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大风》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50 KB
- 文档页数:1
刮大风游戏教案一、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参与刮大风游戏,能够: - 理解风的形成原理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学会使用刮大风设备,并了解其工作原理; - 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刮大风设备和制作方法的资料;•场地布置:选择室外开阔的空地作为刮大风游戏区域;•安全措施: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游戏规则的制定。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注意到风的存在?”2.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了解风的产生原理。
第二步:介绍刮大风设备1.利用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刮大风设备的图片,解释其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通过简单的示范,让学生理解刮大风设备的操作方法。
第三步:游戏规则说明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人数不超过6人。
2.让学生自主组织小组内部的职责分工,并为每个小组分发游戏人员名单。
3.解释游戏规则:每个小组轮流使用刮大风设备,在规定的时间内刮风,将标志物(如纸张、塑料袋等)吹到指定目标区域。
4.强调游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保持团队合作。
第四步:实施游戏1.安排每个小组依次进行游戏,每个小组游戏时间不超过10分钟。
2.老师及其他学生可以为每个小组评分,根据评分排名确定胜负。
第五步:游戏总结1.整理游戏结果,宣布胜出的小组。
2.引导学生讨论游戏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总结游戏中的团队合作和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3.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鼓励他们将游戏中的经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参与活动、小组讨论和游戏结果的评分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主要考察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游戏表现和对环境保护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了解更多有关风的知识,并制作简易的刮大风设备。
2.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宣传活动,通过制作宣传海报、演讲等形式,向校内外传达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学生通过参与刮大风游戏,既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又增加了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刮大风》参考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寻找、观察、体会等丰富学生对风的感知,了解风的形成和风的特征。
2、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体验美术的乐趣,表现自己对风的感受、心情,通过用线条来描绘对风的形体特征画法和表现风的感觉,抓住吹风过后的惨境来进入情感教育的渗透。
3、培养学生的语言、想象能力和探索自然的兴趣,表现身边的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风的形成和风的特征。
难点:运用线条大胆地表现对风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找风1、大自然中有一样很特别的事物,夏天人们最爱,冬天人们最怕,你猜是什么?2、你见过吗?风是怎么样的?你能证明风被你看见吗?(让学生从简单的懂和不懂中来知道学习的主题,加强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活动来让更多的学生来参与课堂的学习中)3、风是怎么样形成的?4、你能用“风”来组词吗?5、揭题:风来了二、看风1、刚才许多的同学都帮风找到了许多的朋友,你想看看了解一下你们的新朋友吗?2、请学生来观看《龙卷风》片段。
你觉得龙卷风像什么?3、欣赏和评说风的其他的资料4、风来了,你发现地球上的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吗??房子、衣服、树指、小草呢?(帮学生理解风的一些知识,为下面的表现作好铺垫)5、由于风本来就是抓不到,也摸不着,那我们怎么来画风呢?三、画风1、风给我们是怎么样的感觉呢?微风——舒服狂风——怕龙卷风——紧张、恐惧……(用各种线条来表现风的特征)2、用我们手中的线条可以画出各种风的感觉,你想试一试吗?3、怎么样才能表现出风的感觉?旗帜飘扬头发飘起来风车转动………(在画面上如何表现风,加强风的表现形式)4、学生作业并展示。
四、说风(从多个角度来了解风,进入语言思维的训练)1、欣赏风造成的惨境图片,加强意境的作用。
2、人们都有这样的一句话:“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你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吗?3、你还能够说几个关于风的成语吗?也可以是歇后语。
《刮大风》教学设计《刮大风》教学设计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刮大风》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围绕“自然”的主题,运用形色和肌理等进行主题创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愿望。
通过两幅画家的作品,第一幅是李青稞的中国画《西风烈),这幅画直观地表现人物在刮风时衣物、头发、表情的变化;第二幅是法国画家柯罗的《阵风),他借助周围的树木顺应风的方向飞舞的姿态,有动感地告诉观察者,刮风了。
二、学生分析学生通过运用线条、色彩及笔触来表现刮风的情景。
