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生物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1
XXX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Word版含答案XXX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数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40分。
1.设全集 $U=\{1,2,3,4,5,6\}$,集合 $M=\{1,4\}$,$N=\{1,3,5\}$,则 $N\cap (U-M)=()$A。
$\{1\}$ B。
$\{3,5\}$ C。
$\{1,3,4,5\}$ D。
$\{1,2,3,5,6\}$2.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 $A(1,1)$,$B(2,4)$,$C(-1,3)$,则 $AB-AC=()$A。
$22$ B。
$10$ C。
$8$ D。
$4$3.已知 $\sin\alpha+\cos\alpha=-\frac{1}{\sqrt{10}}$,$\alpha\in(-\frac{\pi}{2},\frac{\pi}{2})$,则 $\tan\alpha$ 的值是()A。
$-\frac{3}{4}$ B。
$-\frac{4}{3}$ C。
$\frac{3}{4}$ D。
$\frac{4}{3}$4.已知函数 $f(x)=\sin(\omega x+\frac{\pi}{4})$($x\inR,\omega>0$)的最小正周期为 $\pi$,为了得到函数$g(x)=\cos\omega x$ 的图象,只要将 $y=f(x)$ 的图象():A.向左平移 $\frac{\pi}{4}$ 个单位长度B.向右平移$\frac{\pi}{4}$ 个单位长度C.向左平移 $\frac{\pi}{2}$ 个单位长度D.向右平移$\frac{\pi}{2}$ 个单位长度5.已知 $a$ 与 $b$ 是非零向量且满足 $3a-b\perp a$,$4a-b\perp b$,则 $a$ 与 $b$ 的夹角是()A。
$\frac{\pi}{4}$ B。
$\frac{\pi}{3}$ C。
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70分)1、对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要寄生在活细胞内繁殖B.单细胞生物体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应激性、繁殖等C.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D.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的是()34度的变化是()A.变大、变多、变亮BC.变小、变多、变亮D.变小、变多、变暗5、用显微镜镜检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清晰的淋巴细胞如图所示。
为进一步放大该细胞,首先应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A.向右上方B.向左上方C.向右下方D.向左下方6、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共有的元素是()A.C、H、O、N、PB.C、H、O、NC.C、H、OD.O、H7、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其中有些含量较多,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很少,称为微量元素。
下列各组元素中,全是微量元素的是()A.Fe、Mn、B、Mo、SB.Mo、Zn、Cu、B、FeC.P、N、K、Ca、MgD.C、H、O、Ca、Mg8、细菌与酵母菌在结构上的重要区别是前者()A.无核膜B.无细胞壁C.无细胞膜D.无DNA9、原核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A.染色体上B.细胞核内C.细胞质内D.拟核内10、下列有关对生命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氨基酸、核苷酸、核糖核苷酸B.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C.氨基酸、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D.氨基酸、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1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单糖的是( )A.半乳糖B.葡萄糖C.乳糖D.果糖13、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氮,可用于合成( )A.淀粉、蛋白质B.蔗糖、氨基酸C.蛋白质、核酸D.纤维素、麦芽糖14、一条多肽链共有肽键99个,则它含有的–NH2和–COOH的数目至少是A.110、110B.109、109C.9、9D.1、115、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千差万别,其原因不可能是( )A.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C.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16、以下各组细胞结构中,都含有DNA的是( )A.细胞膜、线粒体、细胞核B.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C.核膜、线粒体、叶绿体D.细胞膜、核膜、拟核17、所有原核细胞都具有( )( )20A.I、Mg、FeB.Cu、Mg、IC.I、Fe、MgD.Fe、Mg、I21、生物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生物体内的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A.不变B.升高C.下降D.变化与此无关22、两种氨基酸(如下列结构式)它们在形成二肽化合物时,最可能缩合的基团是( )A.①③B.②⑥C.②④D.③④23、下列各项中,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的是( )A.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B.细胞的结构和功能C.细胞核膜的结构D.细胞中的遗传信息24、下列关于实验鉴定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鉴定还原糖类的斐林试剂甲液与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鉴定脂肪的存在,要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被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的颗粒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D.鉴定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液的试管中( ))B.是某些重要复杂化合物的成分AC28、甲基绿使DNAA.绿色主要位于细胞核中B.红色主要位于细胞核中C.只有细胞核被染成红色D.只有细胞质被染成绿色29、用水解法研究下列物质,水解产物不.全是葡萄糖的是( )A.淀粉B.糖元C.纤维素D.蔗糖30、某蛋白质分子含有a条肽链,共有b个氨基酸残基。
河北武邑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升高二暑假作业生物学科(第十二期)完成时间:2016年7月25日命题人: 靳迪审查人: 庾倩倩班级学生姓名家长签字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每小题2分)1、下列各种遗传现象中,不属于性状分离的是()A.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C.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绿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茉莉花D.黑色长毛兔与白色长毛兔交配,后代出现比例相等的黑色长毛兔和白色长毛兔2、一匹家系来源不明的雄性黑马与若干匹雌性红马杂交,生出20匹红马和22匹黑马,你认为这两种亲本马的基因型是( )A.黑马为显性纯合子,红马为隐性纯合子B.黑马为杂合子,红马为显性纯合子C.黑马为隐性纯合子,红马为显性纯合子D.黑马为杂合子,红马为隐性纯合子3、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牛群中,两基因频率相等,每头母牛一次只生产1头小牛。
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A.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无角牛杂交,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有角为显性;反之无角为显性B.自由放养的牛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说明有角为显性C.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有角牛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有角牛,则说明有角为隐性D.随机选出1头有角公牛和3头无角母牛分别交配,若所产3头牛全部是无角,则无角为显性4、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亲本连续自交,某代的纯合子所占比例达95%以上,则该比例最早出现在( )A.子3代B.子4代C.子5代D.子6代5、豌豆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在有高茎豌豆进行自交,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比例为3∶1,将后代中全部高茎豌豆再进行自交,则所有自交后代的表现型之比()A.1∶1 B.3∶1 C.5∶1D.9∶16、现有一豌豆种群(个体足够多),所有个体的基因型均为Aa,已知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均没有活性,该种群在自然状态下繁殖n代后,子n代中能产生可育配子的个体所占比例为()A.错误!B.错误!C。
石家庄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标号涂在机读卡的对应位
51. (4分)(1)生长素 (2) 除去发育的种子子房停止发育(3)发育中的种子能合成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52.(5分)(1)取样器取样身体微小
(2)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
53.(8分)
(1)下丘脑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单向
