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及其化学成分的药理研究进展_李岩
- 格式:pdf
- 大小:212.80 KB
- 文档页数:4
白芍的成分研究及进展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白芍的成分研究及进展中国是一个药的国度,中医中药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财富,而且中医中药也是我们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习惯性地去找中医师治病,还有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些中药,例如一些药膳。
中医中药真的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让我们深信不疑。
在现代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逐渐揭开了中医药神秘的面纱。
对于中药成分的研究更是现代医药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在研究中药成分更加好的服务我们群众。
在这里我们研究一下白芍(即芍药)的成分,并了解一下其研究的进展。
白芍药(学名:Paeonia sterniana Fletcher in Journ.)也称白花芍药,是白莨科芍药属植物。
在中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驰名中外,其根并入药。
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地下部块状或粗厚;叶基生或茎生,大,互生,羽状或三出复叶或深裂;花大而美丽,单生于枝顶或有时成束,白色;萼片5,宿存;花瓣5-10,但在栽培种中的常为重瓣;雄蕊多数;花盘环状或杯状;心皮2-5,离心发育,结果时变为蓇葖,每个有种子数颗。
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
分布中国安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
1、对于白芍的鉴别,我们在《中国药典》(1)中到以下的鉴别方法:①本品粉末黄白色。
糊化淀粉团块甚多。
草酸钙簇晶直径11~35μm,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中含数个簇晶。
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直径20~65μm。
纤维长梭形,直径15~40μm,壁厚,微木化,具大的圆形纹孔。
②取本品粉末5g,加乙醚50ml,加热回流10分钟,滤过。
取滤液10ml,蒸干,加醋酐1ml 与硫酸4~5滴,先显黄色,渐变成红色、紫色,最后呈绿色。
③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振摇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溶液2、我们还在《中华本草》(2){搜索到芍药的主要化学成分:根含芍药甙(paeoniflorin),氧化芍药甙(oxy-paeoniflorin),苯甲酰芍药甙(benzoylpaooniflorin),白芍甙(albi-florin),芍药甙无酮(paeoniflorigenone),没食子酰芍药甙(galloylpaeoniflorin),β-蒎-10-烯基-β-巢菜甙(z-1s,5R-β-pinen-10-yl-β-vicianoside),芍药新甙(lacioflorin),芍药内酯(paeoni-lactone)A、B、C,β-谷甾醇(β-siiosi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
白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崔红倩;迟宇昊;申远
【期刊名称】《新乡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41)3
【摘要】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主要产于浙江(杭白芍)、安徽(毫白芍)、四川(川白芍),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等功效。
与白芍来源相近的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二者化学成分相似,但由于加工方法、炮制工艺等不同,导致二者功效及临床应用各有偏重,区别明显。
现代研究表明,白芍中化学成分丰富,主要包含单萜及其苷类、三萜及其苷类、挥发油类、黄酮类、多酚类等,具有镇痛、抗炎、抗抑郁、保肝、抗肿瘤及抗高血糖等广泛的药理作用。
本文从白芍的化学成分出发,对近年有关白芍有效成分及其药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白芍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总页数】7页(P291-297)
【作者】崔红倩;迟宇昊;申远
【作者单位】新乡医学院药学院中药学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
【相关文献】
1.白芍炮制的历史沿革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白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3.白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4.白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年4月第6卷第11期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味苦、酸,性微寒,是著名的“浙八味”药材之一,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等功效。
白芍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四川等地,常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后除去头尾和细根,置于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制得。
白芍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数以百计的古方以白芍为主要药物,如“黄芩汤”用芍药和腹中之荣气;“桂枝汤”用芍药和肌表之荣卫;“炙甘草汤”用芍药补血脉之阴液。
