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缺乳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921.50 KB
- 文档页数:34
产后缺乳的原因及应对方法(2011-10-11 12:28:51)转载▼标签:育儿产后缺乳分类:产后护理乳汁不足催乳素杂谈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完全无乳,称为“缺乳”。
乳汁的分泌与乳母的精神、情绪、营养状况、休息和劳动都有关系。
任何精神上的刺激如忧虑、惊恐、烦恼、悲伤,都会减少乳汁分泌。
乳汁过少可能是由乳腺发育较差,产后出血过多或情绪欠佳等因素引起,感染、腹泻、便溏等也可使乳汁缺少,或因乳汁不能畅流所致。
㈠产后缺乳的常见因素⑴未能尽早哺乳:哺乳时间短、次数少,是乳汁不足最常见的原因。
⑵饮食结构:有些妈妈为了减轻体重,只吃水果和蔬菜,量也很少。
偏食会导致体内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缺乏,从而使乳汁减少。
⑶精神因素影响: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紧张的工作环境等客观因素,使人的情绪产生了极大的波动,烦躁、惊喜、忧愁、郁怒等情绪随时都可能发生。
这些因素通过产妇的大脑皮层影响垂体的功能,抑制催乳素的分泌,导致缺乳。
⑷内分泌的作用:妈妈若吃含雌性激素的避孕药,或因疾病正接受某些药物治疗,有时会影响泌乳量,此时应避免使用这些药物,在就诊时,应让医师知道你正在喂母乳。
⑸喂食时间过短:有些妈妈限制哺喂的次数,或者每次喂食时间过短等,都会造成母奶产量的减少。
⑹缺乳与乳罩:如果产前使用乳罩太小,限制了乳房的发育,在乳罩的压迫下致使乳头和乳罩之间摩擦加剧,造成乳管堵塞,会引起奶少或无奶的现象。
另外,乳罩中的一些纤维物质,也会对乳房分泌乳汁造成不良影响。
㈡产后缺乳解决方法⑴保持心情舒畅:母乳喂养需要得到家庭尤其是丈夫的支持,帮助母亲树立母乳喂养成功的信心和母乳喂养的热情,使母亲感到能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孩子是最伟大的工作,应感到自豪和快乐。
少数母亲感到喂奶太麻烦,太累,心里不情愿则乳汁会减少。
同时要消除母亲焦虑的情绪,多休息,生活有规律,保持愉快心情。
⑵增加哺乳次数,这是增加乳量的最重要措施。
尤其在婴儿4个月以前每天可哺乳10-12次,并适当延长每侧乳房的吸吮时间,如能保证晚间喂哺则更理想。
产后缺乳孕妇分娩3天后,乳汁分泌不足或全无,成为产后缺乳现代医学认为,缺乳多由乳腺发育不良或产后失血,调养不当,或精神刺激,疲劳过度所致。
中医学认为,乳汁为气血所化,若产妇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或分娩失血过多,气血损耗,均能减少乳汁的化生;如情志抑郁,肝失条达,疏泄不畅,亦可导致乳汁不通(一)主要症状分娩3日后乳汁过少或全无。
气血虚弱者乳汁清稀,乳房柔软不胀,唇甲面色无华,神疲体倦,食少便溏;肝郁气滞或者乳房胀痛,胸胁满闷,情志抑郁,腹胀食减,或有微热。
产后缺乳(二)按摩治疗治疗原则:补气养血,疏肝解郁,通络下乳1.梳理乳房:患者仰卧或坐位,用双手十指沿乳腺管放射状排列的方向,自外而内的滑动梳理同侧、对侧乳房2分钟,亦可单手交替梳理对侧乳房。
2.掌摩乳房:患者两手搓热,将两手掌心放在乳头上,用手掌对乳房进行环形揉摩2分钟。
亦可单手交替揉摩对侧乳房。
3.按摩揉膻中穴:用手指指端按揉膻中穴2分钟。
4.按揉乳根穴:仰卧,用中指指端按揉乳根穴2分钟。