(2)甲状腺激素代谢活动增强以增加产热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等)(3)降低(负)反馈调节
54.(10分)
(1)效应器8、7、3 (2)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 1
(3)突触小泡(特异性)受体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55.(7分)(1)a 淋巴因子B淋巴细胞k
(2)效应T 癌变(病变)细胞凋亡
56.(6分)答案(1)
(2)捕食消费者(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CO2
1。
市一高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吾是以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可以治国也。
”持这种观点的学派是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①封建经济的发展②私学兴盛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④社会的剧烈变革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西汉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解释发展而形成的新儒学,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其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A.仁者爱人B.民贵君轻C.天人感应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
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维护专制统治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
在此,顾炎武强调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6.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
有些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为借口,要知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下列思想家的观点与其对立的是A.顾炎武 B.李贽 C.黄宗羲 D.王夫之7.八卦(如图)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的右边“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
“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位置。
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
这表明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B.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C.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D.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8.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
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A.克已复礼 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9.以下文学艺术形式的产生与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的是①战国“楚辞”体的创作②魏晋时期对绘画理论的研究③宋代话本的兴起④明清小说繁荣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10.人丁兴旺是国治邦安的表征之一,所以健身除病的传统医学十分发达。
第2节 细胞的分化目标导航 1.从“分化与个体形成间的关系”、“遗传物质是否会变化”来阐明细胞分化的概念、过程、特点和实质。
2.结合植物的组织培养和克隆羊培育过程,阐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3.结合教材图6-12,了解干细胞的概念和研究意义。
一、细胞分化的概念(阅读P 117-118) 1.概念2.特点具有普遍性、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原因和意义(1)原因: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2)意义: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二、细胞的全能性(阅读P 118-119) 1.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基础:细胞中含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所需要的全部遗传信息。
3.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实验过程⎭⎪⎬⎪⎫ 胡萝卜韧皮部细胞+植物激素、无机盐和糖类等的培养液――→培养发育完整的植株(2)结论: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4.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1)实验过程⎭⎪⎬⎪⎫乳腺细胞的细胞核 +去核的卵细胞――→培养发育克隆动物 (2)结论: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5.干细胞(1)概念:是指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2)举例:如人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判断正误:(1)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一般分化后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
( ) (2)细胞分化只发生于个体发育的胚胎时期。
( ) (3)细胞分化使生物体内细胞种类、数量增多。
( ) (4)细胞分化后遗传物质会发生一定改变。
( )(5)细胞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 ) (6)植物组织培养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 ) (7)种子萌发成植株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 ) (8)干细胞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
( )(9)诱导干细胞发育成特定的组织、器官体现了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1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E.B.Wilson)曾经说过“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
”他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最可能是A.细胞内能发生一切生命活动B.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C.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D.一切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答案】C【考点定位】细胞学说【名师点睛】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单细胞的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多细胞的动物植物,他们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是它的各项生命活动都是在宿主的活细胞内完成的,营寄生生活。
在生物学分类上独立成界,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其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所有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2. 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A.蓝藻和酵母菌B.发菜和硝化细菌C.绿藻和细菌D.水绵和紫菜【答案】B【解析】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绿藻和紫菜是真核细胞,故B正确。
【考点定位】多种多样的细胞【名师点睛】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3.下列生物中,不具有叶绿体,但具有细胞壁的是A.噬菌体B.大肠杆菌C.衣藻D.水绵【答案】B【考点定位】多种多样的细胞4. 下列过程中,涉及肽键数量变化的是A.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复制B.用纤维素酶处理植物细胞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D.蛋清中加入NaCl使蛋白质析出【答案】A【解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是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NH—CO—)。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复制过程中发生蛋白质的合成,涉及肽键数量的变化;用纤维素酶处理植物细胞,只是使细胞壁中的纤维素水解;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不发生蛋白质的合成;蛋清中加入NaCl是使蛋白质析出,不发生蛋白质的合成。
滁州高级中学联谊会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C(原文:需要日益严密的立法,更需要“毫无例外”的执法。
)2.【答案】D(属于措施,不属于原因。
)3.【答案】C(A. 应是“既需要内心的自我约束,更需要外部的无缝监管”。
B.应是“以对老百姓安全负责的菩心肠,祭出犯罪行为的雷霆手段。
D.应是“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
)4.【答案】C【试题分析】封建时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北朝拜。
北面而事之,正是臣下面北侍君之礼。