白芍中化学成分繁多,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也较为广泛,本文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三个方面进行综述,梳理白芍现代化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和问题。
1化学成分1.1单萜及其苷类单萜及其苷类化合物是白芍中主要的活性成分。
1963年Shibata 等人首次从芍药根中提取出芍药苷,其是发现最早的一种蒎烷单萜苷。
目前人们还发现了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脱苯甲酰芍药苷、氧化芍药苷、氧化芍药苷亚硫酸酯、芍药苷磺酸酯、芍药苷亚硫酸酯、4″-羟基-芍药内酯苷等70余种单萜及其苷类化合物[1]。
1.2三萜及其苷类三萜及其苷类化合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具有多方面的生化活性。
自1995年Ikuta 等人从白芍中分离到8种三萜类化合物后,1997年Kamiya 等人又从白芍中分离得到另外2种三萜类化合物。
目前从白芍中分离得到的三萜及其苷类化合物有20余种,主要有3β-羟基-11-氧代-齐墩果-12-烯-28-酸、11α,12α-环氧-3β,23-二羟基齐墩果-28,13β-交酯、23-羟基白桦酯酸、齐墩果酸、白桦酯酸、常春藤皂苷元等[2]。
1.3黄酮类黄酮类存在于多种中药材中,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1997年Kamiya 等人从白芍中分离得到2种黄酮类物质,山奈酚-3-7-di-O-β-D-葡萄糖苷和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
目前人们还发现了儿茶素、儿茶酸、山奈酚、二DOI :10.19347/ki.2096-1413.202111065基金项目:2019年度浙江省中医药重点研究项目(No.2019ZA041)。
白芍的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进展
刘鹰翔;马玉卓
【期刊名称】《中草药》
【年(卷),期】1995(26)8
【摘要】综述近年来白芍及其他学成分的抗炎、免疫调节、抗病毒,抗氧化、抗惊厥、胃肠道疾病、护肝和心血管疾病等的药理研究。
【总页数】4页(P437-440)
【关键词】白芍;中药化学成分;药理
【作者】刘鹰翔;马玉卓
【作者单位】鮀滨制药厂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2;R282.710.5
【相关文献】
1.白芍炮制的历史沿革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李素亮; 李刚; 梁宇星; 李冬梅; 郝新亮
2.白芍炮制的历史沿革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李素亮; 李刚; 梁宇星; 李冬梅; 郝新亮
3.白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吴玲芳;王晓晴;陈香茗;段天华;刘素伊;彭于之;李雨桐;牛丽颖
4.白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张燕丽;田园;付起凤;孟凡佳;吴丽红;许树军;康宇红;张晓娟
5.白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陈琪;何祥玉;周曼佳;罗佳雯;廖广辉;程汝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白芍化学成分研究1、单萜及其苷类成分1963 年, Shibata S. 等首次从白芍的根中分离得到一种蒎烷单萜苷,命名为芍药苷paeoni-florin [1 ] 。
在1972年,Kaneda M.等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确定了它的结构,并同时分离得到了羟基芍药苷oxypaeoniflorin,苯甲酰芍药苷benzoylpaeoniflorin和白芍苷albiflorin[2 ] 。
随后,Kitagawa等从牡丹皮中分离得到苯甲酰羟基芍药苷benzoyloxypaeoniflorin[3],Murakami N.等分离出了氧化苯甲酰芍药苷[4 ] 等成分。
1981 年,日本学者Shimizu M.等从芍药的根中分离得到了新的单萜芍药苷元酮paeoniflorigenone [5] , 此外,Shibutani S. 也得到了gallotan-nin [6 ] 。
1983 年,郎惠英等从白芍的根中分离得到两个单萜苷,分别是β-10-蒎烯基-β-巢菜苷(Z)-(1S,5R)-β-pinen-10-yl-β-vicianoside[7]和药新苷lactiflorin[8]。
在1990年,Jin Yu等修正了郎惠英等人会出的该化合物的结构式[9]。
1985 年, Hayashi T 等人从芍药根中分离得到Paeonilacto-neA、B和C[10 ] 。
20世纪90年代初, Kadota S.等人又得到一种新的类萜palbinone[11] ,并采用2D-NMR技术确定了它的结构。
1996年日本学者Murakami N. 等人从日本芍药根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单萜苷6-O-β-D-glucopyranosyl-lactinolide和两个新的单萜lactinolide. paeonilactinone以及新的单萜苷1-O-β-D-gluc-opyranosyl-paeonisuffrone[4 ]。
白芍抗抑郁组分及其化学成分的鉴定白芍是中药材中常用的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据研究发现,白芍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这一抗抑郁作用主要归功于其中的一些活性成分。
白芍抗抑郁组分的鉴定工作主要包括了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和鉴定等过程。
目前已经确定的白芍抗抑郁组分包括了皂苷类、黄酮类和单萜类化合物等。
1.皂苷类成分:研究表明,白芍中最主要的抗抑郁活性成分是皂苷类化合物。
皂苷是一类天然产物,有多种类型,如白皮皂苷、丹皮皂苷和芍药苷等。
其中,白芍中的芍药苷是一种主要的皂苷成分,被认为具有强大的抗抑郁作用。
2.黄酮类成分:白芍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也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包括芍药苷和芍药酸。
这些成分能够影响神经递质的分泌和神经传递的过程,从而改善情绪和抑郁症状。
3.单萜类成分:白芍中还含有一些单萜类化合物,如桂皮醇和芍药萜酸等。
这些成分也被认为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通过调节体内多种生理功能和神经递质水平来改善抑郁症状。
