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通河段主要水位站月均潮位
- 格式:xls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如皋港务有限公司5万吨级通用码头项目沉桩施工专项方案如皋港务有限公司5万吨级通用码头项目沉桩施工专项方案编制单位:上海三航奔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南通港如皋港区通用码头3#泊位工程项目部编制日期:2010年5月施工方案编制说明1.编制依据⑴、招标文件:如皋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交通工程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南通恒信分公司《如皋港务集团有限公司5万吨级通用码头工程RGSG-1合同段:1#、2#3#4#泊位桩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⑵、设计文件:广州港湾工程设计院《如皋港务集团有限公司5万吨级通用码头工程1#、2#3#4#泊位码头施工图》2.主要采用的标准和规范《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91--98《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J250--98《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254--98《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268--96《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270--98《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94《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221--98局部修订除上述已列明外的国家颁布的有关建设工程质量标准、规范、规程、条例、规定等。
3.施工方案编制总体思路根据工程综合特征,进行施工组织规划,并围绕施工组织规划,编制施工技术方案。
根据企业的质量、安全目标和内部程序文件,指定工程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在本工程施工组织上,根据本工程为桩基施工的特点,以提高正位率和桩顶完好率位切入点,确保桩基工程达到既定的目标要求,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⑴、成立科学、高效的工程管理机构,配备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合理优化项目部的施工资源配置,以保证工期、质量目标的实现。
⑵、合理配置施工船机,确保达到现场的船机设备能充分发挥作用,现场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从而,保证沉桩质量和进度要求。
⑶、施工中要加强对施工现场原始数据的记录检查工作,保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对工程的检测工作要根据施工进度及时进行,牢牢掌握工程质量波动趋势,及时调整各项施工参数。
长江下游太平洲捷水道数学模型方案比较分析沈磊;李有为;岳志远;王领元【摘要】太平洲捷水道位于扬中市,是镇江港优化港口布局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目前航道条件受河道演变影响,太平洲捷水道上段的航道条件还不稳定,部分航段内弯曲半径不足,航道条件较差,存在出浅、碍航的可能,需抓住有利时机,固滩守槽,改善太平洲捷水道航道条件.利用数学模型手段,初步探讨了太平洲捷水道航道整治工程方案.【期刊名称】《水运工程》【年(卷),期】2014(000)012【总页数】5页(P74-78)【关键词】太平洲捷水道;数学模型;航道整治;方案研究【作者】沈磊;李有为;岳志远;王领元【作者单位】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11;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11;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11;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12.3扬中河段上起五峰山下至鹅鼻嘴,上承镇扬河段,下接澄通河段。
扬中河段被太平洲分为左、右两汊,其中左汊为主汊,长约44 km[1];右汊(即为太平洲捷水道,也叫夹江,见图1)为支汊,长约43.9 km。
太平洲洲体(扬中市)是长江下游最大的江心洲。
太平洲捷水道自太平洲上口至太平洲下口,河道宽度400~800 m,平均河宽约为573 m。
河道蜿蜒曲折,中段有分叉,汊道窄浅。
河道除上、下游相对顺直外,中间由4个弯道组成,即大路弯道、兴隆弯道、姚桥弯道和九曲河弯道,其中兴隆弯道为中间放宽的小炮沙分汊河道,其它3个河弯为单一的弯曲河道。
太平洲捷水道两岸为镇江港的扬中港区,扬中港区是镇江港优化港口布局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是扬中市经济和临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落实国家水运战略、打造长江流域黄金水道的需要。
太平洲捷水道上下游水深相差较大,进口段水深2~3 m,中段水深一般为10~20 m,下段水深7~10 m。
可以看出,水道上段为该水道的浅险河段,水道的主要碍航浅滩也位于此处,分别为太平洲进口浅滩和扬中大桥下游边滩。