5.【答案】B6.【答案】D【试题分析】“刘备以逸待劳”错误。
刘备此时正处于“新败之后”,并非“以逸待劳”。
7.【答案】(1)现在将军外表上假托服从的名义,但内心里怀着犹豫不决的心思,局势危急而不能决断,(离)大祸临头没几天了!得分点:外,表面上。
托,假托。
内,内心里。
无日,没有多少日子,言很快。
以上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2)听说追逐刘豫州,轻装的骑兵一日一夜行军三百多里,这就是常说的‘强弓发出的箭到了尽头,按情势连鲁国的薄绢也穿不透’啊!得分点:轻骑,轻装的骑兵。
强弩之末,强弓发出的箭到了尽头。
势,指箭的情势,名词作状语。
缟,薄绢。
以上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参考译文】曹操将要顺着长江向东进发,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危急,请(让我)奉命去向孙将军求救。
”于是(诸葛亮)与鲁肃一起去拜见孙权。
诸葛亮(在)柴桑见到了孙权,劝孙权说:“(现在)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在汉南招收兵马,与曹操共同争夺天下。
现在曹操削平大乱,(中原)大致已稳定,(他)于是攻破荆州,声威震动天下。
英雄没有施展本领的地方,所以刘豫州逃到这里,希望将军估量自己的实力来对付这个局面!如果(您)能拿江东的兵力同中原对抗,不如趁早同他断绝关系;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面朝北向曹操称臣呢!现在将军外表上假托服从的名义,但内心里怀着犹豫不决的心思,局势危急而不能决断,(离)大祸临头没几天了!”孙权说:“假若像你所说,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还能恪守节义不受屈辱;何况刘豫州(是)汉王室的后代,英明才智超过所有的当代人,众人敬仰他,就像河水流入大海一样。
【高一】石家庄市高一生物第1学期期末考试答案石家庄市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
生物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标号涂在机读卡的对应位
置;1~40题每题1分,41~5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二、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40分)
51. (8分)
(1)脱水缩合核糖体三肽和水(或多肽和水) (2)2 (3)肽键 (4)1 2 2
52. (11分)
(1)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只答叶绿体不给分) 细胞质基质 [h] C3(或三碳化合物)
(2)ATP [H](顺序可颠倒) ③ (3)④ ②
(4)a.增加CO2浓度(或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用无色透明玻璃或薄膜做顶棚等)
b.调节温度,增大昼夜温差(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53.(13分)
(1)甲无成形的细胞核(或说法正确即得分)(2)储存复制 11 线粒体
(3)核糖体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答出任意两个即得分) (4)中心体 4 叶绿体
14 大液泡
54.(8分)
(1)f~l b~c(或h~i) (2)A 等于
(3)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2分) (4)保持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遗传性状的稳定性(2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某某省某某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一、选择题:共10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幂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1,1)和点(0,0)B.当a=0时,函数y=xα的图象是一条直线C.若幂函数y=xα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则y=xα在定义域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D.幂函数y=xα,当a<0时,在第一象限内函数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由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可知,A错误;当x=0时,y=0,故B错误;令a=-1,则y=x-1,显然C错误;故D正确.2.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等于A.4B.6C.8D.12【答案】A【解析】由三视图可知所求几何体为四棱锥,如图所示,其中SA⊥平面ABCD,SA=2,AB=2,AD=2,CD=4,且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DAB=90°,∴V=SA×(AB+CD)×AD=×2××(2+4)×2=4,故选A.3.下列关于函数y=f(x),x∈[a,b]的叙述中,正确的个数为①若x0∈[a,b]且满足f(x0)=0,则(x0,0)是f(x)的一个零点;②若x0是f(x)在[a,b]上的零点,则可用二分法求x0的近似值;③函数f(x)的零点是方程f(x)=0的根,f(x)=0的根也一定是函数f(x)的零点;④用二分法求方程的根时,得到的都是根的近似值.A.0B.1C.3D.4【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方程与根、二分法.由零点的定义知,零点是曲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故①错误;当f(a)=0时,无法用二分法求解,故②错误;显然,③正确;若f(x)=2x-x-1,在区间(-1,1)上的零点,用二分法,可得f(0)=0,显然,④错误.4.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E为棱SC的中点,若AC=,SA=SB=SC=AB=BC=2,则异面直线AC与BE所成的角为A.30°B.45°C.60°D.90°【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取SA的中点D,连接BD、DE,则,是异面直线AC与BE所成的角或补角,由题意可得BD=BE=,DE=,即三角形BDE是等边三角形,所以5.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线段B1D1上有两个动点E,F,且EF=,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AC⊥BEB.EF∥平面ABCDC.直线AB与平面BEF所成的角为定值D.异面直线AE、BF所成的角为定值【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线面所成的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易证AC⊥平面BDD1B1,则AC⊥BE,A正确,不选;易知平面A1B1C1D1∥平面ABCD,则EF∥平面ABCD,B正确,不选;因为平面BEF即是平面BDD1B1,所以直线AB 与平面BEF所成的角为定值,故C正确,不选;故选D.6.若函数且)有两个零点,则实数a的取值X围是A. B. C. D.【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性质与零点.当时,函数是减函数,最多只有1个零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D;令,易判断函数在区间上分别有一个零点,故排除C,所以B正确.7.已知m,n为异面直线,m⊥平面α,n⊥平面β.直线l满足l⊥m,l⊥n,l⊄α,l⊄β,则A.α∥β且l∥α B.α⊥β且l⊥βC.α与β相交,且交线垂直于lD.α与β相交,且交线平行于l【答案】D【解析】本题涉及直线与平面的基本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思考能力,难度中等偏下.由于m,n为异面直线,m⊥平面α,n⊥平面β,则平面α与平面β必相交,但未必垂直,且交线垂直于直线m,n,又直线l满足l⊥m,l⊥n,则交线平行于l ,故选D.8.已知直线(1+k)x+y-k-2=0过定点P,则点P关于直线x-y-2=0的对称点的坐标是A.(3,﹣2)B.(2,﹣3)C.(3,﹣1)D.(1,﹣3)【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直线方程、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将(1+k)x+y-k-2=0整理为:k(x-1)+x+y-2=0,则x-1=0且x+y-2=0,可得P(1,1),设点P的对称点坐标为(a,b),则,则x=3,y=-1,故答案:C.9.如图,平面⊥平面与两平面所成的角分别为和.过分别作两平面交线的垂线,垂足为,则=A. B. C. D.【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线面与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根据题意,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则,则AB=2,则10.经过点P(1,4)的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都是正值,若截距之和最小,则直线的方程为A.x+2y-6=0 B.2x+y-6=0 C.x-2y+7=0 D.x-2y-7=0【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直线方程、基本不等式.由直线的斜率为k(k<0),则y-4=k(x-1),分别令x=0、y=0求出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为:4-k,1-,则4-k+1-,当且仅当-k=-,即k=-2时,等号成立,则直线的方程为2x+y-6=0二、填空题:共5题11.已知直线: x+(1+m)y+m-2=0与直线:mx+2y+8=0平行,则经过点A(3,2)且与直线垂直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答案】2x-y-4=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直线方程、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因为直线: x+(1+m)y+m-2=0与直线:mx+2y+8=0平行,所以(m+1)m-2=0,且8-(m-2),则m=1,直线: x+2y-1=0,根据题意,设所求直线方程为2x-y+t=0,将点A(3,2)代入可得t=-4,即:2x-y-4=012.用斜二测画法得到的四边形ABCD是下底角为45°的等腰梯形,其下底长为5,一腰长为,则原四边形的面积是________.【答案】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平面直观图.