在鉴定白芍抗抑郁组分的过程中,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分离和检测技术,如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等。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对白芍中的抗抑郁成分进行准确鉴定和定量分析。
此外,研究还发现,白芍中的抗抑郁组分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
例如,它们可以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调节神经递质的平衡,改善神经炎性和氧化应激等情况。
这些生理作用的联合作用,最终产生了白芍的抗抑郁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白芍中的抗抑郁组分已经得到了初步的研究,但对于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和活性成分之间的关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此外,不同的白芍品种和药材来源可能会导致其成分的差异,因此在使用白芍作为抗抑郁药物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剂量。
综上所述,白芍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
其抗抑郁组分主要包括皂苷类、黄酮类和单萜类化合物等。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白芍抗抑郁组分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依据。
芍药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金英善;陈曼丽;陶俊
【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年(卷),期】2013(27)4
【摘要】芍药是一种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的传统中药.芍药除含有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等成分外,还包含异芍药苷和4-氧-甲基-芍药苷等多种新的化学成分.芍药具有抗炎、镇痛、抗菌、抗氧化、抗癌、抗抑郁和抗肝纤维化等作用;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也能起到改善和治疗作用.上述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芍药的药理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更有助于西方国家对中药的认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芍药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页数】6页(P745-750)
【作者】金英善;陈曼丽;陶俊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5
【相关文献】
1.当归芍药散及相关成分对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J], 董霞;杨衍涛
2.当归芍药散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周本宏;罗顺德
3.芍药苷提取方法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黄丽苹;时桂芹;陈利平;张东鹏;韩亚伟
4.芍药苷抗神经元损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孙蓉;栾永福;李晓宇;欧阳兵
5.芍药苷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冯伟科;郭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备供试品溶液,进样测定,测得样品中芍药苷的平均含量为1 98mg·g-1,计算其RSD为0 56%。
2 5 加样回收率2 5 1 对照品溶液配制:取芍药苷对照品15 26mg,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芍药苷加样母液(A)。
2 5 2 样品溶液的制备:取9个100mL具塞锥形瓶,标记瓶号1~9,分别准确移取1 0mL(A)加入到1~3号瓶,准确移取2 0mL(A)加入到4~6号瓶,准确移取3mL(A)加入到7~9号瓶,将1~9号瓶吹干,分别取约0 6g的样品加入1~9号瓶,按1 2 3精密称定之后操作。
表2 加样回收试验结果 (n=9)项目芍药苷回收量(mg)芍药苷实际加入量(mg)回收率(%)平均回收率(%)RSD(%)加样回收0 5倍 10 5750 58099 08加样回收0 5倍 20 5840 580100 54加样回收0 5倍 30 5750 58098 98加样回收1倍 11 1541 16199 38加样回收1倍 21 1621 161100 0699 380 71加样回收1倍 31 1491 16198 94加样回收1 5倍 11 7411 74199 96加样回收1 5倍 21 7291 74199 28加样回收1 5倍 31 7101 74198 192 6 稳定性试验 在“1 2 1”项色谱条件下,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分别于0、2、4、6、8、12、16h测定,求得芍药苷峰面积的RSD值为0 24%。
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6h内稳定。
2 8 耐用性实验 考察不同色谱柱、柱温、流速对测定方法的影响,芍药苷平均含量为2 00mg·g-1,RSD为0 82%。
2 9 十批次疏风愈痛丸含量测定结果 测定十个批次疏风愈痛丸中芍药苷含量,测得平均含量为2 00mg·g-1,下浮20%,将芍药苷的限度定为每1g不少于1 60mg,列入含量测定项正文。
白芍的药理研究进展白芍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也被称为白芍草或白花芍药,其药理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本文将以2000字左右对白芍的药理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白芍的植物学特征和化学成分。
