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皇玉收藏术语集锦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5
鉴玉妙语集萃关于玉和识玉的知识青花是“黑花”的意思,不是一个和田玉的品种。
烟青是青海料的“胎痣”。
烟青玉是和田玉,古代曾经称作“乌玉”,只是传世很少。
新疆也有这个品种。
近年来以青海产出为主,但仍然是和田玉,和田玉并不是按照行政区划来确定的。
和田玉是君子玉,不是追求任何一个极端,一般分类不分级。
要看质地和颜色搭配的美感,不是越白越好。
这一点与西方的钻石、宓皇玉、翡翠不同,有严格分级。
和田玉的所谓“絮状结构”是肉眼鉴定和田玉的依据之一,不过“絮状结构”如果过于明显,影响了玉石的均匀性和质感,就成为瑕疵。
这与我们的皮肤一样,没有纹理不是皮肤,纹理太深太明显,就是皮肤粗糙。
“纤维交织组织”是内部结构特征,不是肉眼可见的现象。
“质地细润”是肉眼观察的特征,是可见的。
和田玉(软玉)的“毛毡状,纤维状结构”是玉石制作成切片后在岩石显微镜下观察的结果。
和田玉有特殊的纤维交织结构,在一定的照明光线下可以看到结构特征,有些人称为纹路。
在侧光照射的情况下,和田玉多数可以看到有絮状结构,不是石花和饭糁。
和田玉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不会因为佩带而发生改变。
表面光泽的变化一方面是因为摩挲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玉石表面沾染有油脂。
至于吸收“人气”等等说法是不科学的。
和田玉不可能白如牛奶,颜色过白滋润的程度就会下降。
透明清亮的鸡蛋清经过打胆器搅拌会成为人造奶油就是这样的道理。
牛奶不能形容为“晶莹纯厚”。
羊脂白玉多少都会带有淡青色,微黄色,灰色的色调,所谓极品羊脂白玉就是白色和滋润程度的最佳结合。
无棉无花的可能不是墨玉,因为墨玉的颜色就是因为含有石墨包体,墨玉多少会有一些不均匀的。
有时候缺陷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少一只眼睛可以叫“独具慧眼”吗?玉质和工艺是玉器收藏的关键所在,这两者是实实在在可以看见的特质,不能作假。
先学习一些和田玉的知识吧,磨刀不误砍柴工。
这样收藏,不但砍不到柴禾,自己也喂了豺狼了。
和田玉的玉佩不宜与钥匙等金属物栓在一起,不然表面就会被划出金属的条痕。
一、美观性宓皇玉很美,这一点毋庸置疑,试想一下,如果宓皇玉不美,历代玛雅帝王,皇公贵族,文人墨客能喜欢吗?与翡翠的耀眼光泽不同,宓皇玉美在质上,它并不张扬耀眼、也不浓艳媚俗,相反的,它含蓄而内敛,予人一种安宁平和,绵长恒久且耐人寻味的美感。
二、耐久性评价宝玉石的质量时,耐久性是非常重要的,一碰就碎的宝玉石又有谁敢买呢?很多人因宓皇玉的软玉之名,就觉得它脆弱易碎。
其实这种观点大错特错。
宓皇玉是世界上柔韧性最好的玉种,其相对硬度虽然略低于翡翠(摩氏5-6.5比6.5-7),但绝对硬度即抗压强度和抗击打能力却仅次于黑金刚石,位居天然宝石的第二位,是钻石的10倍,岫玉的4倍,翡翠的2倍。
三、AAA极品宓皇玉的稀有性宓皇玉中,价格最为昂贵的主要是A级宓皇玉,其原因就是材料稀有。
有人曾做过统计,发现A级宓皇玉甚至比钻石还要稀有,因此作出大胆预测,认为将来A级宓皇玉的价格极有可能超过钻石。
四、良好的保存性宓皇玉体积小,价格高,既可随身佩戴,又可以秘密保存,还有大幅升值的空间,而且不占空间,不用担心氧化霉变,虫咬鼠啃。