循环水取水工程取水泵房沉井下沉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2012年4月20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1)1.1工程概述 (1)1.2主要的验收规范 (1)1.3沉井下沉允许偏差 (1)1.4工程条件 (1)1.5主要施工方法 (4)1.6工程特点、难点及针对性措施 (4)二、施工部署 (5)2.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5)2.2施工总体安排 (6)2.3施工机具 (6)2.4施工人员配备 (7)2.5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7)三、沉井下沉施工方案 (7)3.1降排水施工方案 (7)3.2沉井下沉施工 (10)3.3初沉控制 (18)3.4下沉纠偏 (18)3.5终沉控制 (20)3.6高程控制 (21)3.7平面位置及扭转控制测量 (21)四、沉井下沉系数与下沉稳定系数分析 (22)五、质量保证措施 (22)六、安全保证措施 (23)6.1安全管理目标 (23)6.2安全生产措施 (23)七、沉井下沉周边防护措施 (25)7.1沉井周边钢板桩防护 (26)7.2脱硫车间防护 (28)八、临近建(构)筑物监测及应对处理措施 (29)8.1监测工作步骤 (29)8.2大堤监测 (29)8.3脱硫车间监测 (31)8.4钢板桩监测 (31)九、应急预案 (32)9.1应急处理原则 (32)9.2应急反应组织机构 (32)9.3危险源的确定 (35)9.5应急救援的培训与演练 (35)9.6各类事故的处置程序和抢险措施 (36)9.7施工现场的应急救援设备器材的储备 (37)江苏南通电厂“上大压小”新建工程循环水取水工程取水泵房沉井下沉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工程概述取水泵房为整体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采用沉井法施工。
沉井平面尺寸为43.7m(长)×45m(宽),沉井顶面标高为4.3m(吴淞高程系,下同),沉井刃脚底标高为-12.9m,地下埋深17.2m。
沉井井壁厚度为1.5m,东西向底梁及隔墙宽1.0m,南北向底梁及隔墙宽1.2m。
长江澄通河段通州沙西水道长沙河~福山塘段边滩综合整治工程施工Ⅰ标项目部年终总结报告2014年度,在张家港市通洲沙西水道综合整治工程建设管理处、苏州水利水务工程质量监督站、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东华工程咨询公司的领导的关心下,在公司各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项目部全体员工团结协作,克服了项目工程建设中的种种困难,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本工程的施工建设中,通过全体参建同事的艰辛努力,按照业主里程碑计划,顺利推进承建的各项工程任务。
在根据本项目近期阶段性施工总结及明年的初步工作安排计划的要求,结合我项目部组织开展西水道工程的工作,做出2014年总结及对2015年工作思路作出安排。
项目部组织项目部技术、施工、安质及材料等部门对项目部在工程开展以后的工作进行了总结;项目负责人对2014年工作思路向项目部各工序负责人商议意见后,做出了如下具体总结。
第一部分2014年工作总结一、施工任务完成情况:从2013年12月份进场至今本工程完成了总工程量的99.8%,其中:2014年4月23日,地基处理分部工程顺利通过验收,质量等级优良;2014年11月10日,堤身填筑分部工程、堤脚防护分部工程及挡浪墙分部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其中堤身填筑和挡浪墙分部工程质量等级优良,堤脚防护分部工程质量等级合格,堤身填筑及挡浪墙分部工程质量等级优良;外护坡结构全部完成;内护坡草皮护坡已经完成,及剩下排水沟未施工;堤顶道路已经开始施工,目前路基整平已经结束。
二、施工进度过程控制总结我部严格按照合同要求节点施工,总工期的要求控制施工进度,中标后倒排工期,以日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
施工中做到“晴天人歇机不歇,工人三班倒;阴雨天见缝插针,争分夺秒”。
加大施工人员和船机设备投入,加强机械设备检修保养,确保船机设备运转正常;对施工所需材料提前抽样检测、提前进料,避免因材料到位不及时而影响施工进度。
节假日提前做好安排,号召全体施工人员以项目施工为重、以企业的生存为重,项目部领导带头践行。
取水泵房(沉井)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目录一、工程概况 (1)1.1工程概述 (1)1.2水文、气象及地质条件 (1)1.3主要工程内容及主要施工方法 (7)1.4工程特点、难点及针对性措施 (9)二、施工部署 (10)2.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0)2.2施工总体安排 (11)三、沉井施工方案 (12)3.1施工流程 (12)3.2测量控制与观测 (13)3.3深井降水 (14)3.4基坑开挖 (18)3.5砂垫层铺筑 (18)3.6素砼垫层浇筑 (20)3.7沉井结构制作 (20)3.8沉井下沉施工 (28)3.9沉井封底、底板施工 (38)3.10沉井质量要求 (41)3.11质量保证措施 (41)四、施工进度计划及机械设备、劳动力配备 (43)4.1施工进度计划 (43)4.2机械设备计划 (43)4.3劳动力计划 (43)4.4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43)五、质量控制 (47)六、安全措施 (50)七、冬雨季施工措施 (51)7.1雨季施工措施 (51)7.2冬季施工措施 (52)江苏南通电厂“上大压小”新建工程循环水取水工程取水泵房(沉井)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工程概述江苏南通电厂“上大压小”新建工程循环水取水工程取水泵房为整体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采用沉井法施工。