白芍是毛茛科植物白芍的根,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白芍根具有苍白色的外观,故得名白芍。
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单萜类、单宁类等。
这些化学成分赋予了白芍许多药理活性和药用功效。
白芍具有镇静安神、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
研究表明,白芍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保护机体免受氧自由基和炎症反应的损害。
这些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对改善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此外,白芍还具有抗肿瘤活性。
研究表明,白芍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这一发现为白芍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此外,白芍还具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研究表明,白芍中的化学成分可以干扰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复制过程,具有抑制细菌和病毒的能力。
因此,白芍在临床上常被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除了上述的作用,白芍还具有调理女性生理功能、抗痉挛、抗炎性肠病等多种药理活性。
研究表明,白芍对女性月经不调、经期疼痛等症状具有显著的缓解效果。
此外,白芍还可以缓解肠道平滑肌痉挛,改善肠道功能。
对于患有炎症性肠病的患者来说,白芍的应用也有一定的疗效。
尽管白芍在药理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首先,白芍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如何相互协同发挥作用,以及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此外,白芍的药代动力学和药物相互作用也需要更多的研究。
总之,白芍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药理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白芍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镇静安神、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和抗病毒等作用。
这些研究进展为白芍在临床应用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然而,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揭示其作用机制和药代动力学特性。
白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吴玲芳1,2,3,王晓晴1,陈香茗1,段天华1,刘素伊1,彭于之1,李雨桐1,牛丽颖1,2,3*[摘要]白芍来源于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是常用的中药材之一,主要含单萜苷类、三萜类、黄酮类、鞣质类等化学成分,目前从中药白芍中分离到140个化学成分,其中挥发油类55个、单萜及其糖苷类33个、黄酮类13个、鞣质类10个、有机酸类9个、三萜类9个、混源萜类4个、甾体类4个和苯乙醇苷类3个。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芍具有抗炎、保肝、镇痛、养血等药理作用。
本文就国内外对白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总结,以期为扩大白芍的临床用药范围和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白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R2-0;R-22;R285.5;R2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0440(2020)03-0175-13 DOI:10.13220/ki.jipr.2020.03.003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Radix Paeoniae Alba:research advancesWU Ling-fang1,2,3,WANG Xiao-qing1,CHEN Xiang-ming1,DUAN Tian-hua1,LIU Su-yi1,PENG Yu-zhi1,LI Yu-tong1,NIU Li-ying1,2,3*(1.College of Pharmacy,Hebe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ijiazhuang050091,China;2.Hebei TCM Formula Granule Engineering&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Shijiazhuang050091,China;3.TCM Formula Granule Research Center for Hebei Province University,Shijiazhuang050091,China)[Abstract]Radix Paeoniae Alba,one of the common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comes from the dried root of Paeonia lacti⁃flora Pall,and mainly contains monoterpene glycosides,triterpenoids,flavonoids,tannins and other chemical constituents.At pre-sent,140chemical constituents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Radix Paeoniae Alba,including55volatile oils,33monoterpenes and their glycosides,13flavonoids,10tannins,9organic acids,9triterpenes,4mixed terpenoids,4steroids and3phenylethanol glycosides. Modern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has showed that Radix Paeoniae Alba has anti-inflammatory,liver protecting,analgesic,blood nour⁃ishing and other pharmacological effect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Radix Paeoniae Alba,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xpanding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of Radix Pae⁃oniae Alba.