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乐器简介 朝鲜族的乐器是什么样的
- 格式:docx
- 大小:9.99 KB
- 文档页数:2
舞蹈创始于农业劳作,并具有古代祭祀成分的朝鲜族代表性民间传统活动《农乐舞》,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舞蹈和哑剧形式进行情节性的演出;而另一种,是在新年伊始和欢庆丰收时节,以热烈而丰富的传统舞蹈为内容所进行的群众性表演活动。
届时,各个村寨都将派出自己浩荡的“农乐舞”舞队,参加当地的庆典。
舞队的最前方,由“令旗”和一面写有“农业为天下之本”的“农旗”为先导,随后是一名在队首敲打“小锣”担任总指挥的男子。
在他的带领下,手拿“太平箫”、“喇叭”、各种鼓类乐器的乐队、各种乔装人物,组成“农乐舞”舞队的仪仗部分。
接下来是即将参加表演《小鼓舞》、《扁鼓舞》、《长鼓舞》、《扇舞》、《鹤舞》、《象帽舞》、《面具舞》及《哑剧》的演员队伍。
现在虽然朝鲜族《长鼓舞》已被众人所熟悉,但不少人却误认这个舞蹈只是朝鲜族的女子舞蹈。
其实,民间中的《长鼓舞》是男女都可表演的舞蹈。
“长鼓”是朝族乐器中,音色最优美和独具特色的乐器之一。
它体形硕长、细腰,两端鼓皮音色高低不同,并以鼓槌、鼓鞭和指掌配合敲击,而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与特色。
“长鼓”是乐器,同时也是倍受人们喜爱的舞具。
在悠扬的伽椰琴伴奏下,她们右手持长约30公分的细竹“鼓鞭”,在左手指掌的配合下,从左右鼓面敲击出清脆、和谐而又不同鸣响的鼓声。
《长鼓舞》后,接着的便是由多人持大型花扇,开始表演源于古代“巫舞”的《扇舞》。
舞蹈者以单扇或双扇进行摆置图案和造型表演。
接下来是假形类的舞蹈。
装扮成具有美丽的长颈鹤头和两只黑色双翅的一群丹顶鹤,迈着轻盈而飘逸的大步,跳起了展翅欲飞《鹤舞》,为人们祈求着未来的吉祥与安宁。
为《农乐舞》最后压阵的男子《象帽舞》,是向来令人瞩目和兴奋激动的舞蹈。
一个个身着节日彩服、头戴盘有彩带圆帽的男青年,先后表演处于站立、行走和支、转于地面姿态下,用头部将彩带甩出水平、垂直、倾斜方位的圆弧。
更有技艺高超者置身场地中央,表演着甩动长达20米彩带的高难技巧。
顿时,满目的若干彩带,似万道霓虹横空出世,若千条丝雨旋落碧空,令人目不暇接、浮想联翩。
朝鲜族长鼓的基本打打法
朝鲜族长鼓是朝鲜族传统音乐中的一种打击乐器,它由一个大鼓和两个小鼓组成。
下面是朝鲜族长鼓的一些基本打法:
1. 大鼓打法:
- 单打法:用手掌或鼓槌打击鼓面的中央,发出浑厚有力的声音。
- 拍打法:用手掌或手指以快速、连续的方式拍打鼓面,产生
连贯的节奏。
- 掌击法:用手掌以平摊状态击打鼓面,产生明亮的音色。
2. 小鼓打法:
- 指击法:用手指尖轻弹击打小鼓边缘,产生清脆的声音。
- 撞击法:用手掌或指尖以快速、力度适中的方式撞击小鼓面,发出清脆的击音。
- 摇摆法:用手掌在小鼓面上快速摇晃,产生连续、起伏的音符。
以上是一些朝鲜族长鼓的基本连打法,演奏时也会根据曲目和乐曲风格的不同进行变化和组合。
在演奏中还会结合其他乐器和舞蹈等元素,展现丰富多样的音乐表达。
伽倻琴,在韩文中又被称为伽耶琴或假里伽琴,是朝鲜半岛传统的拨弦乐器之一。
据历史记载,伽倻琴的起源可追溯至公元五世纪左右的新罗时期,它最初是由被称为伽倻的海盗部落发明的。
伽倻琴在朝鲜半岛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独特的外形和音色被广泛认为是韩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时,伽倻琴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民间流传,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和祭祀活动的重要乐器。
在伽倻琴的发展历程中,其独特的外形和音色不断得到改进和优化,例如在高丽时期,伽倻琴的演奏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较为完善的伽倻琴演奏技巧和风格。
总的来说,伽倻琴的历史和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罗时期,它最初由海盗部落发明,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演变,最终成为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
