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人文风土和美食上课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9
【精品】湛江饮食文化概述湛江位于广东西南沿海,是广东省地理中心。
因地处潮汕、港澳、粤西交汇处,使得湛江拥有丰富多元的饮食文化,融合了海派、潮汕等多种饮食文化,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湛江饮食文化。
海鲜是湛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湛江市地处南海之滨,所以这里的海鲜非常有名,其中的龙虾、扇贝、海蛎子、河瑶柱等都是深受游客欢迎的。
苏垌鱼、罗非鱼等淡水鱼也是湛江的特色美食,其口感鲜美,营养丰富。
此外,湛江的海蟹、大闸蟹等更是一绝,世界各地的游客都需要品尝这些美味食品。
湛江的潮汕文化也在食物方面有所体现,其中包括那鸭粥、潮州汤和潮汕糕点等等。
潮州汤是潮汕人喜欢的一种汤品,具有增强身体的功能;潮汕糕点则有着精良的工艺,糯香的口感和丰富的口味,吸引了广大游客的喜欢。
湛江的特色美食之一——那鸭粥,汤汁浓郁,鸭肉鲜嫩,制作非常工细。
湛江特色美食之一还有赤砂糖窝糖,是用北江的优质大米制作的,加上优质白砂糖,制成窝糖;赤砂糖则是南粤特产,食用后留香切牙,深得游客喜欢。
此外,湛江的福建、台湾菜等也在湛江发扬光大,成为湛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湛江还有豆腐乳、豆浆、牛皮汤等小吃,干菜、酱制品等传统的家乡味。
当然,从小吃到正餐,湛江饮食文化的不同种类和精简口味都有井喷式的发展,其影响力辐射到珠海、深圳等沿海城市,成为了广东地区饮食文化的重要代表。
总之,湛江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融合了海派、潮汕等多种饮食文化,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饮食文化。
无论是各种海鲜,还是糕点、鸭粥、小吃等各种美食,都让人流连忘返,此地不仅是世界各地游客的美食愿望之地,也是国人对于饮食文化的领略之地。
关于湛江美食说明文5篇精选.关于湛江美食说明文1湛江有什么好吃的?下面为大家介绍的是湛江当地十大特色美食小吃,吃货朋友们来一饱眼福吧。
湛江十大特色美食之木叶夹木叶夹就是上下两片树叶包夹住一个小的带馅的糯米团子,据说一般用木菠萝叶或者蕉叶,当地人称之为yé。
街边的小店就可以买到的。
湛江十大特色美食之烤乳鸽湛江人很喜欢吃鸽子肉,无论是烤制还是煲汤,都是不错的选择。
在夜市上,烤乳鸽十分常见,价格约10元1只。
烤乳鸽口感香脆,肉质滑嫩。
湛江十大特色美食之甘蔗作为全国第一大产量的甘蔗产地,来到湛江,不可不尝这里的甘蔗。
无论是在街边买一节甘蔗边走边啃,还是选择品尝一杯鲜榨的甘蔗汁,都是不错的选择。
湛江十大特色美食之红江橙红江橙的特点是果大皮薄肉色橙红鲜艳内质柔嫩化渣多汁酸甜适度。
红江橙在国内外颇负盛名,被列为国宴佳果,有“果王”之称。
湛江十大特色美食之蟹蟹是湛江饭桌上常见的菜式,这里的蟹大肉厚。
沿海各地均有出产,主要有青蟹花蟹。
优质青蟹称膏蟹,其中东海民安和吴川芷寮所产膏蟹以其膏黄肥嫩味美而闻名。
花蟹则物美价廉。
湛江十大特色美食之沙虫沙虫爽而不韧,口感一流,与海蜇的味道相似但更多了些变化。
沙虫菜谱多种多样,有白灼清蒸沙虫汤沙虫瓜菜煲等。
不论沙虫单独煲煮蒸,或配瓜菜葱蒜炒,吃起来肉质脆嫩味道鲜甜酥香可口。
湛江本地人更喜欢用沙虫来煮粥,用沙虫煮出的粥会有种自然的甘甜。
湛江十大特色美食之肴肉肴肉又名水晶肴蹄,简称肴肉,是镇江传统名菜,精选猪前蹄为主料,经特殊的工艺加硝腌制后加工而成。
风光无限数金焦,更爱京口肉食饶,不腻微酥香味溢,嫣红嫩冻水晶肴。
湛江十大特色美食之生蚝湛江的生蚝,胜在味鲜,个头倒不一定很大,咬下去肉质紧致而富有弹性,甘香和清甜满口且价格便宜,一般的夜宵摊子上大概1-2元一只。
在做法上,最常见的是炭烧,除此之外还有蒸煮等做法。
但是炭烧最简单,也最受人欢迎。
湛江十大特色美食之锅盖面汤清面软,不粘不乱,青头鲜嫩,经济实惠。
湛江的风土人情湛江蓝色海滨旅游与海洋旅游资源、绿色生态与农业旅游资源、红土风情与历史文化资源,构成了湛江人比较朴实好客不怎么排外,不管你说什么话:国语、英语、粤语、桂林话、或学着他们讲几句当地的语言,只要听得懂都会回答。