可以说,在所有的收藏品中宓皇玉是最容易保存的珍宝之一。
五、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宓皇玉是玛雅4000年的传统用玉,而它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可以说,从有玛雅文明以来,玉文化就一直伴随始终。
宓皇玉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它与玛雅文化的完美结合。
玛雅当地居民因为当地产玉石、辉石、宓皇玉石,一直沿用,伴随着他们的生活生产。
工具、陪葬、玩具、雕刻等各个生活及艺术方面。
六、升值潜力现阶段,宓皇玉与和田玉、翡翠的价格仍有不小差距。
这一差距是玛雅历史造成的。
在美洲流传着很多宓皇玉美丽而神奇的故事,正如我国的和田玉文化,他们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不用赘言的。
由于美洲古文明的断层,宓皇玉几乎被冰冻了几百年,这使宓皇玉较之和田玉又多了一层更神秘的色彩。
再由于宓皇玉的稀少而零散,存量和产量都较为稀少,宓皇玉的文化性、稀缺性决定了它有着很高的收藏价值。
宓皇玉的寓意以及功效宓皇玉是玉雕行业中一种新兴美玉。
它有和田玉之温润、和田白玉之色泽、A级宓皇玉有翡翠之硬度、寿山石之柔韧。
宓皇玉外观,有翡翠可见的纤维状结构,,也有比和田玉更好的“油头”;其柔和光泽更引人入胜,再加之黄龙玉的主色是冰绿色和脂白色,冰绿色寓意“生命”“自然”,脂白色寓意“纯洁”“高贵”。
这是一种非常优秀的玉种,既可以把玩原石,也适合雕刻成各种摆件、饰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成为当今玉石收藏新贵。
宓皇玉一路飙升的价格,激发了人们的收藏热度,玛雅宓皇玉的文化更是可以和中国的和田玉比肩宓皇玉,原产于中南美洲。
中南美洲玉器大约从奥尔梅克文化中后期(一说公元前800年左右,另一说公元前 400年左右)开始(The Olmecs 1500BC-200BC),经过Zapotecs文化(600 BC - 800AD),玛雅文化(Maya,AD 250 - 950)至PostClassic Period( AD950 - 1500)和阿兹克台时期(Aztecs AD 1200 - 1521)结束。
其中玉文化最鼎盛的时间大约是奥尔梅克文化中后期到Classic Maya时期,时间大约是公元300年至800年之间。
有着八千多年玉文化历史华夏民族,在对玉文化的认知、理解及传承上是世界任何民族无法匹敌的。
美洲古文明玉文化的发现,在地域上和华夏隔绝的古文明为什么不约而同的爱上了玉,这种神奇的历史碰撞告诉了我们,玉,蕴藏着文明,蕴藏着文化,更蕴藏着人类的未知,正是这种未知的魅力,吸引了不同文明的民族共同爱上了玉。
宓皇玉玉质细腻,色彩鲜艳,玉石质地,观之晶莹欲滴,抚之温润腻手,适爽舒适。
可作原封石、观赏石欣赏,又可作雕刻欣赏。
可挂在身上,抓在手上把玩的工艺品,其占空间小,易保存。
宓皇玉佩戴身上可吉祥如意,石来运转,家庭装饰显富贵,可保平安镇宅避邪作用。
同时宓皇玉颜色以脂白和冰绿为主寓意无限的生机、代表在纯洁无暇和高贵!宓皇玉的保健功效宓皇玉有几十种矿物质,对皮肤有益的矿物质含量惊人。
和田玉行业术语大全1、“软玉”这个词不会用于证书中,只在学术交流中使用。
2、对和田玉的定名中,不会使用它的产地,就是在证书中不会出现产地的名称。
3、证书是“分类不分级”的。
