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乐寺导游词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天津独乐寺的导游词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天津蓟州,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参观的是有着千年历史的独乐寺。
独乐寺位于蓟州城内西大街,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杰作。
当您踏入这座古寺,仿佛穿越回了千年前的时光,能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沧桑。
咱们先来看看独乐寺的山门。
这座山门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
抬头看,那巨大的牌匾“独乐寺”三个大字,相传是明代严嵩所题。
山门内两尊高大的天王塑像,威风凛凛,守卫着这座古老的寺院。
走进山门,眼前便是独乐寺的主体建筑——观音阁。
这观音阁可是独乐寺的精华所在。
它建于辽代统和二年,也就是公元 984 年,历经多次地震仍然屹立不倒,充分展示了古代建筑工艺的高超。
观音阁外观为两层,内部实为三层,中间有一暗层。
阁高 23 米,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高层楼阁建筑。
咱们再走进观音阁内,一尊高达 16 米的观音菩萨像矗立其中,这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彩色泥塑观音像。
菩萨头戴宝冠,身披璎珞,面容慈祥,仪态端庄。
观音像的两侧还有胁侍菩萨和护法天王像,个个栩栩如生,工艺精湛。
观音阁的建筑结构也十分独特。
它采用了暗层的设计,增加了建筑的稳定性。
而且阁内的斗拱结构复杂而精巧,体现了辽代建筑的独特风格。
接下来,咱们再去看看独乐寺的韦驮亭。
这韦驮亭位于观音阁北面,是一座明代修建的八角攒尖顶亭。
亭内韦驮像身着铠甲,手持金刚杵,威风凛凛。
再往北走,就是报恩院。
报恩院始建于明代,它的主殿为大雄宝殿,供奉着三世佛。
院内还有两株千年古松,枝繁叶茂,仿佛在诉说着独乐寺的历史。
独乐寺的壁画也是一大亮点。
在观音阁内的墙壁上,绘有十六罗汉和二明王像,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独乐寺的参观过程中,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千年前的工匠们是如何凭借他们的智慧和技艺,建造出这样一座宏伟而精美的寺院。
这座寺院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历史文化的见证。
如今,独乐寺已成为了蓟州的标志性建筑,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独乐寺导游词独乐寺导游词(15篇)作为一位尽职的导游,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导游词,一篇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
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独乐寺导游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独乐寺导游词1各位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我们天津青年旅行社的全体人员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感谢大家对我们旅行社的支持和信任。
我是今天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王。
旁边这位是我们的随队司机张师傅。
张师傅的驾驶经验非常丰富,相信大家在乘车的途中一定会感到既舒适又安全的。
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么困难和要求,请您及时地提出,我将竭尽全力地为您服务。
在这里我预祝大家旅途愉快,能够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参观的是津门十景之一的千年古刹独乐寺。
独乐寺位于蓟县古城的中心位置,俗称大佛寺,是我国古代大型木结构建筑的代表作。
它集古建、壁画、塑像三大艺术于一体,拥有九个“全国之最”的桂冠,是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独乐寺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一种是说主雕塑观音塑像内部支架是由一棵大杜梨树切割而成,以谐音而取名;还有一种是说“佛家清心寡欲,独以普渡众生为乐”故名独乐寺。