我们到雷州汽车站找个人问路,结果有两个人抢着回答;坐公共汽车过海湾大桥时没几个人,于是老婆跑到副驾座位拍风景,司机并不介意反而把车开得更稳当了些;下了车我们要找轮渡码头,两三个小姑娘满脸灿烂的为我们指方向。
历史上,“岭南三越”唯“东越(粤)”广东与中原辐射过来的“中原文化”结合得最好,这个中原文化的核心就是“汉文化”,最早通过楚地连接。
秦一统江山后,得益于文化的早期融合,东越政局最稳,其次“中越”广西,再次“西越”越南。
迄今,“中越”广西为壮族自治,且壮族与汉族的许多生活习惯早已相通,作为中华民族中最大的少数民族的一支,壮族与汉族的关系也最融洽,这确实对其他少数民族尤其对其中的“大族”有榜样作用。
“西越”越南以京族为主,喜以京都自称,难与汉族通融却时常欲与之分庭抗礼,遂成化外番邦。
而“东越”广东早已融入“汉地”,成为中华大家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
自秦后,广东人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异邦或异族,每每以汉文化之骨干力量自勉,晚清时期最早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口号的就是广东人氏孙中山。
也正是因为有这段历史的渊源,在广东几乎感觉不到少数民族的气息。
尽管“粤语”彼此相通且波及区域甚广,同属粤语地区的广西与广东给人的印象却不甚相同。
广东的“粤语”有明显的“汉粤”风味,并有“汉字”一一对应,广西的“壮粤”没有“壮字”对应,只能借用汉字。
到了越南,“京粤”完全是另一幅景象:文字混乱,既有借用的汉字,又有越南人自创的“喃字”,甚至还有法国人搞出来的法文拼音,还夹杂着一些希腊文字。
文化的渗透影响着思维和举止,汉文化在东粤的影响,让我们感觉这里就像自己的家乡,各式习俗等似曾相识或相遇,除却了乡音的不同,没有什么不适。
雷州文化特色教学设计(一)雷州文化特色教学设计引言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全面了解并传授本地区的文化特色知识。
本次教学设计将围绕雷州文化特色展开,旨在让学生了解雷州的丰富文化内涵,培养对雷州的热爱和认同。
一、雷州的地理环境•雷州的地理位置•雷州的地理特点•雷州的自然景观二、雷州民俗文化1. 雷州婚俗•雷州传统婚礼流程•婚俗中的传统习俗•婚礼上的传统服饰2. 雷州节庆活动•重要节日:春节、中秋节等•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节庆活动的由来和意义3. 雷州特色民间艺术•木偶戏•舞蹈表演•腔调独特的曲艺形式三、雷州特色美食1. 雷州特色菜肴•老鼠粉•马蹄糕•蛇肉馄饨2. 雷州特色小吃•红豆糕•羊肉串•冰粉3. 雷州传统饮食习俗•用餐礼仪•食材选择与烹饪方法•餐桌文化四、雷州特色传统手工艺品1. 珠琳•珠琳的制作工艺•珠琳的用途和意义•珠琳的设计元素2. 陶艺制作•雷州陶艺的历史渊源•陶艺的制作方法•陶艺的装饰和用途3. 手工编织•雷州的编织传统•编织的工具和材料•编织品的种类和用途五、雷州文化保护与传承1. 雷州文化的保护意义•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雷州文化传承的挑战与机遇2. 雷州文化传承的途径与方法•学校的角色与责任•社区组织的支持与参与•个人自我学习与传承结语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雷州的文化特色,培养对雷州的热爱和认同,传承和发扬雷州文化。
希望学生们可以在学习雷州文化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并用自己的方式将雷州文化传承下去。
湛江人文风土和美食一、湛江城市形象简介湛江市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地处粤桂琼三省(区)交汇处,东濒南海,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背靠大西南。
全市面积1.32万平方公里,人口754万人。
现辖3市、2县、4区,拥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6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试验区、工业区)。