根据题意,直观图中,梯形的下底长为5,一腰长为,则易求上底为3,高为1,面积为,所以原四边形的面积是13.已知三棱锥A-BCD的所有棱长都为,则该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答案】3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将正方体截去四个角可得到一个正四面体,由题意,可将该三棱锥补成一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所以该三棱锥的外接球的直径即为正方体的对角线,所以2r=,则该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S=14.已知关于x的方程有两根,其中一根在区间内,另一根在区间内,则m的取值X围是________.【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与二元一次方程的根.设,由题意可知:,求解可得15.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同时以某一点出发向同一个方向运动,其路程关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分别为,,,,有以下结论:①当时,甲走在最前面;②当时,乙走在最前面;③当时,丁走在最前面,当时,丁走在最后面;④丙不可能走在最前面,也不可能走在最后面;⑤如果它们一直运动下去,最终走在最前面的是甲.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为_________(把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多填或少填均不得分).【答案】③④⑤【解析】①错误.因为,,所以,所以时,乙在甲的前面.②错误.因为,,所以,所以时,甲在乙的前面.③正确.当时,,的图象在图象的上方.④正确.当时,丙在甲乙前面,在丁后面,时,丙在丁前面,在甲、乙后面,时,甲、乙、丙、丁四人并驾齐驱.⑤正确.指数函数增长速度越来越快,x充分大时,的图象必定在,,上方,所以最终走在最前面的是甲.三、解答题:共5题16.如图(1)所示,在直角梯形中,BC AP,AB BC,CD AP,又分别为线段的中点,现将△折起,使平面平面(图(2)).(1)求证:平面平面;(2)求三棱锥的体积.【答案】证明:(1)分别是的中点,∵平面,AB平面.∴平面.同理,平面,∵,EF平面平面∴平面平面.(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面面与线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与等价转化.(1)根据题意,证明、,再利用线面与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2)由题意易知,则结果易得.17.已知两点,直线,求一点使,且点到直线的距离等于2.【答案】设点的坐标为.∵.∴的中点的坐标为.又的斜率.∴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即.而在直线上.∴.①又已知点到的距离为2.∴点必在于平行且距离为2的直线上,设直线方程为,由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公式得:∴或.∴点在直线或上.∴或②∴①②得:或.∴点或为所求的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直线方程与斜率、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中点坐标公式.设点的坐标为,求出统一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即可求出a、b的一个关系式;由题意知,点必在于平行且距离为2的直线上, 设直线方程为,由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公式得:,求出m的值,又得到a、b的一个关系式,两个关系式联立求解即可.18.(1)已知圆C经过两点,且被直线y=1截得的线段长为.求圆C的方程;(2)已知点P(1,1)和圆过点P的动直线与圆交于A,B两点,求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答案】(1)设圆方程为.因为点O,Q在圆上,代入:又由已知,联立:解得:由韦达定理知:.所以:.即即:.即:.则.所以所求圆方程为:.(2)设点M (x ,y ), 圆的圆心坐标为C (0,2). 由题意:,又.所以: 化简:所以M 点的轨迹方程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圆的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性质、直线的斜率公式、方程思想.(1)设圆方程为,将y =1代入圆的方程,利用韦达定理,求出D 、E 、F 的一个关系式,再由点O 、Q 在圆上,联立求出D 、E 、F 的值,即可得到圆的方程;(2) 设点M (x ,y ), 圆的圆心坐标为C (0,2),由题意:,又,化简求解即可得到结论.19.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 AB ⊥AD , AC ⊥CD ,∠ABC =60°,PA =AB =BC ,E 是PC 的中点.C A PB D E(1)求PB 和平面PAD 所成的角的大小;(2)证明:AE ⊥平面PCD ;(3)求二面角A-PD-C的正弦值.【答案】(1)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B⊂平面ABCD,∴PA⊥A B.又AB⊥AD,PA∩AD=A,从而AB⊥平面PAD,∴PB在平面PAD内的射影为PA,从而∠APB为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在Rt△PAB中,AB=PA,故∠APB=45°.所以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的大小为45°.(2)证明: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CD⊂平面ABCD,∴CD⊥PA.由条件CD⊥AC,PA∩AC=A∵CD⊥平面PA C.又AE⊂平面PAC,∴AE⊥C D.由PA=AB=BC,∠ABC=60°,可得AC=PA.∵E是PC的中点,∴AE⊥P C.又PC∩CD=C,综上得AE⊥平面PCD.(3)过点E作EM⊥PD,垂足为M,连接AM,如图所示.由(2)知,AE⊥平面PCD,AM在平面PCD内的射影是EM,则可证得AM⊥PD.因此∠AME是二面角A—PD—C的平面角.由已知,可得∠CAD=30°.设AC=a,可得PA=a,AD=a,PD=a,AE=在Rt△ADP中,∵AM⊥PD,∴AM·PD=PA·AD,则AM==.在Rt△AEM中,sin∠AME==.所以二面角A—PD—C的正弦值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线面角与二面角,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1)根据题意,证明AB⊥平面PAD,即可得证∠APB为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则易求结果;(2)由题意,易证CD⊥平面PA C,可得AE⊥C D,由题意易知AC=PA,又因为E是PC 的中点,所以AE⊥P C,则结论易证;(3) 过点E作EM⊥PD,垂足为M,连接AM,如图所示,由(2)知,AE⊥平面PCD,AM在平面PCD内的射影是EM,则可证得AM⊥PD,因此∠AME是二面角A—PD—C的平面角,则结论易求.20.诺贝尔奖的奖金发放方式为:每年一发,把奖金总额平均分成6份,分别奖励给在6项(物理、化学、文学、经济学、生理学和医学、和平)为人类作出最有益贡献的人,每年发放奖金的总金额是基金在该年度所获利息的一半;另一半利息计入基金总额,以便保证奖金数逐年增加.假设基金平均年利率为r=6.24%.资料显示:1999年诺贝尔发放后基金总额约为19 800万美元.设f(x)表示第x(x∈N*)年诺贝尔奖发放后的基金总额(1999年记为f(1),2000年记为f(2),…,依次类推)(1)用f(1)表示f(2)与f(3),并根据所求结果归纳出函数f(x)的表达式;(2)试根据f(x)的表达式判断网上一则新闻“2009年度诺贝尔奖各项奖金高达150万美元”是否为真,并说明理由.(参考数据:1.031 29≈1.32)【答案】(1)由题意知:f(2)=f(1)(1+6.24%)-f(1)·6.24%=f(1)×(1+3.12%),f(3)=f(2)×(1+6.24%)-f(2)×6.24%=f(2)×(1+3.12%)=f(1)×(1+3.12%)2,∴f(x)=19800(1+3.12%)x-1(x∈N*).(2)2008年诺贝尔奖发放后基金总额为f(10)=19800(1+3.12%)9=26136,故2009年度诺贝尔奖各项奖金为·f(10)·6.24%≈136(万美元),与150万美元相比少了约14万美元,是假新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指数函数、函数的解析式与求值,考查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能力.(1)由题意知: f(2)=f(1)(1+6.24%)-f(1)·6.24%,f(3)=f(2)×(1+6.24%)-f(2)×6.24%,化简,即可归纳出函数f(x)的解析式;(2)根据题意,求出2008年诺贝尔奖发放后基金总额为f(10),再求出2009年度诺贝尔奖各项奖金为·f(10)·6.24%,即可判断出结论.。
石家庄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高一物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3. D14. F ’ , BCD15. (1)20.0 (2)0.1 (3)1.0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6分。
16题10分,17题12分,18题14分。
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6 . 解:(1)匀速阶段m 30101==t v x (1分)匀加速阶段m 602122202=+=at t v x (2分) 匀减速阶段()m 20'22203=+=a at v x (2分) 总位移m 110321=++=x x x x (1分) (2) 图略。
