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及其成因
- 格式:ppt
- 大小:4.78 MB
- 文档页数:35
《著名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及其成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著名旅游景区的基本情况;掌握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及其成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观察、分析等方法,研究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运用地理知识,探讨旅游景区景观的成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旅游资源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对旅游景观的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2. 旅游景区景观的成因。
三、教学难点:1. 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及其成因的相互关系;2. 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释旅游景区景观的成因。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景区的基本情况、景观特点及成因;2. 调查法:分组调查不同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3. 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旅游景区景观的成因;4. 讨论法:分组讨论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及其成因。
1. 导入新课:展示我国著名旅游景区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旅游景区会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它们的景观特点是什么?2. 讲解旅游景区的基本情况:介绍旅游景区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强调旅游景区在我国旅游资源中的重要性。
3. 分析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旅游景区的图片,总结景观特点;举例说明旅游景区景观的独特之处。
4. 探讨旅游景区景观的成因: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旅游景区景观的成因;讲解地质、气候、生物等因素对旅游景区景观的影响。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及其成因;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及其成因;引导学生反思旅游活动对旅游景区景观的影响,提高保护意识。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选择一个旅游景区,分析其景观特点及成因;1. 课堂讲授:评价学生对旅游景区景观特点及其成因的理解程度;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调查报告:评价学生对旅游景区景观特点及其成因的实际应用能力;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2著名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及其成因
一、学习资料
资料一:黄山的气候和植被资料
资料二:
黄山是一座花岗岩断块山,在地质构造上受断层影响,形成了许多较大的溪谷、悬崖、陡坎等。
黄山的节理极为发育,前山岩层中的节理长而深、大而稀,山势雄伟挺拔。
后山节理密集,纵横交错,山峰较少。
故有“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景观特点。
二、能力提升
案例一
2017高考天津卷)盘山从山顶至山脚分上、中、下三盘,夏季常出现“三盘暮雨”的现
象。
图1 中受“三盘暮雨”影响最明显的自然景观是
A.aB.b C.c D.d
案例二
1、这是哪里的美景?用简洁优美的词句准确描绘照片中的景物。
2、根据照片景象,分析该地区可能处在哪个季节的何种天气影响下?形成
该天气的天气系统是什么?
案例三
(1)这是我国哪个地区的稻田?理由是什么?
(2)该地区水稻的熟制如何?为什么?
三、拓展作业:
暑假将至,很多同学都会去旅游,请大家能带着一双“地理眼”去欣赏美景,写出一份分析报告。
第二节著名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及其成因1、山地景观——黄山(1)黄山景观的特点:①旅游资源丰富,有景点400处。
②黄山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山地旅游风景名胜区。
③黄山有名可数的72峰,或崔巍雄伟,或峻峭秀丽,布局错落有致,天然巧成。
以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三大主峰为中心向四周铺展,呈现出典型的峰林地貌。
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令海内外游人叹为观止。
④1982年,黄山被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0年,黄山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黄山景区特点的成因(其实是最主要的特点的成因):黄山景观按其分类属于自然景观,自然景观的核心是地貌景观,山地景观更是如此。
每一种地貌都有其形成的地质基础,所以分析自然景观一般从其地质地貌状况入手。
①地质基础:A.花岗岩:黄山的岩石主要是花岗岩,花岗岩易于被风化,形成比较破碎的地貌形态。
B.断层发育:黄山是一座断快山,受断层影响,形成了许多悬崖、陡坡、溪谷、温泉等。
地质作用形成黄山地貌形态的基本骨架,然后由外力作用进行精雕细琢。
②外力作用明显:风化:黄山风化作用显著,形成许多怪石、峡谷等。
③气候和生物条件:A.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经常出现云海的景观。
B.植被茂密,有许多的黄山松。
黄山景观是由地质、地貌、气候、生物等多种自然因素共同造就的。
2、海域景观——美国夏威夷(1)景观特点的描述:①夏威夷旅游资源丰富,由8个大岛和100多个小岛组成。
②景观的主要类型是海域景观。
③主要以热带风情和火山景观闻名于世。
优美的海港、起伏的青山、金色的沙滩,组成了美丽的画卷。
④是世界上罕见的休憩风景胜地,非常适宜水浴、沙浴、潜水、冲浪等。
(2)景观特点的成因:①地质基础:夏威夷群岛由火山爆发而成。
夏威夷火山是盾形火山的典型代表。
这类火山由于喷发出来的是流动性较大的富含镁铁成分的基性熔岩,喷发活动虽较频繁,却颇为“文静”,没有强烈的爆炸过程,有利于观赏和观察。
《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成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描述我国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2)能够解释和分析景观形成的自然和人文成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和比较等方法,了解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2)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分析景观形成的成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我国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2)景观形成的自然和人文成因。
2. 教学难点:(1)景观形成成因的分析和解释;(2)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分析景观成因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和整理我国著名旅游景区的资料;(2)准备相关景观形成成因的解释和分析方法。
2. 学生准备:(1)了解旅游景区的基本概念;(2)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基本操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我国著名旅游景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景观特点;(2)学生分享自己对旅游景区的认知和体验。
2. 教学内容与活动:(1)教师介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2)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和比较等方法,了解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3)教师讲解景观形成的自然和人文成因,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4)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分析景观形成的成因。