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沿海城市,国家一类大市,全国综合实力100强城市,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中国对虾之都”、“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绿化达标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广东省卫生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了“2011中国城市分类优势排行榜”,湛江市在“十佳低碳生态城市排行榜”中名列第九。
现正在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低碳发展示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
二、湛江传统文化广东湛江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地处雷州半岛,素有“红土地”之美称。
从古文化遗址和物象考古来看,人类在这块红土地上繁衍生息已有近五千年的历史。
这里古称南越,地属蛮荒,汇聚了汉、黎(俚)、瑶、侗、苗等多个部族。
自秦置三郡,几经战乱,中原徙民移入,更凸显其所处地域的特殊性,湛江的“红土地”文化已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
丰富多彩、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是湛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有“东方一绝”的东海人龙舞和草龙、网龙、彩龙、公母龙、火龙、高跷龙、簕古龙、竞技龙等组成的“龙之家族”;有享誉“中国醒狮之乡”、扬威海内外的遂溪传统南狮、凳桩、高桩、高杆的单狮、双狮、火狮、群狮;有集武术、舞蹈于一体的廉江“舞鹰雄”;有反映从“图腾崇拜”、“守护神灵”到“司仪宠物”、享有“南方兵马俑”之誉的“雷州石狗”;有被称为“舞蹈活化石”的麻章“考兵”、吴川“舞二真”、“舞六将”、雷州“走清将”等的“傩舞系列”;有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吴川“飘色”、“泥塑”、“陶鼓舞”、“舞貔貅叠罗汉”以及颇具传统特色的南派粤剧、地方雷剧、粤西白戏、雷州姑娘歌、木鱼腔、哎歌、山水谣、安铺八音等民间戏剧与曲种,共有九大类约一百多个品种。
湛江风俗演讲稿六年级
湛江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这里有着独特的风土人情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湛江的风俗文化,让大家更加了解这座城市。
首先,湛江是一个以渔业为主要产业的城市,因此渔民文化在这里有着深厚的
底蕴。
每年的渔民节上,人们会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如舞狮、舞龙、打麻雀、吃海鲜等。
这些活动都是渔民们世代相传的民俗文化,展现了他们的勤劳、善良和乐观的品质。
其次,湛江还有着独特的传统民居建筑,如海南式建筑、客家围屋等。
这些建
筑风格充满了古朴的韵味,体现了湛江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在这些古老的建筑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湛江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另外,湛江的饮食文化也是非常有特色的。
湛江是海鲜之都,这里的海鲜美味
可口,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品尝。
除了海鲜,湛江还有着丰富的客家菜和粤菜,这些美食都融合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湛江的独特魅力。