伽倻琴的历史和发展历程,反映了朝鲜半岛人民对音乐和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伽倻琴是朝鲜族的传统乐器,它有二十一根琴弦,用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弹奏。
在演奏中,这几个手指的弹奏位置非常重要。
右手的拇指通常放在琴弦上的第一个品位(琴颈上的凸起)上,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则放在第二个、第三个和第四个品位上。
左手的按弦指法则可以通过按、滑、挑等方式来控制琴弦的振动。
左手的拇指通常放在琴弦上的第七个品位上,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则放在第六、第五和第四个品位上。
在演奏过程中,左手需要通过按压琴弦的方式来改变音高,从而产生出不同的音符。
需要注意的是,伽倻琴的琴弦数量较多,每根琴弦的音高是不同的,因此在演奏时需要特别注意音准和节奏。
同时,演奏伽倻琴时需要注意放松身体,保持手型的稳定,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伽倻琴的音色和表现力。
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艺术特点探究朝鲜族打击乐杖鼓是朝鲜民族的传统打击乐器,被视为是最古老、最原始的打击乐器之一。
它是朝鲜音乐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而又深厚的艺术内涵吸引了众多听众的关注。
本文将从音色、演奏技巧、表现特点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对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艺术特点进行探究。
一、音色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音色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清脆明亮: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音色清脆明亮,有着高亢的音色,能够在整个音乐空间中独立显现。
2、锐利尖锐:打击乐器本身就有一种锐利、尖锐的音色特点,而朝鲜族打击乐杖鼓则在这一方面表现得尤为鲜明。
其音色可以让人产生一种犀利的刺激感。
3、韵律感强: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音色不单纯是单音的重复,还具有一定的韵律感,这种音色可以建立起复杂的韵律结构,给人以独特的音乐体验。
二、演奏技巧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演奏技巧非常丰富多样,包括节奏、力度、音色的把握等方面。
1、节奏: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节奏变化多样,可以轻柔缓慢,也可以激情奔放。
演奏者需要根据不同的乐曲和节拍,调节自己的演奏速度,从而让音乐更具有韵律感。
2、力度:朝鲜族打击乐杖鼓在演奏时需要掌握好力度,既不能过于强劲,也不能过于柔和。
演奏者需要在演奏过程中随时调节力度,以控制乐器的音量和音色。
3、音色的把握: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音色常常变化,因而需要演奏者具备一定的音乐感觉和表现力,准确地把握打击乐器的音色,从而展现出不同的艺术特点。
三、表现特点2、舞蹈和音乐的结合:在朝鲜族传统的打击乐器表演中,舞蹈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
演奏者常常会在表演时跳舞,以更好地展现出打击乐器的韵律感和艺术效果。
3、表情丰富: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演奏者通常会在表演时用眼神、姿态等多种手段来表达乐曲的情感和表现力,以增强观众的感受。
四、文化背景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它是朝鲜民族历史上最古老的打击乐器之一。
在朝鲜族文化中,打击乐器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用于庆祝节日、婚礼、葬礼等各种场合。
