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第三册《美丽的呼伦湖》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3.33 KB
- 文档页数:4
《美丽的呼伦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呼伦湖的自然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呼伦湖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 呼伦湖的生态环境3. 呼伦湖的生物多样性4. 保护呼伦湖生态环境的重要性5. 学生实践活动:制作呼伦湖的手工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呼伦湖的自然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难点:呼伦湖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展示呼伦湖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视频播放法:播放呼伦湖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呼伦湖。
3. 讲解法:讲解呼伦湖的自然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4. 实践操作法:学生制作呼伦湖的手工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展示呼伦湖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呼伦湖。
2. 讲解呼伦湖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讲解呼伦湖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湖泊面积、水深等。
3. 讲解呼伦湖的生态环境:介绍呼伦湖的水生植物、动物资源以及湖泊生态系统。
4. 讲解呼伦湖的生物多样性:讲解呼伦湖中的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生物多样性。
5. 讲解保护呼伦湖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阐述呼伦湖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呼伦湖的意义。
6. 学生实践活动:分组制作呼伦湖的手工作品,展示呼伦湖的美丽风光和生态环境。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呼伦湖的认识和保护呼伦湖的决心。
8. 作业布置:让学生搜集有关呼伦湖的资料,加深对呼伦湖的了解。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呼伦湖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2. 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能力,观察他们的创作过程和作品质量。
3. 收集学生的作业,分析他们对呼伦湖资料的搜集能力和对保护环境的认识。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户外考察活动,带领学生前往呼伦湖,亲身体验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
美丽的呼伦湖课文教学教案美丽的呼伦湖课文教学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美丽的呼伦湖课文教学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美丽的呼伦湖课文教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十八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段子或句子。
2.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力,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你喜欢的景物。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呼伦湖美丽如画的诱人风光。
教学重点难点:流利地朗读课文,弄清楚文章的结构,感受呼伦湖的美丽,在生动的情境画面中培养美的情操,陶冶审美情趣!教学媒体:投影机、幻灯片。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喜欢湖吗?你们都知道哪些有名的湖泊(pō 加重语气)呢?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呼伦湖是我国北方的最大的淡水湖!今天我们就去那里看看!(教师可以用投影机将呼伦湖的图片展示)呼伦湖美不美?你们从图片中都看到了那些景色?你喜欢哪里呢?与你以前看过的湖泊相比,呼伦湖美的与众不同的地方在那里呢?同学们先听一遍课文录音,一边听一边与你们看到的图片联系起来。
(教师可以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二、朗读,初步感悟然后自己读课文,大声地朗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呼伦湖的景色美丽,文章也写的很美。
但是美是个很抽象的事物,这就需要我们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味感悟!1.出示呼伦湖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看到的景象。
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可以在这里出示下面两句话,然后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品读。
(1)美丽的呼伦湖就像一面很大很大的镜子,镶嵌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上。
(2)呼伦湖碧波万顷,像一颗晶莹硕大的明珠,镶嵌在呼伦贝尔草原上。
这两句话中的地名不好读,学生不仅要会读,最好还应该记住,所以教师可先带领学生认读生词“内蒙古”,然后再把“呼伦贝尔大草原”读流畅,最后练习读句子。
《美丽的呼伦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呼伦湖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动植物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呼伦湖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2.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三、教学难点:1. 呼伦湖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