[Key words]Radix Paeoniae Alba;chemical constituents;pharmacological action白芍也称白花芍药,是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
中药白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摘要:白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是一种中药材。
常在夏季和秋季两个季节进行采挖,洗净以后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后晒干。
其味苦、酸,性微寒,功效上为养血调经、保肝止痛、平抑肝阳。
白芍中含有的化合物包括萜类、黄酮类、鞣质类、挥发油类、有机酸类和甾体类等,常用于治疗内脏疼痛、四肢挛痛和一些炎症等。
白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以及甘肃等地,并且许多城镇都有栽培。
关键字:白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相关应用1.化学成分1.1萜类化合物白芍中含有较多的萜类化合物,包括单萜及其苷类和三萜及其苷类。
研究发现白芍中含有单萜苷类化合物70余种、20种三萜类化合物。
其中,白芍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单萜类化合物,也是科学研究中最为广泛的成分。
芍药苷为最早发现的、是由Shibate等人于1963年首次从芍药根中提取。
随后的科研中又陆续分离出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芍药苷磺酸酯等多种单萜苷类化合物。
三萜及其苷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人类首次从白芍中提取到三萜类化合物是在1995年,由Ikuta等人分离得到了8种三萜类的化合物,2年后,即1997年,Kamiya等人又从白芍中分离得到了另外两种三萜类化合物。
到目前为止,已经从白芍中提取分离到了23-羟基白桦脂酸、白桦脂酸、3β,4β,23,29-四面体-羟基-24-去油酸-12-烯-28-甲酸和常春藤皂苷等20余种三萜类化合物。
Wang等人在2019年利用硅胶柱等浓度洗脱等技术方法从白芍中分离得到了4种混源萜类化合物。
1.2黄酮类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许多的药材之中,具有较多的药理作用和药理活性。
Kamiya等人在1997年从白芍中分离得到了山奈酚-3-7-di-O-β-D-葡萄糖苷和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两种黄酮类物质。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在白芍中发现了更多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紫云英苷、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儿茶酸、山奈酚、花青素等20多种的黄酮类化合物。
白芍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杨晓帆【摘要】白芍是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作为常用中药材应用广泛。
白芍味苦,归肝、脾经,具有止痛平肝,平抑肝阳等作用,此外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白芍还具有抗氧化活性,调节免疫系统,保护心血管系统等生理活性。
本文通过资料搜集、文献查阅,对白芍中有效成分的研究、方法及作用进行归纳总结,希望对进一步研究白芍提供参考,为白芍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The dry root of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and Radix Paeonia Alba is used commonly a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Radix Paeonia Alba is bitter by the liver and spleen, has good effect for the liver. In addition, the modern medical research showed that it still had antioxidant activity, regulated the immune system, protected cardiovascular system and other biological activities. Referring to related literature, the advances on Radix Paeonia Alba, effective constituents, research methods were summarized, as referencefor further study and develpoment.【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5(000)020【总页数】3页(P50-51,78)【关键词】白芍;有效成分;研究方法【作者】杨晓帆【作者单位】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亳州 236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白芍(Radix Paeonia Alba)是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又名金芍药、没骨花、离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综述·白芍及其化学成分的药理研究进展Progress of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on radix paeoniae alba and its chemical constituents李岩LI Yan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061000摘要:白芍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干燥根,性微寒,味苦而酸,入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等功效,临床用于治疗头痛、眩晕、肋痛腹痛、四肢挛痛、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等症,也是自身免疫病、肝炎及肝硬化治疗中重要的组方之一。
