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征五号首飞成功观后感
- 格式:docx
- 大小:18.37 KB
- 文档页数:3
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飞成功观后感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飞成功观后感长征五号大型运载火箭的出现,将彻底改变中国火箭运力不足的局面。
具体地说,长征五号系列火箭目前包括两种不同的型号:长征五号火箭和长征五号B火箭,前者是一种“二级半”的火箭,后者是一种“一级半”的火箭。
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飞成功观后感 1 日前,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完成了从总装测试厂房到发射塔架的垂直转运。
现在,“大火箭”首飞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作为运载火箭的“重中之重”,“胖五”究竟意味着什么呢?长征五号的芯级,也就是中间的主体部分直径达5米,比一般的火箭主体直径大了50%,体格壮实,绰号“胖五”。
这次发射任务主要是检验“胖五”设计的正确性、飞行的可靠性,以及发射场和火箭之间的匹配性。
作为运载火箭的“重中之重”,“胖五”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日前,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完成了从总装测试厂房到发射塔架的垂直转运。
现在,“大火箭”首飞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长征五号的芯级,也就是中间的主体部分直径达5米,比一般的火箭主体直径大了50%,体格壮实,绰号“胖五”。
这次发射任务主要是检验“胖五”设计的正确性、飞行的可靠性,以及发射场和火箭之间的匹配性。
作为运载火箭的“重中之重”,“胖五”究竟意味着什么呢?长征家族历史成绩优秀发射成功率高达97%左右从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至今,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237次发射,发射成功率高达97%左右。
从国际上来看,从1957年到2015年,全球共发射5400多次,平均发射成功率是91.5%。
如果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比作一个大家族,现在其家庭成员已经有17个了,实现了从常温推进到低温推进、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运载能力覆盖高、中、低各种轨道,能够满足不同载荷的发射要求。
长征五号首飞看长征五号首飞观后感
长征五号首飞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航天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标志。
作为全球最大推力的运载火箭之一,长征五号的首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观后感。
首先,在长征五号首飞中,可以看到中国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超强实力。
长征五号
的首飞圆满成功,不仅展示了中国航天工程师的出色技术水平,还证明了中国可以通
过自主研发和创新推动航天事业的发展。
在这个领域,中国正在迎头赶上世界航天强国,令人感到自豪。
其次,长征五号的首飞也体现了中国航天产业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
长征五号的运
载能力极大,可以将更大的负载送入太空,这一特点让中国航天在商业卫星发射等领
域具备了更加强大的竞争力。
中国航天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国内经济的增长,同时也
将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和技术支持给全球合作伙伴。
还有,长征五号首飞也让人对未来航天科技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首飞的成功,为中国
航天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续的航天任务和探索提供了更多的
可能性。
无论是深空探测、载人航天还是其他领域的科学研究,长征五号都有望不断
刷新纪录并取得更多突破。
总的来说,长征五号首飞让人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
中国航天事业在不断发展壮大,
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国际交流合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信未来中国将在航天领域继续
取得更多辉煌成就,为人类的探索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长征五号首飞长征五号首飞有感心得体会
长征五号首飞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对于中国航天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以
下是我对长征五号首飞的一些感心得体会:
1. 科技实力的体现:长征五号是一种全新的运载火箭,采用了很多创新技术,如液氧/液氢燃料动力系统、模块化设计等。
这些技术的成功应用,体现了中国航天工程师的
卓越技术实力。
2. 国家荣誉感:长征五号首飞代表了中国航天领域的新突破,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广泛
关注和瞩目。
这次成功首飞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强烈的国家荣誉感,让我们为中国航天
事业的发展感到骄傲。
3. 推动航天技术的进步:长征五号的成功首飞,将进一步推动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它的高载荷能力和可靠性,将为中国未来的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任务提供更好的保障,为人类航天事业的进步做出贡献。
4. 加强国际合作:长征五号的首飞引起了国际航天界的广泛关注,吸引了许多国家的
参观和合作。
这次首飞的成功表明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实力和能力,有助于加强与其他
国家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总之,长征五号首飞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向了新的里程碑,对于中国航天的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的成功不仅仅是一次技术突破,更是中国全面实力的展示,以
及国家自信和民族骄傲的象征。
长征五号首飞有感心得体会(精选17篇)长征五号首飞有感篇1长征五号是中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它首次采用5米直径箭体结构,首次使用无毒无污染液氢液氧与液氧煤油发动机组合起飞方案,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
有了长征五号后,中国在空间站的建设上就有了得力的运载工具,但从长远来看,可能对中国的登月工程的意义更为重大。
事实上,欧盟空间组织提出建立国际月球村的设想是非常具有战略眼光的。
人类必须首先征服月球,在月球上逐步地适应与我们的母体——地球非常不同的生存环境并长期生活下去,然后方能在月球上构筑前进基地,这是向深空发展的唯一正确的途径。
