强(倚仗)决负约不偿城(违背)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肉袒负荆(背负)引: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引车避匿(调转)秦军引而去(避开)引酒且饮(拿)所以:而法其所以为法(……的依据)此其所以败也(……的原因)以: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目的)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表凭借)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连词,表修饰)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用)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介词,因为)亦以明死生之大(连词,表目的)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具告以事(介词,把)请以剑舞(介词,用)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凭)项王未有以应(连词,来)而:去今之墓而葬焉(连词,表承接)其疾病而死(连词,表修饰)死而湮没不足道者(连词,表承接)则噪而相逐(连词,表修饰) 而仆之(连词,表承接)买五人之头而函之(连词,表承接)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 项王按剑而跽(连词,表修饰)拔剑切而啗之(连词,表承接) 焉: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去今之墓而葬焉(兼词,于此,在这里)吴之民方痛心焉(代词,他,代“毛一鹭”)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陈述)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何,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之: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助词,的)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去,往)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前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代词,指代石碑)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寡人之过也(的)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代词,指代秦君)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代这件事)将焉取之(代词,代土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野语有之曰(代词,代后面所说的俗语)我之谓也(宾语提前的标志)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其:以旌其所为(代词,指代五义士,作定语成分) 敛赀财以送其行(代词,代周顺昌)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词,代自己)发其志士之悲哉(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示代词,那)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代郑文公)君知其难也(代词,这)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指代晋国)失其所与(代词,指代自己)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且: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表递进,况且)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于:激于义而死焉(介词,表被动)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表被动)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介词,在)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贪于财货(对于)长于臣(比)得复见于此(在)2.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肇锡余以嘉名(同“赐”)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中语⽂必修三⽂⾔⽂ ⽂⾔⽂是⾼中语⽂学习⾥的重点内容,那么必修三课本中有哪些⽂⾔⽂呢?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中语⽂必修三⽂⾔⽂,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语⽂必修三⽂⾔⽂(⼀) 寡⼈之于国也 梁惠王⽈:“寡⼈之于国也,尽⼼焉⽿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如寡⼈之⽤⼼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对⽈:“王好(hào)战,请以战喻。
填然⿎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â)兵⽽⾛。
或百步⽽后⽌,或五⼗步⽽后⽌。
以五⼗步笑百步,则何如?” ⽈:“不可!直不百步⽿,是亦⾛也。
” ⽈:“王如知此,则⽆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不违农时,⾕不可胜(shēng)⾷也;数(cù)罟(gǔ)不⼊洿(wū)池,鱼鳖不可胜(shēng)⾷也;斧⽄以时⼊⼭林,材⽊不可胜(shēng)⽤也。
⾕与鱼鳖不可胜(shēng)⾷,材⽊不可胜(shēng)⽤,是使民养⽣丧(sāng)死⽆憾也。
养⽣丧死⽆憾,王道之始也。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者可以⾐(yì)帛矣。
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失其时,七⼗者可以⾷⾁矣。
百亩之⽥,勿夺其时,数⼝之家可以⽆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者⾐帛⾷⾁,黎民不饥不寒,然⽽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
” “狗彘⾷⼈⾷⽽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不知发,⼈死,则⽈:‘⾮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杀之,⽈:‘⾮我也,兵也。
’王⽆罪岁,斯天下之民⾄焉。
” 过秦论 及⾄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御宇内,吞⼆周⽽亡诸侯,履⾄尊⽽制六合,执敲扑⽽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
胡⼈不敢南下⽽牧马,⼠不敢弯⼸⽽报怨。
语文高中必修三必背篇目《必背篇目》是语文高中必修三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从《论语》、《红楼梦》和《诗经》三个篇目展开讨论,以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经典文学作品。
《论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
其中的《学而篇》是必修三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而篇》是孔子的言行录,通过孔子的教导,表达了教育和修养的重要性。