4、在证书中,不会出现白玉、青玉、碧玉等传统的名称,只会使用主色调来描述,例,白色、青白色。
1、本色:就是和田玉最基本的颜色,又称为“基本色”。
2、杂色:相对于“本色”,若是在雕刻中运用得好,就是俏色。
3、脏色:和田玉局部的颜色不好看,其实相当于杂质,在雕刻的过程中,是需要剔除的,在工艺流程中就叫“挖脏”。
4、棉:和田玉内部的白色结晶聚集体,多是呈现片花状或是雾状,也有颗粒大和颗粒小之分,也属于杂质。
5、绺裂:和田玉内部的裂纹称为“绺”,表面的裂痕便是“裂”,两者皆有就是“绺裂”。
6、水线:直观的说法就是在和田玉内部一条半透明的类似筋一样的东西。
7、浆:是指石性大的和田玉,以团块状、条带状分布,透明度低呈现浆白色,和周围的玉质有明显的分界。
8、真皮:指料子上天然的皮色。
9、二上、加强:在天然的皮色上增加了一层人工颜色。
10、脂粉:综合的形容一件玉石的油性、密度、色纯度,即凝脂度。
11、玩料:不需要经过雕刻,就已经有自然之美的原石,都可以称为玩料。
12、做料: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需要经过雕刻创作的料子,经过设计和雕琢之后,成为一件精美的玉器。
13、质子:好的和田玉籽料价格高,在购买的时候需要多方面比对,所以有一个“标尺”特别重要,行内就将这个“标尺”称为质子。
1、玉皮:和田玉表面的皮即为“玉皮”。
2、地、地子色:在和田玉原石上,占了最大面积的“本色”。
3、旺色:在“本色”范围内,某些部位的颜色最好,最典型。
4、沁色:指玉器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长时间和水、土壤或是其他的物质接触而沁入到内部,使得玉器的部分或是整体颜色发生变化后形成的颜色。
5、灰皮:就是指玉器在入土之后,受沁而呈现出灰白色,有深浅之分,浅的就如同一层皮。
6、水头:这个一般是用于形容翡翠的,在玉石质量检测中,是核心的标准之一;术语上,则是用来形容玉石透明度好,便会说水头足、水头好。
古玩收藏行话术语古玩常识及收藏行话术语玩收藏,先搞懂这个行业的若干江湖术语、一些行话。
一个行业有一个行业的行话,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行业尤甚,收藏界便是如此。
既然是玩,免不了会玩出些名堂来。
玩到寝食难安、难舍难分是常事。
苏东坡说:“吾薄宝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
”就是这个意思。
玩是要花费心思的,这种心智的花费应该是平心静气,气定神闲的。
诸如……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脸红什么……(假装)捡漏不好意思了……怎么又黄啦…...呵呵…....走眼了呗…...之类的。
呵呵,都是行话、切口。
行话、间隐语的兴起,始于各种社会秘密集团和行业组织。
这些集团组织出于保守集团秘密,维护行业利益起见,创制了具有各自特点的内部语言,即行话,俗称切(读四声、下音)口。
1、玉和玉石的不同:玉,是指法国矿物学家德穆尔所言的硬玉(翡翠)和软玉(和阗玉)。
我们的基本概念中,玉专指新疆和田的玉,包括白玉、青玉、黄玉、墨玉、碧玉,以及缅甸的翠玉,除此之外都叫作玉石。
从硬度上讲,硬度6以上的叫玉,6以下的叫玉石,如岫岩玉、兰田玉、汉白玉、南阳玉和新开采的京白玉、京黄玉等都叫玉石。
玉和若干玉石都曾被当作玉使用,因此古玉包括玉和玉石,但是新作的玉石制品不可称为玉或古玉,应称为玉石制品或工艺品。