最后,湛江还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打麻雀、赛龙舟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是传承和弘扬湛江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通过这些活动,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湛江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到湛江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总的来说,湛江的风俗文化丰富多彩,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神。
通
过了解和传承这些民俗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湛江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座美丽的城市。
希望大家能够在湛江的风俗文化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感动,让我们一起为湛江的传统文化点赞!。
湛江的饮食文化在文史哲通论的课堂上,老师说:文化就是一种清明而逻辑的思维习惯,就是一种独立判断的勇气。
此后,她向我们介绍了中华民族的各种文化,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中华的美食文化。
由于本人也是一个吃货,对于吃的研究比较感兴趣,故在这里谈谈我家乡的饮食文化。
我的家乡——湛江,位于祖国大陆的最南端,是粤西最大的海滨城市。
湛江市旧称广州湾,三面环海,依山傍水,气候温和,有1500多公里的海岸线,海产资源非常丰富,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海鲜品种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湛江菜属于正宗的粤菜,但与广东其它菜系相比,却有着浓郁的地方风格,有着独特的魅力。
香港著名的美食家梁文韬先生曾说:湛江的美食有自己的特色,原汁原味,湛江鸡和海鲜很有名气。
湛江饮食以海鲜称绝,有“食海鲜,到湛江”之说。
另外,湛江还有独具一格的食狗习惯,有原汁原味的白切鸡,还有异彩纷呈的各色小吃。
1、湛江的海鲜湛江海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遂溪县江洪镇鲤鱼墩古遗址,当时当地的海鲜就已在中国民间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湛江占了中国热带面积的10%,且海岸线长,滩涂湖泊众多,海湾河叉内风平浪静,非常适宜盛产温水海鲜。
由于气候温暖,海水中生长着多种营养类型的微生物,供鱼、虾、蟹、贝等食用,这是其它海域不可比拟的。
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优越,使得湛江的鲍鱼、龙虾、珍珠、对虾、石斑鱼、鱿鱼、墨鱼、膏虾、海参、蚝、螺、沙虫等,均以极品档次受到美食家们的青睐。
湛江的海产品不仅品种丰富,而且新鲜、质优、价廉,各农贸市场均有大量供应,宾馆、酒店以至街边的小食店也有大量的海鲜菜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湛江是品尝海鲜、购买海产品的最佳之地。
2、湛江的白切鸡广东不少地方有吃白切鸡的习惯,但湛江人尤其喜爱白切鸡,它是湛江人节日加菜、宴请宾客的第一菜。
湛江白切鸡来源于信宜三黄鸡。
三黄鸡以其肌肉丰满,肉质能花,骨软皮脆,味道清香,甘甜爽口扬名粤港澳及东南亚地区。
一鸡闻天下,处处名飘香。
它与清远麻鸡,惠州胡须鸡,最早并称“广东三大名鸡”。
广东湛江美食介绍湛江是广东的一个重要城市之一,亚热带作物及海产资源丰富,海鲜产品更是闻名全国。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这个城市里面又有着什么样特色美食吧。
广东湛江美食介绍1.湛江木叶夹逢年过节,湛江本地人喜欢做饼食走亲访友,湛江木叶夹是最受欢迎的品种。