沉井平面尺寸为43.7m(长)×45m(宽),沉井进水间兼作引水管顶管工作井。
地面设计标高为 5.85m,水泵间运转层设计标高6.10m,滤网间和进水间顶面标高为8.20m,沉井刃脚底标高为-12.9m,底板顶面标高为-8.40m,地下埋深17.2m。
外井壁厚度为1.5m,内井壁厚度为1.0 m /1.2m。
沉井内纵横向各5道底梁,将沉井内部分为36个隔仓。
另外在井壁标高-4.80m及2.30m位置设置穿墙预埋管。
1.2水文、气象及地质条件1.2.1水文条件由于江苏南通电厂所在河段——澄通河段距长江入海口仅160km,感潮程度强,全年绝大部分时间处在潮流界以下。
南通水道航道回淤原因分析贾雨少;谢婕【摘要】针对南通水道近期航道回淤急剧增加的现象,采用实测资料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手段分析航道回淤的内在与外在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南通水道河道宽度由2 km放宽至6 km,动力分散减弱,泥沙易落淤形成水下暗沙,水下暗沙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横跨航槽输移;近期在南通水道附近实施的沪通长江大桥与通州沙西水道河道整治工程是航道回淤量急剧增加的直接原因;近年来福姜沙河段持续冲刷,为南通水道航道回淤提供了部分泥沙来源.【期刊名称】《水运工程》【年(卷),期】2018(000)012【总页数】8页(P147-154)【关键词】南通水道;航道回淤;沪通长江大桥;通州沙西水道【作者】贾雨少;谢婕【作者单位】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200120;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20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17根据“十二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按照“整体规划、分期实施、自下而上、先通后畅”的治理思路分期实施。
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建设范围为太仓荡茜闸—南通天生港,二期工程建设范围为南通天生港—南京新生圩港区,一期工程与二期工程在长江下游澄通河段的南通水道相衔接。
在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一期工程设计阶段,南通水道12.5 m深槽贯通,水深条件良好,航道无须疏浚。
自2014年一期工程试运行期以来,南通水道航道维护量逐年增加,从2014年的10万m3,到2015年的249万m3,再到2016年的近1 000万m3[1]。
这一严峻局面使得一期工程通航安全保障的压力和航道维护成本剧增,并可能给后续二期工程的建设与维护带来不利影响,已引起了相关管理机构和专家学者的关注[2]。
本文拟基于现场实测资料、数学模型计算结果和有关文献成果,对南通水道航道回淤的有关内在原因(水流、泥沙运动特性)和外在原因(涉水工程建设)展开探讨,为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一期工程航道维护和二期工程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江阴澄通港1万吨高桩码头工程设计说明书戴天成(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摘要:本次毕业设计的任务是在江阴新建一个10000吨级泊位,货种为件杂货,码头结构形式采用高桩。
设计内容包括码头工程设计中的资料分析、装卸工艺及流程、库场面积计算、码头总平面布置、结构选型、内力计算、构造设计及施工等有关问题。
通过方案比选,决定采用纵、横梁连接形式。
通过面板及横向排架技术设计决定面板及横向排架的配筋。
关键词:江阴港;内力计算;连接形式;配筋A design of 10,000 tons high-pile pier for Jiangyin PortDai tiancheng(College of Harbour,Coastal of offshore Engineering,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210098,China) Abstract:The task of graduation project is to design a new 10,000-ton high-pile pier for break bulk in Jiangyin..Terminal Project design includes the design of data analysis, handling and process technology, library, field space, terminal general layout, structure, selection, force calculation, structur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problem.Through the program selection, decided to adopt the vertical beams connected form. Transverse through the panel and the technical design of the panel and the horizontal bent reinforcement. Keyword:Jiangyin port, internal force and strength calculation,connection type,reinforcement1设计基本条件及依据、设计任务码头拟建位置在长江下游福姜沙水道南岸,肖山与白屈港之间,距鹅鼻嘴3.7kM。
