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定位给药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123.00 KB
- 文档页数:39
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郎美琦黄佳盛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oralcolon—specificdrugdeliverysystem。
OCDDS)是通过口服给药.在结肠定位释放药物的一类制剂,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
结肠输送药物缓慢.缺少运动刺激性,造成一个有利于稳定和增强局部吸收的环境,如果制成结肠靶向制剂后,使其在结肠部位释放。
就可避免药物破坏,增加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
OCDDS通过药物传递技术,使药物口服后,在卜消化道不释放,到达人体回肓肠部后,开始崩解或溶出.利用结肠给药系统可直接将药物送到病变部位,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增加疗效;减小药物剂量,避免首过效应;而且结肠定位给药使药物释放时间与患者发病时间相符,减少了患者服药的麻烦和痛苦,提高其顺应性。
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1结肠的特殊生理特点结肠介于盲肠和直肠之间。
一般结肠上段,尤其是升结肠部分,是口服给药主要吸收的部位。
结肠内有大量的酶系,主要有多糖酶、糖苷酶、偶氮还原酶等。
结肠处物质转运速度缓慢,转运时间比小肠要长,一般通过结肠的总转运时间为22—36h。
通常生理条件下,结肠处的的平均pH较小肠高,小肠部位平均为6.5~6.8,结肠部位为7.0,如果患有结肠炎炎症疾病更会使pH值下降到l一5。
2I=lJlt结肠定位给药系统的作用机制及特点2.1pH依赖给药系统:一般在消化道内胃的pH为0.9—1.5,小肠为6.0—6.8。
在结肠为6.5~7.5。
采用相应PH条件下溶解的肠溶材料,使制剂在结肠pH范围内释放药物。
丙烯酸树脂(eudragit(R)S)是一类无毒、价廉及pH敏感的聚合物,作为OCDDS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有学者对壳聚糖进行人工改造,半合成琥珀酸一壳聚糖及邻苯二甲酸一壳聚糖,体外实验表明两种材料均可阻止药物在胃的酸性环境中释放。
改善药物在碱性环境中的释放。
可作为OCDDS的材料【“。
另外,还可以用醋酸纤维素酞酸酯(CAP)作为包农材料。
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的设计(一)作者:刘林,段芳,梁国成,陈求芳,廖华卫,周毅生【关键词】结肠定位释药;时滞效应;压力依赖;自调式;脉冲式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OCDDS)是指通过适宜的药物制剂手段和药物传递技术,使药物口服后避免在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前端释放药物,转运至回盲肠或结肠部位,以速释(脉冲)、缓释或控释方式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给药系统,是一种利用靶向定位技术治疗结肠等部位疾病的有效手段。
溃疡性结肠炎、Crohn’s等结肠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通常为口服片剂、胶囊或灌肠治疗。
普通口服制剂在胃或小肠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在结肠靶部位的血药浓度低,且全身副作用大,效果不甚理想;而灌肠法给药的缺点在于用药不便,且药物只能到达直肠和乙状结肠,不能到达横结肠和升结肠。
应用结肠定位给药技术,可将药物直接送至结肠开始释药,使药效增强,毒副作用降低,是治疗结肠疾病的理想给药剂型。
将一些蛋白质、多肽类药物制成结肠定位给药系统,可使其在结肠内释药并吸收进入血液循环,避免了胃与小肠中的消化酶对药物的破坏,此法比注射更方便。
此外,利用药物在结肠释放的时滞效应,可以准确有效地治疗哮喘、心绞痛、高血压、偏头痛等昼夜规律性疾病,开发24h缓控释制剂,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1结肠的生理特点及吸收机制结肠是介于盲肠和直肠之间的部分,按其行程和部位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4个部分〔1〕。
临床上认为,升结肠的吸收作用最好,是口服结肠给药最好的吸收部位,而乙状结肠是多种疾病的易发区,一般也是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的靶向部位。
结肠的主要生理特点有:①吸收水分、电解质,使肠内容物固化为粪便;②结肠含有大量的有益菌群,菌丛产生的酶可催化多种药物代谢反应;③结肠处药物转运速度缓慢、转运时间长;④药物通过结肠的时间与药物制剂的体积成反比,可通过减小体积来增加其在结肠的滞留时间,延长其疗效;⑤结肠内微生物具有自我调节机制,能使微生物在饮食或病理情况下的改变迅速地恢复到最初的状态。
缓释、控释制剂和口服定时、定位给药系统练习题:1.缓释制剂 2.控释制剂 3.迟释制剂 4.脉冲制剂 5.结肠定位制剂6.肠溶制剂 7.释放度 8.生物粘附二、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渗透泵片控释的基本原理是A。
片剂膜内渗透压大于膜外,将药物从小孔压出B.药物由控释膜的微孔恒速释放C.减少药物溶出速率D.减慢药物扩散速率E。
片外渗透压大于片内,将片内药物压出2.以下可用于制备亲水凝胶骨架片的材料是A.海藻酸钠B.聚氯乙烯 C。