【传统文化】朝鲜族传统乐器朝鲜族乐器细筚篥简介
细筚篥是在朝鲜族中广为流传的民间乐器,主要流行在中国吉林省的延边朝鲜族自治
州以及其它朝鲜族聚居地区。
细筚篥的发音宏亮,音色高亢雄健,具有浓郁的朝鲜族特色。
细筚篥的
历史
非常悠久,它的鼻祖是古代筚篥。
细筚篥由管哨和管身两个部分构成,管哨长4厘米,用去掉硬皮的芦苇制成;管身取材于细竹管,全长20至25厘米,直径约1厘米左右,正
面开有7个音孔,背面还有一个高音孔。
细筚篥的演奏方法和大多数吹奏乐器一样,表演时,演奏者要把管身竖起来,嘴里
含着管哨,左手按背面的高音孔和正面上方的3个音孔,右手按正面下方的另外4个音孔。
细筚篥分为高音、中音和双筚篥三个种类。
传统的高音细筚篥只能吹奏一个调式,
后来,乐器制作者在它的第六个音孔的右上角开了一个加键的小孔,使这种乐器的音域
达到了两个半八度,而且还具备了转调的功能。
中音细筚篥和高音细筚篥的功能差不多,不同的是,中音细筚篥比高音细筚篥低一个八度。
和前两者相比,双管细筚篥则是把两支
大小、音高都相同的高音细筚篥并排联接在一起,每支筚篥的管身上都装有管哨。
演奏的
时候,既可以吹奏单管,发出单音,也可以口含两支管哨,吹出同一个高度的两个音。
另外,双管细筚篥还能吹奏出三度、四度和五度的和音,音量也比单管的细筚篥大得多,音
色悠扬清丽,演奏技巧也比较难。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艺术特点探究朝鲜族打击乐杖鼓是朝鲜族传统音乐中的一种重要乐器,也是朝鲜族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
它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通过乐器的发声原理、演奏技巧、演奏形式等方面的探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艺术特点。
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发声原理是其艺术特点之一。
打击乐是一种通过击打乐器来产生声音的乐器,而杖鼓则是一种使用鼓槌击打鼓面来发出声音的乐器。
朝鲜族打击乐杖鼓通过击打鼓面和鼓边来发出不同音高、音色和音量的声音。
乐手通过控制自己的力度和速度来实现不同的音响效果,使得乐器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演奏技巧也是其艺术特点之一。
打击乐杖鼓在演奏时需要乐手掌握精准的击打力度和节奏感,以确保乐器发出的声音准确无误。
乐手还需要灵活运用鼓棒的不同部位来击打鼓面和鼓边,以实现多样化的音响效果。
朝鲜族打击乐杖鼓还需要乐手掌握一定的身体协调能力,以确保演奏时身体的姿势和动作正确而优美,从而更好地表现乐器的特点和魅力。
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演奏形式也是其艺术特点之一。
在朝鲜族音乐中,打击乐杖鼓常常与其他乐器合奏,形成丰富多彩的音乐表现形式。
在朝鲜族传统音乐演出中,打击乐杖鼓还常常伴随着舞蹈和歌唱,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表演形式。
这种多样化的演奏形式不仅展示了打击乐杖鼓的多功能性和多样性,也丰富了朝鲜族音乐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内涵。
在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音乐表达方面也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
朝鲜族音乐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传达,而打击乐杖鼓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种乐器,其音乐表达是其重要的艺术特点之一。
打击乐杖鼓通过乐器本身的音色、音量和演奏技巧,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情绪,如激昂、欢快、抒情、婉转等。
打击乐杖鼓在表现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也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的音乐表达与其他乐器形成对比和衬托,使整个音乐作品更加完整和丰富。