好了,我们已经来到了景点的停车场了,请大家记住我们的车号是16号,车牌是津A1234,我们下午4点在寺门口集合,请靠窗的游客把窗子关紧,贵重物品一定要随身携带。
请大家开始下车,跟随我一起走进独乐寺。
来到这里,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独乐寺的山门了,山门正中有一匾额,上书“独乐寺”三个字,为明代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师严嵩手书。
进入山门,首先我们看到的这两尊高大的护卫金刚力士像,就是民间俗称的“哼哈二将”,造型生动,形象逼真,是形神兼备的艺术佳作。
我们继续往里走,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天王殿,这里东西两侧是彩绘的四天王像,分东南西北,各护一方。
四大天王手中所持之物寓意“风、调、雨、顺”,反映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希望好年景,盼望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天津旅游景点导游词【精选3篇】天津旅游景点导游词【精选3篇】一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和大家介绍一下!独乐寺坐落在蓟县城内,是布的重点文物爱护单位,是一座享誉中外的千年古刹。
独乐寺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十年(公元636年),辽代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
明万厉、清顺治、乾隆、光绪年间修理,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增砌照壁,增设观音阁重檐上下各四根擎檐柱,并建寺东行宫。
独乐寺占地总面积1.6万平方米,山门面阔三间,进深四间,上下为两层,中间设平座暗层,通高23米,是国内最古老的高层木结构楼阁式建筑。
该寺山门和观音阁为辽代建筑,其它都是明、清所建。
布局、结构都比较奇怪。
全寺建筑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西部分别为僧房和行宫,中部是寺庙的主要建筑物,白山门、观音阁、东西配殿等组成,山门与大殿之间,用迥廊相连结。
这些都反映出唐、辽时期佛寺建筑布局的特点。
独乐寺行宫,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又称乾隆行宫,是清代皇帝去东陵谒陵途中小憩的地方,也是天津地区仅存的一处行宫。
行宫存有正殿一层,附属建筑三间,现恢复回廊十四间,垂花门一座,使行宫独立成院。
乾隆之后的皇帝都来过独乐寺行宫,并留下了大量赞美独乐寺的诗篇,行宫内新增设的展览,辑录了12首清帝即兴之作和与行宫有关的帝后嫔妃画像17幅。
传奇独乐寺是鲁班显圣修建,因此蓟州人为纪念这位建筑祖师单独建庙供奉。
鲁班庙位于独乐寺东北300米,堪称全国仅有。
独乐寺历经千年风雨侵蚀、兵火劫难,经受了30多次地震的考验,至今巍然矗立,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
庙会:近年,独乐寺又在每年正月恢复传统庙会,内容包括观音赐福、民间花会调演、杂技表演、戏曲表演、地方小吃、土特产展卖等,成为蓟县冬季文化旅游活动的特色品牌。
法会:独乐寺于每年正月初一(弥勒佛诞辰日),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四月初八(佛祖诞辰日),六月十九日(观音菩萨成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十二月初八(佛祖成道日),进行规模盛大的.纪念法会,八方信徒云集至此。
天津独乐寺导游词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天津独乐寺,我是今天的导游。
独乐寺,这座位于天津蓟州区的古老建筑,是我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千年古刹,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我们先来说说独乐寺的历史。
独乐寺始建于隋代,辽统和二年(公元 984 年)重建。
历经了千余年的风雨沧桑,它依然屹立不倒,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在历史的长河中,独乐寺曾多次修缮,但始终保持着辽代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走进独乐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门。
这座山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山门,其建筑风格古朴典雅。