(4分)17. 解:要使物体能静止斜面上,设最小推力为F 1,此时最大静摩擦f m 沿斜面向上,物体受力如图,建立xoy 坐标,在x 轴,由平衡得F 1+f m =G sin θ (4分)代入数据解得F 1=10N (2分)设最大推力为F 2,此时最大静摩擦f m 沿斜面向下,物体受力如图,建立xoy 坐标,在x 轴,由平衡得F 2 =G sin θ+f m (4分)代入数据解得F2=90N (1分)所以推力F 得范围为:10N≤F≤90N (1分)(不加等号不扣分)18.【普通高中】解:(1)设运动员的质量为m ,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 ,运动的加速度为a 1,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mg -0.2mg =ma 1 (2分)H =12a 1t (2分)联立以上各式解得:t =302s≈2.7s (2分) (2) 落到水面上的速度为v ,由运动学公式得 v =a 1t (2分)解出 v =430m/s设运动员在水中的加速度为a 2,水池深至少为h ,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mg -3.5mg =ma 2 (2分)0-v 2=2a 2h (2分)联立以上各式解得:h =9.6m (2分)18. 【示范性高中】解: (1)要想游戏获得成功,瓶滑到C 点速度正好为零,力作用时间最长,设最长作用时间为t 1,有力作用时瓶做匀加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 1, t 1时刻瓶的速度为v ,力停止作用后瓶做匀减速运动,设此时加速度大小为a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加速运动过程: 1ma mg F =-μ (2分) 1212a v x = (1分) 11t a v = (1分)减速运动过程: 2ma mg =μ (1分)2222a v x = (1分) 位移关系满足: 121L x x =+ (1分)由以上各式解得: s t 611=s (1分) (2) 要想游戏获得成功, 瓶滑到B 点速度正好为零,力作用距离最小,设最小距离为d ,则: 21221222L L a v a v -='+' (2分) d a v 122=' (2分)联立解得: d =0.4m (2分)。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目标导航 1.通过材料分析,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结合生活实例,简述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3.综合分析各类大分子物质和单体的关系,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一、细胞中的糖类1.元素组成和功能(1)元素组成:C、H、O。
(2)功能: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
2.分类(1)单糖①含义:不能水解的糖类。
②种类: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
(2)二糖观察图示:写出上述二糖的名称和分布:a.名称:蔗糖,分布:甘蔗和甜菜中含量丰富。
b.名称:乳糖,分布:人和动物乳汁中含量丰富。
c.名称:麦芽糖,分布:发芽的小麦等谷粒中。
(3)多糖二、细胞中的脂质1.脂质的元素组成及性质(1)元素组成:主要是C、H、O,一些还含N、P;特点:相对于糖类,脂质分子O含量低,H含量高。
(2)性质:脂质通常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
2.脂质的分类和功能(1)脂肪除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外,还具有保温、缓冲和减压的作用。
(2)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主要成分。
(3)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
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三、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1.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称为单体的多聚体。
2.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3.常见几种多聚体的单体判断正误:(1)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和果糖。
()(2)葡萄糖和麦芽糖可被水解,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3)淀粉可以用斐林试剂鉴定并呈现蓝色。
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4)相对于糖类,脂质分子O 含量低,H 含量高。
( ) (5)脂质的作用是保温、缓冲、减压。
( ) (6)性激素的化学成分是脂质。
( ) (7)核酸的单体是氨基酸。
2015-2016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一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一小题3分.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12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2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1.物理学中引入“质点〞概念,从科学方法来说,是属于〔〕A.观察、实验的方法 B.建立理想模型的方法C.类比的方法D.逻辑推力的方法2.甲、乙、丙三个观察者,同时观察一个物体的运动.甲说“它在做匀速运动〞,乙说“它是静止的〞,丙说“它在做加速运动〞.如此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B.如果选同一参考系,那么三人的说法都对C.三人中总有一人或两人讲错了D.如果各自选择不同的参考系,那么三人说法都可能对3.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20m/s,突然看到前面有障碍物,开始刹车,汽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10m/s2,从开始刹车时刻算起,3.76秒内物体的位移是〔〕A.105m B.20m C.15m D.30m4.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假设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x﹣t图象如下列图,如此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t1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B.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C.t1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D.0到t1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小于甲车的平均速度5.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B.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如此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D.由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6.如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该物体〔〕A.第1s内和第3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B.第3s内和第4s内的加速度一样C.第1s内和第4s内的位移大小不等D.0~2s内和0~4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7.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一样,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如此在此过程中〔〕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不再增大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8.如图是物体A、B的x﹣t图象,由图可知〔〕A.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C.在5s内物体的位移一样,5s末A、B相遇D.从第3s起,两物体运动方向一样,且v A>v B9.一辆汽车从车站以初速度为零匀加速直线开去,开出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从启运到停止一共经历t=10s,前进了15m,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A.1.5m/s B.3m/s C.3.5m/s D.4m/s10.如图中,光滑接触面对球和棒的弹力分析正确的答案是〔〕A.B. C.D.11.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s从同一地点释放另一小石子,如此它们落地之前,两石子之间的距离将〔〕A.保持不变 B.不断变大C.不断减小 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12.不计空气阻力,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拋一物体,从拋出至回到拋出点的时间为t,现在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的一半处设置一块挡板,物体撞击挡板前后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撞击所需时间不计,如此这种情况下物体上升和下降的总时间约为〔〕A.0.5t B.0.4t C.0.3t D.0.2t13.一质点沿一直线运动,现测得它在第1s内通过位移为1m,第2s内通过位移为2m,第3s内通过的位移为3m,第4s内通过的位移为4m.如此此质点在此4s内的运动性质可能是〔〕A.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匀速直线运动D.变速直线运动14.关于自由落体运动,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自由落体运动是竖直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竖直方向的位移只要满足x1:x2:x3…=1:4:9…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C.自由落体运动在开始连续的三个2 s 内的路程之比为1:3:5D.自由落体运动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 末的速度之比为1:3:515.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空中M,N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如此〔〕A.MN的间距为B.经过MN所需时间为C.经过MN的平均速度为D.经过MN中点时速度为16.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5s内速度从12m/s增加到18m/s,通过的位移是70m,如此〔〕A.该物体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B.该物体做的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C.5s内的平均速度是14m/sD.5s内的平均速度是15m/s17.物体甲的x﹣t图象和物体乙的v﹣t图象分别如下列图,如此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A.