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第五讲批判)
- 格式:ppt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44
《批判性思维⼗讲》札记(上)(董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5⽉版)。
第⼀讲,批判性思维:必要性和本质。
第⼀讲,批判性思维:必要性和本质作者的提⽰,要掌握的是:“三⼤必要性”“⼀般理解”“运⽤时的三组问题判断”等。
但我觉得,更有意思的是对于“批判性思维”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本书作者的界定是:“理性的探究和实证的过程”,是由“理智品质和⾼阶思维能⼒”构成的。
作者进⼀步指出的是“它其实是‘德育’和‘智育’的结合”。
这个概括有点新意。
⾄于“批判性思维的本质”,作者概括为“始于反思⾃我的开放理性”;“批判性思维的品德”,作者强调“求真求理”的“习性”;“批判性思维的技能”,则是⼀问题为中⼼的“六步12项”。
还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批判性思维不是什么”的讨论,作者提出的“批判性思维的起点不是否定,⽽是质疑”、“批判性思维是关键再与过程不在于结论”、“批判性思维不等于不听别⼈意见”、“批判性思维也已符合逻辑基本规律为基础”等的命题,值得关注。
⾄于“快速运⽤批判性思维的三⼤启动问题”——“这是什么问题”、“有真的理由吗”、“还有别的说法吧”——倒是有⼀点“可操作性”呢。
第⼆讲,批判性思维进程:探究和实证第⼆讲,批判性思维进程:探究和实证。
作者的提⽰告知,讨论三个问题:其⼀,特征与实现;其⼆,基本要素;其三,起点的判断。
1、作者告诉我们:“批判性思维基础:理性、理由和真理”,这⾥,“真理”是⽬的,“理由”是依据,“理性”是基础。
作者⽤“真理”=“论证了的真的信念”作为定义,⾃然就引出“凭什么”,即“理由”,作者指出⾄少有五种“理由”:客观的、具体的(基于语境)、全⾯的(事实与价值)、发展的(针对不同情况开放)、谨慎的(结论与理由相配)。
作者指出,“理由”是由对错好坏之分的,所以,需要有“理性”作为基础,“理性”⼜可以分为“认知理性”和“⼯具理性”,前者强调“符合客观事实”,后者强调“最好的⽅式实现⽬的”。
由此,作者给出了“批判性思维的核⼼精神”:求真、公正、反思、开放。
第一章理性的声音:批判性思维第一节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一、恰当的提问与合理的论证批判性思维与世界观的关系批判性思维就是发展和完善人们的世界观并把它高质量地应用在生活各个方面的思维能力。
二、清晰性:澄清思维混乱1、思考问题要有层次——经验层面追根溯源层面逻辑层面2、思考问题要有条理3、清楚、准确地使用概念和语言三、相关性:摆脱感情纠1、围绕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2、在思考问题时诉诸逻辑推理而不是情感心理四、一致性:避免自相矛盾1、不一致的信念会导致人们做出错误的决定2、自相矛盾是最尖锐的不一致五、正当性:消除不可靠的信念1、使用真实可信的理由为信念做出担保2、为信念担保的理由是强有力的六、预见性:拒绝盲目行动1、预见性意味着信念的实用性如果你拥有的信念能帮助你对周围的世界做出较好的解释和理解,而且能够对周围世界所发生的事件做出较好的预测和控制,那么你的信念就是非常实用的。
2、预见性意味着行动的主动性了解事物的原因不只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和消除恐惧感,而是要引导我们的行动,知道要做些什么、什么时候去做以及如何去做,并为我们做决定提供依据。
第二节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一、正确的态度思考态度是一种思维倾向,它引导我们向着好的思考者的方向不断努力。
二、原则性知识批判性准则:1、评估论证中所提出的问题是否恰当的准则;2、评估论证中所给出的理由是否正当的准则;3、评估论证中所做出的推理是否强有力的准则三、勤奋的实践1、思维能力的训练必须注重实践。
2、注重严谨缜密的思考态度;清晰性、相关性、一致性、正当性和预见性的思维品质等批判性思维基本功的训练。
3、训练过程中重视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
目标:打破规性思考的条条框框,因为思维的一系列规性准则是限制思维创新的枷锁。
第三节批判性思维课程的设计一、批判性思维课程的设计风格二、批判性思维教育的意义1、具有清楚地思维、谈吐、写作的能力。
2、具有批判性和系统性推理的能力。
3、具有形成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课件总结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第一节批判性思维兴起的缘由第二节批判性思维的含义和特征第三节批判性思维的敌人逻辑学的发展为什么会出现非形式化的方向?一、现实需要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变革的影响需要:一门与日常推理(everyday reasoning)有关的课程、一门与他们所听到和读到的关于种族、污染、贫穷、性、核战争、人口爆炸以及人类在20世纪后半叶所面临的所有其他问题的论证(arguments)有关的课程。