教学重点体现在探索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在表现中丰富个人的情感与想象力:观察副大风时周围的环境特点,能利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刮大风时的情境。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大风时的情境。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在观察中分辨刮风的场景,能在探索中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在表现中丰富个人的情感与想象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环境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观察刮大风时周围环境的.特点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刮大风时周围的环境特点五、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六、教学用具音频、视频、PPT、投影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课堂导入:播放音频,请同学根据录音思考这是自然界谁的声音。
引入课题学生听录音思考后抢答。
通过听录音,激发学生兴趣和动机,引入课题。
新授活动1:认真观看视频,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与思考:我们是如何感受到风的?学生根据观看的有关风的视频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索我们是如何感受到风的?如物象、皮肤、声音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新授活动2:欣赏图片,提问:风的种类有哪些?学生根据对图片的观察和思考后,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抓住自己感兴趣的细节,进行视觉语言描述。
幼儿园安全教案-刮大风一、背景介绍刮大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幼儿园的安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确保幼儿园师生的安全,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教案,提高幼儿园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二、安全教案目标1.提高幼儿园师生对刮大风的认知和理解程度;2.培养幼儿园师生的安全意识;3.培养幼儿园师生的应对能力,在刮大风时能够正确、快速地采取安全措施。
三、安全教案内容1. 刮大风的表现形式•树枝摇摆,树叶飞舞;•雨水滂沱,视线模糊;•风声呼啸,噪声较大。
2. 教育幼儿园师生如何应对刮大风•先行止步,找到安全的避风处;•尽量避免在户外活动;•对于正在进行的户外活动,及时引导幼儿回到室内;•提醒幼儿不要靠近窗户、门口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幼儿园老师要保持冷静,及时与幼儿园其他工作人员联系。
3. 幼儿园刮大风时的应急预案•按照幼儿园应急预案,执行刮大风应急流程;•幼儿园应急责任人及时向全校师生发布刮大风预警信息;•幼儿园安全巡查人员加强外部环境检查,并及时报告存在的安全隐患;•幼儿园组织师生进行室内避风演练,培养师生的应急能力。
四、安全教案实施步骤1.在幼儿园师生中宣传刮大风的危害性和应对方法;2.通过室内教育活动,讲解刮大风的表现形式;3.组织刮大风的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师生应对刮大风的能力;4.提醒幼儿家长在刮大风时注意幼儿的安全;5.定期检查幼儿园的安全设施,确保其完好有效。
五、安全教案评估和改进1.组织幼儿园管理员、老师、学生代表对安全教案进行评估;2.根据评估结果,对安全教案进行改进和修订;3.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师生对刮大风安全的认识和应对能力;4.积极参与地方社区的刮大风应急演练,与其他单位协同应对刮大风。
六、结语通过制定和实施幼儿园刮大风安全教案,可以提高幼儿园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刮大风对幼儿园安全带来的影响。
教案评估和改进环节的存在,可以不断完善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幼儿园的安全水平。
刮大风幼儿教案一、教案背景刮大风是幼儿园中常见的天气现象之一。
刮大风不仅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提供了宝贵的教育机会。
本教案以刮大风为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游戏,旨在帮助幼儿了解大风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认识大风:通过图画和实际观察,让幼儿了解大风的特征和表现。
2. 培养观察力: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大风的效果,例如树叶飘舞、物体被吹动等,并进行记录。
3. 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制作风车等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动手操作,锻炼他们的手指协调能力。
4. 培养合作意识:通过小组游戏、合作制作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准备1. 图片或图画展示大风的效果,如树叶飘舞、鸟儿飞翔等。
2. 风车制作材料,如纸板、剪刀、彩色笔等。
3. 研究大风的资料,如图书、视频等。
4. 大风的实际观察环境,如带风的户外活动场地。
四、教学活动及时序活动一:认识大风(10分钟)1. 通过图片或图画展示大风的效果,与幼儿一起观察并进行简单讨论。
2. 鼓励幼儿描述大风的特征和表现,如飞舞的树叶、追逐的风筝等。
活动二:观察大风的效果(20分钟)1. 带领幼儿到户外或有风的室内环境,观察大风的效果。
2.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大风的表现,例如树叶飘舞、物体被吹动等。
3. 让幼儿用画笔或彩色笔记录他们观察到的大风现象。
活动三:制作风车(30分钟)1. 向幼儿展示风车的样例,并介绍风车的原理。
2. 提供风车制作材料,让幼儿按照指导进行制作。
3. 引导幼儿在风中试飞他们制作的风车,并观察风轮的转动情况。
活动四:大风游戏(20分钟)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队长。