如果我们连自已最近的邻居都搞不定,奢谈火星探索究竟又有多少意义?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工程实现了中国液体运载火箭直径由3.35米至5米的跨越,填补了中国大推力无毒无污染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空白,代表了中国运载火箭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为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化、型谱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是实现未来探月工程三期、载人空间站、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工程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保障。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工程于20xx年经国务院批准立项研制,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牵头组织实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
遵循“发展航天、运载先行”,“运载发展、动力先行”的理念,20xx年,中国先行启动了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和50吨级液氢液氧发动机研制攻关,其科研成果直接转化支撑了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等新型运载火箭研制并首飞成功。
此次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的是由远征二号上面级和实践十七号卫星组成的载荷组合体。
远征二号上面级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变轨能力最强的液体动力上面级,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组合使用后,可有效提升一箭多星发射并直接入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任务适用性和使用灵活性。
实践十七号卫星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地球同步轨道新技术验证卫星。
关于长征5号首飞发射成功的感想心得作文范文8篇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生动印证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1月3日20时43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成功发射。
接下来,小编跟你分享的关于长征5号首飞发射成功的感想心得范文8篇。
长征5号首飞发射成功感想心得篇【1】11月3日20时43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今天早晨7点30分28秒从大漠深处发射,7时49分,神舟十一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2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继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之后,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将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 开启了我国时间最长的载人太空飞行旅程。
在贺电中指出:“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将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开展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这一空间技术领域的重大进展,不但是科学上实质性的进步,也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科技实力提升的体现。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的序幕。
从“两弹一星”到神舟号飞船,从“东方红”到“嫦娥”飞天,从无人飞行到太空驻留……这一切,都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在不断腾飞和跨越。
在今年4月24日首个“中国航天日”,作出重要指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1999年“神舟一号”绕地球14圈并安全重返地球,20xx年间航天人不懈奋斗、开拓创新, 20xx年神舟十一号将2名航天员成功送上太空,中国航天史上立起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航天精神代代传承,航天梦想越来越近,国人为之欢欣鼓舞。
长征五号首飞圆满成功观后感作文长征五号首发观后感【1】何为&ldqu;航天精神&rdqu;?百度输入这个词汇,页面上跃入眼帘的有:——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进程中,中国航天人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满怀为国的理想和抱负……——伴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在出成果、出人才的同时,航天科技工业培育形成了航天传统精神、&ldqu;两弹一星&rdqu;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ldqu;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rdqu;是对载人航天精神的高度概括。
航天精神:以大局为重、艰苦奋斗、自主创新、攻坚克难、一丝不苟、廉洁报国……读着我们伟大祖国接二连三的&ldqu;飞天&rdqu;喜讯,读着以上这些文字信息和直观解释,感受着这些句子,体会着航天精神传递我们、给予我们、激励我们的启示和力量,让人感叹、让人敬仰,也让人振奋。
我的理解就是,在实现了和正在继续实现着&ldqu;敦煌飞天&rdqu;的神话梦想、&ldqu;嫦娥奔月&rdqu;的千年期盼的既艰辛又让人惊喜、自豪的路上,在这个更需要付出、需要努力、需要创新、需要坚持和也需要自强、自勉、自励、自律、自尊、自省的时代,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要有航天人的高尚品质、爱国情怀、献身豪情、坚韧意志和赤子之心,具有责任在肩的身先士卒和自觉担当,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百折不挠的坚持、开拓创新的执着、精益求精的品格、爱岗敬业的作风、齐心协力的携手和献身事业的忠诚。
观看长征五号首飞心得体会观看长征五号首飞心得体会精选2篇(一)长征五号首飞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我观看长征五号首飞时的心得体会:1. 感受到了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进步。
作为中国最先进的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的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实力和技术水平的巨大进步。
这不仅是对中国科技工作者的鼓舞,也是中国国力的一次彰显。
2. 感受到了科技与创新的重要性。
长征五号的研制与发射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科技工作者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智慧。
这次首飞的成功体现了中国在科技与创新方面的重要突破,也说明了科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3. 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长征五号的首飞是中国航天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不仅为航天事业作出了贡献,也为国家增添了光彩。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长征五号的成功感到自豪,也为中国的科技实力感到自信。