二、对现代逻辑规范效力的反思1. 现代逻辑规范性的效力之源:有效性2. 对有效性标准的反思“有效性”评估论证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A.充分条件?任何一个重言式,不管其中的变项被代以什么样的真值,都可以构成有效的推理。
例如:p→p是定理(p∧?p)→q是定理(p→q)∧p→q是定理思考:从论证的角度看,上述定理有无可疑之处?还有某些定理作为论证形式虽说不是明显谬误的,但是很可疑的。
例如:* p→p∨q * p∧q→p * p→(q→p) * p→(?p→q) B.必要条件?含义:无效,坏论证(或错误的(fallacious)论证)三、传统逻辑对论证研究的不足1、传统逻辑论证理论的基本框架2、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节批判性思维的含义和特征一、批判性思维的含义“批判性思维被认为是面对做什么或相信什么而做出合理性决定的一系列思考技能和策略。
”二、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对象1、批判性思维气质的培养2、批判性思维技能的训练Truth-seeking;Open-mindedness;Analyticity;Systematicity;Self-confidence;Inquisitiveness; Maturity。
Analysis;Interpretation;Self-regulation;Inference;Explanation;Evaluation。
批判性思维课程基本内容(1)论证本体的理论(2)论证的评价(3)谬误理论三、批判性思维的特征理智的法官克拉精神上帝的鞭子理智的剃刀真诚的对话四、批判性思维的作用1、培养人们的批判性思维习惯和技能2、改善和提高人们的思维素质世界和人生给我们带来疑问,疑问引起思考,思考要问为什么,回答为什么要运用分析和推理,选择判断答案要进行审验和评估,找出接受或者拒绝某种信念与决定的根据和理由。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又称批判思考或批判性思考,是指对事物和观点进行深入、全面、准确的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思维能力。
它强调质疑、怀疑和考证,不被表象所迷惑,追求真相和逻辑的合理性。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运用逻辑推理和批判性判断力的思维过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并形成独立的见解。
一、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它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批判性思维能够让人们克服偏见和主观臆断,以客观的态度去面对问题。
只有通过批判性思维,人们才能摒弃个人主观意见,站在公正的角度评估事物。
其次,批判性思维能够培养人们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分析问题时,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找出关键的信息,理清问题的脉络,进而得出客观合理的结论。
再次,批判性思维能够提高人的学习能力。
它可以帮助人们发现知识中的逻辑漏洞和不足,并进行纠正和完善。
最后,批判性思维能够提高人的创新能力。
通过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价,人们可以找到新的解决方案和创新点。
二、批判性思维的要素批判性思维包含以下几个要素:问题提出、信息搜集、信息评估、逻辑分析和结论提出。
首先,问题提出是批判性思维的起点。
问题必须明确清晰,确保思维的方向正确。
其次,信息搜集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础。
通过广泛、全面地搜集信息,可以确保判断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然后,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评估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环节。
评估信息的可信度、可靠性和适用性,可以避免在思考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推理和判断。
接着,逻辑分析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
运用逻辑的原理和思维方法,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归纳,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
最后,结论提出是批判性思维的总结和总结。
在结论中,要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并给出充分的理由和证据。
三、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方法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可以通过训练和发展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方法。