2. 队长扮演大风的角色,其他队员模仿被大风吹动的树叶,跟随队长的动作进行舞蹈。
3. 每隔一段时间,换一个队长进行游戏。
活动五:合作制作风筝(30分钟)1. 引导幼儿了解风筝,并介绍风筝制作的基本步骤。
2.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合作制作一只风筝。
12. 刮大风(教案)岭南版美术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的概念,知道风是由于气压差引起的空气流动。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风的能力,通过观察风的迹象,如树枝摇动、云彩移动等,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风的感觉。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够用画笔和颜料创造出独特的风的作品。
教学内容:1. 风的概念和成因2. 观察风的迹象3. 刮大风的表现方法4. 创作刮大风的作品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风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风的存在。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风的感受和经验。
二、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风的概念和成因,解释风是由于气压差引起的空气流动。
2. 学生通过观察树枝摇动、云彩移动等迹象,理解风的存在。
三、观察风的迹象(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到户外或教室内观察风的迹象,如树枝摇动、云彩移动等。
2. 学生用画笔和颜料记录下观察到的风的迹象。
四、刮大风的表现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刮大风的表现方法,如使用急促的线条和明亮的色彩来表现风的强烈感觉。
2. 学生通过示范和实践,学会用画笔和颜料表现刮大风的感觉。
五、创作刮大风的作品(10分钟)1. 教师给出创作刮大风的作品的要求,如使用画纸、画笔和颜料等。
2.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观察,创作出独特的刮大风的作品。
六、作品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和感受。
2. 教师和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七、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强调风的概念和表现方法。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方向。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风的现象2. 画纸、画笔和颜料等绘画材料教学评估:1. 学生对风的概念和成因的理解程度2. 学生观察和描绘风的能力3. 学生创作刮大风的作品的质量和创意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绘风的现象,让学生了解了风的概念和成因,并学会了用画笔和颜料表现刮大风的感觉。
《刮大风》教案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的感受,刮大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把风及风吹引起的物象变化,用较夸张的绘画语言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锻炼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想象力、刮大风创造力及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能将生活感受用概括、集中、强化、夸张甚至幻想的方法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听——播风声。
2、了解风的级别及类型:微风、阵风、大风、狂风、台风、龙卷风……学生从中了解到在刮几级风时应留在安全的地方,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3、让学生模仿各种风的声音,活跃课堂气氛。
(可加律动)4、观看课件演示动画:落叶——(风的拟人化形象)——海浪和云在风中的变化。
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通过参照物看到各种风,直观感受风,加强对风的想象力。
二、讲授新课:出示课题:1、学生尝试表现风、老师演示怎样表现风:(1)提问:你想怎样表现风?其它同学根据他的描述,想象当时的情景,并判断是什么风?请学生上黑板表现,学生点评,老师点评、修改。
(此时,可播放“风车——风吹树动——龙卷风”)2、欣赏名家绘画作品,了解画家是怎样在画面上表现风的。
(1)《遇难船》通过乌云、海浪、被风吹得倾斜的船和在水中挣扎的人来表现风。
(2)梵高的《星空》用卷曲的笔触,蓝、黄色对比的色彩,表现出空气的流动感。
3、观看学生作品,了解学生是怎样通过想象表现风的。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作业要求:(一)借助被风吹而产生形态变化的物象来表现风。
(二)通过想象用色彩、线条表现风。
2、活动形式:以一大组为一个单位,分工合作,集体创作想象画。
(共分为四组:微风、阵风、大风、龙卷风,可自由选择、参加自己喜欢描绘的风的组。
)3、作业评价:(一)请每组派出代表,介绍自己用什么方式、怎样表现风的?怎样画会更好?(二)根据老师订出的几项标准,请同学代表和老师投票给自己认为表现突出的组。
四、小结:进行环保教育。
《刮大风》教案设计刮大风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究,使学生初步了解大风的形成原理和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保护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探究,使学生初步了解大风产生的原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大风模型、实验用具和材料、图片、PPT、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多媒体展示大风的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2. 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会遇到大风?大风会对人和环境造成什么影响?二、呈现(10分钟)1. 观察实践: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制作大风模型。