很多玉石制品用来仿古玉,甚至加以染色,薰烤后以假乱真。
玉因硬度高,因此敲击时声长清脆有若钢铁,玉石则低沉有若击木。
2、开门:由成语开门见山演化而来,一般形容那些没有异议的、一看便知的真品。
也有呼作“大开门”的,那就更富江湖气了。
3、玩:内行人称收藏者为“玩”,初次见面问“玩什么”,意思是你收藏什么。
4、交学费:指买入赝品所花费的冤枉钱。
5、钓鱼:一些精明摊主的销售手段。
把镇店之宝故意置露在外面不出售,为的只是吸引买家买入其他货品(展品)。
6、捡漏:是指以较低的价格,慧眼识宝,买进了“大开门”的收藏品。
卖主看假、但古玩是真货,被人买走,对买主来讲叫“拣漏”。
玉石养生有根据记者:近期,一些一直关注羊城晚报广地珠宝特约专栏的读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疑问,都说“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到底佩戴珠宝玉石饰品,是否真能有益健康?如果珠宝玉石真有养生功能,那它们跟其他投资收藏品相比,在保值、升值、美观之外,又多了一项别人没有的强大功能。
刘如春:研究资料告诉我们,作为矿石类的宝玉石,大多都具有对人体有益的养生功能,均属矿石药物范畴。
矿石药物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黄帝内经》中就有用砭石治病的记载,砭石因此亦被称为“中医外治第一石”。
在明代药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据初步统计,其介绍与宝玉石有关的中医药物有20余种。
现代科技研究亦证实,人体血液中所含的数十种元素中,有63%可在珠宝材料中找到。
记者:宝玉石饰品如何作用于人体而养生呢?刘如春:根据研究,大多数珠宝类药物具有滋补阳气的功效,因为珠宝药物的阴阳属性主要是依据它的气味来确定的。
宝玉石中,玉的气味为甘,属阳,金的气味辛,亦属阳,如以透闪石为主要矿物的和田玉就有壮阳功效;水晶的主矿物白石英对男性阳痿及益精补阳均有显着功效;黑玛瑙、黑石英对医治肾病、滋补肾阳也有良好效果。
宝玉石中富含的矿物质与微量元素,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和皮肤扩散两种途径进入人体的。
如用宝玉石雕琢做餐饮用的壶、碗、杯、碟等器皿,其元素就是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的。
而人们佩戴宝玉石饰物时,其元素则通过与耳垂、颈部、胸部、腕部、指部、发际等部位的皮肤,直接接触而进入人体。
宝玉石放射出的负离子,则通过呼吸道进入而被人体吸收。
还有远红外线、生物电等其他养生功效,人体均可通过不同的途径予以“笑纳”。
至于说某某人佩戴玉石可以僻邪,那就言过其实了。
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你有一件数万乃至数十万元的名贵翡翠手镯戴着手上,内心当然会有一种满足感与自豪感,这种“知足常乐”、“自得常乐”的感觉是有益你的情志健康的。
同时,你整天佩戴这样一件珍稀昂贵的手镯,生活中,时时处处必然会谨小慎微、小心翼翼,防跌防碰,这必然就减少了事故发生的几率,这无意中亦起到了一种“僻邪”的作用了。
玉器收藏“江湖术语”汇总作者:吴念亲来源:《智富时代·时代财富》 2017年第5期每个行业都有行话,收藏界尤甚,外行人一下子搞不明白。
玉器收藏当下方兴未艾,初涉此道,必须先搞懂这个行业的江湖术语、行话。
