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车内外噪声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97.40 KB
- 文档页数:4
国家标准《客车车内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根据“汽标客字(2006)第04号”《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06年4月就开始着手《客车车内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标准研究,并于2007年11月正式被批准列入2007年度第四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中,计划编号为20071470-T-303。
本标准由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持制定,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和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务实)参加编制。
二、目的和意义噪声被视为现代社会的三大公害之一,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汽车的问世加剧了噪声问题的严峻,汽车车外噪声在很大程度上对外部环境产生影响,而车内噪声则对乘客舒适性和汽车的安全行驶产生影响,车内噪声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并成为评判客车舒适性的重要参数。
出于对车外环境保护的需要,国内外对车外噪声有严格的限制标准,而对车内噪声尚没有此类严格的标准。
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可以说绝大多数人的出行都还得依靠各种各样的客车。
因此,为了提高客车乘坐的舒适性和运行的安全性,保护驾、乘人员的身心健康,有必要建立起更为符合实际,更科学的客车车内噪声标准体系,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客车车内噪声限值和测量方法标准;同时对企业研究采用降低车内噪声的新技术,推动客车行业技术进步,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编制原则1、首先保证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保持一致,能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2、编写内容要切合实际,要确保标准的可操作性。
3、本标准按照GB/T 1.1-2000及GB/T 20000.2-2002的要求进行编写。
四、主要技术内容的说明世界各国对汽车噪声认识都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
对于车内噪声,我国最早在GB 1496-1979中提出了匀速行驶车内噪声的测试方法,但没有给出限值;GB/T 13094-1991中要求“客车以50km/h匀速行驶时,车内允许最大噪声:城市客车、长途客车与团体客车按GB 1495的规定;大于11t(包括等于11t)的客车:对汽油车不超过86dB(A);柴油车:发动机前置的不超过88 dB(A),后置的不超过89 dB(A)”,但未提出试验方法;在1998年1月1日实施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1997)中将客车车内噪声上升为强制性标准,规定车内噪声级不大于82 dB(A),汽车驾驶员耳旁噪声声级应不大于90dB(A)的要求。
车辆噪声实验分析报告摘要:本次实验旨在分析不同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并对其进行评估和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车辆噪声主要来源于发动机、排气尾管、轮胎与路面的摩擦以及车辆的风阻等。
通过分析不同车型、不同行驶速度和路面状况下的噪声变化,我们发现车辆的噪声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车辆技术水平、行驶速度以及道路状况等。
本实验对于深入了解车辆噪声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降噪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引言车辆噪声是城市环境中主要的环境噪声来源之一,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车辆噪声不仅引起人员的焦躁和疲劳,还对居民的睡眠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对车辆噪声的控制和降低非常重要。
2. 实验设计与方法2.1 实验装置本次实验采用了声学测量系统来测量车辆噪声。
该系统由一台声级计、一台频谱仪和多个微型麦克风组成。
2.2 实验参数我们选择了不同品牌和型号的小型轿车作为实验样本,对它们在不同速度和不同路面状况下的噪声进行采集和分析。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噪声来源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确定车辆噪声主要来源于发动机、排气尾管、轮胎与路面的摩擦以及车辆的风阻等。
发动机噪声是由于燃烧产生的气体爆炸过程所引起的。
排气尾管噪声是发动机排气过程中产生的高频噪声。
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噪声主要是由于汽车行驶时轮胎与路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
3.2 噪声水平变化分析通过对不同车型、不同行驶速度和路面状况下的噪声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车辆的噪声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
不同车型的噪声水平存在差异,一般来说豪华车辆的噪声较低,而老旧车辆的噪声较高。
行驶速度越高,车辆在空气中的运动产生的噪声越大。
此外,道路状况也对车辆噪声有影响,坑洼不平的路面会引起更多的振动和噪声。
3.3 降噪措施探讨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降低车辆噪声水平。
首先,提高车辆的技术水平,改善发动机和排气系统的设计,减少噪声的产生。
其次,改进轮胎的设计和材料,降低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