甲在整个t=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mB.甲在整个t=6s时间内有往复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C.乙在整个t=6s时间内有往复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D.乙在整个t=6s时间内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路程为6m18.水平皮带传输装置如下列图,O1为主动轮,O2为从动轮.当主动轮顺时针匀速转动时,物体被轻轻地放在A端皮带上,开始时物体在皮带上滑动,当它到达位置C时滑动停止,之后就随皮带一起匀速运动,直至传送到目的地B端.在传送过程中,假设皮带与轮不打滑,如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图中皮带上P、Q两处〔在O1、O2连线上〕所受摩擦力的情况,有如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答案是〔〕A.在AC段物体受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P处受向上的滑动摩擦力B.在AC段物体受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P处受向下的静摩擦力C.在CB段物体不受静摩擦力,Q处受向下的静摩擦力D.在CB段物体受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P、Q两处始终受向下的静摩擦力19.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S,它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v l,在中间时刻时的速度为v2,如此V l和v2的关系为〔〕A.当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B.当物体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C.当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v1=v2D.当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v1<v220.A、B两只小球在空中某处,现同时以10m/s的速率抛出,A竖直上抛,B竖直下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如此以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它们在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相等B.当它们落地时,在空中运动的位移大小相等C.它们都在空中运动时,每秒钟它们之间的距离增加20mD.它们落地时间相差2s二.实验题共2小题,共计15分.21.某同学在做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实验时,将一轻弹簧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在其下部施加外力F,测出弹簧的总长度L,改变外力F的大小,测出几组数据,作出外力F与弹簧总长度L的关系图线如下列图.〔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展的〕由图可知该弹簧的自然长度为c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2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O,A,B,C,D,E,F共7个计数点〔图中每相邻两个记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未画出〕,如图1所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50Hz的低压交流电源.他将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记数点O对齐,从刻度尺上直接读取数据记录在表中.线段OA OB OC OD OE OF数据/cm 0.54 1.53 2.92 4.76 7.00 9.40①由以上数据可计算出打点计时器在打A,B,C,D,E各点时物体的速度,如表所示.各点速度v A v B v C v D v E数据/〔×10﹣2m/s〕7.70 12.0 16.2 20.4表中E点的速度应该为m/s.②试根据表格中数据和你求得的E点速度在图2所给的坐标中,作出v﹣t图象,从图象中求得物体的加速度a=m/s2〔取两位有效数字〕三.计算题共3小题,共计25分.23.离地500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求:〔1〕小球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2〕落地速度?〔3〕小球落地前最后1s内的位移.24.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先后经过抛出点的上方h=5m处的时间间隔△t=2s,如此小球的初速度v0为多少?小球从抛出到返回原处所经历的时间是多少?25.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5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2.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90km/h以内.问:〔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2〕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2015-2016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一中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一小题3分.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12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2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1.物理学中引入“质点〞概念,从科学方法来说,是属于〔〕A.观察、实验的方法 B.建立理想模型的方法C.类比的方法D.逻辑推力的方法【考点】质点的认识.【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我们从力学角度研究引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时,只需考虑质量这一最重要的属性,其他因素均可略去.对于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我们假设其质量集中在物体的质量中心,便抽象出质点模型.引入理想模型的概念,可以使问题的处理大为简化,从而便于人们去认识和掌握并应用它们.【解答】解:我们从力学角度研究引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时,只需考虑质量这一最重要的属性,其他因素均可略去.对于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我们假设其质量集中在物体的质量中心,便抽象出质点模型.所以从科学方法来说,是属于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应当选:B.【点评】理想模型是为了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实际的物体都是具有多种属性的,当我们针对某种目的,从某种角度对某一物体进展研究时,有许多对研究问题没有直接关系的属性和作用却可以忽略不计.2.甲、乙、丙三个观察者,同时观察一个物体的运动.甲说“它在做匀速运动〞,乙说“它是静止的〞,丙说“它在做加速运动〞.如此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B.如果选同一参考系,那么三人的说法都对C.三人中总有一人或两人讲错了D.如果各自选择不同的参考系,那么三人说法都可能对【考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分析】在研究物体是否运动时,先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物体位置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如此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断变化,如此物体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结果也可能不同,这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答】解:在判断一个物体时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要选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时运动还是静止,主要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时运动还具有绝对性.A、如果选同一参考系,那么三人的说法应该是一样的,故AB错误;C、如果各自选择不同的参考系,那么三人说法都可能对,故C错误,D正确;应当选:D【点评】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确实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一样.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20m/s,突然看到前面有障碍物,开始刹车,汽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10m/s2,从开始刹车时刻算起,3.76秒内物体的位移是〔〕A.105m B.20m C.15m D.30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判断汽车是否停止,再结合位移公式求出刹车后的位移.【解答】解: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t=<3.76s,知3.76s内的位移等于2s内的位移,如此x=.故B正确,A、C、D错误.应当选:B.【点评】此题考查运动学中的刹车问题,是道易错题,注意汽车速度减为零后不再运动.4.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假设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x﹣t图象如下列图,如此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t1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B.