山门正脊两端的鸱吻,造型生动,相传为辽代原物。
山门内东西两侧,有两尊高大的天王塑像,他们神情威武,气势非凡,仿佛在守护着这座寺院。
穿过山门,便是独乐寺的主体建筑——观音阁。
观音阁是一座外观两层,内部实为三层的木结构楼阁。
阁内供奉着一尊高达 16 米的观音菩萨像,这尊菩萨像头部直达三层楼顶,因其头上塑有十个小观音头像,又被称为“十一面观音”。
观音菩萨像身姿优美,仪态端庄,衣袂飘飘,给人一种慈祥、宁静的感觉。
观音阁的建筑结构精巧独特,采用了“暗层”的设计,增加了建筑的稳定性。
阁内的斗拱、梁枋等构件,工艺精湛,充分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在观音阁的周围,还有一些配殿和碑亭。
其中,乾隆行宫是清朝乾隆皇帝东巡时的休憩之所,里面保存着一些与乾隆皇帝有关的文物和历史记载。
碑亭内则保存着众多的碑刻,这些碑刻不仅具有书法艺术价值,还为我们研究独乐寺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独乐寺的壁画也是一大亮点。
观音阁内的壁画,以佛教故事为题材,色彩鲜艳,线条流畅。
这些壁画虽然历经岁月的侵蚀,但仍然依稀可见其当年的辉煌。
独乐寺的建筑风格不仅具有辽代的特点,还融合了唐代的大气和宋代的精致。
它的建筑结构科学合理,充分考虑了力学和美学的原理。
例如,观音阁的柱子并非笔直排列,而是微微向内倾斜,这样可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防止倒塌。
天津独乐寺导游词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天津独乐寺,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
独乐寺,位于天津市蓟州区,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也是我国古代佛教建筑的杰出代表。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重建于辽代统和二年(公元 984 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咱们先从独乐寺的山门说起。
这座山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
山门正脊两端的鸱尾,造型生动古朴,是辽代原物。
大家抬头看,山门上方悬挂着“独乐寺”三个字的匾额,相传这是明代严嵩所题。
走进山门,我们能看到一尊高大的哼哈二将彩色泥塑像。
这两尊塑像肌肉隆起,怒目圆睁,威风凛凛,让人不禁感叹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再往里走,就是独乐寺的主体建筑——观音阁。
观音阁是一座三层楼阁式建筑,外观上看,上下两层中间还夹着一个暗层。
整个建筑的设计精巧,结构稳固。
阁内供奉着一尊高达 16 米的十一面观音像,这是我国现存最高大的彩色泥塑站像之一。
观音像头部直抵三层楼顶,因其头上还有十个小观音头像,所以被称为十一面观音。
这尊观音像身姿优美,衣袂飘飘,给人一种庄严肃穆又慈悲祥和的感觉。
观音阁的建筑风格独特,采用了大量的斗拱结构。
这些斗拱不仅具有支撑和装饰的作用,还体现了古代建筑力学的精妙之处。
阁内的墙壁上还绘有壁画,虽然历经岁月的侵蚀,但仍能依稀看出当年的风采。
在观音阁的后面,是韦驮亭。
亭内供奉着韦驮菩萨像,他是佛教中的护法神。
接下来咱们去看看报恩院。
报恩院始建于明代,它的主殿是弥勒殿,殿内供奉着一尊弥勒佛像。
报恩院的建筑风格与独乐寺的主体建筑相得益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和谐之美。
独乐寺的建筑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它见证了天津地区的历史变迁,也反映了古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在游览的过程中,大家可以仔细观察建筑的细节,感受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
同时,也要注意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要随意触摸和破坏。
好了,今天关于天津独乐寺的介绍就到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度过一段愉快而有意义的时光,谢谢大家!。
天津独乐寺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天津独乐寺,我是今天的导游导游姓名。
独乐寺位于天津市蓟州区,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杰作。
这座寺院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独乐寺,感受它独特的魅力。