白芍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单萜及其苷类、三萜类、黄酮、鞣质、多糖、挥发油等。
近年来白芍及其化学成分的药理研究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作者就其对抗炎、免疫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扩大白芍的临床用药范围和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白芍;白芍总苷;抗炎;免疫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257(2015)15-2153-04Progress of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on radix paeoniae alba and its chemical constituentsLI YanCangzhou Peo ple's Hospital ,Hebei ,061000,ChinaAbstract:Radix paeoniae alba is the dry root of peony which belongs to ranunculaceae perennial herbaceous plant ,it shows the slight cool character ,bitter and sour in taste ,into the collateral channels of liver and spleen ,and has the efficiency of nourishing the blood ,convergence Yin ,acesodyne and stabilizing liver Yang.It is mainly used to treat headache ,vertigo ,rib pain and celiodynia ,limbs spasm pain ,irregular menses and sweating ,a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escrip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utoimmune disease ,hepatitis and cirrhosis.The mai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radix paeoniae alba include monoterpenes and its glycosides ,triterpene ,flavonoids ,tannins ,polysaccharides and volatile oil.In recent years ,the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on radix paeoniae alba and its chemical constituents has gained significant progress ,and the author reviews their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n anti -inflammatory ,immune system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ardiovascular system and digestive system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expanding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implementing further development of radix paeoniae alba.Key words :Radix paeoniae alba ;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 ;Anti -inflammatory ;Immune system ;Central nervous system基金项目:沧州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131302102)作者简介:李岩,女,主管药师,主要从事中药工作。
白芍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其有效部位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 ,TGP )被开发为胶囊制剂,商品名为帕夫林,作为抗炎免疫调节药应用于临床。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白芍及其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与报道,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近几年文献,就其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扩大白芍的临床用药范围提供依据。
1白芍的化学成分白芍含多种化学成分,高小荣等对白芍的化学成分按结构类型进行了分类和汇总,主要有单萜及其苷类、三萜类、黄酮、鞣质、多糖、挥发油等。
以单萜及其苷类成分发现最多,包括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羟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paeoniflorigenoe、β-10-蒎烯基-β-巢菜苷、白芍苷R1、lactifloin、lactinolide、paeonilactinone、6-O-β-D-glucopyranosyl-paeonisuffron等20多种,其中多个化合物的结构都与芍药苷有关。