a. 准备一个封闭的大型容器,并在其中放入一张纸条。
b. 用力吹气或采用其他方式使容器内的气流产生强烈的紊乱运动。
c. 观察纸条会如何在气流的作用下被带动。
2. 引导讨论:根据观察结果,让学生尝试解释为什么纸条会被风带动?引发学生思考大风产生的原理。
三、分组合作(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要求每组制作一个小型的风车模型。
2.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感受风的力量,并观察风车模型的运动。
3. 引导学生思考:风的力量来自哪里?风对风车产生作用的原理是什么?四、探究实验(20分钟)1. 给学生提供风速计和风向仪等实验用具,让学生进行实验自由探究。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记录不同风速和风向对物体的影响,分析风的强弱和方向的变化对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整理和总结(10分钟)1. 学生回到座位上,整理实验数据,用图片或图表的形式呈现。
2. 请学生发表观点,总结大风产生的原理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 呈现图片或视频,介绍和讨论台风、龙卷风等特殊形式的大风,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台风会有如此强大的破坏力?有没有什么防御台风的方法?七、小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对学生进行表扬和评价,强调教学目标和重点。
刮大风幼儿安全教案教案标题:刮大风幼儿安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刮大风对幼儿的安全威胁;2. 掌握刮大风时的安全措施;3.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刮大风的定义和特点;2. 刮大风可能带来的危险和安全隐患;3. 刮大风时的安全措施和应对方法。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刮大风的相关信息;2. 纸张、颜色笔等教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入刮大风的话题,询问幼儿是否知道刮大风是什么。
2. 展示幻灯片或图片,向幼儿介绍刮大风的定义和特点。
Step 2:学习刮大风的危险性(10分钟)1. 向幼儿介绍刮大风可能带来的危险和安全隐患,如被吹倒、被飞来的物体砸伤等。
2. 通过图片或故事情境,让幼儿感受刮大风时的危险情况。
Step 3:学习刮大风时的安全措施(15分钟)1. 向幼儿介绍刮大风时的安全措施,如:a. 在刮大风时不要靠近高大建筑物、树木等易倒的物体;b. 躲避在安全的地方,如室内或坚固的遮蔽物下;c. 不要在刮大风时乱跑、乱动,以免被飞来的物体伤到。
2. 通过示范和角色扮演,让幼儿模拟刮大风时的安全行为。
Step 4: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分发纸张和颜色笔,让幼儿绘制刮大风时的安全场景。
2.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向其他同学解释自己绘制的安全措施。
Step 5: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回顾学习的内容,询问幼儿对刮大风安全措施的掌握情况。
2. 鼓励幼儿提出问题或分享自己的安全经验。
教学延伸:1. 组织幼儿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特别是刮大风的情况。
2. 在户外活动中,加强对幼儿的安全监护,提醒幼儿注意刮大风时的安全。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对刮大风安全措施的理解程度;2. 收集幼儿绘制的安全场景作品,评价幼儿对刮大风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能够了解刮大风对自身安全的威胁,并掌握相应的安全措施。
标题: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刮大风3——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的表现形式,掌握刮风时景象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表现风的感觉。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活环境。
二、教学内容1. 风的表现形式2. 刮风时的景象3. 线条、色彩表现风的感觉4. 刮大风3——岭南版画作欣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风的表现形式,运用线条、色彩表现风的感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表现刮风时的景象,以及运用线条、色彩表现风的感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幅描绘风的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画作中的风是如何表现的。
-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风的表现形式。
2. 讲解风的表现形式- 教师讲解风的表现形式,如:线条的流动、色彩的明暗等。
-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表现风的感觉。
3. 观察刮风时的景象- 教师出示一些描绘刮风时景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刮风时景象的特点。
-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刮风时景象的特点。
4. 创作刮风时的画作-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幅描绘刮风时景象的画作。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6.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风的表现形式和刮风时景象的特点。
-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示要关注生活环境,热爱大自然。
五、作业布置1. 创作一幅描绘刮风时景象的画作。