我们先来看一看独乐寺的山门。
山门是寺院的正门,独乐寺的山门高约 10 米,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中间为门道,两侧有泥塑金刚力士像。
这两尊力士像肌肉隆起,怒目圆睁,姿态威武,仿佛在守护着寺院。
山门的屋顶是五条脊、四面坡的庑殿顶,这在我国古代建筑中是等级较高的一种屋顶形式。
山门正脊两端的鸱吻造型古朴,相传鸱吻是龙的九子之一,能吞火避灾。
走进山门,眼前的便是观音阁。
观音阁是独乐寺的主体建筑,它建于辽统和二年(公元 984 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高层楼阁式建筑。
观音阁外观为两层,实际上内部还有一暗层,所以共有三层。
阁高 23 米,面阔五间,进深四间。
阁内中央的须弥座上,耸立着一尊高达 16 米的泥塑观音菩萨像。
这尊观音像头部直抵三层楼顶,因其头上还有十个小观音像,所以又被称为“十一面观音”。
观音菩萨面容慈祥,仪态端庄,身上的衣带飘逸自然,仿佛在微风中轻轻摆动。
观音阁的建筑结构十分精巧。
它采用了梁柱斗拱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榫卯连接,不用一钉一铁,却能历经千年风雨而不倒。
阁内的斗拱种类繁多,有 24 种之多,形制各异,功能不同,展示了我国古代建筑高超的技艺。
而且,观音阁的墙壁并非实心,而是采用了空筒式结构,这样既减轻了建筑的重量,又增加了阁内的空间。
在观音阁的后面,是韦驮亭。
韦驮亭是一座八角形的亭式建筑,里面供奉着韦驮菩萨像。
韦驮菩萨是佛教中的护法神,他手持金刚杵,威风凛凛。
再往后走,就是报恩院了。
报恩院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年间重建。
报恩院前殿为弥勒殿,后殿为三世佛殿。
在报恩院中,还有一块乾隆皇帝题写的“报恩院”匾额。
独乐寺不仅建筑精美,其壁画和书法艺术也极具价值。
2022年天津独乐寺导游词9篇天津独乐寺导游词1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和大家介绍一下!独乐寺,俗称大佛寺,位于天津蓟县城内西大街。
传说安禄山起兵叛唐,在此誓师,因他想做皇帝,“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而得寺名。
古寺建于唐贞观十年,辽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为国务院1961年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也是津门十景之一。
独乐寺现已列为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名录。
独乐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现存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位于天津市蓟县县城内。
独乐寺相传始建于唐,辽统和二年(984)重建。
蓟县县城不大,从长途车站下车,步行就到了武定侯街,也许是由于独乐寺外的铁门紧闭,无法从马路上体会山门的震撼,从侧门进入寺内,山门的气势就让人感到不同一般,山门高约10米,正中匾额楷书“独乐寺”,这是明朝严嵩题字,显得刚劲浑厚。
同去懂建筑的朋友介绍,独乐寺山门的屋顶五条脊,四面坡。
檐角如翼似飞,使建筑物庄重而高昂,表现出了中国建筑特有的艺术效果。
走过山门就看到了观音阁,阁上的匾额“观音之阁”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李白在52岁北游幽州时所题写的,观音阁中间的观音像高16米,头上还有10个小头像,所以还被称为11面观音。
观音阁后的八角小亭名“韦驮亭”塑像韦驮身着铠甲,双手合十,以往看到的韦驮像一般都在天王殿或大雄宝殿里,而单独给韦驮设亭的寺院在中国还是十分罕见的。
由于观音阁与山门同在一个中轴线的原因,当你站在山门正中,从山门的画框里,能把观音阁高耸的雄姿全纳入镜头,这种把高层建筑放在山门之内的布局,是南北朝及以后建立寺院的传统手法。
修建于唐朝的独乐寺,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从史载多年的战乱地震到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以至如今,独乐寺依旧安然无恙。
梁思成先生说,“在蓟民心中,实为无尚圣地”。
观音阁的西北,有28块乾隆皇帝的书法碑帖,都是乾隆的书法真迹,如今看上去已经字迹斑驳,不过,在这样一个小小的县城里却能看到如此的珍宝,主要原因就是,清朝的东陵在遵化,皇帝去遵化祭祖,蓟县成为一个重要的中转休息站。