4. 深刻意识到航天领域的艰辛与风险。
长征五号的首飞成功背后付出了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付出。
他们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飞行实践中经历了艰辛与风险,甚至有可能面临失败。
但他们坚持不懈,最终取得了成功,这是他们职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展示。
总的来说,观看长征五号首飞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性和雄心壮志,并激发了我对科技创新的热情和对国家发展的自豪感。
同时也意识到科技事业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并需要持续的支持和投入才能取得成功。
观看长征五号首飞心得体会精选2篇(二)作为一名观看了长征五号首次发射的观众,我对此次发射有着很深的体会和感受。
长征五号的首次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于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对中国航天科技的强大实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长征五号作为中国最大的运载火箭,其技术和性能在国际上也是属于先进水平。
在首次发射中,长征五号圆满完成了任务,这体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高超水平和可靠性。
其次,长征五号的发射也显示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自主能力的提升。
长征五号发射观感心得体会(精选28篇)长征五号发射观感篇1中国航天人,用汗水和热血,用青春和创造,铸就了一次次腾飞与跨越,书写了一部科技领域自主创新的辉煌历史,不断刷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高度。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热烈气氛中,以“长征”命名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长征五号,是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是实现“航天强国梦”的一次标志性实验,集成了多项最新的航天技术,首次采用5米直径箭体结构,首次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氢液氧与液氧煤油发动机组合起飞方案。
它的首飞成功,对我国运载火箭发展具有升级换代的里程碑意义,对我国探月工程三期、载人空间站、首次火星探测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起着重要支撑作用,标志着中国航天进入大运载时代,标志着我国在中国梦航天梦的伟大征程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回首凝望,中国航天事业已经走过一甲子。
60年来,一代代科研技术人员锐意进取、艰苦创业、顽强拼搏,昂首踏上献身航天事业的新长征。
从无到有,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太空漫步到交会对接、应用性飞行……长征系列、神舟系列、天宫系列、嫦娥系列交相辉映,璀璨夺目。
中国航天人,用汗水和热血,用青春和创造,铸就了一次次腾飞与跨越,书写了一部科技领域自主创新的辉煌历史,不断刷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高度。
伟大的事业积淀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助推伟大的梦想。
中国航天人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也铸就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这一伟大精神尤其是蕴含其中的创新精神,鼓舞着我们不断创造新的历史纪录,激励着我们向着中国梦强军梦奋勇前进。
一部航天史充分证明,铸就强国强军伟业,不能指望别国提供核心技术,也不能照别人的葫芦画自己的瓢,更不能把登山的保险绳交到别人手里。
只有大力弘扬自主创新精神,牢固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努力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才能实现我国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的长足进步。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观后感作文4篇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首飞成功,未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把嫦娥五号、空间站,甚至火星探测器等送入太空。
标志着我国从航天大国迈进航天强国。
下面是店铺带给大家的长征五号首发成功的感想作文,欢迎阅读!长征五号首飞成功观后感作文111月3日20时43分,伴随着轰鸣巨响,长征五号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腾空而起。
记者连线现场群众和航天工作人员,记录下火箭升空的特殊瞬间,以及航天人庆功的喜悦时刻。
20时43分,当现场广播喊出“50秒倒计时”时,尽管站在3公里外,卢先生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朋友一起大声欢呼。
“看到一个巨大的火球缓缓升空,直入云层。
”卢先生告诉记者,在现场的人们都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精彩的一刻,直至1分钟后,长征五号消失于视野中,“以往在电视上看火箭发射,比较冷静,今天亲临现场,大家一起鼓掌欢呼,真是太激动了。
”对航天人而言,这种成功的喜悦更是弥足珍贵。
在“大火箭”成功发射当夜,海南文昌发射中心举行了庆功会。
庆功会上有一个特殊纪念环节,青年歌唱家谭晶演唱了一首名为《飞天利箭》的歌曲,为航天工作者献礼。
谭晶在现场表示,作为科学家的家属,这一刻她格外自豪。
她希望用歌声,向孜孜不倦的航天人致敬。
参加庆功会的“长五”首飞试验队员钱昌告诉记者,火箭升空他心情很激动,而这首《飞天利箭》更是激发了他的自豪感,“这首歌唱出我们年轻的航天人,不畏艰难,追逐飞天梦的浪漫气息”。
电话中,他还给记者复述了几句歌词,“美丽星球留下了浪漫的云烟,化成万道霞光最美的心愿”。
事实上,对这些航天人而言,他们浪漫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航天专家表示,有了长征五号后,中国在空间站的建设上就有了得力的运载工具,从长远来看,可能对中国的登月工程的意义重大。
未来,将由长征五号火箭执行发射中国空间站核心舱以及探月和探测火星任务。
北京认为,由军方实施的太空计划象征着该国的进步,标志着该国崛起中的全球地位。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观后感范文10篇(2)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观后感范文五【奋力磨砺出属于自己的“胖五”】2019年12月27日晚,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但是此前,在第二次发射任务中,长征五号经历了至暗时刻。
归零,攻关,再归零,再攻关。
两年多时间里,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团队累计进行了40余次、240多项关键技术突破、900多个日夜的磨砺、15000余秒关键技术实验,总计超过20000余次各种地面实验,这才为全国人民磨砺出一枚更强壮、更健康的“胖五”。