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C.t1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D.0到t1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小于甲车的平均速度【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平均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在位移﹣时间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图象的交点表示位移相等,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解答】解:A.它们在同一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1位移又相等,故在t1时刻乙车刚好从后面追上甲车,故A正确;B.由A的分析可知:在t1时刻乙车刚好从后面追上甲车,两车相遇,故B错误;C.在t1时刻两车的位移相等,但图线斜率不相等,故速度不等,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故C错误;D.0到t1时间内,甲乙两车位移相等,根据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可知,0到t1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等于甲车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应当选:A.【点评】要求同学们能根据图象读出有用信息,知道位移﹣时间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难度不大,属于根底题.5.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B.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如此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D.由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考点】滑动摩擦力;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摩擦力专题.【分析】弹力是物体间发生弹性形变后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物体的重心除与质量分布有关外,还与形状有关;摩擦力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解答】解:A、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桌面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故A错误;B、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如此的物体决定了物体的重心,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故B正确;C、摩擦力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如此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一样,也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故C错误;D、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不能单独存在,故D错误.应当选:B.【点评】考查力的根本知识,知道弹力、重心、摩擦力的方向的分析方法.注意摩擦力要分清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6.如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该物体〔〕A.第1s内和第3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B.第3s内和第4s内的加速度一样C.第1s内和第4s内的位移大小不等D.0~2s内和0~4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速度时间图象中速度的符号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之比.根据这些知识进展解答.【解答】解:A、由图知,在前3s内物体的速度均为正值,说明在前3s内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变,故A错误;B、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第3s内和第4s内图线的斜率一样,如此加速度一样,故B正确;C、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几何知识可知第1s内和第4s内的位移大小相等.故C错误;D、根据“面积〞可知:0~2s内和0~4s内的位移相等,所用时间不等,所以平均速度不等,故D错误.应当选:B.【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7.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一样,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如此在此过程中〔〕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不再增大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考点】加速度;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知道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判断物体速度增加还是减小是看物体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关系.判读位移大小的变化是看初位置与某位置的距离.【解答】解:A、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一样,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由于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一样,所以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而此时速度达到最大值,由于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所以位移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不为零,所以位移继续增大.故C正确,ABD错误.应当选:C.【点评】要清楚物理量的物理意义,要掌握某一个量的变化是通过哪些因素来确定的.8.如图是物体A、B的x﹣t图象,由图可知〔〕A.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C.在5s内物体的位移一样,5s末A、B相遇D.从第3s起,两物体运动方向一样,且v A>v B【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纵轴截距表示出发点的坐标.倾斜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据此分析.【解答】解:A、在5s内,A的位移为10m,B的位移为5m,故位移不同,平均速度也不同,故A错误.B、t=0时A在坐标原点,B在x=5m处,不是同一位置,物体A比B早3s开始运动,故B错误.C、由上分析知,在5s内物体的位移不同,5s末相遇,故C错误.D、x﹣t图象的斜率速度,从第3s起,两物体运动方向一样,为正方向;图象A的斜率大,说明A的速度大;故D正确.应当选:D.【点评】此题关键是明确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纵轴截距表示出发点坐标,横轴截距表示开始运动的时间.9.一辆汽车从车站以初速度为零匀加速直线开去,开出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从启运到停止一共经历t=10s,前进了15m,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A.1.5m/s B.3m/s C.3.5m/s D.4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推论,结合总位移和总时间,求出汽车的最大速度.【解答】解:设最大速度为v m,根据平均速度推论知:,解得最大速度为:.应当选:B.【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此题也可以结合速度时间图线进展求解.10.如图中,光滑接触面对球和棒的弹力分析正确的答案是〔〕A.B. C.D.【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专题】受力分析方法专题.【分析】常见的弹力有三种:拉力、支持力和压力,绳子拉力沿着绳子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压力和支持力与接触面垂直.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出弹力的方向.【解答】解:A、球受到墙壁的弹力和台阶的弹力,两个弹力都与接触面垂直,所以墙壁的弹力垂直于墙壁向右,台阶对球的弹力通过球心,故A正确.B、假设斜壁对小球有弹力,如此小球受到重力、地面向上的弹力和斜壁斜向下的弹力,三个力的合力不为零,如此小球将向右滚动,与题不符,故斜壁对小球没有弹力,小球只受地面向上的弹力,故B错误.C、槽对杆的底端的弹力方向指向球心,故C错误.D、假设斜面对小球有弹力,如此小球受到重力、竖直向上的拉力和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三个力的合力不为零,如此小球将向左摆动,与题不符,故斜面对小球没有弹力,故D 错误.应当选:A【点评】分析受力情况时,常常产生两种错误:多力或少力,可采用假设法判断可疑的力.11.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s从同一地点释放另一小石子,如此它们落地之前,两石子之间的距离将〔〕A.保持不变 B.不断变大C.不断减小 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小石子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即可求解.【解答】解:设落地前第一个小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如此第二个小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 ﹣1〕s,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得:△h=h1﹣h2=gt﹣所以随着时间的增大,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增大,B正确.应当选:B.【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位移时间的关系,难度不大,属于根底题.12.