长江澄通河段天生港水道近期演变及整治初探单婷婷;杜德军;吴道文【摘要】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天生港水道近年河床冲淤和水流泥沙的变化.研究表明:其进口与如皋中汉垂直,落潮流较弱,是以涨潮流为主的支汊;其冲淤变化受上游如皋中汉演变及下游横港沙变化影响;20世纪70---90年代总体表现为淤积,90年代后特别是近年上游来沙量减小,河床逐渐稳定.横港沙整治工程实施后,天生港水道中下段水流归顺,滩槽水沙交换减小,有利于河势稳定;进口附近切滩工程的实施,可改善进口的水流条件,增加落潮流,有利于天生港水道河势稳定.【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7(000)015【总页数】3页(P52-54)【关键词】长江;澄通河段;天生港水道;河床冲淤;整治【作者】单婷婷;杜德军;吴道文【作者单位】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通分局,226406,南通;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10024,南京;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10024,南京【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85天生港水道位于江苏省南通市的长青沙和横港沙北侧,水道平均宽约800 m,最窄处仅330 m,最宽可达1.4 km,长近26 km,是一条以涨潮流为主的通道,进口落潮分流比一般在1%左右,涨潮分流比一般在2%左右。
根据目前天生港水道的边界条件和水流特性,将天生港水道分为2段:大李港以上为上段,长度14 km,水道两侧有固定边界,河宽变窄,床面较高,涨潮流动力较强。
受边界控制,进口与如皋中汊几乎成直角相连,中部新跃涵洞附近弯曲狭窄。
九圩港以下至任港附近为下段,长度12 km,左岸为固定边界,右侧为横港沙边滩,该段水道河势顺直,涨、落潮流动力相当。
目前天生港水道九圩港以下有天生港电厂码头及其他一系列专用码头,并具备通航设施,-5 m槽一直上延至小李港附近,天生港水道进口碾砣港-2 m槽不通,0 m 槽最窄处仅150 m。
小李港以下-5 m槽贯通,最窄处约280 m。
长江澄通河段综合整治规划要点及实施效果分析陈前海;徐照明;侯卫国【摘要】治理澄通河段不仅是稳定长江口南支进口段河势的基础,也是实现深水航道上延和促进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分析长江澄通河段综合整治规划背景及其河道演变特征的基础上,针对福姜沙汊道段、如皋沙群汊道段、通州沙汉道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规划治理目标与规划总体方案,并分析了总体方案以及已实施规划方案的治理效果与相关影响.可为该河段后续综合整治工作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13(044)021【总页数】5页(P12-15,18)【关键词】长江口综合整治;整治效果;澄通河段;近河口段【作者】陈前海;徐照明;侯卫国【作者单位】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规划处,湖北武汉430010;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规划处,湖北武汉430010;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规划处,湖北武汉43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85澄通河段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上起鹅鼻嘴,下迄徐六泾,全长约96.8 km。
对长江河口区的范围及其分段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严凯、陈吉余等学者将澄通河段划为河口段,沈焕庭等则将澄通河段划为近河口段[1-2]。
澄通河段与长江口之间的演变关联性较强。
1958年以前,通州沙东西水道主流的大幅摆动导致长江口南支白茆沙水道主流在南北水道之间频繁移位,南支下段水流频繁切滩,入海航槽大幅冲淤。
1958年以后,随着徐六泾对岸通海沙、江心沙圈围成陆,徐六泾断面河宽大幅缩窄,澄通河段与长江口之间演变的关联性有所减弱。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浦东的开发开放,局部河势的不稳定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开始逐步显现,对河势稳定提出了更高要求。
2008年3月国务院批准的《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指出:澄通河段河势的稳定是影响长江口河势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加强澄通河段的治理,与长江口南支河段整治工程相适应。
长江口澄通河段河势演变分析姜宁林;陈永平;费锡安;张长宽【摘要】根据1977-2006年间长江口澄通河段实测水下地形资料,从纵向变化、横向变化以及冲淤变化3个方面分析了澄通河段近期河势演变的特征并探讨了其对-12.5 m深槽变化的影响.分析表明:澄通河段内众多沙洲变化较为频繁,其中福姜沙、如皋沙群以及通州沙平面位置的摆动以及狼山沙沙体的不断向西移动对部分河段-12.5 m深槽的稳定和贯通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另外,受上游来沙量减少的影响,整个河段的河槽容积有增大的趋势,这需要在以后的河势演变分析中加以深入研究.【期刊名称】《水运工程》【年(卷),期】2011(000)012【总页数】7页(P106-111,116)【关键词】澄通河段;河势演变;-12.5m深槽;河槽容积【作者】姜宁林;陈永平;费锡安;张长宽【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上海200136;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1长江口澄通河段西起鹅鼻嘴、东至徐六泾,全长约96 km。