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理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团队为榜样,坚定信念、拼搏奋进、一心为民,即使承受巨大的压力,也要永不言败、永不放弃;哪怕含着无尽的泪花,也要努力拼搏、向前奔跑,向着党中央既定的奋斗目标和自己的人生目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奋力磨砺出属于自己的“胖五”。
坚定信念,点亮引航“灯塔”。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初心的本质要求。
共产党人只有树立了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自当树立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正确的人生价值追求,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保持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坚持从全局和长远的高度看待和思考本职工作,把事业看得高一点,把名利放得低一点,遇事不争名、不夺利、不揽功、不推过,不去攀比职位的高低、权力的大小、待遇的多少,更多地把目光聚集在干事创业上,把精力集中在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等目标任务上,把党的伟大事业作为从政人生的最高价值取向。
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认认真真做好每一项工作、每一件事情,努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拼搏奋进,启动成事“引擎”。
“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
”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在新形势新任务下,迎接新挑战,战胜新困难,开拓新局面,必须铆足干劲、开足马力、砥砺奋进。
关于长征五号首飞成功观后感
长征五号首发观后感【1】
今天,中国最大重型火箭长征五号整装待发!而在此之前,我国已经先后成功发射新的长征六号、十一号、七号等新一代火箭,形成完整的体系。
每逢出现此类新闻,总会有人问,太空离我们那么远,值得我们花费那么多金钱,冒那么大风险去探索吗?航空航天技术又能为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ldqu;嫦娥之父&rdqu;欧阳自远特意撰文,深入浅出地解读了这个问题,看看吧!
航空航天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综合集成的体系,如阿波罗计划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耗资最多的科技项目之一。
参加阿波罗计划的有2万余家企业、200多所大学、80多个研究所,总人数超过40万。
阿波罗计划的实施,促进了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巨型火箭、微波雷达、无线电制导、合成材料、计算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真空技术、低温技术、半导体技术、制造工艺等一大批高技术领域的发展。
阿波罗计划产生了3000多种新技术,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繁荣,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航空航天活动推动了一系列高新技术的诞生、成长、推广和应用,催生了一大批新学科的形成、创新、开拓和发展。
长征五号首发观后感【2】
今天(11月3日)20点43分,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出一声长啸,火光映红了天空。
长征五号起飞引发的大地震动,传到数公里之外。
随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与其托举的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分离,上面级继续将实践十七号卫星送往预定轨道。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五号作为我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的里程碑工程,是我国全新研制的一型大推力、高可靠、无毒无污染新一代运载火箭,也是我国起飞规模最大、运载能力最大、技术跨度最大的一型运载火箭,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长征五号首次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使我国运载火箭的规模实现了从中型到大型的跨越,进入空间能力提升了两倍多。
我国成为包括美国和俄罗斯在内的世界主流火箭阵营的一员。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研制成功,带动了整个研制平台和产业链的更新,对构建我国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的型谱发挥了牵引和辐射作用,使中国运载火箭的整体技术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是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
长征五号首发观后感【3】
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运载能力进
入国际先进行列,是中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
据国家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介绍,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实现了我国液体运载火箭直径由3.35米至5米的跨越,采用5米直径芯级,
捆绑4枚3.35米直径助推器,全长约57米,起飞重量约870吨;具备近地轨道25吨级、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级的运载能力,比现役火箭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提升了2.5倍以上。
其中,长征五号的芯级,也就是中间主体部分直径达5米,比一般的火箭主体直径大了50%,体格壮实,绰号&ldqu;胖五&rdqu;。
长征五号代表了我国运载火箭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填补了我国大推力无毒无污染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空白,首次采用芯一级2台50吨级氢氧发动机与4枚助推器各2台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组合起飞方案,10台发动机同时点火,起飞推力达1060吨,实现了我国异型发动机起飞技术的重大突破。
长征五号是实现未来探月工程三期、载人空间站、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工程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保障。
按计划,2017年嫦娥五号落月采样返回、2018年发射空间站核心舱、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等任务都将依靠长征五号来实现。
此次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的是由远征二号上面级和实践十七号卫星组成的载荷组合体。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8次发射。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