首先,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开始,逐渐培养对问题的敏感性和思考能力。
第十章论证与批判性思维知识点5:批判性思维一、批判性思维的界定现代逻辑又称符号逻辑、数理逻辑等,它提倡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逻辑。
数理逻辑与传统逻辑相比,充分地使用了人工语言或符号语言,具有精确性和严密性,与数学和科学的发展联系十分密切。
现代逻辑虽然可以完美解决日常思维中的逻辑推理问题,但是由于充分地使用了数学工具对于一般需要掌握逻辑的人来说,存在着非常大的困难。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北美及西欧的学者提出建立一个新的逻辑学分支,即非形式逻辑(Informal Logic)或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性思维的定义有广狭之分。
广义定义将批判性思维等同于决策、问题解决或探究策略。
狭义的定义集中于评估或评价。
不过不论是广义的或者是狭义的批判性思维都蕴藏着好奇心、怀疑态度、反省和合理性。
批判性思维从根本上说是一门思维训练学科,基本功能是培养和训练人的思维能力,并且主要是培养和训练人的理论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础。
批判性思维能力包括对各种信息的理解、识别、分析、综合、判断、比较等方面的能力。
但推理和论证能力在其中最为重要,要善于批判性首先要擅长推理和论证。
二、批判性思维倾向和能力1、理想的批判思维者的倾向批判性思维者具有探究信念、主张、证据、定义、结论和行动的倾向。
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关心他们的信念是真的,决策是正当合理的,即关心“尽可能做得正确”。
包括:①寻求代替假说、说明、结论、计划、来源等,不限制它们;②认真考虑别人的观点,而非只是自己的观点;③努力成为见多识广的人;④只有在被可利用的信息证明了的情况下,才认可一个立场;⑤运用批判性思维能力。
(2)愿意诚实和清晰地理解和提出自己和别人的立场。
包括:①发现和倾听他人的看法和理由;②追求任一情境中所说、所写或其他所交流东西要表达的意思所要求的准确性;③确定结论或问题;④寻找和提供理由;⑤考虑整个情境;⑥反省地了解自己的基本信念。
批判性思维讲稿(1)(总2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批判性思维讲稿推荐理由:尼采说:“世上本无教育者,作为一位思考者,只应该说是自我教育。
”。
作为一位思考者,批判性思维显得尤其重要,是高中生在写作时急需补上的!讲者介绍:谷振诣,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硕士。
主要从事逻辑学、批判性思维和思维方法论的教学与研究。
代表论著有:《形式逻辑与数理逻辑比较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论证与分析——逻辑的应用》(人民出版社,2000)。
于2000年12月获“北京高校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B组文科一等奖,在2000年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中被评为经济技术创新标兵。
现应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室之邀,为北京大学本科生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
提要:批判性思维是面对相信什么和做什么的决断而进行的言之有据的反省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自我指导、自我规范、自我检测和自我校正的思维方式。
批判性思维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门训练人们如何成为好思考者的教导性和技艺性的学问。
好的批判性思考者应当具有批判精神和理性美德,具有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技能。
本课程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共三讲:第一讲理性的声音:批判性思维;第二讲批判精神与理性美德;第三讲思维品质与思维技能;这部分的目的是使学生准确理解批判性思维的概念,掌握批判性思维的两大原则:宽容原则和中立原则,以及成为好的批判性思考者所应具有的理性态度和批判精神、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以及理解和评估论证的思维技能。
第二部分共六讲:第四讲批判性阅读的方法与实践;第五讲理由与原因;第六讲前提与假设;第七讲含糊、虚假和关联性谬误;第八讲转移论题和弱归纳的谬误;第九讲批判性写作的方法与实践。
讲稿内容:北大是同学们昨天的希望,今天同学们如愿以偿,来到了北大,是否已经有了新的奋斗目标无论你明天的目标如何,您今天就如同全国最优秀的运动员走进国家队一样,是一名需要玩出点名堂的职业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