不计空气阻力,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拋一物体,从拋出至回到拋出点的时间为t,现在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的一半处设置一块挡板,物体撞击挡板前后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撞击所需时间不计,如此这种情况下物体上升和下降的总时间约为〔〕A.0.5t B.0.4t C.0.3t D.0.2t【考点】竖直上抛运动.【分析】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阶段和下降各阶段具有严格的对称性.〔1〕速度对称:物体在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中经过同一位置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时间对称:物体在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中经过同一段高度所用的时间相等.〔3〕能量对称:物体在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中经过同一段高度重力势能变化量的大小相等,均为mgh.物体第二次运动依然具有对称性,上升和下降时间相等;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列式求解.【解答】解:物体下降时间为0.5t,故高度为: =物体自由落体运动0.5h过程,有:联立解得:t1=故第二次物体上升和下降的总时间:t′=t﹣2t1=t﹣≈0.3t应当选:C.【点评】此题关键抓住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进展分析,然后灵活地选择过程和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13.一质点沿一直线运动,现测得它在第1s内通过位移为1m,第2s内通过位移为2m,第3s内通过的位移为3m,第4s内通过的位移为4m.如此此质点在此4s内的运动性质可能是〔〕A.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匀速直线运动D.变速直线运动【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得出质点可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结合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加速度,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1s末的速度,再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初速度,从而确定质点初速度是否为零.【解答】解:A、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等于1m,物体可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假设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x=aT2知,加速度a=,根据平均速度推论知,1s末的速度,如此质点的初速度v0=v1﹣aT=1.5﹣1×1m/s=0.5m/s,故A错误,B、D正确.C、因为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不等,质点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应当选:BD.【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14.关于自由落体运动,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自由落体运动是竖直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竖直方向的位移只要满足x1:x2:x3…=1:4:9…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C.自由落体运动在开始连续的三个2 s 内的路程之比为1:3:5D.自由落体运动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 末的速度之比为1:3:5【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自由落体运动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和推论分析判断.【解答】解:A、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为零,仅受重力,竖直方向上位移满足x1:x2:x3 (1)4:9…的运动,不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故B错误.C、自由落体运动的初速度为零,根据推论知,在连续三个2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故C正确.D、根据v=gt知,在连续三个1s末的速度之比为1:2;3,故D错误.应当选:AC.【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即自由落体运动的初速度零,加速度为g,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5.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空中M,N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如此〔〕A.MN的间距为。
某某省某某市树德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35题每题1分共35分1.对摩尔根等人提出“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这一结论没有影响的是A.孟德尔的遗传定律B.摩尔根的精巧实验设计C.萨顿提出的遗传的染色体假说D.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答案】D【解析】摩尔根等通过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基础是孟德尔的分离定律,A错误;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设计精巧实验是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B错误;萨顿提出的遗传的染色体假说是摩尔根实验的基础,C错误;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与摩尔根等人得出“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这一结论没有关系,D正确。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
2.1953年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在于①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②确定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③发现DNA如何储存遗传信息④为DNA复制机制的阐明奠定基础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DNA的结构和复制的相关知识,体现了对考生总结归纳与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中,碱基排列在内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③正确;DNA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为DNA复制机制的阐明奠定基础,④正确。
3.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中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影响最小的是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答案】A【解析】若亲本都为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F1自交,F2出现3∶1比例;若两亲本都为杂合子,相当于F1自交,若亲本一方为杂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相当于测交。
所以,亲本是否是纯合子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若显隐性性状不容易区分,则影响实验数据统计的结果;不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会出现不同于3∶1的性状分离比;不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会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从而影响实验结论,所以A项对提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影响最小,答案选A。
石家庄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生物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标号涂在机读卡的对应位置;1题每题1分,415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51. (8分)
(1)脱水缩合核糖体三肽和水(或多肽和水)(2)2 (3)肽键(4)1 2 2
52. (11分)
(1)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只答叶绿体不给分)细胞质基质[h]C3(或三碳化合物)(2)ATP [H](顺序可颠倒)③(3)④②
(4)a.增加CO2浓度(或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用无色透明玻璃或薄膜做顶棚等)
b.调节温度,增大昼夜温差(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53.(13分)
(1)甲无成形的细胞核(或说法正确即得分)(2)储存复制11 线粒体(3)核糖体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答出任意两个即得分)(4)中心体 4 叶绿体
14 大液泡
54.(8分)
(1)f~l b~c(或h~i)(2)A等于
(3)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2分)(4)保持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遗传性状的稳定性(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