天津独乐寺导游词3篇天津独乐寺位于蓟县城武定北侧,它始建于天宝十一年,辽代重建。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欢迎欣赏!一:天津独乐寺导游词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我们中国太和旅行社的全体人员对大家的到独乐寺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感谢大家对我们旅行社的支持和信任。
我叫刘时,是中国太和旅游社的导游员,大家叫我小刘好了。
坐在前方驾驶位置上的是我们的随队司机王师傅。
王师傅的驾驶经验非常丰富,相信大家在独乐寺乘车的途中一定会感到既舒适又安全的。
今天能担任本团的导游工作,认识这么多的教师朋友,我觉感到很荣幸,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么困难和要求,请您及时地提出,我将竭尽全力地为您服务。
也希望大家能积极地支持和配合我的工作。
在这里我预祝大家旅途愉快,能够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津门十景之一的独乐寺。
独乐寺俗称大佛寺,是我国古代大型木结构高层建筑的一颗明珠,1961年,国务院公布独乐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位于蓟县城内,坐北朝南,是由山门、观音阁和东西配殿组成的一套完整建筑群,布局简洁,主题突出,宏伟庄重。
关于独乐寺初建的年代已经无从考证了,但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认为,独乐寺的创立,最迟也应该在唐初,观音阁上悬挂的李白所书唐制的“观音之阁”的匾额可作为佐证。
现1 / 10存独乐寺的主要建筑,是辽圣宗统和二年重建的。
关于独乐寺,它有五个“之最”,刚刚我已经说过了一个了,其余四个,我将会在讲解过程中告诉大家,请大家仔细听,回来的路上就请您来说说这五个“之最”。
天津独乐寺好了,我们已经来到了独乐寺的停车场了,请大家记住我们的车是白色的大金龙,车牌是津A45678,车子停在停车场的左边,我们下午4点在寺门口集合,请靠窗的游客把窗子锁紧,贵重的物品请随身带好,好,请大家开始下车。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红门叫做山门,它高约10米,面阔3间,进深2间,中间为穿堂道,,请大家向上看,在山门正中有一匾额,上书“独乐寺”三个字,字径半尺,刚劲浑厚,为明代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师严嵩手书。
天津独乐寺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天津独乐寺,这里是一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艺术殿堂,宛如一颗闪耀在蓟州大地的明珠,散发着古朴而神秘的气息。
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将带大家领略独乐寺的独特魅力。
独乐寺位于天津市蓟州区城内武定街41号,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
它始建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辽代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历经多次修缮,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原有的风貌,堪称古建筑中的瑰宝。
当我们来到独乐寺山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极具特色的山门。
山门是独乐寺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庑殿顶,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山门。
庑殿顶这种建筑形式庄重宏伟,显示出独乐寺的尊贵地位。
山门的屋顶坡度舒缓,出檐深远,檐角如飞鸟展翅,造型优美。
正脊两端的鸱吻,鱼尾翘转向内,与明清大吻龙尾翻转向外不同,这是早期鸱吻的重要实例。
山门的檐下有五铺作斗拱,斗拱结构复杂而精巧,层层叠叠,既承载了屋顶的重量,又有着很强的装饰性,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技艺的高超水平。
穿过山门,我们就来到了观音阁。
观音阁是独乐寺的主体建筑,也是整个寺院的精华所在。
它高23米,外观两层,内部实为三层,中间有一暗层。
这种设计使得观音阁在外观上显得轻盈秀丽,同时又保证了结构的稳固。
观音阁采用了独特的“叉柱造”和“缠柱造”工艺,这些复杂的建筑技法在我国古建筑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走进观音阁,一座高达16米的十一面观音像矗立在正中央。
这尊观音像是我国现存最高大的古代彩色泥塑之一,堪称稀世珍宝。