木叶夹是湛江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小食。
湛江木叶夹有香、甜两种,均以糯米粉作皮,香者以花生、鳅鱼、虾米、咸萝卜等混合作馅;甜者以白糖、椰丝、芝麻、花生仁等混合作馅。
通常白色为甜,黄色为咸。
做好后用木菠萝叶或者蕉叶在两旁包住,蒸大约一小时即熟。
一口咬下去,满嘴香甜。
尤其是经过长时间制作的糯米皮,软、粘、滑、韧,很有嚼头,加上甜咸相宜的馅,真是吃了一个又想吃一个。
2.湛江簸箕炊湛江簸箕炊是广东省粤西地区汉族传统小吃之一,在茂名、高州、化州、湛江一带非常盛行。
因其采用竹篾编制而成的簸箕为盛具而著称,其后放磨成桨的米粉于簸箕当中,待一层熟透后再逐渐添加,一般都有三层以上。
待米粉全熟后,用小刀将其剐成格状,以方便食客食用,最后在其表面放上香油、芝麻与蒜蓉浆(即蒜鸡油)然后蘸着吃,入口细腻富有弹性,不过因蒜蓉有余味,所以也有不好此道者,故可单纯放花生油所煮成的香油,其风味依旧。
湛江簸箕炊爽口软滑,口味咸香。
3.湛江白切鸡白切鸡是粤菜鸡肴中最普通的一种,属浸鸡类,其制作简易,刚熟不烂,不加配料且保持原味为特点。
广东不少地方有吃白切鸡的习惯,但我们湛江人尤其喜爱白切鸡,它是我们湛江人节日加菜、宴客的第一菜。
做白切鸡一是选鸡,二是煮鸡,三是配味。
所选鸡均为本地细骨农家鸡,绝无用饲料鸡和大骨鸡;煮鸡要求慢火煮浸,熟至八九成即可;配料用沙姜、蒜茸。
本地之白切鸡均肉嫩骨香,十分可口。
4.湛江炭烧生蚝生蚝在做法上,最常见的是炭烧,除此之外还有蒸、煮等做法。
但是炭烧最简单,也最受人欢迎。
湛江的生蚝,胜在味鲜,个头倒不一定很大,咬下去肉质紧致而富有弹性,甘香和清甜满口且价格便宜。
生蚝一般经过高达100多摄氏度的炭火烧烤,多半会将细菌杀死。
从地理角度分析湛江特色美食的特点
湛江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紧邻海南岛,地理位置特殊,得益于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湛江的特色美食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海洋食材丰富:湛江地处海滨,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因此在湛江的特色美食中,海鲜菜肴特别丰富,比如蚝仔煎、海鲜饺子、海鲜粥等。
2. 以米饭为主食:湛江的气候湿润,适宜稻作生长,因此湛江人的主食以米饭为主,湛江米饭口感香糯,价格也比较亲民。
3. 咸鲜口味浓:湛江地处岭南地区,受到岭南地区食品文化的影响,因此湛江的特色美食偏重咸鲜口味,比如盐水鸭、蒸芋头、盐焗鸡等。
4. 烹调技巧多样:湛江地处交通便利,曾经是海上贸易重镇,因此湛江的烹调技巧颇具多样性,比如蚝仔煎需要用烤炉烤制,海鲜酸辣汤需要煮制4个小时等等。
综上所述,湛江的特色美食特点为以海鲜为主要食材、以米饭为主要主食、咸鲜口味浓、烹调技巧多样。
湛江饮食文化一、湛江的民俗1、地理位置湛江被誉为“东方日内瓦”和“南珠之都”,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而湛江的饮食文化更是风格独特。
湛江市是粤西最大的海滨城市,三面环海,依山傍水,气候温和,旧称广州湾。
湛江市有1500多公里的海岸线,海产资源非常丰富,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海鲜品种都可以在这里吃到,湛江以海鲜王国而闻名,在广州市黄沙海鲜市场30%以上都由湛江地区供应,一德路的鲍、参、翅、肚也占据半壁江山,这些资源都是餐饮业中的好原材料。
2、地产资源湛江海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遂溪县江洪镇鲤鱼墩古遗迹,“食海鲜,到湛江”。
当地的海鲜已在中国民间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湛江占了中国热带面积10%,且海岸线长,滩涂湖泊众多,海湾河汊内风平浪静,非常适宜盛产温水海鲜。
由于气候温暖,海水中兼有光能自养、异养型和化能自养、等多种营养类型,供鱼、虾、蟹、贝等食用的微生物相当丰富,这是其它海域不可比拟的。
湛江还拥有76座古火山遗址,受季风带来的大量雨水不断冲刷,火山沃土中丰富的矿物质、微量元素由中部向东、南、西三面分流入海,成为鱼虾的“佳肴”。