其中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诫我们要不断学习并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从而获得乐趣。
这也是我们今天追求知识的重要动力。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必修三中的重要篇目。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华富贵与人情冷暖。
其中的《贾宝玉梦幻识通灵》是必修三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这个梦境中的情节既是对贾宝玉内心世界的描绘,也是对整个小说情节的铺垫。
通过对贾宝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作者塑造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人物形象,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和行为。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修三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涵盖了不同主题和形式的诗篇。
其中的《关雎》是必修三中的重点篇目之一。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爱情故事中的情感纠葛,通过对男女之间的爱情的描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婚姻观念和伦理道德。
这种古老而深刻的情感体验,对于我们理解古代社会和人性的复杂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论语》、《红楼梦》和《诗经》三个篇目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文学作品不仅是我们的学习内容,更是我们了解和思考人类文化、历史和思想的重要窗口。
通过阅读和研究这些篇目,我们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必背篇目》是语文高中必修三中的重要内容,其中的《论语》、《红楼梦》和《诗经》三个篇目都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对这些篇目的深入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领悟古代文化,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深度。
高中语文必修三必背篇目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必修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其中有许多篇目是学生们必须背诵的。
这些篇目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优美的语言表达,通过背诵,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高中语文必修三必背篇目。
第一个必背篇目是《韩愈论功名》。
这是一篇写作于唐代的韩愈的散文。
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功名的批评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韩愈在文中提出了“躬耕”和“读书”两者的重要性,并认为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通过背诵这篇文章,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唐代社会的文风和思想,也能够在探讨人生价值时,得到一些启示。
第二个必背篇目是《唐宋八大家和明清四大家的文学成就》,这是一篇对唐宋八大家和明清四大家的介绍和评价的文章。
通过背诵这篇文章,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唐宋八大家和明清四大家的文学成就,包括他们的代表作品、思想和艺术风格等。
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三个必背篇目是《西游记》。
《西游记》是一本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神魔小说。
这本书以描绘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为主线,通过一连串的冒险,揭示了人性的善恶之辩。
背诵《西游记》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第四个必背篇目是《四库全书》,这是一份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丛书。
《四库全书》收集了从周代到明末的大量古代文献和学术著作,包括历史、哲学、文学、医学、法学、经济等各个领域。
背诵《四库全书》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悠久历史,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学科综合素养。
第五个必背篇目是《二十四史》,这是中国古代的正史总集。
《二十四史》收集了中国从夏至明朝的历史资料,是中国古代最为权威和全面的历史著作之一。
通过背诵《二十四史》,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对于培养学生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5篇)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理解积累文言文词汇。
[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朗读、翻译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启发学生学习古人的学习精神,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来完善和充实自己。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听三国演义主题曲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的确,乱世出英豪。
三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可谓水火不容。
然而,曹操又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称赞。
对于孙权,也许我们更多的是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一起来学习第十五课《孙权劝学》。
(板书课题)二、背景简介1、提问:《孙权劝学》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有谁能谈一谈有关《资治通鉴》的知识吗?(指名介绍)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2、教师明确作家、作品三、一读——读通课文1、读准字音请一生明确读音,全班齐读。
2、请一生试着朗读课文。
3、听课文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听清字音和停顿)。
4、全班齐读。
四、二读——读懂课文1、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自己解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
3、提出疑难字词,全班互助解决。
4、出示重点词句,指名翻译。
5、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五、三读——读出语气和感情1、孙权的谈话。