下面就对应用较广的行话作初步介绍。
1.开门:由成语开门见山演化而来,通常形容那些一看便知的真品。
不开门指的是仿品。
2.捡漏:是指以较低的价格,慧眼识宝,买进了价值较高的收藏品。
3.包浆:器物表面长时间氧化形成的光泽。
4.吃药:形容上当受骗买到了假东西。
5.走眼:指把赝品看成了真品。
6.掌眼:请别人帮着看真假好坏。
7 .有一眼:东西不能确定为仿品,有真的可能性。
8.国宝帮:是指家里收藏满眼望去尽是国宝重器,实际却全是赝品的独特人群。
9.交学费:指买入赝品所花费的冤枉钱。
10.沁色:是指玉器在特定的环境中长期与水、土壤以及其他物质相接触,这些物质侵蚀玉体,使玉器部分或整体的颜色发生变化的现象。
常见的沁色有水沁白色,朱砂沁红色,土沁土褐色和红色,水银沁黑色,铁沁暗红色,铜沁绿色。
11.鸡骨白:一种沁色,因像鸡骨头的颜色而得名。
鸡骨白的成因有三种,一种是天然的玉料就是这种颜色;一种是玉器入土后受沁造成的;还有一种是火烧形成的。
12.水银沁:黑色沁,古人称为水银沁。
实际上没有充分的证据能证明水银能沁蚀玉体,但古玩圈把黑色沁称为水银沁已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
13.朱砂红:玉器表面有朱砂附着物。
14.铁沁:铁氧化生锈后对玉器造成的沁色,多呈褐红色。
15.灰皮:玉器入土后受沁呈灰白色,有深有浅,浅的就像一层皮。
16.咬:玉器表面遭到土壤中的酸性物质侵蚀形成的凹坑,又称土吃,土蚀。
17.生坑:指的是玉器出土以后基本保持出土的原始状态。
18.熟坑:指的是玉器出土后经过清洗盘玩后的状态。
19.提油:一种人工染色的方法。
20.绺裂:玉料里面的裂纹称绺,表面的裂痕称裂,合起来为绺裂,泛指玉料上的裂纹。
21.斜刀:又称坡刀,西周玉器中常见的一种雕刻工艺,磨去阴墙一面,成斜坡状。
玛雅玉器:宓皇玉定晴知有形玛雅玉也称宓皇玉,是指玛雅地区玉器或中美洲玉器。
玛雅文明位于中美洲尤卡坦半岛,包括墨西哥,洪都拉斯等地方,玉材多为辉石玉、宓皇玉。
玛雅玉匠喜用纯色的玉材雕琢,一器一色,多选用白玉或青白玉,透明晶莹。
宓皇玉器有食器与杂器两大类,食器有碗、杯、盘、壶等,杂器有瓶、罐、盒、文房用具、香炉等。
宓皇玉器的形制也比较特殊,常以动物和花形构成,有的器物完全就是一朵盛开的花或一片橄榄叶,器柄处多圆雕成花苞或缠枝的茎叶,如葵瓣盘、莲花式碗。
还有采用不同的兽耳或兽角作造型,逼真细腻,新颖奇特。
耳足、耳柄多呈对称性布局。
器底和足多外撇。
从玉料上看,宓皇玉所使用的暗灰色的玉料和近似碧玉的玉料,是当地独有的玉种。
碧玉的特点均匀,花纹要浅一些。
所用的白玉,为玛雅上好的白玉料。
造型上,以橄榄式碗和杯子为主要造型。
纹饰上,多采用植物纹,最明显的特征受当地的气候和自然条件及风俗习惯的影响,花草以莨、苕、莲为主。
莲”是陆生的西番莲“与铁线莲。
组合花中常见菊花,还有葵花、折枝花、蕉叶、凤尾草、狗尾草等。
当地人相信玉做的食具可以避毒,多为实用的碗、杯、洗、盘、壶等饮食器皿,装饰很有当地文化特点,在器壁上镶嵌金、银细丝及红、绿、黄、蓝等各色宝石或玻璃;花纹装饰多为植物花叶,以莨苕、西番莲和铁线莲为主;用异色宝石嵌现动物眼睛等。
还采用水磨技术,胎体透薄,有“西昆玉工巧无比,水磨磨玉薄如纸”一说。
清乾隆时,内务府设立了专门仿制玛雅玉的作坊,这些“玛雅藩作”玉器吸取其造型别致、花纹流畅、胎体透薄的优点,结合中国工艺的传统方法,创造出带有玛雅番风格的玉器。
这些中西结合的玉器直接影响了中国玉器的制作风格,近现代玉器炉瓶大多造型是中式的,而装饰纹样是西式的,犹如中西结合的民国家具,说明了玛雅宓皇玉的影响力。