2. 学生如何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呼伦湖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美丽的呼伦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呼伦湖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动植物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3. 课堂分享4. 观看视频教师播放关于呼伦湖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呼伦湖的美丽风光和丰富资源。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呼伦湖的环境,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提高教学效果。
9. 学生评价学生对本次课程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收获、教学方法、教师讲解等方面。
10. 家长沟通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六、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带领学生去呼伦湖实地参观,让学生亲身体验呼伦湖的美丽风光。
2. 开展一次环保主题活动,让学生参与到保护呼伦湖环境的行动中。
七、课程评价:1. 学生对呼伦湖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八、教学资源:1. 课件、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
2. 呼伦湖的纪录片。
九、教学建议:1. 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教师要进行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十、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将继续讲解呼伦湖的相关知识,重点介绍呼伦湖的动植物资源。
★美丽的呼伦湖教学设计_共10篇范文一:美丽的呼伦湖教学设计课题与教学内容3美丽的呼伦湖课时安排教知识技能学目标情感态度教学札记过程方法1、读通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会认1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蒙”,会正确书写8个生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呼伦湖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教学过程设计预设教学途径一、导入预设教学途径备择方案师:你们喜欢吗都去过哪里师: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呼伦湖,(板书:呼伦湖)那儿是个很美丽的地方,(板书:美丽的)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1、图片展示,欣赏呼伦湖的风光,看后说说对呼伦湖的印象.(板书:美丽迷人)2、自学课文,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词。
(3)小组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指名读,其他同学跟读。
(1)自学生字词.生:兴趣盎然,自由回答.(。
)(3)开火车读。
三、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呼伦湖美丽迷人的1、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具体词句)2、小组内交流(师巡视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从感悟课文的语言文字入手.)3、班内交流。
重点感悟语言文字.重点点拨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体会呼伦湖四季**有特点,突出呼伦湖的美丽迷人。
(2)说话训练:呼伦湖的四季都这样迷人,如果美丽的呼伦湖欢迎你去做客,你想什么季节去呢在那里你想玩些什么(3)朗读第二段。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读后师生共同评价。
(4)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师:怎样背才能背得快呢生:自由发言生:看图来背。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选择一种适合你的,练习背一背。
生:(练背)师:(指名背)四、美感,积累词汇。
示小黑板:辽阔的大草原迷人的色彩童话般的世界美丽的呼伦湖蔚蓝的湖水白茫茫的冰雪1、自由读,边读边想哪些词语让教学过程设计预设教学途径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生: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背。
《美丽的呼伦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十八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段子或句子。
2.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力,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你喜欢的景物。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呼伦湖美丽如画的诱人风光。
教学重点难点:流利地朗读课文,弄清楚文章的结构,感受呼伦湖的美丽,在生动的情境画面中培养美的情操,陶冶审美情趣!教学媒体:投影机、幻灯片。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喜欢湖吗?你们都知道哪些有名的湖泊(pō 加重语气)呢?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呼伦湖是我国北方的最大的淡水湖!今天我们就去那里看看!(教师可以用投影机将呼伦湖的图片展示)呼伦湖美不美?你们从图片中都看到了那些景色?你喜欢哪里呢?与你以前看过的湖泊相比,呼伦湖美的与众不同的地方在那里呢?同学们先听一遍课文录音,一边听一边与你们看到的图片联系起来。
(教师可以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二、朗读,初步感悟然后自己读课文,大声地朗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呼伦湖的景色美丽,文章也写的很美。
但是美是个很抽象的事物,这就需要我们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味感悟!1.出示呼伦湖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看到的景象。
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可以在这里出示下面两句话,然后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品读。
(1)美丽的呼伦湖就像一面很大很大的镜子,镶嵌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上。
(2)呼伦湖碧波万顷,像一颗晶莹硕大的明珠,镶嵌在呼伦贝尔草原上。
这两句话中的地名不好读,学生不仅要会读,最好还应该记住,所以教师可先带领学生认读生词“内蒙古”,然后再把“呼伦贝尔大草原”读流畅,最后练习读句子。
2.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之后,教师还要引导他们读出一定的语气和感情。
尤其要读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读出自己对课文的独特感受。