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艺术特点探究朝鲜族是中国土著少数民族之一,长期以来,他们保留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音乐艺术传统。
朝鲜族的打击乐杖鼓是一种具有特殊魅力的音乐表演形式。
本文将从音乐特点、节奏形式、表演技巧等方面对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艺术特点进行探究。
一、音乐特点:1. 富有地域特色: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音乐特点受到朝鲜族民间音乐的熏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
其音乐旋律优美悦耳,富有情感表现力,能够深深触动人们的心灵。
2. 激情四溢:朝鲜族打击乐杖鼓音乐表演富于激情与热情,充满了东北辽阔平原的豪情。
在演奏中,打击乐杖鼓演奏者通过节奏的快慢变化、力度的强弱变化以及不同击打部位的变化等手法,将内心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
3. 音乐性与舞蹈性的结合:朝鲜族打击乐杖鼓以其独特的音乐性与舞蹈性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
演奏者不仅仅是击打鼓面,而是通过身体的舞动与鼓音的交融,展现出优美的舞姿和动感的音乐,给观众带来全方位的艺术享受。
二、节奏形式: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节奏形式丰富多样,可以分为快节奏和慢节奏两种。
1. 快节奏:快节奏的鼓乐通常具有强烈的节奏感,演奏时追求速度与力量的结合,给人以冲击力与震撼力。
快节奏的鼓乐常常表达朝鲜族人民的豪情壮志,体现出他们拼搏奋斗的精神。
2. 慢节奏:慢节奏的鼓乐则更注重音乐的情感表达和内涵,给人以幽雅和深沉的感受。
慢节奏的鼓乐常常表达出朝鲜族人民对自然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其对情感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三、表演技巧:1. 控制力度:朝鲜族打击乐杖鼓要求演奏者具备良好的控制力度的技巧。
演奏者需要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氛围来合理掌握击打力度的大小,以达到最佳的音乐表现效果。
2. 舞蹈动作: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演奏者通常会配合舞蹈动作,展示优美的舞姿。
通过舞蹈动作的变化和身体的舞动,演奏者能够更加生动地表现音乐的情感。
3. 灵活运用节奏: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演奏者需要具备对节奏的敏感性和掌握力。
他们可以根据不同乐曲的要求,灵活运用节奏的变化,从而呈现出不同的表演效果。
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艺术特点探究朝鲜族打击乐杖鼓是朝鲜族传统音乐中的一种重要乐器,其艺术特点包括精湛的演奏技巧、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在朝鲜族的传统音乐中,杖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在庆典、节日等场合中扮演重要的乐器角色,也是表现朝鲜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演奏技巧、音乐表现力和文化内涵的探讨,分析其艺术特点,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古老乐器的文化价值。
一、演奏技巧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演奏技巧非常独特,主要包括击、挑、弹、拍等方式。
首先是“击”,即用鼓棒直接击打鼓面,发出有力的声音。
这种演奏方式常用于强调节奏和节拍,使音乐更加生动有力。
其次是“挑”,即用鼓棒轻轻挑动鼓面,发出清脆的声音。
这种演奏方式多用于表现音乐的细节和变化,使音乐更加富有层次和情感。