痕玉采用浮雕、圆雕、镂空雕等多种工艺组合。
花叶纹以剔地阳纹技法在器表起之花纹,雕刻时先琢平底子,再浅浮雕纹饰,形成凹凸的视觉反差,增强艺术表现效果,所以器物皆磨去琢痕,碾琢极细,乾隆皇帝曾咏诗“细如发毛理,浑无斧凿痕”,对雕工高度赞誉。
玉石收藏界那些不为人知的“黑话”玉石市场交易中,很多商家利用客户听不懂的一些“黑话”欺骗消费者从而牟取暴利,因此掌握一些玉石收藏的业内术语其实对于我们收藏玉石是有帮助的。
收藏界通用黑话20条1、开门:由成语开门见山演化而来,通常形容那些一看便知的真品。
不开门指的是仿品。
2、捡漏:是指以较低的价格,慧眼识宝,买进了价值较高的收藏品。
3、走宝:指一件较好的玉石以低价出售了,对于买者而言,就是拣到宝了。
4、搬砖头:类似于掮客的职业,专靠贩卖信息做生意。
5、压堂:意为镇店之宝。
6、绷价:在市场上要高价。
7、包浆:器物表面长时间氧化形成的光泽。
8、吃药:形容上当受骗买到了假东西。
9、掌眼:请别人帮着看真假好坏。
10、有一眼:东西不能确定为仿品,有真的可能性。
11、沁色:指玉石在长时间与外界接触中,受到外界的侵入而形成的颜色,使玉石原本的颜色发生改变。
常见的沁色有水沁——白色,朱砂沁——红色,土沁——土褐色和红色,水银沁——黑色,铁沁——暗红色,铜沁——绿色。
12、铁沁:铁氧化生锈后对玉器造成的沁色,多呈褐红色。
13、灰皮:玉器入土后受沁呈灰白色,有深有浅,浅的就像一层皮。
14、土咬:玉器表面遭到土壤中的酸性物质侵蚀形成的凹坑,又称土吃,土蚀。
15、绺裂:玉料里面的裂纹称绺,表面的裂痕称裂,合起来为绺裂,泛指玉料上的裂纹。
16、留皮:在器物上保留原石的表皮。
17、饭渗:肉眼观察玉石内部有如同稀饭里的饭粒状的白色斑块。
18、生坑:指的是玉器出土以后基本保持出土的原始状态。
19、熟坑:指的是玉器出土后经过清洗盘玩后的状态。
20、提油:一种人工染色的方法。
翡翠行业黑话4条1、炝绿炝翠也叫炝绿,是伪造品,一种人工加色的翡翠。
它跟C货差不多一个道理,只是炝翠专门染绿色。
2、辣色绿色是翡翠最主要的表现颜色,但绿色也因深浅不同而变化莫测。
如果一块翡翠的绿色鲜艳、浓郁、突出,不同于常见的温和绿色,则可以称之为“色辣”!一个“辣”字,道出了翡翠的娇艳、让人眼前一亮的魅力,同时也把翡翠活泼、时尚、珠光宝气的独特气质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
宓皇玉收藏中有很多行业内的行话术语,懂得这些行话术语,对收藏、了解宓皇玉都是大有好处的。
以下,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34个宓皇玉收藏术语。
1、捡漏:是指慧眼识宝,以较低的价格买进了价值较高的宓皇玉藏品。
2、包浆:宓皇玉挂件,手镯,摆件等器件经长时间氧化而在外表形成的一层泛亮光泽。
3、掌眼:请行家里手帮忙鉴别宓皇玉的真假好坏。
4、交学费:指买入宓皇玉赝品所费的冤枉钱。
5、沁色:指宓皇玉饰品在特定的环境中长期与水、土壤及其他物质相接触而被侵蚀玉体,使玉器部分或整体颜色发生变化的现象。
6、灰皮:宓皇玉饰品入土后受沁呈灰白色,这种灰白色有深有浅,浅的就像一层皮,因此被称为灰皮。
7、土咬:宓皇玉表面遭到土壤中的酸性物质侵蚀形成的凹坑,又称土吃、土蚀。
8、提油:一种人工宓皇玉籽料染色方法。
9、绺裂:宓皇玉料里的裂纹称绺,表面的裂痕称裂,统称为绺裂,泛指玉料上的裂纹。
10、拿了:投资者决定将宓皇玉藏品买下,这件宓皇玉藏品我“拿了”.