此外尚有氧化芍药苷、乙酰芍药苷、没食子酰基芍药苷、芍药苷亚硫酸酯和4-0-乙基芍药苷、1-0-β-D-glucopyranosyl-paeonisuffron等。
现今分离得到的三萜类成分多达10余种,主要有常春藤皂苷元、30-降常春藤皂苷元、白桦酸、23-羟基白桦酸、齐墩果酸、11α,12α-epoxy-3β,23-dihydroxyolean-28,13β-olid e等。
目前报的黄酮成分仅有山奈酚-3-0-β-D-葡萄糖基(kaempferol-3-0-β-D-glucoside)和kaempferol-3,7-di-0-β-D-glucoside[1]。
白芍中还含有DOI:10.13329/ki.zyyjk.2015.0749多种金属元素,例如锰、铁、铜、镉等;此外,尚含有十几种氨基酸成分。
2白芍及其化学成分的药理研究2.1抗炎作用TGP是白芍经生化提取得到的有效成份,抗炎效果明显,其制剂TGP胶囊已上市,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实验证明TGP或芍药苷对多种大鼠关节炎模型有效。
2.1.1佐剂性关节炎(AA)多项实验结果表明芍药苷能够抑制AA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过高的IL-1、TNF-α及PGE2,对降低的胸腺T细胞分泌IL-2水平、增强的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关节病理形态改变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还可不同程度地降低butaprost(EP2受体激动剂)刺激的AA大鼠FLS中SHP-2和GRK2的高表达水平,提示芍药苷抑制AA大鼠FLS异常增殖可能与下调SHP-2和GRK2表达有关[2]。
2.1.2胶原性关节炎(CIA)近年,芍药苷和TGP对CIA大鼠滑膜细胞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了系列研究,结果发现芍药苷或TGP能有效改善CIA大鼠滑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抑制滑膜细胞过度分泌IL-1、TNF-a和PGE2,表明白芍总苷对CIA大鼠功能亢进的滑膜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滑膜细胞的过度增殖和分泌能力有关。
通过检测滑膜组织中蛋白的表达推测芍药苷或TGP治疗CIA的机制可能与其调节G蛋白-AC-cAMP信号转导通路[3],抑制Ras和Raf-1的表达、调节异常的Ras-MAPKs信号通路[4]和下调滑膜组织中Bcl-2表达和上调Bax表达有关[5]。
杨琪伟等采用代谢组学方法确定了内源性生物标识物例如前列腺素F2α、前列腺素E3,白细胞三烯A4、前列腺素E2、谷胱甘肽等在表征赤芍、白芍抗炎作用中的重要作用[6]。
2.2免疫调节王兴旺等研究发现,TGP对刀豆素A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具有低浓度促进和高浓度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7]。
同时TGP能增强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H),明显拮抗环磷酰胺诱导的DH增强或抑制,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节小鼠免疫应答[8]。
李俊等研究发现,TGP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白三烯B4的抑制作用与相同量的非甾体抗炎药氟灭酸相当,但作用较缓慢[9]。
TGP既能促进IgM生成,又能降低IgM生成,对体液免疫亦起着双向调节作用,还可明显减轻60Co照射所致的胸腺、脾脏的萎缩以及溶血素抗体生成的抑制作用。
总之TGP是一种机能和剂量依赖性双向作用的抗炎免疫调节药,即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进而在多个环节影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炎症过程。
2.3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2.3.1镇痛及镇静高崇凯[10]、欧阳勇[11]等分别报道了TGP粉针剂、白芍醇提液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有一定抑制作用,提示该药具有镇痛作用。
王永祥等报道TGP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小鼠扭体反应,延长大、小鼠舔爪潜伏期和小鼠嘶叫潜伏期,且该作用不能被纳洛酮阻断,提示其镇痛作用可能与吗啡受体无关[12]。
刘皈阳等测定了生白芍、炒白芍、酒白芍和醋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并分析其镇痛效果得出,芍药苷含量以生白芍最高,其次为炒白芍,但是酒白芍、醋白芍的镇痛效果优于生白芍和炒白芍,提出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并不能直接反映其镇痛作用的强弱,推断芍药苷并不是镇痛的唯一有效成分,芍药苷及其以外的其他化学成分共同作用产生镇痛药效[13]。
此外,研究还表明芍药苷具有抑制大脑皮层的作用,例如能够延长阈剂量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时间[14]。
2.3.2增强学习记忆能力白芍及其提取物对学习记忆能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研究表明,芍药苷对东莨菪碱诱发的大鼠空间识别障碍、亚硝酸钠致记忆巩固障碍、乙醇致记忆再现障碍及D-半乳糖诱导的小鼠认知障碍均有较强的改善作用。
研究证实芍药苷通过抑制氧化损伤途径改善D-半乳糖和亚硝酸钠诱导的小鼠认知障碍与海马神经元变性,减少Caspase-3在海马中的表达,提高降低的T-SOD、GSH-Px活力,降低升高的MDA含量[15]。
白芍中含有的糖苷类成分如芍药苷及含量较少的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对东莨菪碱诱发的大鼠空间识别障碍均有改善作用。
2.3.3对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刘玮等研究了TG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和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发现TGP可明显提高脑内不同部位SOD活力,降低升高的MDA含量,减少脑皮质细胞凋亡数,推测TGP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耐缺氧、保护自由基清除系统及降低脑组织钙离子有关[16]。