这一在中国大陆沿海独一无二的海洋生态,使湛江海鲜味道不仅鲜美而且特别爽甜,当地的鲍鱼、龙虾、珍珠、对虾、石斑鱼、鱿鱼、墨鱼、膏虾、海参、蚝、螺、沙虫等,均以极品档次受到美食家们的青睐。
二、湛江的饮食特点湛江的传统饮食属于正宗粤菜,与广东其它菜系相比,虽名不见经传,但却独具浓郁的地方风味。
湛江菜最大的特点是选料鲜活,原汁原味。
俗语道:“食海鲜,来湛江。
”这里的海鲜以品种丰富而著名,对虾、龙虾、海参、花蟹、鳓鱼、海蛰,新鲜、质优、价廉,清灼的海鲜独具天然风味,吸引了大批广东省内食客专程前往。
以清煮花蟹、油炸虾饼、沙螺汤为代表的湛江名吃鲜香味美、盛名远扬。
香港著名美食家梁文韬先生曾说:湛江的美食有自己的特色,原汁原味,湛江鸡和海鲜很有名气。
湛江饮食以海鲜称绝,有“食海鲜,到湛江”之说。
湛江人文风土和美食一、湛江城市形象简介湛江市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地处粤桂琼三省(区)交汇处,东濒南海,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背靠大西南。
全市面积1.32万平方公里,人口754万人。
现辖3市、2县、4区,拥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6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试验区、工业区)。
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沿海城市,国家一类大市,全国综合实力100强城市,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中国对虾之都”、“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绿化达标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广东省卫生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了“2011中国城市分类优势排行榜”,湛江市在“十佳低碳生态城市排行榜”中名列第九。
现正在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低碳发展示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
二、湛江传统文化广东湛江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地处雷州半岛,素有“红土地”之美称。
从古文化遗址和物象考古来看,人类在这块红土地上繁衍生息已有近五千年的历史。
这里古称南越,地属蛮荒,汇聚了汉、黎(俚)、瑶、侗、苗等多个部族。
自秦置三郡,几经战乱,中原徙民移入,更凸显其所处地域的特殊性,湛江的“红土地”文化已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
丰富多彩、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是湛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有“东方一绝”的东海人龙舞和草龙、网龙、彩龙、公母龙、火龙、高跷龙、簕古龙、竞技龙等组成的“龙之家族”;有享誉“中国醒狮之乡”、扬威海内外的遂溪传统南狮、凳桩、高桩、高杆的单狮、双狮、火狮、群狮;有集武术、舞蹈于一体的廉江“舞鹰雄”;有反映从“图腾崇拜”、“守护神灵”到“司仪宠物”、享有“南方兵马俑”之誉的“雷州石狗”;有被称为“舞蹈活化石”的麻章“考兵”、吴川“舞二真”、“舞六将”、雷州“走清将”等的“傩舞系列”;有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吴川“飘色”、“泥塑”、“陶鼓舞”、“舞貔貅叠罗汉”以及颇具传统特色的南派粤剧、地方雷剧、粤西白戏、雷州姑娘歌、木鱼腔、哎歌、山水谣、安铺八音等民间戏剧与曲种,共有九大类约一百多个品种。
1997年,广东省文化厅先后二批命名的“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吴川市黄坡镇的“飘色”、“泥塑”,廉江市新华镇的“舞鹰雄”、营仔镇的木偶白戏、雷州市的雷剧、东海岛的人龙舞均榜上有名。