“弹”和“拍”也是杖鼓演奏中常用的技巧,通过不同的演奏方式和力度,演奏出丰富的音乐效果。
除了演奏技巧外,杖鼓演奏还需要具备较高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演奏者需要根据乐曲的要求,准确地掌握节奏和速度的变化,与其他乐器协调配合,使整个音乐表现更加完美。
二、音乐表现力朝鲜族打击乐杖鼓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可以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一方面,杖鼓可以表现出欢快、奔放的音乐特点,使人们感受到节日庆典的喜悦和活力。
杖鼓也可以表现出沉稳、庄重的音乐特点,展现出朝鲜族人民深厚的传统文化情感和生活理念。
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杖鼓都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的情感要求,使音乐表现更加饱满和生动。
三、文化内涵杖鼓演奏还可以通过音乐的形式,传承和弘扬朝鲜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
在杖鼓演奏中,人们可以听到各种不同的音乐元素和民族特色,使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朝鲜族文化的丰富和多彩。
杖鼓演奏也可以通过与其他乐器的联合演奏,形成丰富多样的音乐形式,使人们更加立体地了解和体验朝鲜族传统音乐的魅力。
参考资料:王海龙, 宋绍顺. 朝鲜族杖鼓舞:朝鲜族村落舞蹈的象征及其变迁[J]. 韩国语学家:东亚学会学报, 2019, 43(1):225-261.吴志英. 贞洞山区杖鼓舞[J].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8, 38(4):23-27.。
浅析朝鲜族横笛在演奏中的呼吸作用朝鲜族横笛是一种传统的朝鲜族民间乐器,在演奏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呼吸作用。
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通常会采取一系列的呼吸方式,来控制音乐的节奏和音色。
本文将从横笛呼吸的基本方式、呼吸在音乐节奏中的作用、呼吸与音色的密切关系等方面,对朝鲜族横笛呼吸作用进行浅析。
一、横笛呼吸的基本方式朝鲜族横笛基本上是一种单簧口琴,演奏者必须采取一定的呼吸方式来控制音乐的发声。
演奏过程中,演奏者使用鼻孔和口腔的呼气和吸气来控制乐器的发声。
由于横笛的特殊形状,演奏者必须侧立演奏,使口腔和鼻子靠近乐器的一个侧面,以来控制出笛音。
具体来说,在演奏中,演奏者必须采取口内呼吸法、鼻内呼吸法、混合呼吸法等基本呼吸方式。
1.口内呼吸法取氧的时间短,需要快速呼吸,该方式适用于快速、短促的音乐。
通过纵深拉长气息、双唇分开彼此,微微张开气路,喉腔固定。
注意气息节奏控制,使发音清晰、洪亮、连贯。
取氧的时间相对较长,适用于长时间、序曲等较慢的音乐。
在许多情况下,表演者将这种方法与其他方法相结合,以产生更丰富、更多样化的音乐特效。
3.混合呼吸法在演奏中,为了保持鲜明的音乐节奏和音色变化,演奏者常常需要采取混合呼吸法。
这种呼吸方式简而言之是由口和鼻同时吸气,口腔始终保持微张状态来产生色彩丰富、音质混合的音乐效果。
二、呼吸在音乐节奏中的作用呼吸是朝鲜族横笛演奏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在演奏中,呼吸节奏通常与音乐节奏保持一致。
演奏者必须了解音乐的基本节拍,并以此为基础调整呼吸节奏。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准确、清晰的演奏效果。
在演奏过程中,横笛的呼吸周期通常是一个大的呼吸周期内的比例。
呼吸周期的长度通常与音乐的节奏密切相关。
在演奏上节奏相对简单的音乐时,呼吸周期通常会长于节奏相对复杂的音乐。
对于一些包含了较多休止符的音乐,演奏者可以利用休止符来调整自己的呼吸周期。
通过明确的呼吸节奏,演奏者不仅可以更好地控制音乐的节奏,也可以更好地控制呼吸的深度和力度,产生更准确、更富有感染力的音乐效果。
简述朝鲜族洞箫朝鲜族洞箫是朝鲜族传统乐器之一,也被称为“洞箫”、“笛子”等。
它是朝鲜族民间音乐中重要的演奏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色。