2. 观察生活中的风,尝试用线条、色彩表现风的感觉。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创作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风的表现形式和刮风时景象的特点。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继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环境,热爱大自然,培养他们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注:本教案为岭南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材《刮大风3》的配套教案,适用于该教材的教学。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讲解风的表现形式”和“观察刮风时的景象”环节。
《刮大风》课题名称:《刮大风》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刮大风时各种物像的表现方法;应用线条或色彩等表现风。
2、过程与方法:体验刮大风的情境;在探索中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在表现中丰富个人情感、想像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观察刮大风时周围的环境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观察刮大风时周围的环境特点。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观察分析法、直观教学法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风的科学知识、图片和相关音乐片断、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猜猜它是谁?(出示课件)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
谜语:抓不住它的身子,看不见它的样子,劲小时摇动树枝,力大时推倒房子。
——猜一自然现象猜猜它是谁?(学生思考后抢答)2、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对!这是风。
风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是那么的重要,而它有时又是那么的可怕。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观察、表现“刮大风”的情境。
(板书:刮大风)二、观察与比较,发现“风”的变化。
(解决教学重点)1、创设情境:起风啦!活动一:请学生做风中的人物,通过风扇等道具模仿自然界的风,引导学生体验刮风的感受,以及观察人物的表情和动态。
引导学生理解小博士的话。
(板书:刮风:环境特点、感受)2、活动二:引导小组交流收集的资料及图片。
培养学生从小关心自然,关心生活以及探索自然科学的良好心理品质。
思考:①、你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吗?②、风对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和危害?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3、活动三:欣赏、感受。
①、欣赏不同风格的大师作品。
思考:作者是用什么线条、色彩、笔触来传达自己对刮风的感受的?(学生根据问题,思考后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
)②、欣赏老师、学生作品。
4、活动四:小游戏①、风中什么动态的人物都有,设计几个风中的情景:人物、大树、衣服(做成双面),请几个学生思考后贴到黑板上。
(让学生注意风向,了解飘动的物体应顺着风向飞舞。
《刮大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以“自然”为主题的种类课题中,“风”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例子。
它是自然中非常
普遍的一种现象,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却无处不在。
每个人都有“风”的体
验。
无论是在校园里、上学放学的路上,还是在野外,我们都能感觉到它各种各样的存
在方式。
课程的教学本质是引导学生作画,既要细心观察因刮大风而引起的情景,考虑
表现“风”的方法,又要鼓励学生发挥其想像力,画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风形成的原因以及因刮风引起周围环境变化的特点;能用线条、色
彩表现刮大风的情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看、想、体验来感受刮大风的情境;在探索中学习自然科学知
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环境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观察、表现刮大风时周围环境变化的特点。
2、如何表现有个性的刮大风场面。
教具准备:
搜集有关风的科学知识、图片。
绘画工具。
设计思路:
谜语引入——讲授新课——学生创作——展示评价——课后延伸
教学过程。
课题名称:《刮大风》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刮大风时各种物像的表现方法;应用线条或色彩等表现风。
2、过程与方法:体验刮大风的情境;在探索中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在表现中丰富个人情感、想像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刮大风时周围的环境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观察刮大风吋周围的环境特点。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观察分析法、直观教学法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风的科学知识、图片和相关音乐片断、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情景导入:听声咅一一风声展示课题一一《刮大风》二、新课:1 •了解风。
2•思考探索。
提出问题:你们能看到风吗?能摸到风吗?(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怎么能用画笔表现风呢?同学思考,发言。
同学们真棒,能发现风来的时候,周围景物的变化。
欣赏图片:风来的时候,不同的景物。