2000年吴川市梅菉镇的“飘色”、“泥塑”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2003年遂溪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醒狮之乡”。
2004年,雷州石狗被批准为第二批“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业性试点”项目。
2006年,湛江市的“遂溪醒狮”、“东海人龙”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廉江“舞鹰雄”、“雷州石狗”、“雷州姑娘歌”、“吴川飘色”被列入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粤西白戏”、“安铺八音”、“调顺网龙”、“硇洲津前天后宫”等九个项目被列入湛江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吴川“泥塑”、麻章“麒麟村爬刀梯”、“湛江傩舞”、“雷州歌”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廉江“舞鹰雄”、吴川“飘色”、“雷州石狗”、“湛江傩舞”、“雷州歌”、麻章“麒麟村爬刀梯”正申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湛江美食1、湛江品牌依记鸡依记鸡曾获广东省“十大名鸡”称号,是湛江蜚声海内外的美食老牌子。
到过湛江的周恩来、董必武、陈毅和荣毅仁等国家领导人也曾为座上客。
1956年,依记鸡饭店改制为国营企业,陈康贵继续掌厨,依然保持着它响亮的名声。
1993年,依记鸡获得广东十大名鸡金奖。
在第一届湛江美食节以招牌依记白切鸡和别出心裁的全鸡宴,重振昔日雄风,一举跻身湛江十大名菜及十大名宴。
2002年底,赤坎依记鸡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服务商标。
2004年4月,依记鸡再传佳音,成为我市唯一入选《中华老字号大典》的美食品牌。
2、廉江特别风味广海鸡“广海鸡”比白切鸡更上一个档次,卖价也比白切鸡贵一倍。
“广海鸡”选用标准的农家本地鸡,加予特殊配味后,“隔水”蒸熟大块上桌供食用,广海鸡的特点是皮嫩肉细,清香不腻, 香味入骨,骨肉分离好。
食者戴上塑胶手套抓食。
“广海鸡”已在国家专利局获了专利,在国家土商局注了商标。
做鸡做到这个水平,怎么不令人垂涎。
其实,除了湛江鸡、白切鹅、盐水浸杂鱼、水东芥菜等传统菜式之外,还有很多美味花样。
3、代表菜式白切沙姜鸡:湛江菜的代表,果然不同凡响,一端上桌光凭金黄油亮的外表就让记者在心中打了10分,挟一块入口,皮爽肉滑,鸡香味非常浓郁。
吃的时候蘸一点沙姜酱油汁,更是“惹味”。
据“茂港渔村”的大厨介绍,这些湛江鸡真正是从湛江农家收购过来,挑选的都是阉过的公鸡,一般需养200多天后才可食用,所以肉质特别嫩滑。
再来上一碗用鸡油拌的米饭、一碟清淡的青菜,这便是最正宗的粤西人家农家饭,简单又不失美味。
白灼水东芥菜:水东芥菜在电白原产地定点收购,天然无污染,色泽翠绿爽口鲜甜,只要用清水焯一下就可上桌,入口甘甜爽脆,没有任何渣,更没有一丁点苦味。
豆芽炒海蜇:选用自传统的绿豆芽,不用激素培育,白嫩、幼细、爽口。
海蜇也是湛江电白一带的海蜇,用传统方法处理后,保证原味。
两者猛火爆炒即可,新鲜爽口,一道极其普通的家常小菜,却因用料的精良而带出了山珍海味难以比拟的鲜味。
香煎天然虾皇:虾的个头很大,入口却清甜无比,肉质结实弹牙,让爱虾的我大呼过瘾。
焗番薯芋头:很农家的一道菜,表皮是层糖浆,薄薄的、脆脆的,里面则很粉,不像潮汕番薯那样甜,即使多吃几块也不会觉得腻。
干煎白仓鱼:为了讲究原汁原味,海鲜都是经干冰保存运来广州,鲳鱼在煎制之间稍加腌制,一来去腥,二来提鲜。
大块的鱼肉吃起来很过瘾,几乎没有鱼刺,外酥里嫩,吃的时候不用加任何调料,要的就是那最原始的鲜美。
白切狗:湛江人爱吃狗肉,而其吃法却很特别,喜欢白切,而且一年四季照吃无忌。
在湛江市区及徐闻、雷州、遂溪等地的街头巷尾,每当夜幕降临之际,摊档上,一条条香喷喷的熟狗立于案上,只见人们三五成群围蹲于小圆桌旁,要来一碟白切狗,加上几两土炮米酒,慢斟细酌,谈天说地,已成为街头一景。
清煮花蟹:湛江人吃花蟹,其吃法特别之处是清煮。
方法是将花蟹洗净,整个放于锅中盖好,不下水,慢火煮,闻到香味即可吃。