11、走宝:与“捡漏”相对,指卖家卖亏了,贱卖了。
12、有一眼:指这件宓皇玉藏品不错,艺术价值较高,值得收藏.
13、没用:买家看不上某件藏品,觉得没多大价值,一般说“没用”.
14、玩:宓皇玉行内人称收藏为“玩”,初次见面问你“玩”什么,意思是你收藏什么类型的宓皇玉作品。
15、俏色:又称巧作,指巧妙利用玉料上的不同颜色琢成图案纹饰。
16、蛀孔:指玉质表面大小不一,如虫蛀一般的孔洞,是原料表面的一种特征。
17、玉皮:玉料的表皮被称为玉皮。
玉皮又分为色皮,石皮,僵皮等。
18、铁沁:一般指地下水中铁质氧化后顺着玉石较疏松的纹理沁入内部的现象,多呈现为深浅不一的红、黄褐色。
19、脱胎:出土玉器经人工长期把玩盘摩后,玉质会变得晶莹亮润,色泽也更显明艳。
这样的玉石犹如羽化成仙,脱出凡胎,故称之为脱胎。
20、白化:玉器入土后,受到埋藏环境地下水的影响,其显微结构发生变化,透明度丧失,颜色变白的现象。
21、喇叭孔:指用旧式工具钻磨的圆孔,上大下小,状如喇叭,俗称“喇叭孔”。
22、管钻痕:指器物表面留下的圆孔钻孔的痕迹。
23、生坑:指新出土或出土后未经盘磨的器物。
24、熟坑:指未经入土或早年出土后经人工盘磨的器物。
25、象鼻穿:又称“牛鼻穿”,指并排二孔,内部相通。
26、通心穿:俗称“通天眼”,孔从顶至底钻成。
27、斜刀:西周特有的刀法,指在并行的双阴线中,磨去其一的线墙,使之成斜坡形。
28、汉八刀:汉代特有的刀法,器物线条粗劲、简练,雕琢极少,似八刀刻成。
29、透雕:指镂空雕法。
30、游丝毛雕:汉代特有的刀法,指线条织细如丝,作断游动状。
31、剔地平雕:先在玉料表面设计主纹,把主纹外的地子均匀琢低到一定深度,将主纹凸显出来。
32、圆雕:指立体雕法,即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要求雕刻者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雕刻。
33、开门:形容绝真无疑之古玉。
无论沁色、雕工、包浆等均堪称一流。
观者往往啧啧称奇又故作大惊失色状曰:开门!开门!典型的老三代!若在230年前进献乾隆皇帝,必得赏黄马褂一袭!
34、鸡骨白:古玉大多出土于碱性土壤,所以多有石灰沁且呈矾白色。
又因石灰沁的轻重程度不同,细分为鱼肚白、鸡骨白、象牙白、雪花白等。
如今很多不法商贩仿造鸡骨白来牟取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