朝鲜族洞箫的外形精美简约,通常由竹子制成。
它的管身细长,一般长约30至40厘米,直径约1至2厘米,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
洞箫有6个音孔,音孔的位置和大小不尽相同,可以通过按住不同的音孔来演奏不同的音调。
演奏时,演奏者将洞箫横放于嘴唇前,用口腔和手指协调配合,通过吹气和按压音孔来发出音响。
朝鲜族洞箫的音色清脆悦耳,音域宽广,可以演奏出高亢激昂的音乐,也可以演奏出柔和抒情的音乐。
它的音色独特,具有一种古朴、深沉的气质,常常被用来演奏各种民间音乐、舞蹈音乐和戏曲音乐。
朝鲜族洞箫在朝鲜族传统音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朝鲜族音乐表达情感和传递文化的重要工具。
在朝鲜族的婚礼、葬礼、节日和庆典等场合,洞箫经常被用来演奏。
它不仅具有音乐上的价值,还具有文化上的意义,是朝鲜族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朝鲜族洞箫的演奏技巧要求高,需要演奏者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和技巧。
演奏时,演奏者需要通过对洞箫的吹气力度和音孔的按压来控制音调和音量,使音乐表达更加准确和生动。
此外,演奏者还需要具备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通过演奏来传递情感和思想。
随着时代的变迁,朝鲜族洞箫在现代音乐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许多音乐家和演奏者将其与其他乐器结合,创作出了许多新颖、独特的音乐作品。
洞箫的音色和特点也受到了其他民族音乐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演奏风格。
同时,朝鲜族洞箫也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乐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和欣赏。
朝鲜族洞箫是朝鲜族传统音乐中重要的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色。
它不仅在朝鲜族传统音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在现代音乐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通过洞箫的演奏,人们可以感受到朝鲜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一种深沉、悠扬的音乐情感。
朝鲜族打击乐杖鼓的艺术特点探究朝鲜族打击乐杖鼓是一种传统的打击乐器,起源于中国礼乐中的“杖鼓”,后经朝鲜半岛传入朝鲜族地区并发展壮大。
杖鼓常常被用于宗教仪式、军事演练、婚礼、丧葬等场合,在朝鲜族的文化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杖鼓音乐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声音清脆响亮杖鼓的主要发声部位是鼓身和鼓口,通过击打鼓身和鼓口,产生清脆响亮的声音。
这种声音不仅具有高度的听觉吸引力,而且能够在空气中产生共鸣,达到良好的声场效果。
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还常常加入吼声和呼吸声,增加了音乐作品的层次感和动态效果。
二、节拍强烈明显杖鼓的打击节奏十分明显,节拍感强烈。
演奏者们通常会依据曲目的节奏进行分工合作,以保证整个乐曲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同时,杖鼓演奏也少有间奏和休止符,一直保持着鲜明的节奏特点,使听众能够很快地进入音乐的氛围中来。
三、形式多样灵活杖鼓乐曲的形式多种多样。
除了有传统的杖鼓表演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形式的音乐表演,如《民族节日》、《青春的篝火》等现代舞台艺术节目。
在形式上,杖鼓艺术既包括纯粹的打击乐器演奏,也包括歌舞、说唱等多种形式的演出,风格变化多端。
四、意境深远杖鼓演出的意境通常与朝鲜族的历史、文化及其内在精神有关。
杖鼓音乐虽然没有歌词和旋律,但它可以通过音乐表现出复杂的情感和思想内涵,甚至可以带有深刻的哲学思考。