提问: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明确:语气肯定,语重心长,现身说教。
(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读)2、鲁肃与吕蒙的对话。
提问: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明确:鲁肃:惊讶、赞叹。
吕蒙:自豪、自得。
(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读)3、教师顺势抛出问题:从上述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权、吕蒙、鲁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评价、点评、肯定。
4、在上述基础上,要求学生当场表演孙权与吕蒙、吕蒙与鲁肃的对话,再现当时情境。
高中语文必修三必背篇目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中包含了深厚的文化精髓,而高中语文必修三专设课程就是要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古代文学中的文化思想,更好地融入当今社会。
高中语文必修三中重要的必背篇目一共十七篇,阐述了古代的文化精神,推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部分。
下面介绍一下高中语文必修三必背篇目:1、《滕王阁序》是文言文中经典之作,撰写于两千多年前,由唐代著名诗人王勃所作,是一篇祝酒歌赋。
文章描写滕王阁位于江西绥德之上,因滕王公孟轲求学而受到深山草莽中对这种“学”报之以热烈的好评,其中深沉的意蕴堪引人深思。
2、《古柳》是晚唐月令承欢的诗篇,描述的是登柳庄的罗敷的古柳的变迁,诠释了时代在变迁中,一贯的精神不变。
这篇诗深刻描绘了柳树“朝发夕落无义”的景象,勾勒出古柳的惆怅,反映出人生的短暂,与月令的深刻思考。
3、《荆轲刺秦王》是古代篇章,属于《史记》中的精彩之作,描写了汉朝著名忠臣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文章以荆轲刺秦王名利双收的忠勇历程为中心,反映出中华民族意志坚强的特点,堪称为符合民族英雄精神的反映。
4、《业馀集》是一部唐代史部小说,描写了唐朝革新朝臣慎裒的故事。
故事从慎裒踏入唐朝当官的开始到他差一筹落魄的结局,穿插着他在唐朝的经历,反映出中国的历史变迁过程,让人们深刻体会到政治上的变迁以及朝野之间的纷争。
5、《论语》是儒家经典,由西楚霸王项羽所著,记录了西楚儒家学派核心思想的发展。
文章展示了项羽认为应该遵循的伦理道德准则,深刻地体现出了项羽的谋略和才华,也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准则和观念。
6、《桃花源记》是唐代儒家文学家陶渊明著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关于被称作桃花源的乡村的故事。
围绕着桃花源的自然风光,以及桃花源里的和谐人际,陶渊明用一句句深刻、独特的文字,把这里景色描绘得如同一幅清新脱俗的图画,深受读者赞赏。
7、《论衡》是一部唐代著作,由唐代思想家韩愈所著,是一部关于儒家哲学的著作。
本文论证了哲学上范畴的重要性,以及应用范畴学把握客观现象的重要性。
一、高中语文必修三现代文知识点总结1、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2、长篇小说《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
作品的主题也没有局限在个人爱情悲剧本身,而是围绕着中心事件,展开了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描绘了一幅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说明了整个封建社会已是千疮百孔,摇摇俗坠。
深刻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政治吏治、婚姻制度、伦理关系,悲愤满腔地控诉了封建主义的残酷无情和灭绝人性,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宣告了这一社会必然走向灭亡。
在中国,《红楼梦》被评价为剖析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林黛玉进贾府》是全书的序幕之一,通过一个从未到过贾府的人物——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一个庞大的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环境描写细致真实,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栩栩如生。
林黛玉的美貌多情、体弱多病、生性敏感、言行谨慎等,王熙凤的泼辣、精明能干、刁钻狡黠、善于逢迎等,贾宝玉的英俊多情、任性率真和敢于反叛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3、《祝福》围绕鲁四老爷家的几次祝福,塑造了祥林嫂这样一位纯朴善良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她一生勤劳善良,对生活要求极低,到头来却挣不到鲁迅所说的一个“做稳了”的“奴隶”的资格,只能悲惨的死去。
深刻的揭露“四权”(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对中国妇女的迫害,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吃人的本质。
4、《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后期的代表作,1954年凭借此作“精通于叙事艺术”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本文通过主人公桑地亚哥与鲨鱼的顽强搏斗的描写,表现了一种奋斗的人生观,即使面对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胜利。
也许结果是失败的,但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凭借着勇敢坚毅、自信和永不服输的精神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必修三复习资料一、生字词第一单元人烟阜盛华冠丽服敕造雕梁画栋台矶嬷嬷鬟削肩顾盼神飞形容厮认不经之谈纳罕敛声屏气恭肃严整放诞无礼攒绾螭璎珞绦缕裉绉嫡亲便宜幄庑轩峻拙甬宸彝錾黼黻莳罽觚茗孽根祸胎内帏箸盥漱嗽惫懒懵懂顽童倭瞋视偏僻乖张诽谤纨绔膏粱罥靥颦杜撰忖度殉葬钗钏监生寒暄瓦楞朱拓抟霭间或瘦削悚然踌蹰支梧芥怨府少不更事谬种淡然惊惶俨然雪褥忌讳打搅百无聊赖颊形骸周正应酬沸反盈天宽洪大量新正醺山墺捺荸荠衔讪门槛草窠驯熟渣滓唾弃瞥拗蹙缩局促诡秘强赎罪炮烙窈陷连绵不断歆享醴蹿鲭鲨下颚鱼鳍为所欲为攮皮开肉绽鳐吞噬滔天胳肢窝攒钱攥住黏液脊髓蹂躏撬拽掉榫头戳啐桅杆第二单元噫吁嚱凫石栈猿猱扪参历井膺巉岩飞湍喧豗砯崖转石崔嵬吮血凋伤青冢渚潦倒贾人恬然荻花捻嘈虾蟆钿嘲哳篦呕哑宵柝惘然第三单元曳洿池数罟衣帛豚彘畜庠序孝悌颁白饿殍靛青蓼蓝輮中绳槁暴参省跂砺跬步骐骥锲而不舍镂螯驽马崤函轸膏腴雍州翟膑逡巡镞笞藩篱黔首隳镝弩牖氓隶矜迁徙猗顿蹑足櫌铦戟铩度长絜大赧万乘句读不谀贻郯子老聃经传第四单元嬉闹依仗聒噪厮打默契汲取调剂反馈天赋夙愿羱各执己见众说纷纭好大喜功晕眩战栗踝节无垠广袤隶属漩涡璀璨奄奄一息彗尾人才济济斑斓令人目眩撒手人寰刨根究底在所不辞湮没畏葸不前比比皆是二、文学常识和名著导读1.曹雪芹与《红楼梦》2.鲁迅与《呐喊》《彷徨》3.海明威4.贾谊5.韩愈6.白居易7.《荀子》与《孟子》8.《高老头》三、文言文重要句子翻译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3.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8.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高中语文必修三(语文版)第二单元小测
(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总分100分。
出卷人:甘振浩)