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这面“很大很大的镜子”。
孩子们可能想象不到两千多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教师就通过“很大很大”这个词引导学生去想,然后把自己想到的读出来,最后比一比,看谁想得大。
2019-2020学年二年级语文上册 3.美丽的呼伦湖教学设计冀教版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单元:祖国山水美如画
板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围绕着“美丽”,描写了呼伦湖辽阔无垠,坦荡如镜,四季风光以及多么迷人。
全文语言简洁明快,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呼伦湖美丽如画的诱人风光。
3. 正确认读本课十七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1. 运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呼伦湖的美。
2. 边读边想象呼伦湖的美丽。
3. 看呼伦湖的图片,了解它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分析:
●本课词句优美,简洁明快,要重点让学生朗读。
●本文所描写的景离学生较远,要边读边想象,并通过简笔画、图片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加深认识。
课前准备:
呼伦湖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美丽的呼伦湖第一篇:美丽的呼伦湖《美丽的呼伦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会认1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蒙”,会正确书写8个生字。
3体会呼伦湖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感知呼伦湖的迷人风光。
课前准备:美丽的呼伦湖风光课件,字词小礼包,词汇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美景,导入课题师: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走进大自然吗?(愿意)下面老师就带你们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游玩。
(课件出示风光图片,配以课文录音)学生欣赏美景,倾听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欣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视觉、听觉上给以新鲜感师:谁想告诉我们你此时的感受?(生自由谈论视听后的内心感受)(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师:你们说得可真不错。
这美丽迷人的风光就来自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3课《美丽的呼伦湖》(板书课题)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师分发给各个小组一个生字词小礼包,用此来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把字词放在课文中认识体会。
学生读课文(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品读课文,指导背诵师:辽阔的大草原是非常美丽的,美丽的呼伦湖的四季也是十分迷人的。
在这四季当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季节的句子,并准备用你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
(学生读书,做交流准备)生:我喜欢春天,因为那里的草长得特别茂盛,山上到处都是花,什幺颜色的都有,非常美丽。
生:这里不仅有花有草,从课文中我还知道这里有牧羊人和成群的牛羊,而且还有蓝蓝的天空和雪白的云朵。
师,同学们所说的春天的美景老师已经看到了,老师不仅看到了.而且还听到了,闻到了,你们听到什幺闻到什幺了吗?生:我闻到了花的香味。
生;我听到了牧羊人的歌声了。
生;我听到牛羊的叫声和马蹄声,而且还听到牧羊人的笛声了呢。
师:经过几位同学这幺一说,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画面就已经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3美丽的呼伦湖【教学目标】1.能认识“约、碧、镜、内、蒙、辽、阔、增、添、迷、牧、民、宁、般”14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美、丽、内、民、羊、宁”6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体会呼伦湖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1.读准“阔、添”等字音2.理解呼伦湖四季景色各不相同3.在理解课文过程中指导朗读【教学难点】1.理解“镶嵌”一词。
2.读出呼伦湖四季的美。
【教学素材】1.有关呼伦贝尔的资料。
2.有关呼伦贝尔的图片3.课文《美丽的呼伦贝尔》录音4.牧民们的生活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认识“约、碧、镜、内、蒙、辽、阔、增、添、迷、牧、民、宁、般”14个生字,学会“美、丽、内、民、羊、宁”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呼伦湖美丽如画的诱人风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具准备1.有关呼伦湖资料。
2.有关呼伦贝尔的图片。
3.多媒体课件。
一、欣赏美景,导入课题师: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走进大自然吗?(愿意)下面老师就带你们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游玩。
(课件出示2:风光图片,配以课文录音)师:谁想告诉我们你此时的感受?(生自由谈论视听后的内心感受)师:你们说得可真不错。
这美丽迷人的风光就来自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3课《美丽的呼伦湖》。
(板书课题:美丽的呼伦湖)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自己读课文,勾出不会认的字和不懂的词。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生字自学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必要的时候,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和同桌同学一起读,互相纠错,要求读准确、通顺。
边读边思考:呼伦湖在什么地方?它的景色怎样?(课件出示3)三、汇报交流,了解内容1.关于“呼伦湖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找到课文第一段中的有关语句来回答。
(课件出示4)2.关于“呼伦湖的景色怎么样”这个问题,可以借助课文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来回答。
(课件出示5)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中所打的比方“镜子”,体会“镶嵌”一词的意思,进而体会“迷人”一词。