这样的蟹保持了其本身的风味,因此特别可口。
食花蟹少不了以甜醋作配味,因为蟹中有一种寄生菌,遇醋即死。
湛江地方风味小吃湛江本地人饮食为正宗粤菜风味,但因其所处环境、气候、物候、风俗的不同,形成了自己的风味食品。
下面择要介绍一小部分:沙虫汤、沙螺汤:沙虫、沙螺均为本地著名海产品,有滋阴补肾养液之功。
本地人十分喜欢沙虫、沙螺煲汤、煮粥。
在宾馆、酒楼白的沙虫为名菜。
油炸虾饼:湛江市区及各城镇,遍布油炸虾饼小档,香气流溢。
其制作方法:米粉加葱花调糊,用小铁器盛装,再加两条去壳鲜虾,后放进油锅炸至金黄色即捞起,配以少量精盐、一片生菜,香味诱人。
参加广东美食节,深受中外客人好评。
湛江烧蚝:这是湛江这两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小吃,也是湛江最早出现这种小吃的。
把新鲜的蚝(也就是牡蛎)剥开,洗干净后,放上些蒜蓉和辣椒,连壳放在火红的炭上烧烤,熟了就能吃了,味道可是一流的哟。
现在一般晚上出来宵夜的人,都喜欢点这种小吃,一个人也能吃上十个八个的呢,价钱也不贵,一元一个。
如今大酒店里也有这小吃了。
而且这种小吃,也传播到广东各地方去了。
湛江牛杂:把牛的下水(就是牛杂了),都炖熟后,晾干水,让顾客选择喜欢吃的部位,切成小块串成一串串的,放到一只加了八角啦、豆酱啦、陈皮啦等等十来种调味料的小瓦煲里煮上十来分钟,让调味料充分进入到牛杂的里面,趁热吃。
雷州白(米乙):在雷州半岛流传一句这样的话:“进雷州城一拜三元寺,二吃雷州白(米乙)”。
可见雷州白(米乙)已久负盛名。
其制作方法是以优质糯米粉做皮,椰子丝、白糖等作馅,猛火蒸熟。
其特点一是够甜,二是爽滑。
雷州城经营白糖者每日不少于三五十档,日销上万个,圩日、节日则销量更大。
参加广东省美食节获得好评。
雷州大粽:雷州大粽历史悠久,曾有“岭南佳品”之称。
做法是以糯米为皮,莲子、猪肉、红枣、香菇等作馅,用海南大粽叶包裹,蒸4~5个小时即熟。
雷州人吃大粽常与牛肉汤一起吃,称之“牛肉大粽”。
木叶夹:逢年过节,本地人喜欢做饼食走亲访友,木叶夹是最受欢迎的品种。
木叶夹有香、甜两种,均以糯米粉作皮,香者以花生、鳅鱼、虾米、咸萝卜等混合作馅;甜者以白糖、椰丝、芝麻、花生仁等混合作馅。
做好后用木菠萝叶或者蕉叶在两旁包住,蒸大约一小时即熟。
糯米甜糟:糯米甜糟做甜糟,在本地历史悠久,十分盛行。
历史上以雷州市乌石所产的甜糟最负盛名,今各农贸市场均有出售,每公斤价3~5元。
番薯丝粥:番薯丝粥原为素来缺粮的湛江人主要充饥之物,后来由于米粮丰阜而几乎绝迹。
但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番薯丝粥成了人们的时兴食物。
廉江廉城及安铺等地首先推出番薯丝粥,继之流行全市,高级酒店也出售番薯丝粥,外地人到湛江亦纷纷一尝其风味,尤以盛夏番薯丝粥更受欢迎。
现在番薯丝粥加白切鸡是湛江人的一大乐趣。
鹤地水库鱼头:鱼头汤用水库之鳙鱼头烹制。
水库鳙鱼头大、多髓,汤色浓白,甜而无腥,绝无泥味,其鲜美可口,补脑益寿颇有好处,是当地一大特色。
徐闻风味小吃:拌粉,俗称“腌粉”,是徐闻四季皆宜的风味小吃,因其食用方便且经济实惠而受欢迎。
随着拌粉日趋盛名,其制作方法已传到外地,它不但成为民间的佳食,而且已进入酒楼,登上了大雅之堂。
梅录烂镬炒粉:许多食家常用梅粉胜广河这句话来赞誉吴川梅录的街边炒粉。
这是一道很奇特的风景:一人一担箩头、一筐米粉、一只火炉、一口烂边缺口的铁锅,每日都在市场角落、墟尾街头摆摊开档,食客围在铁镬边,或蹲或站着品尝,津津有味,齿颊生香。
安铺年糕:安铺做年糕的历史不知多长了,谁也讲不清,但名声在外却人人知晓。
用优质纯糯米与糖、油蒸制而成的安铺年糕,香甜嫰滑,畅销粤西各地。
湛江市家家以南安铺年糕过年为爽。
簸冀炊:在廉江市安铺、横山一带城乡,历来都做簸冀炊的习惯。
把白米浸酒三小时后用石磨、磨浆,加入适量生粉,用细眼罗斗筛出微粒使浆水更清纯,然后分次把浆放进簸冀里炊,就成了香香的"簸冀炊"。
吃时,配上蒜蓉、酱油、熟花生油、芝麻、花生粉之类,吃起来软滑爽口,香味四溢,百吃不厌。
湛江粥品现时湛江人节日也吃粥,但粥的质量和旧时完全不同。
如春节前吃腊八粥,婚娶喜事的早上吃糯米糖粥。
如今在讲究饮食保健养生前提下,人们食红米粥、黑豆粥、眉豆粥;还有选加淮山、慧米、陈皮、海带等配料的去湿粥;有坠火的皮蛋瘦肉粥、竹蔗粥;还有治疗皮肤病的水蛇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