脂肪酸 D。
硅橡胶 E.蜂蜡3.以下对渗透泵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释药不受胃肠道pH的影响B.当片芯中药物浓度低于饱和溶液浓度时,药物以非零级速率释放C.当片芯中的药物未被全部溶解时,药物以一级速率释放D。
药物在胃与肠中的释药速率相等E.药物的释放与半渗透性衣膜的厚度有关4.下列数学模型中,不是作为拟合缓(控)释制剂的药物释放曲线的是A。
零级速率方程 B.一级速率方程 C. Higuchi方程 D.米氏方程 E。
Weibull分布函数5.下列关于骨架型缓控释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亲水凝胶骨架片中药物的释放比较完全 B.不溶性骨架片中要求药物的溶解度较小C。
药物从骨架片中的释放速度比普通片剂慢 D。
骨架型缓控释片一般有三种类型E.骨架型缓控释片应进行释放度检查,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6.可作为渗透泵制剂中渗透促进剂的是A。
氢化植物油 B。
脂肪 C.淀粉浆 D。
蔗糖 E.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7.下列不是缓、控释制剂释药原理的为A。
渗透压原理 B。
离子交换作用 C.溶出原理 D.扩散原理 E.毛细管作用8.可作为溶蚀性骨架片的骨架材料是A。
硬脂酸 B。
聚丙烯 C。
聚硅氧烷 D。
聚乙烯 E。
乙基纤维素9.最适合制备缓(控)释制剂的药物半衰期为A.15h B.24h C.48h D.<1h E.2~8h10.可作为不溶性骨架片的骨架材料是A。
聚乙烯醇 B。
壳多糖 C.果胶 D。
海藻酸钠 E。
1、市场上常见口服给药定位释药系统药物中,较为常见的属于:()80A 胃定位释药系统B 小肠定位释药系统C 结肠定位释药系统D 直肠定位释药系统2、将口服药物设计成口服定位释药系统的目的不包括:()A 改善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B 避免某些药物在胃肠生理环境下的灭活C 减少首过效应对药效的影响D 提高胃肠道局部疾病的治疗效果3、按照定位原理,胃部定位控制释药系统可分为如下几类,其中不包括:()A 分散附着型B 生物黏附型C 胃内漂浮型D 膨胀滞留型4、以下哪类辅料是制备胃内膨胀型释药系统药物的关键。
()A 黏附剂B 膨胀剂C 滞留剂D 干燥剂5、应用较多的胃内漂浮型制剂常为:()A 栓剂和颗粒剂B 片剂和胶囊剂C 滴丸和微丸D 浸膏和流浸膏6、胃内漂浮型制剂的质量评价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体内释放度的测定B 体外漂浮性能测定C 体内漂浮性能试验D 体外膨胀性能测定7、结肠定位释药系统的特点在于:()A 提高患者的顺应性B 提高生物利用度C 预防、缓解和治疗时辰发作性疾病D 以上皆是8、以下哪项属于结肠内pH值范围:()A 0.9~1.5B 6.0~6.8C 6.5~7.5D 7.5~8.09、口服结肠释药制剂的设计原理不包括:()A 利用时滞效应设计的OCDDSB 利用胃肠道pH差异而设计的OCDDSC 综合时滞效应及胃肠的pH差异设计的OCDDSD 利用结肠特殊生物形态设计OCDDS10、中药OCDDS的研究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难度,主要表现在:()A 如何选择合理的分离纯化方法,以满足靶向制剂制备工艺要求B 如何选择适合制造成控释制剂的中药C 中药结肠靶向制剂的制剂学性质研究与质量评价问题D 如何筛选出适合中药特点的辅料。
口服给药定位控制释药系统概述口服缓控释制剂按照释药机制大致可分为定时、定速及定位释药系统。
定位释药系统由于充分考虑了胃肠道局部PH、胃肠道酶及制剂在胃肠道的运转机制等生理学因素,所以能更好的发挥缓释、控释制剂高效、低毒、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目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热点正从传统的一级或零级释药系统向更具有针对性的定时、定位释药系统转变。
标签:口服定位缓释制剂控释制剂1 口服给药定位释放制剂的概况传统口服缓控释制剂由于受到胃排空和肠道运转的影响,在胃肠道吸收部位的滞留时间有限,可能导致某些药物的吸收不完全[1]。
而口服定位释药系统是近几年比较引人注目的一类新型释药系统,其特点是将药物选择性的输送到胃肠道的某一特定部位后,以速释或缓释的形式释放药物,既可避免某些药物在胃肠生理环境下的灭活,改善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又可提高胃肠道局部药物浓度,显著提高治疗效果[2]。
2 口服给药定位释药系统2.1 胃定位控制释药系统胃部定位控制释药系统是通过粘附、漂浮或膨胀等作用定位(滞留)于胃中释放药物的口服定位释药系统。
通常普通的缓释或控释制剂在吸收部位的滞留时间只有2-3小时,而制成胃内滞留制剂后可在胃内的滞留时间达5-6小时,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改善药物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3]。
2.1.1 胃内生物粘附给药系统胃内粘附型释药系统的设计原理主要是通过采用适宜的粘附材料作为辅料,与药物制成片剂,胶囊等剂型,口服后粘附材料通过静电吸引或由于水化形成氢键而结合在胃黏膜或上皮细胞表面,达到延长胃内滞留时间的目的。
该制剂设计的关键是选择适宜的粘附材料。
实验表明阴离子型聚合物结合胃黏膜的能力高于中性及阳离子型聚合物,该剂型能大大提高氧氟沙星的作用时间和生物利用度。
2.1.2 胃内滞留漂浮型释药系统胃内漂浮型释药系统是指口服后可维持自身密度小于胃内容物密度,从而在胃中呈漂浮状态的胃部定位释药系统,一般是依据流体动力学平衡体系原理设计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