澄通河段的左岸是江苏省靖江市、如皋市、南通市以及通州市,右岸是江苏省江阴市、张家港市和常熟市。
近年来,随着人类工程的逐步实施,澄通河段河岸线已经趋于稳定。
主航道基本发展为由福中水道接浏海沙水道,再到下游的通州沙东水道和狼山沙东水道。
但是该河段内存在着众多的沙洲,其中福姜沙、如皋沙群、通州沙、狼山沙等沙洲仍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沙洲的不断发展变化等不利因素引起河床冲淤变化较为明显,主航道深槽摆动较为频繁,从而影响航道的稳定通航。
因此,根据现有资料研究分析长江口澄通河段河势演变的基本特征,对于今后的河势整治与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历史记载,澄通河段在15—16世纪水流动力轴线还是比较顺直的,在17—18世纪初主流折向东北,直指左岸并以弧形向下运动。
长江口北支水道萎缩淤浅分析刘曦;杨丽君;徐俊杰;陈勇;恽才兴【摘要】根据1958~2009年长江口北支水下地形实测数据,基于GIS技术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北支水道趋于萎缩淤浅,其发展特征表现在河道宽度缩窄、水深变浅、水域面积减少以及河槽容积缩小;其驱动原因为1955年左右的自然河势调整以及几十年来沿岸人工围垦工程;北支萎缩淤浅造成了水道消亡加速、水沙倒灌风险加大.拟应采取修闸建坝等水利设施,充分利用北支水道的价值,减小其负面风险.【期刊名称】《上海国土资源》【年(卷),期】2010(031)003【总页数】6页(P35-40)【关键词】长江口北支;冲淤演变;GIS【作者】刘曦;杨丽君;徐俊杰;陈勇;恽才兴【作者单位】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200072;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200072;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200072;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200072;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7.12+1长江口北支水道是长江入海的第一级汊道, 流经上海市崇明县、江苏省海门市、启东市入海。
西起崇明岛头部、东至连兴港,全长约83km(图1)。
长江口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由陈吉余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学者对长江口开始了系统的科学研究,拉开了我国河口研究的序幕[1]。
近60年来,国内多位学者对长江口北支发育演变[2~5]、水文泥沙[6]、沉积地貌[7~9]、滩涂湿地[10],地质环境[11]展开过科学研究。
随着上海长江隧桥、崇启大桥等重大工程的竣工运营,为长江口北支两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由此需对长江口北支进行重新定位,以合理规划开发长江口北支水资源、航道资源、后备土地资源和生态资源。
本文在全面收集50年来长江口北支水下地形及相关数据资料基础上,采用GIS技术对长江口北支冲淤演变进行定量分析,重点研究近50年来北支淤浅萎缩的过程和驱动原因,并提出治理对策,为合理开发长江口北支资源提供决策支持。
长江下游潮汐河口段水位流量关系分析夏明嫣【摘要】长江下游潮汐河段受上游径流和下游潮汐共同影响,水位流量关系复杂,以长江河口徐六径水文站为例,分析徐六径站高低潮位和流量的关系,反应了潮位流量过程非单值对应特性,以及潮汐对水位流量关系的影响,通过对徐六径断面单值流量对应潮位分析,反应了流量对应水位频率分布的特征,为河道整治设计中确定水位流量对应关系提供参考.【期刊名称】《江苏水利》【年(卷),期】2018(000)005【总页数】4页(P27-30)【关键词】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频率分布【作者】夏明嫣【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水利及能源动力工程学院,江苏扬州 225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31.650 引言长江下游自大通以下受长江口潮汐影响,每天两涨两落,潮位和河道断面流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受上游来水和长江口潮汐共同作用,水位流量关系复杂。
而长江大通以上宽浅稳定的单一优良河段水位流量关系相对稳定,单值性较好,局部河段受洪水涨退过程、河床冲淤以及回水等因素影响,水位流量关系呈现绳套曲线,水文分析计算方法提出了单值化的校正因素法等方法进行修正,可获得良好水位流量关系。
本文针对长江潮汐河口段,以徐六径水文站为例,收集实测资料,分析测量断面涨落潮期瞬时水位流量关系,以及上游径流大通来流流量和徐六径站水位关系,近似反应了徐六径断面净泄流量和潮位的关系特征。
通过分析可认识潮汐河口段水位流量关系特性,以及受潮汐影响的单值流量对应水位分布特征。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反应河道行洪特性,为河道治理和航道整治中水力计算和设计参数的确定,提供水位和流量的对应关系。
1 徐六径水文站潮汐特征徐六径水文站设立于1953年12月27日,一等潮位站,1961年3月停测。
1981年9月11日,由长江委长江口水文实验站恢复为潮位站,1984年1月2日,改为水文站,观测迄今。
徐六径站位于长江河口段单一缩窄段,上接澄通河段的通州沙河道,下连南支河段的白茆沙河道,江面宽约4.5 km,平均水深约1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