观音像神态慈祥,面容端庄,头戴宝冠,冠上有十个小佛头,加上本身的面容,共十一面,每一面都有着不同的表情,或慈悲,或庄严,或宁静。
观音的身姿微微前倾,给人一种随时准备拯救众生的感觉。
观音像的衣饰华丽精美,色彩鲜艳,虽历经千年,但依然保存完好。
在观音像两侧,还有胁侍菩萨像,它们同样造型精美,姿态恭敬,与主像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神圣庄严的氛围。
观音阁内的墙壁上绘有精美的壁画,这些壁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佛教故事、神话传说等。
天津独乐寺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天津独乐寺,我是今天的导游_____。
独乐寺,这座坐落在天津蓟州区的古老建筑,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它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咱们先来说说独乐寺的历史。
它始建于隋代,重建于辽统和二年(公元 984 年)。
在漫长的岁月里,它见证了无数的风雨,却依然屹立不倒。
这其中的奥秘,不仅在于当时精湛的建筑工艺,更在于后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和传承。
走进独乐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门。
山门高约10 米,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中间是门道,两侧有泥塑的哼哈二将。
这两尊神像高达 45 米,形象威武,表情生动,仿佛在守护着这座古老的寺院。
山门的屋顶是五条脊四面坡的庑殿顶,这在我国古代建筑中是比较高级的屋顶形式。
穿过山门,就来到了观音阁。
观音阁是独乐寺的主体建筑,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高层木结构楼阁式建筑。
它外观两层,中间有暗层,实为三层。
阁高 23 米,面阔五间,进深四间。
阁内供奉着一尊高达 16 米的观音菩萨像,这尊菩萨像头部直抵三层楼顶,因其头上还有十个小观音头像,所以又被称为“十一面观音”。
这尊观音像体态端庄,慈祥宁静,给人一种神圣而又亲切的感觉。
观音阁的建筑风格独特,采用了“斗拱”结构,这种结构不仅美观,而且具有很强的抗震能力。
在观音阁的后面,是韦驮亭。
亭内供奉着韦驮菩萨像,他是佛教中的护法神。
韦驮亭的建筑风格简洁明快,与前面的观音阁相互呼应。
再往后走,就是报恩院。
报恩院是明清时期修建的,主殿为大雄宝殿,供奉着三世佛。
报恩院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明清时期的特点,庄重典雅。
独乐寺的壁画也是一大特色。
在观音阁内的墙壁上,绘制着十六罗汉和二明王的壁画。
这些壁画线条流畅,色彩鲜艳,虽然历经千年,但依然清晰可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除了建筑和壁画,独乐寺的碑刻也值得一提。
寺内保存着许多古代的碑刻,这些碑刻记录了独乐寺的历史和变迁,是研究独乐寺的重要资料。
今天我要带领各位参观的是津门十景之一的千年古刹独乐寺。
今天我们游览的路线是:山门-观音阁-韦驮亭-报恩院-三佛殿。
在此,我先就独乐寺的基本情况给大家做简单介绍。
独乐寺俗称大佛寺,它位于蓟县城内,坐北朝南,关于独乐寺初建的年代已经无从考证了,但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认为,独乐寺的创立,最迟也应该在唐初,观音阁上悬挂的李白所书唐制的“观音之阁”的匾额可作为佐证。
现存独乐寺的主要建筑,是辽圣宗统和二年重建的。
重建至今已有1062年历史了。
它可以说是集古建、壁画、雕塑三大艺术为一体。
早在1961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
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一起走进独乐寺。
关于独乐寺的得名,众说纷纭。
一种说法是说观音阁里供奉的十一面观音像是一棵高大的杜梨树切削而成,独立取其谐音故名独乐寺。
而更多的专家和学者认为:佛家清心寡欲,独以普渡众生为乐,才命名为独乐寺。
无独有偶,清代的乾隆皇帝也曾发出了:“公乐亭独乐寺公乐不如独乐乐”的感慨。
现在大家的眼前就是独乐寺的山门,正中匾额上书“独乐寺”三字,为明代大学士严嵩所书,因其是奸臣奸相,故其落款被后人抹掉,只剩“独乐寺”三字。
大家里面请,咱们接着参观。
山门高约十米,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中间为穿堂道。
山门南稍间的东西两侧各塑一尊高大的护卫金刚力士。
居高临下,虎视眈眈,面目狰狞可畏,均高四点五米,俗称此二力士为“哼哈二将”。
当年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曾高度评价说:“不但塑出了骨骼,而且塑出了肌肉,是形神兼备的艺术佳作,给人以力和美的感受。