例如,在表达祈祷崇拜之情时,杖鼓声会显得神圣恢宏;而在表达古代战争史事时,杖鼓声则会显得豪迈雄壮。
这种意境深远的特点,使得杖鼓音乐成为了朝鲜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朝鲜族打击乐杖鼓在艺术特点方面表现得十分优越,传承至今,成为了朝鲜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朝鲜民族的传统乐器有哪些?都是什么样的>朝鲜族民间乐器原有40多种,流传至今的只有伽倻琴、唢呐、洞箫、长鼓、片鼓、横笛、短箫、筚篥等十余种。
长鼓:打击乐器,亦称“扙鼓”。
流行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的朝鲜族地区。
长约70厘米,鼓身木质呈圆筒形,鼓的两端粗空,鼓面蒙皮,鼓腰细小而中实。
以铁圈为框,系皮条或绳索,可以调整鼓的音高。
演奏时,右手执细竹条敲击,左手敲击鼓的另一面。
两手节奏交错,技法丰富。
在乐队中,将鼓放在演奏者前面的鼓架上,在歌舞中一般将鼓挂在身前。
常用于声乐和舞蹈的演奏。
细筚篥(Xie Pi Li):朝鲜族吹奏乐器。
流行于朝鲜族聚居地区。
用细竹管制成,长约25厘米,开有8个按音孔(前7后1),哨长4厘米,双簧。
用于独奏和民间歌舞的伴奏。
它的装饰性颤音很具有朝鲜族音乐的特色。
伽倻琴:为朝鲜族传统弦乐器之首,是民族色彩很浓的弹拔乐器。
它的形状近似于汉族民乐器古筝。
伽倻琴由共鸣箱、琴弦、琴码三部分组成。
共鸣箱长150厘米,宽25厘米、中间厚5厘米。
质料分别用梧桐树板和桦木板制作。
琴线用蚕丝制作。
共13根弦,琴弦的两头各固定在琴头和琴尾,在琴头有弦枕。
13根琴弦用码子支柱,琴头可以左右移动,调节音阶。
伽倻琴富有表演力,是善于表达民族柔和情感的民间乐器。
因此,伽倻琴弹唱是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
短萧:朝鲜族吹奏乐器。
朝鲜语称“单扫”。
流行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形制如汉族洞箫,短细,长约35厘米,传统短萧,上端开一吹孔,管身开五个按音孔,可吹奏五声音阶的曲调。
解放后改革的短萧,开七个按音孔,有的加键,并在吹孔与按音孔间加镶铜插口,可演奏七声音阶的乐曲。
音色柔和高亮。
[键入文字]
朝鲜族乐器简介朝鲜族的乐器是什么样的
朝鲜民族传统乐器有伽倻琴、玄鹤琴、奚琴、唢呐、筒箫、长鼓、片鼓、横笛、
短箫、筚篥等十余种。
长鼓:打击乐器,亦称“扙鼓”。
流行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的
朝鲜族地区。
长约70 厘米,鼓身木质呈圆筒形,鼓的两端粗空,鼓面蒙皮,鼓腰细小而中实。
以铁圈为框,系皮条或绳索,可以调整鼓的音高。
演奏时,右手执细竹条敲击,左手敲击鼓的另一面。
两手节奏交错,技法丰富。
在乐队中,将鼓放在演奏者前
面的鼓架上,在歌舞中一般将鼓挂在身前。
常用于声乐和舞蹈的演奏。
细筚篥:朝鲜
族吹奏乐器。
流行于朝鲜族聚居地区。
用细竹管制成,长约25 厘米,开有8 个按音孔(前7 后1),哨长4 厘米,双簧。
用于独奏和民间歌舞的伴奏。
它的装饰性颤音很具有朝鲜族
音乐的特色。
伽倻琴:朝鲜民族传统弦乐器之首,是民族色彩很浓的弹拨乐器。
它的
形状近似于中国民乐器古筝。
伽倻琴由共鸣箱、琴弦、琴码三部分组成。
共鸣箱长150 厘米,宽25 厘米、中间厚5 厘米。
质料分别用梧桐树板和桦木板制作。
琴线用蚕丝制作。
共13 根弦,琴弦的两头各固定在琴头和琴尾,在琴头有弦枕。
13 根琴弦用码子支柱,琴头可以左右移动,调节音阶。
伽倻琴富有表演力,是善于表达民族柔和情感的
民间乐器。
因此,伽倻琴弹唱是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
筒箫:朝鲜民族
音乐中的重要吹奏乐器,是竹管乐器中的中音乐器。
其管长70 厘米,内径 2 .5 厘米,外径 3.8 厘米。
制造这种乐器的选材十分考究,多选用福建、江西一带生长 3 年以上的优质竹材,截取竹根一二节到七八节比较坚硬的一段进行加工。
竹材选好后要打通竹管,用火烤直,制成管身,然后划线钻出 5 个音孔,其中 4 个音孔在前, 1 个音孔在后,吹孔在上端,吹孔下端有振动膜孔,还有一个底孔,用来调整音准,振动膜孔贴有苇膜制的笛膜,笛膜上面有一个膜孔盖。
钻好音孔,调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