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 一、文学常识:(每空一分,共20分)
1.词兴于__________而极盛大于______________。
词又被称为曲子、_________琴趣、_____________等等。
从词的许多别名可以窥见词与诗及________________的不解之缘。
词在发展初期也是配乐演唱的。
填词一般是按照某种曲调的_________填制歌词。
而曲调的名称如《沁园春》、《菩萨蛮》、《念奴娇》等就叫做“词牌”,也叫“__________”。
在唐宋时代,词牌名有许多来源,有的来自西域音乐,有的是乐工歌伎或词人自创的。
2.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____________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词牌是一首词___________的名称。
例如《沁园春雪》这首词,“沁园春”是_________,“雪”是词的标题。
《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______________。
3.词,按照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不同,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豪放派词作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
而且更喜摄取_____________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
4.A
二、名句填空(每空2分<错一字不得分>,共30分)
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
2.故国神游,,早生华发。
,。
3.孤村落日殘霞,。
一点飞鸿影下。
,。
4.,、孙仲谋处。
5.是处红衰减,苒苒物华休。
,。
6.《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
7.苟利国家生死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澄江一道月分明。
三、阅读理解:(50分)
(一)声声慢(18分)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将息:将要休息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憔悴损:枯萎凋谢
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情形
D.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敌:抵挡
10.下面是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李清照是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工诗、文,更擅长词,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
有词集《乐章集》传世。
B.晏殊是北宋仁宗朝的丞相,其词婉约含蓄,写景言情均属上乘,有词作《珠玉集》。
C.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
代表作有《雨霖铃》《八
声甘州》等。
D.古人论词的风格,分豪放和婉约两派,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他们的词写得气魄大而无所拘束,是豪放派的代表;柳永、李清照、周邦彦等的词显得婉约含蓄,属于婉约派。
1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写出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理状态?(3分)答:
12 “憔悴损”是写花还是写人的?并说说理由。
(3分)
答:
1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是写景的,同时也是抒情的,试作简析。
(3分)答:
14.“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愁包含了哪些内容?(3分)
答:
(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2分)
辛弃疾
★★★★,★★★★、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5.对“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怀念廉颇,感痛今天再也找不到廉颇那样的名将了。
B.作者以廉颇自比,表达了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抒发了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C.作者怀念廉颇,用追述赵国不重用廉颇而加速灭亡的事实来影响南宋统治者。
D.作者以廉颇自比,指出朝廷若不重用主战的将领,必将重蹈历史上赵国灭亡的覆辙。
16.对下列句子使用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仲谋处。
(慨叹江山依旧,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已无处寻觅了)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赞扬当年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
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功绩显赫,壮心不已)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借刘义隆不作充分准备,仓促北伐遭致失败,警告韩侂胄不要急于事功)
17.下列诗句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8.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置语序的一项是()(3分)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C.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三)[正宫]醉太平张可久(3分)
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
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①,清廉贬入睡馄钝②。
葫芦提③倒稳!
[注]①迷魂阵:元人以此代指三教九流之场所。
②睡馄钝:躺着的馄饨,比喻软弱站不起来。
③葫芦提:糊涂,亦代指喝酒。
19.这首小令的主题是什么?透过这首小令,我们看出作者的处世态度是怎样的?请结合全曲简要赏析。
答:
(3分)
(四)秋词刘禹锡(7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20.作者对“秋日”是怎样的态度?从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1.试分析这首诗在写法上的两个突出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五)读两首咏梅词,回答(1)—(4)题的问题。
(10分)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混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2.最能显示出两位诗人思想境界的词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3.两首词各自的情感基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4.请简析两首词所塑造的梅的形象的基本特征。
(4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