”山门内,金柱间,原有大门,现在只剩门框和门槛。
这道门槛也是观音阁的视野分界线。
站在门槛外能看见观音阁局部;迈过门槛,则大阁全貌尽收眼底,不信呐,咱可以试一试。
迈过门槛后,北稍间东西两侧则是彩绘的四大天王像,两两分立。
各个手持法器,怒目而视,东西南北个护一方,满足人们无边的善愿。
下面就请大家前面请,我们参观一下主体建筑——观音阁。
穿过山门,眼前这座巍峨挺拔的楼阁,就是独乐寺的主体建筑——观音阁。
观音阁通高23米,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阁楼式建筑,从外表看,大阁为上下两层,实为三层,中间加一平座暗层。
您随我的手势看一下上面的方匾,上镌“观音之阁”四个楷书大字,左下方落款“太白”。
可能游客朋友也发现了,“之”字有些特别。
其实,关于独乐寺有许多传说故事。
比如:“敬德造阁”、“太白飞笔点之字”都是出自这里。
关于“之”字的由来,有这样一段传说:“相传,当年大诗人李白北游蓟州,恰逢大阁落成。
本寺方丈便邀请他题写金匾。
众所周知,李白不但是‘诗仙’,而且还有‘剑仙’、‘酒仙’之称。
据说他的酒喝得越多,字写得越好。
老和尚盛情款待,李白便借着酒意提笔一挥而就。
第二天,待匾幕一落,当场哗然,原来‘观音之阁’的‘之’字上少了一点。
李白先是一愣,接着便是开怀大笑,高声断喝:‘拿酒来’,此时马上有人备上两坛酒,笔也随之奉上。
但见李白抱坛狂饮,直至脸红微醉时,提笔蘸足了墨,踉跄两步,笔脱手而出,不偏不斜,正好点在‘之’字头上。
”这就是著名的太白飞笔点‘之’字的典故。
下面请大家继续随我往里走,我们参观一下观音阁的内部。
各位朋友,步入观音阁后,请顺着我的手势,眼前位于莲花座之上的便是主雕塑观音塑像,是我国仅存的最大的古代泥塑之一。
她通高16.08米,因为她的头上还有十个小头像,所以又称十一面观世音。
我们看她两边的这两尊小的是胁侍菩萨,这三尊塑像加上刚才的哼哈二将,是独乐寺共有的五尊辽代的塑像,专家评述独乐寺的早期塑像就是“少而精,艺术价值高,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站在这里向上看,我们可以看到在外面看不到的暗层。
为了将这16米高的观音像安排在阁里,观音阁采用了“减柱法”,就是将这里的立柱去掉。
没有了立柱,这个暗层就承担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一楼的阁顶,又是三楼的地基,这样使观音阁更加坚固。
旁边的这些壁画,它主要绘制的是十六罗汉和二冥王像,在乾隆十八年大修独乐寺时它被一层厚达一厘米的白灰覆盖。
直到1972年我们在修整观音阁时,在墙皮脱落的地方,偶然发现里面还有彩色的东西。
所以才重见于世。
那么今天大家可以观览到这些壁画呢,也可以说是一种缘分啦!
各位朋友,观音阁另外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施用了复杂的斗拱,现在我们来到了整个观音阁的外侧,您看呢,远处方形的木块叫做斗,弓形木块叫做拱,斜伸出来的叫做昂,这三个部件组合在一起就叫做斗拱,是互相插合而成的,中间留有缝隙,就好像人的关节一样,起了连接的作用,可以说啊,整个大阁,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并继,以耐千年。
众所周知,观音阁据考证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据记载共有28次地震,其中两次比较大的,一次是发生在康熙年间,另外一次就是发生在76年的唐山大地震,当时据当地的居民说,大阁摇晃左右近一米,但是您看,现在仍然恢复了原貌,并未坍塌,由此可见呢,观音阁的整个建筑设计形式,在减震功能上,已经经过历史的检验啦。
绕过观音阁,我们来到了这座八角小亭即为韦陀亭,这里面供奉的就是护法神韦陀,独乐寺的韦陀和其他地方的韦陀在位置上有所差别,一般情况下,各个寺院的韦陀供奉在天王殿内,而这里则是供奉在观音阁的后侧。
原因呢是因为原来在韦驮亭的后侧建有一座卧佛殿,不过现在已经改建为报恩院,下面就请各位跟随我,一起参观。
现在在我身后的就是报恩院,它始建于明代,清代乾隆年间重修,位于寺中轴线最北端,报恩院前殿为弥勒殿,正中供奉一尊铜制大肚弥勒像,两边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四大疯僧塑像,分别是寒山、普化、风波和道济,这种布局在全国寺院中实属罕见。
报恩院后殿是三世佛殿,里面供奉着“横三世佛”即,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
其中释迦牟尼佛为木质塑像,其他均为泥质塑像。
各位朋友,今天的独乐寺之旅就要接近尾声了,感谢您对我工作的支持,佛家呢最讲天下为缘,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再次重逢在这里,最后,请您带上观音菩萨的祝福,旅途愉快,一路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