《美丽的呼伦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呼伦湖的自然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知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呼伦湖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 呼伦湖的生态环境3. 呼伦湖的自然资源4. 呼伦湖的保护和利用5. 呼伦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呼伦湖的自然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2. 教学难点:呼伦湖的保护和利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呼伦湖的美丽风光和相关信息。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呼伦湖的保护和利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呼伦湖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呼伦湖的生态环境:介绍呼伦湖的水域生态系统,引导学生了解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3. 讲解呼伦湖的自然资源:介绍呼伦湖的鱼类、水生植物等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其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4. 讲解呼伦湖的保护和利用:介绍呼伦湖的保护措施和合理利用,引导学生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讨论呼伦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出保护呼伦湖的建议。
6.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呼伦湖的美丽和保护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呼伦湖的自然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了解程度,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提出的建议,评估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呼伦湖的理解和保护意识的体现,通过学生的作文来检验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七、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户外考察活动,带领学生前往呼伦湖实地考察,增强学生对呼伦湖生态环境的直观认识。
2. 开展一次环保主题活动,如植树造林、清理湖边垃圾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冀教版第三册《美丽的呼伦湖》教案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里?
生:兴趣盎然,自由回答。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呼伦湖,(板书:呼伦湖)那儿是个很美丽的地方,(板书:美丽的)
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自然引入新课。
激发学生学文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图片展示),欣赏呼伦湖的风光,看后说说对呼伦湖的印象。
(板书:美丽迷人)
2、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词。
(3)小组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这一环节把主要活动放在“读”上,读书的形式是多样的,有引导学生试读、同桌读、小组读、指名读,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注重读的面,让全体同学都能从头到尾读上几遍书,读的要求明确,学生易于操作。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思考: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呼伦湖美丽迷人的?
1、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具体的词句)
2、小组内交流(师巡视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从感悟课文的语言文字入手。
)
3、班内交流。
重点感悟语言文字。
重点点拨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体会呼伦湖四季各有特点,突出呼伦湖的美丽迷人。
2)说话训练:呼伦湖的四季都这样迷人,如果美丽的呼伦湖欢迎你去做客,你想什么季节去呢?在那里你想玩些什么?
生:自由发言
3)朗读第二段。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读后师生共同评价。
4)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师:怎样背才能背得快呢?
生:看图来背。
生: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背。
生:反复读,读熟了再背下来。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选择一种适合你的,练习背一背。
生:(练背)
师:(指名背)
让学生充分说,抒发自己的见解、感受和思考,理解感悟课文的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回读课文
出示:
辽阔的大草原迷人的色彩童话般的世界
美丽的呼伦湖蔚蓝的湖水白茫茫的冰雪
1、自由读,边读边想哪些词语让你(感觉到呼伦湖更加美丽呢?
2、生读后交流汇报,师适时加上重号。
3、看谁读得美,指名读。
让学生以小组或同桌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2)开火车读。
(3)组与组之间竞赛,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指导写字
(1)读要求会写的8个字。
(2)给这些字扩词,增强理解,积累词汇。
(3)认真观察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4)提出不好写得字师生、生生交流。
教师指导:“低体冰”,都是左右结构,在田字格中占位是左窄又宽。
“冰”字是在水字边加两点,因为冰是水边来的。
“丽宁”,都是山上下结构,“丽”上的一横和“宁”字的宝盖儿就像帽子。
它们下面的笔画都要被帽子盖住。
“内”,是半包围结构。
“风”,三横中的中间横最短,下面的最长。
“民’,第五笔是斜钩。
仿写,小组评价。
以学生的自主识字写字为主,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培养他们的独立识字写字能力。
六、课外积累
学生回家搜集有关祖国秀丽河山的文章。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丰富语言积累,发展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