教师示范活动: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刮风的时候,一些景物的变化。
小树弯了腰红旗飘啊飘头发飞飞等等。
3 •拓展:我们根据风力的大小也编了一首儿歌,让大家区分和预防。
风的等级零级烟柱直通天,一级轻烟随风偏,二级清风吹脸面,三级叶动红旗展,四级枝摇飞纸片,五级带叶小树摇,六级举伞步行艰,七级迎风走不便,八级风吹树枝断,九级屋顶飞瓦片,十级拔树又倒屋,H十二陆少见。
儿级以上是大风?你见过的刮大风吋候,周围的风景是怎样的,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最后让学生了解,台风的预警信号。
4•欣赏画家的画。
很多画家们用画笔表现了刮大风的情景,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2 课,24页,观察,书上的画是表现的儿级的大风,你从哪方面观察到的,同时说一下你的感觉。
1)引导学生观察作者用什么线条、色彩、笔触来表达对刮风的感觉。
思考:如果你去画,你怎么表现?(借助周围的景物)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线条笔触色彩。
而且不同的线条可以画出不同风的感觉,5•学生活动:教师范画的基础上,用线条来表现风。
总结:在表现风的吋候,我们发现可以用周围的景物以及用线条来表现风,不同的线条可以表现不同的风。
《刮大风》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观察刮大风时各种事物的不同表现形式。
2.应用线条或色彩等表现风,在表现中丰富个人感受、想象力和创造力。
3.养成平日观察周围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刮大风时周围的事物的变化,了解风的基本常识。
难点:如何表现刮大风时周围的事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谜语导入:看不见来摸不到,四面八方到处跑,跑过江河水生波,穿过森林树呼啸。
(打一自然现象)二、讲授新课师:那么风是怎样形成的呢?(视频片段)风是因为冷热空气的密度不同而形成了规模的气流而形成。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刮大风》二、新授大家都知道,风是看不到、摸不着的,那你在画面中感受到风了吗?你是如何感受到的呢?细心观察的同学就会发现当风来了,我们身边的很多事物就会发生变化。
树叶吹着纷纷洒落,椰树的枝丫吹弯了树枝,蒲公英的种子被风吹走了、微风轻拂我们的脸庞,让小草轻轻摇摆。
台风是我们深圳的孩子在夏季经常遇到天气,龙卷风非常具有破坏力,但是一般比较出现在海上。
同学也可以说说你观察到的,大家都有一双细心观察的眼睛。
其实风也是分很多等级的,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比如说六级大风人们举伞行走困难;七级大风走路都很不方便;八级大风可以把树枝吹断;九级大风可以把房屋瓦片吹走;十级大风可以把大树连根拔起。
(展示图片的同时进行解说)大自然的力量是非常强大,在这里也温馨提醒大家:刮大风时尽量不出门。
三、师引导学生观察刮风时生活中的事物变化对比的照片。
我们要怎样才能把这种风的力量用绘画表现出来呢?我们看看身边常见的生活中的事物在大风来时的变化。
有被吹弯了的椰子树,被吹乱的头发,被风吹拂的衣服,甚至是台风天被大风刮跑的人,我们还可以选几个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来重点表现。
四、游戏时间:大家来找茬闯关一:找出画面中有错误的地方闯关二:找出图1与图2的变化、图3与图4的变化五、思考:如何画大风?设问:风能直接画出来吗?如果我们来画,怎样去画呢?借助周围的什么景物去表现?1欣赏,感受欣赏画家的画1.李青稞《西风烈》2.柯罗《阵风》设问:作者是用什么线条、色彩、笔触来传达自己对刮风的感受?欣赏学生作品刮大风时各种物象的表现方法举例。
《刮大风》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观察刮大风时各种事物的不同表现形式。
2.应用线条或色彩等表现风,在表现中丰富个人感受、想象力和创造力。
3.养成平日观察周围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刮大风时周围的事物的变化,了解风的基本常识。
难点:如何表现刮大风时周围的事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老师今天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非常生动的小短片,短片里的主人公是
一群可爱的小鸡――鸡小龙、鸡大胸、鸡丁等和两只黄鼠狼――胖乎乎和瘦高高。
话说这一天胖乎乎和瘦高高又起了歹心,想去抓几只小鸡填肚子,可他们
在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认真观看短片。
播放短片《刮大风》。
生:它们在路上碰到了刮大风。
师:那你是从短片
的哪些地方发现刮大风呢?生:风车转得很快、房子都在晃动、树被吹弯了、
两只黄鼠狼顶风走得很吃力……(把所有细节的图片一一展示出来)师:同学
们回答得很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刮大风。
二、讲授新课
师:风是因为冷热空气的密度不同而形成了规模的气流,所以它是看不到、摸不着的。
可只要它来了,我们身边的很多事物就会发生变化,我们细心观察,就能感受得到。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刮大风》,预习全文。
两分钟以后,请同
学来说一说,课本中的插图哪些地方告诉你大风来了?生:蒲公英的种子被风
吹走了、人的头发在风中飘扬……师:大家都有一双细心观察的眼睛,其实在
大风之中还分很多的等级,等级不同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也完全不一样。
比
如说六级大风人们举伞行走困难;七级大风走路都很不方便;八级大风可以把
树枝吹断;九级大风可以把房屋瓦片吹走;十级大风可以把大树连根拔起。
而
如果龙卷风来了会怎样呢?(展示图片的同时进行解说)所以大自然的力量是
非常强大的。
三、教师示范
师:我们要怎样才能把这种风的力量用绘画表现出来呢?我们刚刚看了也
说了很多大风来时人的感受和身边事物的变化。
那我们可以选几个点来重点表现。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如何运用绘画语言表现风。
(重点表现大风来了事物的
变化,引导学生有创造性地表现风。
)
1.欣赏感受。
欣赏不同风格的大师作品,设问:作者是用什么线条、色彩、笔触来传达自己对刮风的感受?欣赏学生作品,设问:风能直接画出来吗?如
果我们来画,怎样去画呢?借助周围的什么景物去表现?
2.展示与讲评。
学生作品展示,设问:我能画出刮大风时周围的环境特点吗?我能画出刮大风时的感受吗?评一评:谁的作品最能表现刮大风的情景,
通过自评、他评,鼓励自信,培养个性。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