5.按揉中脘穴:仰卧用中指指端按揉中脘穴2分钟。
6.掐少泽穴:用拇指指甲掐按小指尺侧指甲角外0.1存的少泽穴10次。
气血虚弱者加以以下步骤:7.按揉气海穴:仰卧,用中指指端按揉气海穴1分钟。
8.按揉关元穴:仰卧,用中指指端按揉关元穴1分钟。
9.按揉血海穴:用拇指指段按揉血海穴1分钟。
10.按揉足三里穴:用拇指指段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11.按揉膈俞穴:患者俯卧,术者用两手拇指或一手食指和中指指端按揉患者的膈俞穴1分钟。
12.按揉肝俞穴:患者俯卧,术者用双手拇指或一手食指和中指指端按揉患者的肝俞穴1分钟。
13按揉脾俞穴:患者俯卧,术者用双手拇指或一手食指和中指指端按揉患者的脾俞穴1分钟。
14.按揉胃俞穴:患者俯卧,术者用双手拇指或一手食指和中指指端按揉患者的胃俞穴1分钟。
肝郁气滞者加以下步骤:15.按揉期门穴:仰卧,用手指指端按揉期门穴1分钟。
16擦肋助:患者仰卧,术者用双手掌在患者的肋助部沿肋弓方向自内上方向外下方施擦法1分钟。
产后缺乳哺乳期间,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缺乳”,亦称“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
[病因病机]发病机理一为化源不足,二为瘀滞不行。
常见分型有气血虚弱、肝气郁滞。
一、气血虚弱素体气血虚弱,复因产时失血耗气,气血亏虚,或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以致气血虚弱无以化乳,则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
二、肝郁气滞索性抑郁,或产后七情所伤,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气血失调,以致经脉涩滞,阻碍乳汁运行,因而缺乳。
[辨证论治]缺乳有虚实两端。
一般乳房柔软、乳汁清稀者,多为虚证;乳房胀硬而痛,乳汁浓稠者,多为实证。
虚者补气养血,实者疏肝解郁,均宜佐以通乳之品。
一、气血虚弱型主要证候:产后乳少,甚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满感,神倦食少,面色无华,舌淡,苔少,脉细弱。
证候分析:气血虚弱,乳汁化源不足,无乳可下,故乳少或全无;乳腺空虚,故乳房柔软,无胀满感;气血不足,阳气不振,脾失健运,故神倦食少;气虚血少,不能上荣,则面色无华。
舌淡,苔少,脉细弱,为气血不足之征。
治疗法则:补气养血,佐以通乳。
方药举例:通乳丹(《傅青主女科》)。
人参、生黄芪、当归、麦冬、木通、桔梗、七孔猪蹄方中人参、黄芪大补元气;当归、麦冬养血滋液;猪蹄补血通乳;木通宣络通乳;桔梗载药上行。
全方共奏补气养血,宣络通乳之效。
若纳少便溏者,酌加炒白术、茯苓、山药以健脾止泻。
二、肝气郁滞型主要证候:产后乳汁涩少,浓稠,或乳汁不下,乳房胀硬疼痛,情志抑郁,胸胁胀闷,食欲不振,或身有微热,舌质正常,苔薄黄,脉弦细或弦数。
证候分析: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乳脉淤滞,致令乳汁不得出而乳汁涩少;乳汁淤积,则乳房胀硬、疼痛,乳汁浓稠;肝脉布胁肋,肝气郁滞,失于宣达,则胸胁胀闷;肝气不舒,则情志抑郁;木郁克土,脾失健运,则食欲不振;乳淤日久化热,则身有微热。
舌质正常,苔薄黄,脉弦细或弦数,为肝郁气滞或化热之征。
治疗法则:疏肝解郁,活络通乳。
方药举例:下乳涌泉散(《清太医院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