3.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景观特点和成因的练习题;2. 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旅游景区,调查其景观特点和成因,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景观特点和成因的理解掌握程度。
3. 分享评价:学生在课后选取的旅游景区调查报告,评价学生的独立调查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
著名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及其成因在我们广袤的地球上,分布着众多令人心驰神往的著名旅游景区。
这些景区各具特色,吸引着无数游客纷至沓来。
它们或是以壮丽的自然风光令人叹为观止,或是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人沉醉其中。
那么,这些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究竟有何特点,又是因何而形成的呢?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以黄山为代表的山岳型旅游景区。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
奇松形态各异,有的像龙爪,有的像凤尾,它们扎根于悬崖峭壁之上,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怪石更是千奇百怪,有的像仙人指路,有的像天狗望月,这些怪石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长期的风化和侵蚀作用。
黄山的云海如梦如幻,每当雨过天晴,大量的水汽升腾,形成了波澜壮阔的云海景观。
而温泉则是由于地下热水沿着断裂带上升到地表而形成的。
九寨沟是另一个令人陶醉的著名旅游景区,其景观特点主要体现在多彩的湖泊和壮观的瀑布。
九寨沟的湖水呈现出湛蓝、碧绿、橙黄等多种色彩,这是因为湖水中含有不同的矿物质和藻类,在阳光的照射下折射出绚烂的光芒。
瀑布则是九寨沟的一大亮点,诺日朗瀑布雄伟壮观,水势汹涌,其成因是由于地形的落差和河流的侵蚀作用。
瀑布的水流从高处飞泻而下,溅起层层水花,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
说起历史文化型旅游景区,故宫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故宫的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红墙黄瓦,金碧辉煌。
故宫的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的威严和庄重。
其宫殿建筑采用了对称的布局方式,这是为了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秩序的井然。
故宫的建筑材料选用了优质的木材和石材,经过精心的雕琢和施工,展现出精湛的工艺水平。
故宫之所以能够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一方面是因为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承载着明清两代的皇家记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保存的完整性。
而在海滨型旅游景区中,三亚的海景令人流连忘返。
三亚拥有洁白的沙滩、清澈的海水和温暖的阳光。
沙滩的细腻柔软是由于海浪的长期冲刷和堆积,将细小的沙粒筛选出来。
《著名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及其成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成因。
2. 培养学生对旅游景观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我国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成因。
2. 旅游景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成因。
2. 教学难点:旅游景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成因。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成因。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著名旅游景区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我国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成因。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成因。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旅游景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作业:请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旅游景区景观特点及其成因,写一篇关于旅游景区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旅游景区景观特点及其成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短文写作:评价学生在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我国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成因。
2. 相关文献和案例:提供关于旅游景区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和案例分析。
3. 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用于展示旅游景区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成因。
2. 第3-4课时:分析具体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成因。
3. 第5-6课时:讨论旅游景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4. 第7-8课时:总结本章内容,进行教学评价。
2.2 著名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及其成因(相关素材)旅游景区的景观是吸引游客并给予他们强烈视觉冲击的重要因素。
著名旅游景区以其独特的景观吸引着大量的游客,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本文将探讨著名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以及其成因,希望能为您深入了解这些景区提供帮助。
1. 自然景观的特点及成因许多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源自于自然奇观,具有独特的特点。
例如,张家界的奇峰异石、黄山的奇松怪石、九寨沟的彩池瀑布等,都是自然景观的典型代表。
这些自然景观的成因多与地貌构造、气候和水文等因素密切相关。
奇峰异石的形成常常与地壳运动、侵蚀作用和气候变化等有关。
例如,张家界的石柱、石矼等,是经历了地壳抬升、风化和水侵蚀等过程形成的。
而黄山的奇松怪石则是受到冰川和风化侵蚀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九寨沟的彩池瀑布则是由于地质构造和地下热水作用而形成的。
这些自然景观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不可复制性和稳定性。
尽管自然界的力量会不断变化,但这些景观经过数百甚至数千年的演化,仍能保持其独特的魅力,成为著名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人文景观的特点及成因除了自然景观,还有许多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是人文创造的。
例如,中国的长城、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印度的泰姬陵等都是以人类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来的。
人文景观往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这些景观的成因往往与历史事件、文化传承和地理条件等有关。
例如,中国的长城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而修建的,具有世界级的军事防御价值。
而埃菲尔铁塔是为巴黎世界博览会而修建的,成为法国的标志性建筑。
泰姬陵则是为了纪念印度皇帝的妻子而建造的,代表了莫卧儿王朝的建筑风格和精湛工艺。
人文景观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文化和历史积淀。
这些景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传统,是人们认识历史和文化的窗口。
游客在观赏这些景观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人类智慧和劳动的伟大,增强自身的历史文化素养。
3. 综合景观的特点及成因一些著名的旅游景区是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